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林浩特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docx
- 文档编号:23857148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30.36KB
锡林浩特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docx
《锡林浩特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锡林浩特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锡林浩特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锡林浩特市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形势
(一)我市文化发展现状
——民族文化资源特色显著。
锡林浩特是锡林郭勒盟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它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独特的草原风情,被誉为璀璨的“草原明珠”。
以蒙元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灰腾草原、锡林九曲为亮点的景观文化,以那达慕、祭敖包、草原民族风情为特点的民族民俗文化,异彩纷呈,独具魅力。
我市还拥有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的贝子庙,气势磅礴,规模巨大的金长城,距今700年的东山辽墓都是北方游牧先民留给人们重要的文化遗存,蒙元博物馆馆藏7000多件器物填补了国内外蒙元时期文物收藏的空白。
2008年锡林浩特市被中国文化部评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评为“潮尔道之乡”,悠扬高亢的长调民歌、琴声优美的马头琴演奏,旋律完美的和声演唱潮尔道,热情奔放的蒙古舞蹈,风格独特,深受群众喜爱,也为锡林浩特市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雄厚的文化基础。
——文化产业具有一定基础。
锡林浩特市是锡林郭勒盟府所在地,总人口20.5万。
近年来,锡林浩特市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成为全盟乃至全区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来锡投资创业、旅游观光人数逐年增加,极大地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锡市文化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进入21世纪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自2004年盟委行署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大盟战略以来,全市文化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是初步形成了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以民族文艺表演和培训业、民俗及民族服饰展示演出业、文化娱乐业、民族手工艺品制作销售业,网络文化服务业为主的文化产业正在形成,并逐步趋于规模化。
各类旅游、艺术团体、歌舞娱乐企业、民族工艺品企业以及音乐制作、音响灯光企业逐渐增多。
据统计,2009年全市各类文化产业机构近309个,从业人员3259人,文化产业年收入1618万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29%。
此外,民族服饰加工销售机构30余家,从业人员400多人;从事民族特色餐饮机构40余家,从业人员300余人。
二是出现了一些文化特色的企业、协会,成为锡市文化产业龙头企业的雏形。
浓郁的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民族文艺展演、培训、民族服饰展示等企业及以传承和弘扬地方民族文化为己任的协会不断出现,并不断开发文化产品,提高文化产品的档次和水平。
目前,全市拥有各类文化协会20余个。
三是大型民族文化演出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壮大。
“敖包相会”文艺晚会、草原少儿艺术节、长调艺术节、国际游牧文化节等文化活动,为文化产品提供了展示和宣传的平台,极大的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条件和存在问题
——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力条件
一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和文化产业发展大环境优势。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促进和谐、富民强市”的工作主题,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产业多元初见成效。
第三产业繁荣活跃。
城市聚集要素功能不断完善。
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正在进入全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文化消费的比重将大大提高。
这必将给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极好的机遇。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拓文化消费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二是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融合已使文化产业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已成为一种大趋势。
文化不仅仅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文化本身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文化产业方兴未艾,发展潜力巨大。
21世纪头20年,文化必将成为群众消费的重要增长点,传媒业、出版业、文化娱乐业等“文化朝阳产业”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是区域区位优势。
锡市是全盟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是观光旅游者和投资者的理想驻足之地,同时也是全盟文化艺术产业和人才的聚集地区。
四是文化资源优势。
锡林郭勒草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作为全盟中心城市,锡市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不仅有多样地貌的景观资源,而且有丰富的人文资源。
