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docx
- 文档编号:23840406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65
- 大小:41.85KB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docx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
怀化学院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理论课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
学时:
264学分:
17.5
课程属性:
专业基础课,必修开课单位:
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
先修课程:
中国现当代文学
一、课程的属性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包括《中国文学史》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部分,前者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的疏理,后者是对具体作家作品的解读,二者有面有点,点面结合,共同构成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规律,进而通过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思想文化内涵。
2、通过作品的阅读、分析,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鉴赏和评价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文学素质。
3、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启发学生正确对待祖国丰富的文学遗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在时间跨度上从先秦至近代,容包括文学史和作品选两大部分。
在教学中强调知识与能力兼顾,重在对学生古代文学全面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大纲所列文学史各阶段的知识点及作品篇目,是教师教学讲授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基本范围。
教师讲课应具有指导性、启发性和示范性。
讲课时应突出重点、难点,对于作品的讲解分析更应突出重点。
在具体章节和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具有相对的自由性。
大纲中所开列的作品篇目,有一部分阅读作品。
在重点讲授的作品中,应有一部分要求学生能够背诵。
具体篇目教师可自行掌握。
四、学时分配
根据我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本课程总学时为264学时,分四学期完成,第一学期先秦两汉文学,第二学期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第三学期宋元文学,第四学期明清文学。
具体课时安排如下:
编章
课程内容
学时
第一编
先秦文学
40
第二编
两汉文学
20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24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44
第五编
宋代文学
44
第六编
元代文学
24
第七编
明代文学
36
第八编
清代文学
32
五、教学方式
本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自学和讨论为辅。
教师应尽量调动学生课外学习、研究,尤其是阅读作品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好文学史和作品的关系。
要以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为纲,以具体的作家作品为基础,用文学史统帅作品,又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学习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文学史的发展规律。
注意不能过分突出某一方面,忽视另一方面,将文学史与作品割裂开来。
在理论分析上应以传统的理论和方法为主,并合理吸收新理论、新方法。
六、考核方式
本课程以闭卷考试为主要考核方式,以作品背诵、学期论文为辅助。
每期末闭卷考试占80%左右,作品背诵和学期论文占20%左右。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修订版
中国文学史章培恒、骆玉明主编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年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郭预衡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
中国文学批评通史王运熙、杨明撰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中国文学发展史刘大杰著 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中国文学批评史郭绍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1961年
中国小说史稿 北京大学中文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
中国小说史略 鲁迅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中国通史 范文澜著人民出版社1994年
中国史诗陆侃如、冯沅君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
中国戏剧史长编 周贻白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年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輯中华书局1987年
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7年
诗经选 余冠英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7年
先秦散文选注 罗根泽编 作家出版社 1957年
庄子集释 郭庆藩集释 中华书局 1961年
韩非子集释 陈奇猷校对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4年
山带阁注楚辞 蒋骥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楚辞选马茂元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
乐府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4年
乐府诗集郭茂倩编中华书局1979年
世说新语笺疏 余嘉锡笺疏 中华书局 1993年
玉台新咏笺注 穆克宏点校 中华书局 1985年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 北京大学中国文学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
史记司马迁撰 中华书局1959年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輯 中华书局1983年
玉台新咏徐陵编吴兆宜注穆克宏点校 中华书局1985年
曹操集曹操撰中华书局编辑1959年
曹子建诗注曹植撰 黄节注 叶菊生校订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王粲集王粲撰 俞绍初校点 中华书局1980年
阮步兵咏怀诗註阮籍撰 黄节註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搜神记干宝撰 汪绍楹校注 中华书局1979年
