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91592.docx
- 文档编号:23827563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68
- 大小:147.60KB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91592.docx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9159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91592.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91592
大象出版社
科学
四年级下册
主备人:
2011年2月
大象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自然法庭的听证会
本单元是《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本册训练重点为“观察提问——猜想假设——实事证据——模型解释——表达交流”科学探究过程中“实事与证据”这一重要环节。
本单元是本学期探究过程能力的准备单元——“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
本单元取法“法庭听证会”这一专业场景,通过场景模拟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探究也要向法庭办案取证一样,需要搜集各方面的实事与证据,才能客观地、辩证地、全面地、看待科学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擅于用实事说话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
初步学会通过观察记录、实验对比、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和途径,搜集实事与证据,并知道利用简单的表格、统计、图形等方法整理所得的资料证据。
本单元分为三个课时“你曾经……”,“假如我们是……”“听证会”。
以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为载体,强调了教学内容的可实践性和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初步了解和实践事实与证据的搜集过程。
首先教材从一个几乎每个学生都会有体验经历的调查活动出发,设计以一次“杀死生物的调查”为引入活动,通过调查所得到的数据事实使学生对生命有一个新的认识;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自然环境中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
第二环节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使学生在心理上转换角色,并能设身处地地从该角色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而后教材设计了一个蝴蝶调查研究的案例,启发和鼓励学生能通过观察记录、调查访问、查阅资料等方法和途径,搜集实事与证据,并知道利用简单的表格、统计、图形等方法记录整理所得的资料证据。
最后通过模拟听证会的场景,用角色扮演的游戏使学生进入到争议问题里,充分展示和运用所得证据,进行表达和交流。
事实与证据是本单元重点培养的探究过程能力。
本单元教材把“发现事实——提出问题——搜集证据——运用证据”这一科学探究过程能力的训练贯穿在“法庭听证会”这一模拟场景中,采用角色扮演这一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开展教学内容。
通过进行调查、统计、查阅资料、观察、实验、采访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能从数据中发现事实,并能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证据的能力;强化学生重证据,尊重科学事实的意识。
教学反思:
1你曾经……
你曾经杀死过动物吗?
如果有都有哪些?
——“杀死动物调查”所得的数据也许会让你大吃一惊!
目标
·了解怎样运用表格统计数据,做数学运算;
·运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得到数据,发现事实;
·使学生对生命有一个新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科学中的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的情感和态度。
准备
1、教师事先在黑板上,或二开大白纸上绘制好“杀死动物调查”表格,绘制形式可参考例表1;
2、教师准备好小组调查表,复制数份每小组发一张。
3、每小组准备B5大的纸一张,水彩笔,铅笔,尺子,橡皮。
杀死动物调查表
动
物
合计
第小组
要点
注意在进行此项活动时,一定注意正确引导,防止学生讨论时会以比赛谁杀死的生物多为荣,而使此项活动引起适得其反的效果。
怎样进行
(1)“你曾经杀死过表格中的这些动物吗?
”教师出示大的“杀死动物调查表”;选几个同学在自己曾经杀死过的动物下面做上标记,再进行合计;
(2)按照这样的方法,各小组为单位对组内所有成员进行调查,统计数据,记录在表格里。
(3)把每个小组的调查数据汇总到一起,大家一起来填写“杀死动物调查汇总表”
(4)就获得的数据进行讨论和反思。
“到底应不应该杀死他们?
为什么?
”
参考询问要点
调查过程中可以同时了解一下:
“是、否还杀死过其他动物?
是什么动物?
是什么情况下杀死这些动物的?
”
“有没有必要必须杀死它们?
”
“你觉的杀死哪些动物是残忍的?
”
“那样做对科学会产生什么影响(有益的或有害的)?
”
拓展活动:
鼓励学生自己或与他人合作,用同样的问题询问亲友、邻居中的成年人,把结果记录在调查表中,而后可以把小组中每位同学的调查表汇总在一起。
注意强调采访时的安全。
活动延伸
最好的继续活动是“假如我们是……”换位思考。
教学反思:
2假如我们是……
你有没有过站在他人的角度和立场上思考问题呢?
