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5节强化训练.docx
- 文档编号:23807476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742.32KB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5节强化训练.docx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5节强化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5节强化训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5节强化训练
七下第2章第4-5节强化训练
基础强化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
1.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
2.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
A.树叶的实像B.树叶的虚像C.太阳的实像D.太阳的虚像
3.在没有任何其它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蓝裙子的舞蹈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
A.全身呈绿色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青色
4.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
射光线与入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
A.绕ON前后转动板EB.绕ON前后转动板F
C.绕CD一起转动纸板E和FD.绕O点转动入射光线OA
5.如图所示,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上发生反射,其中反射角及其大小分别为( )
A.∠1,30°B.∠2,30°C.∠1,60°D.∠2,60°
6.如图所示,若要让反射光射中目标,在激光笔不动的情况下,可将平面镜( )
A.竖直向下移动B.竖直向上移动C.水平向右移动D.水平向左移动
7.教室中上课,有时黑板反射的光能“晃”着一些同学的眼睛,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出现晃眼现象的原因是( )
A.只有黑板反射光,字不反射光
B.字和黑板都反射光,字反射进入眼睛的光较强
C.只有字反射光,黑板不反射光
D.字和黑板都反射光,黑板反射进入眼睛的光较强
8.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
9.百米赛跑时,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信号枪烟火开始计时,不能等听到枪声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
A.计时员怕听不见枪声耽误记时B.看烟火计时方便些
C.听枪声计时成绩偏高D.听枪声计时成绩偏低
10.如图所示,将平面镜和铅笔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铅笔水平向右移动时,它的像将变小
B.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C.若改用一块较小的平面镜,铅笔的像将变小
D.若铅笔按图示箭头方向转过45°,铅笔将与它的像垂直
11.“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中,猴子看见月亮在井中(如图所示),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B.井有多深月亮就
有多深
C.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D.和猴子的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12.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入容器中,在P处形成一光斑,在向容器里逐渐加满水的过程中,光斑将( )
A.向左移动后静止B.先向左移动再向右移动
C.向右移动后静止D.仍在原来位置
13.小明仔细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光路图,总结出以下几条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光从玻璃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B.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光从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14.如图所示,渔夫叉鱼时,应瞄准哪个方向才
能叉
到鱼?
( )
A.看到的鱼的前方B.看到的鱼的方向C.看到的鱼的上方D.看到的鱼的下方
15.如图甲所示,蜡烛a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MN中所成像为a′,现将该平面镜竖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至图乙所示位置,则蜡烛a在平面镜中( )
A.不成像
B.仍成像,但像下移距离与平面镜下移距离相同
C.仍成像,但像下移
距离是平面镜下移距离的两倍
D.仍成像,且像还在原来位置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
16.光源、光线和光束
宇宙间的物体不论其大小与种类,其中发光的物体我们称之为光源.在研究光现象时,我们常常根据光源的大小将光源分为点光源和面光源.当发光物体的大小远远小于它到观察者的距离时,可以把它看成一个发光点,称为点光源.哪些不能作为一个发光点看待的光源,则称为面光源。
由于通常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因此在描述与研究光的传播时,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行进方向,这样的直线称为光线,它可以表示沿箭头方向传播的极细的一束光.
