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辨析及修改》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3848721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57.57KB
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辨析及修改》教案.docx
《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辨析及修改》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辨析及修改》教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辨析及修改》教案
部编版2019-2020年语文中考专题复习《病句辨析及修改》教案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从考试的角度来看,语法的考查一般为病句的辨识与修改。
常见的语病有: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用词不当;前后矛盾;并列不当;重复多余;结构混乱。
学情分析:
辨析并修改病句是衡量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初中生备考的基本能力之一。
中考对修改病句的要求是,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语病;能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能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能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
教学目标:
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
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
教学重点:
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修改病句的方法,提高修改病句的能力。
教学难点:
常见病句类型的辨析及修改。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归纳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韩复榘(jǔ)演讲》笑话,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平时说话出现病句的后果,进一步引出本课的学习课题----《病句的辨析及修改》。
二、学习新课
(一)出示考试说明:
考试基本要求:
1、能准确判定一个句子有无语病;
2、能从语法方面指出病句类型;
3、能从逻辑方面判定句子表意是否合乎事理;
4、能从语言习惯、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判定句子表达是否得当。
考试形式:
1、辨析病句(选择题型);2、修改病句(动笔修改)。
(出示目标和考试的要求、形式,可以让学生整体上明确考什么,怎么考?
做到心中有数。
)
(二)归纳病句类型:
归纳中考常见病句类型(多媒体展示)(让同学们对病句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都有哪些造成病句的因素,才能更好的做到对症下药。
然后结合具体实例分析病因,更直观、更直接、更有针对性,找出修改的最佳方法。
)
1、成分残缺;2、搭配不当;3、语序不当;4、用词不当;
5、前后矛盾;6、并列不当;7、重复多余;8、结构混乱。
结合实例理解常见病句的八种类型:
(一)成分残缺
1、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2、他出生在农民家庭里,从小就养成爱劳动。
(二)搭配不当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
2、一部分同学端正了学习目的。
3、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三)语序不当
1、我国粮食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
2、记者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四)用词不当;
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2、尽管严寒酷暑,我们都坚持清晨的锻炼。
(五)前后矛盾;
1、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2、班里的同学基本上都交了作业。
(六)并列不当
1、这个商店出售饮料、汽水和啤酒。
2、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
(七)重复多余
1、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的当务之急。
(八)结构混乱
1、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2、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秸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四、梳理归纳
(通过上面具体实例感知,进一步水到渠成地归纳出病句修改的方法和修改步骤。
)
1、修改病句要遵守的原则:
“两不”:
不改变原意;不产生歧义。
2、辨别修改病句的方法、步骤:
即,一读、二提、三改、四查
一读:
借助语感找出病句,往往别扭的地方就是有语病的。
二提:
提取主干,从而辨析句子是否有错误(抓主要动词)。
三改:
增(即增加缺少的成分)、删(删去多余的部分)、调(调整字词顺序)、换(更换字词)。
四查:
进行复查(是否通顺、有无新语病)。
3、修改方法总结:
增、删、调、换
(1)增即在句中添加上残缺的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使句子充分、完整。
例如:
①中国人民正努力为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
②这种自由散漫、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
(2)删即删去多余的部分,使句子简洁、明了。
例如:
①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些革命战士流了多少鲜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生命啊!