有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迹;有古代北方各民族活动的踪迹;有200多年历史的贝子庙;有古老的民间手工艺品制作艺术;还是蒙古族长调、潮尔道等艺术广泛流传的地区。
富集的文化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可能。
五是社会环境优势。
全市各部门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认识逐渐提高;广大群众综合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文化市场管理有序,发展良好。
投资文化的资本及经营文化的主体不断增多。
——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锡市文化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企业势力不强,投入不足,尚未形成规模经营,目前我市文化建设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
对文化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产业意识不强,重事业轻产业的倾向普遍存在。
二是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政企不分、管办不分,政出多门,行业管理不到位,企业运行不规范、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较差,市场开放度不高,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市场主体培育不够,规模小,重复建设、效益不高的问题比较突出。
三是资源整合与开发不够,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对经济的贡献率较低。
四是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匮乏,管理粗放培养、吸引人才的机制不健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
文化产业发展缺乏总体规划,文化产业信息统计制度不健全。
五是文化经济政策落实不够,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不足,基层特别是牧区文化工作薄弱。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文化法治环境有待改善。
这些矛盾和问题,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势必对我市今后文化发展构成障碍和制约。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草原明珠”之城为依托,充分发挥锡林浩特市历史悠久,民族文化特色显著,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按照“传统文化抓开发、先进文化抓弘扬、现代文化抓繁荣”的思路,以文化旅游业为突破,大力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拓展文化市场,促进文化产品经营,加强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和谐发展,使文化产业成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基本原则
——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相协调。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充分认识文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意义,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管理,促进经济文化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同时,充分认识文化的经济属性,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率,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改革创新和继承借鉴相衔接。
继承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合理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
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广泛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
——坚持大众文化和特色文化兼蓄。
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消费者,研究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着力提高大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在发展大众文化的同时,有选择、有重点、有步骤地发展富有地方风情和历史内涵的特色文化,把发展特色文化与发展大众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为文化产业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
——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相促进。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两大既相互交叉渗透又相互独立的不同形态。
要根据其不同属性,采取分类指导和不同的政策措施,使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城乡文化发展相统筹。
在不断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的同时,高度重视牧区文化建设,努力改善牧区文化环境。
——坚持导向和强化服务相促进。
充分发挥文化主导作用。
确保导向正确,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强化文化的服务功能,提高内容生产能力,在服务中做大做强做优。
——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
按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性质,明确政府与市场的作用。
政府部门要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等职能,努力办好公益性文化事业。
