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docx
- 文档编号:23869446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79.55KB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docx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战略研究
一、 抚仙湖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分析
(一)湖泊生态环境的特殊性
抚仙湖隶属澂江、江川、华宁三县管辖(土地总面积70980.15hm2,其中澂江县占63.5%),处于金沙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地带,南北、东西两岸由于地形、地貌不同.湖盆东西两侧为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岭呈“人”字形分布,断块山地在湖区分布较广,其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延绵不断,山体陡峭,抚仙湖西岸与东岸相比,在近湖岸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相对平坦。
在地质构造上,抚仙湖位于扬子地台滇桂台向斜的滇东凹陷,是上世纪以来构造断裂形成的地堑盆地,属于比较年轻的“断陷湖泊”.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分布于抚仙湖的东岸、南岸,北、西两岸有少量分布,约占湖区岩类面积的60%.以砂岩及页岩为主的碎屑岩类分布于北西岸,面积占岩类面积的40%,多冲沟破箐、岩石易风化,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
抚仙湖东西两岸均有中、低山围绕,湖岸陡峭,断层发育,其湖岸和湖盆的特征均呈现出典型的地堑断陷湖泊的形态。
抚仙湖南部较狭窄的湖区,其盆底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变深,倾入北部深湖盆。
抚仙湖具有高原湖泊深水湖特有的“三小一高一低”的特性,即抚仙湖的水量补给系数(3.18)小、水量年交换系数(0。
0038)小、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小(占整个湖面不足0。
1%);换水周期长(167年).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低(27.1%)。
由于以上的特殊性,一是湖泊水体的水平和垂直交换速度均比较缓慢,污染物容易在湖湾富集,导致水质恶化;二是抚仙湖补给水量较小,水资源消耗量大。
抚仙湖蓄水量189.3亿m3,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
67亿m3,多年平均出流水量(包括用水量和海口河下泻水量)1.61亿m3。
三是水体和外流域的交换速度十分缓慢。
换水周期长达167年,入湖氮、磷的滞留率高达91.8%t97。
4%.抚仙湖平均水深87米,深水湖泊的特点决定了其较高污染物沉降积累的特性。
加上抚仙湖南北狭长,入湖污染物主要从南、北端注入湖内,而出水河流海口位于东岸中部,远离两端,这就决定了抚仙湖“纳污吐新”的特性。
因此,抚仙湖具有特别高的污染物滞留率,很容易发生营养盐的积累而导致营养化。
如果实现星云湖出流改道之后平均每年进入抚仙湖的径流量将减少0.25亿m3,抚仙湖换水周期将会延长至200年以上,对于这样一个处在干旱缺水区的深水湖泊,一旦发生富营养化,就现有技术水平而言将很难恢复。
(二)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抚仙湖是一个典型的深水湖泊,由于底质为岩石、砾石或粗沙,水生生物群落分布面积占整个湖面不足0。
1%。
大型水生植物是藻类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缺乏大型水生植物的深水湖泊在富营养化方面表现比较脆弱。
由于抚仙湖地质结构形成的原因,没有适合大型水生植物和底栖动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1980年调查结果显示,抚仙湖水生植物分布面积只有300亩左右,不足湖面的0.1%,主要分布在避风的河口冲积扇区域,分布深度不超过5m。
2000年4月调查发现,抚仙湖水生植物的分布面积和群落密度不仅没有明显的发展,而且水生植物表面普遍生长了附着藻类,因而生长受到很大的影响,呈衰退趋势.
