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教学设计含范文.docx
- 文档编号:23864823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2.25KB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教学设计含范文.docx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教学设计含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教学设计含范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习作教学设计含范文
2019-2020年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生活中的传统
文化》习作教学设计含范文
【习作要求】
用多种形式了解传统文化,搜集资料:
文字、图片、实物,把自己最想告诉大家的,理一理,写成一篇习作。
【习作指导】
1、可以写什么?
传统文化:
民间工艺、民族艺术、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神话传说、古诗赏析……
①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
②古老的民族艺术,如戏剧、国画。
③独特的风俗习惯,如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
类 别 内 容
民间工艺 :
陶瓷、剪纸、泥塑……
民族艺术 :
川剧、杂技、邮票……
古诗春联 :
《望庐山瀑布》、《草》、《悯农》……
社会习俗 :
走人户、办出师酒、送节礼、春倌说春、摆龙门阵……
神话传说 :
《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饮食习俗 :
九大碗、罐罐肉、盖碗茶、鸣堂……
传统节日 :
端午节、元宵节、新年、重阳节、中秋节……
游艺习俗 :
唱吉利、抢鸭子、舞板凳龙……
饮食文化 :
担担面、麻婆豆腐、酸辣豆花、夫妻肺片、棒棒鸡……
我们的祖先人人都是能工巧匠。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常见的传统文化就是民间工艺。
看,这些都是我们收集到的手工艺品:
这是猪八戒泥人,这个花瓶是陶瓷的。
还有我手中的小猴荷包。
我国的传统民间工艺包括“剪纸、陶瓷、布艺、草艺、泥塑、篆刻、微雕”等,像我手中的印章就是精美的工艺品。
孩子们,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身边,你还发现了什么呢?
我们常学的国画、书法,常在电视上看到的民族舞,听到的京剧等也是传统文化,它们都是古老的民族艺术。
我国的传统佳节也是民族文化,正月一日是春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
五月五日端午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
春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守夜、拜年;“福”字要倒贴,意思是福(倒)到了。
元宵节:
吃元宵、舞龙灯、猜灯谜;
端午节:
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药浴;
中秋节:
吃月饼;
重阳节:
登高、炸米果、饮菊花酒。
)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就是写重阳节的。
清明节也是传统佳节,这一天人们会去祭奠祖先。
《一副名扬中外的画》中的“清明上河图”就描写了人们在清明节前后做的事情。
●出示四种传统食品,分别为粽子、汤圆、月饼、清明果,放于四大组,请学生选其一种并迅速坐到那一组当中。
结合发下的讨论提纲组织各大组讨论,参考内容:
①本组的食品通常在什么节日里出现?
②能形容一下它的样子吗?
味道怎样?
③你们组觉得这种食品中蕴含着什么意思?
④你们组搜集了哪些与这种食品相关的资料(如童谣童谣、成语、故事、格言等)?
⑤你们组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活中的饮食文化气味还相称丰富。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都在赞美着我们所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有许许多多的人通过食物来寄托自己的思念,诉说自己美好的祝福。
师:
祖国的传统文化丰富多彩!
传统文化并不古,传统文化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今后你准备怎么做呢?
生:
我准备诵读古诗,背诵唐诗三百首。
生:
我想观看中央电视台,欣赏京剧。
生:
从小妈妈就夸我的手巧,我想学做手工,尤其是剪纸、泥工。
生:
我们也可以练书法、画国画。
……
2、怎么写?
了解传统文化,收集资料:
除夕贴对联,腊八粥......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等表达方式写下来。
【主题推荐】《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记一个节日传说的故事》
作文纲目:
1、开头要直接点明你要写的是那一项古代文化。
2简介一下它的来历和种类。
3把你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明了地写下来(跟这项古代文化相关的:
也许是中秋弄月、端午吃粽子过年舞龙舞狮等古代习俗,也许剪纸、鹞子,泥人、糖人、陶瓷工艺品、竹编、藤艺、草艺等民间工艺......)
4末尾表达你的感触。
剪纸
剪纸是我国的一种民间古代工艺品,它有1500多年的史册了。
是我们的祖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
算一下,已经传了60代人了!