这是一个角色换位的游戏,它会让你对所担任的角色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目标
·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利益关系,辨证地、全面地看待科学问题;
·知道要解决科学问题,必须像法庭办案一样,有充分的事实与证据;
·了解并选择运用查阅书籍、浏览网络、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等方法来搜集事实与证据。
准备
水彩笔,卡纸,剪刀,用于制作小组名称的标牌。
教师可自制一张公告,活动时张贴在黑板或墙壁上。
每组发一张2开的大白纸以及彩笔,用于记录快速联想时想到的方法及途径
要点
科学研究需要搜集事实与证据,以及知道怎样获得事实与证据。
活动过程:
(1)让我们大胆地想象一下,假如我们是蚂蚁,或者是瓢虫、蝴蝶、小鸟,甚至是蚊子、苍蝇、老鼠……我们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2)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动物,然后可以制作一个简单的标牌,如“蚂蚁组”、“小鸟组”
(3)先采用“畅想活动”的方式:
让学生用一种舒适的方法安静坐好,双眼微闭,想象自己就是某种动物,都会做些什么,觅食、结网、游戏、或休息等?
再想象如果有人因为某种原因、某种方式杀死了这种动物,那么会有什么想法,什么感受?
(3)站在自己小组所选择的动物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面对我们的同类总是遭到杀害,会怎样感受,怎样想呢?
每个人都可以畅所欲言。
(4)出示“自然法庭的公告”,思考讨论:
如果有代表同类向“自然法庭”申诉的机会,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5)小组讨论:
用什么方法和途径可以得到事实与证据,并用概念图的方式记录讨论的结果。
(6)参看“事实与证据——蝴蝶小组的探究行动”活动案例并讨论:
蝴蝶组采用了哪些方法搜集资料?
从他们的资料中,我们可以整理出几条理由?
根据是什么?
(7)各小组讨论制定搜集事实与证据活动的组织计划,并按计划实施。
教师予以帮助和指导。
参考询问要点:
“面对我们的同类总是遭到杀害,会怎样感受,怎样想呢?
”
“如果有代表同类向“自然法庭”申诉的机会,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用什么方法和途径可以得到事实与证据?
“
“蝴蝶组采用了哪些方法搜集资料?
从他们的资料中,我们可以整理出几条理由?
根据是什么?
”
“你们小组是怎样做的?
用到的方法都有哪些?
和蝴蝶小组有什么不同?
”
活动延伸:
成立动物俱乐部。
把搜集的资料、数据、图片等分析整理,为做下一个活动――听证会的申诉作准备。
教学反思:
3听证会
在“法庭听证会”这样的模拟场景中,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认识和体会:
科学研究像法庭判案一样,重事实,重证据。
目标:
1、运用事实与证据来表述研究过程,证明自己的观点;
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
准备:
1、分析整理搜集的资料、数据、图片等;
2、设计并编写角色申辩的台词;
3、制作好选择动物的头饰。
怎样进行:
(1)出示“公告”并宣布:
“自然法庭的听证会开始了!
”
(2)再次强调“申诉者必须具备充分的实施与证据。
”
(3)各小组依据角色立场和观点,出示证据资料,发表演说。
活动延伸:
动物俱乐部活动。
(三)应变参考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小组各自选择动物来研究,也可以带领学生共同做一种动物的研究实践。
可以采用查阅书籍、浏览网络、观察实验、调查采访等多方法来搜集事实与证据,也可只运用其中的部分方法。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我们怎样呼吸
《我们怎样呼吸》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能力的第一个综合活动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能借助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搜集相关事实与证据,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
”本单元将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调查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人体呼吸、空气污染等相关知识,为他们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
呼吸健康及空气质量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问题,也是日益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
这是一个包涵环境、社会、生物等因素的综合问题。
因此,我们打破以往教材中把呼吸系统与空气研究人为割裂的状况,设计了《我们怎样呼吸》这一综合探究活动单元。
本单元由《我们在呼吸》、《有趣的呼吸器官》、《还我清新空气》三个主题探究活动组成。
为了能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教材先通过游戏“我能坚持多久”来引入主题。
接着又通过“运动前后的呼吸变化的比较”,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人的呼吸现象,激发探究欲望,引导他们逐步深入研究。
“为什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呢?
”教材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和猜想,并通过题为“吸入和呼出”的活动对这些问题和猜想进行探究与验证。
学生通过探究得知,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原来是不一样的,人体需要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整个研究过程,也是学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的过程,如“人为什么要呼吸呢?
”“我们是怎样呼吸的?
”“我们呼吸得好吗?
”……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将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的内容。
人是怎样呼吸的?
人吸进和呼出的气体为什么不一样呢?
