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大师语录.docx
- 文档编号:23878131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7.17KB
星云大师语录.docx
《星云大师语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星云大师语录.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星云大师语录
1.就贫富而论,有钱的人,虽然衣食无缺,华盖重裘,但有时候为了人事的困扰,同样日夜不得安宁;没有钱的人,尽管每日难过,依然每日过,无钱一样可以挺起胸膛,安心自在,此即所谓的“人穷志不穷”。
2.近代的弘一大师,也认为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使他觉得不好。
破旧的手巾也好,咸苦的蔬菜也好,跑一整天的路也好,住在小茅屋也好,世界上什么都有味,什么对他都了不得。
3.贫穷的夫妇凭空得到二十万元,最初喜欢得不得了。
但是到了晚上却烦恼钱要放到哪里里呢?
抽屉吧,不保险!
床底下嘛,也不太安全!
枕头下面……左思右想,一夜睡不着觉。
过了几天,他们又为了二十万元该如何利用而吵嘴,夫妻几乎因此而破坏了多年的感情,后来一反省,才彻悟钱使他们苦恼,终于又把钱还给原来的主人。
4.当自己与别人见解上有冲突,彼此不能和谐相处的时候,我们就不快乐了。
我们职业往上高升之时,马上就欣然色喜;万一利益被人夺去了,我们就懊恼伤心。
由于种种不能解决的问题,使我们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
5.生活在二十世纪文明时代,人们生活在鸟笼式的公寓,抬头不见天日,四望不见原野,心胸越来越狭,眼光越来越小,人事的交往日趋频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愈来愈可能发生,整个社会风气呈现一片紧张、竞争、角逐、明争暗斗的现象,使得心里得不到恬静和谐的快乐。
6.人生在世界上烦恼的事情很多,譬如我们身体上有老病死的烦恼,心理上有贪瞋痴的烦恼,我们的烦恼真有如大海的深广、树林的茂密,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皆由烦恼所致。
7.人类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每天总是不断的向外去攀缘,对于外在的世界虚妄分别,因此产生了许多烦恼。
如果我们能够一切返求自心,而不让此心随境而转,则不当看的不看,不当听的不听,不当说的不说。
这就等于孔子说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8.我们常听到人说:
“真忙!
忙得不可开交。
”“一事未了一事又来!
”无论怎样的忙,要紧的是,不要因为忙碌而忘了自己的存在。
有人说,忙是福气,忙的日子比较好过。
但是,忙也要忙得有意义,有些人太为自己忙,不知道为别人忙;也有一些人,好为别人忙,却忘记为自己忙。
9.俗语说: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因此,一个人如果没有未来,活着就没有意义。
10.一个人对于亲情要能放得下,不能随侍左右也罢,生离死别也罢,有合必有分,有生必有死,都能看破放下,不为情苦。
11.有些人以为金钱第一,有了钱什么都行得通,甚至说:
“有钱能使鬼推磨。
”其实,不论财物富有到什么程度,终归要销毁散失。
12.俗话说:
“身外财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一个人空手来到这个世间,最后也将空手远离而去,纵有万贯财富,也丝毫带走不得。
13.多少人生前节衣缩食,克勤克俭,分毫也不肯浪费,终其一生,余下一大笔家产,或放高利贷,或私自保管,一旦临命终时,来不及处理财物,或被充公,或被吞没,枉费自己一生辛劳,终无所得。
有些人则拼死拼活,赚钱置产,给子女留下一笔庞大的遗产,可是当他死后,子女或为分财动武,或吃喝嫖赌,挥霍殆尽,丝毫没有体谅父母生前的劳苦。
因此有人说:
留给子女最好的财产,不是金银财宝,也不是洋房汽车,而是道德学问与技能修养。
所以说,钱财是身外之物,不能拥为己有,也不必为儿孙徒作马牛。
14.每一个人都可以做自己的医生。
当身体感觉到有一点不舒服时,要训练自己坚强起来,体会病性本空的道理,淡然处之。
能够这样,你的病就已经好了一半。
15.美国的海伦凯勒,她是又哑、又聋、又瞎的残废,可以说是一个十不全,但是她却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伟人之一。
16.人类虽有生命,身体却不能永生,身体必定会有死,死和生是相对的。
17.到底“生从何处来,死归何处去?
