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产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
- 文档编号:23843389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8.61KB
茶叶产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
《茶叶产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茶叶产业分析报告精编.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茶叶产业分析报告精编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
2016年4月
1、茶叶行业概述5
11、茶叶定义及分类5
12、茶叶主要成分及其功能6
13、茶叶产业链分析6
14、2014年我国茶叶行业运行分析7
141、茶园面积低幅增加7
142、茶叶产量中幅增加7
143、茶叶产值大幅增加7
144、大宗茶增幅超过名优茶7
145、六大茶类普遍增产7
146、生产水平和效益双提高8
147、茶叶质量及其安全水平明显提高8
15、我国主要地区茶叶产业政策分析9
151、《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9
152、安徽黄山编制2015-2020年茶产业发展规划10
153、《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10
154、山东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15
2、茶叶市场发展状况17
21、我国茶叶总体发展状况17
22、国内市场消费状况分析19
23、国际市场分析21
3、我国茶叶行业发展趋势23
31、品牌茶叶占比不断提升,品牌化是未来趋势24
32、行业集中度较低,有望诞生几大龙头24
4、我国茶叶市场品种竞争格局分析25
41、主要茶叶品种竞争状况25
42、茶叶产品发展状况分析26
421、绿茶:
最大品种,集中度十分低26
422、乌龙茶:
产地集中,区域性龙头崛起27
423、红茶:
增速最快,最具潜力品种28
424、普洱茶:
集中度最高,将迈入爆发式增长期29
5、我国茶叶公司分析30
51、总体状况30
52、相关公司经营分析31
521、深深宝A31
522、天福:
国内最大茶叶公司35
523、大益茶业37
524、龙潭茶叶有限公司39
6、我国茶叶行业发展策略43
61、强化科技支撑,提高产业整体素质43
62、培育龙头企业,拓展国内外二个市场44
63、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44
64、加快标准化进程,全面提高产品质量45
65、弘扬茶文化,营造产业发展氛围45
66、加大扶持力度,保障茶业经济可持续发展46
1、茶叶行业概述
11、茶叶定义及分类
茶叶,指茶树的叶子或芽。
别名茶、槚(jiǎ),茗,荈(chuǎn)。
泛指可用于泡茶的常绿灌木茶树的叶子,以及用这些叶子泡制的饮料,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叶、种子、根泡制的草本茶,如“菊花茶”等;用各种药材泡制的“凉茶”等,在中国文学中亦称雷芽。
有些国家亦有以水果及香草等其它植物叶而泡出的茶,如“水果茶”。
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
茶叶饮品-茶被誉为茶叶源自中国,已经是世界饮料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品种。
作为世界上最早发现、繁育栽培茶树,加工、利用茶叶的国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之一。
茶叶种类繁多,根据国家最新版《茶叶分类》,茶叶可以分为七大类,包括绿茶、红茶等。
同时,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茶氨基、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备提神醒脑、助消化、抗氧化、降血压等功能。
12、茶叶主要成分及其功能
19世纪初,茶叶的成分才逐渐明确起来。
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
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
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
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
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
钾、钙、镁、钴、铁、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
铁观音所含的无机矿物元素,如锰、铁、氟、钾、钠等均高于其他茶类。
13、茶叶产业链分析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茶叶行业包括上游的种植环节,中游的加工、流通环节,以及下游的消费环节,茶叶不仅可以直接供消费者饮用,还可以通过深加工制成速溶茶、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和茶日化品等。
14、2014年我国茶叶行业运行分析
141、茶园面积低幅增加
据18个产茶省(区、市)农业部门上报汇总,茶园面积4112万亩,同比增加2028万亩,增519%。
其中采摘面积3162万亩,同比增加244万亩,增836%。
142、茶叶产量中幅增加
干毛茶总产量2092万吨,同比增加195万吨,增1033%。
其中,除河南、海南略有减产,其他16省(区、市)全部增产,增产较多的贵州增47万吨,云南、福建各增25万吨,四川、陕西各增17万吨,湖北、浙江分别增16万吨、11万吨。
143、茶叶产值大幅增加
由于产量增加较多,加之价格继续上涨,干毛茶总产值大幅增加,达到1349亿元,同比增加216亿元,增1907%。
除海南减少1734万元,其他17省(区、市)均增加,增加较多的贵州增加559亿元、增5298%,陕西、云南分别增加273亿元、265亿元,福建、浙江、四川、湖北也都增加14-20亿元之间。
144、大宗茶增幅超过名优茶