②这句话的后面,包含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
(3)调即把颠倒错乱的语序加以调整,使之合乎现代语法规范。
例如:
①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二干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②这次会议对节约原材料问题也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4)换即对误用、搭配不当、指代不明的一些词语,进行改换。
例如:
①春风一阵阵地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起发出声音。
②我们大家感到十分荣誉。
4、特别注意(巧点津)(授予学生修改方法时,由整体到局部,由面到点,进一步教给学生更加节时、高效、准确的方法,达到提分的目的。
)
(1)重复多余
容易重复的词语:
“目的是为了”“约……左右”
“更加变本加厉”“让它任其自然”
“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从心里发自肺腑”
“显得相形见绌”“一气呵成地写成”
“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一个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训”
(2)前后呼应
注意:
“有无”“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词含有两面,不能前后呼应就会出错。
例如:
内容正确与否是衡量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
分析:
两面对一面,前后不一致造成语病,可在作品后面加上“优劣”一词,也可以去掉“与否”。
(3)否定多用
注意:
“防止”“禁止”“止”“忌”“忘”“避免”等词语后是否有否定副词,要考虑是否把意思说反了。
例如1)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2)学生写作文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分析:
“谁也不会否认……”这一双重否定句已表示肯定意思,后面再套进“不是……”这一否定词,最终表示否定的意思。
(三重否定表示否定。
)应去掉“不”;例句中“切忌”已有“不要”的意思,应去掉“不要”。
(4)缺少主语
注意:
“通过”“在”“当”等词和“使”同时出现在句中,要考虑是否缺乏主语。
例如:
1)通过这次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赌博的危害。
2)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
分析:
没有主语,去掉“使”。
(5)数量增减
注意:
概数前不能加上“最多”“最高”“最低”“至少”“超过”等一类词;表示数目的降低、减少、缩小、下降时不能用倍数,应该用分数来表示。
例如:
1)东风织布厂棉布产量增加了两倍,时间却缩。
2)这次火灾造成的经济损失,据有关部门保守估计,直接损失至少在三千万元以上。
分析:
1)数量词用错。
缩短应该用分数,应改为“缩短了二分之一”。
2)“至少”一词后面搭配的应该是确数,而“三千万以上”是一个概数,此句是病句。
(6)多项定语
注意: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有次序,另外“的”字定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佛山一中的语文教师。
(注意多项定语次序排列规律:
a.表领属性或时间处所;b.指称或数量短语;c.动词或动词短语;d.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e.名词或名词短语。
)
应改为:
佛山一中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语文教师。
五、课堂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学中练,练中巩固)
见活页练习
六、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
完成板书;然后课件呈现归纳的技巧:
一靠语感-----多读多写
二靠积累-----多查多记
三靠语法-----化繁为简
四靠生活-----化难为易
五靠训练-----熟能生巧
七、布置作业
见活页作业部分
八、板书:
(板书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病
句修改不改原意
辨原则不生歧义
析(两不)
及修改增、删
修方法调、换
改(四字)
二、现代文阅读
2.非文学作品阅读
不做“空心人”
亲爱的同学们:
祝贺你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成为新一代复旦人。
希望在你们身上。
今天凌晨五点多钟,我独自在校园走了很久,感受到一种特别而久违的宁静、肃穆。
我知道这宁静和肃穆,在世上任何别的地方,都永不可被复制,它封存于我心底,瞬间被这熟悉的一草一木激活了。
站在当年的教学楼前,真是百感交集。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物质条件相对匮乏,有时,我带着两块干面包一头扎进图书馆,深夜才会出来。
但那些年复旦浓厚的理想主义氛围,一个穷学生心中的万丈豪情,穿透时光的铁幕,仍时常叩击我的内心。
仿佛也是在警醒我,在一个人内心,真正不可消逝的,到底是些什么。
钱穆先生曾说,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对传统,应怀有温情和敬意。
对我们的个人史,又何尝不是如此?
离开复旦的三十多年中,每当我苦闷、矛盾、彷徨之时,复旦时期的无数细节,先生们给我的种种教诲时时浮现。
可以说,母校对我灵魂的滋养、对我内心的教育从未中断、从未停止,也永远不会终止。
同学们,你们生于本世纪初,是崭新的一代人。
持续深入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数千年未有的巨大进步,物质生活和人本身生存状态的丰富性、多样性,哺育了你们。
你们是在信息时代出生并成长起来的第一代人。
整体上看,这一代人视野开阔,聪慧敏锐,自信而独立。
我的儿子是这一代人中的一个。
我有个保持了十多年的习惯,在他读书和生活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会写一句话送给他,让他去反复体味。
在他赴国外读书时,我写了五个字送给他,叫:
不做“空心人”。
为什么有这么一句呢?