三曹诗选余冠英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
陶渊明集校笺龚斌校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
谢康乐诗注黄节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庾子山集注庾信撰 许逸民校点 中华书局1980年
汉魏六朝小说选徐震谔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55年
文心雕龙注释周振甫注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诗品集注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文选注箫统辑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唐诗选中国社科文研所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
王右丞集笺注王维撰 赵殿成注 上海古籍出版杜1984年
孟浩然集孟浩然撰 上海古籍出版1982年影印
李太白全集李白撰 王琦辑注 中华书局1979年
高适集校注高适撰 孙钦善校注 中华书局1984年
岑参集校注岑参撰 陈铁民、侯忠义校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王昌龄诗注王昌龄撰 李云逸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杜诗详注杜甫撰 [清]仇兆鳌注 中华书局1979年校点本
韩昌黎诗系年集释韩愈撰 钱仲联集释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韩愈文选童第德选注 人民文学出版1980年
白居易集白居易撰 顾学颉点校 中华书局1979年
元稹集元稹撰 冀勤点校 中华书局1982年
柳宗元集柳宗元撰 吴文治等校点 中华书局1979年
李贺诗歌集注李贺撰 蒋凡等标点 上海古籍出版1997年
花间集校([后蜀]赵崇柞编 李一氓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南唐二主词 王仲闻校 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王维诗选陈贻焮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李白诗选复旦大学中文系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1年
杜甫诗选注萧涤非选注上海古籍文学出版社 1983年
白居易诗选顾肇仓、周汝昌选注作家出版社1962年
韩愈文选童第德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柳宗元诗文选上海师大中文系选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李商隐诗选注陈伯海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杜牧选集朱碧莲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唐宋传奇选 张友鹤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全宋词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
宋词选胡云翼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
唐宋词选释俞平伯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宋词三百首笺注唐圭璋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李清照集校注王仲闻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苏东坡诗词选陈迩冬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稼轩长短句辛弃疾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宋诗选注钱钟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词话丛编唐圭璋编中华书局1986年
陆游选集朱东润选注中华书局1962年
元曲选校注王学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
元人杂剧选顾肇仓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
西厢记新注张燕瑾等校注江西人民出版社1980年
汤显祖戏剧集钱南扬校点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牡丹亭汤显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3年
桃花扇孔尚任著王季思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三国演义罗贯中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水浒传施耐庵、罗贯中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聊斋志异蒲松龄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儒林外史吴敬梓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红楼梦曹雪芹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
古代白话小说选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人间词话王国维著、佛雏校辑华东师大出版社1990年
历代诗话何文焕辑中华书局1981年
西游记吴承恩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
新刻金瓶梅词话兰陵笑笑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
官场现形记李宝嘉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老残游记刘鹗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孽海花曾朴撰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八、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编 先秦文学
绪论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先秦文学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基本特点。
教学具体内容:
一、什么是先秦文学
二、先秦文学产生、发展的文化背景
三、先秦文学的主要内容与特点
第一章 上古神话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上古神话的概貌,掌握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与特色。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一、什么是神话
二、神话的产生及其本质特征
三、记录神话的主要文献资料
第二节 中国神话的内容及思维特征
一、主要内容
二、神话思维特征
三、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讲授篇目:
《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第二章 《诗经》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诗经》的主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以及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一、《诗经》的名称及编者
