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A卷高一生物开学摸底卷必修二前三章解析word版.docx
- 文档编号:23882066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09.73KB
新高考生物A卷高一生物开学摸底卷必修二前三章解析word版.docx
《新高考生物A卷高一生物开学摸底卷必修二前三章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生物A卷高一生物开学摸底卷必修二前三章解析word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考生物A卷高一生物开学摸底卷必修二前三章解析word版
2020高一年级生物开学摸底考
新教材·A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填写在试卷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将答案填在选择题上方的答题表中。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
4.考试范围:
必修二,前三章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A
C
A
C
C
D
D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B
D
C
B
D
A
B
A
C
21
22
23
24
25
D
A
B
B
D
一、选择题:
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狗的长毛与卷毛
B.人的有耳垂与无耳垂
C.人的身高与体重
D.家鸡的长腿与毛腿
【答案】B
【解析】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一动物精原细胞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四个四分体,则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数依次是()
A.488B.248C.81616D.808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减数分裂过程中形成了4个四分体,说明初级精母细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共有8条染色体,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减半,则次级精母细胞中只能得到每对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故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着丝点还未断开)细胞中染色体数为4条,染色单体数为8条,核DNA分子数也是8条。
综上分析,A正确,BCD错误。
3.一株基因型为Dd的杂合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50%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DD、Dd、dd三种基因型比例是()
A.1:
1:
1B.4:
4:
1C.2:
3:
1D.1:
2:
1
【答案】C
【解析】Dd植株中雌配子有1/2D+1/2d,雄配子d有50%的致死,说明雄配子是1/2D+1/2×1/2d,也就是雄配子中有2/3D+1/3d。
所以后代各种基因型的频率:
雌雄配子以及后代基因型概率
2/3D
1/3d
1/2D
1/3DD
1/6Dd
1/2d
1/3Dd
1/6dd
故后代各种基因型所占的比例为:
DD:
Dd:
dd=2:
3:
1,故C正确。
4.用放射性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并分别侵染大肠杆菌,经保温、搅拌和离心后检测离心管中物质的放射性,甲管的上清液(a1)放射性远高于沉淀物(b1);乙管的上清液(a2)放射性远低于沉淀物(b2)。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管中a1的放射性来自32P,乙管中b2的放射性来自35S
B.根据甲、乙两管的实验结果可推测DNA是遗传物质
C.若搅拌不充分,甲管的b1中可能出现较大的放射性
D.若保温时间过长,乙管的a2中可能出现较大的放射性
【答案】A
【解析】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由于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被35S标记)留在大肠杆菌外面,导致甲管的上清液放射性远高于沉淀物;而噬菌体的DNA(被32P)进入到大肠杆菌的细胞中,导致乙管的沉淀物的放射性远高于上清液,由此推断甲管中a1的放射性来自35S,乙管中b2的放射性来自32P。
5.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实验组
亲本表现型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红果
黄果
1
红果×黄果
492
504
2
红果×黄果
997
0
3
红果×红果
1511
508
A.番茄的果实颜色中,黄色为显性性状
B.实验1的亲本基因型:
红果为AA,黄果为aa
C.实验2的F1红果番茄均为杂合子
D.实验3的F1中黄果番茄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
【答案】C
【解析】从实验2或3都可以得出,红色是显性性状,A错误;实验1亲本基因型为Aa,aa;实验2亲本基因型为AA,aa;实验3亲本基因型为Aa,Aa。
6.下列曲线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A曲线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的变化曲线;B曲线可以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的数量变化曲线;D曲线可以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变化曲线。
7.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生物,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1,其根本原因是()
A.雌配子:
雄配子=1:
1
B.含X的配子:
含Y的配子=1:
1
C.含X的卵细胞:
含Y的卵细胞=1:
1
D.含X的精子:
含Y的精子=1:
1
【答案】D
【解析】A、雄配子数目远远多于雌配子,A错误;
B、含X的配子包括含X的雌配子和含X的雄配子,含Y的配子为雄配子,所以含X的配子多于含Y的配子,B错误;
C、卵细胞不可能含有Y,C错误;
D、雄性个体产生的含有X的精子:
含Y的精子=1:
1,含有X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雌性个体,含有Y的精子和卵细胞结合会形成雄性个体,所以群体中的雌雄比例接近1:
1,D正确.