”对于这个问题,一般人不但不了解,而且不重视生命,只知道求生活。
知识水平较高的人,除了生活之外,还知道有生命,但是仍然不重视生命,因为死对他而言是茫然无知的。
有人说:
“人是在无可选择的情况下接受了生命,然后在无可奈何的条件下度过生命,最后在无可抗拒的挣扎之下交还了生命。
”
18.曹操说: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把人生看成槁木死灰,与万物同朽。
古人云:
“齐生齐死,齐贤齐愚,齐贵齐贱;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恶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
”对于生命的所以然,古今人士大都所知不多。
19.对于生死不要觉得可怕,因为生死本来就像世俗的搬家一样,只不过换了一个躯壳而已。
20.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21.一个心里充满慈悲和道德的人,即使他身上只有一件粗布外衣,也不会减轻别人对他的尊敬;因为内在的美,如山谷的幽兰,洋溢着阵阵芳香,使人心情怡悦。
22.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见律宗大德弘一大师吃饭只有一道咸菜,不忍心的说:
“难道你不嫌这咸菜太咸吗?
”弘一大师回答说:
“咸有咸的味道!
”过一会,大师食后,手里端着一杯开水,夏先生又皱皱眉头道:
“茶都没有得吃吗?
怎么吃这种清淡的开水?
”弘一大师笑一笑说:
“开水虽淡,但淡也有淡的味道。
”
23.明朝开国君主朱元璋,小时候,曾在皇觉寺当沙弥。
相传有一次朱元璋外出,回寺时夜已深了,寺门已经关闭,不得已只好在寺外席地而睡。
当他躺在地上,望着夜空满天星斗时,兴之所致,吟了一首诗,曰:
“天为罗帐地为毡,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足,恐怕踏破海底天。
”
24.一个人该住什么样的地方,事实不在于地方的大小如何,主要在于个人胸襟的宽阔如何。
一个胸襟宽阔如当沙弥的朱元璋,虽然席地而卧,却有法界在我一心的感觉;如果一个心量狭小,不满现实的人,即使住在摩天大楼里,也会感到事事不能称意。
25.一个人心胸开阔,事事如意,不论到那里都觉得这个世间很美好。
26.一只手有五根手指头,每一根手指头长短不一,分开来每一根力道都很小,很容易折断;如果把它合起来,成为一个拳头,就有很大的力量。
27.一个人在生活中除了物质以外,还有很重要的精神生活,所谓精神,就是一个人的思想见解,一个人的内心认识。
28.在日常生活中,凡事要求其心安,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这就是正确的思想见解。
29.平常一般人总喜欢把苦和乐,难和易,分得很清楚,因此,苦的时候难过,乐的时候欢喜;有收获的时候雀跃鼓舞,困难的时候伤心颓丧。
假如一个人能够把这些对待的事情调和,不偏激、不极端,那么生也好、死也好、苦也好、乐也好、难也好、易也好,这不是很洒脱自在的生活吗?
30.有人说:
“我念佛念了几十年,可是却越念佛越贫穷。
”说这种话就是没有正见。
佛陀又不是我们的财神爷,也不是你的经理、会计,他怎么能替你管钱呢?
再说,念佛是要求往生净土,怎么跟佛陀计算起钱来呢?
又有人说:
“我吃素信佛了几十年,身体却越来越不好,生意也越来越潦倒。
”这种想法也很怪异,身体不好应该看医生,平时不注重运动,不注重营养,不注重修持,身体怎么会好?
至于生意潦倒,自己不善于经营,不勤劳,不奋斗,事业怎么能顺利呢?
还有一些人,信了佛教以后,把所有不如意的事情都归罪于佛教,这不是很愚痴吗?
