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贺光明.docx
- 文档编号:23885161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80KB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贺光明.docx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贺光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贺光明.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贺光明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试用)
课题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课型
新授
第几
课时
1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三维)
知识与能力:
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掌握并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认识其特点;认识并深入理解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从而更为客观地评价商鞅变法及商鞅本人。
过程与方法:
采用谈话法,材料分析法、问题归纳法以及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对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具体措施、影响等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分析、理解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商鞅变法及其影响的学习,认识到改革的曲折性和改革家们的远见卓识、大无畏精神,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改革的信心。
教学重点与
难点
教学重点
1、分析和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
2、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教学难点
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局限性,进一步认识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从而认识改革的曲折性。
教学方法
与
手段
教学方法:
1、重组教材,提供新情景;创设文字、图表等情景。
2、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读分析、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
3、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归纳提升式的讲解。
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课件。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重组教材:
本课教材有六目,基本按时间顺序排列,没有体现课标要求的两个层次。
重组为三个问题: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二、商鞅变法的内容及特点;三、商鞅变法的结果和影响。
疑难问题的解决:
从材料中得出商鞅变法的必然性和可能性;列表格让学生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通过内容的梳理总结商鞅变法的特点;通过材料的分析科学评价商鞅变法和商鞅。
教材拓展:
教材中关于商鞅变法的影响史料不全,应该补充多种观点,从而得出比较全面客观的认识。
山西省实验中学贺光明讲课时刻:
年月日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页(总页)
课 时 教 学 流 程(试用)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行 为
情境导入:
历史话剧直播室正在上演……
旁白:
公元前335年的一天,两位邻居正在聊天……
甲:
商鞅变法之后,我们秦国的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军队战斗力也大大加强了,现在我们是最强大的国家。
乙:
国家是富强了,可是商鞅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很多农民的土地都被地主强行买去了,农民只能靠给地主打工维生了。
甲:
商鞅变法后,我们的社会安定了很多,现在晚上睡觉不关门都没人偷东西。
乙:
可是老百姓还并不都这么认为,他们每天都战战兢兢的,害怕一不小心犯了什么法而被割鼻子,甚至杀头。
你再看看现在路上行走的人,大部分都是脸上刺字的罪犯。
甲:
总之,我觉得商鞅是对的,我支持变法。
乙:
既然变法对,那商鞅为什么最终被五马分尸了?
教师:
看到这幕话剧,你会有什么感觉?
教师:
不仅当时的人这么看,很多历史学家对于商鞅变法及商鞅本人也是爱之深、恨之切,那么,商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变法有是怎么回事呢?
一起来学习商鞅变法。
板书: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进入正课:
首先让我们按照历史逻辑来调整一下学习思路:
商鞅为什么要变法?
——怎样变法?
——产生什么后果?
——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一、为什么要变?
是否可行?
——背景
教师提示:
本目解决变法的背景问题:
即商鞅为什么要变法?
变法是否可行?
请同学阅读课本第一目的内容,寻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教师:
把握关键词“落后”,归纳为富国强兵的理想和极端落后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思考:
秦国的落后表现在哪些方面?
2、可能性:
推行变法的有利条件
(1)安定环境:
从地图上看,秦国偏处西部一隅,免受六国干扰。
(2)借鉴榜样:
春秋战国各国变法为秦国提供一定的经验教训。
(3)领导力量:
公元前362年秦孝公继位,决心变法图强,下《求贤令》,广纳贤士。
(4)优秀人才:
商鞅从魏国来到秦国。
思考:
商鞅准备进行变法前,阻力主要来自哪些阶层?
如果你是商鞅,为扫除这些阻力,你会怎么做?
二、怎么变才能有出路——过程
思考:
假如你是商鞅,面对秦国当时的状况,你会首先会从哪个方面入手呢?
为什么?
提示:
从战国时期的特殊时代背景出发
设问:
面对血雨腥风的残酷的兼并战争,商鞅设计了什么谋略训练出了一支秦国的虎狼之师?
商鞅的军事措施有何特殊之处?
展示材料:
材料一:
“斩一首者爵一级,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
材料三:
…他们随时承担着被征调从军作战的义务,战事一完,则解甲归田,可谓全民皆兵。
教师:
所以秦兵被称为“虎狼之师”
设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商鞅有什么高招来发展经济,支撑秦国这架庞大的战车的?
请同学结合课本材料回答问题。
展示材料: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
材料二:
“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
设问:
结合材料,分析实行土地私有的影响。
设问:
作为一个统治者,不仅要在兼并战争中获得胜利,也需要保证通知的稳固。
为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出现犯上作乱的现象,商鞅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请同学结合课本找答案。
思考:
在今天这个法治社会,依然存在很多不法分子。
我们今天还能采用这样的做法吗?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点拨:
彼“法”非今“法”,但强制性原则有其合理性。
教师:
此外,商鞅在文化方面采取了“燔诗书而明法令”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焚烧诗书”的认识?
