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3882765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21.40KB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德宏州芒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戏曲艺术的虚拟性
虚拟性,是中国戏曲艺术最显著、最本质的特征之一,是戏曲艺术程式化、体系化表现手法的精髓和灵魂。
虚拟性作为戏曲艺术的核心成因,是在戏曲艺术长期发展中,遵循戏曲艺术的基本规律,经过戏剧艺术家对生活的精准提炼,一代代戏曲演员探索、创造和积累而成的。
中国戏曲特别重视叙事文学时空变换的自由,总是致力于打破舞台对时空变换的限制。
所谓虚拟性,就是不受舞台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利用演员描摹客观景物形象的细致动作和虚拟化表演,表现和制造特定的环境、事件、动作和情节,将观众引入特定的戏剧情境。
例如,在根本没有马匹的舞台上,演员手执一根马鞭,通过不同的挥鞭动作,就可以虚拟出上马、飞马、下马等意境。
观众能接受和承认这种虚拟性表演方式,与我们古代文学创作中使用“比兴”手法有关。
戏曲虚拟性表演与创作诗歌的“比兴”手法和绘画的写意手法如出一辙,体现着东方艺术在美学上的独到见解。
戏曲的虚拟性有其显著的特性。
假设性是其突出特性之一。
无论是对环境、事件,还是对人物的虚拟,在演员的主观意识中,所要虚拟的对象必须客观存在,并被假定为在舞台上可以客观存在。
这样演员才有可能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虚拟、夸张和想象,使生活真实得以艺术再现。
如《白蛇传》“游湖借伞”一折中,演员把艄公活动的舞台部分合理假定为游船,待许仙一步跨到“船上”,“船上”的人立刻左右起伏,虚拟出游船左右晃动的戏剧情境。
如果追求实景效果和实际效应,很多事情在有限的舞台时间和空间中就难以实现。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真实性是戏曲艺术的理论基础,是戏曲艺术虚拟性的本质要求,一切虚拟必须源于生活实践,是生活的提炼,否则,虚拟的对象就成了无本之木,无米之炊,无法引领虚拟表演的欣赏对象,走进特定也即假定的戏剧情境。
在既有限又开放的戏曲舞台上,戏曲艺术的虚拟性和真实性是辩证的统一。
真实性是基础,虚拟性是辅助,生活是实,艺术是虚,艺术创造的过程是以实生虚,又以虚来表现实的过程,没有生活的真实,就没有艺术的虚拟,没有艺术的虚拟,就体现不出舞台上生活的真实。
真实性是虚拟性赖以生存的源泉和土壤,虚拟性是真实性艺术再现的形式和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戏曲的虚拟性,是由剧作家、导演和演员创造和表现的,但却离不开观众的参与,是在剧作家、导演、演员和观众的互动中完成的。
这种互动,包括观众对虚拟时空、虚拟环境、虚拟动作的认知,也包括对虚拟人物感情世界的认识,进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强烈的共鸣。
演员逼真的虚拟,可以将静坐的观众引入或山川江海,或军营山寨,或行舟乘轿,或举杯相庆之中。
如果没有观众参与互动,没有观众的理解和共鸣,再美的虚拟也只能是孤芳自赏。
(摘自2015年2月10日《光明网》,有改动)
1.下列关于“虚拟性”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虚拟性,是戏曲艺术的核心成因,也是戏曲艺术程式化、体系化表现手法的精髓和灵魂所在。
B.虚拟性,是戏剧艺术家遵循戏曲艺术的基本规律对生活的精准提炼,是中国戏曲艺术最显著、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C.虚拟性,是演员打破舞台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描摹客观景物形象的细致动作和虚拟化表演,将观众引入特定戏剧情境的一种表演方式。
D.虚拟性,是演员运用诗歌创作的“比兴”手法和绘画的写意手法进行虚拟表演,它充分体现了东方艺术的美学见解。
2.下列关于“戏曲虚拟性的特性”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白蛇传》中演员把艄公活动的舞台合理假定为游船,虚拟出游船左右晃动的戏剧情境,展现了戏曲虚拟性中的假设性特性。
B.脱离了真实性,戏曲虚拟的对象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米之炊,无法引领虚拟表演的欣赏对象走进假定的戏剧情境。
C.在既有限又开放的戏剧舞台上,戏曲艺术往往凭借以实生虚,以虚来表现实而达到虚拟性和真实性的辩证统一。
D.即使没有观众的参与,戏曲的虚拟性也能在剧作家、导演和演员的创造、表现和充分互动中得以完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戏曲致力于打破舞台对时空变换的限制,重视叙事文学时空变换的自由,这可以通过戏曲虚拟性得到实现。
B.正因为戏曲虚拟性具有假设性的特性,演员才有可能展开想象的翅膀,通过虚拟、夸张和想象,使生活真实得以艺术再现。
C.追求实景效果和实际效应,会导致很多事情在有限的舞台时间和空间中难以实现,可见戏曲虚拟性并非源于生活的实践。
D.演员逼真的虚拟表演、观众的参与互动以及观众的理解与共鸣,是实现戏曲虚拟性的重要条件。
【答案】
1.D
2.D
3.C
【解析】
1.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
试题分析:
D“没有观众的积极参与”说法文中无据。
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3.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
“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
“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
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
“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
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
“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
”迪对曰:
“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
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奇之,曰:
“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5.下列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
B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
C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
D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
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
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7.翻译下面的句子(10分)。
①语迪曰:
“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5分)
②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5分)
【答案】
4.B
5.D
6.D
7.
①(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
“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
②(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解析】
4.
试题分析:
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所考查的四个实词,都是教学大纲规定的120个词语之中的,且都是教材中常见的词语。
A.奇:
意动用法,认为……惊奇。
C.诛:
诛杀。
D.弛:
松弛。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5.
试题分析:
做断句题的思路是:
第一步,通读文段,整体把握文段的内容大意及主题;第二步,找出标志性的词语,如名词、动词、句首句末虚词、有特殊用法的词语等;第三步,先易后难,逐步断句(先断有把握的部分,后断吃不准的部分);第四步,诵读全文,详加验证。
语段断好后,再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语感,根据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结合文段意思,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考点: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要重视选文细节处的理解。
A.不是李迪“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
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之后。
C.“不畏众怒”错,文中并没有提及“众怒”。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试题分析:
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力求做到文从句顺。
第①句注意“向”“殆”“过”等词的落实,第②句注意“许”“然”“壮”等词的落实。
考点: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翻译】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
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
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
“先生有辅才。
”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
真宗驾临亳,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
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
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
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
皇帝说:
“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
”李迪说:
“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
”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违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
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
李迪从容上奏说:
“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
”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
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
“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里,你以为怎么样?
”李迪回答说:
“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
”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
“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
”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赖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漱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
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又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
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
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
东南风。
8.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运用了什么手法?
(5分)
9.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
(6分)
【答案】
8.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轫不拔。
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
9.此句意谓:
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来推辞。
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解析】
8.
试题分析:
人物形象,一般指人物的性格精神。
“赏析”,需要结合诗句阐释。
答题时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此类题型的答题步骤:
①总说:
概括说明诗歌塑造的形象特点。
诗人“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②联系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形象的基本特征是如何展现的。
前两句,外貌描写。
后两句,喻诗人为终南山的“石里藤”,坚韧。
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
“分析诗歌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创作背景,作者入清不仕,是对清朝统治者的反抗。
就“折腰久矣谢无能”这句来说。
这里用“折腰”代替“做官”,它很自然地引发人们联想到东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毅然辞官归隐的典故。
具体回答时,先解说诗句的意思,自己不想为官了;后点明不为官的本质,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一句一分,错一字整句不得分)
(1),留恋处,。
(柳永《雨霖铃》)
(2)苏轼《定风波》的上阙中表现作者轻视风雨的句子: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遥岑远目,,。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醉花阴》中既写人,又写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的佳句是:
,,
。
(5)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
,。
(《论语》)
(6)岁寒,。
(《论语》)
【答案】
(1)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柳永《雨霖铃》)
(2)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3)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5)凤兮凤兮!