一个有正见的佛教徒,为了信仰,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才是根本的正见。
31.春天,不是季节,而是内心;生命,不是躯体,而是心性;老人,不是年龄,而是心境;人生,不是岁月,而是永恒。
32.“感情像眼睛,容不了一粒细砂。
”连三岁小孩子对自己母亲的感情也往往不容许别人来占有,夫妻间的感情更不许有第三者的侵入。
33.真正的感情应该不是占有,而是一种奉献。
但是,一般人却不容易做到,总是用一种嫉妒的心理来拥有感情,甚至于用一种永不满足的态度来争取感情。
这种感情并不纯洁,真正的感情应该从奉献中获得,因为用奉献的态度获得的感情才是最崇高的感情。
34.俗语常说: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荫。
”一个人不要把感情用在少数人的身上,不要局限于自己所认为的“有缘”,应该扩大心胸,视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学习观世音菩萨的“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什么人有困难,即施恩惠给谁,这就是菩萨的精神。
35.我常常觉得一个人不必以拥有很多物质为满足。
试看天上的日月星辰,其数无量,可以供我们自由欣赏;宇宙自然界的花草树木,争研斗丽,可以供我们随意观看;东西南北的道路,任你奔驰;士农工商各类阶层,随你交往。
36.一般社会上的情形,对于利己与利人,可分为四种,一、利人不利己。
二、利己不利人。
三、人己都不利。
四、利己又利人。
平常,利人不利己的事情,除非菩萨发大心,不然可说少之又少。
37.一个贫穷的人,拿着唯一的一块铜钱到店里去购买食物,可是,当店里的人接过铜钱一看,发现那是假的,于是将钱退还,不肯把食物给他。
穷人听说钱是假的,急得眼泪都掉下来,心想:
家里的老母亲又要挨饿,怎么办?
正当他伤心难过的时候,一位军人从门外经过,问明了原委,随即拿出一块钱来给他,那块假铜钱随手就往上衣口袋里放。
穷人感激涕零的买了食物回家,军人也随军队上前方作战。
有一天,敌人的一颗子弹射过来,这个军人来不及卧倒,只感到前胸像被震了一下,可是并没有受伤,他摸摸全身,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块铜钱,发现铜钱的正中央凹了下去,这时他才明白,原来是这块铜钱救了他的命。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一件利人又利己的事情,救人的急难,等于救自己一样。
38.从初发心到成就佛果,要历经多少劫数,要忍受多少苦难,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要“福慧双修”要“行解并重”,如果畏惧麻烦,缺乏耐心,就像种子虽播种了,却怠于施肥、浇水,终不能发芽,更谈不上开花、结果。
39.一句譬喻能令是非山崩海枯,人我曲直俱焚;一句譬喻能令人我电光激驶,千年一念相照。
篇篇故事,可以砥砺,可以省悟,可以鉴照,可以玩味……更希望你把故事说给周遭的有缘人,彼此分享生命里交集的悲喜。
40.山泉洗涤人间的尘垢,使人人古镜洁净,灵台清明。
当觑透人间冷暖事,能以廓然无圣,禅的风姿,行化于红尘俗世间。
念念觉醒于声色幻影不实,回头开垦一亩心田,日日以平等欢喜耕耘,引智能的甘泉灌注,令慈悲的花香,朵朵遍布。
明了圆满菩提果实,原不在天上福乐的生活,是和众生携手走过荆棘血泪。
奉献身心为炬,一点火光供养,烧烬成灰,心甘情愿。
41.自以为聪明的人类虽然能看清大到宇宙小到原子的物质世界,却仍然无法学会如何相处这样的生活细节。
42.妥协是一条路径。
变通是一种境界。
让一分山高水长,退一步海阔天空。
43.忙就是营养;要争气,不要生气;多说OK,少说NO;感动就是佛心;疾病就是良药;拒绝要有代替;立场互换;给人利用才有价值;自己就是自己的贵人;有钱是福报,用钱才是智慧;宁可失去一切,但不能没有慈悲。
44.没有一种教育是成心要让人学坏,但是有些教育的结果是很多人变坏了,这是一个事实。
45.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知人很难,知事也难,知理更难!