二、《诗经》产生的时间和地域
三、《诗经》的分类及结构
四、《诗经》的应用和流传
第二节 《诗经》的思想内容
一、反映爱情婚姻的诗篇
二、反映征战、徭役和离乱的诗篇
三、反映农业生产劳动的诗篇
四、反映祭祀与颂扬祖先创业功绩的诗篇
五、反映政治腐朽、社会黑暗的怨刺诗篇
六、反映君臣、亲朋欢聚宴享的燕飨诗篇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
一、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二、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三、语言丰富、生动、形象
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关注现实的“风雅”精神为后世诗人的创作树立了榜样
二、赋、比、兴的运用开启了我国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
三、《诗经》的体裁结构、语言艺术等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讲授篇目:
《关睢》、《氓》、《邶风·静女》、《蒹葭》、《伯兮》、《苤莒》、《君子于役》、《东山》、《七月》、《伐檀》、《硕人》、《生民》
第三章 先秦叙事散文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左传》与《国语》、《战国策》的体例、性质、文学成就和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一、甲骨卜辞及铜器铭文
二、《周易》
三、《尚书》
四、《春秋》
第二节 《左传》
一、《左传》的成书
二、《左传》与《春秋》的关系
三、《左传》的思想内容
四、《左传》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国语》
一、《国语》的成书及体制
二、《国语》的主要思想内容
三、《国语》的主要艺术特色
第四节 《战国策》
一、《战国策》的成书过程
二、《战国策》的主要思想内容
三、《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对史传文学的影响
二、对散文的影响
三、对小说的影响
讲授篇目:
《尚书·无逸》、《左传·齐伐楚盟于召陵》、《左传·秦晋肴之战》、《国语·勾践灭吴》、《战国策·苏秦始将连横》、《战国策·唐且为安陵君劫秦王》
第四章 先秦说理散文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老子》《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的体例、思想以及文学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先秦说理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
一、春秋末至战国初期(《论语》、《老子》、《墨子》)
二、战国中期(《孟子》、《庄子》)
三、战国末期(《荀子》、《韩非子》)
第二节 《孟子》
一、孟子的生平思想
二、《孟子》的成书及主要注释本
三、《孟子》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 《庄子》
一、庄子的生平思想
二、《庄子》的结构及作者
三、《庄子》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荀子》与《韩非子》
一、荀子的生平思想
二、《荀子》的艺术特色
三、韩非的生平思想
四、《韩非子》的艺术特色
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一、对后世作家创作风格的影响
二、对后世文学语言的影响
三、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
讲授篇目:
《论语·楚狂接舆章》、《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孟子·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庄子·逍遥游》、《荀子·劝学篇》、《韩非子》“齐王使人吹竽”、“郑人买履”、“楚人鬻木盾与矛”
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屈原的生平及其文学创作的成就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
一、多种文化的交融
二、战国晚期楚国的政治形势
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思想和作品
一、屈原的生平思想
二、楚辞的编纂和屈原作品的真伪
第三节 《离骚》
一、《离骚》篇名的含义
二、《离骚》的写作时间
三、《离骚》的思想内容
四、《离骚》的艺术成就
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
一、《九歌》
二、《九章》
三、《天问》
四、《招魂》
第五节 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一、在我国文学史上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全新时代
二、展示出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丰满的具有鲜明个性的抒情形象
三、奠定了我国文学浪漫精神的第一块丰碑
四、屈原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坚持理想、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第六节 宋玉
一、宋玉及其作品
二、《九辩》
讲授篇目:
《离骚》、《湘夫人》、《国殇》、《涉江》、《哀郢》、《九辩》(节选)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绪论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秦汉时期的社会概况、文化思想和文学发展概貌。
教学具体内容:
一、社会概况
二、思想文化概况
三、文学概况
第一章 秦汉政论文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两汉论说文的主要作品及其特点。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李斯的政论文
第二节西汉政论文
一、汉代政论文的创作成就
二、贾谊的政论文
三、晁错等西汉政论文作家
第三节王充等东汉政论文
讲授篇目:
《过秦论》、《论秦粟琉》
第二章 汉代史传文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史记》的主要内容以及文学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汉代史传文创作概况
第二节司马迁与《史记》
一、司马迁的生平与《史记》的成书
二、《史记》的叙事艺术
三、《史记》的人物刻画
四、《史记》的风格特征
五、《史记》的地位和影响
第三节《汉书》
讲授篇目:
《报任安书》、《项羽本记》、《刺客列传》、《李将军列传》、《苏武传》
第三章 汉代赋体文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汉赋的起源及其体制特点、汉赋的主要作家、汉赋的分类与流变。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关于汉赋
一、赋体文的文体本质
二、汉赋的来源和分类
第二节汉代主要辞赋作家作品
一、骚体赋
二、散体大赋
三、抒情小赋
讲授篇目:
《服鸟鸟赋》、《七发》(节选)、《子虚赋》(节选)、《刺世疾邪赋》
第四章 汉代乐府诗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汉乐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精神。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乐府与乐府诗
一、汉代的乐府音乐机关
二、汉代乐府诗的收录和保存
第二节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汉乐府民歌的影响
