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精品教学案.docx
- 文档编号:23818593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576.75KB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精品教学案.docx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精品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精品教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精品教学案
【专题一】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考情分析】
考纲解读
命题规律
1.熟悉经纬网,将经纬网与区域图结合;应用经纬网考查方向、最短航向及距离的计算。
2.理解并掌握地图的三要素;不同类型地图的方向确定,比例尺的计算及缩放,注记、图例的阅读与运用。
3.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及其应用;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4.了解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
5.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6.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1.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载体,考查地形部位、类型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侧重于考查通过等高线地形图进行相关计算,工程建设,工、农业生产规划,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自然灾害等
2.以各种等值线图呈现信息,考查等值线的分布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应用。
熟练掌握其基本规律和判读方法,明确其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内在联系,并用于生产生活实际,是备考关键
3.近几年的高考题多以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热点事件为切入点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航天工程、自然灾害监测和灾害评估、重大赛事等方面的应用,命题形式多以选择题出现。
4.地理问题数字化研究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新方式,兼顾考查其他地理主干知识,命题形式主要是选择题。
【知识归纳】
一、经纬网的判读和应用
1.利用经纬网定“方向”
(1)定南北:
在南北半球的两点,北半球在北,南半球在南;同在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北;同在南半球,纬度值大者在南。
(2)定东西:
同是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是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则要看两点的经度和,若经度和小于180°,则东经在东,西经在西;若经度和大于180°,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
(3)在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极地俯视图上,靠近北极点的在北,选择劣弧段,在逆时针方向上的点在东;南极点则相反。
2.利用经纬网定“最短航线”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注:
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1)同一经线圈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
就在经线圈上(如图中弧AB)。
(2)同一纬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向
较高纬度凸(如图中同一条纬线上MK之间的最
短航线是弧MPK,而不是弧MQK,赤道上除外)。
(3)晨昏线上的两点,由于晨昏线本身就是一个大圆,故两点最短航线就是两点之间的较短晨昏线(即劣弧线)。
3.利用经纬网定“距离”
(1)任一经线上:
纬度1°的间隔长度都相等,约是111千米。
(2)任一纬线上:
经度1°的间隔长度的计算公式为:
111千米·cosθ(θ为该纬线的纬度数)。
(3)不同经线和纬线上:
计算两点间距离时可进行估算。
一是可以先假设两点的经度相同或纬度相同,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二是可以先算出比例尺,进而算出两点间距离。
4.利用经纬网定“范围”
(1)相同纬度且跨经度数相同的两幅图,其所示地区的面积相等。
(2)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
(3)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考查方向
具体内容
判读技巧与应用
推算高度
①通过读取两条等高线的数值计算某地的海拔或相对高度,数值为0表示海平面;②陡崖的崖顶或崖底的海拔介于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
陡崖或任意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n-1)d≤ΔH<(n+1)d(n为陡崖或两点间经过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判断地形类型
①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和延伸方向、数值大小可判断出山峰、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类型;②在大范围内可判断平原(海拔在以下)、丘陵(海拔在以下,相对高度小于)、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小)、山地(海拔在以上,相对高度大于)、盆地(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五种基本地形
①“凸高为谷,凸低为脊”;②平原与高原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海拔方面,山地与丘陵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相对高度方面
确定坡度陡缓和地势
①等高线越稀疏,表明坡度越缓,反之越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②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形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状况较差
如果图上看不出等高线密集与稀疏,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确定
地形影响分析
对气候
①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阳坡和阴坡(阳坡气温高,蒸发强);②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滞留
