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概论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3876784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94.26KB
艺术学概论教案.docx
《艺术学概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学概论教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艺术学概论教案
艺术学概论教案
《艺术学概论》〉教案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史上对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看法,认识和理解马克
思“艺术生产”理论是解决艺基本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2、艺术的特征主要具有形象性、主体性、审美性等,从而加深对艺术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本质主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做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
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内容与形式、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均具有主体性的特点。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是真、善、美的结晶,艺术的审美性体现为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
(1)、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
1(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2(艺术的基本特征。
(2)、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掌握中外艺术史上关于艺术本质的三种主要观点。
2、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意义。
3、指导学生结合自身的艺术实践经验来理解和认识艺术的基本特
征。
第二章艺术的起源
教学要求:
1、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六种观点。
2、理解艺术起源与人类实践活动的密切关系,以及关于艺术起
源问题的多元决定论。
第一节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
关于艺术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是“模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生产劳动说”等五种,每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
第六种说法是“多元决定论”。
2
第二节人类实践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
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
艺术的发生虽然是多元决定的,但是巫术说与劳动说更为重要。
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1)、本章的重点难点
1、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学说中,重点应掌握“巫术说”与“生产
劳动说”。
2、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
现象的发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
造成的。
3、艺术产生于非艺术,实用价值先于审美价值,艺术起源于人类
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之中。
(2)、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了解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主要观点,尤其
是重点掌握“巫术说”与“生产劳动说”。
2、要求学生理解艺术的发生是多元决定的。
3、要求学生理解和认识艺术最终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3
第三章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具有多种多样的社会功能,而艺术的多种社会功能也只有在审美价值的基础上才能发挥作用。
2、理解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当代,艺术教育更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艺术教育的任务和目标。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功能
艺术的社会功能有许多种,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审美认知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教育作用、审美娱乐作用三种。
第二节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艺术教育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艺术教育的根本任务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
(1)、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为什么讲艺术的各种社会功能都必须建立在审美价值基础之
上。
4
2、德国18世纪著名美学家席勒的美育理论。
3、艺术教育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4、艺术教育的任务。
(2)、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审美认知、审美教育、审美娱乐等三种主要功理解艺术社会功能的基础审美价值。
2、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美育与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地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第四章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与文化的关系,理解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理解艺术与其他精神文化(如哲学、宗教、道德、科学)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
第一节作为文化教育现象的艺术
艺术人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在整个人类文化大
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艺术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
5
史发展;另一方面,每一个民族或时代的艺术又深深植根于这个民族或时代的文土壤之中,
第二节艺术与哲学
哲学主要通过美学这一中介对艺术产生巨大的影响。
最突出的例证,便是西方现代哲学对于西方现代派艺术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第三节艺术与宗教
宗教对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有过直接的影响,与此同时,形形色色的宗教艺术几乎遍及各个艺术门类,成为世界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四节艺术与道德
艺术与道德的相互关系既体现在道德影响艺术,也体现在艺术影响道德。
道德题材(爱情、婚姻、家庭、伦理等)成为各门艺术永恒的主题。
第五节艺术与科学
6
艺术与科学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对立。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更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2、艺术与哲学、宗教、道德、科学之间的相互关联作用。
教学建议:
1、理解文化大系统与子系统的关系,认清艺术在文化大系统中的地位。
