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辊功能规格说明书.docx
- 文档编号:23875859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6.24KB
换辊功能规格说明书.docx
《换辊功能规格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换辊功能规格说明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换辊功能规格说明书
功能规格说明书
精轧换辊
1换辊工艺过程和工艺设备
1.1换辊工艺过程描述
1.1.1E2换辊
在需要换辊时,首先要降速后准确停车,再将E2立辊打开到距扎线中心
1000mm处,借E2立辊接轴提升缸(Φ85/Φ56х700mm)抬升十字接轴的下端,将辊端接头抬高到超过轧辊轴端面的高度,给以机械锁定。
然后将滑架推到距扎
线中心450mm处,应用专用的换辊C型钩将轧辊从滑架忠提起,提起到适当高度后再前后、左右移动将轧辊吊处,换入需要换入的新辊。
接轴抬升一定要在换辊状态下进行。
换辊状态下,冷却水要关闭,主船东部的运转,精轧除鳞箱和F1-F6轧机不得启动。
1.1.2F1--F6
1.工作辊换辊
工作辊换辊时,精轧机组首先要降速后准备停车,轴向窜辊恢复到零位,关
闭全部冷却水,操作台转换为换辊状态,将架间活套全部抬升到61度的换辊位置,将F1入口导卫汽缸状态,F2-F6入口导卫梁、F1-F6出口导卫梁缩回退出工作区,让开换工作辊道AGC缸缩回上支撑辊平衡缸,抬起上支撑辊和上工作辊。
抬升换工作辊轨道,翻起换工作辊液压缸,让上支撑辊平衡缸锁定,换工作辊升降轨道上的压块顶住下工作辊压紧缸,拆卸油管。
用换工作辊液压缸前行,靠斜面挂上钩后,松开工作辊轴向卡板,将下工作辊向外拉出315mm停止。
抱紧下工作辊接轴头。
在缩回上工作辊平衡缸将上下工作辊轴承落在下工作辊轴承上突出的园销上,保证上、下工作辊辊面之间最小5mm间隙,抱紧上工作辊接轴头。
再全程将旧轧辊拉出机架,放在换辊桥架的旧辊轨道上,液压缸反行程20mm左右,挂钩松开。
这时早已做好了,将要换入的新辊放在换辊桥架的新辊轨道上。
换辊桥架组成的列车在液压缸的推动下横移1500mm,将新辊轨道对准机内升降轨道。
这时换工作辊液压缸钩头已对准新辊钩座,用液压缸推新辊进入机架,逐渐接近终点位置时(上工作辊到位前),桥架上的斜板将液压缸钩头翘首,直到上工作辊到位。
松开上工作辊接轴轴头抱紧,关闭上工作辊轴向卡板,用上工作辊平衡缸伸出顶起上工作辊。
再用换工作辊液压缸向前推进315mm,使下工作辊到位,松开下工作辊接轴头抱紧缸,关闭下工作辊轴向卡板。
缩回换工作辊液压缸,翻转下换工作辊液压缸,降机内升降轨道,落下上工作辊和上支撑辊,接上油管,结束换辊状态,即可恢复生产。
2.支撑辊换辊
换支撑辊时必须先按换工作辊程序,先换出工作辊,然后吊走工作辊和轧机
前的换工作辊桥架。
再用换支撑辊液压缸伸出,人工转动扣板,将下支撑辊拉出,在下辊轴承座上放置换支撑辊支架(F1-F3、F4-F6支架高度有所不同),用液压缸将支架和下支撑辊再推入机架,然后将上支撑辊落在支架上,一齐拉出吊走。
1.2工艺设备
1.机架装配
机架装置主要由两片闭式铸钢牌坊,上、下横梁、轨座、工作辊提升轨道等组成。
机架窗口两侧镶有滑板,机架牌坊通过螺栓与轨座固定,用以支承轧机所有部件。
上支承辊平衡缸安装在上横梁上。
