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390949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506.27KB
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docx
《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练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专题12古代诗歌阅读之语言与技巧(练)-2017年高考二轮复习语文(附解析)
训练基础
1.【2017届湖南师大附中高三上月考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蝶恋花·秋思
周邦彦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残,辘牵金井①。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注】①辘牵金井:
辘(lìlù),指往井里汲水时辘轳转动的声音。
金井,指用黄铜等装饰护栏的井。
(1)这首词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叙事的?
请作简要分析。
(5分)
【答案】①这首词是按时间顺序来写景叙事的。
(1分)②“月皎”“乌栖”表明是在夜里,(1分)“更漏将残”表明夜将尽,(2分)“辘牵金井”(人到井边汲水)和“鸡相应”则表明天已渐亮。
(1分)(分析部分,若答上阕是写离别前,下阕是写离别时和离别后,可给3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写景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有以下几个
(1)时间、空间角度。
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
(2)色彩角度。
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
(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
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位。
比如本题就是第一个角度来写景的。
(2)上阕中的“冷”字有何妙处?
下阕中的“难听”又该如何理解?
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案】①用“冷”来形容睡了一晚的红枕,巧妙揭示出人物哭之悲和哭之久,以致泪水把枕芯都浸湿变冷了;(2分)另外,“冷”字也为下文写离别的到来奠定了凄冷悲伤的感情基调。
(1分)②“难听”并非指离别时说的话不好听,相反的,离别时叮咛嘱咐的话很缠绵动情,很中听,(1分)只是因离愁满怀,不忍细听,(1分)生动地写出了人物之间情深意重、难舍难分的亲密关系。
(1分)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上阕中的‘冷’字有何妙处?
下阕中的‘难听’又该如何理解?
请作简要分析。
”,这是考查考生诗句炼字,一般炼字多考查动词、形容词,“冷”形容睡了一晚的红枕,巧妙揭示出人物哭之悲和哭之久,以致泪水把枕芯都浸湿变冷了;“冷”字也为下文写离别的到来奠定了凄冷悲伤的感情基调。
“难听”并非指离别时说的话不好听,相反的,离别时叮咛嘱咐的话很缠绵动情,很中听,只是因离愁满怀,不忍细听,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主要是锤炼诗中的动词、形容词和虚词。
)“炼字”的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方法:
(1)直接释义;
(2)从语法的角度,分析其特殊用法;(3)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运用效果。
本题“织”字化虚为实。
2.结合原诗句,再现景象。
方法展开联想,描绘该字所在诗句呈现的景象。
注意点出意象的特点。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或评价该字的表达效果(准确鲜明、形象生动、新颖贴切、耐人寻味等)。
本题考生抓住三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组织答案。
2.【2017届宁夏中卫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然后完成8-9题(10分)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
罗隐
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
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
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
【注】锦江在成都南,绵州在成都东北,绵谷在绵州东北。
(1)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案】以情取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或:
移情手法,拟人手法,2分)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说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自己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自己)的热情和殷勤。
(2分)颈联说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自己对朋友的依恋难舍。
(2分)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抒情分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拟人、烘托、动静、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在某一联诗句。
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然后分析艺术效果。
如此题主要是借景抒情。
(2)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怎样不同的感情?