2、指导学生认清在精神文化子系统内部,一方面,艺术要受到哲学、宗教、道德、科学等的影响;另一方面,艺术也反过来对它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编艺术种类
第五章实用艺术
教学要求:
1、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六种方法。
2、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3、理解实用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第一节实用艺术的主要种类
7
从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来看,可以将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即:
实用艺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掌握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的主要艺术语言和文化内涵。
第二节实用艺术的审美特征
实用艺术具有实用性与审美性、表现性与形式美、民族性与时代性等美学特征。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建筑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体现和时代精神的产物,总是以
直观形象的方式体现出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2、中国园林作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深深植根于民族文
化沃土,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
中国园林又可分为北方
大型皇家园林和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体系。
3、工艺美术品范围广泛,可大致分为三大类别。
4、现代设计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设计等多方面内
容。
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分类最基本的六种方法,尤其是能够掌
握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将艺术区分为五大类别。
8
2、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理解建筑艺术的民族性与
时代性特征。
3、指导学生在欣赏园林艺术时,不但要欣赏园林的自然美与
建筑美,更应欣赏蕴藏其中的文化美。
4、指导学生认识工艺美术品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
组成部分。
5、要求学生了解现代设计在当代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重要作
用。
第六章造型艺术
教学要求:
1、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2、理解造型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第一节造型艺术的主要种类
中国画与西方绘画各有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基本特征。
雕塑艺术是在三度窨里创造出的立体形象。
摄影艺术是一门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纪实性造型艺术。
书法艺术则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样式。
9
第二节造型艺术的审美特征
审美特征造型艺术具有造型性与直观性、瞬间性与永固性、再
现性与表现性等美学特征。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具有四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2、中外雕塑艺术的辉煌成就,尤其是西方雕塑史上的几个高峰时期。
3、摄影艺术的美学特征与表现手法。
4、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和表现形式。
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通过中西绘画的比较,理解中国画的民族特色。
2、要求学生通过西方雕塑简史的学习,熟悉和了解西方最重要的雕塑作品。
3、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掌握摄影艺术的主要表现手法。
4、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加深对书法艺术审美物征与表现手法的理解和认识。
10
第七章表情艺术
教学要求:
1、了解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音乐与舞蹈在内的表情艺术
能够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和表现内心情感。
2、理解表情艺术的主要审美物征。
第一节表情艺术的主要种类
音乐的分类方法很多,一般可将其分为声乐和器乐两大类。
音乐的艺术语言和表现手段非常丰富。
中西方音乐均有着悠久的历史。
舞蹈也有多种分类,特别是艺术舞蹈、芭蕾舞和现代舞需要多加关注。
第二节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表情艺术具有抒情性、表演性与形象性、节奏性与韵律美等审美特征。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音乐形象具有多义性、模糊性、抽象性等特点,这既是音乐
的局限,也是音乐的长处。
2、舞蹈形象必须通过表演来体现,强调节奏与韵律,追求抒情
11
与表现。
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理解音乐舞蹈的抒情性与表
现性,从而加深对表情艺术的理解和认识。
2、指导学生通过学习,逐渐学会欣赏交响乐。
3、要求学生掌握表情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第八章综合艺术
教学要求:
1、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包括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艺
术等。
2、理解综合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第一节综合艺术的主要种类
戏剧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仅西方戏剧史上的悲剧,就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现代悲喜剧”等多种类型。
中国戏曲是世界上三种历史最悠久的戏剧艺术之一,戏曲艺术具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化等审美特征。
影视艺术是现代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当代最具有影响力的大众艺术。
12
第二节综合艺术的审美特征
综合艺术具有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人物性、文学性与表演性等美学特征。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西方戏剧史上,从悲剧的几种类型,可以大致了解戏剧发展的情况
2、中国戏曲独具的审美特征。
3、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三次重大变革,均与现代科技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4、电视艺术的分类。
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通过西方戏剧与中国戏曲的比较,了解它们作为综合治理艺术的共性,以及各自具有的审美特征。
2、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掌握影视艺术基本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法,以及影视艺术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征。
第九章语言艺术
教学要求:
1、了解语言艺术就是指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
13
2、理解语言艺术的主要审美特征。
第一节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文学采用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与其他艺术的性质上产生了重大的区别。