下横梁上设有滑板,用于换辊及标高调整装置推出和拉进滑道。
在机架操作侧,装有两对支撑辊轴端定位卡板,分别由四个液压缸驱动,完成闭合动作,轧制时,卡板卡住对应的支撑辊,防止支撑辊轴向串动。
2.工作辊装置
工作辊装配由上、下工作辊、工作辊轴承、轴承座及滑板组成,F1-F3工作辊材料为高铬铁,F4-F6工作辊材料为无限冷硬铸铁,采用四列圆柱滚子轴承和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分别承受径向力和轴向力。
各轴承座为铸钢件,两侧均装有滑板,操作侧轴承座带有凸缘,用于轧辊轴向串动及卡紧,全部滑板采用止口定位。
工作辊垂直中心线相对支承辊中心线(即机架中心线)沿轧制方向偏移10mm,以保证稳定轧制。
上工作辊的平衡及下工作辊的压紧由弯辊液压缸来实现,工作辊的轴向固定通过设在机架操作侧上的轴端卡板液压缸驱动来实现。
工作辊轴承润滑采用油气润滑。
工作辊换辊采用快速横移成对更换。
3.支承辊装配
支承辊装配由支承辊、油膜轴承、轴承座及滑板组成,支承辊为整体锻造结构,轴承座为铸钢件,上支承辊轴承座由平衡装置的横梁挑起,时上支承辊轴承座与液压压下缸紧靠在一起无间隙,压下调整时上支承辊轴承座随平衡装置的横梁一起沿机架窗口内侧滑板上、下滑板。
支承辊轴承的轴向定位由装在机架操作侧牌坊上的四个轴端卡板实现,这些轴端卡板由四个液压缸驱动。
支承辊的更换为液压缸拉出式,依靠专门的支承辊换辊机实现,换上支承辊时用换辊支架将其支承在下支承辊轴承座上,一起由换辊机拉出或送入。
4.移动垫板装置
移动垫板由移动平面框架、阶梯垫板、固定滑道等组成,由液压缸驱动。
主要用于换辊时平衡缸的快速抬起及补偿辊径变化时对压下AGC缸行程的影响。
5.上支撑辊平衡装置
平衡装置,由平衡柱塞液压缸及吊梁等组成,用来平衡上支承辊、液压压下AGC缸等件的重量,消除其间的间隙;同时在换辊时承担上支撑辊的升降。
平衡柱塞液压缸固定于机架的上横梁,吊梁在两个机架窗口内的滑道上可以上下滑动。
6.换辊滑座
换辊滑座位于下支撑辊轴承座与牌坊下横梁之间,滑座内装有压磁式侧压头及补偿辊径变化的垫片组,换辊时滑座与支撑辊一起在换辊液压缸的驱动下沿固定与牌坊窗口下的滑道移出。
7.弯辊窜滚装置
.弯辊窜滚装置安装于牌坊窗口的中部,是板形控制的重要执行机构。
弯辊液压缸的缸座固定在牌坊窗口的中部,弯辊缸为双层缸套的浮动缸,在缸座内可以上下相向移动,无杆腔进油时,双层缸套同时压紧上下工作辊轴承座,产生弯辊力;有杆腔进油时,双层缸套同时缩回,此时可进行换辊。
窜辊缸安装在操作侧,其活塞杆与弯辊缸座是一体的,工作辊两侧的油缸夹持轴承座上的凸缘带动工作辊及两侧的轴承座进行轴向移动。
操作侧牌坊上安装有液压缸,用于换辊时抱紧传动接轴。
接轴夹紧装置设在机架传动侧,通过螺栓与传动侧机架外表面联接,主要由夹头、夹紧液压缸、导向键等组成。
两对液压缸分别驱动上、下两对夹头,用以完成更换工作辊时对接轴头部的准确定位。
8.压下装置
压下装置由两个液压AGC缸实现压下及辊缝调节。
压下AGC缸装于牌坊的上横梁与上支撑辊轴承座之间。
AGC缸的活塞杆通过移动垫板的阶梯压向牌坊的上横梁,缸体通过垫片压到上支撑辊的轴承座。
压下装置用以按照压下规程调节辊缝开口度,可在程序控制下对不同规格的板材进行辊缝设定。
在下支撑辊下部装有压磁式侧压头,作为液压AGC缸的检测元件。
接近开关装置由多组开关及安装支架等组成,对各个运动部件的位置进行检测控制,是轧机换辊的重要执行元件。
2.检测元件和执行元件