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着力培育文化产业主体,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促进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总体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总体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相适应,产业政策趋于完善,产业结构基本合理,产品的艺术、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文化产业发展速度高于全市GDP增幅,使文化产业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
——文化产业全面繁荣。
发展和壮大具有地区特色,能够满足不同层次文化需求的民族艺术演出培训及娱乐业、民俗及民族服饰展示表演业、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业、民族文化风情旅游业、网络文化服务业等主导产业;数字电影业、文博会展业等新兴产业有较大发展;逐步形成文化产品创作、生产、营销体系;创作、生产一批具有区内外乃至国内外影响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有较大的提高。
文化产品和服务占全盟市场的绝对优势,把锡市建成全盟文化产业的中心城市和全盟文化产业强市。
——文化市场开放有序。
加快文化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
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区域分割、行政分割的市场壁垒逐步打破,市场中介组织活跃,市场机制在文化生产要素的集聚和扩散中发挥调节作用,市场管理进一步法制化。
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文化设施布局合理。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集中力量在全市改建和新建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备的重要文化设施。
加强牧区乡镇和城镇社区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网络体系。
——文化发展环境改善。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服务水平。
加快文化立法进程,逐步建立健全符合国家法律的我市地方性文化政策法规体系。
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建立文化创新机制,营造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
(二)发展战略
——文化经济战略。
积极促进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增强经济的文化内涵,增强企业产品的文化含量,提升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大力发展内容产业,充分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努力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龙头带动战略。
在区域上重点发展城区文化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并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在产业门类上扶持已形成一定规模档次的民族艺术演出业、文化娱乐业、民俗及民族服饰展示表演业、民族手工艺品制作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服务业和新兴的数字电影业、文博会展业。
在市场主体上,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产业集团发展。
——品牌特色战略。
立足锡市文化资源,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产品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区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精品。
深入研究并挖掘整理锡市丰富的文化资源,加强各级各类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突出草原城市的特色及民族文化,提升美誉度,增强竞争力,增强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重点打造以蒙古长调文化、蒙元文化、敖包祭祀文化、贝子庙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文化为题材的文化精品。
——人才战略。
树立人才资源是文化发展第一资源的观念,建立、健全文化人才培养、引进、选拔和激励机制。
着力培养、吸引和用好一批熟悉意识形态工作、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造就一批培养和引进锡市文化产业发展急需人才和领军人物,以人才创造精品,以人才打造特色文化,以人才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四、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
(一)城乡文化建设
——塑造城市文化形象。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结合锡林浩特市的城市功能和定位,高起点统筹规划城市文化建设,塑造鲜明的城市文化形象。
将城市文化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之中。
着力在城市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文化人才、文化街区等方面注重地方特色,体现人文内涵,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建设个性鲜明的城市文化。
适度超前、提高品位、形成特色。
——加强牧区文化建设。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深入发掘民俗文化、民族民间文艺资源,积极创建全国和全区民间艺术之乡、特色文化之乡,举办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牧区文化活动,推动牧区旅游文化发展,办好牧区那达慕。
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加大对牧区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
继续开展文化先进苏木镇、嘎查、社区建设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抓好文化扶贫工作和农村牧区电影“2131工程”,满足牧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积极引导和扶持农民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进一步活跃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广场文化、牧区文化。