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本身是一个艺术种类,它又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不同的体裁或样式。
第二节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由于文学界以语言作为媒介和手段,使得语言艺术形成了许多自身独具的审美特征,集中体现在情感性与思想性、间接性与广阔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作为历史最悠久、流行最广泛的文学体裁,诗歌有多种分类
方法。
2、散文的重要特征一方面是自由灵活,另一方面体现在形散而
神聚。
3、小说的“三要素”主要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进一步加深对语言艺术(诗
歌、散文、小说、剧本)的理解和认识。
14
2、鉴于学生对文学较为熟悉,故此章可不讲或少讲。
下编艺术系统
第十章艺术创作
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创作的主体是艺术家,而艺术家具有许多自己的特
点,艺术家与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2、掌握艺术创作的过程,了解艺创作的几个阶段。
3、了解艺术创作心理。
4、理解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第一节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家
艺术家是艺术产品的创造者,艺术家至少具有五个方面的特别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与社会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艺术家应当具有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第二节艺术创作心理
艺术创作心理中,以意识活动为主,但也有无意识活动既以形象思维为主,又离不开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这使得艺术创作民理蕴藏着多种心理因素。
15
第三节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潮
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艺术流派则是指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方面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们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艺术思潮是倡导某种文艺思想的几个或多个艺术流派所形成的一种艺术潮流。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艺术家自身的特点,艺术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家的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
2、艺术创作过程的三个阶段。
3、形象思维的三个特点。
4、无意识。
5、艺术风格多样性的原因。
6、艺术流派形成的三种类型。
7、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比较。
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认识艺术系统(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
对于艺术研究的重要意义。
2、人艺术家自身的特点、艺术社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艺术家的
艺术才能与文化修养三个方面来理解艺术家的涵义。
3、指导学生结合本章“艺术家与艺术作品”来理解和认识艺术
16
风格、艺术流派和艺术思潮。
第十一章艺术作品
教学要求:
1、理解艺术作品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但在分析时又可把它分
为三个层次来进行研究。
2、从中外优秀艺术作品的赏析了解典型与意境。
3、了解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第一节艺术作品的层次
如果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文字、声音、线条、色彩、画面等构成了艺术语言的层次;艺术形象的层次则可分为视觉形象、听觉形象、综合形象与文学形象等;优秀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第二节典型和意境
典型,又称典型人物、典型性格或典型形象,是指艺术作品中塑造得成功的人物形象。
意境,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它是若有若无的朦胧美、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和不设不施的自然美。
17
第三节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中国传统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体
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
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十分丰富,
可大致将其概括为:
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什么是艺术意蕴
2、典型和意境。
3、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
4、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教学建议:
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艺术语言、艺术形象与艺术意蕴三个层次,重点放在帮助学生理解和认识艺术意蕴上。
2、指导学生结合具体艺术作品来分析典型和意境,并将二者加以比较,以便于帮助加深对典型和意境,并将二者加以比较,以便于帮助加深对典型和意境的认识。
3、通过对唐代三位著名诗人的比较,了解儒家美学、道家美学、禅家美学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影响。
4、指导学生通过道、气、心、舞、悟、和等六个方面,加深对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5、第三节“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如果学生反映内容过于深奥,可考虑只讲第一部分(“中国美学与中国艺术”)
18
第十二章艺术鉴赏
教学要求:
1、了解艺术鉴赏的意义与作用,以及接受美基本知识。
)
2、如何培养与提高艺术鉴赏力。
3、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4、了解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5、理解艺术批评的作用和特征。
第一节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接受美学认为接受是整个艺术活动十分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艺术鉴赏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
第二节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
艺术鉴赏的审美心理包含着注意、感知、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形成了动态的审美心理结构。
第三节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19
艺术鉴赏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审美过程,但它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区分为审美直觉、审美体验和审美升华三个阶段。
第四节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艺术批评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二重性特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1、接受美学的基本知识。
2、艺术鉴赏审美心理中的基本功要素。
3、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
4、艺术批评的二重性特点。
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掌握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