2.1检测元件:
序号
设备编号
名称
数量
用途
1
PQ59-1
PQ59-2
PQ59-3
PQ61-1
PQ61-2
PQ61-3
1
位移传感器
1X6
上阶梯垫
2
PQ59-1
PQ59-2
PQ59-3
PQ61-1
PQ61-2
PQ61-3
4
位移传感器
1X6
上支承辊平衡
3
SA59-1
SA59-2
SA59-3
SA61-1
SA61-2
SA61-3
1、2
接近开关
1X2X6
AGC刚极限
(OS/DS)
4
SA59-1
SA59-2
SA59-3
SA61-1
SA61-2
SA61-3
3、4
接近开关
2X6
轨道提升
(OS/DS)
5
SA59-1
SA59-2
SA59-3
SA61-1
SA61-2
SA61-3
5、6、
7、8
接近开关
4X6
支撑辊轴承座卡紧
6
SA59-1
SA59-2
SA59-3
SA61-1
SA61-2
SA61-3
9、
10、
11、12、13、14、15、
16
接近开关
8X6
工作辊轴承座卡紧
7
SA59-1
SA59-2
SA59-3
SA61-1
SA61-2
SA61-3
17、18、19、20、21、22、23、
24
接近开关
8X6
接轴定位
8
SA59-1
SA59-2
SA59-3
SA61-1
SA61-2
SA61-3
25、
26
接近开关
2X6
工作辊冷却导板打开
9
SA59-1
SA59-2
SA59-3
SA61-1
SA61-2
SA61-3
27、
28
接近开关
2X6
工作辊的准确停车
10
SA60
1、2、
3、4、
5、6、
7、8、
9、10
接近开关
10
入口导卫
11
SA60
11、12
13、14
15、16
17、18
19、20
21、22
接近开关
12
出口导为
12
SA62
1、2
3、4
接近开关
4
列车横移
13
SA62
5、6
7、8
9、10
11
接近开关
7X6
工作辊推拉
14
SA62
12、13
接近开关
2X6
换辊缸翻转
15
SA63
1、2
3、4
接近开关
4X6
支撑辊推拉
16
SA58
1、2
接近开关
2
接轴提升到位
(OS/DS)
17
SA58
3、4
接近开关
2
提升后销轴插入状态(OS/DS)
18
SA58
5、6
接近开关
2
换辊时确定轧辊扁头
2.2执行元件:
序号
名称
数量
用途
1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6
E2传动侧立辊传动接轴提升
2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6
E2操作侧立辊传动接轴提升
3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18
F1-F6上支撑辊平衡缸
4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6
F1-F6上支承辊卡板
5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6
F1-F6下支承辊卡板
6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6
F1-F6上工作辊卡板
7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6
F1-F6上工作辊卡板
