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混搭.docx
- 文档编号:23881371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7.17KB
诗词混搭.docx
《诗词混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词混搭.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词混搭
有一种古老的文字游戏,叫做集句,即从许多诗中分别截取一句,组合在一起,凭借诗句本身的模糊性,赋予新组合一种新的意境。
许多文学大拿比如王安石、汤显祖,都是这种游戏的爱好者。
拿现在时尚界的术语来形容,叫做:
混搭。
时至今日,这种国学传统并没有丢掉。
网上一直流行着与集句类似的游戏。
叶绍翁《游园不值》里的末句“一枝红杏出墙来”,是一个万能结尾,据说这一句话可以接在任何七言诗句的后头,新鲜又有喜感。
比如说“劝君更尽一杯酒,一枝红杏出墙来”,这说的是老婆跟人跑了,借酒浇愁。
再比如说“曾经沧海难为水,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位更惨,还在这里苦苦等候,谁知人家已经出墙了。
还有“天生我材必有用,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位是铁了心打算出轨了……
这个游戏可以一直玩下去,没完没了。
我也曾经尝试过利用诗词的模糊性,来进行截搭组合,看是否有些新奇之处。
恰好苏轼有两首著名的词,都用的是江城子的词牌,一首《十年生死两茫茫》是悼念亡妻之作,情真意切,让人念之落泪;还有一首《老夫聊发少年狂》,抒发爱国情怀,为豪放派的翘楚。
这两首词除了词牌相同,无论意境、风格还是主题都风马牛不相及。
但当我把它们的单数句互相交换,穿插起来以后,我发现得到了两首全新的词,而且整体毫不生硬。
江城子1: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十年生死两茫茫,左牵黄,右擎苍,千里孤坟,千骑卷平冈,纵使相逢应不识,亲射虎,看孙郎;夜来幽梦忽还乡,鬓微霜,又何妨,相顾无言,何日遣冯唐:
料得年年肠断处,西北望,射天狼:
我试着把它翻译成现代汉语:
十年过去了\我回到了我久况未归的家乡\心爱的忠犬跟随在身后\苍鹰就擎在臂弯\一路走来处处是孤坟野墓\只有我与随同的千余名骑士跨越寂寥的山岗\
啊,我年轻时像孙策一样猎虎的故乡啊\即使在我眼前,我却已经认不出来了\即便是在梦中,我总是要回到故里\双鬓已白,又有什么关系?
\我与幸存的父老终于相见\却无言以对\我恨不得像冯唐一样,不知何时才能报国安邦\那挥军西北、射下天狼的夙愿\年年都让我肝肠寸断。
于是,这么一混搭,俨然变成了一首军人离乡征战十年的感怀之作。
当他回到家乡时,却发现故地已被战火蹂躏,心中无限惆怅。
江城子2: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老夫聊发少年狂,不思量,自难忘,锦帽貂裘,无处话凄凉:
欲报倾城随太守,尘满面,鬓如霜:
酒酣胸胆尚开张,小轩窗,正梳妆,持节云中,惟有泪千行。
会挽雕弓如满月,明月夜,短松冈。
今译:
我兴致勃发,就像当年自己的模样\当年的自己模样\不用刻意去想\它永远印在心房\那时候我戴着锦帽,貂皮的衣裘\从来不知道什么是凄凉\为了报答阖城百姓的期望\我跟随着太守踏上了征途\我畅饮美酒,热得解开衣裳\爱人啊,依靠着那小小的轩窗\正在梳妆\我带着使者的符节,前去远方\她却在空旷的家里\思念的泪儿垂下千行\我把手中的弓箭拉满,如同圆月\希望这圆月能在夜里\照在那家乡的短松冈。
这一次,变成了一首颇具俄罗斯民歌风格的浪漫小调儿,一个轻佻公子对远方情人的眷恋,他肩负着使命去了外地,却念念不忘留居家乡的秘密情人,于是拿起鹅毛笔,在羊皮纸上用花体俄文写下这么一首十四行诗,派信使送去了莫斯科。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忆秦娥
箫声咽,
○⊙▲(仄韵)
秦娥梦断秦楼月。
○○⊙●○○▲(协仄韵)
秦楼月,
○○▲(迭三字)
年年柳色,
⊙○⊙●(句)
灞陵伤别。
●○○▲(协仄韵)
乐游原上清秋节,
⊙○⊙●○○▲(协仄韵)
咸阳古道音尘绝。
⊙○⊙●○○▲(协仄韵)
音尘绝,
○○▲(迭三字)
西风残照,
⊙○⊙●(句)
汉家陵阙。
●○○▲(协仄韵)
(注:
○=平●=仄△=平韵=▲=仄韵)
仿写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天马流星拳,天马回旋流星拳。
起源
集句诗的起源很早,但直到北宋才发展、成熟起来。
仁宗朝的石延年、胡归仁,神宗朝的王安石,徽宗朝的葛次仲和林震,是集句诗的发展过程中几个非常关键的诗人。
集句诗在艺术上有从“贵拙速”到“意贯而对偶”的变化。
南宋以后,集句诗创作又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
在题材上走向了专门化;集杜诗成了一个突出的品种;创作规模越来越大;“以文为戏”的特点再次被强化;甚至成了小说和戏曲的组成部分。
含义
集句诗,又称集锦诗,就是从现成的诗篇中,分别选取现成的诗句,再巧妙集合而成的新诗。
集句诗,要求有完整的内容和崭新的主旨,要求符合诗词格律,要求上下一气,浑然天成。
“集句”一名,出自宋代陈师道的《后山诗话》,但它的创作,由来已久,现存最早的集句诗,为西晋傅咸的《七经诗》。
起始
唐朝称集句为“四体”。
元朝陈绎曾之《诗谱》上载:
“晋傅咸作《七经》诗(今存孝经、论语、毛诗、周易、周官、左传等六经诗),其《毛诗》一篇略曰:
聿修厥德,令终有淑。
勉尔遁思,我言维服。
盗言孔甘,其何能淑。
谗人罔极,有靦面目。
”此乃集句诗之始。
律诗
但是集别人的的诗句成对子的律诗却是宋朝朝才出现的,据说王安石是写这种诗的鼻祖,根据史料记载,集句诗在宋代最为盛行。
当时,由于格律诗体式已经成熟,且有前朝大量诗歌的丰富遗产,集句诗便广泛出现在文人的笔下,像王安石、苏东坡、文天祥、辛弃疾、黄庭坚、晁补之、杨冠卿等诗词家都有大量的集句诗作。
当时人们竞相仿效,成为一时之时尚。
严羽《沧浪诗话》:
“王荆公集句最长,《胡笳十八拍》浑然天成,绝无痕迹,如蔡文姬肺肝间流出。
”《金玉诗句》:
“集句至元丰间,王文公(王安石)益工于此。
”沈括《梦溪笔谈》说王安石的集句诗,长篇多至百韵二百句。
文天祥在狱中作集杜诗二百首,世所罕见。
宋以后,集句诗被引入到词曲的创作中,特别是明清的折子戏,大多以集句诗为每折戏的结束语。
如汤显祖的《牡丹亭》,总共五十五出戏,而里面的集句诗就有五十四首之多!