我是在警示他,对这一代人高度信息化的生活方式,要保持足够清醒的审视和反省。
曾有一个你们的同龄人,这样对我描述他的状态:
睡眠之外,时时刻刻在刷屏,明知绝大多数信息无聊无趣,甚至扭曲、有害,仍止不住地去刷。
但越刷屏,就越有信息饥饿感。
一旦手机离手,就会失魂落魄。
信息的海量堆积不仅没有带来内心的充实,反而总觉得内心空荡荡的。
我知道这已经是个常态。
这个时代对信息消费的依赖性,正在逼近一个危险的临界点。
但真正让我担忧的,还不是这个。
我发现,即使是面对难得一见、瑰丽雄奇的自然奇观,面对渴盼亲情的家中长辈,面对他人的痛苦遭遇,很多人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无动于衷、一种超然的淡漠、一种对现实的疏离感,甚至是麻木。
高度的信息化,有着把这个星球每个角落的人都有效联通起来的神奇能力,但同时,它本质上也加剧了每个个体内心的“孤岛状态”。
所以我告诫儿子:
不要被物质和消息的过度消费“空心化”,成为“空心人”。
我当然不是在否认信息化对人类发展的的澎湃推动力。
这种推动力是无与伦比的,是无法被颠覆的。
我在想,在高度信息化的生存中,人本身如何不沦为一种快速消费品。
越是在众声喧哗中,越需要一颗真正安静下来的心。
越是快速变化的时代,越需要一颗真正慢下来的心。
我期待同学们能够成为这样的自觉者。
世界上所有的美,都需要一种高度的专注和漫长时间的淬火。
读书、求知,当然更不例外。
在信息时代,整个社会的“速生、速成”的心理惯性,事实上得到了强化。
我期待同学们从这种强悍的惯性中,挣脱出来。
在时代的屏幕上瞬间自生自灭的文字,越是浅陋粗鄙,就越需要有人能以“坐得十年冷板凳”的勇气,舍弃眼前之利、萤火之光,创造出能昭示一个时代良心和品质的精神产品,穿透这个时代流传下去。
越是有人觉得心里空荡荡的,就越需要另一群人懂得,应该往这种空荡荡中填补些什么。
越是有人不再确信什么,觉得“爱”、“理想”、“信仰”成了过时的、陈旧而虚张的概念,就越是需要另一群人把这些词,高高地举在头顶。
对内心贫乏的人来说,这些词是空的。
而对内心丰富的人来说,它们永远是有血有肉的,是新鲜的。
对大自然、对现实的变迁、对世间的悲欢离合,我们内心的触角都要敏感地、密切地去感受它们,催生清新的生命感,不必去过度转述网络上苍白的“二手人生经验”。
只有这样,明确的信念才会产生,生命的内在热度才不致流失。
教育的根本要义是什么,今天在场的老师们远比我有权威来作出阐释。
我对它有九个字的个人解读,叫:
“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
同学们根据个人兴趣、能力结构和社会需求,选定了自己的专业,这是有所学。
最终,在一些专门领域形成独到见解,有了贡献,成就了更好的自己,甚至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这是有所成。
这一步,在大师林立、治学传统根深蒂固的复旦,也是能做到的。
。
。
一个人,对求知、求真理没有非同一般的执着,没有一种内心的灼热,没有百折不挠的坚忍,自然匹配不了一个爱字。
没有固守社会良知正义、突破一己局限的家国情怀,自然也难以体察到这个境界。
有所爱,意味着献身精神、一种信仰;意味着可能需要放弃很多,也需要有深刻的自省能力时时唤醒自己。
这一定是个长期的、艰苦的锤炼过程。
在今天世界上,一些大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的校园里,有更多的学生懂得:
要把求知、求学上的怀疑精神,与对生命价值的确认和信仰的形成融为一体。
把对科学的“冷眼”观察、冷静探索,与做人做事的古道热肠融为一体。
把探求真理的坚韧不拔,与生活中怜小怜弱、恤残恤孤的生命柔情融为一体。
只有这样一颗“有所爱”的心,才不会空掉。
我们才不致沦为一个“空心人”。
在这里,我还要把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名作《月亮与六便士》的两段话,送给同学们。
一句话是“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月亮”。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要克制对唾手可得的实际利益的诱惑,要有一种超越性的、更宽阔的眼界。
有时候,抬头看月亮,是多么奢侈的一件事啊,因为利益的羁绊,不是那么容易破掉的,尤其是生活在承受重负之时。
另一句话是:
“我用尽了毕生的力气,只是抵达了生活的平凡”。
这句话中包含的力量,正好与前一句形成互补。
平凡,是每个人都想着要去突破的。
但平凡的真味、深味,又恰恰是在人生绚烂至极、归于平淡之后。
人光有超越的一面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从平凡中汲取智慧的能力,也要有一种自知平凡的谦卑。
同学们,四年之后,当你们从复旦毕业之时,一定会有某种强大的心灵共性,在你们和我之间形成。
也唯有如此,一所伟大学校特有的精神气质才会永恒地存在。
谢谢大家。
愿每一位同学都有美好的前程。
(选自复旦大学2018新生开学典礼演讲,有改动)
(1)把下面的思维导图填写完整,厘清文章脉络。
(2)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自然
(3)文末引用《月亮与六便士》的话有何用意?