两地的温差可通过公式计算:
两地的相对高度÷100米×0.6℃
对河流
①水系特征: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中常有河流发育。
②水文特征: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中水流速快,水能丰富,在陡崖处形成瀑布;河流流量除与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①河谷处等高线凸向与河流流向相反;②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③水电站选择建在河流落差大的地带;④引水工程一般选择从地势较高处引水
2.地形剖面图的绘制与判读
绘制步骤
确定剖面线
在等高线图上画出一条剖面线(可能为已知,如右图中的AB)
建坐标
纵坐标表示高度,横坐标表示水平距离
绘制步骤
定位
根据经纬度或地理事物确定地理位置
看起伏
看纵坐标(垂直比例尺),了解图示地区地势起伏变化,确定地貌类型、分析地形特征等
解决问题
根据掌握的地理知识回答该地区所在国家、濒临的海洋及与此有关的气候、地质、土壤、水文、自然带、人类生产活动等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问题
三、3S技术的联系与区别
3S技术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
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
1.3S技术的联系
三者关系可用下图表示:
图中①、②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③、④表示地理信息系统反馈影像信息处理结果,⑤、⑥表示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
2.3S技术的区别
遥感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
概念
利用一定技术装备在航空器或航天器上对地物进行感知
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适时进行导航、定位的系统
简称
RS
GIS
GPS
别称
人的视力的延伸
地图的延伸
—
技术装备
遥感平台、传感器、遥感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计算机软、硬件
GPS卫星星座、地面监控系统、GPS信号接收机
技术环节(工作流程)
电磁波→收集→传输→处理→分析→成果
信息源→数据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表达
—
特征
范围大、速度快、周期短、限制少、应用广
①采集、管理、分析、输出地理空间信息;②空间分析、多要素、综合、动态预测;③计算机系统支持
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作用
较短时间内获得全面资料
能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输入、管理、分析和表达
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四、3S技术的应用
1.遥感的应用
①资源调查;②环境监测;③自然灾害防御、监测;
④农业方面(见下图)。
2.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领域日趋广泛,不仅用于军事上,为各种军事活动提供定位导航,而且在民用方面越来越多的运用到科研、生产建设及生活中,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
3.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可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可以说,凡是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都可以借助GIS。
(1)地理信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2)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城市多方面的信息进行查询、修改、补充、距离测量等,从而为城市管理提供方便。
【考点例析】
【例题1】(2012·新课标全国卷)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
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
(1)~
(2)题。
(1)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B.230米C.340米D.420米
(2)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B.310米C.360米D.410米
【答案】
(1)D
(2)C
【解析】第
(1)题,根据河谷的位置、等高距100米和山峰580米,另河谷两侧的等高线数值相等的对称原理。
可以推出Q地左侧的等高线为400米,则Q地的海拔高度范围为400~500。
如图:
第
(2)题,考查相对高度的估算,设桥梁处河岸的海拔为H,如图,可知H的高度范围为(200~228)之间,桥梁处河岸与山峰(580米)的高差为h,推得252 【例题2】(2012·山东卷)某科考队结束了两个月的海上考察,于4月21日返回到P地。 图3为P地所在区域当日某时地面形势图。 在科学考察中,利用遥感技术可以() A.获取卫星云图B.查询地理数据 C.选择考察路线D.对科考船实时导航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是人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通过飞机或卫星上携带的传感器接收地物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来获得信息,并经过简单处理后获得资料,如航片、卫星云图等,因此遥感本质上是“看”的过程。 全球定位系统(GPS)——相对应用途径单一,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在一定的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想、算”的人的活动。 如气象卫星在高空收集到云系等信息传输到地面,这是RS技术的应用,而将卫星云图与地面上实测到的气温、湿度、风向等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得出天气情况的预测则是GIS技术的应用。 【方法技巧】 1、根据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原理定位 任何地理事物都有自己的分布特征及规律,根据特定的分布规律就可以推测特定事物的特定位置。 如根据某个地方具有地中海气候特征,就可以推测这个地方可能位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 根据具有显著特征的地理事物规律,如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气候类型、河流径流量变化、农作物及其熟制、自然带和洋流、日影朝向等,再结合相关的文字、数据或图表等,就可以准确推测出地理事物所在的空间位置。 