8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6
F1-F6移动垫板缸
9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6
F1-F6轨道升降
10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6
F1-F6上接轴定位
11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6
F1-F6下接轴定位
12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6
F1-F6工作辊换辊钩翻转
13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6
F1-F6出口导卫梁移动缸
14
三位四通电磁换向阀
6
F1-F6入口导卫梁移动缸
15
电液比例方向流量阀
5
F1-F6工作辊换辊推拉
16
电液比例方向流量阀
6
F1-F6支承辊换辊推拉
3.信号处理和逻辑连锁
3.1现场信号处理和逻辑连锁
E2立辊采用手动换辊,支撑辊液压换辊小车式换辊,工作辊快速自动换辊,带横移机构。
换辊操作:
手动换辊和自动换辊(自动控制,即自动完成换辊及装入新辊的全过程)。
1.工作辊换辊逻辑连锁
1)AGC液压缸卸压
2)CVC归零位
3)主传动到垂直位
4)冷却水自动关掉
5)弯辊切换到连续压力
6)活套自动升起
7)导板和切水板台(包括入口与出口,F1入口导板除外)打起到位。
8)移动垫板拉出到工作辊换辊位。
9)上支承辊和上工作辊上升到位
10)工作辊平衡自动切换到位
11)推拉杆进一步前进到机架,勾头勾住下工作轴承座到位
12)下工作辊轴抱到位,信号给出
13)下工作辊锁紧块打开到位
14)下工作辊自动拉出到上工作辊销孔对准位
15)放下上工作辊,此步骤必须人工确认上工作辊的孔正好落到下工作辊的销上到位,否则有可能发生掉辊事故
16)上工作辊轴抱抱住到位,信号给出
17)打开上工作辊锁紧块,信号给出
18)拉出旧辊到边部位,当旧辊到边部位时,为了防止勾头不能自动抬起,可以人工抬起,推拉杆回到位,信号给出
19)工作辊稍微向前以使勾头抬起脱离轴承座,如不能抬起,采用人工处理方法
20)工作辊推拉杆完全缩回到位,信号给出。
此步必须确认推拉杆回到零位,否则会联锁横移平台动作
到此时,假如要进行支承辊更换,可以在这一步停止工作辊换辊程序,转到支承辊更换程序,当换完支承辊后,假如要把旧工作辊推回机架,这种情况从第28步开始;假如换新辊,继续即可
21)横移平台移到加热炉方向,信号给出。
须人工确认
22)工作辊推拉杆推起新辊进入到机架
23)上工作辊锁紧块锁紧到位
24)打开上工作辊轴抱到位
25)上工作辊升起到位
26)推拉杆推下工作辊入机架,到位,信号给出
27)下工作辊锁紧块合上到位,信号给出
28)下工作辊轴抱打开到位
假如是推旧辊,必须人工抬起勾头,推新辊时为了防止勾头不能自动打起,也可以人工抬起
29)工作辊推拉杆回到零位,信号给出
30)工作辊提升轨道放下到位
31)工作辊平衡切换到高压
32)上工作辊和上支承辊放下105mm
33)梯形止推块到1位
34)上工作辊和上支承辊放下105mm
35)导板和切水板台进入到位
36)换辊结束
2.支撑辊换辊程序
1)切换梯形垫块到支撑辊更换位
2)支撑辊换辊推拉杆前进到机架(C形勾必须先打起),到达后,再用C形钩卡住推拉杆头