讲授篇目:
《战城南》、《十五从军征》、《陌上桑》、《焦仲卿妻》
第五章 汉代文人诗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汉代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情况和艺术特点。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汉代文人诗歌创作与五言诗的成熟
第二节《古诗十九首》
一、关于《古诗十九首》的题目、作者、时代
二、《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三、《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征
四、《古诗十九首》的地位及影响
讲授篇目:
《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回车驾言迈》、《人生不满百》、《西北有高楼》、《迢迢牵牛星》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绪论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概况、文化思想和文学发展概貌。
教学具体内容:
一、社会概况
二、社会思想和文人心态
三、文学概况
第一章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建安文学的特点,三曹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简单了解“七子”的诗歌创作;掌握阮籍、嵇康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征。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建安文学
一、何谓建安文学
二、三曹
三、王粲、刘桢及蔡琰
四、建安风骨
第二节 正始文学
一、何谓“正始文学”
二、阮籍其人其诗
三、嵇康其人其文
四、正始之音
讲授篇目:
《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龟虽寿)、《燕歌行》、《白马篇》、《赠白马王彪《七哀诗》、《登楼赋》、《咏怀》(其一、三十一)、《与山巨源绝交书》
第二章两晋文学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潘岳、陆机、左思、陶渊明等的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陆机、潘岳、左思与太康文学
一、太康文学概述
二、陆机和潘岳的诗歌
三、左思与左思风力
第二节刘琨、郭璞与东晋其他作家
一、刘琨的诗歌
二、郭璞的游仙诗
三、玄言诗和东晋诗歌
第三节陶渊明
一、生平与文学创作
二、陶渊明诗的思想内容
三、作品的艺术成就
四、陶渊明诗的影响
讲授篇目:
潘岳《悼亡》(其一),陆机《赴洛道中作》(其一),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刘琨《重赠卢谌》,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归去来辞》
第三章南北朝诗文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南朝谢灵运、鲍照、谢脁与永明体、宫体诗、南朝赋与散文的创作及其成就,北朝庾信、《水经注》、《洛阳伽蓝记》的文学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谢灵运和元嘉山水诗
一、谢灵运山水诗的特色与地位
二、颜延之的文学创作
第二节鲍照和七言诗
一、鲍照与七言诗
二、鲍照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三节谢朓和永明新体诗
一、什么是永明体
二、谢朓诗的内容与特色
第四节梁陈诗人
一、萧氏父子和宫体诗
二、何逊与阴铿的诗歌创作
第五节 庾信与北朝文学
一、宫体诗与庾信前期诗歌
二、庾信与北朝诗歌
第六节 南北朝辞赋骈文与散文
一、南北朝文章发总趋势
二、鲍照的《芜城赋》与孔稚珪的《北山移文》
三、江淹与《别赋》、《恨赋》
四、丘迟、陶弘景、吴均、徐陵的骈文
五、郦道元与《水经注》与杨衒之与《洛阳伽蓝记》
讲授篇目:
谢灵运《登池上楼》、《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对案不能食),谢眺《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阴铿《晚出新亭》,谢庄《月赋》,江淹《别赋》,陶弘景《答谢中书书》、《芜城赋》、《别赋》
第四章 南北朝民歌
教学基本要求:
简单了解南朝民歌与北朝民歌的基本特色。
教学具体内容:
一、南朝民歌
二、北朝民歌
讲授篇目:
《西洲曲》、《木兰诗》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教学基本要求:
简单了解《搜神记》和《世说新语》的思想内容与文学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一、先秦至南北朝时的“小说”概念
二、《搜神记》等志怪小说
三、《世说新语》等志人小说
讲授篇目:
《韩凭妻》、《王子猷居山阴》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绪论
教学基本要求:
简单了解唐代的历史文化和文学发展概况。
教学具体内容:
一、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
二、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
三、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
四、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隋及初唐文学创作的总体情况,以及四杰、沈宋、陈子昂的诗歌创作的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隋代文学
一、卢思道、杨素、薛道衡
二、梁、陈入隋的文人
第二节 初唐诗坛
一、上官体
二、王绩的诗歌创作
三、“初唐四杰”的文学主张
四、“初唐四杰”的创作
第三节 陈子昂与唐诗风骨
一、陈子昂的诗文革新主张
二、陈子昂的创作
第四节 张若虚与唐诗兴象
一、初唐的歌行体
二、张若虚、刘希夷的创作
讲授篇目:
《从军行》、《出塞》(其二)、《人日思归》、《野望》、《行路难》、《在狱咏蝉》、《正月十五夜》、《题大庾岭北驿》、《登幽州台歌》、《春江花月夜》、《代悲白头翁》
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盛唐边塞诗、山水田园诗创作的总体情况和代表诗人孟浩然、王维和高适、岑参等人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王维与山水田园诗人
一、王维生平及其创作
二、孟浩然生平及其创作
三、裴迪、储光羲、刘眘虚、张子容、常建等人的创作
第二节 王昌龄、崔颢等人的创作
一、豪爽俊丽,清刚劲健之美
三、王昌龄的七绝
四、王翰、崔颢、李颀、祖咏等人创作
第三节 高适、岑参边塞诗派
一、高适的生平与创作
二、岑参的生平与创作
三、王之涣、陶翰等人创作
讲授篇目:
《送元二使安西》、《山居秋暝》、《渭川田家》、《汉江临泛》、《鸟鸣涧》、《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题破山寺后禅院》、《鹿柴》、《竹里馆》、《辛夷坞》、《闺怨》、《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古从军行》、《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燕歌行》、《封丘县》、《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登鹳鹊楼》
第三章李白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情况,以及李白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教学具体内容:
第一节 李白的生平、思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文学 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