我国很多村庄妇女都心灵手巧,用铰剪左剪一下右剪一下,就能剪成多数栩栩如生、姿态不同的动物,花卉,人物等图案。
我当前就放着一只俊秀的小兔子。
它浑身通红,长着两只长长的耳朵,形状线里用铰剪密密地剪了很多小齿,好象它绒绒的毛。
它的身上也“长了”很多绒毛,还装饰着舞动的花,可爱极了。
只见它正皱着眉头奔驰着,宛如在想:
我怎样能力逃走山君的手掌心呢?
这只小兔是我从平遥古城带返来的。
其时一看到它,我就被它的神情深深地吸引了。
我真为能拥有这么美的剪纸而感触自豪。
中国的古代文化-过年
中国有很多古代节日,但我最喜爱过年。
每到新年,喜贴对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除旧布新的运动喧哗出众,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愉快。
但你知道吗,过年为什么会有这些欢喜的运动呢?
这里还有一个美好的神话传说故事,让我来讲给你们听听吧!
传说中,在一个幽静的山谷里,住着一只叫年的怪兽,每到新年的晚上,怪兽就会去攻击山角下的一个小农村,村里人知道会来怪物,把门锁得牢牢的,然则不管怎样,年就会进来,偷吃村民的器械,伤害人畜,大众都恐惧极了,但又****为力。
第二年一大早晨,人们纷纷料理好器械准备去城里过完年再返来,这时,一位仙翁走过,他报告村民年恐惧赤色和响声,人们听了赶快买了对子贴在门上。
晚上,年又来了,它一见赤色,听到锣鼓声阵阵吓得赶快逃跑了。
往后,农村安宁了。
以后每逢过新年家家户户都贴对子,放爆仗,这个习俗不停连续至今。
新年中最趣味的要数我和小朋友一起放烟火。
晚上吃完除夜饭,我就迫在眉睫地拿着烟花朝门外奔去,一出门就听见小朋侪们的雀跃声。
原来,在二村的小花圃里正举行烟花竞赛呢!
只听见天空中“砰,砰”几声,百般烟花在天空中绽放,真是形态不同,姹紫嫣红,有的像一条条金色的巨龙腾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银色的子弹直冲云宵,再有像一个个没有****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凋谢。
我瞥见这样俊秀的烟花内心想:
“我的烟花必定比他们的烟花美观几十万倍。
”于是,我赶快拿出自己的烟花兢兢业业的点燃之后向着天空放射,只听“啪”的一声,烟花朝天空中直飞而去,这时我在内心悄悄的想:
“嘿,嘿,”我这烟花必定比你们的美观,然则,当我仰面望着天空时却呆若木鸡了,原来这种烟花叫“花生米爆炸”,这烟火就像一颗花生米一样飞上了天空,但在上面只“啪”的一声就完成了,一点也不美丽。
真让我大失所望。
但是一转眼我就溶入到这节日的欢喜之中去了,看着天空被这些五彩缤纷的烟花装扮的富丽多彩,我们个个雀跃喜悦,快乐极了!
过新年,穿新衣,开快乐心过大年......我们唱着欢快的歌谣,款待新的一年到来。
中国古代文化--春节
这个星期,我搜集了很多中国古代的资料:
有对子、十二生肖、剪纸,再有中国的古代节日的图片和笔墨等。
此中我最喜爱古代节日的资料,由于我对古代节日很感兴趣。
我感兴趣的古代节日中最喜爱的是春节,由于它是中百姓间最庄重的古代节日。
在农历正月月朔,又叫阴积年,俗称“过年”,“新年”。
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
市集是人隐士海,购置年货,可喧哗了。
奶奶准备了丰富的食品,外观有很多“砰、砰、砰”的鞭炮声。
每个小朋侪都穿上了美丽的新衣服,大人们显露了称心的笑颜。
爸爸给我买了很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侪一起放,我们玩得特别快活,到了晚会开始,我才依依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察晚会,出色的演出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
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们的祖国有着长久的史册,深厚的文化,我爱我们的祖国。
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古代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的习俗是吃粽子.而今条件好了,很多人家也不包粽子了.由于菜市场,超市门口摆满了各具特色的粽子.有香甜适口的红枣粽,柔弱的猪肉粽,芬芳的赤豆粽……包装精致,一应俱全.
