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3887315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3.21KB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docx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应该是幸福,自豪的,因为我们的国家强大了,生活富裕了。
然而,70多年前的中国是怎样的面貌呢?
那时的中国人又是怎样的精神状态呢?
一起看看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欢迎查阅!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及*的驳论方法。
2、朗读品味,体会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的语言特点。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精读课文,学会*抓住“突破口”进行批驳的方法,学会通过驳论证来反驳论点的方法。
(三)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1、学习*之后,要让学生感受到鲁迅先生不屈的民族正气和深邃的思想,学习作者的爱国精神,增强民族民主意识。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朗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对于当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大家是比较熟悉的,我们读过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小说有〈社戏〉、〈故乡〉等作品。
而杂文也是鲁迅先生独创的一种*体裁,它以议论为主,以批评、讽刺见长。
*短小精悍,非常有力。
有人把鲁迅的杂文比作是刺向敌人的匕首。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鲁迅的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二)介绍时代背景及驳论文的有关知识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1、介绍时代背景
2、议论文从论证方式上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
(三)整体感知,了解课文
1、通读课文,找出鲁迅击中敌人的哪个要害?
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的?
2、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
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多诵读,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去感知、领悟、理解、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迅速筛选信息,摄取要点,在初读时迅速圈画出观点和论据,在朗读思考中明确答案。
)
(四)精读课文,讨论探究
根据老师所讲的有关驳论的知识,细细品读课文,谈谈作者用什么方法驳倒对方的观点的。
1、用驳论证的方法直接批驳。
(1)课文中提出“信”,他们“信”什么?
(信地信物;信国联;信拜佛)
(2)他们的“信”实际上是什么?
本质上是什么?
(麻痹自己;是自欺力的表现)
(3)讨论有人“求神拜佛”在句子中的含义(他信力)
小结:
作者没有反对他们的说发,而是承认所摆出的论据是事实是“真”的,但通过分析事实,发现对方说的不是自信力的问题,他们早已失掉自信力,只是从先前的“他信力”转向“自欺力”,推不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结论。
于是指出对方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不成立,从而证明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
这是直接批驳。
2、从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这个观点与对方观点针锋相对。
证明了这个论点的正确,等于宣告对方观点不成立,是间接驳斥对方的论点。
(1)齐读第6至9节
思考:
用文中的一句话归纳鲁迅的观点
(2)怎样的人是“有并不失掉自信的”中国人?
结合平时的积累,举例说明(从古到今的伟人、科学家、文学家等)
重点理解:
文中多次提到“中国人”,具体指怎样的“中国人”?
(研讨与练习2)
如何理解“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句话的含义?
(3)在学生充分研读和讨论的基础上老师人作总结。
7、8两段热情歌颂从古到今许多有自信力的“中国的脊梁”,用事实证明了“有并不失掉自信的”中国人,间接批驳了“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错误论调。
3、再读第9节,理解本节的意思。
什么是“壮元宰相”,什么是“地底下”?
这一节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不足为据,最主要的是要看地底下。
(五)品味关键语句,体会语言魅力
问题:
这篇*战斗性语言表现在哪里?
例如,在*开头,“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充满着嘲讽意味。
“总”,表现出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只”,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是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
例如:
作者巧妙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大大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五)扩展延伸
1、读课文第七节,课文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在上世纪30年代,他们“有确信,不自欺”,“在前仆后继的战斗”。
在今天,他们是什么样的人呢?
试写一个片断作一番交流。
(六)总结(略)
板书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信地信物
信国联自欺力(直接反驳)自欺欺人的脂粉
求神拜佛
埋头苦干的人
拼命硬干的人
为民请命的人自信力(间接反驳)盘骨和脊梁
舍身求法的人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2
一、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2.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3.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二、教学重点:
1.熟读课文,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层含义。
2.学习写驳论文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3.体会鲁迅的忧患意识和爱国精神。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18课,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这几个词请几位同学谈谈自己的理解。
2.理解驳论:
师:
理解了“自信力”“他信力”“自欺力”的具体含义,我们就可以更好的理解《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具体写法。
师:
老师板书: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是一个陈述句,怎么读一读。
加上“吗”的具体意思是什么?