3)下支承辊锁紧块打开,人工确认到位
4)支撑辊推拉杆拉出下辊回原位
用天车吊来换辊鞍座放在下支承辊上,该步必须非常小心
5)支承辊推拉推起下支承辊连同在其上边的鞍座一起进入机架
6)放下上支撑辊到鞍座上,人工确认到位
7)上支撑辊锁紧块打开,人工确认到位
8)支撑辊换辊推拉杆拉出下支撑辊其上的鞍座、鞍座上的上支撑辊一块回原位该步须非常小心
用天车吊走鞍座上旧的上支撑辊,吊来新的上支撑辊,放在鞍座上,该步须小心
9)支撑辊推拉杆推下支撑辊连同鞍座、新上支撑辊一块入机架
10)上支撑辊锁紧关闭,人工确认到位
11)提升上支撑辊到平衡位置
12)支撑辊推拉杆拉下支撑辊连同其上鞍座同原位
用天车吊走鞍座,吊走下支撑辊,吊来新的下支撑辊
13)支撑辊推拉杆推动新下支撑辊入机架
14)下支撑辊锁紧块打入,人工确认到位,手动提起C形钩
15)支撑辊推拉杆回原位
16)上支撑辊放下
17)梯形垫块打到工作辊换辊位
3.2操作台信号处理和逻辑连锁
操作台由按钮,选择开关及一些重要指示灯组成
换辊之前,应由精轧主操作台操作工发出换辊允许许信号,此时换辊台上允许换辊灯变亮,直到换辊结束。
同时应查看台上的液压站运行状况指示灯,如发生故障,则无法进行正常换辊,如液压站正常工作,则可进行正常换辊。
当操作工确定所有设备均无故障,可以进行正常换辊时,打开操作台上的钥匙开关,指示灯变亮,这时可进行换辊操作。
手动换辊应该按照换辊工艺的要求,由操作工手动控制相应电磁阀来实现
在自动换辊过程中,首先由操作工在操作台上进心换辊前的相应准备,选择换辊方式为自动换辊,同时启动换辊开始信号,这时就会按照换辊工艺要求,由控制器发出相应的控制命令,自动完成工作辊的换辊过程。
操作台上设有紧急停止按钮,在危险情况下发出停车信号
粗轧换辊
1.换辊工艺过程
1.1E1立辊轧机换辊
E1立辊轧机的换辊是这样进行的,首先要关闭轧辊冷却水。
然后轧辊停止转动,停转时要降速后,利用装在主接轴上方的接近开关控制实行准确停车,让E1立辊轧机的扁头停在与轧制方向平行。
然后侧压缸方向(杆腔给油),在侧压平衡缸的拉动下,将轧辊对称的移动到两中心距2550mm的位置,这时主传动接轴正好处与垂直位置。
接轴抬升缸将轴的下半部抬起,让轧辊与就脱离,有接近开关发出信号而停止。
接轴与轧辊脱离后,为了安全起见要由人工插入定位安全销,用机械办法保证轴下半部不下落。
然后再测压缸不动的情况下,用测压平衡缸将一侧滑架和立辊推行1275mm到轧制中心位置。
然后用行车将旧轧辊从E1立辊轧机的中间位置垂直吊起,吊升到可以向机前方向平移的高度后向机前方向吊出轧辊。
新辊的装入按旧辊吊出的相反路径进行。
新辊换入后仍然用测压平衡缸将带有新辊的滑架向外拉来靠住测压油缸的前部。
换完一侧后再换另一侧轧辊。
立辊轧机换辊时,一定要保证两支配对轧辊的直径相等,以避免轧制中心线的漂移。
轧辊换入后利用输入新辊直径的办法,对E1立辊开口度的“检出”和“显示”值进行补偿。
必要时要由人工直接对开口度进行测量校正。
1.2R1四辊粗轧机的换辊
R1四辊粗轧机由两只工作辊(Ø1050/Ø980×1500mm)和两只支撑辊(Ø1350/Ø1250×1500mm)组成轧辊系。
轧制时轧件在两工作辊之间往复轧制。
两支撑辊用以协助抵抗由轧制压力引起的工作辊弯曲变形。
并且将炸制压力的承受部位转移到直径尺寸较大的支撑辊辊颈和油膜轴承。
轧制时在工作辊和支撑辊都承受很大的热负荷,经一段时间的使用后不免会受到损伤,尤其是轧辊辊面的损伤。