清末民初南社诗人一度龚(自珍)诗成风。
可见集句诗的源远流长。
品种
集句诗大都是集前人的诗句,有集数人的诗句成篇,有单集一人的诗句(如集杜、集陶、集龚)。
清代李邺嗣有集史诗,捃摭司马迁《史记》中的五言文句,“而稍以己语经纬其间”,这是集句诗中的新品种。
评价
集句诗是中国传统诗句词领域中的一朵奇葩,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优秀的集句诗,“机杼真若已出”,“切合题意、情思连续,句句精美、打成一片”(清"沈雄《古今诗话》),“浑然天成,初无牵强之态,往往有胜如本诗者”(宋叶大庆《考古质疑》)。
它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
虽然诗句均是前人之作,句字本身没有独创性,但是不同风格的诗句只要被创作者遵循诗词的“启、承、转、合”的相关原则重新组合,做到状物抒怀、浑然一体,给人一气呵成的艺术美感,那么便是上好之作,让人耳目一新。
像那留别的依依、别后的惆怅、宦途的得失……尽在言外;反复吟咏,回味迥永,绝无牵强附会之嫌。
编辑本段历史记载
《西清诗话》
宋"蔡绦《西清诗话》:
集句自国初有之,未盛也。
至石曼卿人物开敏,以文为戏然后大著。
至元丰间,王荆公益工于此。
《梦溪笔谈》
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
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
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元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只是一意。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
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
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
后人稍稍有效而为之者。
《载酒园诗话》
清"贺裳《载酒园诗话》:
余最不喜集句诗,以佳则仅一斑斓衣,不且百补破衲也。
惟王介甫集《胡笳十八拍》,一气生成,略无掇拾之迹,且委曲入情,能道琰心事。
……十八拍俱佳,独举此者,以其尤入神境耳。
然介甫亦惟集此一诗为善,馀所集古律诗,俱不足观也。
吾劝後人毋作李岩之再使蜀耳。
《麓堂诗话》
明"李东阳《麓堂诗话》:
集句诗,宋始有之,盖以律意相称为善,如石曼卿王介甫所为,要自不能多也。
后来继作者,贪博而忘精,乃或首尾声衡决,徒取字句对偶之工而已。
《历代诗话考》
何文焕《历代诗话考》:
“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
”
文天祥志向
南宋文天祥,少年时期集杜甫诗句于一诗,以表达投笔从戎的志向:
读书破万卷,《赠韦右丞》
许身一何愚。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赤骥顿长缨,《述古》
健儿胜腐儒。
《草堂》
集杜诗(选二首)文天祥
误国权臣
苍生倚大臣,(《送韦中丞之晋》)
北风破南极。
(《北风》)
开边一何多,(《前出塞》)
至死难塞责。
(《吴侍御江上宅》)
天地西江远,(《送崔侍御》)
无家问死生。
(《忆舍弟》)
凉风起天末,(《忆李白》)
万里故乡情。
(《江楼宴》)
《论语》诗二章傅咸
守死善道,磨而不磷。
直哉史鱼,可谓大臣。
`
见危授命,能致其身。
克己复礼,学优则仕。
富贵在天,为仁由己。
以道事君,死而后已。
《毛诗》诗二章傅咸
无将大车,维尘冥冥。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显允君子,大猷是经。
聿修厥德,令终有俶。
勉尔遁思,我言维服。
盗言孔甘,其何能淑。
谗人罔极,有靦面目。
集句诗孟浩然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岁时行杀气,飞刃争割鲜。
五行将禁火,十步想寻春。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野童扶醉舞,山鸟笑酣歌。
山河据形胜,天地生豪酋。
小溪劣容舟,怪石屡惊马。
莫奏琴中鹤,且随波上鸥。
累劫从初地,为童忆聚沙。
一灯如悟道,为照客心迷。
200首集杜诗清晰地写出了宋亡前后的历史过程,且渗入了诗人自己的感受,正如文天祥在集杜诗的《自序》中所说:
“予所集杜诗,自余颠沛以来,世变人事,概见于此矣。
”文天祥的集杜诗说明杜甫的传统对宋末诗坛的深刻影响,也说明集句诗这种形式也可能改变其游戏文字的性质而成为严肃的创作,虽说这也许是文学史上仅有的一个范例。
至福安第六十二文天祥
握节汉臣回,麻鞋见天子。
感激动四极,壮士泪如雨。
这首写自己从元军中逃出,历尽艰险回到温州朝见宋端宗的情景。
思故乡第一百五十六文天祥
天地西江远,无家问死生。
凉风起天末,万里故乡情。
这首写身处穷北狱中对江西故乡的怀念。
情真词挚,意境完整,如出己手。