8.豚假定某致病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且隐性致死(使受精卵胚胎致死)。
一正常男子与一女性携带者结婚,理论上分析,这对夫妇所生的小孩性别比例(男孩:
女孩)是()
A.1∶1B.1∶0C.3∶1D.1∶2
【答案】D
【解析】正常男子的基因型为XBY,女性携带者的基因型为XBXb,子代的基因型为XBXB:
XBXb:
XBY:
XbY(致死)=1:
1:
1:
1(致死),所以男性:
女性=1:
2。
故选D。
9.“DNA指纹技术”在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方面作用巨大,这主要是根据DNA具有( )
A.稳定性B.特异性C.多样性D.可变性
【答案】B
【解析】不同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不同,即DNA分子具有特异性,根据这一特性可辅助进行刑事侦破、亲子鉴定等。
10.下列关于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B.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
C.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相互融合
D.F2中有16种组合,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答案】C
【解析】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且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A正确;
每一对遗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分离定律,B正确;F1细胞中控制两对性状的遗传因子是相对独立的,且互不融合,C错误;后代F2中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D正确.
11.水稻的有芒(A)对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现有纯合有芒感病株与纯合无芒抗病株杂交,得到F1,再将此F1与杂合的无芒抗病株杂交,子代的四种表现型为有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抗病、无芒感病,其比例依次为()
A.9∶3∶3∶1B.3∶1∶3∶1
C.1∶1∶1∶1D.1∶3∶1∶3
【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
纯合有芒感病株AAbb与纯合无芒抗病株aaBB杂交,得到F1AaBb,再将此F1与杂合的无芒抗病株aaBb杂交,子代的四种表现型为有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抗病、无芒感病的比例,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即根据分离定律来解自由组合的题目,据此作答。
解:
F1AaBb与杂合的无芒抗病株aaBb杂交,把成对的基因拆开,一对一对的考虑,不同对的基因之间用乘法,Aa×aa→后代有芒,无芒=1:
1,Bb×Bb→后代抗病:
感病=3:
1,((1:
1)×(3:
1)=3:
1:
3:
1。
12.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A.42、84、84B.84、42、84
C.84、42、42D.42、42、84
【答案】B
【解析】“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DNA分子已经复制,这时的每1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
因此,体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的某二倍体生物,在该时期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四分体和DNA分子数分别为84、42、84。
”
13.基因分离规律的实质是()
A.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
B.子二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
1
C.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为3:
1
D.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答案】D
【解析】分离定律的实质: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一个家庭中,父亲正常,母亲患血友病,婚后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正常儿子,产生这种变异最可能的亲本和时间分别是()
A.父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母亲、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父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母亲、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C
【解析】血友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B、b表示),父亲正常,母亲患血友病,生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正常儿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BY×XbXb,儿子的基因型为XBX ̄Y。
根据亲代的基因型可判断,XB和Y两条染色体均来自于父方,则X ̄来自于母方,为Xb,因此可确定是父亲产生了不正常的精子(XBY)所致,C正确。
15.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着丝点的分裂
D.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的分离
【答案】B
【解析】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根本原因是: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16.如图为某雄性动物细胞内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C.图中含有4个DNA分子
D.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答案】D
【解析】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另一条来自母方,图示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A正确;
图示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所以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B正确;
C、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个DNA分,C正确;
D、由于发生交叉互换,等位基因A与a的分离不只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也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17.一个噬菌体DNA的双链均被15N标记,让该噬菌体侵染在14N环境中培养的大肠杆菌,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4代,以下不可能出现的是()
A.子代噬菌体中只有14个含14N
B.子代噬菌体中只有2个含15N
C.子代噬菌体中的DNA分子都含有14N
D.子代噬菌体中的蛋白质外壳都不含15N
【答案】A
【解析】因为双链DNA含15N,复制后会分到两个子代DNA中,再复制,这两条15N的DNA单链仍然在两个DNA上。