湖泊中的大型水生植物是藻类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缺乏大型水生植物的湖泊生态系统是很不稳定的,容易发生蓝藻水华。
抚仙湖缺乏大型水生植物,营养循环以藻类为基础,营养元素的输入和积累直接表现了藻类数量的增加,虽然总体水质尚好,在局部湖湾内已经出现了蓝藻水华,存在爆发全湖性蓝藻水华的潜在危险。
(三)水环境承载能力有限
水环境承载能力指的是在一定的水域,其水体能够被继续使用并仍保持良好生态系统时,所能够容纳污水及污染物的最大能力。
1)、抚仙湖的水环境容量
抚仙湖污染负荷构成全流域陆上污染源氮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田径流污染物,其占氨氮和总氮总污染负荷的比例分别为68。
8%、66.4%。
陆上污染源磷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畜禽养殖污染物流失和农田径流污染物,其占总磷总污染负荷的比例分别为34.5%、47%。
陆上污染源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田径流污染物和农村生活污染,其占总污染负荷的比例分别为52%、34%。
湖泊的环境容量指在满足该湖泊的环境目标的前提下,其所能接受的最大污染物量.众所周知,N、P往往是湖泊环境保护中最应关注的污染因子,湖泊的氮、磷环境容量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可称为生物作用容量,由鱼类和大型水生植物吸收氮磷再被部分收获及藻类吸收氮磷后死亡沉降形成;第二部分可称为物化沉降容量,系由N、P吸附在固体颗粒上随固体颗粒沉降形成的;第三部分是出流输移容量,即由湖泊出流带走一部分氮、磷;第四部分是湖内稀释容量,即由湖泊水体稀释输入的P、N所形成的纳污能力。
其中前三部分容量是可再生的;第四部分容量是不可再生的,对应一定的水质背景和水质目标,对应一个有限的总量,如果将这个总量分配到若干年计划使用,将其他容量也按年计算就可得到逐年年容量.直接从对湖泊容量有贡献的过程出发来分析抚仙湖的N、P环境容量.
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抚仙湖环境容量与污染总量控制研究》结果:
应用水动力学模型(EFDC)和水质模型(WASP)耦合建立抚仙湖水质模拟模型,通过模型概化,参数确定等工作,计算结果表明,在抚仙湖流域水环境容量总量为高锰酸盐指数4343。
0吨/年、氨氮324。
7吨/年、总氮381。
5吨/年、总磷59.4吨/年。
高锰酸盐指数总量折算为有机污染物CODcr总量为8686.0吨/年(保守起见,CODcr与CODMn的换算关系取为:
CODcr:
CODMn=2)。
其中总氮、总磷受湖面干、湿沉降影响较大,根据玉溪市环境监测站2003年的监测数据推算(考虑监测可能的误差做了适当折减):
湖面干、湿沉降入湖负荷总氮300吨/年、总磷28吨/年。
抚仙湖的可生物降解污染负荷指标如COD、氨氮的容量较大,目前总的污染负荷尚未超过容量要求,基本可以达到总量控制的要求。
污染控制的主要因子是营养指标因子,总氮、总磷污染负荷大大超过容量要求,全湖河流总氮负荷削减量为274。
75吨/年,削减率为77%;全湖河流总磷负荷削减量为14。
43吨/年,削减率为31%。
抚仙湖流域陆域可利用的水环境容量总量为总氮81.5吨/年、总磷31。
4吨/,所以,湖泊的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
二、湖泊污染现状分析
(一)抚仙湖水质与湖泊营养状况
1)、抚仙湖水质现状
抚仙湖是云南九大高原湖泊中水质尚好的湖泊之一,水质总体较好,含沙量少,清澈透明(7~10m),是本区水质极佳的水源。
但是随着沿湖区域经济的发展及人口的增加。
根据玉溪市环境监测站历年在抚仙湖的湖心、尖山、哨嘴和路居布设的常规水质监测点的统计结果表明,1985年—2003年,抚仙湖水质呈下降趋势,如2001年抚仙湖I类水质超标率为27。
8%,2002年抚仙湖I类水质超标率为71.9%,2003年抚仙湖I类水质超标率为17。
7%。
主要污染物为氮、磷、非离子氨和叶绿素a,其中TN、TP指标局部超标。
2003、2004年抚仙湖水质已由2002年II类标准上升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类标准.由于环境问题的长期积累,抚仙湖水质虽然综合评价为I类标准,但是总磷、藻类还呈上升趋势,水质级别脆弱,还需加大保护治理的力度。
2)湖泊营养状况的历史变迁
·浮游植物生物量增长过快,加速了水体的恶化
由于面源污染物的逐年输入累积,为水生物的繁殖增生创造了条件,据监测统计资料,自1980年以来抚仙湖浮游植物生物量增加了2.6倍,优势门类绿藻门的生物量增加3.5倍,硅藻门的生物量增加2.5倍。
特别自1995以来,藻类数量增加了1倍,绿藻门藻类数量增加了2。
6倍。
一些清水性种类如金藻门的生物量在逐年减少,2000年比1995年相应减少1.8倍。
同时一些喜营养的种类如甲藻的生物量增加2.1倍,裸藻增加了2。
6倍。
浮游植物这些生态变化趋势的特征说明,抚仙湖的营养积累和藻量增长过程正在加速进展.