2、利用等高线图进行区位选择的方法 (1)选择水库库区: 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这些地区库容大,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2)确定公路、铁路线: 一是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距离较短、弯路较少的路线;二是线路要与等高线平行;三是尽量避免通过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 (3)进行农业区规划: 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农林牧渔合理的布局方案。 (4)确定引水路线: 一是引水路线尽可能短;二是尽量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尽可能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5)工业区、居民区选择: 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 居民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平坦的向阳地带,以及交通便利、远离污染的地区。 (6)确定港口或码头的位置: 港口、码头应选择等深线密集且等深线离岸近的地方。 另外,还要从避风条件和筑港条件进行比较。 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步骤 (1)分析等高线可用“四步法”: 根据数值定极大极小值;根据疏密定陡缓;根据闭合弯曲定地形类型;对非正常闭合等高线数值的推算可利用“大大小小”原理等。 (2)等高线的判读应结合典型地形类型,如喀斯特地形、沙丘形态不同,等高线表达形式也不同,从定量和定性不同的角度分析它们的形态变化。 4、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综合应用 5、3S技术手段的选取 做在3S技术中选取适当手段之类题目时,首先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是“点”则选用GPS,如导航、珠峰高度测量等,如果是“面”则需看突出监测方面,还是需处理计算才能得出结果,如要监测森林火灾则应选用RS技术,要在某城市选取大型商业中心区位应选用GIS技术。 同时一项工作往往可能在某次使用的是这种技术,而另一次则使用了另一种技术,甚至是同时使用了多种技术,因此,要认真审清题目,提炼题目中提供的信息,如“某山区森林火灾发生后,扑救工作动用了卫星监测定位,并运用计算机软件对火势情况进行了分析和预报”这一事件中,使用卫星监测是RS技术的应用,卫星定位则是GPS技术的应用,计算机处理预报信息则是GIS技术的应用。 【专题训练】 (2012青岛模拟)等高线是反映地形特征和分布等内容的重要形式。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地形图所对应的等高线图,正确的是( ) A.尖顶—甲图B.圆顶—乙图 C.平顶—丙图D.凹地—丁图 2.下列甲、乙两图为实景地貌图,丙、丁两图为对应实景地貌的等高线图。 甲图中的小树,在等高线图上的位置是( ) A.P处B.K处 C.R处D.S处 3.(2012·大连测试)下图为地球局部经纬网面。 从X地到P地,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路经东半球 B.行进方向为正南 C.路经东西两半球D.行进方向为西北 4.(2012·沈阳检测)读“经纬网图”,纬线AB与DE的关系是( ) A.一半B.等长 C.1.5倍D.2倍 (2012·龙岩调研)下图为过M点(128°E,48°N)沿经线和纬线作的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5~6题。 5.若①、②为同一山脉,则该山脉的走向大体为( ) 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 6.关于图中M地附近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小,含沙量大B.结冰期长 C.汛期只出现在夏季D.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2012·厦门模拟)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7~8题。 7.图中断崖的最大高差不超过( ) A.200米B.239米 C.250米D.300米 8.河滩A、B之间的河段,河流的流向大致为( ) 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 (2012·山东日照质检)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米)”,完成9~11题。 9.ab段河流流向是( ) A.由东向西B.由东北向西南 C.由西南向东北D.由南向北 10.野外宿营时一般不能选择①处的主要原因是( ) A.处于阴坡,光照条件差 B.离河流较远,取水不方便 C.位于山脊,风力太大 D.处于河谷、邻近陡坡,受山洪和山石威胁 11.②处修建了水泥厂,其原料主要来自③处采石场,为了运输原料,计划修建一条公路,比较合理的线路是( ) A.甲B.乙C.丙D.丁 (2011·浙江高考)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 下图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12~13题。 12.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 ) 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 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 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 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 13.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 ) A.甲、乙B.甲、丙 C.乙、丁D.乙、戊 (2012·北京海淀区测试)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了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随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核污染物质被排入海洋。 据此回答14~15题。 14.根据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排入海洋的污染物可能( ) A.沿北大西洋暖流污染美国西部 B.沿洋流影响到加拿大西部 C.沿我国东部沿岸暖流向南扩散 D.沿大洋西侧洋流影响俄罗斯东部 15.地震发生后,Esri公司发布了专题地图,公众可通过互联网或智能手机查阅与本次地震及核电站泄露的相关内容。 Esri公司提供的此项服务主要基于( ) A.RS技术B.GPS技术 C.GIS技术D.数字地球 (2012·南通模拟)下图为“江苏沿海海岸线变迁图”。 读图完成16~18题。 16.造成江苏海岸线古今位置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围海垦殖B.泥沙淤积 C.气候变化D.地壳抬升 17.跟踪研究江苏海岸线变迁,常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有( ) ①RS ②GPS ③GIS ④数字地球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8.为了可持续开发利用江苏沿海滩涂资源,应( ) A.围海造田,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B.兴修水利,建设旱涝保收农田 C.