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384752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7.94KB
九年级教案.docx
《九年级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教案
5.孔乙己
教学目标
1、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2、品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3、悟笑声,了解社会病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吴敬梓老先生的《范进中举》,从中了解到读书人“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艰辛岁月与辉煌成就。
文中通过对比的手法,描写到范进中举前后的天壤之变,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抨击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文章——《孔乙己》。
二、作者及背景
1.作者:
鲁迅——(教师提示:
名、时、地、评、作)
2.背景:
《孔乙己》这篇小说反映了在封建科举制度下,一个旧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小说发表于“五·四”运动前夕,这时,封建帝制虽然被推翻,但封建势力仍统治全国;封建科举虽然废止,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根深蒂固,毒害着广大人民。
《孔乙己》是一篇声讨封建社会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
三、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
温馨提示:
这篇小说写的是什么年代的事?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
小说写的是什么样的人最后怎么样了?
明确:
小说描写了晚晴时期,在鲁镇的咸亨酒店里有一个穷困潦倒的书生孔乙己,在众人的笑谈中了此一生。
2.根据小说的故事情节划分本小说的结构,你认为如何分层?
并说明每层的内容。
明确:
开端(1——3):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
发展(4——9):
记叙孔乙己的生活经历。
高潮(10——11):
腿被打折。
结局(12——13):
大约的确死了。
四、重点研读
1、品读课文的第4、5自然段,文中从哪些方面来描写孔乙己?
刻画了孔乙己怎样的性格?
教师提示:
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属于描写,刻画了孔乙己的性格”的格式来回答问题。
明确:
外貌:
死要面子,自命清高,穷困潦倒
语言:
迂腐不堪,自欺欺人
侧面:
好喝懒做
2、跳读课文,找出第4—11自然段,小说中几处写到众人的哄笑?
他们为什么而笑?
作者用众人的笑来贯穿孔乙己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明确:
四处,分别在课文的第4、6、8、11自然段,实际是四次戏弄,嘲笑孔乙己。
孔乙己尴尬,狼狈,穷于招架的样子让人很开心,可见众人的冷酷,麻木,对弱者的贱踏。
在封建等级制度下,民众的活力,热情和同情心都被扼杀了,变得麻木,变得冷酷。
突出了孔乙己地位的底下。
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悲剧而是社会悲剧,这样作品的反封建意义就加深了。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就是孔乙己,这就是孔乙己悲催的一生,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随后又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他是一个可笑之人,笑他的死要面子、自命清高、穷困潦倒、好喝懒做、迂腐不堪、自欺欺人,民众虽呈现给孔乙己的是一张笑脸,但正是这笑如同无形的利剑,穿刺向孔乙己清高的心灵,流淌出鲜红的热血。
此时的他也便成了是一个可怜、可悲之人。
六、作业布置
以“笑的力量”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短文。
七、板书设计
死要面子孔好喝懒做
自命清高乙迂腐不堪
穷困潦倒己自欺欺人
笑麻木笑
教后反思
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意料之外:
超常的发挥(学生真切的感悟、体验)。
教师对这种现象的处理是否恰当,将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奇怪的是当学生有超常表现的时候,我们的教师往往会漠然处置,甚至冷言相对。
为何?
因为教师在过分地追求教学思路的逻辑性与连续性,为的只是顺利完成教师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而教学的终极目标仍旧是让学生“在单位教学时间里获得最多的知识”。
教师的法宝(知识)怎会有错?