抚仙湖蓝藻1996年7门至2000年减至4门、绿藻1996年35门至2000年减至15门;硅藻1996年8门减至2000年6门;1990年抚仙湖优势种呈金藻,1995年优势种小转板藻小环藻,2000年优势种小环藻栅藻,这就是随着水质被污染的变化,影响到水生生物优势种群变化,它们是互相影响。
透明度原600~700cm降至400~600cm。
抚仙湖1996-2000年五年内透明度变化比较明显呈下降趋势,与湖泊中的浮游植物的变化也是一致的.抚仙湖透明度最高测值达到800cm,最低测值仅50cm;透明度的高低与浮游植物的多少关系十分密切。
见表1。
抚仙湖有机质及营养物质的增加,为藻量繁殖增生创造物质基础,而Chl-a随着藻量的增加而增长.藻量的繁殖又直接影响透明度的下降。
70年代抚仙湖的透明度在10—12m、80年代7—10m、90年代4.3—7m、平均每年以30cm的速度下降,十分惊人。
透明度下降直接影响水体物化、生化等一系列生态系统的变化,这些因子彼此间相互影响,促使水体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降低,水体自净能力减弱。
·抚仙湖营养状态指数逐年上升
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文件(总站生字[2001]090号)《关于印发湖泊(水库)富营养化评价方法及分级技术规定的通知》(2001年12月11日),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湖泊的富营养状况。
根据多项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抚仙湖80年代属贫营养型,90年代初渐渐向贫营养末期发展,抚仙湖营养状态指数逐年上升,2003年依据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抚仙湖营养状态指数为18.76,总体营养水平仍为贫营养型,但是变化速度比起自然演变是迅速的,抚仙湖磷污染负荷量已经达到43。
74t/a(不包括垃圾杂物和泥沙携带的磷),平均单位湖面负荷量为0。
206g/m2/a,这种营养负荷足以引起富营养化。
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抚仙湖污染源分析
1)、面源污染
一般来说,面源污染包括城镇地表径流、农牧区地表径流(包括农村村落污染)、矿区地表径流、林区地形径流、大气孤芳自赏水、大气降尘、湖泊养殖、水面娱乐、污染底泥等.湖泊污染物的输入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为直接入湖,如降水、降尘、直接入湖的排放;另一种为间接入湖,即点污染源或面污染源产生的污染物汇入湖泊支流或渗入地下水再进入湖泊,也是污染物进入湖泊的主要途径之一。
2)、农村废水
农村废水包括村镇生活污水和农田排水。
抚仙湖流域村镇生活污水基本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沟渠,特别是近湖、沿湖污水直接入湖,人均排放CODcr49。
9t/d,BOD532。
1g/d,SS32。
1g/d,TP1。
4t/d,TN6。
2t/d,流域内农田排水分为蔬菜地、花卉地及水田排水,其中耕地以种植水稻为主,水田在水稻生长期内生年排水2-3次,
3)、农村固体废弃物
农村固体废弃物包括农村垃圾、人畜粪便和作物秸杆等。
据统计,每亩耕地每年产秸秆0.493吨,大部分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到了雨季,这些废弃物又会随水进入水体,加剧湖源富营养化.
4)、化肥农药
现流域内化肥施用量49681t/a,其中氮肥25517t/a,约20%随水流失,磷肥13586t/a,约15%随水流失.现流域内农药施用量299t/a,其中剧毒长残效农药品种19.3%。
施用的农药及化肥中的重金属随水流入湖中,进而污染水体。
5)、水土流失
抚仙湖流域的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179.35t/km2,占总面积的41。
8%,土壤侵蚀模数2025t/km2/a。
由于流域内森林覆盖率低,植被破坏严重,大量泥砂及氮、磷很容易随水流进入湖体。
6)、降尘及降水
抚仙湖湖面降水污染浓度TP0.121mg/L,TN0。
736mg/L,CODMN1。
95mg/L,湖面孤芳自赏尘污染浓度TP3.97g/kg,TN4。
97g/kg。
抚仙湖降水TP是滇池的3.2倍,降尘是滇池的3。
3倍,其原因是流域内磷矿石的开采,使粉矿微粒进入大气层所致.