请作具体分析。
(5分)
【答案】先写游览锦江之喜悦,次写离别友人之怅恨,再写与朋友之深情和对锦江之留恋。
(2分)诗歌开始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
接着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情,寄托对他们的怀念。
末联回首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3分)
【解析】注意结合诗句中的“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等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句子作答。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结合诗句中的“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等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句子作答。
3.【2017届山西怀仁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文后各题。
【双调】折桂令·过金山寺①
【元】赵禹圭
长江浩浩西来,水面云山,山上楼台。
山水相连,楼台相对,天与安排。
诗句成风烟动色,酒杯倾天地忘怀。
醉眼睁开,遥望蓬莱。
一半儿云遮,一半儿烟霾。
【注】①这首曲当是赵禹圭任镇江府判时作的。
金山寺:
在江苏镇江市西北的金山上,为东晋时所建。
(1)元代散曲作家周德清说“此词称赏者众”,请根据一、二句,具体分析其“称赏”之处。
(5分)
【答案】示例一:
曲子起句写长江浩渺,气势磅礴,视野开阔;接着写水面上漂浮的“云山”,山上的亭台楼阁,都倒映在水中,清澄明丽,摇曳生辉。
前两句通过侧面烘托、以动衬静等手法来表现金山寺的高大、壮观。
示例二:
第一句用“浩浩西来”的长江作为背景,以动衬静,渲染金山寺的雄伟壮观;第二句用“云山”,即云雾缭绕的山来侧面烘托金山寺的高耸入云。
示例三:
写景由远及近。
由大到小,相互交织,融为一体。
长江的动点染出山的静,与物的缥缈衬托出山的壮观。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规范答题:
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
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修辞方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
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
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如本题写景由远及近。
由大到小,相互交织,融为一体。
长江的动点染出山的静,与物的缥缈衬托出山的壮观。
答题时要注意每条中手法和分析。
(2)试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6分)
【答案】这首散曲塑造了一位具有豪迈气概和开阔脚禅的抒情主人公(词人)形象,“长江浩浩”“天地忘怀”,表现了作者有豪迈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分析,隐隐透露了对现实的迷惘(失望)心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此题考查对诗歌塑造人物形象的分析,诗歌中没有直接可用的表现人物特点的修饰词,需要根据“陈居士”所生活的环境和其寻诗的行为揣摩概括其形象特点。
答题步骤要先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人物生活和营造的环境分析。
注意文下注释。
如本题“长江浩浩”“天地忘怀”,表现了作者有豪迈的气概和开阔的胸襟,分析,隐隐透露了对现实的迷惘(失望)心情。
将山塔、秋雨拟人化,赋予作者自身的感情和心绪,将无生命的景物写活。
这种手法,表现出词人不凡的功力。
4.【2017届四川成都七中高三零诊】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9题。
长安秋望
赵嘏
云雾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①。
【注】①南冠、楚囚:
《左传•成公九年》:
“楚子重侵陈以救郑。
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
‘南冠而絷者,谁也?
’有司对曰:
‘郑人所献楚囚也。
’”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1)结合诗歌前三联简要分析本诗在写景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6分)
【答案】①写景富有角度变化:
首联全景描写长安,颔联仰视,颈联俯瞰。
②写景选取秋天典型景物:
残
星、大雁、菊花、莲花,韵味清远,与思乡归隐的情感相契合。
③写景动静结合、视听结合、匠心独运:
流动的云雾宫阙,飞动的大雁,静静开放的紫菊,红花落尽的睡莲,秋意清冷、闲雅静穆中回荡哀婉悠扬
的笛声,让人黯然神伤。
(其他可以认可的答案:
写景融入情感,情景交融;首联写景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写景时巧用修辞,比喻拟人的使用,借莲花、菊花的仪容,更好地表现伤感意绪。
以上各点答出一点给2
分;每点关键术语1分,分析1分;答对三点得6分。
)
【解析】注意从仰视,俯瞰的顺序、视听结合的角度,动静结合的手法和比喻拟人的修辞的角度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顺序注意高低、俯仰、
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
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式。
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案】尾联表达诗人故园之思、归隐之意。
(一点1分,2分)写家乡鲈鱼的风味此时正美,我不回去享
用,却囚徒似的留在这是非之地的京城,所为何来!
(简析尾联诗句内容,2分)此处用典故“鲈鱼正美”,
用西晋张翰、左传楚囚事,表达故园之情和退隐之思。
(点出术语“用典”1分)
【解析】注意首先分析分析尾联的内容,然后结合尾联运用“西晋张翰、左传楚囚”的典故分析诗人故园
之思、归隐之意。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
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
式分析情感。
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
意首先分析分析尾联的内容,然后结合尾联运用“西晋张翰、左传楚囚”的典故分析诗人故园之思、归隐
之意。
训练提升
1.【2017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忆秦娥①
刘辰翁
中斋上元②客散感旧,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专题 12 古代 诗歌 阅读 语言 技巧 高考 二轮 复习 语文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