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课题申请书.docx
- 文档编号:23896922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126.33KB
招标课题申请书.docx
《招标课题申请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招标课题申请书.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招标课题申请书
2016年04月
江西省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课题
投标申请书
课题名称_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
建设研究
首席专家__
责任单位_________江西师范大学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2014年3月制
填 表 说 明
1、投标人承诺对所填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若填报失实或违反规定,投标人和责任单位将承担全部责任。
招标单位有权使用本表和课题成果的数据和资料。
2、封面上方2个代码框不填,其他栏目用中文填写,其中“涉及学科”填写一级学科名称;“所在单位”填写经费管理单位。
3、“数据表”部分栏目填写说明:
主题词——按研究内容设立。
一般不超过3个主题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
涉及学科——与封面同,一般不超过3个。
责任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
通讯地址及联系方式——要填写详细地址,必须包括街(路)名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
注意填写邮政编码。
请准确填写有效联系方式(包括手机号码和固定电话号码)。
预期成果——指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可选报1—2项。
字数以中文千字为单位。
4、本表各栏除特别规定外,均可以自行加行、加页。
其他注意事项,详见各表脚注。
5、标书一律用计算机填写。
标书报送一式16份,其中1份原件,其余可复印。
请用A3双面印制,中缝装订成册。
一、基本信息
表1.数据表……………………………………………………………(03)
二、研究队伍和研究基础
表2.首席专家情况……………………………………………………(04)
表3.课题组成员情况…………………………………………………(05)
三、课题设计论证
表4.选题的意义和价值………………………………………………(08)
表5.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09)
表6.总体框架、预期目标和基本内容………………………………(11)
表7.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13)
表8.拟突破的重点难点及主要创新点和特色………………………(16)
表9.主要参考文献和研究资料………………………………………(17)
四、研究计划
表10.课题组成员的任务分工………………………………………(18)表11.研究进度和时间安排…………………………………………(19)
表12.成果形式………………………………………………………(19)
五、研究经费
表13.经费预算表……………………………………………………(20)
六、审核意见
表14.责任单位审核意见……………………………………………(21)
七、招标单位评审意见
表15.…………………………………………………………………(21)
1、基本信息
表1.数据表
课题名称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研究
主题词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
涉及学科
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研究类型
B
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综合研究D.其他研究
首席专家
陈文华
性别
男
民族
汉族
出生日期
1967-07
行政职务
江西师范大学省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
专业职务
教授
研究专长
产业经济学
最后学历
研究生
最后学位
博士
担任导师
硕导
所在地区
江西省南昌市
所属系统
高校
办公电话
079188120350
家庭电话
手机号码
电子信箱
所在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
通讯地址
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区紫阳大道99号
邮政编码
330022
主要成员
姓名
性别
出生
年月
专业
职务
行政
职务
研究专长
学历
学位
工作单位
唐天伟
男
1966-5
教授
副处长
区域经济
研究生
博士
江西师范大学
陈运平
男
1971-6
教授
院长
区域经济
研究生
博士
江西师范大学
刘荣春
男
1962-12
教授
副院长
区域经济
研究生
学士
江西师范大学
黎志辉
男
1976-9
副教授
苏区经济史
研究生
博士
江西师范大学
张新芝
女
1978-7
副教授
区域经济
研究生
博士
江西师范大学
李云峰
男
1974-2
副教授
经济学
研究生
博士
江西师范大学
赵波
女
1970-8
教授
主任
经济学
研究生
博士
江西师范大学
李世财
男
1979-3
副教授
区域经济
研究生
博士
江西师范大学
谢宝河
男
1961-11
研究员
副主任
管理学
大学
学士
省苏区振兴办公室
张玉龙
男
1963-12
教授
主任
苏区史
研究生
博士
赣南师范学院
预期
成果
A
B
A.研究报告B.论文C.专着D.电脑软件
字数(千字)
50
招标经费(单位:
万元)
1
0
·
0
0
计划完成时间
2014年12月31日
注:
主要成员栏目不够可加行或加页
二、研究队伍、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表2.首席专家情况
近五年以来首席专家发表出版的与投标课题相关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发表刊物及出版时间
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或被采纳情况等)
陈文华等《发展创意经济与江西绿色崛起》
《理论导报》
2014年2月
江西省政协提案
陈文华等《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战略路径——基于政府的视角》
《江西社会科学》,
2012年2月
产业低碳化和生态文明的价值实现
《管理世界》2011年1月
江西省第十五次省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3
陈文华等《工业园区建设中的集群战略探讨》
《江西社会科学》
2010年2月
CSSCI
ITInnovationAndTechnologyLicensingBusinessStrategy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创新创业国际会议宣读
基于企业家成长的地方产业集群战略.