(4)演讲稿中提出“不做‘空心人’”的观点也值得我们深思,请结合文章内容和自身认识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案】
(1)①有“坐得十年冷板凳”的勇气;②将教育的根本要义解读为“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
(2)最困难也最要紧的是要“有所爱”。
(3)文末引用《月亮与六便士》的话,意在寄语新生,期待青年学生开阔眼界、辩证看待平凡,形成强大的心灵,同时借助名著中的言论,论证不做“空心人”的论点,使论证更丰富,更有说服力。
(4)示例:
我认为“空心人”指的就是心灵空虚的人。
心灵空虚了,就会开始迷失自己;心灵空虚了,往往就会忘记存在的意义。
我们如果不想成为“空心人”,就要有从平凡中汲取智慧的能力,也要有一种自知平凡的谦卑。
要有一颗“有所爱”的心,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良知,努力去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解析】【分析】
(1)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从前往后梳理文章的内容,第一到五自然段首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不做“空心人”。
第六到九段论述空心人的概念及为什么不要做空心人。
第十段到十三段论述怎样做才不会成为空心人,作者认为要有“坐得十年冷板凳”的勇气,才能挣脱“速生、速成”的心理惯性,才能创造出能昭示一个时代良心和品质的精神产品。
第十四段到十六段论述教育的要义,作者认为教育的要义可以用九个字来解读:
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
最后几段作者寄语心声,以期形成强大的心理共性,共创美好前程。
(2)结合语境分析,文章第十四段到十六段论述教育的要义,这三者相比较起来,前两者都比较容易实现和理解,因此作者在简单论述所学和所成后,就把论述的中心放在论述有所爱上,从第十五段内容“一个人,对求知、求真理没有非同一般的执着,没有一种内心的灼热,没有百折不挠的坚忍,自然匹配不了一个爱字。
没有固守社会良知正义、突破一己局限的家国情怀,自然也难以体察到这个境界。
有所爱,意味着献身精神、一种信仰;意味着可能需要放弃很多,也需要有深刻的自省能力时时唤醒自己”可以看出要做到有所爱并不容易,从第十六段最后一句:
只有这样一颗“有所爱”的心,才不会空掉。
我们才不致沦为一个“空心人”可以看出有所爱的重要性。
据此可知横线上应该补写的内容为:
最困难也最要紧的是要“有所爱”。
意对即可。
(3) 结合语境理解与分析,文末的内容是寄语新生,作者引用的是文末引用英国小说家毛姆在名作《月亮与六便士》的两句话,一句是“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月亮”,已在期待新生要有一种超越性的、更宽阔的眼界;一句是“我用尽了毕生的力气,只是抵达了生活的平凡”意在期待新生要正确看待平凡。
从论据的角度来分析,这两句话其实也可作为道理论据,非常有力地证明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据此分析及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题时只要能结合本文论点及自身实际谈自己的理解,言之有理,言之有序即可。
如:
我认为“空心人”指的就是心灵空虚的人。
心灵空虚了,就会开始迷失自己;心灵空虚了,往往就会忘记存在的意义。
我们如果不想成为“空心人”,就要有从平凡中汲取智慧的能力,也要有一种自知平凡的谦卑。
要有一颗“有所爱”的心,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良知,努力去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故答案为:
⑴①有“坐得十年冷板凳”的勇气;②将教育的根本要义解读为“有所学,有所成,有所爱”。
⑵最困难也最要紧的是要“有所爱”。
⑶文末引用《月亮与六便士》的话,意在寄语新生,期待青年学生开阔眼界、辩证看待平凡,形成强大的心灵,同时借助名著中的言论,论证不做“空心人”的论点,使论证更丰富,更有说服力。
⑷示例:
我认为“空心人”指的就是心灵空虚的人。
心灵空虚了,就会开始迷失自己;心灵空虚了,往往就会忘记存在的意义。
我们如果不想成为“空心人”,就要有从平凡中汲取智慧的能力,也要有一种自知平凡的谦卑。
要有一颗“有所爱”的心,要坚定自己的信仰和良知,努力去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
【点评】⑴此题考查分析议论文论证思路的能力。
一般议论文的结构为:
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答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逐段分析并概括所写的内容,把能合并的内容进行合并。
最后再按题目要去答题。
⑵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写句子的能力。
答题的关键是要理解上下文的内容,然后再据此补写出合适的内容,注意要和上下文的语气一致。
⑶此题考查分析引用论证方法及作用的能力。
引用论证是“道理论证”的一种,也叫“引证”,即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的论证方法。
答题时还有结合语境分析其作用。
⑷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联系文章内容和现实生活谈自己的看法,要运用议论性的语言,语言通顺、有条理。
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朱成玉
①临终时,祖母颤巍巍地示意我们点上一根蜡烛,说要和它一起熄灭。
我不知道祖母此举有何深意,只知道那个时候经常停电,而一根蜡烛的价钱是5分钱。
②祖母望着蜡烛,眉头舒展,窃贼瞄见金子一般,灵光乍现,随即又仿佛一个跋涉了许久的旅人到达目的地,长舒一口气,卸下所有。
③祖母没有活过那根蜡烛,先它一步,咽了气。
祖母的脸上露出久违的微笑,酒窝像一朵莲花。
她奋力伸出手去,骨瘦如柴的手,指着我们。
像善萨的手,伸到我们中间。
④祖母去了,电却来了,电灯照亮所有人的忧伤,却再也照不亮祖母的前额。
⑤父亲吹灭了蜡烛,说:
“留着这根蜡烛,等出灵的时候,点着它,给你奶奶在那边照个亮儿。
那边太黑了。
”
⑥那边是哪边?