“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师:
在文中“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是谁的观点,他是怎么论证的。
“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作者又是怎样论证的。
师:
根据注释提供的背景,国民党反动势力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相悖,你认为谁的对?
为什么?
怎么读?
师:
怎样理解“中国的脊梁”?
生:
脊梁在人身上,撑起了一个人。
对一个国家而言,它能撑起一个国家的命运。
师:
这是敌方的论据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这是敌方的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如果对方的论证成立,敌方就是对的?
请同学们跳读课文第三到五自然段。
生:
用直接批驳对方的论证来批驳敌方的观点的。
师:
阐述一下你的理由,先生反驳的是什么样的论据?
师: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和自信有什么关系呢?
生:
他们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师:
什么叫“自信”?
生:
就是相信自己。
师:
那么,反动政府相信自己了吗?
生:
没有。
师:
是啊,信“地”信“物”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那怎么能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呢,而且,当时“地”还有吗?
生:
没有了。
师:
那“物”呢?
也被日本帝国主义掠走了。
再看“国联”,“国联”当时帮不帮我们中国?
生:
不帮。
师: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
124页的课后注释2中可以看出来。
师:
你看书很仔细。
信“国联”有没有用啊?
生:
没有用的。
师:
信“地”信“物”信“国联”,都不是信自己啊,那能说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呢?
他们失掉的是什么?
生:
是“他信力”。
师:
*中原稿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但是在发表的时候,国民党书报检查机关删掉了,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生:
掩盖内心的颓废、迷惘、不自信,祈求与神灵的庇佑。
也就是自欺欺人。
师:
他们在文中的形象是怎样的,也就是第一段中的“我们”?
3、体会情感
师:
在国家迷惘,历史黑暗之际,就是有鲁迅这样的民族脊梁,能带给我们以信心,指明我们奋斗的方向。
生:
齐读*第9段,最后一句话。
师:
怎么理解“地底下”。
生:
中国当时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革命力量。
师:
自信力是我们民族的精神财富,且看今日之中国民族自信力。
4、总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们深深的感受到了鲁迅先生身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力,先生用他尖锐犀利的语言,无情的抨击了当时反动政府的悲观论调,用他饱含深情的笔触告诉世人,我们中国民族永远充满自信力。
5、板书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直接驳论证
间接驳论点
6、作业
《同步训练》课后练习部分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3
【教学目的】:
1、简介作者及《水浒传》。
2、理清课文思路,明确线索及人物关系。
3、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
听写15、16课词语(部分词语要注音,其中“味同嚼蜡、狂妄自大、因小失大、开卷有益”要求学生造句)。
二、新课导入:
常言道:
“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
”意思是说:
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
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
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三、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1、*是选自《水浒》71回本第16回。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
◆展示课件
(一)(71回本封面)
2、《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
大家已经看过原著的影视作品了。
那么有哪位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杨志出身名门,是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制使。
后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遭风浪而丢官,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
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当然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并受重用,派他押运生辰纲。
)
◆展示多媒体课件(与杨志有关的影视画面)
(二)杨志失陷花石纲
(三)杨志杀牛二被充军
(四)杨志比武受重用
(五)杨志押运生辰纲
四、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小说情节:
1、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被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
2、生辰纲是谁取的?
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
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晁盖、吴用等八条好汉;杨志;智取。
)
3、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
暗线是什么?
(◆展示课件六:
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晁吴智取生辰纲)
4、请大家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情节。
◆展示课件七(情节与线索):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枝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
上路--中计--失纲
一枝是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
定计--施计--劫纲
5、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
(六月初四正午;黄泥冈松树林)
五、抓住课文重点,分析文中之“智”:
1、晁、吴之“智”
(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
(不是,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
(2)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①时间:
六月初四正午,天气有何特征?