我最爱吃的是红枣粽.葱翠的芦叶里,裹着皎皎的米团和玛瑙般的红枣,颜色灿烂而俊秀,使人一看就生爱戴之心.我喜爱它不只是由于它颜色俊秀,更重要的是它的味道好极了.剥开粽子,簇新的芦叶芬芳扑鼻而来,轻咬一口,清清的,凉凉的,别有一番滋味.
端午节的时刻,每家的门上都挂上了艾草,听说这样可以避邪.
一年中有很多的节日,而我最喜爱的是芬芳的端午节.
元宵节看烟花
元宵节是我国的四大节日之一,元宵节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以是这一天是特别庄重和喧哗的.畴昔,人们主要是看花灯与舞龙,而今燃放烟花,人们观察烟花也就成为致贺节日的格式之一了.
晚上七点多一点,我就着急地叫爸爸妈妈带我上工人体育馆去,听说那八点整要放烟花的.走在街上,看到路上有许多与我一样想看烟花的人,大众老老少小一家人,显得极度的快活.人真是多呀,挤得水泄欠亨.
八点钟到了,只听见几声烦闷的声音,一个个烟花带着红红的火星窜上了天空,几声脆响,夜空绽放出几朵俊秀的花朵.它们的形状和颜色各不相似,有五颜六色的满天星,金****的蒲公英,紫色的牵牛花,火红的玫瑰花,粉红的月季,银色的百合……,富丽多彩.
随着一声声的炮响,人们在惊呼,在赞叹,夜色中,人们微微扬起的脸上也幻化着多姿的色彩,也显露了美满的笑颜,他们不也像一朵朵俊秀的烟花吗!
生存是何等的优美呀!
!
!
我喜爱舞龙灯
在我的故乡水吉,每逢正月初十都有舞龙灯。
每到当时候,大街小巷都沸腾起来,大众精神焕发,喧哗极了!
夜幕来临,在锣鼓声中,一条“巨龙”出现了,它穿着一件黄澄澄、亮闪闪的“龙袍”,神态地仰着头。
我们伸脱手指,数着“巨龙”的节数:
“1、2、3、4……”一共45节,“好长啊!
”我们咋舌道。
“巨龙”为奈何此自豪?
必定是由于它死后有很多可爱的“龙小孩”。
你瞧,一条条“小龙”抬头挺胸,大步流星向前走,每隔一段,就运动运动筋骨:
转转圈、打打滚……
“龙小孩”最特长的要数“抢龙珠”了。
沙沙作响的龙珠飞到上方,“龙小孩”扑了上去;龙珠又敏捷地落在地上,“龙小孩”也快速俯下身去;龙珠又玩“躲猫猫”,滚到“龙小孩”的死后,“龙小孩”转身紧追不舍。
每次眼看就要抢到,可都被龙珠躲开,但“龙小孩”总不愿放弃,依然勇猛向前……
舞龙灯抖擞着龙的灵魂,激励着人们向上、进步。
我喜爱舞龙灯。
我爱剪纸
中国事个陈腐的国度,古代文化更是源远流长,丰裕多彩。
有民间工艺陶瓷,民族艺术戏剧,国画,习气习性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等等,但是最值得一提的便是民间艺术剪纸了。
剪纸是中国的民间艺术宝物,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看了让人倾慕不已,啧啧称赞。
剪纸的内容包括着浓浓的生存气味。
鸟,虫,鱼,兽,花卉树木亭桥风物。
这些人们熟识而又酷爱的自然景观成了人们剪纸的名目。
每逢过年过节或喜讯临门,人们都要剪一些“福”、“喜”、“寿”等贴在窗户上,门上来表现庆祝。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趣味呀。
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寻着四面八方,恐怕被人发明它在偷灯油。
然则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率,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那白似的舌头贪心的舔着地上的灯油,那风趣的样子真是逗人喜欢!
