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常识主要原理.docx
- 文档编号:23842007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3.63KB
哲学常识主要原理.docx
《哲学常识主要原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哲学常识主要原理.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哲学常识主要原理
哲学常识主要原理、方法论归纳提纲
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
一、辩证唯物论有关原理、方法论:
1、世界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
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
运用:
①党和国家制定方针、政策一定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各地发展经济也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企业生产要根据市场的实际需要进行(以市场为导向)。
②为什么要“以德治国”(诚信);为什么要学习“三个代表”思想;“法轮功”错误意识的危害;为什么要实施“科教兴国”(科技创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4、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抗拒的。
方法论:
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主观主义。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③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情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
①经济发展中要自觉遵循生态平衡规律、价值规律等;我国入世是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②“神舟五号”;探月工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基因工程;天气预报;人工降雨等。
二、唯物辩证法有关原理、方法论(辩证法部分)
联系的观点
1、普遍联系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原理内容]: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当中,事物的联系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整个世界就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联系是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条件性、多样性、系统性)。
方法论:
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原因和结果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
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
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①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①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1)区别:
①二者的内涵不同;②地位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③功能不同,这又有两种情形:
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2)联系:
①二者不可分割:
整体有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
②二者相互影响:
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发展的观点
1、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
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割裂物质和运动二者联系的两种错误观点。
2、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
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
★3、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原理内容]: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水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
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
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②要弄清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有创新精神,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
☆4、内外因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原理)
[原理内容]:
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在观察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视情况而定》
★5、量变质变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
[原理内容]: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必然结果。
方法论:
我们要①坚持适度原则;②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③要重视量的积累。
★6、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
[原理内容]: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是一切事物发展的途径。
方法论:
我们应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坚定信心,不畏艰难,勇往直前。
矛盾的观点
★1、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
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事物自身包含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法论:
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善于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是世界上诸种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它构成这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表现在:
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事物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
方法论:
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反对“一刀切”“一风吹”。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辨证统一的。
它们是相互联结的: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
它们在不同场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
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在复杂事物的很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
这就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防止“眉毛胡子一把抓”、“单打一”。
★6、矛盾主次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
他们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事物的性质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
方法论:
这要求我们看问题时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
☆7、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
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是两点和重点的统一。
(什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
)
方法论:
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
[原理内容]:
(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方法论:
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原理
[原理内容]:
(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
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②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③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2)客观规律、客观条件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受到一系列主观因素的制约。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同时还要端正主观动机,做到正确地、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2.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方法论:
要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只有认识了本质,才能更深刻地理解现象,也才能指导实践。
这要求我们要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区别:
①含义不同:
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②程度和水平不同:
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理性认识比感性认识更正确、更可靠、更深刻;③作用不同:
理性认识能比感性认识更好地指导实践。
(2)联系: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也影响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5认识总是发展原理
[原理内容]:
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
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方法论:
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6.认识的根本任务原理
[原理内容]:
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这是因为:
①从现象与本质、规律的区别来说,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和规律;②从认识的程度、水平来说,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③从认识的作用来看,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部分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反之起着重大阻碍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要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
2、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原理(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凡是符合发展规律,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价值观,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及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普遍的、显著的导向作用。
方法论: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3、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
[原理内容]:
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集体主义价值观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正确地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力量源泉。