实际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一束光是有一定宽度的,我们可以把一束光看成由围绕一条轴线分布的无数光数组成的,称为光束.在几何光学中我们常用
到的光束有平行光束,会聚光束和发散光束.普通光源产生的是发散光束,在普通光源和其它光学器件组合使用时,可以得到平行光束或会聚光束,激光器可以产生很好的高亮度的平行光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阅读,我们了解到光线的概念是人为引入的,它是(填“抽象”或“真实”)的;
(2)通
过阅读我们了解到是可以产生高亮度的平行光束。
17.拿一只空的易拉罐,在底部用钉子敲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然后蒙上一层半透明的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针孔照相机,把小孔对着窗外的景物,可以在塑料薄膜上看到一个立的像,它是根据原理形成的。
18.在北京时间2015年9月14日,美国LIGO探测器探测到了来自于宇宙深处距离地球13亿光年前两个巨大的黑洞猛烈撞击并融合所产生的引力波。
一百年前,爱因斯坦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这个百年前的伟大预言终于被证实。
引力波的发现,为人类探索宇宙开辟了新的途径.光年是天文学中的单位,引力波(“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9.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梭镜折射后,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在白色光屏上形成一条七彩光带,这个现象叫;如果在白色光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我们在白屏上能看到;如果将白色光屏换成绿色纸板,我们能看到。
20.如图所示是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秀丽全景.国家大剧院外部为钢结构,壳体呈半椭球形,水上高度约为46m,地下最深处为-32.5m,国家大剧院在水中的倒影清晰可见,这是由于现象形成的,倒影与国家大剧院构成一个浑然天成的“金蛋”,这个“金蛋”的总高度应为m。
21.某人的身高为1.70m,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
m,他以0.5m/s的速度靠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的像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如图,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分界面上同时发生发射和折射,其中是折射光线,反射角等于,MM′上方是(选填“空气”或“玻璃”)。
2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图中物体A
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保留作图辅助线)
24.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一块平面镜使此时的太阳光水平射入隧道内.请你通过作图画出平面镜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25.如图所示,A、B是镜前一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26.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E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A、B两点,其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请你区分发光点、像点,在图中画出水下E处的潜水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
27.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一组光的直线传播的综合实践活动。
(1)如图甲通过三个小孔去观察烛焰,若要看到烛焰,应满足的条件是;
(2)如图乙所示是用易拉罐做的简易针孔照相机,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可以看到
像;
28.如图甲所示是小宇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
平面镜M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白色硬纸板垂直立在平镜面上。
(1)小宇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反射光沿OB方向射出,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上述实验探究得到的规律是
(选填字母).
A.光沿直线传播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实验过程中若将纸板倾斜,如图乙所示,让光仍贴着纸板沿AO方向射向镜面,此时反射光(选填“在”或“不在”)纸板这一平面内;通过平面镜观察镜中硬纸板的像,则看到的像与图丙中相符的是(选填序号)。
29.同学们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小明和小红在分析数据时发现,三组数据的像距都比物距大一些。
小明认为这是由于测量粗心引起的,小红认为像距总是比物距大可能与玻璃板的厚度有关。
他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
数据如下表。
玻璃板厚度/mm
5
5
5
10
10
10
15
15
15
像距/cm
3.00
5.80
8.70
3.95
6.50
9.35
3.18
5.40
7.85
物距/cm
2.65
5.50
8.35
3.30
5.95
8.72
2.05
4.30
6.90
像距与物距的差值/cm
0.35
0.30
0.35
0.65
0.55
0.63
1.13
1.10
0.95
请你结合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的看法不正确的理由是。
(2)玻璃板的厚度对像距与物距差值的影响,可表述为
。
(3)从测量数据可以看出,他们测量像距和物距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选填“mm”或“cm”)。
30.如表是15℃时光在几种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如图是光在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时的光路图。
介质
光速/m•s-1
密度/kg•m-3
空气
3×108
1.29
水
2.25×108
1.0×103
玻璃
2×108
(2.5~3)×103
(1)分析表中数据并总结光速和介质关系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根据表中数据并结合图中的光路分析,光在两种密度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规律是:
。
四、解答题(共10分)
31.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光的折射规律,当激光笔射出的光从空气中斜射入半圆形玻璃砖时,他不断增大入射角,发现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于是小明得出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入射角总是大于折射角的结论。
请你只利用图中装置设计实验证明小明的结论是错误的。
写出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32.人夜了,刚下完雨,路上坑坑洼洼,天上的月亮害羞地露出了半边脸,小李吃完饭就急着要到小王家搞小制作.临行前,爷爷叮嘱他说:
“路上小心啊!
光的是水坑,黑的是泥土.”小李照爷爷的说法走,果然没踩着水坑.晚上10点,终于完成了小制作,小王送小李出门时说:
“路上当心,黑的是水坑,光的是泥.”小李试着按小王的说法走,也没踩着水坑.但是一路上小李糊涂了,两人的说法相反,但都对,为什么呢?