营造红树林,保护滩涂生态 D.发展滩涂养殖,打造湿地经济 (2012·广州测试)下图是某地昼夜年内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9~20题。 19.该地最可能位于( ) A.赤道附近B.回归线附近 C.极圈附近D.极点附近 20.在该地GPS地图中,GPS显示的方向应是( )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B.上南下北,左西右东 C.上下左右都是南D.上下左右都是北 (2012·石家庄一模)阅读材料,回答21~22题。 材料一 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它是一种由信息技术支持,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它包括精确播种、精确施肥、精确灌溉、精确收获等环节,是实现农业向低耗、高效、优质、安全转变的重要途径。 它将农业带入数字和信息时代,是21世纪农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材料二 下表为精准施肥与常规施肥效益比较表。 项目 施肥量(千克/公顷) 肥料成本(千克/公顷) 产量(千克/公顷) 其他成本(元/公顷) 总收益(元/公顷) 净收益(元/公顷) 精准施肥 218.30 651.36 9473.44 4406.85 11557.60 6499.39 常规施肥 361.35 1205.25 8882.78 4406.85 10836.99 5224.89 精准-常规 -143.05 -553.89 590.66 0 720.61 1274.50 21.为了精确和快速地对大面积的田区进行频繁监测,判断田间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的空间分布状况,需要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B.GISC.RSD.数字地球 22.为了对农业生产进行精确施肥,减小化肥施用总量,提高经济效益,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B.GISC.RSD.数字地球 23.(2012·乌鲁木齐模拟)右图为40°纬线附近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层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若P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则此地风向为__________,P地最有可能位于________洲。 P地西侧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 (2)若P地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且R河正值汛期,则此时P地气候特点是________,P地的自然带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河________(南/北)岸泥沙淤积较多。 (3)Q地的海拔高度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甲、乙两处岩层,形成较早的是________,可能找到石油的是________。 24.(2012·连云港模拟)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批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 黄河三角洲及其附近地区位置示意图。 材料2: 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图中左下角日期为拍摄日期)。 (1)关于材料1中各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双选) A.滨州市的等级比济南高,服务范围比寿光小 B.图示区域的城市体系中,济南为第一级城市 C.滨州市与东营市之间有明确的区域界线 D.东营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2)材料2中黄河口及其附近地区的卫星影像图主要是通过__________技术获取的,从中可以看出,从1984年至2006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导致这种变化的因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三点)。 (3)2009年3月,东营市市长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作为‘石油城’,东营不能等资源枯竭了才考虑转型”。 请为东营市的经济转型提出合理化建议。 25.(2012·郑州模拟)下图是利用遥感技术绘制的南极大陆等高线和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两图中等高线和等温线分布的共同特点。 (2)分析乙图中P处气温极低的原因。 (3)遥感技术观测南极大陆有哪些优点? 遥感技术可以观测到南极大陆环境变化的哪些信息? 【参考答案】 1~2BC 【解析】第1题,山地的尖顶表现在等高线图上有较为鲜明的棱角,如丁图所示;圆顶的等高线基本呈同心圆分布,如乙图所示;丙图所示的等高线,内有示坡线,表示越往中间海拔越低,为凹地。 2.甲图实景中有山脊,对应的等高线图为丁图;乙图中有山谷,对应于丙图。 甲图中的小树位于山脊处,对应于丁图中的R处。 3C 【解析】X、P两地的地理坐标分别为(80°N,25°W)、(70°N,5°E)。 因此从X地到P地的行进方向为东南,路经东西两个半球(要穿越东西半球分界线20°W)。 4B 【解析】纬线AB的经度差为180°,而DE的经度差为90°。 AB线处于北纬60°,DE线处于赤道。 5~6CB 【解析】5.①地在M地以东,②地在M地以北,则①②连线走向为山脉走向。 6.从经纬度判断M地位于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气温低,河流结冰期长,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一年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汛,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 7~8CC 【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等高距为50米,断崖处有4条等高线相交,所以最大高差不超过5个等高距,即最大高差应该小于250米。 第8题,依据等高线可判断出AB间地 势是东北高,西南低。 9~11BDA 【解析】第9题,依据图中等高线值可判定河流ab段应是由b流向a,再根据指向标确定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第10题,①处位于河谷,两侧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易受山洪和山石崩塌威胁。 第11题,山区修建公路应与等高线走向一致,甲公路坡度较小,工程量较小,比较合理。 12~13DB 【解析】第12题,蒸发量的测算需要专业的气象观测设备,可排除A、B选项;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山区实习,因此不可能观测到台风的降雨量,可排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精品教学案 届高三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地图 地理信息 技术 应用 精品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