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3900489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254.03KB
辽宁省大连市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
《辽宁省大连市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大连市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辽宁省大连市2014年中考物理试题(word解析版)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注意:
第1~11题中,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12~14题中,每题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1.(2分)(2014•大连)用大小不同的力击打同一鼓面,鼓面发出的声音的不同点是(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频率
考点:
响度.
专题:
声现象.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解答:
解:
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也会不同;
故选A.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响度定义去分析解答.
2.(2分)(2014•大连)下列做法中,符合安全用电常识的是( )
A.
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去拉触电的人
B.
保险丝熔断了,用铜丝代替保险丝
C.
清扫时,用湿抹布擦墙上的插痤
D.
更换家庭照明灯泡前,断开开关
考点:
安全用电原则.
专题:
电与热、生活用电.
分析:
安全第一,利用安全用电的知识分析判断,分析时注意:
(1)发现有人触电时首先切断电源或用竹竿、木棍等不导电的物体将导线挑开;
(2)保险丝在电路中的作用;
(3)纯净的水是不导电的,但一般的水都会导电;
(4)安装、维修或更换家庭电路元件时,电路要断开,避免引起触电.
解答:
解:
A、有人触电时,首先切断电源再救人,或用不导电的物体将触电者身上的导线挑开,此选项错误;
B、保险丝是由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的,当电路中有过大电流通过时,保险丝发热自动熔断,切断电路,从而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如果用铜丝代替,因铜丝的熔点高,就起不到保护电路的作用,此选项错误;
C、用湿布擦插座,水是导体,容易使人触电,此选项错误;
D、为防止触电,更换家庭照明灯泡前,要切断电源,断开开关,此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安全用电知识的了解与掌握,平时学习时多了解、多积累,加强安全意识,学好电、用好电!
3.(2分)(2014•大连)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光的反射定律解释的是( )
A.
阳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
B.
看到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
C.
泳池里的水看起来变浅
D.
露珠下的叶脉看起来变大
考点:
光的反射.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①在日常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当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有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由光的反射形成的现象有: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由光的折射形成的现象有: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解答:
解:
A、阳光下人在地面上的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可以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故A不符合题意;
B、看到岸边树木在水中的倒影,是岸边的树在水面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泳池里的水看起来变浅,是由于池底反射的光由水斜射入空气,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进入人眼的结果,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露珠下的叶脉看起来变大,是凸透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一般来说:
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4.(2分)(2014•大连)用带负电的橡胶棒去靠近一个轻质小球,二者互相排斥.则小球的带电情况是( )
A.
不带电
B.
带正电
C.
带负电
D.
不带电或带正电
考点:
物体带电情况的判断.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
解:
(1)橡胶棒和小球靠近时,它们互相排斥,说明橡胶棒与小球带同种电荷,
(2)由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所以小球带负电荷.
故答案为:
负.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知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5.(2分)(2014•大连)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他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0.5m,此时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
A.
1.5m
B.
2m
C.
2.5m
D.
5m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解答:
解:
某同学站在平面镜前2m处,即他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m,因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m,
当他向远离平面镜的方向移动0.5m,此时,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0.5m=2.5m,则他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为2.5m.
故选C.
点评:
“像与镜的距离”“像与物的距离”两种不同的问法注意区分.
6.(2分)(2014•大连)下列设备中,其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
A.
发电机
B.
电动机
C.
电磁继电器
D.
电磁起重机
考点:
电磁感应.
专题:
电和磁.
分析:
电磁感应现象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会有感应电流产生,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解答:
解:
A、发电机的前提是运动,结果是产生电流,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符合题意.
B、电动机的前提是供电,结果是产生运动,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原理,故该选项错误;
C、电磁继电器也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即利用衔铁被吸动而改变电路的闭合、断开情况进行工作,故该选项错误;
D、电磁起重机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的原理工作的,故该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在电和磁这一部分中,学到了很多电学设备,每个设备的制成原理是经常考查的知识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这些基础知识.