剪纸艺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就连外国人也啧啧称奇,竖起大拇指一个劲的来赞美。
十二生肖被印成邮票飞到寰宇各地,让全寰宇的人都来领会中国博大精湛的剪纸文化。
冬至吃饺子
东汉时候,有个名医,叫张仲景。
他的医术高明,不管什么病,都能手到病除,人们称他是医圣。
张仲景在长沙做官,那年退休回乡,正值隆冬,一路上寒风刺骨,雪花飘飘散。
他看到那些为生活奔忙的人,衣着单薄,不少人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很难受。
张仲景回家后,心里总挂记着那些烂耳朵的人们,他叫他的弟子在南阳找了一块空地拾只占棚子,架上衣锅,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格放在锅里煮,等煮好后,把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一只只耳朵形状,再放在锅里煮。
到冬至那天就开张,专门送给伤的人吃。
张仲景把这种治伤的药叫“祛寒娇耳汤”,吃过以后的人只觉得浑身发暖,两耳生热,伤都治好了。
(冬至,张仲景煮饺子为人们治冻伤,“祛寒娇耳汤”的诞生。
)
以后,每到冬天,张仲景都做“祛寒娇耳汤”,到冬至那天,送给大家吃,防备和治疗冻伤。
巧的是,过了好多年,又到了冬至那天,张仲景离开了人世。
为了纪念他,每年冬至家家户户包饺子吃,并说冬至吃了饺子,耳朵就不会冻掉了。
直到现在,有些地方饺子叫做饺耳呢。
(无巧不成书,张仲景的忌日也正好是冬至,人们为了纪念他,冬至包饺子成为风俗。
)
【名师点评】
评析: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是为了纪念名医张仲景为人民大众治冻伤而引起的,这种写法既是传说又点明人民大众会永远记住为他们做实事、好事的人们。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我感兴趣的传统节日中最喜欢的是春节,因为它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在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新年”。
每年过年,街上挂满了红红的灯笼,彩旗飘飘。
商场是人山人海,购买年货,可热闹了。
奶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外面有许多“砰、砰、砰”的鞭炮声。
每个小朋友都穿上了漂亮的新衣服,大人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爸爸给我买了许多礼花和鞭炮,到了晚上,我就拿出礼花下楼和小朋友一起放,我们玩得非常高兴,到了晚会开始,我才恋恋不舍地回家,与家人一起一边吃水果一边观看晚会,精彩的表演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心想:
要是天天都过年该多好啊!
我还喜欢过“重阳节”,农历9月9日,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传统佳节——重阳节。
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重阳这一天,人们赏菊花,佩带茱萸,携酒上山,畅游欢愉。
这一天放学,我和爸爸妈妈准备了一份礼物去看望爷爷奶奶,我心中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的传统美德。
“元宵节”也让我难忘。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也放了许多烟花,还吃了元宵,猜了灯谜,还到公园里观了灯。
一家团团圆圆,那时的我心中充满无比的幸福和欢乐。
中国的传统节日真是丰富多彩,它是中国的文化。
我了解的传统节日还有:
端午节、清明、七夕节、中秋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同样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记住这些节日,并永远继承下去。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在我们中国,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在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的气氛。
这一天你到大街上去看看,到处是喜气盈门。
春联代表着欢乐祥和。
我们这组开展的活动就是抄写春联,有“大地春光好,长天晓日红”、“岁岁皆如意,年年尽平安”、“江山万里如画,神州四时皆春”、“春风送春处处春色美,喜鹊报喜家家喜事多”等等,我们还上网了解到春联的种类比较多。
按照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方等。
因此,贴的位置也不同,如“门心”贴在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横批”贴在门楣的横木上。
参加抄写春联这样的活动,大家都兴趣盎然。
这次抄写、收集春联让我们收获很多,这些对仗工整的句子真是太美妙了,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老师说从这一副副精美的春联中还可以读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呢。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我们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的文化。
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给我们留下一座巨大的宝库,宝库里有着许多的“宝藏”。
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陶瓷等;有古老的民间艺术,如戏剧、国画等;有独特的风俗习惯,如元宵节闹花灯等……但是,我对民族艺术国画情有独钟。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水墨画,也是一幅名扬中外的国画,是北宋时期画家张择端画的。
这幅画很长,有528厘米呢!