名优茶产量899万吨,同比增加8万吨,增976%;大宗茶产量1193万吨,同比增加115万吨,增1075%。
名优茶产值8925亿元,增加1313亿元,增1726%;大宗茶产值4564亿元,增加846亿元,增2277%。
名优茶与大宗茶产量占比分别为43%和57%,下降或上升2个百分点;产值占比,名优茶占662%,大宗茶占338%,下降或上升1个百分点。
145、六大茶类普遍增产
六大茶类增产较多的依次是,绿茶增产816万吨,达到13326万吨,增652%,主要是贵州和陕西分别增产36万吨、137万吨;黑茶增产584万吨,达到2804万吨,增2633%,主要是云南、湖北、湖南分别增产184万吨、124万吨、103万吨;红茶增产381万吨,达到2153万吨,增2155%,主要是福建增产11万吨;乌龙茶增产126万吨,达到2454万吨,增545%,主要是福建增产1万吨;白茶增产4106吨,达到15708吨,增3539%,主要是福建增产3899吨;黄茶增产884吨,达到3109吨,增3973%,主要是安徽和湖南分别增产450吨、319吨。
146、生产水平和效益双提高
全国茶叶单产水平在连续3年下降的基础上开始止降回升。
按茶园面积计算,平均亩产5088公斤,同比提高237公斤,提高489%;按采摘面积计算,平均亩产6618公斤,同比提高118公斤,提高181%;除江西、山东、河南、广西、海南减产,其他13省(区、市)都增产。
与此同时,茶叶生产效益也大幅度提高。
按茶园面积计算,全国平均亩产值3280元,提高382元,增132%;按采摘面积计算,亩产值4266元,提高383元,增988%;除江苏、河南、海南效益下降,其他15省(区、市)效益均上升。
147、茶叶质量及其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无公害茶园面积2638万亩,同比增加141万亩,增568%;有机茶茶园面积239万亩,增加186万亩,增841%;优质高产的无性系茶树良种面积2449万亩,增加290万亩,增1346%,占茶园总面积的比重由上年552%上升到595%。
从官方发布的茶叶生产数据看,去年茶叶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茶叶市场发送了积极信号。
但从中但从中也反映出茶园面积不稳定、茶叶单产不高及茶叶质量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为促进茶叶生产稳定发展,首要积极引导各地稳定茶园面积,防止产大于销造成茶贱伤农;其次要努力提高茶叶单产和品质,加快我国茶叶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转变;确保要从茶园到茶叶店全程监控茶叶质量安全,确保上市茶叶都是无公害产品。
15、我国主要地区茶叶产业政策分析
151、《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河南省茶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河南产业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加快茶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推动全省茶产业逐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茶园种植的良种化、生态化、规模化和茶叶加工的机械化、标准化、清洁化;茶产业企业实力显著增强,品牌效益进一步凸显,市场份额大幅提高,中原茶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把郑州、信阳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茶叶交易批发、信息发布中心;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优质无公害茶叶生产加工基地、茶叶流通集散地、茶树“南茶北移”驯化基地和重要的茶文化旅游休闲区,建设中国北方茶叶生产、加工、贸易和文化中心。
2具体目标。
茶叶种植规模。
到2015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20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80万亩;采摘面积达到160万亩;茶叶总产量96万吨,其中春茶、夏秋茶产量比达到7∶3。
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300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150万亩;采摘面积达到260万亩;茶叶总产量182万吨,其中春茶、夏秋茶产量比达到6∶4。
茶产业产值结构。
到2015年,亩产值达到6500元,茶叶总产值104亿元,流通业增加值40亿元,精深加工业增加值10亿元。
到2020年,亩产值达到9000元,茶叶总产值234亿元,流通业增加值90亿元,精深加工业增加值20亿元。
茶产业龙头企业和品牌建设。
到2015年,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3―5个,销售额超05亿元的龙头企业10―15个,上市公司1―2个;新创建国内知名品牌2―3个,省内知名品牌5―8个。
到2020年,培育年销售额超亿元的龙头企业6―10个、销售额超05亿元的龙头企业20―25个,上市公司2―3个;新创建国内知名品牌4―6个、省内知名品牌10―15个。
茶产品交易市场建设。
到2015年,建成年交易额超5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1―2个,建成年交易额超3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2―3个。
到2020年,建成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1―2个,建成交易额超5亿元的茶叶批发交易市场2―3个,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茶叶交易平台和网络交易系统1个。
茶产品消费市场培育。
到2015年,全省年人均茶叶消费量由026千克提高到05千克,人均增加消费024千克,茶叶消费总量达到5万吨。
到2020年,全省年人均茶叶消费量提高到1千克,比2015年增加05千克,茶叶消费总量达到10万吨。
茶产业带动增收能力。
到2015年,涉茶农户达到50万户,茶农从事茶产业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占其纯收入的60%以上。