7.(2分)(2014•大连)下列电路中,电流表测L1灯电流的是( )
A.
B.
C.
D.
考点:
电流表的连接.
专题:
电流和电路.
分析:
电流表的正确使用规则:
电流表要与被测用电器串联,且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据此逐项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
解:
A、由电路图可知,电流表与灯L1并联,电流表连接错误,故A错误;
B、由电路图可知,电流表与灯L2串联,测通过灯L2的电路,不符合题意;
C、由电路图可知,电流表与灯L1串联,电流表测通过灯L1的电流,符合题意;
D、由电路图可知,电流表接在干路中,测流过两灯泡的干路电流,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要测量哪个电灯的电流就要与哪个电灯串联,并且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8.(2分)(2014•大连)如图所示,建筑工人将绳的一端固定在砖上,绳的另一端系上重锤,用来检查墙壁是否竖直.重锤静止时,与重锤的重力相平衡的力是( )
A.
砖对绳的拉力
B.
绳对砖的拉力
C.
重锤对绳的拉力
D.
绳对重锤的拉力
考点:
平衡状态的判断.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二力平衡是指在两个作用力共同作用下,使物体保持平衡,因此这两个作用力一定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并且这两个作用力要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解答:
解:
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常利用悬挂重物的细线来确定竖直方向,以此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这是利用了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重锤受到的重力与拉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并且这两个作用力要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方向相反,由于重锤静止,这两个力是平衡力.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重力的方向的把握,以及对物体的受力分析的掌握;当物体静止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9.(2分)(2014•大连)如图是某人看远处物体时,眼睛成像的光路示意图,则此人的眼睛是( )
A.
近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
近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C.
远视眼,应配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D.
远视眼,应配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解答本题需掌握:
正常眼,像恰好成在视网膜上,不需矫正;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
解:
当晶状体太厚,或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人就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故选B.
点评:
能扎实的掌握好眼睛成像原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0.(2分)(2014•大连)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球放入足够深的水中,甲球漂浮,乙球下沉到水底.两球静止时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两球的密度分别为ρ甲和ρ乙,则( )
A.
F甲>F乙;ρ甲<ρ乙
B.
F甲>F乙;ρ甲>ρ乙
C.
F甲<F乙;P甲<Ρ乙
D.
F甲<F乙;ρ甲>ρ乙
考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密度的大小比较.
专题:
密度及其应用;浮力.
分析:
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重力大小以及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无关,它是由物体所受重力与浮力的合力决定.当合力向上则物体上浮;当合力向下,则物体下沉;当合力为0,则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
解答:
解:
将质量相等的甲、乙两个实心球放入足够深的水中,甲球漂浮,由平衡条件可知甲所受浮力等于其重力,甲球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乙球下沉到水底,说明重力大于浮力,乙球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因两球质量相同,故重力相同,由此可得甲球所受浮力大F甲>F乙;甲球的密度小于乙球的密度ρ甲<ρ乙.
故选A
点评:
掌握决定物体浮沉的条件是本题的解题关键,求浮力方法较多,在解题时应灵活应用.
11.(2分)(2014•大连)如图所示,用轻质材料制成的吊桥搭在河对岸.一个人从桥的左端匀速走到桥的右端,桥面始终是水平的,不计吊桥和绳的重力,人从吊桥左端出发时开始计时.则人在吊桥上行走过程中,吊桥右端所受地面支持力F与人行走时间t的关系图象是
( )
A.
B.
C.
D.
考点:
力与图象的结合.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如图,人从吊桥左端出发,在运动时间t后,杠杆受到物体的压力(阻力)等于人的重力,再确定动力臂和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得出F与t的关系式,结合图象进行判断.