但是最具讽刺的事实是,结果恰恰截然相反,学生不喜。
6变色龙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变色龙”的表面意思和象征意义;
2、 能力目标:
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3、 情感目标:
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
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2、 难点:
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其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二、明确目标
(一)、了解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二)、学习运用精彩的对话刻画人物,理解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三)、进一步理解和学习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写作方法。
三、简介作者和背景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
2、 背景简介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四、字词注音
逮住( )
逮捕( )
盛满( )
旺盛( )
畜生( )
畜牧( )
无赖( )
戳穿( )
坯子( )
醋栗( )
乞丐( )
魁梧( )
五、朗读课文
1、 听读课文,概括内容
明确:
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2、完成以上表格,理清情节。
次数 狗的主人 对狗的评价 对赫留金的态度
1 不知是谁 野畜生、疯狗、弄死 肯定被狗咬了
2 像是将军的 小狗 是钉子弄破的,鬼东西
3 不是将军的 下贱胚子 受了害,绝不能不管
4 是将军的 名贵、娇贵的狗 混蛋,怪自己不好
5 不是将军的 野狗、弄死算了 (不予表态)
6 将军哥哥的 不赖、怪伶俐的 早晚要收拾
3、 据本文的情节,课文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
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了一桩案子——“狗咬人’案件。
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6—27段):
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
这是案件的发展和高潮。
第三部分(第28、29段):
案件处理结果:
小狗被人带走,受伤者反遭到恐吓。
这是故事的结局。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几个趣味数字:
6次判定
5次变化
4次写军大衣
3次提到法律
2次写到围观群众
1次环境描写
六、研读课文
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是怎样判定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明确:
五次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
第一次:
不知狗的主人是谁。
宣判:
弄死狗,狗的主人要罚款。
第二次:
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宣判:
狗无辜,赫留金讹诈。
第三次:
巡警说不是将军家里的狗。
宣判:
狗是下贱胚子,赫留金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四次:
巡警说说不定是将军家的狗。
宣判:
狗是娇贵动物,赫留金受斥责。
第五次:
将军家的厨师说没有这样的狗。
宣判:
“野狗”“弄死”。
第六次:
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
宣判:
小狗“怪伶俐”,赫留金遭辱骂。
2、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围绕什么而变化的?
明确:
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
4、 师生讨论分析,完成板书,形成结论。
变:
对狗的评价和看法,因狗的主人不同而变。
不变:
本性,即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
七、课后作业
1.尝试画一幅奥楚蔑洛夫的肖像画。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旧知
二、 研读课文
1、 奥楚蔑洛夫的“新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出现了几次?
有什么作用?
明确:
在小说中共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
小说开头。
新的军大衣是奥楚蔑洛夫身份和地位的标志。
第二次:
听说“这好像是将军家的狗”,借口天气热,脱大衣,以“脱大衣”掩盖自己的狼狈。
第三次:
听到人群中有人肯定是将军家的狗,奥楚蔑洛夫为自己的言语的冒犯而恐惧不已,吓得浑身发抖。
因而又要巡警给他穿上大衣。
第四次:
小说结尾。
“裹紧大衣”。
奥楚蔑洛夫担心丢掉官职,因此他不寒而栗,情不自禁地要“裹紧大衣”。
军大衣这一细节描写,将奥楚蔑洛夫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卑劣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
2、 文中还有一个细节描写——手指头,找出相关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这一细节描写,反映了赫留金的遭遇,一开始它是赫留金用来要挟狗主人的资本,要求赔偿的本钱;但当有人说狗是将军家的时,手指头又成了冒犯名种狗的罪证。
总之,这两处的细节描写,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主人公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本性跃然纸上。
3、 三次提到法律有何作用?
第一次在第七段,赫留金提出法律根据,反映了底层人民机敏的一面,是作者讽喻沙皇的“法律”对人民的压迫。
第二次在第十二段,赫留金引用法律为自己辩护,接着抬出“当宪兵”的兄弟,通过人物语言揭露沙皇法律的实质是:
宪兵就是法律,对沙皇法律的又一次尖锐讽刺。
第三次在第十七段,从侧面揭露法律在统治阶级眼里,不过是一纸空文,说明法律的虚伪。
总之,三提法律,不仅交代了时代背景,而且深化了主题,使小说的主题不仅仅停留在对一个小警官的揭露上,把矛头直指沙皇的专制统治。
4、 再联系围观的群众和当时的环境,可以看出俄国社会的哪些弊病?
对围观群众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苦。
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三、 归纳小说主题:
《变色龙》通过对见风使舵、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麻木、庸俗、愚昧的社会病苦。
四、 分析人物形象
1、你认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结合自己所创作的人物肖像。
明确:
奥楚蔑洛夫是一个专横的沙皇警察,但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
他专制蛮横、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一个厚颜无耻的两面派。
2、人物形象具有怎样典型性和概括性?
奥楚蔑洛夫之所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是因为这一形象高度的典型性和概括性。
作者在描写这类人物的时候,抓住了他们的共性,通过提炼、概括和总结,并用夸张、对比等讽刺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加以突出,使这类人物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像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守财奴葛朗台,莫里哀喜剧《悭吝人》中的阿巴公,吴敬梓长篇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都是这样的人物。
3、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
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
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一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如他一出场,穿着新的军大衣,在众人面前“严厉”的表情,一个拿腔作调、作威作福的小官僚形象毕现;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
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
4、作者通过奥楚蔑洛夫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而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零件,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
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地是指向当时腐朽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