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玉林地区教案21 古诗三首语文S版.docx
- 文档编号:23805851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59.58KB
五年级下册语文玉林地区教案21 古诗三首语文S版.docx
《五年级下册语文玉林地区教案21 古诗三首语文S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册语文玉林地区教案21 古诗三首语文S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下册语文玉林地区教案21古诗三首语文S版
21 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包括《出塞》《题临安邸》和《示儿》三首古诗。
《出塞》选自《全唐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军旅生活的一首名诗。
诗人把秦汉一直到唐代千百年来修筑边关所进行的战争都概括了起来,反映出诗人渴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的美好心愿。
《题临安邸》选自《宋诗纪事》,是南宋诗人林升在杭州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
当时南宋统治集团在临安偏安一隅,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痛斥。
《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的,是绝笔,也是遗嘱。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高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
能够借助注释及搜集的背景资料
理解古诗内容。
能够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但是,学生对诗歌的感受力不是很强。
怎样让学生通过文字走近作者,感受诗中深刻的内涵,使其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是本次教学的难点。
教学时需要老师结合时代背景和相关知识的拓展,用真挚的情感感染学生,引领学生在用情感悟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对古诗文的阅读欣赏水平。
1.帮助学生认识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这三首诗,默写《示儿》。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学生通过朗读、评读、悟读,理解诗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诗句。
5.学生通过对诗歌的理解,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热爱祖国美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诗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诗句。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前查阅一下关于这三位诗人的相关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谁来说说“赤子情怀”的含义?
(学生谈谈对这个词的理解)今天我们来学习三首古诗,学完后,大家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扫除生字词障碍,了解诗歌大意。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熏、汴、秦、邸
(2)理解诗歌中的词语。
①《出塞》
出塞:
乐府旧题。
塞,边塞,边疆上险要的地方。
出塞,就是到边防线上去戍守边疆。
秦时明月汉时关:
秦,秦朝。
汉,汉朝。
关,关塞,在边境险要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
万里:
形容路途遥远。
人:
指戍守边疆的士兵。
还:
回家。
龙城:
匈奴祭天之处。
②《题临安邸》
临安:
现在的浙江省杭州市。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的儿子赵构(宋高宗)逃到南方,在临安建立了南宋政权。
邸:
高级官员的住所。
贵宾旅居客栈。
山外青山: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形容山很多。
楼外楼:
楼阁之外还有楼阁,形容楼阁很多。
几时休:
休,罢休,停止。
什么时候才能够停止。
暖风:
暖洋洋的风。
熏:
即“薰”,气味侵袭。
游人:
游玩的人。
这里指只顾玩乐的达官贵人。
醉:
沉醉。
汴州:
北宋的都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当时已被金兵侵占。
③《示儿》
示儿:
示,把事物摆出来或指出来给儿子们看。
元知:
本来就知道。
“元”在古时与“原”字相通,本来的意思。
万事空:
一切都完了,没有了。
九州:
相传古代中国分为九个州,后用作指代全中国。
同:
统一。
定:
平定。
这里是收复失地的意思。
中原:
指黄河中下游一带。
这里泛指被金兵占领的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无:
同“毋”,不要的意思。
乃翁:
你们的父亲。
2.教师指名读诗,学生理解,教师指导。
(1)《出塞》:
第一句从古时到现在,从身边到千里之外落笔,描绘了从秦汉时就存在着的明月边关的景象:
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
第二句是哀叹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
第三、四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戍守边关,匈奴的军队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2)《题临安邸》:
第一句描绘出杭州的美好景致:
重峦叠翠的青山,重重叠叠的楼阁。
第二句质问那些苟且偷安的贵族统治者,你们在西湖边上所过的听歌看舞的荒淫生活,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
第三、四句更加尖锐地揭露统
治者们已被暖洋洋的风吹得昏沉沉、晕乎乎,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老家汴州了,早把先朝故都、中原山河、国家耻辱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3)《示儿》:
第一句表明自己即将离开人世,但并不感到恐惧和痛苦,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
第二句是向儿子们交代他毕生的心事,他只有一种无法排遣的悲情,就是没能亲眼看到支离破碎的祖国重新统一。
第三、四句写出了对孩子们的嘱托和希望,要他们努力奋斗、实现自己毕生的“北定中原”的心愿,不要忘记他们的父亲在九泉之下等候着祖国统一的喜讯。
3.再读诗歌,品味诗中情感。
三、品读课文,认知贯通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悟古诗强烈的情感。
1.学生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2.结合古诗意思,说说诗中表达的情感。
(《出塞》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争,使国家得到安宁、人民过上安定生活的美好心愿。
《题临安邸》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
《示儿》表达了诗人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
四、课时作业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飞将(jiāng jiàng) 人未还(hái huán)
出塞(sāi sài)万事空(kòng kōng)
家祭(cài jì)秦(qín qíng)朝
2.比一比,再组词。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题临安邸( )
A.题目。
B.书写,题写。
(2)秦时明月汉时关( )
A.关口,关塞。
B.合拢
,闭上。
(3)王师北定中原日( )
A.固定。
B.平定。
(4)西湖歌舞几时休( )
A.休息。
B.停止。
【答案】1.jiàng huán sài kōng jì qín
2.秦国 泰山 香熏 石墨 官邸 抵挡 杭州 航行
3.