它宽24.8厘米。
画的是北宋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清明上河图》已经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还安然无恙地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呢!
张择端画这幅画下了很大的功夫,光画上的人物就有五百多个,有从乡下来的农民,有走江湖的医生,有撑着船的船工,有做各种买卖的生意人,有摆小摊的摊贩,有留着长胡子的道士,有官吏和读书人……三百六十行,每一行的人都画上了。
那里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各样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里面热闹极了。
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
有的骑着马,有的赶着小毛驴,有的小孩在欢快地放风筝,有的挑着担子,有的推着那时的独轮车,有的悠闲地街头溜达……画面上的人有的还不到一寸,但我们能看清楚人们都在干什么。
我国的民族艺术真是有趣!
咱们中国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哦,我忘记了,我们可不要只观看不发扬呀,我们要把祖国流传下来的东西发扬光大哦!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从古至今,我们人类依然保留的一个传统节日.......对,是春节。
过春节的时候大家都要贴对联、贴福字,还要贴着贴,意思是幸福来到了我们身边。
春节还要放鞭炮,吃饺子。
饺子是“交子”的意思,是旧年向新一年的过渡和交替。
古人以前还会包一个钱币在饺子里面,谁第一个吃到钱饺,谁就会在新一年中有福气,可现代人觉得钱币太不卫生了,就改为包糖了......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比如:
过年放鞭炮,重阳节登高等。
就拿过年放鞭炮来说吧。
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呢?
原来在很久很多久以前有一只"年"兽每到过年就来吃人了,一次能吃一村子的人呢!
大家可怕它了!
有一年"年"兽又来吃人了,大家都跑到昆仑山。
这时一位年迈的老人却拿来红纸做春联,拿来稻草做鞭炮,还拿来蜡烛做灯笼,"年"兽一看见这些东西吓得魂飞魄散。
从此"年"再也不敢到人间来了,但人们怕它再来人间吃人,便在大年初一放鞭炮。
中华结
“中华结,好漂亮哦……”我和爸妈逛街的时候看到了一个小朋友,在编漂亮的中华结,我突然叫着。
中华结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装饰品。
它年代久远,始于上古先民的结绳纪事。
它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始于唐宋时期。
中华结的种类很多,如:
方胜结代表方胜平安,如意结代表吉祥如意,双鱼结代表吉庆有余,等等。
中华结在明清时期达到了鼎盛。
中华结的特点是,每一个结从头到尾用一根约100厘米长,4至6毫米粗的红丝绳纺织而成,每一个结又根据形、意命名。
千万别小看这么一根红绳,它的变化可多啦!
把不同的结饰结合在一起,或用有吉祥图案的饰物搭配组合,就形成了造型独特、绚丽多彩、内涵丰富的传统吉祥饰物。
我看着那散发着传统文化芳香的中华结,仿佛品味到了中华民族原古的神秘和东方的灵秀。
它的古色古秀,它的千变万化,让我神往,让我遐想……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陶瓷
陶瓷在生活中可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房顶的瓦片啊,吃饭用的瓷碗啊,这些东西可都是用传统的工艺品—陶瓷做的哟。
中国陶器距今已有一碗多年的历史,在国外,许多人是先认识陶器再认识中国的。
因为对陶瓷的喜爱,妈妈专门带我去“陶吧”做陶器体会。
那天,我和妈妈漫无目的的在街上瞎逛,忽然看见一个人手持着陶器欢快地从一家陶瓷店“蹦”出来。
我拉拉妈妈,妈妈似乎是我肚子里的“蛔虫”,拉着我进了店。
第一次做陶,没有经验,陶器做得歪歪扭扭的,难看极了。
我使劲把杯子往上捧,想把杯子捧高些,没想到把杯子捧塌了。
我一次又一次地做,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最后我没有耐心了,就勉强做了一个很难看的“花瓶”。
“花瓶”的口只能装一支铅笔,经过烤瓷后“花瓶”又小了一圈,口连根树枝也插不进去了,看着这个作品我哭笑不得。
这个“花瓶”是我第一次的杰作,从那以后我又去了几次,积攒了一些经验,还做过“双层碗”、杯子、水碗、茶杯等一系列陶瓷器,它们虽然不是大大方方、端端正正,可它们是我做出来的。
通过自己的实践后,再去欣赏那些橱窗里精美的陶瓷作品,不由得对那些制作者佩服得五体投地,陶瓷是我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一定要把它发扬光大!
