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2高考分解人教必修三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 文档编号:23871810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6.47KB
0712高考分解人教必修三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
《0712高考分解人教必修三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12高考分解人教必修三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712高考分解人教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注:
本资料由《中学历史教学园地》独家提供。
试题精选自2007年----2012年全国各地所有高考试题分解而成,排版工整、合理,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
同时园地真诚希望各位同行尊重园地解析和分解的成果,请不要把该资料上传到其它网站,谢谢合作!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人教版)
整理人:
智玉、朱跃学、龚哲山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2012年题组
1.(2012·广东文综历史·14)有人这样评论当时的政治制度:
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宰相就会用古代圣人贤君的德行来劝谏君主,君主就不会肆无忌惮。
据此可知,他主张()
A.限制君权B.削弱相权C.实行君主立宪制D.废除三省六部制
【考点】明清进步儒学(黄宗羲的思想)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与材料解读能力。
题干提供的观点强调宰相制度的的存在有利于制约君权,换而言之废除宰相制度导致君权极端化。
这说明观点主张限制君权,故选A项。
【答案】A
2011年题组
1.(2011·天津文综·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意在考查考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而李贽则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答案】C
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T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
【解析】A项强调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感,与题意不符;B、D两项体现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但这种看法是为更好地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缺乏民主意识;天下为公体现了一定的民主色彩.
【答案】C
3.(2011·北京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解析】明末清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思想界出现了黄宗羲等为代表的鼓吹早期民主,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思想家,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答案】D
4.(2011·海南单科·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解析】抓住关键词“经世致用”,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所以B符合题意。
【答案】B
2010年题组
1.(2010·海南单科·7)“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D.经世致用
【解析】考查阅读理解材料,题目材料为顾炎武文章“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意思是大丈夫之所以学习的原因,是为了明白事理,为了济世救民。
如果只是为了吟诗作赋,玩文字游戏,那就成了所谓的雕虫小技,又有什么用处呢?
【答案】D
2009年题组(无)
2008年题组
1.(2008·宁夏文综·2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
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思想家们的思想,要求对他们各自思想的特点有一个深刻的把握。
其中李贽具有“离经叛道”的性格,符合材料体现的意思。
【答案】A
2.(2008·广东单科·3)某思想家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解析】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为天下万民服务而并非为君主实现其专制统治服务,从自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家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反映出其反对封建专制思想,故选C符合题意。
【答案】C
2007年题组
1.(2007·北京文综·14)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解析】D项批判封建君主专制,故具有民主启蒙思想。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2012年题组
2.(2012·浙江文综历史·38)(26分)人类文明历经千百年的隔绝、碰撞、交融,不断走向新的“解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类精神的奠基。
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
在此时代中,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几乎同时产生于中国、印度与
西方,而他们互不知晓。
——摘编自雅斯贝斯《哲学导论》
材料二李贽:
前三代,吾无论矣。
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顾炎武:
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王夫之: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
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
——李贽《藏书》、顾炎武《亭林文集》、王夫之《思问录》
材料三主张改制的人,往往引证中国历史及孔子之言,以破中国不能维新之说。
……谓经书系孔子假古人言论,按自己的想法写成,证明孔子亦是一位维新派。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
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问题:
(1)结合所学,指出“轴心时代”中国思想家孔子、老子思想的主要内容,并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在西方学术史上的地位。
(10分)
(2)根据材料二,分别概括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
(9分)
【考点】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老子、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维新思想(康有为、严复的思想)
【解析】
本题以思想的交融与解放为主题切入、以主要思想家为载体考查中外思想发展。
第
(1)问考查基础知识的积累,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即可。
第
(2)问立足材料概括,关键在于抓住关键信息,如,李贽“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顾炎武“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等。
【答案】
(1)孔子:
仁、礼、中
庸;(3分)
老子:
道、无为、小国寡民。
(3分)
苏格拉底:
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自我”;(2分)
亚里士多德:
古希腊
文化的集大成者。
(2分)
(2)李贽:
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
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3分)
顾炎武:
注重实学,经世致用;(3分)
王夫之:
强调“天地之化日新”,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3分)
2011年题组
1.(2011·重庆文综·37)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
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文,崇儒兴学”的盛事。
但与此同时,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就是笼罩在文字狱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
——摘编韦庆远《明清史续析》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些史实?
(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史实的影响?