7)、湖泊底泥污染
湖泊底泥中的污染物在切断外源后,会缓慢释放出来进入上层水体,形成内污染源。
星云湖平均每年由隔河输入抚仙湖TN37。
09t、TP3.49t,分别占抚仙湖9条主要河流入湖总量的17%和13.4%.输入的藻量约443.2t/a(丰水年以Chla计)。
由于星云湖底泥淤积严重,在两湖外污染源得到控制后将对抚仙湖、星云湖湖水产生显著影响。
目前,星云湖污染淤泥总量达9604960m3,其中含有TP6966.9吨,TP8444。
31吨,有机持16。
6万吨,TN释放量65。
9t/a,TP释放量4.43t/a.
三、环境问题诊断
(一)主要环境问题
1)湖泊有机污染加重,富营养化进程加快,局部水域受到污染.
抚仙湖作为澂江县和沿湖地区的最终纳污水体,入湖污水量(含地表径流)468万m3,加之每年星云湖出口隔河入流Ⅳ类水质4000万m3。
由于大量污染物及营养物输入,在排污口及旅游景点附近水域水质污染趋势加重。
2)流域内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十分突出。
除星云湖流域从隔河流入抚仙湖流域的污染负荷外,抚仙湖流域共有农业人口126166人,汇水区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68.40万t/a,其中CODcr、BOD5、NH3—N、TN和TP的排放量分别为1197。
32t/a、552。
61t/a、92。
10t/a、111.44t/a和17。
50t/a.这些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和地层渗漏有相当部分进入湖泊水体。
流域内有耕地9。
20万亩,每年化肥施用总量24038t,农药总施用量143.7t.这些农药、化肥随地表水、地下水渗透流入湖内,抚仙湖流域农田径流中各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COD1926.937t/a,NH3—N374.65t/a、TN412。
113t/a、TP56.18t/a.给湖区生态环境建设造成了严重威胁。
3)围垦、养殖侵占湖滩现象严重。
抚仙湖湖区内法定最高水位(根据《云南省抚仙湖管理条例》规定,抚仙湖最高运行水位黄海高程1722.0m,简称“法定最高水位”)以下,有1542亩湖滩被侵占,围湖造田、围湖养殖现象十分突出。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高密度的养殖,导致了近岸水体污染严重,对湖泊构成了最直接的威胁。
4)湖区旅游开发利用缺乏总体计划,湖周环境遭受破坏。
抚仙湖近年旅游事业发展迅速,缺乏总体计划,环境保护工作滞后。
建筑侵占湖滨甚至湖面现象严重,沿湖农村建房也是如此。
致使湖泊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湖泊水质受到人为污染,湖泊自然景观受到影响。
5)径流区森林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抚仙湖径流区由于盲目垦荒现象严重,森林覆盖率仅为27.1%。
区内坡度大于25°的坡耕地有1415hm2(未含星云湖)。
荒山荒地和坡耕地面积占陆地面积的50%以上。
由于森林覆盖率低,加上山高坡陡,土质疏松,雨季易造成水土流失。
平均每年流入抚仙湖中的泥沙约34.6万t。
6)水资源贫乏,水资源供需平衡脆弱。
抚仙湖最大储水量为189亿m3,而陆地入湖量仅为2。
038亿m3,海口河平均出流为0.9825亿方,以径流深计,抚仙湖能被继续开发利用的动态的水资源量折合径流深为212.16mm,流域人均占有陆地入湖径流量和动态水资源量指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现流域水资源供需得以平衡,主要是靠湖泊调蓄利用回归得以维持.水资源系统的这种供需平衡非常脆弱,很容易被水质污染打破,加剧水资源利用的紧张。
(二)环境问题诊断
1)特有的生态环境
抚仙湖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是云南省著名的省级风景旅游胜地和宝贵的水资源、滇中地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保障,也是国内目前屈指可数的优质水资源,是人类赖以依存的生命源泉.一般来说,深水湖泊形态系数KT值小,水体难以垂直交换,且分层;而湖岸线发展系数DL值大,则反映水体水平交换速度快。