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受到损伤的轧辊必须更换为经过重车、重磨的新辊。
1.2.1工作辊换辊
首先要关闭轧辊冷却水,操作轧辊减速到爬行速度运行,然后在接近开关的作用下准备停车,准确停车的位置使轧机上下扁头面都处在铅垂方向。
将上下导卫板后退到换辊位置。
将操作台面控制把手转换到换辊状态位置,在此状态下E1立辊轧机、R1四辊粗轧机的轧辊不得启动。
E1前工作辊道、E1前推床、R1机后推床、R1机后工作辊道均不得动作。
开始换辊时首先将支撑辊平衡缸的压力切换到16MPa,然后用支撑辊平衡缸的抬升力抬升上工作辊和上支撑辊,当抬升到一定高度后,上支撑辊平衡梁钩住装埋在机架滑板内侧的吊梁,该吊梁提升换工作辊轨道面到+140mm高度,此时下工作辊辊面与下支撑辊辊面离开20mm,设在轧机平衡缸与平衡梁之间的接近开关作用下停止、锁定。
缩回上工作辊平衡缸和下工作辊压紧缸,上工作辊部件的上工作辊轴承座下沿就落到穿过下工作辊轴承座面伸出的柱销顶面。
该柱销使上下工作辊轴承座中心保持在1060mm的距离上,而在两工作辊辊面间留有缝隙。
肩动R1轧机接轴轴头抱紧缸,使轴头抱紧后锁定R1接轴平衡位置。
拆卸工作辊轴承座油管。
用液压缸打开工作辊轴承座轴端挡板,用换工作辊翻转缸将装有换工作辊液压缸的翻转架体翻转90度,让换工作辊液压缸处于工作状态。
肩动换工作辊液压缸,液压缸活塞杆伸出,推着位于活塞杆前端的带轮挂钩体前行。
当行走到接近挂钩位置时,接近开关发信号液压缸减速,尽量缓慢前行到挂钩位置,挂钩与伸出下工作辊轴承座的钩座间接触时,利用斜面作用通过挂钩抬翘和落下面挂住下工作辊轴承座,终点接近开关使液压缸停止。
液压缸反向后,活塞杆通过挂钩,牵引上下工作辊一齐从机架窗口中拖出。
工作辊拖出?
mm左右时液压缸减速,到终点时停止,由人工将挂钩翻起,与钩座脱开后即可用人工将换出的工作辊吊走。
然后将准备换入的工作辊吊放在轨道上,用液压缸按相反程序将新辊推入机架窗口。
按关闭轴向挡板,接上工作轴承座油管→松开接轴锁紧销→松开接轴轴头抱紧缸→落下工作辊换辊升降轨道→伸出上工作辊平衡缸和下工作辊压紧缸→将上支撑辊平衡缸压力切换到工作压力(8MPa)→换辊操作手把换到轧钢状态位置→将导卫装置恢复到工作位置→打开支撑辊和工作辊冷却水,即可恢复轧钢生产。
1.2.2R1轧机支撑辊换辊
R1轧机支撑辊换辊,首先要按以上2.1.1工作辊换辊办法,先把工作辊从机架中拉走、吊走。
然后将换支撑辊用的换辊鞍座吊放在换工作辊轨道上,用工作辊换辊液压缸将该支架推入到机架中去,缩回换工作滚我液压缸活塞杆。
用支撑辊平衡缸和吊杆下降换工作辊升降辊道,即可将换支撑辊支架落放在下支撑辊轴承座上。
继而再把上支撑辊部件落放在支架上。
拆卸支撑辊轴承座上所有油管(包括油膜轴承的进油管和回油管),吊走置于换工作辊轨道上方的换工作辊轨道架。
打开上、下支撑轴端挡板,开动换支撑辊液压缸回程(有杆腔加压),即可将上、下支撑辊连同支架一起拉出机架。
由于支撑辊进出机架是采用滑板摩擦,所以在吊走换工作辊轨道架之后,一定要对换支撑辊滑动面进行擦拭和加油。
人工摘钩用行车将换出的旧支撑辊吊走后将新辊吊放到换支撑辊轨道上,再用换支撑辊油缸将新辊推入机架中去。
还应该上支撑辊油管,关闭支撑辊轴端挡板,然后用支撑辊平衡缸和平衡梁将上支撑辊部件提起到换辊位置(相当于上支撑辊轴承座中心标高+2990mm)。
这是机架中的工作辊抬升轨道也已经将换支撑辊支架抬起在轨道面上,吊入换工作辊轨道支架,再用换工作辊液压缸拉出换支撑辊支架。