解答:
解:
人从吊桥左端出发,在运动时间t后,杠杆受到物体的压力(阻力)等于人的重力,
动力臂为OA=L,杠杆受到物体的压力(阻力)F′=G,阻力臂为OB,OB=vt,
∵杠杆平衡,
∴F×OA=F′×OB=G×vt,
即:
F×L=G×vt,
∴F=
t,
由此可知,当t=0时,F=0;当t增大时,F变大,是正比例关系.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杠杆平衡条件的掌握和运用,根据题意得出拉力F与时间t的关系式是本题的关键.
12.(2分)(2014•大连)如图所示,一个管壁很厚的玻璃管中,用活塞密封着一定质量的气体.在快速向下压活塞的过程中,玻璃管内的气体( )
A.
密度不变
B.
温度升高
C.
分子热运动变缓
D.
内能增大
考点: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
专题:
热和能.
分析:
做功过程中,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在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时,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
解答:
解:
A.因玻璃管中气体被密封,所以气体的质量不变,当气体的体积减小时,气体的密度增大;故A错误
B、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故B正确;
C、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快,故C错误;
D、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增加;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此题是考查根据生活情景结合物理知识进行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13.(2分)(2014•大连)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中点滑到b端,不计温度对灯丝电阻的影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路总电阻变小
B.
灯L变暗
C.
R1的电功率变大
D.
R2的电压变化量小于变阻器的电压变化量
考点:
电路的动态分析;欧姆定律的应用;电功率的计算.
专题:
电路和欧姆定律;电能和电功率;电路变化分析综合题.
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R2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后与R1并联,它们再与灯泡L串联,无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中一个电阻的阻值增大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据此可知滑片移动时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P=UI可知灯泡实际功率的变化,根据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可知亮暗的变化,利用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可知并联部分两端的电压变化,利用欧姆定律可知R1的电流变化,根据P=UI可知其功率的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分析R2支路电流的变化和R2两端的电压变化,进一步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分析R2的电压变化量与变阻器的电压变化量之间的关系.
解答:
解:
由电路图可知,R2与滑动变阻器串联后与R1并联,它们再与灯泡L串联,
因无论是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中一个电阻的阻值增大时电路中的总电阻增大,
所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中点滑到b端,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故A不正确;
由I=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变小,
因P=UI,且灯泡的亮暗取决于实际功率的大小,
所以,灯泡的实际功率变小,灯泡变暗,故B正确;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并联部分两端的电压变大,
由I=和P=UI可知,R1支路的电流变大,R1的电功率变大,故C正确,
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两端电流之和,
所以,干路电流变小,R1支路的电流增大时,R2支路的电流变小,R2两端的电压变小,
因并联部分两端的电压变大,R2两端的电压变小,
则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增大,且R2的电压变化量小于变阻器的电压变化量,故D正确.
故选BCD.
点评:
本题考查了混联电路的动态分析,涉及到欧姆定律和电功率公式以及串并联特点的综合应用,关键是分清各量之间的关系.
二、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5.(2分)(2014•大连)飞机从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的甲板上起飞过程中,以飞机上的座椅为参照物,飞行员是 静止 的.以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是 运动 的.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专题:
运动和力.
分析: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
解答:
解:
以飞机上的座椅为参照物,飞行员与飞机的座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飞行员是静止的;
以甲板为参照物,飞行员与甲板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飞行员是运动的.
故答案为:
静止;甲板.
点评:
每个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确定,关键取决于所选取的参照物.所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得到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6.(2分)(2014•大连)太阳内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核 聚变 (选填“裂变”或“聚变”),太阳发出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108 m/s.
考点:
太阳能的利用.
专题:
能源的利用与发展.
分析:
(1)核能分为裂变和聚变两种,自然界除了人为的聚变反应外,太阳和许多恒星内部都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反应,并以光和热的形式将核能辐射出来;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解答:
解:
太阳内部进行着大规模的聚变反应,并以光和热的形式将核能辐射出来.所以太阳是利用原子核发生聚变释放出能量;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故答案为:
聚变;3×108.