(1)B
(2)A (3)B (4)B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齐读古诗,指名说说每首诗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二、探究课文,巩固提升
1.具体学习《出塞》。
(1)指名读古诗,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和韵律。
(2)知作者,解诗题。
哪位同学能带领大家回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介绍,了解作者。
王昌龄:
唐代诗人,善写七绝,多写边塞诗。
教师相机补充,解释诗题。
(3)明诗意,悟诗情。
①明诗意:
A.了解了诗的作者和古诗题目的意思后,接下来你打算怎样学习?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小组学习、与老师交流等方法学习。
)
B.自学古诗。
C.请同学汇报,教师相机指导。
诗的第一句,从古到今,
从边疆到家乡落笔,描绘了从秦汉就存在着的明月边关的景象。
首句里两种不同事物(明月,边关)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故此句应理解为“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不要理解错误。
这句诗的意思是:
明月照耀着边关,自秦汉时一直如此,至今没有什么变化,而边患依旧没有消除。
第二句是哀叹远离家乡的士兵不能回归故乡和家人团聚。
第三、四句是说,假如有李广那样的名将戍守边关,匈奴的军队就不敢越过阴山南下入侵了。
②悟诗情:
A.学古诗,仅仅知道意思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明白诗歌所创造的意境。
指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诗歌的
意境。
B.教师引导:
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
想艺术魅力。
王昌龄的这首《出塞》是最为有名的边塞诗,历来评价很高。
展开想象,品悟这首诗的绝妙。
请你边读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C.品读悟情:
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战争一直持续不断。
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
希望有像飞将军李广那样的名将来率领广大战士打败敌人,夺取胜利,使敌人从此不敢再来侵犯。
分析后两句:
这两句诗带讽刺,表现了诗人对朝廷用人不当和将帅腐败无能的不满。
有意外之意,使人回味无
穷。
(4)总结全文,有感情地品读品诗。
2.具体
学习《示儿》。
(1)过渡:
边塞自古多战事。
宋朝,匈奴攻破北宋首都汴梁,北方大片土地沦陷,谁来讲讲这段历史?
在这片土地上,北宋遗民在做什么?
(2)指名朗读《示儿》,读后说说题目的意思。
(3)指名说说诗的大意。
(4)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①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满头白发的诗人在重病中,想着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统一,满怀悲愤,费力地爬起来,用颤抖的双手写下这首诗。
诗人重病在床,临终前费力地写下这首诗,作为遗嘱,说完就带着遗憾死去,真是死不瞑目!
②再次朗读古诗,体悟诗人强烈的感情。
(5)小结:
这首诗,作为一份遗嘱,是诗人一生爱国的写照。
他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表达的感慨,要留下的话语,是千头万绪的。
而诗人却不说别的家常话,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只叮嘱儿子们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告诉他。
可悲可敬啊!
3.具体学习《题临安邸》。
(1)过渡:
就在诗人直到死亡还盼望统一时,那些南宋王师干什么去了?
(齐读《题临安邸》)
那些苟且偷安的南宋权贵干什么去了?
(齐读《题临安邸》)
那个不思进取的南宋皇帝又干什么去了?
(再齐读《题临安邸》)
(2)交流:
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陆游依然没有盼到祖国的统一?
读诗歌,谈理解。
在对话交流中重点引导:
①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
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学生想象:
这些权贵成天灯红酒绿,烂醉如泥,不思进取。
有感情地诵读古诗的最后两句。
②体会“直把杭州作汴州”。
课件出示《清明上河图》,介绍:
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
据史书记载,汴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
你们看,这里的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象啊!
