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届高三毕业班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题原卷版.docx
- 文档编号:23876779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8.82KB
精品解析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届高三毕业班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题原卷版.docx
《精品解析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届高三毕业班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题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届高三毕业班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题原卷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解析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届高三毕业班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联考试题原卷版
2019年天津市滨海七所重点学校高三毕业班联考
语文试卷
本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把Ⅰ、Ⅱ卷的答案填涂或写在答题卡上。
答题时请按题号位置,在规定区域作答。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各题
《诗》云“如切如蹉,如琢如磨。
” 切蹉,追求完美;琢磨,追求卓越。
人生于世,无法干很多事,故切忌①,每干一件事,便应发挥到极致。
比如作画,你必须坚持对大自然做长期静心的观察,才能让你的作品竹影扶疏,迎风摇曳;荷塘新叶,展露欲滴,兰蕙飘香,清芬可挹。
一部《红楼梦》,为什么能穿越历史的云河,传唱不衰?
其中奥秘,全在于曹雪芹于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感动自己,震撼世人。
创作的过程,有蜕变的痛苦,也有追求完美的幸福。
精益求精,何止曹雪芹一人而已。
一部《诗经》由远古的一滴繁露,淌成世滥殇;一部《论语》煲为心灵鸡汤,温暖一代又一代人;还有那唐诗宋词,繁花满树,蓊郁了一个王朝的后花园。
“盖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古文人家,怀着对文字的②, 还着崇高的文学使命感,怀着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从“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到“为人性僻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从烧画三千到毁诗八百,都可见文人在文学创作上的精益求精。
惟其如此,他们才有了丰盈的人生,才有了传唱不衰的经典然而,当今社会,人们追求“短、平、快”(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_③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
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切蹉(cuō)卓越(zhuó)切忌(qiè)
B.竹影扶疏(shū)兰蕙飘香(huì)清芬可挹(yì)
C.蜕变(tuì)滥觞(shāng)蓊郁(wěng)
D.拈断(niān)茎须(jīng)眈佳句(dān)
2.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浮于事尊重即时B.人浮于事敬畏及时
C.心浮气躁敬畏即时D.心浮气躁尊重及时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公益广告想关爱孤儿、帮扶贫弱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多个方面已广泛发挥作用,艺术的力量已日益增强。
B.网络运用的自如开放,使得网络小说在语言、风格和结构等方面明显有别于传统小说,因此,网络小说越来越多地起了年轻一代的兴趣与共鸣。
C.作品没变,读者还是你自己,但你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思想境界和审美品位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因素也可能会改变你对作品的理解。
D.村庄改造在保护“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传统民俗、民居得到了保护,农村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接受熏陶。
4.下面所列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三国演义》
罗贯中
章回体
拥刘反曹
望梅止渴
B
《荆轲刺秦王》
历史散文
纪传体
重义轻生
图穷匕见
C
《寡人之于国也》
诸子散文
语录体
无为而治
五十步笑百步
D
《哈姆雷特》
英国小说
丹麦王子
文艺复兴
生存还是会毁灭
A.AB.BC.CD.D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回顾中国近现代以来近两百年的历史,由于西方文化在某些方面的优势以及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国人面对外来的强势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压力,不断对自己50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进行检讨和反思,在这种检讨与反思中往往对中国文化的否定与批判比较多,而且常常是以西方某些文化尺度和价值标准来对中国文化进行片面的评判。
久而久之,使得中国文化传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本体地位和主体意识,许多国人失去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今天,我们很有必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从新时代全新的视角,对我们5000多年的文化传统重新进行认识,以找回并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其实,如果把中国文化传统放在整个世界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看,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历史中创造的辉煌文明及其延续不断的文化传统,都不能不说是个令人惊叹的奇迹。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从根本上被全面征服、被全面西化的国家,事实上在近现代以前的大部分时期,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都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更是进发出极大的能量和创造力,在短短三四十年间就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等许多方面追上甚至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