评语:
小作者通过描写自己做陶瓷的不易来展现陶瓷制作工艺的复杂,从而体现了陶瓷的魅力,全文语句通顺,条例清楚,表达了自己对陶瓷的喜爱之情,且情感真挚!
附送:
2019-2020年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难忘的八个字
》优质课教案附教学反思
一、教学设计概述
《难忘的八个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阅读课文。
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女孩因模样丑陋遭人嘲笑产生自卑心理,后来由于受到老师爱心的抚慰而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鼓起生活勇气的故事。
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主要运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策略。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揣摩文章关键的词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去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并将所体验到的感情通过有朗读课文表现出来,达到自读自悟,解决问题,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并引导学生不要歧视有缺陷的孩子,要像伦纳德老师那样,奉献爱心,关爱有缺陷的人,做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彼此尊重,尽量让我们周围充满关爱的温馨。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不懂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3)、多读多想,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先天残疾的“我”在一次耳语测试中,受伤的心灵得到老师抚慰的感人故事,体会伦纳德老师对“我”母亲般的关怀,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
(4)、能用完整通顺的语句表达要说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识字。
重点指导学习难把握的生字,进一步交流、体验识字的方法;
(2)自主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动脑思考、同桌交流、表达反馈的课文学习过程;
(3)通过自动读书、交流讨论等方法,表达自己的体验、感受、意见或看法,体验合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生在充分读书中,自读自悟,理解“我”的处境以及自卑的心理,体会伦纳德老师说的八个字的真正用意和情感。
(2)、学生在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谈体会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不要歧视有缺陷的孩子,要像伦纳德老师那样,奉献爱心,关爱有缺陷的人。
(3)、在观看身边相互关爱的画面中,体会关爱带来的温暖。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面向的是三年级的学生,该年龄段的学生具备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对语文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此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课堂上喜欢表现自己,在学习中随意性非常明显,渴望得到教师或同学的赞许,并乐于探索、勇于创新、乐于表达。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策略:
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自己提出希望解决的问题,在其他同学的帮助或教师的提示下自主运用通过自渎自悟、交流讨论、教师引导等方法,解决问题;
2.自主学习策略:
在深入理解课文主题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拓展资料和拓展创新写作,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促进思维的深层次发展,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
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自制教学图片。
六、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板书课题,释题导入】:
师:
生活中,你最想记住的是什么?
你最想忘记的是什么?
你怎么也忘不了的又是什么?
师:
是呀,在心头的人、事、物挥之不去,就成了“难忘”了‥‥‥
1、板书:
“难忘”——
【展示学生在学校同学之间发生的事情的画面,感受事情的难忘,为今后的写作提供素材。
】
师:
17课中,让小女孩感到难忘的是?
2、板书:
八个字
3、读题:
难忘的八个字。
师:
是哪八个字?
板书:
我愿你是我女儿
4、根据板书提问题:
师:
此时此刻,你最想知道什么?
(——如:
纶纳德老师为什么对“我”说“我愿意你是我的女儿?
”为什么这八个字让“我”难忘等。
)
师:
同学真善于提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
纶纳德老师为什么对“我”说“我愿意你是我的女儿?
”;为什么这八个字让“我”难忘这两个问题。
(二)、复习导入新课
【复习,引导学生走入人物内心世界。
】
师:
请同学们翻开17课,可以浏览第一自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三年级 上册 生活 中的 传统文化 习作 教学 设计 范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