教材紧呈上一课活动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在《有趣的呼吸器官》中引导他们进一步研究人体呼吸现象。
为了使学生能在动手动脑的“做”的活动中学习,本课以观察活动引入,引导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肺模型和肺活量测量仪等活动来了解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状态。
接着又通过对测量及数据的比较和分析,了解呼吸保健的有关知识。
最后以补充阅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部分生物富有特色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器官,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趣味性。
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呼吸健康。
现实中,空气污染的现象还很严重。
要使探究活动达到切实的教育效果,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
因此教材设计了第三课——《还我清新空气》。
本课从活动“香水的扩散”引入,提出“空气里可能还会有些什么”的话题。
然后通过讨论、观察、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搜集证据,了解空气受到污染的现状,激发他们为改善空气的质量而行动的社会责任心。
再引导他们为改善空气质量出谋划策,使他们认识到大气污染防治是一个社会大工程,必须标本兼治。
科学研究的价值在于发挥社会效应,真正解决或促进解决问题。
因此,在单元活动的最后,建议搞一个“还我清新空气”为主题社区宣传活动,让孩子们的研究成果得到更充分的展示,增强学生探究学生活动的成功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与社会责任感。
本单元研究的主题是人体的呼吸现象,教材先通过两个体验活动,感受到空气对我们很重要意义,接着便从“人为什么要呼吸”、“我们怎样呼吸”、“我们呼吸得好吗”(也就是呼吸的内因、机理、对象)等方面来组织探究内容和展开教学活动。
涉及到的科学知识包括“生命世界”中的“健康生活”以及动植物的有关内容,“物质世界”中的“物质变化”以及“物质的利用”,“地球与宇宙”中有关空气部分知识,以及环境教育的内容……这些知识的融合并不是牵强附会的“大杂烩”,而是以人体呼吸为主题,将人体呼吸所涉及到的分布在各个领域的科学知识进行了有机的整合。
这种整合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本位的知识体系,而是从人类认识事物的自然视角出发,以研究对象的自然涉及面为逻辑体系组织各领域内的科学知识,试图构建真正的“综合”单元。
所以在单元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看待和思考问题。
教学反思:
1我们在呼吸
【要点】引导学生体验人的呼吸作用,认识空气(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目标】
(1)能发现和搜集相关的事实证据,能对活动中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知道人需要时刻不停的呼吸,知道人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认识到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怎样进行】
(1)活动“我能坚持多久”
屏住呼吸,看大约能坚持多久。
这个活动主要引导学生感受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性。
活动时要进行安全教育,阻止少数学生过分逞强坚持,防止发生以外;活动后要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2)活动“运动与呼吸”
本活动主要引导学生体验运动前后自己呼吸发生的变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人体的呼吸现象产生疑问和探究欲望。
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训练学生利用秒表等计时工具的方法,同时也要随机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以及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针对自己的一些疑问做出一些猜想。
活动时应先测量平静时的呼吸次数,然后再测量运动后的呼吸次数。
(3)活动“吸进和呼出”
“为什么运动之后,人体的呼吸会加快呢?
”本环节紧呈“运动与呼吸”活动中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
猜想:
教学可以先联系学生生活的其他经验(如闷被窝),对该问题进行猜想,如:
可能是人体运动后会需要更多的氧气……接着再引导学生通过一些实验来验证自己这些观点。
实验:
①指导学生向澄清石灰水吹气观察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②用塑料气囊向澄清石灰水吹气;(本实验也可以用塑料带收集呼出气体来代替,详见应变参考)。
解释:
通过讲解使学生知道人体吸进的是氧气而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简单解释运动前后呼吸变化现象,即人体运动时会需要更多的氧气,所以就需要通过呼吸的加速来提供更多的氧气(不作统一要求)。
(4)阅读“氧气会用完吗”
知道了人呼吸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那么空气中的氧气会用完吗?
这个阅读作为本课的延伸,将帮助学生解决他们在活动中可能提出的问题,同时也是利用这个契机把植物的呼吸及物质的循环等内容进行初步的渗透,使学生初步意识到世界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
【参考询问要点】
(1)如在“我能坚持多久”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并提出问题: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有什么感想?
由此,你能提出一些问题吗?
”
(2)如在“运动与呼吸”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比较数据并发现问题:
“运动前后,大家的呼吸发生了什么变化?
你对这种变化想提出一些问题或做一些猜测性的解释吗?