这一方面虽然得益于我们敞开胸怀,虚心向先进发达国家学习,另一方面也与中国文化传统中那种自强不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稳健笃实、中和包容的文化精神有很大关系。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目光不应仅仅局限于四大发明、衣食住行、诗书礼乐、琴棋书画这些表层的、直观的方面,更应当关注在制度文化、思想文化,包括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伦理价值观、哲学方法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成就及其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
例如在国家治理层面,中国古代儒家早就从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的政治实践中总结出许多非常深刻的政治原理,例如敬天保民、民为邦本、德主刑辅、允执厥中等等。
战国诸子百家更是从不同角度对安邦治国、社会管理问题提供了各不相同却又互相补充的丰富思想与学说。
秦朝统一后,中国就基本上建立了覆盖广大疆域的强大而有效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
这在当时整个世界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这一点连西方政治学家也不否认。
弗朗西斯·福山就认为秦朝实际上已经是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国家”。
此后汉承秦制,历朝历代行政管理和文官制度不断完善,不少王朝都能在长达三、四百年间维持政权的延续和社会的基本稳定。
中国从汉代开始就有从民间和社会底层考察和选举官员的制度,很早就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在世界范围来看,也是比较罕见的。
在文化价值观方面,早在先秦时期中国人已将长寿、富强、康宁、好德、善终等“五福”作为人生幸福的价值追求,以“礼义廉耻”作为衡量个人行为的道德尺度,以个人、家庭、国家变通相连的整体利益为共同福祉,以天下为公天下太平、天下大同为社会理想。
这样一种价值观体系,既不同于西方现代以来那种以个人权利为根基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也不同于些把终极价值和希望寄托于神灵、天堂和来世的宗教价值观,体现了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个体与群体统一、现实与未来统一的辩证思维,也表现了中国文化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理性务实自实践理性精神。
在哲学思想方法方面,中国文化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中道”哲学思维,这是一种与西方传统哲学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很不一样的思维方式。
“中道”思维认为哲学的银本任务和最高智慧就在于求“中”,也就是在不同事物、不同要素之间求其共同点,在矛盾对立面西之间把握恰到好处的“度”,在主现和客观之间寻求互相契合的“节”,在历史进程中抓住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时”。
这种“中道”思维包含有深刻的辩证逻辑和实践理性精神,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也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它赋予了中国文化一种既能延续传统又能与时俱进,既能保持自身特质又能吸取外来精华的特性,使得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吸纳性和自我更新能力,不管遇到怎样的新情况,不管碰到多大的挑战,都能及时作出调整,吸收整合各种资源,找到最适合自身进一步发展的恰到好处的正确路径。
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思想宝库,其中有许多曾经一度被我们所忽视,所误解的精华,值得我们去重新加以认识,并进行创造性的阐释,以便为我们当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资源。
今天我们应该以更加自信也更加全面客观的态度重新认识我们的传统,同时也以更加辩证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一切外来的优秀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为根基,以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为主体,“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建设当代中国的新文化,铸就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作者徐克谦,选自《新华日报》,有删节)
5.下列对文中要找回我们文化自信的原因理解能准确的一项是()
A.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西方文化相对东方文化在某些方面有优势。
B.个人不断对自己50000多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进行检讨和反思。
C.以西方某些文化尺度和价值标准对中国文化进行片面的评判与否定,使许多国人失去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D.在近现代以前的大部分时期,中国文化在许多方面都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的。
6.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致的一项是()
A.直观看中国传统文化,它包括四大发明、衣食住行、诗书礼乐、琴棋书画等方面。
B.制度文化、思想文化,包括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伦理价值观、哲学方法论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成就及其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深层的方面。
C.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吸纳性和自我更新能力,是因为“中道”哲学思维赋予了它一种既能延续传统又能与时俱进,既能保持自身特质又能吸取外来精华的特性。
D.中国文化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个人权利为根基,尊重生命、理性务实的实践理性精神。
7.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相符的一项是()
A.增强了文化自信,就可以使我们在短三四十年间追上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
B.秦朝统一后,中国就基本上建立了强大而有效的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制度文化在世界上是领先的。
C.我们正应以包容开放的心态对待一切外来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为根基,以更力自信也更加全面客观的态度认识我们的文化传统。
D.科学认识传统,增强文化自信,也是建设当代中国新文化,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需要。
三、(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楚子之在蔡也,矍阳封人之女奔之,生大 子建。
及即位,使伍奢为之师,费无极为少师,无宠焉,欲谮诸王,曰:
“建可室矣。
”王为之聘于秦。
无极与逆,劝王取之。
正月,楚夫人赢氏至自秦。
楚子为舟师以伐濮。
费无极言于楚子曰:
“晋之伯也,迩于诸夏;而楚辟陋,故弗能与争。
若大城城父,而置大子焉,以通北方,王收南方,是得天下也。
”王说,从之。
故大子建居于城父。
费无极言于楚子曰:
“建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自以为犹宋、郑也,□①、晋又交辅之,将以害楚,其事集矣。
”王信之,问伍奢。
伍奢对曰:
“君一过多矣,何信于谗?