到此换支撑辊工作结束。
以后再将新工作辊吊放到换工作辊轨道支架上,按换工作辊程序的后半段执行。
推入新辊即可恢复生产。
要特别予以说明的是,在换支撑辊时置于支撑辊轴承座下的标高调整垫厚度要与准备换入的支撑辊直径相匹配,应按R1四辊粗轧机说明书中的表格进行配置。
该表格是基于该轧机下工作辊上表面标高+825-+855而设计的,这样可以保证在最大绝对压下量50时轧件不压辊道。
其标高调整垫分为四种厚度,首先按支撑辊直径和准备在近期内与之配用的工作辊直径来选择调整垫的厚度。
记录配比情况,在该垫块不变的情况下,只允许在表格中允许的工作辊直径范围内使用。
此外,根据生产的速度匹配,一般要求上下配对的工作辊和支撑辊直径相等。
其配对使用的工作辊直径相差应小于1.5mm。
配对使用的支撑辊直径差不大于10mm。
但因为在出步进式加热炉后的钢坯上下面,有一定的温差,钢坯上下表面金属的延伸率由少许不同,因而在生产实践中,该粗轧机座可以根据实际生产状况,对配对使用的工作辊直径进行合理的变化。
既是所谓“配辊”。
通常下工作辊直径稍大于上工作辊直径,其“配辊”具体规定要由现场轧钢生产的工艺工程师来完成。
2.控制说明:
2.1立辊控制说明
自动控制侧压。
手动控制侧压、顺序换辊、换接轴和辊缝对中。
平衡装置液压缸能停留在任何位置,平衡装置液压油缸应能跟上开口度调整侧压液压缸的节奏。
R1四辊粗轧机换辊后或者经过检修和重新组装后,在开工之前必须要进行调平和压零操作。
E1立辊轧机换辊位置用接近开关作停止位置控制和状态显示。
E1立辊轧机轧辊冷却水用电动闸伐关闭。
2.2立辊控制联锁
换工作辊时,上支撑辊平衡处在固定高度上,换支撑辊时上支撑辊平衡缸也处在一个固定高度上,后者低于前者。
在设备调试时要进行安装调试。
(换工作辊时的高度相当于把上支撑辊中心提到约+2990mm,换支撑辊时的高度大约相当于把上支撑辊中心提高到+2690mm)。
这两个位置均在平衡缸上装接近开关进行控制。
在主操作台上设有轧钢和换辊状态选择开关吧。
换辊状态下R1前后辊道、前后推床、R1E1主传动均不得启动工作。
工作辊、支撑辊冷却水和E1前高压水均不得开启。
R1轧机导卫装置不得复位。
R1轧机回松要在换辊状态下进行。
换辊状态下支撑辊平衡缸压力切换成16MPa。
R1轧机压下螺丝下装有侧压头用以测量、显示轧制压力。
当轧制压力达到3200t时要求警示灯亮,轧制压力达到3500t时警铃响起,轧制力达到3700t时警急强迫停车。
R1工作辊、支撑辊换辊液压缸,前后行程终点设减速开关和极限开关,减速开关用于终点前减速,以避免冲击。
E2立辊电气元件
1主电机1台
光电编码器1台
1个接近开关,控制主传动装置减速位置
1个接近开关,控制主传动装置准确停车位置
2个接近开关,分别控制接轴平衡液压油缸平衡工作位置
2个接近开关,分别控制接轴平衡液压油缸脱开位置
2个接近开关,分别控制接轴平衡液压油缸安全销到位(手动)
2个接近开关,控制平衡装置液压油缸接轴换辊垂直位置(轧辊中心距轧制中心线1275)
2个接近开关,控制平衡装置液压油缸极限位置
液压控制用电磁阀等由液压系统定,请参阅液压系统原理图
2套伺服系统,控制开口度调整侧压液压油缸行程
2套测压仪系统,控制压力信号反馈
开口度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功能 规格 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