但最重要的,人要知道自己。
才能改进缺点,发挥自己的长处。
智慧就是自知知人。
“知人着智,自知者明。
”
46.肚量多大,事业就有多大;要空出所有,才能建设一切。
从管理上来说,我们的心能包容多大,就可以领导多少人。
如果容得下一家人,可以作家长;容得下一村人,可以做村长;容得下一国人,就可以做国君。
“管事容易,管人难;管人容易,管心难。
”
47.让步不一定吃亏,从礼让中,才能和谐双赢。
忍让一下,看似吃亏,实际上就是占便宜。
48.良知是一种天赋的道德观念,又可归为“三知”:
知耻、知愧、知恩。
49.做人要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
光是提起,太多的拖累,非常辛苦;光是放下,要用的时候,就会感到不便。
对于功名富贵放不下,生命就在功名富贵里耗费;对于悲欢离合放不下,生命就在悲欢离合里挣扎;对于金钱放不下,名位放不下,人情放不下,生命就在金钱、名位、人情里打滚;甚至对是非放不下,对得失放不下,对善恶放不下,生命就在是非、善恶、得失里面,不得安宁。
50.凡是都是一分为二,一半一半。
男人一半,女人一半;好人一半,坏人一半;白天一半,夜晚一半。
在这个“一半一半”的世界里,想要求百分之百的圆满,几乎是不可能的,也不容易。
所以我们只有从这一半的人生,来影响另外的一半,用好的一半去影响坏的一半,才可能逐步走向圆满
结缘
人是靠因缘而生存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的力量是单薄的,应该多多广结善缘,因缘愈多,成就愈大。
有时一句好话、一件善事、一个微笑,都能给我们的人生广结善缘,成就大好功德。
所以,每个人都不能轻易放弃任何结缘的机会。
结缘,是我们的人生更宽阔,前途更平坦。
积德结缘的人生,才是幸福的根源。
婚外情的初期,有了蛛丝马迹的现象,如果双方没有用体贴、关怀、爱好,去弥补缺陷,反而怨怪对方这个不好、那个不是,结局可想而知。
因为,“爱,才能赢得爱”,这是必然的结果;如果相互怨恨为“因”,怎么能赢得爱情的结“果”呢?
要维系夫妻之间的感情始终如一,事实上并不容易,所以要靠彼此的尊重、包容、沟通,诸如思想上的、生活中的、对儿女的教育方法等,都应该开诚布公地讨论。
人生是活在欲望里,欲海不可怕,可怕的是浮沉在欲海里,在欲海里没顶,那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了。
登山的人,一次登山,历经千山万苦,回来后才感到家的安乐;旅游的人,一次旅游,看尽千山万水,回到家来,若能认识自己的自心本性,这才是旅游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知足是天然的财富,大器藏于晚成,
奢侈是人为的贫穷,显达藏于谦卑,
精进是无穷的能源,圣贤藏于陋巷,
懈怠是隐形的危机。
大智藏于大愚。
幽兰藏于深谷,有的人值得被人利用,故能成才;
珍珠藏于海底,有的人堪受被人利用,故能成器;
宝玉藏于琢磨,有的人不能被人利用,故难成功;
钢铁藏于锤炼。
有的人拒绝被人利用,故难成就。
微笑是保持健康的药石之一;尤其现代是一个注重色彩、声音的时代,因此我们更应该时时面带微笑,以微笑来装点我们的人生,以微笑来美化我们的社会;让微笑像花朵一样,开满生命的园地,让微笑像音乐一样,温暖每个人的心灵。
美,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感受。
美的心灵,是我们最珍贵资产;当你的心中有了美的感动,生活中,自然无处不真,无处不善,无处不美!
人生有多种:
有服务的人生,有自私的人生;有智慧的人生,有愚痴的人生;有快乐的人生,有烦恼的人生。
有的人一生,只想到饮食男女,好像马牛一样,水草之外,别无所求;有点人一生,贪得无厌,得陇望蜀,在欲望的奴隶。
真正想要获得自由自在解脱人生的人,实在为数不多!
人生就如一座加工厂,就看你工厂的产品如何?
如果生产的产品是明理、觉悟、利地、奉献,你的工厂的名誉就会好,而你的人生又怎能不自在能?
人生的自在,不在他求,不是他人赏赐;自在是自我的事情。
你想要消除压力吗?
大师说:
第一,提升自己对事理认知的智慧;增加认知的力量,可以消除压力。
第二,放宽心胸,像大海容纳百川,像虚空容纳万物;凡事包容它,不要负担它,自然就能消除压力。
第三,提得起,放得下,好像皮箱一样,用的时候提起,不用的时候放下。
凡事不比较、不计较,自然可消除压力。
第四,与压力为友,心甘情愿地接受它,何压力之有?