”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大子。
未至,而使遣之。
三月,大子建奔宋。
王召奋扬,奋扬使城父人执己以至。
王曰:
“言出于余口,入于尔耳,谁告建也?
”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
既而悔之,亦无及已。
”王曰:
“而敢来,何也?
”对曰;“使而失命,召而不来,是再奸也。
逃无所入。
”王曰:
“归。
从政如他日。
”
无极曰:
“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
彼仁,必来。
不然,将为患。
”王使召之,曰:
“来,吾免而父。
”棠君尚谓其弟员曰:
“尔适吴,我将归死。
吾知不逮,我能死,尔能报。
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亲戚为戮,不可以莫之报也。
奔死免父,孝也;度功而行,仁也;择任而往,知也;知死不辟,勇也。
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
相从为愈。
”伍尚归。
奢闻员不来,曰:
“楚君、大夫其旰食乎!
”楚人皆杀之。
员如吴,言伐楚之利于州于。
公子光曰:
“是宗为戮,而欲反其仇,不可从也。
”员曰:
“彼将有他志,余姑为之求士,而以待之。
”乃见设诸②焉,而耕于鄙。
(选自《左传》)
【注】①□:
文字缺失,此处为诸侯国名。
②设诸即专诸,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
8.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极与逆,劝王取之取:
获取
B.晋之伯也,迩于诸夏迩:
接近
C.王执伍奢,使城父司马奋扬杀大子执:
拘捕
D.楚君、大夫其旰食乎旰:
天色晚
9.下面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大城城父,而置大子焉若舍正以为东道主
B.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父不可弃,名不可废,尔其勉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是宗为戮,而欲反其仇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10.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
B.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
C.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
D.对曰/臣告之君/王命臣曰/事建如事余臣/不佞不能苟贰奉/初以还不忍/后命故遣之
11.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直接表现伍长三父子美好品德的一组是()
①及即位,使伍著为之师②伍奢对曰:
“君一过多矣,何信于谗?
”
③尔适吴,我将归死 ④闻免父之命,不可以莫之奔也
⑤彼仁,必来。
不然,将为患 ⑥彼将有他志,余姑为之求士
A.①④⑤B.②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⑥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叙事注重因果关系的交代。
在本部分节选文字中,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少师费无极的争宠善妒,结果导致伍奢伍尚被杀,伍员出逃吴国。
B.城父司马奋扬接受了刺杀太子建的任务。
却私下放走太子,其后遭受楚王质询,他的回答既有据实以告,又有情感柔化,更有据理申述,最终保全了自己。
C.伍尚面对楚王“来,吾免尔父”的阴谋征召,毅然选择自己些形让弟弟伍员奔吴,寻找机会,替父报机,以期得仁孝,存智勇,结果与其父一同被害。
D.伍员出奔到吴国后,向吴王言说攻打楚国之利,欲借吴国之力为父报仇,却被公子光看透其动机,他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选择在乡间耕种度日。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谮诸王,曰:
“建可室矣。
(2)奢之子材,若在吴,必忧楚国,盍以免其父召之。
(3)吾知不逮,我能死,尔能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3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晚次崞县①
清.朱彝尊
百战楼烦地,三春尚朔风。
雪飞寒食后,城闭夕阳中。
行役身将老,艰难岁不同。
流移嗟雁户②,生计各西东。
【注】①此诗作于朱彝尊由于从事抗清复明活动,被人告发,辗转避祸山西之时。
②雁户:
像大雁这种候鸟一样随环境变化而不断迁徙的人户。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哪些“反常”现象?
(2)前两联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3)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感?
1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部分。
(1)在下文空缺处各填写一句与“酒”有关的语句。
有人说,如果能从古典文学中榨出两种液体,一种是泪,一种就是酒。
酒可以“助江山之兴”,也可以宜泄情绪。
苏轼与友泛舟赤壁,①____________,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前赤壁赋》),范仲淹酒入愁肠,难解思乡之苦;而陶渊明则②___________(《归去来兮辞》),自得田园之乐。
酒是诗的催化剂。
无论是畅叙幽情的③___________《兰亭集序》),还是热闹酒宴上的觥筹交错,即使是闺房中的④________《声声慢(寻寻觅觅)》都可以催生感人至深的诗词美文。
(2)飞湍瀑流争喧豗,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3)___________,申之以孝悌之义。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栽棵自己的树
刘心武
40多年前,随父母住在机关宿舍大院,那个院落是个典型的四合院,我家所住的厢房门窗外,有株高大的合欢树。
一个星期天,忽然来了个面生的老头,绕着那合欢树转悠,又抚摩树皮,拣起落在地上的花,夹在手指缝里,嗅个不停,后来就站在树下发愣。
我那时系着红领巾,在院子里玩耍,觉得他十分可疑,就过去问他找谁?
