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3909656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13KB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x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高中语文必修二《荷塘月色》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熟读课文,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文章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揣摩文章典雅清丽、准确生动、富有韵味的语言。
难点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欣赏课件上出示的图画,看图画回忆古代诗歌中描写荷花的诗句。
比如《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比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播放《荷塘月色》这首优美动听的音乐。
伴随着这舒缓轻柔的音乐,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在人生旅途中奔波跋涉的行者,在讲述其见闻感受,似平淡而隽永。
他把一腔的愁情泼洒与荷塘。
一曲月与荷的乐曲飘荡在宁静的夜空。
于是荷叶荷花带着忧伤的美丽在静默的摇动,下面我们一起追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走进荷塘月色去领略月下荷塘的美丽,去聆听一首穿越心灵的夜曲。
二、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煤屑()踱步()蓊蓊()郁郁()
袅娜()()霎时()弥望()
倩影()脉脉()酣眠()独处()
参差()()敛裾()弥望()
斑驳()峭楞楞()梵婀玲()
乍看()敛裾()()妖童媛女()
2、解释文中的重要词语。
三、背景介绍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
祖籍浙江绍兴。
1916年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为了勉励自己在学校保持清白,不与坏人同流合污,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二字,改名“朱自清”毕业后在清华大学担任教授。
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又是民主战士、爱国知识分子。
毛泽东主席高度赞扬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以前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背影》。
2、创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7月,那时朱自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
文章里描写的荷塘就在清华园。
当时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
旧时代正在瓦解,新时局尚未到来。
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面对这一黑暗现实,他悲愤、不满而又陷入对现实无法理解的苦闷与彷徨之中,这种内心的痛苦与矛盾就外化为荷塘月色的图景。
作者在此想躲开恼人的现世,求得短暂的安宁,所以写下了《荷塘月色》这篇文章。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荷塘月色》朗诵。
2、找出本文集中描写荷塘月色的段落,并把文章内容划分为三部分并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
(—):
第二部分:
(—):
第三部分:
(—):
3、作者的行踪变化是怎样的。
家出发小径荷塘家,那么作者的心情如何呢?
学生概括: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荷塘暂得宁静家(失去宁静)由此看来作者的情绪随着景物的转换发生着改变,那么今天我们接着学习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一起去赏淡淡的景、品淡淡的情。
五、课文赏析,自主探究
(一)
1、我们知道在矛盾中苦苦挣扎的朱自清无法排遣内心苦闷之时,荷塘便成为它暂时找的一个心灵栖息的角落,那4、5自然段对荷塘进行了细致精细的描写,首先请同学们阅读4、5自然段(配乐找同学读、老师范读)。
然后请同学们概括这两段所写的具体内容。
请同学们思考这两段写的什么具体内容。
板书(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
可见作者描写荷塘的角度是多维度的,那么今天我们重点来赏析这两段。
2、同学们默读第四段感受作者在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景手法?
同学们可以先从修辞、写景角度,语言风格三个方面进行切入,然后再思考这个问题。
课件出示:
如果所写的事物比较大,比较宽泛的话,作者往往会一些小的地方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事物来写,经常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和其他的表达技巧。
常见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借代、反复等等。
写景角度:
高低。
远近虚实正面。
侧面动静。
语言风格:
炼字,动词,形容词,叠词,数词等等。
教师补充,还有些时候作者为了增强表现力,还很注意用词的准确生动,在诗歌里面我们知道有种题型叫炼字炼句,而在散文里散文作者也很注意在某些字上下功夫,那么接下来请同学们分组合作探究:
从老师给出的三把钥匙着手分析描写月色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的这两段:
3、分小组合作探究:
课文第4小节写了哪些景色,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作者怎样描写的?
从修辞手法,写景角度和语言风格三方面来探讨。
第一组从修辞角度: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既有比喻又有排比,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自然灵动。
)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不但是一个排比句还是一个博喻句。
博喻句—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比喻连用的时候将一个事物比喻成三种或三种以上的事物的时候我们称为博喻句)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香气是调动了人的嗅觉,歌声是听觉,那又是我们今天讲给同学们的又一种修辞手法。
(通感即移觉,就是感觉之间的互通,感觉之间的相互转移,是一种把人们的各种感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通过比喻的形式沟通起来的特殊修的辞手法)
课件出示例句:
(1)他笑得很甜.