所以无论复制多少次,含最初母链(2条15N的DNA单链)的DNA就2条。
增殖4代,一共产生16个DNA分子,子代噬菌体中含14N的有16个,2个含有15N,只含14N的有14个,子代噬菌体中的蛋白质外壳是以大肠杆菌中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都不含15N。
18.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AABB和aabb),F1自交产生的F2中,新的性状组合个体数占总数的()
A、10/16B、6/16
C、9/16D、3/16
【答案】B
【解析】F1为AaBb,F1自交,F2中A_bb和aaB_为新的形状组合,3/4×1/4+1/4×3/4=6/16
19.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基因。
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组合。
此操作模拟了()
①等位基因的分离②同源染色体的联会
③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④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A
【解析】由于甲、乙中都有D、d,所以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只能获得D或d中的一个,说明等位基因的分离;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不同字母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20.某种植物果实重量由二对等位基因控制,这二对基因分别位于二对同源染色体上,对果实重量的增加效应相同且具叠加性。
已知隐性纯合子和显性纯合子果实重量分别为150g和270g。
现将二对基因均杂合的两植株杂交,F1中重量为210g的果实所占比例为()
A.3/16B.9/16C.3/8D.5/8
【答案】C
【解析】由于每个显性基因增重为30g,所以重量为210g的果实的基因型中含有显性基因个数为:
(210-150)÷30=2,含两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aaBB,分别占1/4,1/16,1/16
21.一个被15N标记的DNA分子,以含14N的四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3次,则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是( )
A.1/2B.1/4C.1/6D.1/8
【答案】D
【解析】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连续复制3次形成8个DNA分子,则含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只有2条,占全部脱氧核苷酸链的比例是2/16=1/8,D正确。
22.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遗传实验中,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
7,9:
6:
1,15:
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
A.1:
3,1:
2:
1和3:
1
B.3:
1,1:
4:
1和1:
3
C.1:
2:
1,4:
1和3:
1
D.3:
1,3:
1和1:
4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是9:
7、9:
6:
1、15:
1,可见3种情况下后代都是16种组合,说明F1为双杂合子.设两对基因分别为A,a和B,b,则F1的基因型都是AaBb.
第一种情况:
AaBb产生的F2的分离比是9:
7,根据9:
3:
3:
1,推测A、B都存在是一种性状,占9份,其他所有是一种性状,占7份.所以AaBb与aabb测交,后代AaBb为一种性状,Aabb、aaBb、aabb为另一种性状,即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1:
3.
第二种情况:
AaBb产生的F2的分离比是9:
6:
1,(9指每对基因至少带一个显性基因,6指只带有一对隐性纯合基因,1指带有2对隐性纯合基因),以AaBb与aabb测交,后代AaBb为一种性状,Aabb、aaBb又为一种性状,则aabb为另一种性状,即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1:
2:
1.
第三种情况:
AaBb产生的F2的分离比是15:
1(15指带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显性基因,1指无显性基因,即aabb),所以AaBb与aabb测交,后代AaBb、Aabb、aaBb、为一种性状,aabb为另一种性状,即F1与纯合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分别是3:
1.
23.下列有关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
B.在复制过程中解旋和复制是同时进行的
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
D.两条新的子链通过氢键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
【答案】B
【解析】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双链解开,变成单链,A错误;复制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所以解旋和复制是同时进行的,B正确;水解成的两条单链都可以作为DNA复制的模板,C错误;形成的DNA分子中各含有一条母链和一条子链,两条链之间的碱基通过氢键形成碱基对,组成一个新的DNA分子,D错误。
故选B项。
24.已知某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中(A+C)/(T+G)=m,则它的互补链中的这个比值是()
A.mB.1/mC.1/(m+1)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一条链上的A与另一条链上的T配对、一条链上的C与另一条链上的G配对,因此如果DNA分子中的一条单链中(A+C)/(T+G)=m,则互补链中的这个比值是1/m,故选B。
25.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1、2、3、4四支试管中,依次加入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试管内出现S型活细菌的是( )
A.3和4 B.1、3和4C.2、3和4D.1
【答案】D
【解析】3、4两支试管内的R型细菌因为没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都不会发生转化。
2号试管虽然有DNA,但被DNA酶分解,所以也不会发生转化。
1号试管内有S型细菌的DNA,所以会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活细菌。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非选择题:
共4题,共50分。
请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26.(13分)如图为DNA片段的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是DNA片段的________结构,图乙是DNA片段的________结构。
(2)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
②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4)连接碱基对的⑦是________,碱基配对的方式如下:
即________与________配对;________与________配对。
(5)从图甲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__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______________结构。