(6分)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清朝文化政策的理解。
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和所学
史实第一问史实归纳为正面罗致文人大规模地编纂各类书籍;反面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制造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
第二问影响可以从积极方面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消极方面破坏性:
破坏了文化遗产;文化专制:
文字狱加强了文化专制,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阻碍社会发展:
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加以概括。
【答案】
一方面罗致文人大规模地编纂各类书籍;另一方面收缴并销毁一切被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制造文字狱迫害知识分子。
一方面有利于保存文化遗产;另一方面破坏了文化遗产;文字狱加强了文化专制,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2011·浙江文综·38)(26分)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寓封建(注:
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9分)
【答案】
(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
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
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
(9分)
3.(2011·江苏单科·21)(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由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
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
材料三理学之曰: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请回答:
(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分)
(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作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5分)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
并说明其理由。
(3分)
(4)在中国思想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
(2分)
【答案】
(1)政治背景:
官僚腐败;政治暴虐(或朝政混乱)。
(2)表象:
风俗。
功能:
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
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
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
经世致用(或崇实致用)。
时代责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09年题组
4.(2009·福建文综·38)(37分)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
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
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
见识)有男女;岂可乎?
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
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
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
”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
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
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
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
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
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
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
“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
”
——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12分)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5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
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9分)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11分)
【解析】本题考查了李贽的思想及中西思想的比较。
解答第
(1)问的关键是正确的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答第
(2)问要注意结合明末清初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儒学的发展等方面分析。
第(3)问要求熟悉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基本状况。
第(4)问注意从16世纪欧洲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变化分析理解布鲁诺的话。
【答案】
(1)主张:
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
时代背景:
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2)相同原因:
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
相似之处:
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
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社会提出自己的设想。
(4)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
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
5.(2009·广东历史·26)(14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东汉组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第一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家打坐法瞑目而坐。
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
(1分)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
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
(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
(8分)
【解析】第
(1)和第
(2)问体现了较高的能力要求,而且具有开放性,三段材料,三种不同的结论。
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
第(3)问首先要清楚,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实际就是儒家思想。
三个时期的变化实际就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的表现。
【答案】
(1)晚清组。
(1分)
(2)①东汉组、宋代组。
(1分)②考生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
每组2分,共4分。
如:
东汉组的结论可修改为“东汉桓帝受道教和佛教思想影响比较大”。
宋代组可增加其它朝代学生尊师典型事例、中国古代典籍中的尊师思想等。
(3)东汉:
佛教和道教成为某些帝王的治国理念,汉武帝以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被动摇,佛教、道教产生了较大影响。
(3分)
宋代:
程颐吸收佛教的某些修习方法和思想,与其它思想家一起创立的理学逐渐成为中国占主流地位的思想。
(3分)
晚清:
某些官员的教育思想受到西学影响,西学对中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儒家思想仍占主流地位。
(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2008年题组
6.(2008·上海单科A组·16)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问题:
(8分)
(1)“一些最敏锐的心灵”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
(3分)
(2)他们为什么要进行反思?
(2分)
(3)他们思考了哪些重要问题?
(3分)
【解析】第一问从题意中的“明清之际”可以判断此时的“一些最敏锐的心灵”的思想家是指明末清初的反封建民主思想家,答出他们的名字即可。
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因从明亡清兴的世事变迁的角度来分析。
第三问实际上是要求答出他们的主要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将其最主要的、最有代表性的观点答出即可。
【答案】
(1)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受时势的刺激,检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3)顾炎武:
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或答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羲:
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明君贤相”(或答“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王夫之:
主张实学,让富民放手经营工商业。
如将三者的主张概括回答也给分。
2007年题组
7.(2007·广东单科·26)(9分)有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
《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
《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
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
(2分)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4分)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
(3分)
【解析】第一和第二问体现了较高的能力要求,而且具有开放性,三段材料,三种不同的结论。
可从增加材料或者修改结论两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材料与结论必须相符。
第三问首先要清楚,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实际就是儒家思想。
三个时期的变化实际就是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的表现。
【答案】
1.答:
材料一和材料二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材料三和材料四证明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2.答:
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
3.答:
(考生可从材料本身的可靠性或对材料的使用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
)如:
①小说是文学作品,作为史料使用,必须慎重。
(或:
小说是现实的反映,可以作为史料使用。
)②材料三、四的现象是个案,而且出现在明中后期,不足以说明整个明朝妇女婚姻观的自主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0712高考分解人教必修三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0712 高考 分解 必修 明清 之际 活跃 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