”
【应变参考】
在研究呼出的气体时,还可以用简易的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即用装有空气的塑料袋套住口、鼻进行呼吸,当实验者感到呼吸困难时取下袋子,扎紧袋口。
然后把点燃的线香放进袋内,观察现象。
也可在袋内装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摇晃几下,观察现象。
在指导学生做该实验时要进行安全教育,特别要提醒学生课后不要用类似的方法开玩笑。
教学反思:
2有趣的呼吸器官
【要点】结合肺模型,简单解释肺的工作过程。
【目标】
(1)能借助自制的肺模型观察并解释肺的工作过程,能利用简单的肺活量测量工具测量肺活量,并记录数据和简单分析数据。
(2)知道人体呼吸系统的简单结构,了解肺的呼吸过程,初步了解肺活量的含义。
(3)通过班级同学肺活量的数据分析,激发学生健康保健的意识。
在小组集体制作、讨论、测量等活动中,乐于合作与交流。
【时间】2课时
【怎样进行】
第一课时
(1)体验活动:
“我用什么呼吸”
引导学生通过做深呼吸来猜想自己呼吸器官的位置。
(2)观察:
“人体呼吸器官”
指导学生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以及这些器官在身体的部位。
引导他们再次做深呼吸来体验这些器官的工作情况。
(3)模型与解释
这一环节主要引导学生借助一些模型或工具来了解肺的工作过程,同时渗透保健教育。
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制作、观察和分析等手段自主完成。
a.制作肺模型。
制作方法详见教材第15页。
使用剪刀时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b.利用模型解释肺的工作过程。
要求学生能结合肺模型简单讲出肺呼吸的过程。
先组织小组交流,再进行班级交流。
对于气体在肺中如何交换,学生解释可能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阅读一些相关资料,或结合肺泡的解剖图作适当讲解。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4)制作简单肺活量测量仪并测量肺活量
制作简易测量仪时,计量单位可以自定(即以若干个单位),但为了便于学生进一步分析数据,各组的单位标准要相对统一。
最好使用同样型号的上下粗细均匀的透明瓶子。
(5)数据分析
引导学生对班级同学肺活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是本课教学的延伸,也是向下学期重点培养学生的“模型与解释”能力的过渡。
因此,在此要求不要太高。
教师可以先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和分析。
在学生出现困难时再相机进行引导,指引学生进行数据分析,找出最高值和最低值,确定划分标准,把所有数据划分成高、中、低三个划分数据群。
找出高、中、低数据群的特点。
引导他们认识肺活量较高的人一般特征,比如:
男生比女生高、运动员比一般人高……
(6)阅读《有趣的呼吸器官》
这一部分是本课的拓展阅读,主要让学生了解部分生物富有特色的呼吸器官和呼吸方式,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教学中不作统一要求。
【参考询问要点】
(1)如引导学生结合肺模型解释肺的工作过程时,应引导学生说出呼气与吸气的过程:
什么状态表示肺正在呼出气体,什么情况下表示肺正在吸进气体,是什么关键部位促进了肺的呼吸动作?
(2)如引导学生制作分析数据小组或班级学生肺活量数据时,要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数据整理:
一般情况下,哪些人肺活量的值比较高?
有没有特殊的例子,能结合日常生活简单的做一些解释吗?
【应变参考】
有条件的学校,测量肺活量的活动也可以用学校医务室的肺活量测量仪来完成,而自制肺活量测量仪可以布置有兴趣的学生课后完成。
教学反思:
3还我清新空气
【要点】使学生意识到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群体的生存,了解大气污染的部分原因,激发他们为保护环境而奔走疾呼的社会责任感。
【目标】
(1)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证据的能力。
通过图、文等手段记录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2)了解空气污染及防治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大自然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科技、保护生态环境的志趣。
【怎样进行】
(1)引入活动“香水的扩散”
教师手执打开瓶盖的香水瓶站在教室的一角,让学生闻到香水气味就举手站起来。
引导学生观察香水扩散的规律,由此引出“香水的分子能跑到空气里,其他一些物质也会跑到空气里吗?
”
(2)观察与猜想“空气里有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广泛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人为的众多的空气污染源。
可结合书本上的插图进行启发。
大家所说的都是真的吗?