第五,乘兴逍遥,随缘放旷;不求不拒,自然会消除压力。
第六,培植修养的功夫,增强自己的忍耐力、慈悲力、智慧力,用自己的心力承担,何必在乎压力!
求死,是弱者的行为;要活,才是勇者的形象!
生命是活的;活着,就可以看到生命的光彩。
死亡,就像日落西山,就算有生命的存在,但在人间已经没有光辉。
其实,“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愁闷,也是自己找自己的麻烦。
诚如禅门说:
“没有人束缚你,是你自己束缚你自己!
”愁闷也是如此,本来没有人要我们愁闷,只是我们自己找来的忧愁啊!
愁闷,要有通路;愁闷的通路就是智慧、明理。
化解愁闷的良方,就是宽容,就是信仰。
大师说:
第一,提起乐观的性格。
第二,想通事理的原委。
第三,放开闲情的愁绪。
第四,没有疑虑的性格。
第五,扩大积极的服务。
第六,明朗坦白地处世。
第七,呈现微笑的面孔。
第八,散播欢喜的情怀。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只要你能看得开、放得下,人生纵使有了些许的愁闷,不也是成就菩提的资粮吗!
“解铃还需系铃人”,你的愁闷靠别人化解,这是有限的,只有自己解开自己的束缚,这才是永远的解脱!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人,只要有小草的精神,自能安身立命与天地之间。
《般若心经》说: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原来,苦是因为五蕴积聚的“我”而来的。
例如,有的苦因为“我与物”求不得而苦;有的苦因为“我与境”不相应、不习惯而滋生;有的苦因为“我与人”不和谐、怨憎会、爱别离而有;有的苦是因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刀兵水火等引起,都会增加“我”的苦。
尤其,“我与心”之间,贪瞋邪见、忧悲苦恼,更是苦上加苦。
所以,人数的苦,既然是由“我”而来的,如果我们想要“度一切苦厄”,就必须让“我”空无执着。
能够“照见五蕴皆空、显现般若智慧、明白人我无间、融合物我一体”,才能够淡化和解决“我与物”、“我与境”、“我与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甚至“我与身心”的关系。
能够把自我安顿在无执、无染、无拘、无束的上面,才能够真正“度一切苦厄”!
世间,希有难得的珍宝,不是黄金,不是钻石,而是“好因好缘”也!
有因缘,才能成就好事;有因缘,才能一帆风顺。
因缘具则成,因缘灭则败,所以人生希望有成就者,都必须要仰赖因缘。
有情人的往来,因缘和合,自能“千里姻缘一线牵”。
有缘的人,再远、再难的情况下,都能相聚;若是无缘,真是所谓“无缘对面不相逢”也!
人生的富贵穷通、得失好坏,都是我的因缘如何?
珍惜因缘,才有因缘。
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一丝一缕,都有因缘,我们怎么能不珍惜因缘呢?
做事可以失败,凡事深思熟虑,有计划,则事半功倍;
但不能做人失败;凡事轻慢草率,没计划,则事倍功半。
过去可以失败,
但不能未来失败。
人不要害怕不顺的逆境,在人生的道路上,大石挡路,你可能被它绊倒,你也可以把它当成眺高望远的垫脚石。
人的成功一失败,就看你是否能将“逆境”化为“增上缘”,因为:
没有黑暗,哪里有光明呢?
没有罪恶,哪里有善美呢?
没有污秽,哪里有洁净呢?
没有差别,哪里有统一呢?
朋友有亲有疏,有好有坏;有的朋友只是泛泛之交、点头之交,有的朋友可以秉烛夜谈、促膝长谈。
一个人一生能够得一知己,真可谓“足堪告慰平生而无憾”矣!
因为“相交满天下,知音有几人”呀!
其实,所谓“朋”者,两月相辉映也!