父亲又没去过,怎么就知道那边是黑的?
年少的我满是疑感,可是看着一张张因为悲伤而严肃异常的脸,我又不敢问太多。
⑦父亲似乎看出我的疑感,接着说,“你奶奶这一辈子苦啊,在晦暗的地方呆的时间太长了。
”
⑧祖父和祖母结婚一年后便当了兵,然后杳无音讯,祖母一生没有再嫁,独自一人养大父亲和叔叔。
因为祖父当的是国民党兵,所以,“文革”的时候,祖母免不了受很多红卫兵的“声讨”和欺辱。
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⑨是的,偶尔她也会喋喋不休地怨恨:
“你个傻瓜蛋子,哪怕当个逃兵也好啊,不知道家里有个等你的娃儿吗?
”
⑩她在村庄里扎下根去,哪都不去。
她说就算临死前最后一刻,也要等着祖父,她就那么执拗地信着,祖父还活着。
⑪那段日子,祖母常常去当铺。
从最开始的手镯,到后来的银饰,甚至她最割舍不下的香炉,银制的烟袋锅,都一一典当出去,只为了让她的孩子们不挨饿。
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⑫老了,本想着该享享清福,却不想又得了重病。
⑬祖母卧床不起,躺在床上,谁都可以推开地的门进去,看她躺在床上的狼狈的样子。
尽管她在年轻时,扣个扣子都要避开人的眼睛,更不会像许多女人那样,在人前奶孩子。
日子再穷,祖母都不会让她的衣服有一点脏和一丝褶皱。
⑭祖母是个极其干净的人,大家闺秀,年轻时候有洁癖,她的床,别人坐过之后,她都要重新洗一遍。
每天会洗好几遍手和脸,爱用香皂。
可是她老了,病了,臭气在体内生发。
她的所有器官都坏了,功能丧失,大便经常要由父亲和叔叔轮流用手指头抠出来。
每当这时候,祖母只能无可奈何地拉被子遮脸。
有时候她会像疯子一样发火,有时候会像小孩一样哭。
一生的尊严,噼里啪啦全毁了。
⑮最难熬的是夜。
一切都停了下来,唯独疼痛,还在漫无边际地爬。
⑯祖母在黑暗中,忍着疼痛,她的手紧紧攥着,她的嘴紧紧咬着被子,她不喊叫,她心疼她的儿孙,不想让自己的喊叫惊醒了我们。
⑰祖母在黑暗中,被疼痛戳醒,就那么睁着眼睛,我想,她的脑海中定是一遍一遍地播放着往日时光,这岁月的皮影戏,终于要演到最后一幕。
⑱令我们意想不到的,祖母在黑暗里对抗疼痛的方式,竟然是给我们一粒粒地嗑瓜子,早上醒来,她的枕头边儿上堆满了很大的一堆瓜子仁儿。
只有早晨,她才能睡一会儿,我们轻手轻脚,从她的枕头边搬走一座山,尽量不弄出一点儿声响来。
⑲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
说白了,祖母是一个可以驾驭苦难的人,这苦难的烈马,一旦驯服,可以驮一个人奔往幸福。
⑳在黑暗里又怎样?
那就去做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
㉑这是祖母的哲学。
(原文有改动)
(1)文章以“一支倾听黑暗的蜡烛”为题有哪些妙处?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语言品析。
①赏析文中第⑧段的画线句子。
祖母忍受着尘世带给她的一切苦楚,正如她那苦命的村庄,终日沉默,一言不发,只有无限猛烈的狂风抽打它时,它才勉强挣扎一下。
②结合语境,谈谈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含义。
为了孩子,她把自己典当得干干净净,空剩一副嶙峋的瘦骨。
(3)结合文章,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想起父亲说的话,祖母更多的时光都是在黑暗里,而她并没有因此消沉,照样带领我们把日子过得柳暗花明,风生水起。
(4)请结合全文,分析祖母这一人物形象。
(5)文章以“这是祖母的哲学”作为结尾,那么“祖母的哲学”是什么?
请结合本文和生活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句辨析及修改 语文 中考 专题 复习 病句 辨析 修改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