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森林生态圈总体规划.docx
- 文档编号:23884631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48
- 大小:55.32KB
城区森林生态圈总体规划.docx
《城区森林生态圈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区森林生态圈总体规划.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区森林生态圈总体规划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
总
体
规
划
**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2013年元月
项目名称: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总体规划
规划单位:
**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队长:
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参加规划设计人员
**县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县林业局: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背景-1-
1.2**县城市发展对森林生态建设的需求-1-
1.3**县城区森林生态圈的定位-2-
1.4**县城市森林生态圈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2-
1.5规划指导思想-3-
1.6规划范围和建设期限-3-
1.7规划目标与建设任务-4-
1.8建设投资与效益-4-
第二章基本概况与建设条件分析6
2.1地理位置6
2.2自然条件6
2.3社会经济状况7
2.4生态环境状况7
2.5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9
第三章规划依据、原则和指导思想11
3.1规划指导思想11
3.2规划原则11
3.3主要规划依据12
第四章规划目标13
4.1战略目标13
4.2总体建设目标13
4.3阶段目标与任务14
4.4主要目标值15
4.5土地资源保障与森林覆盖率指标论证15
第五章总体布局17
5.1总体布局理念17
5.2总体布局18
第六章建设工程规划19
6.1森林生态体系建设工程19
6.2森林产业体系建设工程23
6.3支持与保障体系建设工程25
第七章重点建设工程规划30
7.1湄水生态风光带建设工程30
7.2城市文化体育中心建设工程30
7.3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示范工程30
第八章投资估算32
8.1估算范围32
8.2估算依据32
8.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2
8.4投资估算32
8.5资金筹措32
第九章保障措施33
9.1组织保障33
9.2法律保障33
9.3政策制度保障33
9.4资金保障34
9.5人力资源保障34
9.6科技支撑34
第十章效益分析与效果展望36
10.1效益分析36
10.2效果展望39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也已步入世界的轨道,与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其资源和环境也面临着严重挑战。
注重生态建设,追求环境与发展的协调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重视和加强生态建设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
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日益突出,国际社会对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已将造林、再造林等森林活动纳入《京都议定书》确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对于推动我国的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县委、政府于2012年12月提出建设“绿色**”的宏伟目标,而建设**森林生态体系,是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城区属**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规划的中心区域,其生态状况的好坏,对实现生态**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影响。
**县地处湖南中部,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湘中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
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条件的生态状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设**县城区森林生态圈,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的需要,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
1.2**县城市发展对森林生态建设的需求
1.2.1**县城市生态安全需求
⑴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是**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国土生态安全中有着其它任何系统无可替代的作用。
加速城区周边森林的培育和保护,构建起安全、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对维护**城市生态安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⑵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关系**城市生态安全的主要因素
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的安全与稳定主要取决于该区域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否满足系统平衡的要求。