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污染到底对我们的产生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
在讨论的基础上,激发他们去实验、调查及进一步研究的欲望。
(3)实验或调查(“空气里的颗粒”或“汽车尾气的危害”)
“空气中的颗粒”与“汽车尾气调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自主选择(当然也可以两个都做)。
实验“空气中的颗粒”可以用玻璃涂上果胶等粘质物,放在灰尘较多的地方,间隔一段时间观察一下粘在上面的空气杂质,引导学生粗略统计一下灰尘的种类和来源。
也可以通过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段的实验观察,分析一天中空气质量的变化规律,如什么时间段灰尘较多,什么时间段灰尘相对较少,还可以进行交通路口、工厂附近、教室内外、树林里等不同地域的空气颗粒对比分析。
对于观察数据的记录,精确要求不能太高,建议用点的密集度来大略表示。
关于汽车尾气的调查,教材并没有把调查的内容作统一确定。
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也不要统得过死。
即,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关于废气成分、尾气排放量、各种汽车废气排放标准、尾气危害与防治等方面的调查。
这些调查既可以是上网查阅的数据,也可以是调查采访来的,甚至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马路统计车流量等。
教师还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调查或研究的内容,只要是与空气质量、呼吸健康有关的,都可以用来补充甚至替代书本中的这两项研究内容。
如近几年呼吸道疾病的调查与分析等。
(4)交流研究成果
在学生进行充分调查积累的基础上,再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以研讨形式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并共同商讨解决空气污染的问题。
(5)拓展活动
到附近做一个主题为“还我清新空气”的宣传活动,或给有关部门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应变参考】
要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活动内容和方式进一步放开。
要不拘一格,只要是与空气质量有关的内容和活动,都可以组织和开展。
由于教材呈现能力有限,不可能把所有与空气质量有关的活动都表现出来,这需要教师们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对教材倡导的思想和理念作进行充实和发展。
不要被教材的编写思路所束缚,也不要拘泥于对课堂教学所谓的完美的追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研究活动。
只要能深入地开展,可把教材中的某一个活动做细做大。
如本课既可以只做一个关于汽车尾气的调查,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分头去完成这些研究活动。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植物在成长
早春的校园是美丽的。
嫩绿的小草从泥土里面钻出来,淘气的摆动着小脑袋,许多晶莹透亮的露珠在绿叶上滚动。
它们的花通常都是很小的那种,如小星星一般,将一点可爱的娇小的花蕊托出来,努力地伸展着、快乐着。
柳树的鹅黄并不惹眼,远远望去,一团一团,轻轻的,淡淡的,似那薄薄的黄雾,虚无飘渺。
一排排高大的杨树,枝干坚韧挺拔,像一把把巨大的绿绒大伞,那新长出的叶儿格外嫩,格外绿。
小蜜蜂飞来了,它们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有时停在花瓣上采蜜,有时拍着翅膀到处玩耍。
有几只麻雀也飞来了,它们停在高大的树上,唱歌,跳舞,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迎接着春天。
置身于生机盎然的春天里,学生的身心比春天的花草更加伸展,比春天的小动物更加快乐。
这是孩子们的天性,是春天的馈赠。
引导学生从“欢天喜地”到我与幼苗一起成长,教材凸现了两条主线:
实验·观察·记录
探究活动
《植物在成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3单元,属于“综合过程能力训练单元”。
二级目标是:
能通过长期实验、观察、记录,认识事物,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
为了较好地达成二级目标,本单元用一个完整的长期种植活动贯穿始终,由《种子发芽了》、《茁壮成长》和《硕果累累》三组主题探究活动组成。
其中包括7个长期实验、观察、记录活动,5个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探究性活动。
由此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尊重事实,用事实的本来面目去探索规律;通过科学实践获得“事实与证据”,在长期种植植物的活动中,实验、探究、观察、证据“四位一体”,通过观察、记录植物成长的全过程,分阶段探究其生长发育的秘密,使学生发现—系列前所未闻的事实。
7个长期实验、观察、记录活动依次是:
认识植物的种子→播种希望的种子→记录幼苗的生长情况→一株黄瓜苗由哪些部分组成→静静绽放的花朵→记录果实的生长变化→植物的一生。
5个探究性活动分别是:
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有趣的运输→开放的花朵一样吗→植物的一生。
教学反思:
种子发芽了
【目标】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设计实验,研究水、阳光、空气、温度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认识土壤、水与植物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认识塑料薄膜的作用;通过实验、观察与记录,认识种子的变化,并描述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怎样进行】
(1)认识种子
教师把准备好的花生、凤仙花、黄瓜等植物的种子,以及向日葵等少数果实发放给学生。
先请学生辨认、区分什么是果实,什么是种子。
然后,聚焦种子,比较它们的颜色、大小和形状。
植物的种子呈现多样化的状态,尤其是果实中的瘦果和颖果极易被误认为是“种子”,应特别注意,不要给学生错误的概念(详见教学参考资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象 小学 科学 四年级 下册 教案 91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