集句文天祥
岂弟君子,民之父母。
靖共尔位,正直是与。
无贰无虞,上帝临女。
景炎二年,文天祥率领宋军抗击元兵,在于都鏖战大捷。
于戎马倥偬之际登游罗田岩,他怀着对“国破山河在”的忧愤之情,奋然挥笔大书罗田岩石壁,写下了这首集句,表达了自己忠贞不渝的坚强意志和高尚情操。
题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宋陈书竓
未於诗上著工夫,争把疏愚敌亚愚。
只盍金沙分半席,归舟能用几钱租。
苕溪渔隐曰:
“致尧《醉著绝句》云: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渔翁醉着无人唤,过午醒来雪满船。
’葛亚卿《集句》云: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村桑柘一村烟,渔翁醉睡醒又睡,高唱夕阳孤岛边。
’前辈集句诗,每一句取一家诗,今亚卿全用致尧前两句,极为无工,又后两句不是好诗,不称前两句,岂若致尧之浑成也。
杜荀鹤亦有《溪兴绝句》云:
‘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蓬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下前溪也不知。
’语句俱弱,亦不若致尧之雅健也。
”
曰川屡有一樽之约,病起集杜句奉谂李东阳
锦缆牙樯起白鸥,(《秋兴八首》之六)
何时更得曲江游。
(《寄杜位》)
乘舟取醉非难事,(《排闷》)
送客逢春可自由。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春早梅相忆见寄》)
念我能书数字至,(《公安送韦二少府匡赞》)
似君须向古人求。
(《相从歌》)
习池未觉风流尽,(《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之二)
许坐曾轩数散愁。
(《简吴郎司法》)
宋恭帝降元后,仿效杜甫以诗写史,情感饱满,内容丰富写实,突破一般南宋诗人格局,成
南宋遗民诗代表作品。
集杜诗举例
一:
泸州大将第四
西南失大将〈客居〉,带甲满天地〈送远〉。
高人忧祸胎〈山寺〉,感叹亦?
#91;欷〈羌村〉。
二:
襄阳第五
十年杀气盛〈北风〉,百万攻一城〈遣怀〉。
贼臣表逆节〈往在〉,胡骑亦纵横〈严公武〉。
牡丹亭 下场诗汤显祖
诀谒
此身飘泊各西东,(杜甫《清明二首》之一)
笑指生涯树树红。
(陆龟蒙《阖闾城北有卖花翁讨春之士往往造焉因招袭美》)
欲尽出游那可得,(武元衡《春题龙门香山寺》)
秋风还不及春风。
(王建《未央风》)
闹殇
魂归冥漠魄归泉,(朱褒《悼杨氏妓琴弦》)
使汝悠悠十八年。
(曹寅《题子侄书院双松》)
一叫一回肠一断,(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如今重说恨绵绵。
(张籍《送元结》)
惊梦
春望逍遥出画堂(张说),闲梅遮柳不胜芳(罗隐)。
可知刘阮逢人处(许浑)?
回首东从一断肠(韦庄)。
《闺塾》陈最良先行下场时所吟七绝:
(旦)也曾飞絮谢家庭,(李山甫《柳十首》)
(贴)欲化西园蝶未成。
(张泌《春夕言怀》)
(旦)无限春愁莫相问,(赵嘏《寄远》)
(合)绿阴终借暂时行。
(张祜《扬川法云寺双桧》)
就内容而言,集句诗仅是借用前人成句而已,与原作已少有联系,而是形成了一种新的境界。
这一艺术形式,偶一为之,尚不足为奇。
《牡丹亭》五十五出,出出如此,浓淡相宜,风格统一,就不是一般传奇作家才力可为的了。
由此一端,即可见《牡丹亭》作为一种案头文学,长期令无数文人雅士折腰,绝非偶然
乌夜啼
【南唐】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相见欢》、《秋夜月》、《上西楼》。
三十六字,上片平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②谢:
凋谢。
③胭脂泪:
指女子的眼泪。
女子脸上搽有胭脂泪水流经脸颊时沾上胭脂的红色,故云。
④几时重:
何时再度相会。
【简析】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
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赏析一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起句“林花谢了春红”,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
林花是春天最美好的事物,春红是春天最美丽的颜色。
这样美好的事物、美好的颜色,突然间竟自“谢了”,多么令人惋惜感叹。
不仅林花是如此,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事物也是如此,社会人事也莫不如此。
此所谓“一物一事,引而申之,触类多通。
”(周济《宋四家词选序》)宇宙万物虽然纷繁复杂,但由于人类的联想作用,许多事物可以类比,自然景物与社会人事可以相通。
在后主看来,好端端的一个南唐之顷刻衰败,不正像林花之突然凋谢吗?