科学合理地确定森林资源的数量规模和质量标准,制定科学合理且切实可行的对策和措施,加强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增加森林资源数量,提升森林资源质量,是**生态安全建设的关键所在。
⑶森林生态建设是保障**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手段
通过森林生态建设,增加全市的森林资源数量,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优化森林资源的布局和结构,修复和完善被破坏的森林生态系统,促进全市森林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以确保全市的生态安全。
1.2.2经济建设和人们生活对森林产品及服务的需求
⑴林产品需求
根据**经济建设和城市居民的生活习惯分析,对林产品的需求主要有以建筑、家具、人造板为主要内容的木材产品;柑橘、板栗等果类产品;以油茶为主的油料产品等。
根据规划区现有商品林经营规模和林产品的消费需求进行对比分析,除珍贵、优质用材和名贵、特色果类产品较缺乏外,其他大众林产品均已基本满足自身消费的需求。
因此,规划区域商品林培育主要是应用先进技术进行品种改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提升产品质量。
⑵森林生态服务需求
根据全国绿化模范县的标准,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0.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0%以上。
参照联合国环境卫生组织提出的一个城市人均森林面积需达到60平方以上,其城市污染方可得到净化,卫生状况才会有保证的标准,到2015年,**建成区需要森林面积420.0hm2,而现有绿地面积仅为60.0hm2,存在较大需求缺口,需要在加强城区绿化、美化的同时,充分利用郊区的林地和生态脆弱区域的坡耕地、未利用地等土地资源,加强森林培育和保护,以满足**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
1.3**县城区森林生态圈的定位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就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状况为目标,通过构建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和生态功能和谐、符合**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森林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山川秀美、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城市。
具体定位如下:
⑴森林资源丰富,森林生态系统要素健全、结构完整、功能完善,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⑵森林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状况得到改善,以森林资源为依托的环境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⑶森林生产要素实现优化配置,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产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稳步增长,对**的经济尤其农村经济发展的拉动能力不断增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⑷市民素质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念,人居环境清洁、舒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4**县城市森林生态圈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
1.4.1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同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既强调对各种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性和科学性,更强调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性。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准确把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辨证关系,利用有限的地域空间,处理和协调好森林资源的发展与合理利用的关系,充分发挥森林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生态安全,确保发展质量,培养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逐步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1.4.2是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的重要举措
**农村人口比例较大,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与城市居民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
建设**城市森林生态圈,以森林为纽带,生态安全为目标,构建起城乡一体的生态安全体系,全面改善区域内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优化农村经济结构,高层次、高起点、富于前瞻性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以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
1.4.3是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的基础和保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新时期区域竞争的最重要资本,也是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委、市政府提出“生态立县”的新时期总体发展战略,同时以建设自主创新型城市为目标,大力推进“绿色**”建设,随着区域生态环境对资金、技术和人才流向影响的日益增强,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新时期城市或区域竞争的最重要资本。