抚仙湖KT值和DL值均较小,表明其水体的水平和垂直交换速度均较缓慢,污染物易于在湖湾富集,导致水体恶化。
抚仙湖的水量补给系数为3。
18,由于湖泊的蓄水容积大、出流水量相对特别小,水体交换速度十分缓慢,换水周期长达167年,生态系统相当脆弱,而近年来的大规模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失调,使抚仙湖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湖泊面源污染
抚仙湖周边人口密度大、经济相对发达,所产生的生活和旅游污水流入湖中,直接污染了抚仙湖水体.流域内的农田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并采取大水漫灌的原始灌溉方式,加上雨季的冲刷,所施化肥和农药大部分随雨水和灌溉废水进入抚仙湖,极大地增加了抚仙湖的污染负荷。
另外径流区内森林地覆盖率低,多为荒山、荒地和坡耕地,而抚仙湖属雨水补给型湖泊,并且河道径流调节性能很差,多为间歇性河流、暴涨暴落,汇流时间短,洪水季节大量泥沙入湖,水土流失严重。
在抚仙湖沿岸,围垦湖滩湿地建造鱼塘和耕地的现象还十分普遍,这不仅割断了天然湖滩湿地与湖泊的有机联系,破坏了湖滨生态系统,导致湖泊自净能力下降,也破坏了湖滨自然景观.同时,围垦区的鱼塘和农田又构成了新的污染源。
这是加速抚仙湖水质恶化的主要内在因素。
3)、湖泊近岸生活及旅游污水的污染
目前,在抚仙湖环湖公路以下的乡村居住着4170户、14215个居民,这些居民年排放生活污水近百万吨,由于地处湖滨带,这些生活污水未经任何处理流入抚仙湖,造成对抚仙湖水体的直接污染。
在湖滨带还有宾馆、饭店、游乐园、度假村等旅游设施80余座,年排放污水约200万t,携带有TN49.4t、TP9。
2t.虽然这些旅游设施已经配套了相应的污水处理装置,但即使排放污水达到国家污水排放I级标准,仍然不能达到排入湖的标准,相对于抚仙湖来说它们仍然是不可忽视的氮、磷污染源。
水质监测资料表明,在旅游设施和居民比较集中的地段,湖水已经受到明显的污染,氮、磷含量达到Ⅲ类标准,湖滩上附着藻类滋生蔓延,水葫芦等杂草丛生,严重影响旅游景观和游泳等娱乐功能,并引起水生植物的消亡。
4)、星云湖隔河流入抚仙湖水污染
星云湖每年由隔河流入抚仙湖水量4000万m3.2002年由于星云湖蓝藻的暴发,大量的蓝藻由隔河流入抚仙湖,致使湖泊孤山附近出现蓝藻“水华"。
由于营养元素含量的增加,再加上湖区盛行西南风,使北部水域,特别是沿岸带的营养元素较高于其它水域。
5)、湖泊的内污染源
抚仙湖平均水深87m,深水湖泊的特点决定了其较高污染物沉降积累的特性。
加上抚仙湖南北狭长,入湖污染物主要从南、北端注入湖内,而出水河流海口位于东岸中部,远离两端,这就决定了抚仙湖“纳污吐新"的特性。
据调查资料,湖泊每年接纳污染负荷量TN338。
32T、TP43.74T、CODcr3546。
4T、SS14248.1T,其中生活污水和地表径流污染负荷量占总负荷量的97%以上,抚仙湖污染源主要来自面源.而每年进入湖泊水体中的污染物90%以上滞留于湖内,在湖中部形成污染层,湖内污染负荷量逐年累积增加,导致湖泊水体渐渐变化.因此,抚仙湖具有特别高的污染物滞留率,很容易发生营养盐的积累而导致营养化。
四、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思想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1)指导思想
抚仙湖的生态保护以整体观、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为导向,水质保护为中心,控制流域面污染源为重点,以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农业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质量、总量、项目、投资”四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调整湖区产业结构,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建立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与健康发展.