《中国经济评论》2009年3月
产业集群治理研究(独着)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
江西省十三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009
创业学(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全国高校二十一世纪重点教材
江西大学生创业故事(主编)
江西高校出版社,2011
教育厅免费赠送全省高校
江西高校创业教育研究(主编)
江西高校出版社,2010
注:
公开发表的成果须注明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刊名及刊期;内部研究报告须注明提交单位及时间;引用、转载须注明引征着作或刊名、刊期;采纳情况填完全采纳或部分采纳。
表3.主要成员情况
近五年以来发表出版的与投标课题相关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发表刊物及出版时间
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或被采纳情况等)
陈运平等《论区域经济的共生发展》
《光明日报》(理论版),
2014年4月2日
光明网、人民网、新华报业网、凤凰网、和讯网、搜狐网、中国广播网、中国网、求是理论网等网站转载
陈运平等《低碳产业的设计与建构》
《人民日报》(理论版),
2012年12月6日
人民网、中国新闻网、求是理论网、光明网、中新网、搜狐网等大网站转载
陈运平等《和谐推进城中村绿色改造工程》
《光明日报》(理论版),
2013年1月5日
光明网、人民网、求是理论网、中国经济网、江苏先锋网、和讯网、中国网、搜狐网、凤凰网、中国日报网、人民论坛等网站转载
陈运平等《区域绿色竞争力的本质属性》
《光明日报》(理论版),
2012年5月4日
光明网、人民网、凤凰网、和讯网、搜狐网、中国网、求是理论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新民网等网站转载
陈运平等《社会资本对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江西与广东的比较分析》
《经济管理》,
2012年11月
获江西省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3年
陈运平等《区域绿色竞争力影响因子探索性分析》
《宏观经济研究》,
2012年月12月
陈运平着《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
理论与实证》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年10月
获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
唐天伟《中国技术效率测度:
2001-2009》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江西省第十五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13年
唐天伟着《政府效率测度》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年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11年
唐天伟《我国省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测度分析:
2003~2012》
《经济管理》,
2013年第11期
唐天伟《我国欠发达省(区)政府技术效率分析:
2002-2010》
《经济管理》,
2011年第11期
赵波等《全面提升区域发展质量推进原中央苏区经济腾飞》
《光明日报》(理论版),
2012年9月21日
光明网、人民网、搜狐网、和讯网、中国城市发展网、中国领导网、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现在新闻网等重点网站引用和转载
赵波《“十一五”产业结构变化对江西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研究》
调研报告,2010年11月
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011年
赵波《中部地区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江西生态工业园发展为例》
《理论探讨》,
2007年11月
赵波《对我省生态工业园建设与发展的一点思考》
《江西省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10月
张新芝等《中国区域产业转移的发生机制研究——基于发生势差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中国科技论坛》,
2012年4月
张新芝《区域产业转移发生机制的理论解析与发生势差度量研究》
《南昌大学学报》,
2013年3月
张新芝等《区域产业转移转出势能的度量与比较——基于东部发达地区10省市的实证研究》
《改革与战略》,
2012年10月
张新芝等《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多品牌战略竞争模型与协同发展研究》
《商业时代》,
2012年4月
张新芝等《承接区域产业转移中的特色招商定位实例分析》
《商业时代》,
2011年9月
李云峰《中央银行沟通、实际干预与通货膨胀稳定》
《国际金融研究》,
2012年4月
黎志辉《党农关系:
国民革命时期广东农村的的社会冲突起源和政府干预困境》
《中共党史研究》,
2009年第4期
获江西省第十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2011年
黎志辉《建国初期原中央苏区的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
李世财《金融开放与经济增长》
《光明日报》(理论版),2013年5月4日
光明网、求是理论网、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新民网、豆丁网、学习资料共享网、共产党员网等网站引用和转载
李世财《金融二元主义框架下民间金融的风险解构》
《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第11期
李世财等《农村金融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持路径分析——以赣南脐橙为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14年第2期
李世财等《我国流动性过剩的“悖论”分析》
《金融教育研究》,
2012年第2期
李世财等《金融认知与银行业发展的关联分析》
《金融教育研究》,
2013年第4期
谢宝河《推进清洁工程建设秀美乡村》
《当代江西》,
2013年3月
张玉龙《中央苏区革命动员与农民“抵制”心态》
《求索》,2010年7月
注:
填写要求同表2。
三、课题设计论证
表4.选题的意义和价值(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一.选题的意义
原中央苏区地跨赣闽粤,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建的最大最重要的革命根据地,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源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范围包括江西省赣州市、吉安市、新余市全境及抚州市、上饶市、宜春市、萍乡市、鹰潭市的部分地区,福建省龙岩市、三明市、南平市全境及漳州市、泉州市的部分地区,广东省梅州市全境及河源市、潮州市、韶关市的部分地区,共108个县(市、区),总面积21.8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总人口4748万,地区生产总值14650亿元。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与全国的差距仍在拉大。
为支持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2012年6月,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和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原中央苏区进入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还面临着诸多挑战。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区位条件优越,生态地位重要,产业特色明显,文化底蕴深厚。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的发展战略定位是:
打造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全国有色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以及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着名生态和文化旅游目的地。
到2020年,综合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基础设施体系趋于完善,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努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因此,建立完善区域内和区域间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探索区域联动发展新模式,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建立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势在必行。
江西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开放型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
在原苏区108个县市中,江西有54个县市,这表明江西在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全局中居于领导地位。
不管在苏区时期还是现在,赣州都是这一区域的核心,又是江西经济快速发展的双翼之一,在未来发展中处于战略核心地位。
赣闽粤原中央苏区需加紧打造以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以赣州“三南”至广东河源、瑞金兴国至福建龙岩产业走廊为两翼的“一核两翼”开放合作新格局。
本课题主要从江西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出发,重点探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区域联动发展新模式,并提出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对于原中央苏区及周边地区的振兴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选题的价值
本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第一,可以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可以丰富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
通过对跨行政区域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研究,建立区域联动发展新模式,可建构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丰富和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同时,可检验、完善发展经济学理论、开放型经济理论及区域联动理论。
第二,深入研究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发展尤其是我省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实践问题,推出具有实践操作性的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可更好地服务省委、省政府的决策,给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尤其对于优化区域内分工合作,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推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具有重大的实践价值。
表5.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本课题研究内容涉及赣闽粤边区经济社会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区域联动等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关于赣闽粤边区经济社会发展。
赣闽粤边区由于地缘、生活习俗等原因,共同面临的发展问题较早进入学者视野。
黄燕(1999;2002)认为,区域经济理论的研究不应忽视赣闽粤边经济区;区域经济合作的本质是产业合作,赣闽粤边经济区应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性,划分为三大层次区域进行产业分工,同时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食品、纺织、服装、机械、电子、石化五大产业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并用创新理论、集群理论,研究了赣闽粤经济区产业差异性、互补性,建议从政府创新系统构建的视角,通过产业集群发展提升赣闽粤经济区的产业素质,促进区域合作的效率。
温锐、游海华(2001)通过对20世纪赣闽粤三边地区的实证研究,从劳动力流动的视角,研究传统农村经济社会变迁转型的内部基因与动力机制,探索赣闽粤区域发展的路径。
游海华(2006)通过对清末民国年间赣闽粤边区市场网络(传统古商道网、公路交通网、邮电通信网、信息传递速度)传承与嬗变的梳理和考察,揭示了一个市场相对封闭、社会经济相对贫困的山区由传统向现代渐进转型的典型案例。
在此基础上,对近代赣闽粤边区社会经济逐渐衰败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温锐、游海华(2004)认为赣闽粤边区向来远离江西、福建、广东三省政治与经济中心,是为三省政治的边缘化地区和社会经济的贫困地区。
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边区开始了缓慢的现代化的进程。
抗战军兴,东南各省军政机关、工商企业、学校、避战逃难人员等纷迁赣闽粤边区,给赣闽粤三地区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长期处于区域经济和政治边缘化的边区迎来了第一次现代化浪潮。
周国兰、季凯文(2012)指出,全面振兴原中央苏区,需从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综合考虑区位优势、资源特色、基础条件和生态地位等,合理界定其功能定位,通过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创新体制机制、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等方面着手。
关于开放经济理论。
开放型经济最重要的理论渊源是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
DavidRicardo(1817)比较成本论的把国际分工和交换的领域扩展到了类型多样、经济发展水平各异的国家,进一步论述了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普遍适用性和合理性。
Ohlin(1930)提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发展了李嘉图的单一生产要素理论,提出了区际贸易的概念,认为区际贸易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地区间存在的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上的相对差异。
Krugman&He1pman(1985)提出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贸易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是贸易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并促进了资本的形成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杨小凯(1991)的“新兴古典经济学”研究,将交易费用理论融入分工理论,认为经济增长是分工不断深入和细化的结果,交易费用大小与分工的细化呈反向变化,因此,交易费用可以用来解释贸易和增长之间的关系。
Rodrik(1999)认为,开放政策本身并不会自动带来经济增长,而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关于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