所以朋友本来就应该是要互切互磋,互相提携成就;要把朋友当成一面镜子,所谓“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朋友之间要能“观德莫观失”、“善可为法,恶可为戒”,才能发挥朋友的功能。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多少禅师因花开花谢,而参透禅机;一念顿悟,可以放下身心;
多少释子因日出月现,而悟道证果;解脱自在,不受热恼;
多少云水僧见青山绿水,而灭却心火;一念生迷,只会作茧自缚;
多少行脚人看鸟飞鱼跃,而觉得自我。
先风起浪,不得安宁。
只要用心留意,人生能有一番境地。
我们若能心如日月,尽管月圆月缺,月明月暗,但是月常常在,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只要我们心中有日月,所谓“太阳挂高空,明月照心灵;我心有日月,何惧无光明?
”
停,才有预备再出发的力量。
听,才知道世间人情的反应。
看,才清楚前途的何去何从。
“如意”,人人欲求!
不过,“欲得人如我意,必先我如人意”。
我们究竟“云何应住”呢《华严经》说:
“常乐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
我们要求身心的安住,如果你喜欢柔和忍辱,你拥有慈悲喜舍,那你就找到了身心的安住处了,这才是我们永远的故乡!
所谓“心中有事天地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佛法告诉我们,对世间的荣华富贵、妻子儿女等等,你要把它当成一个皮箱:
用的时候,把它提起;不用的时候,你把它放下。
当提起的时候你提不起来,当放下的时候你放不下,你的人生自然就不会好过了!
所以,提得起,放得下,这就是“心无挂碍”的美好生活了!
处事,不以聪明为先,而以尽心为要;
待人,不以利益为急,而以欢喜为上。
做人要明理,理路通达,则做事会顺利;
做事要明理,理路明白,则做人能成功。
听人倾诉,是表示关心;专程访问,也是表达关心。
适当的送礼、灾情的慰问、疾病的关怀、考试的祝福、喜丧婚庆的致意等。
总之,一句关心,就是代表一种善意、一种友爱、一种祝福、一种联络。
星云大师————幸福
为了得到幸福,非得从亲自去找幸福开始不可。
凡事顺遂并非就等于幸福,在追求幸福的途中,或许才是最幸福的时刻。
聪明的人,凡事都往好处想,以欢喜的心想欢喜的事,自然成就欢喜人生;
愚痴的人,凡事都朝坏处想,愈想愈苦,终成烦恼的人生。
世间事都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我们的想法可以想出天堂,也可以想出地狱。
“幸福配方”————
每天说一些欢喜的话,激励自己不要悲伤。
每天做一些利人的事,激励自己融入群众。
每天谈一些益智的事,激励自己增长智慧。
每天审视圣者的慈像,激励自己增加内心的善美。
人生中,感动是一时的,感恩是一世的;
荣耀是一时的,影响是一世的;
委屈是一时的,成就是一世的。
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聪明者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相伴唠叨自有缘,唠叨半世意缠绵;
劝君休厌唠叨苦,宁愿唠叨到百年。
当对方无理时容忍。
当流言中伤时不理。
当别人受难时体恤。
当接受任务时奋起。
当不幸来临时勇敢。
要学习吃亏、退让、忍辱。
要做到“心甘情愿”。
谨记惜福之法:
一、只字必惜,贵之根也。
二、粒米必珍,富之源也。
三、片言必谨,福之基也。
四、微命必护,寿之本也。
懂得忙里偷闲的巧妙,那也是一种情趣。
“忙里山看我,闲中我看山;相似不相似,忙总不及闲。
”
人生可以淡,但是不能无味。
例如不读书,言语无味;无味就是贫乏。
人生要像青橄榄,愈嚼愈有味,
淡中有味,才是真味。
人,要求获得别人的尊重,希望获得别人的恭维赞美,就是人情的定律。
人,希望获得食衣住行的富有,就是生活的定律;
人,莫不希望获得功名富贵,就是金钱的定律;
人,都希望获得健康长寿,就是人生自我的定律。
宇宙给每一个人的报酬——
假如你欢笑,周遭的人也会跟着笑;
假如你悲愁,左右的人也会跟着愁;
假如你歌咏,旁边的人就会跟着唱;
假如你幽默,听到的人就会欢喜你;
假如你拥有戒定慧,温馨一定靠拢着你;
假如你追求真善美,朋友都会包围着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星云 大师 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