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
(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论语》)
【解析】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考点: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25分)
塾师老汪
老汪在开封上过七年学,也算有学问了。
老汪瘦,留个分头,穿上长衫,像个读书人;但老汪嘴笨,又有些结巴,并不适合教书。
也许他肚子里有东西,但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头几年教私塾,每到一家,教不到三个月,就被人辞退了。
人问:
“老汪,你有学问吗?
”
老汪红着脸:
“拿纸笔来,我给你做一篇述论。
”
人:
“有,咋说不出来呢?
”
老汪叹息:
“我跟你说不清楚,噪人之辞多,吉人之辞寡。
”
但不管辞之多寡,学堂上,《论语》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一句,哪有翻来覆去讲十天还讲不清楚的道理?
自己讲不清楚,动不动还跟学生急:
“啥叫朽木不可雕呢?
圣人指的就是你们。
”
四处流落七八年,老汪终于在镇上落下了脚。
老汪的私塾,设在东家老范的牛屋。
老汪亲題了一块匾,“种桃书屋”,挂在牛屋的门楣上。
老范自家设私整,允许别家孩子来随听,不用交束侑,自带干粮就行了。
十里八乡,便有许多孩子来随听。
由于老汪讲文讲不清楚,徒儿们十有八个与他作对,何况十有八个本也没想听学,只是借此躲开家中活计,图个安逸罢了。
但老汪是个认真的人,便平添了许多烦恼,往往讲着讲着就不讲了,说:
“我讲你们也不懂。
”
如讲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徒儿们以为远道来了朋友,孔子高兴,而老汪说高兴个啥呀。
恰恰是圣人伤了心。
如果身边有朋友。
心里的话都说完了,远道来个人,不是添堵吗?
恰恰是身边没朋友,才把这个远道来的人当朋友呢;这个远道来的人,是不是朋友,还两说着呢;只不过措着这话儿,拐着弯骂人罢了。
徒儿们都说孔子不是东西。
老汪一个人伤心地流下了眼泪。
老汪教学之余,有个癖好,每月两次,阴历十五和三十,中午时分,爱一个人四处乱走。
拽开大步,一路走去,见人也不打招呼。
有时顺着大路,有时在野地里。
夏天走出一头汗,冬天也走出一头汗。
大家一开始觉得他是乱走,但月月如此,年年如此,也就不是乱走了。
十五或三十,偶尔刮大风下大雨不能走了,老汪会被憋得满头青筋。
一天中午,东家老范从各村起租子回来,老汪身披褂子正要出门。
两人在门口碰上了。
老范想起今天是阴历十五,便拦住老汪问:
“老汪,这一年一年的,到底走个啥呢?
”
老汪:
“东家,没法给你说,说也说不清。
”
这年端午节,老范招待老汪吃饭,吃着吃着,又说到走上。
老汪喝多了,趴到桌角上哭着说:
“总想一个人。
半个月积得憋得慌,走走散散,也就好了。
”
这下老范明白了:
“怕不是你爹吧,当年供你上学不容易。
”
老汪哭着摇头:
“不会是他。
”
老范:
“如果是活着的人,想谁,找谁一趟不就完了?
”
老汪摇头:
“找不得,找不得,当年就是因为个找,我差点去了命。
”
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只是说:
“大中午的,野地里不干净,别碰着无常。
”
老汪摇头: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又说:
“碰到无常也不怕,他要让我走,我就跟他走了。
”
老汪的老婆叫银瓶,银瓶不识字,但跟老汪一起张罗私塾,老汪嘴笨,银瓶嘴却能说,但她说的不是学堂的事,尽是些东邻西舍的闲话,嘴像刮风似的,想起什么说什么。
人劝老汪:
“老汪,你是有学问的人,你老婆那个嘴,你也劝劝。
”
老汪一声叹息:
“一个人说正经话,说得不对可以劝他;一个人胡言乱语,何劝之有?