请你帮小李解释这一疑问。
能力强化
一、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
1.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
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下图,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人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人射角增大到某一
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
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
。
2.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实验探究的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A.移动点燃的蜡烛到另一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
B.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与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在纸上记下该蜡烛的位置A'。
C.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一块玻璃板竖立在纸上,在纸上记下玻璃板的位置。
D.选取两支大小相同的蜡烛,把一支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的前面,看到玻璃板后面有蜡烛的像时,在纸上记下蜡烛的位置A。
(2)步骤A的实验目的是;
(3)图乙是物、像的位置实验记录,请你利用测量工具对乙图的实验记录作出处理并得到相应规律。
3.利用身边常见的物品,做一些小实验是同学们学习、研究物理的好方法,也是一种创新.请你用图中所示的塑料吸管和激光笔,从正反两方面分别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正方案:
探究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用激光笔对着塑料吸管的一头,将塑料吸管拉直,如果光从塑料吸管的另外一头射出,则说明。
(2)反方案:
探究光在空气中不可能是沿曲线传播的.你的做法是,如果光从塑料吸管的另外一头不能射出,就说明光在空气中不可能是沿曲线传播的。
4.如图甲所示是小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制作的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实验时,小雨发现让光贴着光屏入射,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利用了光的原理。
(2)接下来,小雨为了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传播路径能同时在光屏上显现,应将光屏与平面镜放置。
(3)然后,小雨正确操作实验,并在光屏上画出每次光的传播路径,如图乙所示.三次实验中,总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传播路径,由此小雨得到结论:
“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雨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4)实验时,小雨发现每次用铅笔把光的传播路径用铅笔描下来非常不方便.认真思考后,她认为在正确操作时,只要在光传播的路径上标记一个合适的点就能确定了.她用到的光学知识是。
5.如图所示是某小组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原理图,下表记录了不同的入射角和对应的折射角的实验测量数据.
6.7°
13.3°
19.6°
25.2°
30.7°
35.1°
38.6°
40.6°
折射角γ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l)请你根据表格中的数值并结合光路图,以光从空气进入到玻璃中的情况为例,对光从其它透明介质得到具进入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加以总结,将下列结论补充完整。
a.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分别位于法线两侧;
b.。
(2)该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光从玻璃进入到空气中时,有一部分光反射到玻璃砖内,请你在图中作出这条入射光线经过玻璃面反射后的光路图。
(3)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该组同学在进行光从玻璃进入到空气中的实验时观察到了这样的现象,他们继续进行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实验,当入射角增大时,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全反射现象。
二、解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
6.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请解释造成“看不见”和“又
看见了”的原因。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光由真空进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只有微小的变化.虽然如此,有时仍然不能不考虑空气的折射效应.
如图,表示来自一个遥远天体的光穿过地球大气层时被折射的情景.覆盖着地球表面的大气,越接近地表越稠密,折射角也越小.
我们可以把地球表面上的大气看作是由介质不同的许多水平气层组成的,星光从一个气层进入下一个气层时,要折向法线方向.结果,我们看到的这颗星星的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要高一些,这种效应越是接近地平线就越明显.我们看到的靠近地平线的星星的位置,要比它的实际位置高37′.这种效应叫做蒙气差,是天文观测中必须考虑的.
太阳光在大气中也要发生折射.因此,当我们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刚刚升起时,实际看到的是它处在地平线的下方时发出的光,只是由于空气的折射,才看到太阳处于地平线的上方.
①材料中介绍的这种光现象叫什么?
它是怎样形成的?
.
②根据材料,你能判断我们看到的星星,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是真实的星星和太阳吗?
8.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而卡车、公交车等大型车辆的前挡风玻璃却几乎是竖直的。
请用光学知识分析小汽车前挡风玻璃这样安装的原因。
9.在不太明亮的博物馆里,有一个由透明玻璃制成的长方体展柜,柜内放着一个碗形文物甲,文物的正上方有灯光朝下照射。
从某个角度看过去,可以看到“4个”文物(如图所示,分别标记为甲、乙、丙、丁)。
请回答:
(1)图中的乙、丙、丁分别是如何形成的?
(2)为什么看起来甲最亮、乙和丁较暗、丙最暗?
10.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下图为彩虹的形成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彩虹的形成作出解释。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科学 下册 环境 察觉 45 强化 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