继续开展民族文化艺术下基层活动。
鼓励文企联姻、文化单位与群团合作共同承办社会文化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对外文化交流。
一是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文化艺术人、艺术、信息等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艺术表演、举办展览、缔结友好城市、民间文化往来等多种形式,增加对外文化交流项目。
充分发掘我市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的比较优势,积极引进民资,发展外向型文化企业,大力拓展市场,开展对外文化产品贸易。
重点扶持有较强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文化单位,做大做强一批对外交流的文化品牌,积极参与区内外文化市场竞争。
抓好外宣精品生产,扩大锡林浩特市的影响力。
二是举办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做好“引进来”工作。
通过举办大型文化节庆、宣传项目活动,扩大规模,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高质量、国际性的文化艺术节,增强锡林浩特市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坚持把引进优秀文化艺术精品同繁荣我市文化市场,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养相结合,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和先进管理经验,让各地区优秀文化走进草原,让草原文化走向全国。
(二)确立优势,发展文化支柱产业
一是发挥传统优势,加快传统文化产业化进程充分挖掘我市民族文化的增长潜力,应用现代文化产业的经营理念和手段加以经营和包装,整合和激活我市文化资源优势,打造一批有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精品,力争推出一批在区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
——开发地域特色,打造潮尔道之乡。
在加强研究、保护的基础上继承创新锡林浩特市悠久的民族文化,组织特色文化资源开发,使文化遗址以及民族民间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
做好民间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实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建立分级保护制度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团体)、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等的申报、审核和命名机制。
全面推进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民族演艺业,改制、组建、新建各种面向市场的艺术表演团体。
长调、潮尔道是我市标志性文化品牌,要把潮尔道作为民族文化产业化的突破口,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和改革力度,整合现有资源,采取适应市场的灵活的演出机制,做强做大,使之成为区内外有地位、有影响、有规模、有效益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
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潮尔道”的优势,吸引全国范围内的民族音乐团体来我市交流合作,扩大影响,形成以潮尔道为主的地域文化特色品牌。
要巩固优势,创新剧目,改革体制,加速产业化进程。
鼓励有实力的“潮尔道”表演团体“走出去”,开拓国内市场,创造更大的效益。
——以弘扬保护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传统文化产业。
锡林浩特市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要大力挖掘,加快开发,尽快形成具有经济价值的系列产品。
发挥民族特色效应,大力发掘蒙元文化和民俗文化以及遗址文化产品,形成产业优势。
——以民族服饰为代表的工艺文化产业。
锡林郭勒草原是蒙古族民俗和民族服饰极为丰富多样的地区,绝大部分传统习俗和服饰传承较完整,是锡市展示给游客和世人的最珍贵的文化遗产,其发展潜力很大。
要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增加文化内涵,提高产品档次,形成更多的名品、新品和精品。
要成立民族服饰协会重点扶持2-3家已初具规模的公司,2010年内形成年加工3000套的能力、产值达150万元;到2015年形成年加工9000套的能力、产值达450万元。
要抓紧培养新一代工艺品大师和特殊人才,建立工艺品研发机构,促进继承和创新的有效结合。
建立跨所有制的艺术品生产企业。
——引导民间传统艺术品生产。
充分挖掘民间手工艺资源,吸收社会各类资金,大力扶持发展木雕、根雕、骨雕、石雕、毛制、皮制、角制手工艺品制作业。
吸收社会各类资金,扶持发展民间手工艺美术品制作企业。
突出特色、创新设计、打造品牌,使小产品、小作坊实现规模化、社会化生产与经营。
开发以游客为主要消费对象的民族手工艺品、纪念品,逐步壮大民族民间手工艺加工业,同时,着力打造贝子庙商城成为全盟乃至全区民族文化旅游商品销售“航空母舰”。
近期,重点扶持1-2家年产值达100万元,至2015年,涵盖锡市城市,实现产值200万元民族手工艺制作业。
——打造“马都”。
打造“马都”我们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锡林浩特市养马和赛马有着优良的传统和雄厚的群众基础;经常性举办赛马节和马术运动的资源优势;近年来锡林浩特市政府高度重视马产业发展,各职能部门对马产业的大力支持则是最重要的政策优势。
为此我市要把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发展锡林浩特市马产业,建设名牌赛马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真正的“马都”。
一是引进优良马种,培育竞技型科尔沁马品系。
保护好现有的马资源,适当引进英纯血马等优良马种进行改良,培育竞技型科尔沁马品系,为赛马运动提供优秀个体。
二是加强赛马场的软硬件建设。
加强赛马场的硬件设施和交通建设,把传统赛马、现代赛马、马术、民族民间马术办得更精彩;要保持和完善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赛马和马术活动,但是也要吸收国外的先进的赛马理念和经验。
三是成立马产业组织管理机构。
主要策划、研究如何发展锡林浩特市马产业,办好一年一度的赛马节,与国家级赛事乃至国际赛事接轨。
举办大型马事比赛、马业发展论坛等一系列的活动。
要认真扶持马术协会和协会成员暨养马户做大做强。
二是适应新的需求,培育新兴文化产业。