【答案】
(1)平面 立体(或空间)
(2)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脱氧核糖 磷酸 (4)氢键 A(腺嘌呤) T(胸腺嘧啶) G(鸟嘌呤) C(胞嘧啶) (5)反向平行 规则的双螺旋。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
甲表示的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而乙表示的是DNA分子的立体(空间)结构。
(2)图中②表示的是一条脱氧核苷酸单链片段,而⑤表示的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3)从图甲的平面结构可以看出:
DNA分子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了基本骨架。
(4)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且有一定规律:
A与T配对,G与C配对。
(5)根据图甲可以判断:
组成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是反向平行的;从图乙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相互缠绕成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27.(11分)右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的系谱图。
据图回答: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性基因。
(2)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特点是;子代患病,则亲代之—必;若Ⅱ-5与另一正常人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3)已知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为性基因。
乙病的遗传特点是呈遗传。
(4)I-2的基因型为,Ⅲ-2基因型为。
假设Ⅲ-1与Ⅲ-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间的婚配。
【答案】
(1)常显
(2)代代相传或连续遗传患病1/2
(3)X隐隔代或交叉(4)aaXbYAaXbY1/4
【解析】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1)由Ⅱ5和Ⅱ6生出正常的Ⅲ3知,甲病的致病基因为显性,而且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中生无,生女正常为常显”)。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是代代有患者,子代患病,亲代之一必患病。
若Ⅱ5与正常人婚配,由Ⅲ3正常(aa)知,Ⅱ5的基因型为Aa与正常人(aa)婚配生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1/2。
(3)由题意知,Ⅱ1与Ⅱ2都不患乙病,生出Ⅲ2患乙病,而且Ⅱ1不携带乙病的基因,所以乙病的致病基因为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
乙病是伴X隐性遗传,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
由题意知,I2的基因型为aaXbY,Ⅲ2的基因型为AaXbY。
由Ⅱ1(aaXBY)和Ⅱ2(AaXBXb)知Ⅲ1的基因型为1/2aaXBXB或1/2aaXBXb。
Ⅲ5的基因型为aaXBY。
Ⅲ1与Ⅲ5结婚生一男孩,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1/2×1/2=1/4。
28.(10分)下图中的5个细胞是某种生物不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假设该生物的体细胞只有4条染色体),请回答以下问题:
(1)A、B、C、D、E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属于减数分裂的是________。
(2)A细胞有________条染色体,有________个DNA分子,属于________________期。
(3)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
(4)染色体暂时加倍的细胞有________。
(5)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__。
(6)A细胞经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________,染色体有________条。
【答案】
(1)AC BDE
(2)8 8 有丝分裂后 (3)ABCE (4)AD (5)AD (6)体细胞 4
【解析】
(1)由图分析可知,图中AC属于有丝分裂,BDE属于减数分裂。
(2)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3)图中ABC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4)着丝点分裂会使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因此图中A和D细胞中染色体暂时加倍。
(5)染色单体从间期复制后出现到着丝点分裂后消失,因此不具有姐妹染色单体的细胞有AD。
(6)A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进行的是有丝分裂,因此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是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
29.(16分)猪的耳型受基因Mm控制,背型受基因Hh控制,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1)猪的耳型和背型两种性状的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如下表,请回答:
①若杂交实验中,子代有立耳垂背、立耳中垂背、立耳直背,其数量比为1∶2∶1,则亲本的基
因型组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②若杂交实验中,子代有半立耳中垂背、立耳中垂背、半立耳直背、立耳直背,其数量比为
1∶1∶1∶1,则亲本的基因型组合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2)汉普夏猪是有名的瘦肉型猪品种。
研究发现85.1%的汉普夏猪属于酸肉基因(R)携带
者(Rr基因与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常染色体上)。
酸肉基因可使肌肉中的糖原含量升高70%,导致糖原分解产生的乳酸较多,引起肌肉PH下降,酸度增加,显著影响猪肉品质(活体猪肉的酸性、非酸性性状可通过技术手段检测)。
现有三种汉普夏猪品种:
垂耳垂背酸肉(MMHHRr)、立耳垂背酸肉(mmHHRr)、立耳直背酸肉
(mmhhRr),请选择合适的个体进行杂交育种,以选出垂耳直背非酸肉汉普夏猪新品种。
①欲选育出所需品种,应选择上述表现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汉普夏猪作亲
本进行杂交,得F1。
让F1中表现型为_________
__的雌雄汉普夏猪个体进行交配,产生的F2中,垂耳直背非酸肉的个体比例最高,占F2个体总数的比例为___________(2分)。
②若不考虑垂耳直背非酸肉的个体比例最高的要求,也可选用F1中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
雌雄汉普夏猪个体进行交配,这样产生的垂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 生物 卷高一 开学 摸底 必修 二前三章 解析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