(十分炎热,热不可当,为松树林休息和白胜卖酒作好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吴用精心挑选的,可说是智用天时;
②地点:
为什么选黄泥冈、松树林为劫纲的地点?
(山冈可用来掩护,松树林既可以诱敌休息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
为下文吴用取药,下药作好了准备。
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地点也是精心挑选的,可以说是智用地利。
(3)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①晁盖他们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杨志面前的?
扮作客商有何用意?
(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步消除杨志的疑心)
②杨志是老江湖了,为什么他连下蒙汗药这种勾当也防不住,着了道儿?
(晁盖等人的戏演得好。
佯争酒,引诱对方,半瓢酒消尽了杨志的疑心。
③这蒙汗药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下到酒里去的?
(巧下药,麻倒对方,半瓢酒放倒青面兽)
◆展示课件八(板书设计)
晁、吴之“智”
智用天时--六月初四正午
智用地利--黄泥冈松树林
一稳-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消)
智用人和二诱-佯争酒,引诱对方(消尽)众人巧演双簧
三麻-巧下药,麻倒对方(放倒)
2、杨志之“智”
为了押运成功,杨志也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
(1)他为什么不多带兵?
(为了掩人耳目,这叫“智藏行踪”)
(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
为什么要调整?
(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这说明他小心谨慎,这叫“智变行辰”。
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炎热,恐怕连强盗也不愿出来活动。
)
(3)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这叫“智选路径”。
这样难走的路径,恐怕连歹人也不愿走。
)
(4)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甚是煞费苦心。
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①逼赶:
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②减少中途休息:
担心军士懈怠;
③审察枣贩:
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
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这说明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
◆展示课件九(板书设计)
杨志之“智”
智藏行踪--精明
智变行辰--谨慎
智选路径--多智
3、综合比较:
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呢?
杨志到现在仍然想不明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展示课件十(板书设计)
军健--骂、打--怨怅
杨志虞侯--嗔--搬口无不怨怅
老都管--烦--恼他
(军士、虞侯、老都管,无不怨恨。
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其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他欠理智,失人和。
攘外必先安内。
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重重,这就为失败埋下了隐患。
)
(2)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
杨志棋差一招。
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
可以说是“杨志输智,吴用有用”。
◆展示课件十一(板书设计)
杨志失败的外因:
急功近利欠理智与人不和
杨志失败的内因:
天外有天棋差一招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同学们,杨志和吴用的斗智让我想起了《三十六计秘本兵法》。
《兵法》云:
“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变理,机在其中”。
三十六计有:
◆展示课件十二:
(一)胜战计:
1、瞒天过海2、围魏救赵3、借刀杀人
4、以逸待劳5、趁火打劫6、声东击西
(二)敌战计:
1、无中生有2、暗渡陈仓3、隔岸观火
4、笑里藏刀5、李代桃僵6、顺手牵羊
(三)攻战计:
1、打草惊蛇2、借尸还魂3、调虎离山
4、欲擒故纵5、抛砖引玉6、擒贼擒王
(四)混战计:
1、釜底抽薪2、混水摸鱼3、金蝉脱壳
4、关门捉贼5、远交近攻6、假道伐虢
(五)并战计:
1、偷梁换柱2、指桑骂槐3、假痴不癫
4、上屋抽梯5、树上开花6、反客为主
(六)败战计:
1、美人计2、空城计3、离间计
4、苦肉计5、连环计6、走为上
请同学们课上相互讨论一下,*运用了三十六计中的那几计?
▲展示课件十三:
瞒天过海--伪装客商暗渡陈仓--走小路
以逸待劳--林中休息声东击西--吴用下药
混水摸鱼--偷酒抛砖引玉--送枣
欲擒故纵--不肯卖酒走为上策--劫走生辰纲
釜底抽薪--杨志断了升官梦
2、课后完成小论文《我看〈智取生辰纲中〉的三十六计》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下学 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