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理论界陆续提出内陆开放发展的命题,取得许多研究成果,涉及内陆开放的条件、发展动力、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对策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对中西部地区的内陆特定区域开放发展进行研究;以及关于内陆保税港区建设、内陆开放与沿海开放的关系等问题的研究。
全伟(2009)认为内陆开放型经济是特指地处于某国(地区)内地的区域通过吸引和聚集国内外生产要素,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带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曾海鹰,任登鸿(2007)从空间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内开放度、对外开放度和旅游开放度3个层面构建了开放度评价指标体系。
刘传岩(2013)认为,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外在表现形式,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是推动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从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关系来看,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是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深化和升级。
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发展要以开放为前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立足于使区域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组成部分并发挥积极主动作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内外结合的开放格局。
从区域开放型经济面向的对象来看,主要包括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两个层面,并从产业体系、资本体系、贸易体系、空间体系四个维度构建区域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内容体系。
关于区域联动的基本理论。
(1943)的“大推进”理论从外部经济效应分析认为,打破发展中地区的贫困恶性循环,须用比较富裕地区更快的速度来提高不发达地区的速度,从而使各地收入分配较为均等,R.Nurkse(1953)在其着作《不发达国家资本的形成》一书中提出的关于资本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
他认为,“一国穷是因为它穷”(Acountryispoorbecauseitispoor),即他认为发展中国家长期贫困的原因,并非国内资源不足,而是因为经济中存在若干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恶性循环系列”:
一种是由低生产率-低收入-低储蓄-资本供给不足-低生产率造成的供给不足恶性循环;另一种是由低生产率-低收入-消费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低生产率造成的需求不足恶性循环。
要打破这两种恶性循环,必须在各产业、各地区进行投资,形成相互支持性投资的格局,实现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
Richard?
Cooper(1968)相互依赖理论分析了各国之间相互依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
认为相互依赖是指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对另一地区的经济活动双轨的、相互的作用和影响程度。
布鲁克·菲尔德认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比不发达国家更依赖于资源和资本密集的技术,而且也依赖不发达国家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
受依赖关系的影响,不发达国家的内部变革也使得它们越来越依赖发达国家的资源和资本。
所以,很难区分出它们谁依赖谁,实际上是相互依赖。
在世界范围内,没有相互依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就无法进行下去。
迈克尔·波特(1997)提出产业集群理论,认为在一个特定区域的一个特别领域,集聚着一组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通过这种区域集聚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集聚洼地,使企业共享区域公共设施、市场环境和外部经济,降低信息交流和物流成本,形成区域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外部效应和区域竞争力?
。
综上所述,现有的研究成果或从历史的视角,探索赣闽粤三边地区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水平,或从劳动力流动、资源禀赋、产业协作、政府创新系统构建等角度寻求三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路径。
国内学者长期从不同学科积累的学术成果,为赣闽粤三边地区(原中央苏区)立足现实、走出有特色的发展道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国外的开放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和内陆地区开放型经济发展实践成果,为原中央苏区等内陆边界地区的进一步开放发展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新的视野。
本课题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合理振兴原中央苏区的战略背景下,充分借鉴国内外开放开发的先进理论和内陆地区开放发展的典型经验,在国内学者辛勤建立的赣闽粤三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既遵循内陆地区开放开发的经济社会一般发展规律、又切实符合赣闽粤三边地区特征的发展路径和有效产业政策体系。
表6.本课题的总体框架、预期目标和基本内容
1.总体框架
(1)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现状及其分析
①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构建
②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内陆开放型经济的现状
③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内陆开放型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④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内陆开放型经济的作用分析
(2)江西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开放型经济建设中的战略定位
①比较分析江西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开放型经济建设中特点及优劣势
②江西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开放型经济建设中的总体战略定位
③江西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开放型经济建设中的具体战略定位
江西在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开放型经济建设中的战略步骤
(3)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区域联动发展模式研究
①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区域联动发展的机理研究
②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招标 课题 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