他说找的就是这棵树,这树是他父亲带着他,亲自栽下的。
我立刻跑回屋,向爸爸报告,说外头有个老头,搞反攻倒算呢!
爸爸就走拢窗前朝外望,我催爸爸出去轰他,这时,那老头也就拿着一簇花离去了。
爸爸对我说,他认出那老头,是国务院参事室的,不熟,但肯定不是坏人,这院子原来是他家故居,对这棵合欢树有感情,忍不住来看望看望,属于人之常情,不必去干涉他。
北京的古都风貌,直到50年前,还可以用“半城宫墙半城树”来概括。
人们现在仍津津乐道胡同四合院文化,不过大多只把注意力集中在北京胡同四合院的建筑形态上,对胡同四合院的树文化,似乎重视得还不够。
胡同里的遮荫树属于公树,这里暂不讨论。
四合院里的树木,在过去是属于房主的私树,那些私家树往往是第一代房主亲自挑选树种,并且其中至少有一棵,是其亲自栽下的。
四合院里最常见的树种有槐、榆、杨、柳、松、柏、桧、枣、梨、杏、毛桃、核桃、柿子、香椿、丁香、海棠等等。
四合院里的树木,不仅用于遮荫、观赏,也不仅是取其花、叶、果食用,往往还同主人形成某种特殊关系,或含有纪念意义,或表达某种祈愿,或切合主人性格、体现出某种刻意追求的文化格调。
最近继续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特别注意到曹家的树文化及《红楼梦》里的以树喻人、营造诗意的美学特性。
曹雪芹曾祖父曹玺在南京任上,亲手在花园种下了一棵楝树,后来他祖父曹寅对此树倍加爱惜,还绘图征题,集为四五巨卷,当时的文豪名流,几乎全都襄与其事。
楝树既非名贵树种,其花更不华美,而且结子味极涩苦,曹玺手植、曹寅咏叹,其用意均在教诲后人勿忘其作为满人的包衣世奴的苦涩身世。
《红楼梦》里没写到楝树,说明它并非曹氏的家史,但却又一再通过书里赖嬷嬷向儿孙辈感叹“你吧哪知道那‘奴才’两个字是怎么写的”等细节,把曹氏的兴衰际遇浓浓地投影在了字里行间。
《红楼梦》里的大观园,贾宝玉住的怡红院里焦棠两植,林黛玉住的潇湘馆翠竹成丛“凤尾森森”,探春住的秋爽斋后廊满植梧桐,妙玉所在的拢翠庵冬日白雪中红梅盛开,包括薛宝钗所住的蘅芜院不植树木只种各色香草,全都关合着人物的性格命运。
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各种方式给我们留下丰富的遗产,其中的树遗产也是异常丰富的,如清代纪晓岚给我们留下了诗文,留下了足以供今天电视剧戏说的趣闻轶事,也留下了一株至今每春花如瀑布的紫藤,那不仅有观赏价值,更氤氲出一种雅致格调熏陶着后人。
保护四合院文化,其中也应包含保护四合院树文化的内容。
在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里,我们可以看到如今北京的四合院沦为了拥挤不堪的杂居院的情景,其中有个细节是张大民不得不把一棵大树包在了自己加盖的小房子里,那些镜头的语意是十分丰富的。
如果我们再不努力保护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树木,那么,再登到景山顶上眺望全城时,将不复有“半城树”的景观,纵使能望见许多新拔起的“楼林”,恐怕心里也不会舒服。
现在,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栽一棵自己的树,对于北京人——也不仅是北京人,各个发展中的经济区里,人们的处境大体相同——基本上是可向往而难以落实的一桩事了。
就城市居民而言,通过纳税,而由有关部门用税款来营造公众共享的绿地,栽种属于大家的树木花草,是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但我以为,让一个人至少和一棵树建立更私密的关系,这一北京胡同四合院——也不光是北京胡同四合院——在我们民族世代生息的所有地方,其实都有着手植私树传给后人的文化传统。
树比人寿长,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栽一棵自己的树,寄托志向情思,留给下一代甚至很多代,让他们在树阴下产生严肃的思绪、悠然的诗意,这个传统不能丢弃。
参加公益性的植树造林活动,自然应该积极。
倘若有一块自己可以支配的园地,就该兴致勃勃地栽棵自己喜欢的树。
近年我在远郊有了一间书房,窗外有块隙地可以种树,妻子帮我栽了一棵合欢树,这既是与我童年时光的对接,也意味着我们31年的恩爱应该延续。
这树又名马缨花,我的写作,仍是骑马难下的状态,那就再摇马缨,继续向前。
北京市民却又把它称为绒线花,我更喜欢那昵称里的平民气息,鼓励自己将文字更竭诚地奉献给平凡的族群。
但妻子查了书,又找出了此树花期的特殊气息可以制怒消忿的依据,她批评我近来脾气暴躁,希望我能在这树旁调理好心态情绪,雅意感人,怎能不从?