2)基本原则
●稳定达标排放和清洁生产的原则。
切实控制新污染,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流域区磷化工行业要坚决关闭产品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厂矿,淘汰污染严重、规模以下的落后生产能力。
规模以上的工业污染源必须稳定达标排放。
●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原则。
以抚仙湖水环境保护为核心,修复湖泊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为重点,系统整合流域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环境建设与流域产业的保护和开发相结合,污染防治与湖滨带景观改善、加强管理相结合
●重点防治湖泊周边乡镇环境污染,加大农村综合治理力度的原则.以生态规律和实施循环经济为指导,根据乡镇环境污染特征,进行合理综合整治工程规划,实施减污、减耗、增效、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综合规划区域和乡镇环境的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布局,综合解决乡镇的农业污染问题
●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
加强生态保护的原则,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遏制人为生态破坏。
湖泊流域及其上游地区的天然林保护以措施为主、水土流失治理以工程为主、矿山治理与恢复等生态建设工程必须统筹安排,优先实施。
●相互协调,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的原则。
水污染防治项目的布局、规模、投资、时序安排等,要与湖泊水污染控制工程建设进度相衔接,并适当超前。
在项目实施时序上要优先湖泊的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建立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的水污染防治新机制的原则。
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责,按照本规划要求组织实施相应的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工程项目,全面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工作,并对当地的水环境质量负责.完善城市污水和垃圾收费制度,运用市场机制,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保证环保基础设施正常运行.
(二)保护思路与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1、抚仙湖流域“三圈"保护基本思路
以保护治理抚仙湖水体中心,实施水体核心区与湖泊三圈污染防治工程。
即:
环湖截污治污及湖滨带生态修复圈,生态农业保护圈,山地林业生态保护圈。
1)环湖截污治污湖滨带生态修复圈
环湖截污治污及湖滨带生态修复圈指沿岸带浅水区、湖滨平地,范围根据保护治理需要划定.该区域实施“三退三还",用于建设湖滨湿地、主要河两侧及湖泊界桩内绿化,构筑湖泊保护屏障,恢复湖滨生态景观,促进旅游业发展。
湖滨生态修复圈是拦截外来污染物的最后一道屏障,抚仙湖的湖滨湿地系统有限,湖滨生态系统被毁坏,导致湖泊自净能力下降。
同时,围垦区的鱼塘和农家乐不仅影响湖滨景观,而且又形成新的污染源,加速了湖泊水质恶化趋势。
湖滨生态修复圈对人口密集的岸线实行截污治污,退田、退塘、退房还湖建设湖滨带湿地,对主要入湖河流口200m两岸实施生态恢复,全面实施湖滨带生态修复建设工程,旨在构筑湖泊自我保护的最后一道屏障,拦截、吸收、净化入湖污染物,改善水质,恢复和保护生物多样性,营造自然景观,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生态农业保护圈
生态农业保护圈指与湖滨带邻接的山前冲积平坝,是一个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是人类活动最为密集的地区,因而是引起湖泊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来源。
该区域综合治理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有机农业。
生态农业保护圈是控制农业、农村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农业、农村面源是入湖主要污染来源,是导致湖泊富营养化营养基础,湖滨农业区是污染防治重点地区,而且农业面源污染种类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治理难度大。
通过对农村污水、垃圾、粪便、作物桔杆的处置,农作物结构调整和平衡施肥,减施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及生物菌肥,发展绿色食品及有机农业,在提高农作物产品质量的同时控制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控制湖泊富营养化进程。
3)、山地林业生态保护圈
指湖盆区周围的山区或半山区,是人类从事林业生产和垦殖活动的地区,是湖泊淤积物的主要来源。
该区域实施林业生态建设,恢复水源涵养林,水土流失以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分区控制,各入湖河流中上游坡耕地区,各河道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是重点治理区。
增加植被面积,改善林草面积分布格局,优化林草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涵养水源,以恢复植被。
建设山地林业生态保护圈是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根本措施湖泊径流区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引起入湖河口淤积、湖泊的水草遭到破坏,导致湖水透明度降低。
林业生态建设是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湖区自然景观,防治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根本措施.
抚仙湖流域综合治理“三圈”保护基本框架见图5—1.
2、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1)总目标(2006-2020年)
根据抚仙湖流域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承载力,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建立城镇生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抚仙湖 生态环境 保护 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