”
银瓶除了嘴能说,还爱占人便宜,不占便宜就觉得吃亏。
逛一逛集市,买人几棵葱。
非拿人两头蒜;买人二尺布,非搭两绺线,夏秋两季,爱到地里拾庄稼,碰到谁家还没收的庄稼,也顺手牵羊捋上两把,从学堂出南门离东家老范的地亩最近,所以捋拿老范的庄稼最多。
一次老范到后院牲口棚看牲口,管家老季跟了过来:
“东家,把老汪辞了吧。
”
老范:
“为啥?
”
老季:
“老汪教书,娃儿们都听不懂老范:
“不懂才教,懂还教个啥?
”
老季:
“不为老汪。
”
老范:
“为啥?
”
老季:
“为他老婆,爱偷庄稼,是个贼。
”
老范挥挥手:
“娘们儿家。
”
又说:
“贼就贼吧,我五十顷地,还养不起一个贼?
”
这话被喂牲口的老宋听到了。
老宋也有一个娃跟着老汪学《论语》,老宋便把这话又学给了老汪。
没想到老汪潸然泪下:
“啥叫有朋自远方来?
这就叫有朋自远方来。
”
(选自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有删改)
⑴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为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本文擅长以经典文句的使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如老汪翻来覆去讲不清楚“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就说明了作为乡村垫师的他迂腐无能。
B.文中老汪毎月两次的“乱走”令人备感困惑,直到端午节老汪酒后吐真言,暴露内心秘密,说出“总想一个人”时,才真相大白。
C.本文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之中塑造老汪的形象,如他对学生、银瓶及老范等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言谈、态度,很好地表现了他的个性。
D.本文以白话口语为主,又掺入了方言和文言,读来别有风味,同时,这样的语言既契合老汪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暗合他的尴尬处境。
E.本文虽只是选段,但故事情节相对完整,作者以简约沉稳的白描手法,生动地塑造了人物群像,展开了一幅北方村镇的风俗画卷。
⑵东家老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⑶老汪对《论语》中“有朋自远方来”一句的独特理解,其实源于自身人际关系的体验,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6分)
⑷老汪这一形象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在性情气质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二人精神困境的根源实则不同。
请简要分析这种相似与不同。
(8分)
【答案】
(1)答D给3分,答C给2分,答B给1分;答A.E不给分。
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2)①自家设私塾而允许别家孩子随听,是个大方的人;②关注老汪“乱走”并尽力开导安慰,是个友善的人;③不再追问老汪的隐情,是个有分寸的人;④不因银瓶而辞退老汪,是个识大体的人。
(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意思答对即可)
(3)①老汪自己孤独不乐,所以从《论语》中读出的出是孤独不乐,反映的是其个人心境;②老汪通过曲解《论语》来证明“圣人”也有同样的孤独感,以此抚慰自己的孤独;③结尾处老汪“发现”老范就是自己的朋友,虽常在身边却宛如远来,这也就照应了他此前的理解。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4)相似之处(6分):
①都温和善良,诚挚率真;②都有些懦弱,也比较落魄;③都有些书呆子气,喜欢引经据典来自我辩解、自我安慰。
(每答出一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不同之处(2分):
①孔乙己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封建文化,比如等级观念的压制,以及生活的窘迫;②老汪的精神困境主要源自内心的憋闷,即难以排解的孤独。
(每答出一点给1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论述合理的程度,酌情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
A错在“无能”;B原文“老范心里一惊,不再问了”没有“真相大白”;E没有“塑造人物群像”。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试题分析:
这种题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1)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
(2)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3)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4)作者对人物的感情倾向。
人物形象结合文本用形容词概括出来。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试题分析:
理解重要句子的含意,常需要查看它在文中的地位:
如果是统领句,那么解释句意时要从后面的语段中梳理内容层次;如果是过渡句,就要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它的内涵;如果是总结句,此时就需上溯,寻找相关信息,确定答案要点。
考点: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有两个方向分别为向内挖掘和向外扩展,向内挖掘解释用文章中的内容答题,向外扩展要结合现实,如没有明确的要求不做向外扩展式答题。
向内挖掘又有两种:
第一就某一点作深入的探究,另一种方式多个角度列举,适用于文中叙述的较宽泛,但每点都不深入。
考点: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__。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
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
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
D.移花接木大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德宏州芒市第 一中 学学 年高 上学 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