面向文化市场需求,充分借鉴国内现代文化产业发展经验,根据我市的实际可能,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重点选择部分领域积极扶持,使之成为拉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民族文艺演出业
实施“文化精品”战略,加强乌兰牧骑专业团体的队伍建设,加快发展舞蹈、音乐等民族文艺演出产业,促进文化艺术产品的策划、生产、展演和后续开发的一条龙运作。
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增加文化演出收入,形成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良好运行机制,推出一批展示时代风貌、体现民族特色,在区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精品。
积极发挥艺术表演团体、艺术表演场所和演出中介机构的作用,要扶持和组建各种形式的文艺表演团体,建立繁荣有序的文化艺术演出市场体系。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文艺演出业,要以资本为纽带,以优秀剧本和优惠政策吸引区内外优秀人士加盟锡市的文艺演出业,合力打造反映我市文化特色,在区内外有影响力的文化艺术精品。
要和旅游业结合,努力挖掘锡市文化资源,如蒙古长调文化、蒙元文化、敖包祭祀文化、贝子庙宗教文化、民俗风情文化等,运用文艺表演形式使之成为展示给游客的文艺精品,提升旅游档次,丰富旅游内涵。
集中人力财力,依托敖包相会晚会、长调艺术节等平台,打造1-2个标志性演艺活动,提高演出团体演艺水平,使其成为锡市文艺演出特色品牌和拳头产品。
利用蒙元文化苑歌剧院、锡林郭勒赛马场、锡林郭勒草原旅游区等平台,组织系列文体活动;围绕锡林郭勒民风民俗,以大型民族风情歌舞《天堂草原》作为蒙元文化苑歌剧院主演剧目;围绕“歌王”哈扎布,组织长调比赛和研讨会,争创长调艺术品牌。
——文化娱乐业
文化演出和娱乐活动是文化消费的重要形式,音乐、歌舞以及各种娱乐活动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大力扶持文化品位高、有特色、大众化的歌舞娱乐项目;发展各种形式的城市和牧区娱乐活动,增建各类文化娱乐场所,为各类文艺团体的表演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娱乐场所成为低消费、高品位、群众参与性强、自娱自乐的文化场所,全方位的满足不同人群的娱乐需求;鼓励发展面向青少年和老年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项目,开发新的娱乐服务项目;推动网吧连锁经营。
强化对网吧管理,引导和鼓励网吧连锁经营。
到2015年前,培育和扶持一批信誉好、实力强、经营规范、有市场竞争力的连锁网吧企业,使规范化、规模化、主题化、品牌化的网吧连锁经营企业成为网吧行业的市场主体。
——数字电影业
目前锡市还没有一家数字电影院,与城市的发展、城市居民休闲娱乐需求极不相称,其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极大。
应采取政府引导,鼓励民间资金投入,提供优惠条件,加快发展数字电影业。
积极创造条件,以招商引资等形式创办电影、电视剧、动漫为主的影视产业。
近期,重点扶持锡林影院的数字化改造升级,力争使年放映场次超过300场,销售收入达到200万元;至2015年全市范围内数字电影放映的单位达到5家,票房收入达到1000万元。
——民族文化艺术培训业
蒙古族长调和马头琴、民族舞蹈在我市有独特的人文环境和群众基础,应成为全市艺术培训的重点领域。
抓好少儿学艺、青年就业、中老年健美健身及其他相关社会培训教育活动。
扶持民办艺术学校和培训班,把一定实力和一定办班规模的艺术培训学校和培训班做大做强,培养符合社会需要,能够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复合型艺术人才。
特别是马头琴和民族舞蹈专业,市场需求量较大,专业特长突出的人员已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艺术“蓝领”。
近期要重点扶持3家专业培训团体,形成年培训量超过800人次的规模。
到2011年,年培训人次超过1600人。
同时,文化部门要通过着力培训文化市场经纪人、主动与区内外演出市场长期合作等方式,为掌握技能者提供广阔的需求市场。
——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业
1.坚持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积极吸引民资投资兴办体育产业。
开展多样化健身娱乐服务,增强市民参与全民健身意识,引导市民健身消费,提高市民身体素质。
到2015年,建设和培育一批集运动休闲旅游、体育培训、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体育活动场所。
全市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45%以上。
2.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
结合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实际,选择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技术培训作为加快发展的重点,扩大开放,着力推进,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各类服务。
不断引进、创新健身娱乐、竞赛表演的形式和内容,构建群众性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群众健身场地,健全群众体育活动组织,举办群众性体育活动。
加快发展群众喜爱、有群众基础的健身秧歌、健身气功、武术、自行车等群众性体育项目。
拓展青少年体育、牧区体育、社区体育,增加体育消费。
积极培育健身、竞赛、技术培训等专业市场。
设立健身、羽毛球、乒乓球、台球、网球协会或俱乐部。
推进协会实体化。
申办综合性大型运动会,推动体育场馆的开放、开发。
立足锡林郭勒草原跤手多、骑手多的实际,积极发展体育表演业,把蒙古摔跤和赛马作为表演项目展示给游人。
近期,重点扶持3家搏克、射箭、马术俱乐部,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部门技术指导、推介演出市场。
到2013年,打造出民族专业技能全区乃至全国知名俱乐部2家,培训、展演上档次、上规模。
3.大力加强体育场馆建设。
“十二五”期间,通过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按照规划布点要求,建设若干个大、中型体育场馆,使我市逐步具备承办国内外大型体育比赛的能力;继续加大社区和牧区全民健身设施的建设,特别要加强老年人、少年儿童的健身设施建设,使之与全民健身运动的需求相适应。
在2015年前,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的锡林浩特市体育中心、射箭场地等项目;在苏木、嘎查(场)建成一批集乒乓球活动室、篮球场地、门球场地、健身路径为一体的健身活动场地。
(三)引导各方资金,建设一批文化设施
加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锡林浩特市 十二 文化产业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