这林花的形象中,深深寄托着亡国的悲伤。
短短的六个字中,包容着极深广的内容。
这便是所谓取一于万而涵盖万有。
杜甫《曲江》“风飘万点正愁人”,晏殊《破阵子》“荷花落尽红英”,表现的都是对有情之生命面临衰败之际的哀惋感叹之情,但都没有后主这句的感情深厚。
“谢了”二字中所表现的惋惜感叹之情本已十分强烈,然犹嫌言不尽意,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使惋惜感叹之情更加突出。
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
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
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
“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
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胭脂泪”三字是由花转入写人的交接点,遥接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
“胭脂泪”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着雨胭脂湿”变化而来。
林花为风侵欺,红悒鲛绡,状如胭脂。
胭脂,是林花着雨的鲜艳颜色,它指代的是美好的花,象喻的是美好的人生,美好的事物。
“胭脂泪”者,此之谓也。
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葬花词》中写道: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和后主的这句词描写的情景十分相似。
“留人醉”,一作“相留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
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7]
赏析二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
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捏以为态,雕琢以为工,这些在他都无意为之;所凭的只是一片强烈直爽的情性。
其笔亦天然流丽,如不用力,只是随手抒写。
这些自属有目共见。
但如以为他这“随手”就是任意“胡来”,文学创作都是以此为“擅场”,那自然也是一个笑话。
即如首句,先出“林花”,全不晓毕竟是何林何花,继而说是“谢了春红”,乃知是春林之红花,--而此春林红花事,已经凋谢!
可见这所谓“随手”“直写”,正不啻书家之“一波三过折”,全任“天然”,“不加修饰”,就能成“文”吗?
诚梦呓之言也。
且说以春红二字代花,即是修饰,即是艺术,天巧人工,总须“两赋而不来”方可。
此春红者,无待更言,乃是极美好可爱之名花无疑,可惜竟已凋谢!
调零倘是时序推迁,自然衰谢,虽是可惜,毕竟理所当然,尚可开解;如今却是朝雨暮风,不断摧残之所致。
名花之凋零,如美人之夭逝,其为可怜可痛,何止倍蓰!
以此可知,“太匆匆”一句,叹息中着一“太”字;“风雨”一然,愤慨中着一“无奈”字,皆非普通字眼,质具千钧,情同一恸矣!
若明此义,则上片三句,亦千回百转之情怀,又匪特一笔三过折也。
讲说文学之事,切宜细思寻玩,方不致误认古人皆荒率浅薄之妄人,方能于人于己两有所益。
过片三字句三叠句,前二句换暗韵仄韵,后一句归原韵,别有风致。
但“胭脂泪”三字,异样哀艳,尤宜着眼。
于是让人们想到老杜的名句“林花着雨胭脂湿”,难道不是南唐后主也熟读杜诗之证吗?
后主分明从杜少陵的“林花”而来,而且因朝来寒“雨”竟使“胭脂”尽“湿”,其思路十分清楚,但是假若后主在过片竟也写下“胭脂湿”三个大字,便成了老大一个笨伯,鹦鹉学舌,有何意味?
他毕竟是艺苑才人,他将杜句加以消化,提炼,只运化了三字而换了一个“泪”字来代“湿”,于是便青出于蓝,而大胜于蓝,便觉全幅因此一字而生色无限。
“泪”字已是神奇,但“醉”亦非趁韵谐音的妄下之字。
此醉,非陶醉俗义,盖悲伤凄惜之甚,心如迷醉也。
末句略如上片歇拍长句,也是运用叠字衔联法:
“朝来”“晚来”,“长恨”,“长东”,前后呼应更增其异曲而同工之妙,即加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先师顾随先生论后主,以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其美中不足在“恰似”,盖明喻不如暗喻,一语道破“如”“似”,意味便浅。
如先生言,则窃以为“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恰好免去此一微疵,使尽泯“比喻”之迹,而笔致转高一层矣。
学文者于此,宜自寻味,美意不留,芳华难驻,此恨无穷,而无情东逝之水,不舍昼夜,“淘尽”之悲,东坡亦云,只是表现之风格手法不同,非真有异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