但是,这繁荣盛世最终毁于金人肆意践踏的铁蹄之下。
而权贵们早已忘了失守的汴州,像他们现在这样,杭州不久也会成为第二个汴梁。
(学生谈感受)
③朗读古诗。
当北方大片领土被金兵践踏,百姓们在金兵的铁蹄下或背井离乡,或被奴役,过着悲惨的生活时,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学生齐读《题临安邸》。
你感受到了诗人林升那一颗怎样的心?
4.总结全课,体会情感。
(1)当这后两首诗同时摆在我们面前,一方是权贵们寻欢作乐的景象,一方是作为遗民的代表——诗人陆游临终还盼望祖国统一的场景,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同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的内心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自由畅谈感想)
(2)有感情朗读后两首古诗。
(忧国忧民。
)
(3)齐读这三首诗,升华情感。
三、句段解析
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解析]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战争一直持续不断。
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场,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
2.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解析]这些权贵成天灯红酒绿,烂醉如泥,如行尸走肉。
不思收复被金兵侵占的北方大片土地。
诗人眼见这种情况,内心既痛苦又愤恨,在诗中表达了对国事的无比忧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痛斥。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解析]诗人在病榻弥留之际,回首平生,百感交集;环顾家人,儿女情深;要表达的感慨,要留下的话语,是千头万绪的。
而诗人却不说别的家常话,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只叮嘱儿子们家祭时别忘了把“北定中原”的胜利消息告诉他。
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四、课后习题
2.第一句,“但使”,只要、要是的意思。
诗句大意:
要是当年的飞将军李广依然在戍守边关,那些胡人的骑兵就绝对不再敢来侵犯了。
第二句,“醉”,沉醉,像喝醉了酒。
诗句大意:
阵阵温暖的风把那些权贵们熏得醉生梦死,简直把避难的杭州当作故都了!
第三句,“定”,平定、收复的意思。
诗句大意:
等到将来朝廷军队挺进北方、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在祭祀祖先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我)啊!
3.《出塞》表达了诗人盼望保住边疆的安宁,不让敌人入侵半步的爱国豪情。
《示儿》
表达了诗人盼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深厚、真诚的爱国之情。
五
、资料库
作者简介
王昌龄(?
—约756),唐代诗人。
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开元进士。
他在当世就以诗著名,被称为“诗家夫子”。
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
其中《从军行》(七首)和《出塞》(二首),特别有名。
他和李白的七言绝句代表了这一诗歌体裁的最高水平。
后人辑有《王昌龄集》。
林升,南宋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
据说,他是宋孝宗淳熙时代的读书人,曾在临安活动,擅长诗文。
主要作品有《题临安邸》《长相思》等。
陆游
(1125—1210),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多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
六、板书设计
出 塞
心系祖国,情系人民)
示 儿
忧 国
北宋遗民
死不瞑目 盼统一
题临安邸
极大愤怒,无尽隐忧)
七、课时作业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出塞》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
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中的前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统治者的生活的批判。
(3)《示儿》全诗句句发自肺腑,真挚感人,表达了作者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渴望,表现了诗人深厚的______________之情。
2.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习题。
己亥杂诗
(清)龚自珍
九州①生气②恃③风雷,万马齐喑④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注】①九州:
中国。
②生气:
生气勃勃的局面。
③恃(shì):
依靠。
④万马齐喑:
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喑(yīn),哑。
(1)根据意思写诗句。
不要拘守一定规格降下更多的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作者用“__________”比喻当时清朝死气沉沉的社会政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的愿望,反映了诗人忧国忧国的思想。
【答案】1.
(1)唐 王昌龄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希望朝廷起用良将,
早日平息边塞战争
(2)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3)收复失地、洗雪国耻、统一祖国 爱国
2.
(1)不拘一格降人才。
(2)万马齐喑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高年级学生已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
教学中要立足自读、自悟。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熟读诗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然后参考诗歌注释,使用有关工具书并联系上下文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再进一步抓住诗中的关键语句,理解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最后根据自己的领悟诵读诗文,读出恰当的语气、节奏、韵味来。
教学中我既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功能,又引导学生升华情感。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品读、感悟古诗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年级下册语文玉林地区教案21 古诗三首语文S版 年级 下册 语文 玉林 地区 教案 21 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