因此,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绿色**”,必须在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重视和加强**的生态建设,突出自身优势,提升和优化**的绿色生态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以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1.4.4是**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在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国际经济交往日益频繁的过程中,优越的生态环境和良好生态的意识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忽视生态建设或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行为,最终只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建设**县城区森林生态圈,改善**的生态状况和人居环境,提升市民的生态意识,是**走向世界的必然选择。
1.5规划指导思想
秉承科学发展观,突出“安全、和谐、持续”的建设理念,以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近自然森林经营等理论为指导,以工程建设为载体,以科技为先导,以国家和省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依托,以生态保护、生态治理、产业发展为主题,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构建满足**县城市生态安全要求的森林生态体系和符合**城市生态承载力要求的森林产业体系,营造良好的绿色生态型人居环境,将**建设成为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经济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城市。
1.6规划范围和建设期限
1.6.1规划范围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规划范围:
以**行政中心为中心,周边15里城区生态圈建设范围内的林地以及根据森林生态建设需要必须进行造林绿化的土地。
行政区域包括永丰镇、印塘乡和经开新区。
1.6.2建设期限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建设期限为4年,即:
2012~2015年。
1.7规划目标与建设任务
1.7.1主要目标值
⑴森林覆盖率≥43.8%;
⑵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60.0m3/hm2;
⑶生态公益林地占林地面积比例≥57.5%;
⑷森林公园占国土面积比例≥3.6%;
⑸珍稀濒危动植物保护率≥95.0%;
⑹绿色通道绿化率≥95.0%;
⑺城镇林木覆盖率≥30.0%;
⑻城镇建成区绿地率≥35.0%;
⑼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0m2;
⑽村庄绿化覆盖率≥35.0%;
⑾退化土地(林地)治理率≥90.0%。
1.7.2主要建设工程与规模
⑴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建设规模942.1hm2;
⑵退耕还林工程,建设规模200.0hm2;长防林工程造林
⑶绿色通道建设工程,建设规模40.2hm2;
⑷采石、采矿废弃地治理工程,建设规模60.2hm2;
⑸野生动植物保护工程,总面积80hm2;
⑹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建立和完善森林公园1处,总面积80hm2;
⑺城市森林建设工程,完善城市绿地系统,构建以森林为主体的城市森林体系;
⑻新农村绿色家园建设工程;
⑼商品林基地建设工程,建设大径级商品用材林、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经济林、花卉苗木等基地80hm2。
1.8建设投资与效益
1.8.1项目建设投资
**城市森林生态圈建设总投资为2036.0万元。
其中:
①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投资1300.0万元,占64%;②森林产业体系建设投资400.0万元,占19.6%;③支持与保障体系建设投资336万元,占16.4%。
资金来源主要依托社会资金投入,占62.0%;县财政投入占38.0%。
1.8.2建设成效
**城市森林生态圈建成后,将在以**区为中心7.5km半径范围内,构建起以森林为主体,乔、灌、藤、草立体配置,点、线、面协调配套,集约式动态发展,体现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的**城市生态安全体系。
森林环抱城市,凸现出“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森林城市形象;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态文化氛围浓郁,生态文明意识高涨,使**成为具有较发达的生态经济、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城市。
第二章基本概况与建设条件分析
2.1地理位置
**县位于湖南省中部,为320国道、210省道交汇处,距离长沙150km。
其地理位置为:
东经112°18′24″与112°31′07″和北纬27°00′07″与27°27′35″之间。
总面积171500hm2。
2.2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貌
县境山脉走向分为西北,东南两支。
海拔最高点818.8米,位于紫云峰仙女殿,最低点海拔64米,位于**县东北涟、测水汇合处的江口河谷。
境内地貌形态复杂,呈四周山丘崛起、中部岗平相间的立体轮廓;类型多样,呈山地连片、岗丘交错、平地绵展的组合;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大体分为五区,即西部山地区,中部平原区,北部丘陵区、东南及东北山地区。
2.2.2河流水系
**县位于湘资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处,是湘江二、三级支流上游。
境内分两大水系,以九峰山、牛立寨、紫云山、白石峰为分水岭,将流经境内的涟水、测水、涓水分为东西两大水系。