点评:
此题考查核聚变和光的传播速度,是一道基础题.
17.(2分)(2014•大连)石油是生产汽油的原材料,石油属于 不可再生 能源(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在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活塞的 机械 能.
考点:
能源的分类;内燃机的四个冲程.
专题:
热和能.
分析:
(1)能在自然界源源不断的获得的是可再生能源;在短时间内不能在自然界获得补充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汽油机包括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吸气冲程和排气冲程中没有能的转化,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解答:
解:
(1)从能源可否再生的角度看,汽油来源于石油,石油是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变形成的,汽油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汽油机的做功冲程把燃料燃烧产生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故答案为:
不可再生;做功.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汽油机的四个冲程和能源的分类的理解与掌握,是一道基础题目.
18.(2分)(2014•大连)太阳能汽车的电池板是用 半导体 材料制成的(选题“导体”、“半导体”或“超导体”);汽车刹车时,车上的人会向前倾,这是因为人具有 惯性 .
考点:
半导体的作用;惯性.
专题:
其他综合题.
分析:
(1)太阳能电池板中有很多半导体元件;
(2)惯性是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解答:
解:
(1)太阳能电池板是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
(2)水平路上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车上的人下半身随车停止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会向前倾.
故答案为:
半导体;惯性.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太阳能电池板的材料特点,以及惯性的应用,应用惯性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符合新课标的要求.
19.(2分)(2014•大连)要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应设计 3 次实验,其目的是 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
考点:
物理学方法.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物理实验中要进行多次实验,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发现一定的变化规律;有的是为了多次测量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解答:
解:
一次实验具有很大的偶然性,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应设计3次实验,其目的是进行多次实验是为了寻找规律,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
3;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点评:
物理探究过程一般都要进行多次实验,或减小误差,或发现规律,避免以偏概全,在探究过程中要注意区分.
20.(2分)(2014•大连)在苹果园中,会闻到苹果的清香味儿,说明分子在不停地 做无规则的运动 ;把两个铅块紧压在一起,结合成一个整体,需要用足够大的力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之间存在 引力 .
考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专题:
分子热运动、内能.
分析:
(1)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的条件是:
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距离.
解答:
解:
(1)闻到到气味,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2)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此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故答案为:
做无规则的运动;引力.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分子间作用力和扩散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属于基础题目.
21.(2分)(2014•大连)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通电线圈有磁性,则通电线圈的右端是 S 极.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向b端滑动过程中,通电线圈的磁性 逐渐增强 (选填“逐渐增强”、“逐渐减弱”或“始终不变”).
考点:
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专题:
磁现象、电生磁.
分析:
(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
(2)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有关,电流越大,磁性越强.
解答:
解:
(1)如图:
电流从右端流入,伸出右手,四指弯曲指示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即螺线管的左端为通电螺线管的N极,所以通电线圈的右端是S极;
(2)滑动变阻器P从a向b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电流变大,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将逐渐增强.
故答案为:
S;逐渐增强.
点评:
本题考查通电螺旋管的极性、磁性强弱的判断,要知道安培定则不但可以判出螺线管的磁极,也能根据磁极判出电流方向.
22.(2分)(2014•大连)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某同学要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实验中,应使物距 大于 焦距(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该实验至少应收集 6 组数据.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凸透镜成像的四种情况:
①U>2f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
②U=2f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v=2f.
③2f>U>f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④U<f时,蜡烛的同侧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v>u.
解答:
解:
“凸透镜成像”规律中: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实像;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为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实验应至少各进行三次.
故答案为:
大于;6.
点评:
考查的是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对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要求的理解.
23.(2分)(2014•大连)如图所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向水面.请画出折射光线.
考点:
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
图像综合题.
分析:
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解答:
解:
图中已经过入射点作出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要比原来远离法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大连市 中考 物理试题 wor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