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结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386357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4.90KB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结题报告.docx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结题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课堂教学是学生在学校中参与的基本教育活动,而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复合主体的不可替代和缺失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必须研究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研究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促使学生实现智慧和才能的发展。
2.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的研究时提出:
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们认为对课堂教学中“生活化”进行研究很有意义。
3.新课程标准指出: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这一理念说明:
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方案)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将是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我们试图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对这一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
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形成善于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的语言、知识、思想方法去描述、理解、思考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的心理倾向性。
应用与拓展学习的数学理论,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生活,使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带动本校的新课程改革,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本课题实施的前提,对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有进一步的认识,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以此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
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能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三、有关概念的界定
1、“数学教学生活”:
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2、“数学素养”:
是指人们通过数学教育及自身的实践和认识活动,所获得的知识、技能、能力、观念和品质的素养。
数学素养是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从理论和实践来看:
有关数学和生活的联系的理论,《数学课程标准》及散见于各类教育报刊的有关“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成果和案分析,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从学校条件来看:
学校领导重视科研,倡导科研强校,有浓厚的科研氛围,学校的现有条件有利于实验的开展。
3.从实验教师来看:
实验教师均为区级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能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果。
4.从学生来看:
实验班的学生智力发育正常,已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具有了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题研究现状
11月,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我校已将生活化数学纳入常规教学范畴,由于没有相应的数学生活化教材和现成的资源,没有具体的教学要求和考核指标,教师们对数学生活化没有深刻的理解。
老师们都把数学生活化当成一般的数学课上了,数学生活化几乎没有开展,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也可想而知。
为了课题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大量自学提高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知识和理论方面的准备:
第一,向名校名师请教,课题组通过专题讲座,对“数学生活化”的内含及上课方式有了概括的了解;第二,加强校本教研,蓄备理论知识,课题组成员在学校教学论坛上作专题发言,就生活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六、课题理论基础
1.生活教育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
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数学。
在杜威那儿,教育就是儿童本身,儿童的课堂生活就是儿童的生长。
儿童具有的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儿童生活,就是儿童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
“生活既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
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2.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理的智力潜能;相应的,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3.BlendingLearning新概念
所谓Blending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目前国际教育技术界的共识是,只有将这二者结合起来,使二者优势互补,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七、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不断地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深切领会新教学理念,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改善;构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变学生为活生生的学习主体,变数学教学为生动活泼、主动、富有个性的生命发展过程。
2.通过课题的研究,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拥有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自主探究、亲身实践、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困惑,使得各种情感态度、知识技能、价值观在过程中“动态生成”。
八、研究内容
1.促进学生课堂生活化的策略;
2.尝试构建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
九、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动机,保持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促进知识的自然生成,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2.主动性原则:
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感,创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和条件,通过主动参与,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空间,促进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教学资源。
3.活动性原则: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积极拓展教学时空和恰当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生成促进课堂发展的资源。
4.系统性原则:
用系统论的观念指导数学教学,把课内课外融为一体,让学生从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地搜集信息、整理信息,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不断获得数学知识。
十、研究策略
1.教学内容结构重组。
有意识的拓宽学生的视野,将教学内容进行重组,让教学内容“走近”学生,学生“走进”生活。
主要是拓宽教学空间的视野和拓宽学生收集信息渠道的视野。
2.教学环节弹性控制。
做到提出弹性问题;留下弹性时空。
为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留有时间和空间,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3.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选择“开放式”、“民主式”“活动式”的教学方法。
4.教学评价多样结合。
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的有机结合,让学生有时间、有空间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兴趣、灵感参与课堂交流,从而促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了更多的灵活性、生成性和丰富性。
5.教师预想更多的“可能”。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产生的资源有不可预测与不可再现的特点,因此教师要适时敏锐地捕捉,并对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恰当地处理。
设计更多的“可能”是应对非预期性信息的有效策略。
6.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智慧。
主要是:
能对生成的信息进行选择;能对学生生成的信息进行整合;能对学生生成的信息进行提炼。
十一、研究对象
当年三、四、五、六年级的全体学生。
十二、具体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
组织课题组全体人员要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精神,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组织学习讨论陶行之生活即教育理论、建构主义思想、活动教学等理论,努力把握这些理论的精髓和实质,用以指导课题研究实践。
同时,及时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与本课题相关的发展动态和信息,不断调整本课题实验的研究工作。
2.认真分析现状。
通过各种途径的调查了解现行教材、教学基本方法和手段、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等诸多方面存在各种问题,加以认真详细的分析,从而针对性制订工作策略。
3.关注学生生活。
从学生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有目的地收集和挖掘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活动并贴近学生现实生活,保证学生的数学知识及时在日常生活得到应用和验证。
4.联系生活实际重组教材。
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力求将新知的呈现方式寓于生活现象,贴近学生生活经验,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5.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特点,采用语言直观、实物演示、游戏、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手段,创设课堂的生活情景,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以更便捷的方式沟通书本知识与数学现象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创造实践时空,注重实践活动。
有目的地开展与生活实际联系的课外活动,既深化所学的课内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形成“(积累)生活经验——(发现)数学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生活经验”的教学模式。
在逼真的问题情境中展开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展示学生的数学才华,促进学生的应用数学技能得以提高。
以实践课为阵地,用有趣的内容吸引学生,寓教于乐,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欲望;用实践的形式锻炼学生,寓教于动,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才能;用数学的思想熏陶学生,寓教于思,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水平。
培养学生从小用数学的方法去实践生活,感受生活的数学与数学的生活,沟通数学解题方法与生活问题解决策略之间的联系。
7.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
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一方面重视数学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体现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原则,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生活中的背景和实及其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另一方面是开展模型教学与数学建模能力训练。
在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寻求出其结果,再返回到实际问题实现问题解决,最后又反过来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
十三、预期创新点
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教学设计要充分展示学生思维过程,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方法,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通过研究,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和用数字、符号、图形描述现实生活的过程;通过研究,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通过研究,让学生成为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明智使用者,学会在实践中数学地提出问题,用数学的思想、知识技能和方法,分析、解释并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
在生活教育和素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建构一种具有主体性、生活性、情意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爱数学、爱生活的热情,还使学生懂得了数学的价值,针对现实问题有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学生 活化 课题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