全境共有长5公里的河流49条,总长655.6公里。
其中涟水水系42条,流域面积1503平方公里,占全县水域总面积的87.6%;涓水水系7条,流域面积212平方公里,占全县水域总面积的12.4%。
县内主要河流测水,为涟水的一级支流,从**入境,流经侧石桥、湄水桥、永丰、湾头、街埠头,于江口汇入涟水,全长105公里,境内流程65.2公里,流域面积1347.3平方公里,平均坡降0.89‰,多年平均流量2819立方米/秒。
2.2.3土壤
**县成土母岩主要有:
第四纪松散堆积物、石灰岩、砂砾岩、花岗岩、变质岩等。
土壤分布为:
600m以下为红壤和四纪红壤;600m以上的山地主要分布山地黄壤或黄红壤。
山地土壤的全N、P、K含量平均为0.089%、0.069%、3.14%,土壤PH值在5.5-6.5之间,土层厚度多在80mm以上。
2.2.4气候
**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寒潮频繁,气温变化剧烈;夏季暑热期长,伏旱明显;前秋干旱频繁,后秋天气多变;冬季严寒期短,阴睛少雨天多。
全县年平均气温17.0℃,年降水量1200至1350毫米,年日照1500至1600小时,无霜期260至300天。
2.2.5植被
**县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类型,植物种类繁多,森林资源较丰富。
森林植物分布属南岭西部植被区系,植被类型主要是杉木、马尾松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以樟科、壳斗科、山茶科等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
全县森林资源有138科835种,其中用材林树种46科189种,经济林树种53种,乡土树种43科14种,全县野生植物资源比较丰富,尚存古老、稀有、珍贵树种20余种。
其中属国家I级保护的有银杏,II级保护的有金钱松、杜仲、香樟等。
丰富的森林植被类型和植物种类,为**县城区森林生态圈建设提供了多样化的建设模式,为突出“山、水、林、城”的自然特色奠定了基础。
2.3社会经济状况
2.3.1规划区范围与人口
**县城区森林生态圈包括 等39个村的范围,总面积5815.3hm2,总人口92175人。
2.3.2经济状况
全县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62.46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5.8亿元,比上年增加2.1%,林业总产值2.15亿元,仅占农业总产值的8.8%,全县人平纯收入3030元。
2.3.3区位条件
**地处湖南省几何中心位置,县域面积1715平方公里,辖16个乡镇、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898个行政村、28个居委会,总人口92万,属江南丘陵地带。
距省会长沙150公里,距黄花机场2小时车程,属于“长株潭”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和“泛珠三角”经济辐射区,具备典型的后发区位优势。
**交通便利,洛湛铁路南北纵贯境内33.2公里,潭邵高速公路纵贯境内49公里,320国道东西横跨县境51公里,省级公路1822线、1828线、1838线、1847线、娄衡线纵横交错贯穿全境,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非常方便。
湖南省“十一五”重点建设项目“衡邵高速公路”和“潭衡高速公路”**连接线将相继开工建成。
2.4生态环境状况
2.4.1城市环境质量
⑴空气质量状况
2012年,县城区二氧化硫年均值为0.072mg/m3,较上年下降了30.77%;二氧化氮年均值为0.033mg/m3,较上年下降了10.81%;可吸入颗粒物为0.064mg/m3,较上年下降了33.63%。
污染物浓度基本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但降尘量和酸雨频率较上年有所上升,年均月降尘量为9.50t/km2,上升了55.48%;降水pH均值4.69。
⑵水环境质量
2012年地表水环境监测结果显示,全县河流整体水质符合水功能区目标要求。
但也有部分断面的个别污染指标出现超标,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物为有机物和重金属。
⑶城市热环境状况
据**气象资料显示,最近10年**区的年平均气温比前45年平均值升高了0.6℃,且呈逐年升高的趋势。
2.4.2城市绿地系统
县城建成区土地总面积1152.4hm2,园林绿地面积36.4hm2,绿化覆盖率为31.9%,绿地率27.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2m2。
拥有公园1个,小游园2个,广场4个,风光带1个,花园式单位15个,优美校园4个,与国家和省的有关建设标准相比,**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仍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城市绿地面积总量不足,绿地主要统计指标差距较大;②公园绿地布局不合理,不能满足服务半径≤500m的要求;③城市防护绿地严重不足;④生产绿地不足,绿化苗木自给率较低;⑤绿地资源利用率不高,绿地景观质量较低。
2.4.3城郊森林生态系统
⑴林地资源概况
**县城市森林生态圈内现有森林用地2180.7hm2,占国土面积的37.5%,人均林地面积0.03hm2。
在森林用地面积中:
有林地面积697.8hm2,占32.0%;疏林地面积239.9hm2,占11%;灌木林地面积911.5hm2,占41.8%;无林地面积(含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320.6.0hm2,占14.7%;苗圃地面积10.9hm2,占0.5%。
森林覆盖率31.8%。
⑵林木资源概况
在现有森林资源中,主要树种有杉木、马尾松、湿地松和其他阔叶树种,以松类面积所占的比重最大,占现有森林总面积的89.9%,其次为阔叶林,占8.0%,针阔混树种(组)面积较小,仅占2.1%。
活立木总蓄积为33756m3,以森林蓄积为主,占96.5%,疏林、散生木、四旁树蓄积量较小。
森林单位面积蓄积为48.4m3/hm2,人均活立木蓄积量为0.5m3/人。
⑶森林资源现状评价
在现有森林资源中,灌木林和以马尾松为主的纯林比重较大,且存在10.2%的无立木林地、宜林地和疏林地,森林单位面积蓄积仅为48.4m3/hm2,与全国平均森林单位面积蓄积84.4m3/hm2相比,均存在较大差距。
森林质量较低,景观结构单一,整体森林生态防护效益不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