到2020年,涉茶农户达到75万户,茶农从事茶产业人均收入8000元,占其纯收入的65%以上。
152、安徽黄山编制2015-2020年茶产业发展规划
2015年7月,根据黄山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制定“五个一”产业发展规划要求,黄山区茶业局制定的《黄山区2015-2020年茶产业发展规划》,经区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并下发实施执行。
该《规划》共五章21节。
规划的主要目标:
到2020年,实现高效茶园8万亩、茶叶农业产值74亿元、综合产值25亿元;力争规划期内再争创中国驰名商标2个(到2020年共4个),省著名商标10个(到2020年共20个);将黄山区打造成“中国名茶之都”。
153、《湖南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省建设200万亩优质茶园,无性系良种面积达60%以上,产量30万吨,年出口6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600亿元。
到2020年,全省优质高产茶园面积达到300万亩,无性系良种面积达80%以上,产量45万吨,年出口8万吨以上,力争实现1000亿元茶业综合产值,全省茶农茶业收入翻一番。
以茶叶生产关键环节和领域为重点,组织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全面夯实茶叶产业发展基础。
(一)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
根据茶树良种繁育技术和管理的发展方向和要求,结合我省生态资源技术、经济条件,建立技术先进,功能配套、布局合理的专业化、工厂化无性系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构建较为完善的省、市、县三级茶树良种繁育体系。
重点建设省级茶树种质资源库、茶树原种圃、茶树良种母本园、茶树良种采穗圃、茶树良种繁育圃、省级茶树种苗质量检验检测平台。
改扩建现有的5个国家级茶叶良种繁育基地,重点扩建育苗大棚(连栋大棚或单栋大棚),改进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园区道路和灌溉系统等),生产产能提升30%以上。
在全省茶叶优势区域新建10个年出圃1亿株以上无性系工厂化容器育苗为主的良种繁育基地,其中湘西自治州、益阳市各建2个,长沙市、岳阳市、常德市、怀化市、郴州市、衡阳市各建1个,重点建设良种母本园、良种采穗圃、设施苗木繁育圃等,每个良繁基地面积500亩以上(附件1)。
良种繁育体系实行登记、注册、备案制度,由省农业厅负责统一授牌,统一管理,定期组织检查、考核、评定。
到2015年,全省茶树无性系良种率达到60%以上,到2020年,全省茶树无性系良种率达到80%以上。
(二)低产茶园综合改良工程。
以全省茶叶优势区域县为重点,通过改种换植以及树冠改造、深耕改土、配方施肥等低产茶园综合改良技术措施,配套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茶园生产条件,提升茶园生产能力,实现产业的提质增效。
以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茶叶产业提质升级的意见》中确定的33个茶叶优势区域县、重点县为重点,5年内完成100万亩低产茶园综合改良,重点改造上世纪80年代前种植群体品种的衰老茶园和因管理不善、采摘不合理,导致茶树未老先衰的茶园(附件2)。
一是改种换植80万亩,全面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大力推广黄金茶系列、桃源大叶、槠叶齐、碧香早、湘波绿、尖波黄等无性系良种,进一步调优当地茶树品种结构,早中晚茶树品种比例达到6∶3∶1。
二是低产茶园改造20万亩,采取树冠更新、深耕改土、配方施肥等手段,重新培养树冠,复壮树势,提升茶园生产能力。
三是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改善园区灌溉设施,配套建设蓄水池,用于蓄水和沤制水肥,改善园间水肥条件,以利高产优质。
到2020年,亩平产量由原来的不到5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每亩增产名优茶20公斤,亩平增加产值8000元,全省茶叶农业产值增加80亿元。
(三)标准化基地建设工程。
按照“生态化、良种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坚持集中连片、合理规划、规模发展,着力建设好武陵山脉100万亩名优绿茶标准化基地和湘中北地区100万亩黑茶标准化基地,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全省新建150万亩标准化基地,其中武陵山脉50万亩,雪峰山脉50万亩,环洞庭湖30万亩,湘南地区20万亩。
加强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实施标准化生产管理。
在全省茶叶优势区域创建100个国家级标准茶园(集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和5~10个标准园区(集中连片面积万亩以上),建设15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大力推广无性系良种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病虫绿色防控、机械化采摘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全省茶园综合效益。
加强“三品一标”认证,实现100%无公害基地认证,扩大绿色食品茶、有机茶和地理标志产品基地规模,建设优质茶出口基地,加快出口茶叶示范区建设,不断提升全省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组织模式跨区域建基地,不断扩大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
到2020年,全省优质高产茶园面积达到30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45万吨,面积比2012年增长1倍,产量增长22倍。
(四)龙头企业培育工程。