(2)人靓歌甜。
(3)你给我吹个小曲,用酸酸的、甜甜的、凉凉的。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此句写出了荷花开放时含苞待放的样子,这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比喻)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叶子当成人来写,写出了叶子的密集,还写了叶子底下的流水,赋予流水人的情感,流水无声,荷叶含情,仿佛和人进行无声的对话与交流。
)
第二小组从写景角度:
学生从具体的句子中找,明确:
从高到底如:
作者先写叶子,再写中间夹杂的荷花,再写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动静结合如: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一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如果说修辞手法给我们描绘了形象生动,宁静清新优美的画面,那写景角度的转换应该是将荷塘最突出的一面展现在了我们面前,让我们如临其境,那作者为了让我们更加亲近这幅画面在语言运用上也很有特点:
第三小组从语言风格角度探究: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给人一种高远的意境,让人感到荷香的遥远不可捉摸。
写出了歌声的若有若无,渺茫这个词用的不错。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脉脉这个词用的不错,本来是人用眼神来表达自己的情谊,这里用来写流水。
还有一些词如一丝、一缕、一道让人深切的感受到荷叶荷花静态和动态美的姿态。
六、课文赏析,自主探究
(二)
下面请同学们继续从修辞、写景角度、语言风格三个方面来赏析描写荷塘上月色的这一段。
课文第5小节写了什么景色?
勾出本段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思考这段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谈谈你的理解。
第一组从修辞上找。
第二组从写景角度来找。
第三组从语言风格来找。
三个小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找,教师明确:
从修辞上: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比喻,把把叶子和花在月下的姿态比喻成牛乳洗过一样,写出了月色的朦朦胧胧。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视觉转为听觉)
从写景角度: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是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虚实结合的手法,作者借助想象为我们描绘出宁静美好的画面。
实景仿佛在眼前,虚景仿佛很渺茫。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句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和通感的手法,写出了树影在月光的照射下的错落,衬托出月光的轻柔和荡漾。
从语言风格:
学生可以有不同的回答,明确: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泻字这个动词用的非常巧妙,还有: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浮字用的很好,写出了月下荷塘水汽的蒸腾。
还有一些叠词如静静,淡淡薄薄这些叠词运用的很到位。
从以上三把钥匙我们可以看出朱自清先生简直是一个神奇的国画大师,用清新而又不是自然的语言给了我们美得享受,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灵动的画面,这又为他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七、拓展延伸
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篇文章,找出文章中表现作者淡淡情怀的句子。
正如宋代词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自己的主观情感在客观事物上都打上了情感的烙印,可见“一粒沙种见世界,半瓣花中诉衷情”矛盾中彷徨挣扎的朱自清在荷塘中释放了自己的情怀,同学们有时也有伤心难过不如意之时,那么同学们会通过何种方式发泄呢?
(学生的回答可能唱歌、看大片等等。
)
教师:
遣怀这种方式朱自清他用到了,荷塘便是他的精神家园,其实这种方式自古有之,完成仿句:
仿照下面句式写一句话。
“岳阳楼是范仲淹的精神家园,那里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
学生的仿句很多,很新颖,老师做适当点拨。
八、课文总结
写父亲之爱的文章何其少,他将父爱永恒地定格在背影里;咏荷与月的诗文何其多,他将荷塘月色永恒地定格在清华园里。
一片荷塘引领我们走进了朱自清的心灵,走进了多少人的精神世界,在荷塘般自由的这片天地里,他们尽情的倾吐释放,风物含情人有意,这是一种怎样的默契与心照不宣,朱自清先生他的神奇之处更在于他不着痕迹的将自己的情怀融入到这美妙的荷塘月色中,花儿的美,因为作者的情让人咀嚼回味,作者的情也因美的荷塘月色让人难以捉摸。
下去之后呢,请同学们继续有感情的朗读这篇课文,静静的赏景,细细的品情,感悟作者人生忧伤,虽清犹重,孤独忧伤,似淡正浓的情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荷塘月色 高中语文 必修 荷塘 月色 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