因此,必须统筹兼顾,科学规划,通过森林景观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以及改造提质,提升城市森林的生态功能等级,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2.5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2.5.1有利条件
⑴明显的区位优势
**地处湖南省的中部,长江流域湘江水系湄水的中游。
东毗 ;南接 ,西邻 ,距省会长沙150公里,距黄花机场2小时车程,属于“长株潭”一个半小时经济圈和“泛珠三角”经济辐射区,具备典型的后发区位优势。
森林城市、生态城市等新型城市建设模式的兴起,也为**县城区森林生态圈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⑵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钟灵毓秀,是英才辈出的名人故里。
三国蜀相蒋琬,元朝大学士冯子振,明代大理寺右评事贺宗,清代中兴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纪泽,辛亥革命先驱禹之谟,中共早期卓越领导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宣传家蔡和森,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者、新中国第一任全国妇联主席蔡畅,当代著名花鸟画家王憨山等志士名人,就诞生在**这块热土上。
**还是“女杰之乡”,中华百年八大女杰中,**就占了一半,其中蔡畅是**的女儿,秋瑾、唐群英、向警予是**的媳妇。
奔流不息的湄水孕育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承载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曾国藩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思想精华深刻影响了勤劳、智慧、朴实的**人,也激发了**人追求文化艺术的激情。
如走马街镇的农民书画、洪山殿镇的木偶戏、井字镇的唢呐、青树坪镇的铜管乐、杏子铺镇的溪砚,在全省乃至全国声名远播。
**县被命名为“中国农村文化艺术之乡”和“湖南省农民书画之乡”。
文化、生态,两个元素的结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彰显了城市森林生态圈建设的特色所在,也极大地丰富了**县城区森林生态圈建设的内涵。
⑶良好的森林发展态势,**良好的气候条件和多样化的生态环境为森林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茂密的森林里,栖息繁衍着各类生物。
全县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以及杉木、油茶等木材和林产品产量均位居全市前列。
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2006年,国务院提出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具体部署。
**县委、县政府根据国家和省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安排和部署,新农村建设已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进。
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是**县城区森林生态圈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县城区森林生态圈建设,构建起保障乡村生态环境安全的森林生态体系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森林产业体系,以促进乡村生态、经济的协调发展。
⑸绿色**四年行动的实施
2012年,“绿化**四年行动计划”作为为民办实事之一正式在**开始启动,在确保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其主要内容包括:
通过“绿化**四年行动计划”的分步落实推进,到201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7.17%,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3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6平方米,力争创建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
2.5.2不利因素
⑴城市森林景观质量不高
**县城周围森林主要集中在东部的蚊子山森林公园,城区森林景观较为缺失,且分布极不均衡;城区绿地面积较少,景观配置简单,斑块间缺乏自然紧密的廊道连接,整体景观质量不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强**城市生态建设尤显重要。
⑵城市环境质量、区域水土流失等问题较突出
**是一个经济不够发达的县,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配套不到位,加上近年经济发展,汽车拥有量大增,带来有尾气污染也日趋严重,**城市生态建设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周边区域较严重的水土流失,也不断加剧了**城市的生态危机。
随着人口的不断聚集和城市的快速扩张,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将不断加剧,所导致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也将愈加突出,城市生态建设也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⑶人地矛盾突出、可利用土地资源有限
**人均耕地面积仅0.5亩,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1亩,随着城市扩张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地矛盾将日益突出,森林生态建设用地将逐步减少,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构建起满足**城市生态安全需求的森林生态体系,是**县城区森林生态圈建设面临的一大挑战。
⑷城市森林补偿机制尚未建立
国内许多发达城市的生态建设已经初步建立了城市森林补偿机制。
**虽然已经完成森林分类区划,国家重点公益林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区 森林 生态 总体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