栽一棵自己的树,实际也就是净化一颗自己的心啊!
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第二段作者通过一连串动作的描写,表现了老人与树深厚的感情,“站在树下发愣”的细节,说明这棵树牵动了老人对往事的回忆。
B.文章不仅呼吁关注保护传承四合院的树文化,而且对城市“楼林”四起的发展状况表示深切的担忧,对不能在自己居住的地方裁一棵自己的树表示不满。
C.文章对《红楼梦》中树文化的引入,意在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树遗产,一些好的树文化传统不能丢弃,也使得文章富有文化内涵。
D.文章题目是“裁棵自己的树”,可文中只写了妻子栽树却并未写作者本人栽树,文思还不够缜密。
E.本文语言质朴自然,但字里行间流贯着作者对传统树文化深入的思考和诚挚的情感,给人以启迪,发人深省。
17.简要分析文章开篇为什么要写40多年前一个老人绕合欢树转悠的事?
18.文中划线句子讲到树同主人形成的三种特殊关系,请从你从学过的课文中举列分别加以印证。
19.
(1)作者认为“栽棵自己的树”有那些意义,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2)如果你有一块可以自己支配的园地,你会种一棵什么树?
请结合树的特点,写出三条理由。
六、(10分)
20.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按要求作答。
故乡
施云
故乡真小
小得只盛得下
两个字
在湖北咸宁第二届世界华文诗歌大奖赛上,这首13个字的小诗被评为一等奖,独揽10万元大奖。
网友们在感叹“一字千金”的同时,也兴起了一场关于短诗的热议。
有网民感叹“写得有韵味,两个字是什么,问到心里去了。
”也有网友质疑:
“这不能算诗,只是一句没说完的话”。
你认可这首诗吗?
请发表你的看法。
要求:
100字左右。
21.“旅游小贴士”大多是用来提醒游客在游玩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以及在游玩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
请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拟写三条旅游小贴士。
要求:
①有针对性②语言简明得体
乳源大峡谷起于乳源大布镇,终至英德境内。
它没有那种一望无际的红褐色土质的苍凉气息,而是绿意盎然的一方美景,乍眼望去,葱葱郁都,还有淡淡的雾气萦绕其中。
奇特的景观比比皆是:
骆驼峰、金龟岩、双狮拜客、灵龟贺寿、石猴迎宾、送财童子、仙人伞柄,虎跳岩等不下二十多个景点,景色秀丽而地貌险峻,有一条坡度达50度斜角的1386级石阶的“通天梯”可达谷底,足有86层楼那么高,而且一气呵成,中间没有任何停顿歇脚的地方。
由崖项至谷底有观光梯。
谷底温度通常比较低,地面较湿滑,谷底总长15公里,若要游完全程,至少需要3天。
小贴十
(1)。
(2)。
(3)。
七、(60 分)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
屏幕上,一些当红小生的妆容越来越精致;大街上,美颜出行的男生不再稀有;商场里,男士美容化妆用品越来越丰富高级。
对此,一种观点认为,现在的社会是平等社会,不能因为男生化妆便去非议他们,另一种观点则明确表示中国男人必须要阳刚,有内涵。
新华社的评论指出,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
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
人民日报则认为,精致、细腻、温柔,可以是对男性多无化审美中的一种;而以更多更有意义的“内在颜值”,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对这一现象,你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
请联系现实,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不得抄袭,不要套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 解析 天津市 滨海 重点 学校 届高三 毕业班 第一 学期 语文期末 联考 试题 原卷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