坚持“扶优、扶大、扶强”,培养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茶叶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引导企业开展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升级换代,大力拓展茶叶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集聚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推进全省茶叶产业化经营。
一是以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为重点,深化企业体制改革,开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体制改革,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收购、兼并等形式,优化整合资源要素,扩大经营规模,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是全省建设30个现代化茶叶加工示范企业,加快生产技术和工艺设备升级换代,全省建设30条茶叶精深加工生产线,实现现代茶叶生产加工的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标准化,大力拓展茶叶功能性成分提取、茶食品、茶化工、茶医药等延伸产业,提高茶产品技术含量和经济附加值。
三是推广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形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机制,保护企业和农户的利益,打造从“种植一加工一终端市场”的茶产业链,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四是加大对出口茶叶龙头企业的培育力度,加强企业自检自控能力、实验室建设、茶叶基地建设、农药残留检测等方面建设,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提高出口茶叶企业整体质量控制水平。
到2020年,培育1—2个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5个过50亿元、10个过10亿元的茶叶龙头企业,全省茶叶加工能力提高5倍以上,年消耗加工原料30万吨以上。
(五)名优茶叶品牌建设工程。
加大扶持和统筹协调的力度,构建名牌茶发展、推介、保护和利用的运行机制,积极培育和扶持茶类优势品牌快速成长。
深入挖掘品牌内涵,树立鲜明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搭建品牌推广平台,加大湘茶品牌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是以湖南十大企业商标品牌和湖南四大地方公共品牌为重点,强化标准化管理,对品牌企业的生产、加工、销售和管理实行标准化,做到品牌有标准、程序有规范、销售有标识、市场有监督,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HACCP食品安全保证体系认证。
二是严格品牌管理保护,加强茶叶品牌商标、标识、域名的监管和依法保护力度。
鼓励和支持企业争创湖南著名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申报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采取多样化宣传推介方式,充分展示产品的品质特色和品牌形象,突出品牌个性化,各商标企业开展差异化营销,鼓励错位竞争。
同时,鼓励茶叶企业到境外申请商标注册、卫生注册和取得产品质量专项认证,不断扩大湘茶国际知名度。
到2020年,分茶类重点打造8—10个在国内外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茶叶品牌,其中绿茶3—5个,黑茶2个,红茶1个,黄茶1个,花茶1个。
(六)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工程。
按照“统筹考虑,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合理布局”的要求,进一步加快推进我省茶叶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力度,逐步构建与我省茶叶产业发展相适应,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制度完善的现代化市场体系。
一是加快茶叶市场建设,在茶叶主产区加快鲜叶交易市场建设,确保茶农采摘的鲜叶能尽快进入市场交易,改扩建长沙、益阳2个中心批发市场以及岳阳、常德、湘西自治州、衡阳、郴州、永州6个产地区域性市场,逐步形成辐射国内外的茶叶流通体系,促进茶叶大流通。
二是加强流通环节设施建设,在茶叶优势区域县、重点县建设容量达5万吨的名优绿茶冷藏保鲜库,其中建设贮藏容量500吨(5000m3)茶叶保鲜冷库20个,建贮藏容量300吨以上(3000m3)茶叶保鲜冷库30个。
三是积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如电子商务、配送、代理、直销、批发、邮购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实现农产品交易方式的多元化和现代化。
四是培育流通主体做大做强,大力发展茶叶专业合作社,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领办茶叶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合作社在生产、管理、质量安全方面的重要作用。
到2020年,建设15个以上功能全面、设施完善的茶叶市场,其中交易额达10亿元的茶叶批发市场5个以上,全省茶叶合作社达300个以上。
(七)湘茶文化创意工程。
基于我省融各地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于一体的茶文化,创意拓展茶文化外延,综合开发外延产品,着力于打造茶叶种植、生产、加工与销售,茶文化传播与茶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茶产业链,做大做强湘茶文化创意产业。
一是继续举办好中国·湖南(益阳)黑茶文化节暨安化黑茶博览会等茶叶节会。
根据茶产业发展需要,适当举办有区域特色的茶叶经贸文化旅游活动。