2、指导结合艺术作品的具体鉴赏活动分析与理解艺术鉴赏审美
心理的基本要素。
3、指导学生认识艺术批评的作用与特征,并尝试对具体文艺作
品进行艺术批评。
几个问题:
1、关于艺术的本质这个艺术学学科的根本问题,艺术史上的几种主要看法:
20
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是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的学者。
柏拉图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对艺术本质的认识同样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之上。
中国南北朝的刘勰认为文是道的表现,道是文的本源。
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文”只不过是载“道”的简单工具,即“犹车之载物”罢了。
这样一来,“道”不仅是文艺的本质,而且是文艺的内容,“文”仅仅是作为“道”的工具而已。
显然,这种“文以载道”说同样把艺术的本质归结为某
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康德认为,艺术纯粹是作家艺术家们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丝毫不夹杂任何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他强调艺术创作中,天才的想象力与独创性,可以使艺术达到美的境界。
康德的这种意志自由论成为后来的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
处在19世纪和20世纪转折点上的德国哲学家尼采,更是将其推向极端。
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在尼采那里,主观意志被说成是主宰一切的独立实体,本能欲望被夸大为具有无限的能动性。
尼采是从美学问题开始他的哲学活动。
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艺术的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它们成为尼采全
21
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
在我国古代的文艺理论批评史上,南北朝时代是文学日益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抒情言志的特点得到重视。
但是,这个时期有的文艺评论家把“情”、“志”归结为作家艺术家个人的心灵和欲念的表现,根本否认文艺与社会现实的联系。
宋代严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也是把主观精神的表现和抒发当
或“再现说”。
西方文艺思想史上,从古希腊以来,“模仿说”一直是很有影响的一种观点。
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个以独立体系来阐明美学概念,成为在他之前的希腊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他首先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从而也就肯定了“模仿”现实的艺术真实性。
与此同时,亚里士多德进一步认为,艺术所具有的这种“模仿”功能,使得艺术甚至比它所“模仿”的现象世界更加真实。
俄国19世纪革命民主主义者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
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基本论点是艺术反映现实,但他所理解的现实生活,不仅包括客观存在的自然界,而且包括人们的社会生活,使其更加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
式说”等多种颇有影响的说法。
历史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美学家和
22
艺术家们,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去探究艺术的性质特点和基本
2)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人类社会生活从总体上可以划分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两大组成部分。
为满足这两种生活所分别进行的生产活动,称作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
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精神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它的成果构
联系起来考虑,从生产实践活动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这在美学史和艺术史上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创举。
“艺术生产”理论对于揭示艺术的起源和艺术的发展,揭示艺术的性质和艺术的特点,以及揭示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样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的奥秘,都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2、关于艺术起源的五种学说:
1)艺术起源于“模仿”。
这是最古老的一种说法。
主要代表人是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他们认为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不管是何种样式和种类的艺术。
中国古代认为音乐也是由模仿现实生活中的自然音响而来。
23
鲁迅认为,“画在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洞里的野牛,是有名的原始人的遗迹,许多艺术史家说,这正是‘为艺术而艺术’,原始人画着玩玩的。
但这解释未
19世纪的文艺家那么有闲,他的画一只牛,是有缘故的,为是关于野牛,或者是猎取野牛,禁咒野牛的事”。
2)艺术起源于“游戏”。
这种学说的代表人是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席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称为“席勒一斯宾塞理论”。
这种说法认为,艺术活动或审美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理学的角度出发,仍然未能揭示出艺术产生的最终原因。
尤其是这种说法把“游戏”看作人和动物共有的本能,更是错误的论断,因为艺术活动与审美活动仅仅属于人类社会所专有。
事实上,动物的“游戏”可以归结为过剩精力的发泄,而人的“游戏”则是为了精神需要的满足,二者之间有着严格的区别。
人的“游戏”是以使用工具的物质生活活动为基础,并且具有了超越动物性的情感和想象等社会内容,成为一种具有符号性的文化活动。
正是由于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得人
24
和动物界真正区分开来。
而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说法脱离了人类的
3)艺术起源于“表现”。
19世纪后期以来,艺术起源于“表现”的说法,在西方文艺界具有较大的影响,流行于现代西方各种美学思潮。
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主要理论基础,就是强调艺术应当
齐。
其美学思想核心是“直觉即表现”说。
英国史学家科林伍德对克罗齐的表现说作了进一步的详尽发挥,认为艺术不是再现和模仿,更不是单纯的游戏,只有表现情感的艺术才是所谓“真正的艺术”,艺术就是艺术家的主观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而把艺术的起源归结为“表现”,脱离开人类的社会实践,脱离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实际情况,仍然是把现象当作本质,把结果当作原因,同样不能科学地阐明艺术
4)艺术起源于“巫术”。
此种学说的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
他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的理论主张。
他认为,原始人思维的方式同现代人有很大的不同,对原始人来说,周围的世界异常陌生和神秘,令人敬畏。
原始人思维的最主要特点是万物有灵。
山川草木、鸟兽虫鱼,在原始人看来都是有灵的,并且都可以与人交感。
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弗雷泽认为原始部落的一切风俗、仪式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艺术学 概论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