方法论:
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坚持集体主义价值观。
★4、人的价值原理
[原理内容]:
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个人的社会价值,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即个人的自我价值,亦即贡献与索取,贡献与索取是互相联系密不可分的。
方法论:
树立正确价值观,在贡献(物质贡献和精神贡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
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目的,要求在经济活动中坚持集体主义;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需要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矛盾,需要集体主义进行调节。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6.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包括社会、国家利益)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另一方面,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相促进而共同发展。
集体主义原则要求个人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为了集体利益,必要时牺牲个人利益,同时集体应当更好的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
★7、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
同群众实践相结合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8.人的本质属性原理
[原理内容]:
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但社会属性是人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
这是由于:
社会性揭示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并且制约着人的自然性。
因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正确认识人生价值,反对“人性自私论”。
9.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个人与社会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个人与社会相互区别,不能等同。
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起这根本的、决定的作用。
(2)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人的发展更需要社会提供种种条件;任何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所有个人及其集体努力的结果。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不能把个人与社会对立起来,甚至把个人凌驾于社会之上,过分夸大个人的需要和意志。
10.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1)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能动的影响。
当个人活动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推动作用;反之,起阻碍或破坏作用。
(2)个人活动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主要受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从事个人活动要做到正视社会环境,尊重社会规律。
正确对待社会现实,利用提供的有利条件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为社会进步作贡献。
11.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理
[原理内容]:
(1)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个人对社会做出了贡献,推动了社会发展,就为个人索取打下了基础;个人从社会那里得到了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东西,又会激发起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2)人生的价值首先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因为:
①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②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志。
③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是人生价值的可靠标志。
一切先进人物的主要特色就在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
(3)衡量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对社会的贡献,又要看他在精神、思想道德方面对社会的贡献。
在一定条件下,精神贡献可以转化为物质贡献。
方法论:
(1)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处理人生价值两个方面的关系时,就要讲贡献,也不能否认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应把二者结合起来。
(2)这一原理还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有利的客观条件,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①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②要在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③要有百折不挠、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④走出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误区。
12.崇高的理想的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对人们的社会存在产生重大的影响。
崇高的理想对人生、对社会有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①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②崇高理想是我国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③崇高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把个人志向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统一起来,将自己的一切同祖国、同人民、同人类的命运永远结合在一起。
13.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1)共产主义理想是我们的最高理想。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都是社会理想,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基础和必经阶段;②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把自己的理想同人类的崇高理想、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我国当前的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在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奋斗中,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4.理想和现实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①理想来源于现实。
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现实存在的反映。
任何理想都是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不可能脱离当时的客观条件。
②理想高于现实。
理想虽然来源于现实,但它并不是停留在现实的水平上,它比现实更高、更美好。
③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理想不等于现实,高于现实,但理想又可以转化为现实。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把理想植根于现实之中,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对理想的追求既要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又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
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从主观方面来说,特别需要艰苦奋斗。
15.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辨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
通过自觉地改造主观世界又能提高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在这种相互作用中,人们不断改善两者的关系,实现着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和人自身不断完善这样的双重目的。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中努力实现主观与客观的科学统一、个人与社会的正确统一,自觉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
提醒同学们注意:
哲学,应该着重掌握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其关系可一展开为四句话。
即世界是什么?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是怎样的?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进而知晓发展的原因、状态、趋势)人是怎样的?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和社会性,正是因为人具有社会性,才涉及其价值观、人生观问题)人与世界关系怎样(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十八个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
十八个哲学原理是:
1、物质与意识辩论关系原理。
2、物质运动的规律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论关系原理。
3、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原理。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
5、矛盾的普遍性原理,6、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7、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关系原理。
8、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关系原理。
9、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关系原理。
10、内因与外因相互关系原理。
11、量变与质变相互关系原理。
12、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
13、认识与实践相互关系原理。
14、现象与本质相互关系原理。
15、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互关系原理。
16、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互关原理。
17、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18、人的价值原理。
只有熟练地掌握十八个原理及其方法论,才能根据试题要求,选择恰当的原理,实例结合地分析问题,从而提高考试成绩。
其它应注意的问题:
1.哲学题目应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明确要用哪部分的内容作答。
(如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哲理,哲学方法论,哲学原理)
2.解主观性试题“四步法”:
第一步:
审清设问,明确要求。
第二步:
审读材料,划分层次,明了题意。
第三步:
分析判断,确定要用的理论。
第四步:
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3.答题的一般格式:
①原理②方法论③结合材料分析(详细程度由分值决定,一般是多分多答,少分少答)4.答题要求:
序号化,段落化,简洁化,清晰化,规范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哲学 常识 主要 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