二是全力推进中国黑茶工业园、茶祖印象产业园、武陵山区生态茶博园等产业综合项目。
三是加强茶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打造“安化茶马古道”、“长沙百里茶廊”、“吉首万亩黄金茶谷”、“石门夹山茶禅”等茶旅游精品,以旅兴茶,以茶促旅。
四是发展传统文化与时尚消费契合的湘派茶馆,弘扬湘茶文化,引导茶消费。
到2020年,办成3—5个在全国或地方有影响力的茶叶节会品牌,5个具有代表性的茶叶综合产业园,15—20个特色茶旅游产品,第三产业增值200亿元以上。
(八)茶叶科技创新工程。
以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的国家茶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茶叶提取物工程技术中心,及龙头企业现有工程技术研发平台为依托,进一步围绕湖南茶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和瓶颈问题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攻关,构建现代茶产业技术体系,提升全省茶业综合竞争力。
一是开展技术攻关、加强茶树良种选育、茶苗快速繁育、茶园机械化管理和采摘、茶叶连续化加工、茶叶现代化生产管理模式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力度。
二是加强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合作,建立绿茶、黑茶、红茶、花茶、黄茶加工和茶叶提取物工程技术研发平台,不断推出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
三是建设湖南省茶叶生产技术培训中心,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广泛开展对农技推广人员、龙头企业技术骨干、茶叶生产大户和茶农的培训,提升全省茶叶从业人员的综合技能。
四是建立完善的市、县、乡三级茶叶科技服务体系。
在茶叶集中产区,县、乡两级配备茶叶专业技术推广人员,提高茶叶科技的入户率和到园率。
到2020年,建成5大茶类的研发平台,多渠道、多形式开展茶叶从业人员培训10万人次以上,茶叶科技服务覆盖面达80%以上。
154、山东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
发展目标:
到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50万亩,采摘面积40万亩,分别比2012年增长60%和85%;无性系良种覆盖率达到30%以上,“三品”认证茶园面积达到60%以上;茶叶产量3万吨,干毛茶总产值60亿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130%和200%;主产区茶农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
发展重点:
(一)建立完善茶树良种繁育体系。
实行外引与自繁自育相结合,加强对当地抗逆性强茶树种质资源的筛选、收集和保存,加大外地优良茶树品种的引进力度。
一是建设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圃。
依托有关科研单位,在青岛、日照、泰安建设3处茶树种质资源保存圃,加强当地茶树抗寒良种的筛选、收集和保存,适当引进外地优良茶树品种,加强试验示范,扩大资源储备,为我省茶树良种繁育奠定基础。
二是建设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
依托技术优势突出、设施条件完备的教学科研及推广单位和龙头企业,在日照市建设1处省级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在青岛、临沂、泰安各建1处市级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
注重提高苗木繁育基地的建设水平,完善基础设施、实验设备、苗木分级、包装、储运等先进的配套设施。
力争2020年形成年产3000—4000万株优质苗木的生产规模,较好满足我省茶园发展的需求。
(二)创建优质高效示范园区。
在日照、临沂、青岛、泰安等主产区创建8个成方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国家级茶叶标准示范区;在日照市岚山区、日照市东港区、五莲、莒县、莒南、沂水、临沭、青岛市黄岛区、青岛市崂山区、即墨、乳山、荣成、海阳、诸城、泰安市泰山区、泰安市岱岳区、肥城、新泰、济南市长清区、淄博市博山区等茶叶生产基地县(市、区),每县(市、区)建设3个左右面积200亩以上的省级优质高效生态示范园。
以创建优质高效示范园区为契机,集成推广关键技术,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茶叶单产;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广杀虫灯、色诱板等非化学防控技术,推行科学施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降低种植环节带来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提高茶叶产品质量。
力争示范园区的茶园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要求,其中50%以上的茶园达到绿色食品的质量安全标准。
(三)加快低产低效茶园改造。
在日照、青岛、临沂等主产区,重点推行老茶园更新改建和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升级示范园建设。
一是更新改建老茶园。
根据茶园的树龄老化状况,采取伐老植新等方式,对种植25年以上的老龄低效茶园进行更新改建,每市建设50亩以上的更新改建示范园10个,带动全省约4万亩老龄茶园更新。
二是改造低产低效茶园。
通过树冠更新、土壤改良、肥水调控、越冬防护等配套技术的应用,每市建设100个面积在80亩以上的低产低效茶园改造示范园,带动全省近10万亩低产低效茶园的改造升级。
在茶园更新改造过程中,加大优良品种推广力度,大力推广配方施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茶叶 产业 分析 报告 精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