知识巩固:
展示表格,学生完成(略)
三、变法怎么样——后果
思考:
变法取得怎样成果?
试举例说明。
(特别注意史论结合)
四、变法反思——深化
思考:
你如何认识关于商鞅变法的几个实质性问题?
1、商鞅变法取得巨大成果的原因?
1)顺应了历史潮流。
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之。
2)商鞅的正确决策,推行新法的坚强决心。
商鞅同守旧派贵族的论战,扫除了变法的思想障碍;他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贵。
3)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4)变法的内容已经深入人心。
即便是商鞅遇害,“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
5)两次变法,时间充裕,计划周密,贯彻有力。
2、商鞅变法的特点?
1)变法核心内容为农战和法治。
2)变法地位:
战国时期实行最彻底、对旧贵族打击最严重、变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变法是促成社会转型的直接原因
3)手段:
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富国强兵。
4)性质:
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建立了新型地主阶级需要的社会秩序。
3、商鞅变法的局限性?
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3)变法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4、商鞅命运结局的启示?
设问:
商鞅变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改革者商鞅的结局是如何呢?
“商鞅虽死,秦法未亡”又说明了什么呢?
通过学习了“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你有什么认识、或者是感想呢?
请同学们打开你们智慧的匣子,畅所欲言!
教师注意:
学生回答的角度可能有变法(改革)者的遭遇、变法(改革)成功的关键等等,教师在肯定学生观点的同时,适当加以点评。
课堂小结:
通过对商鞅变法的学习,我们不仅为商鞅为改革所做的努力所鼓舞,而且为商鞅的改革精神和为改革而不顾个人安危的献身精神所感动。
在瞬息万变的当今社会,我们只有不断的改变和调整自己,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让我们一起来读商鞅的名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只要我们能够适时地调整好自己,我们有理由相信:
“原来生活可以更美好!
”
学生:
商鞅变法对秦的影响有利有弊
学生阅读课本第一目,提取有效信息教师提示注意提取信息的条理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1、必要性:
战国初期,秦国无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都落后于其他六国。
要改变这种局面,实现富国强兵,只有变法才是出路。
(1)经济:
秦国西部大部分土地没有得到开发,农业生产远不如东方六国。
(2)政治:
秦国地位低下。
诸侯叫它“西戌”,把它看作野蛮民族,瞧不起它,很少跟它来往,还不时派兵侵夺它的土地。
(3)文化:
诸子百家无一秦国人,社会风俗野蛮落后,甚至还发生人殉的事。
阻力来自于贵族特权阶层。
进取精神:
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信念;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思想准备:
携带《法经》,理论指导实践。
舌战群儒: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
立信于民:
“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王安石《咏商鞅诗》),
学生:
军事原因:
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
学生:
按军功授爵、连坐制度调动积极性、全民皆兵保障兵源
学生:
确立土地私有、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学生:
积极:
保障了秦国的富强;局限:
土地兼并导致贫富分化。
整合:
在政治上,商鞅主要加强了三大制度建设:
行政制度、法律制度和经济制度
行政制度:
行县制
经济制度:
统一度量衡
法律制度:
通行全国的《秦律》,“轻罪重刑”作为基本原则。
学生思考
从当时来看,他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焚烧诗书”排除了复古思想的干扰,利于宣传变法。
但是从历史发展来看它损失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典籍;并造成了统治者和知识阶层的对立。
1、富国强兵,力量壮大——直接成果
变法革除了旧的弊端,实行了新政。
增强了国力,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2、社会转型飞跃发展——深远影响
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沉重地打击了旧势力,使新兴地主阶级取得政治胜利。
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所以后世有人说:
“百代犹得秦政法”。
认识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发展,必须根据现实的需要适时地进行改革,绝不能因循古代的传统。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改革就会丧失活力,不改革就会落后,不改革就会灭亡。
认识二:
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
这就要求改革者有敢于创新、敢于承担风险、不怕挫折、不怕失败,甚至不怕坐牢的大无畏精神,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引导改革冲破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
认识三:
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终将取得成功。
认识四:
即使今天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但这些都只是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坚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信心。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页(总页)
☆补充设计☆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尾 页(试用)
板 书 设 计
第4课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
一、改革背景
1、必要性:
富国强兵的理想和极端落后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2、可能性:
(1)安定环境:
从地图上看,秦国偏处西部一隅,免受六国干扰。
(2)借鉴榜样:
春秋战国各国变法为秦国提供一定的经验教训。
(3)领导力量:
秦孝公继位,决心变法图强,下《求贤令》,广纳贤士。
(4)优秀人才:
商鞅从魏国来到秦国。
二、改革概况
三、改革特点:
内容、地位、手段、性质
四、改革影响和反思
作 业 设 计
作为转型时期改革的代表,商鞅变法为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借鉴?
教 学 后 记
太原市教研科研中心研制
第页(总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商鞅 变法 强盛 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