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综合生理学呼吸一.docx
- 文档编号:23804971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20.82KB
西医综合生理学呼吸一.docx
《西医综合生理学呼吸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医综合生理学呼吸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医综合生理学呼吸一
西医综合-生理学呼吸
(一)
(总分:
4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不定项选择题(总题数:
35,分数:
40.00)
1.关于气体在血液中运输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O2和CO2都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存在于血液中
B.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
C.O2与血红蛋白结合快、可逆、需要酶催化
D.CO2主要以HCO-3形式运输
E.CO2和血红蛋白的氨基结合不需酶的催化
A.
B.
C. √
D.
E.
O2的结合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O2与血红蛋白的结合反应快、可逆、不需酶催化,但受O2分压的影响。
CO2绝大部分进入红细胞内,以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运输,后一种形式结合时也无需酶的参与。
2.在动脉血CO2分压轻度升高而引起每分通气量增加的反应中,下列哪种结构起的作用最重要
A.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B.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
C.肺牵张感受器
D.肺血管化学感受器
E.延髓化学感受器
A.
B.
C.
D.
E. √
动脉血CO2分压轻度升高引起每分通气量增加的反应中,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以及延髓化学感受器都可以起作用;但最主要的是后者。
3.切断动物双侧迷走神经后呼吸的改变是
A.呼吸频率加快
B.呼吸幅度减小
C.吸气时相缩短
D.血液CO2分压暂时升高
E.呼吸频率减慢,幅度增大
A.
B.
C.
D.
E. √
迷走神经是肺牵张反射中肺扩张反射的传入神经,可切断吸气,转为呼气,使呼吸频率增加的作用。
切断两侧迷走神经后,吸气延长、加深,呼吸深慢。
4.对肺泡气分压变化起缓冲作用的肺容量是
A.补吸气量B.深吸气量
C.余气量D.功能余气量
E.补呼气量
A.
B.
C.
D. √
E.
功能余气量在呼吸气体交换过程中起着缓冲肺泡气体分压的作用。
如果没有功能余气量,呼气末肺泡陷闭,流经肺泡的血液将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出现了动静脉短路的现象;吸气时新鲜空气进入肺泡,肺泡与肺毛细血管内血液间分压差突然增力Ⅱ,静脉血的动脉化将随呼吸周期出现大幅波动。
5.贫血和一氧化碳中毒时,可携带氧的血红蛋白都减少,但并不引起呼吸加强,这是因为
A.颈动脉体血流量减少
B.动脉血液内总的氧含量仍维持在正常水平
C.动脉血氧分压在正常水平
D.颈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受到刺激
A.
B.
C. √
D.
贫血和一氧化碳中毒时,可携带氧的血红蛋白减少。
血液的血红蛋白氧含量和血红蛋白氧饱和度均降低,但血液中的氧分压(由溶解的氧决定)并不低,低氧对呼吸的刺激作用是由血液氧分压降低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但由于氧分压不降低,不引起呼吸加强。
6.通气/血流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为肺通气量和心排血量的比值
B.比值增大或减小都降低肺换气效率
C.人体直立时肺尖部比值较小
D.比值增大犹如发生了动-静脉短路
E.比值减小意味着肺泡无效腔增大
A.
B. √
C.
D.
E.
通气/血流值减小,意味着血液流经的肺泡是通气不好的肺泡,以至血液中的气体未得到很好的更新,犹如发生了功能性动-静脉短路;比值增大意味着部分肺泡气未与血液进行交换,相当于无效腔增大。
人直立时,肺尖部血流量和通气量均减少,但血流量减少得更多,通气/血流值增大。
7.O2的弥散系数与CO2的弥散系数相比较
A.前者大,因为O2可与血红蛋白结合
B.前者小,因为O2的溶解度低
C.前者大,因为O2分压梯度大
D.前者小,因为O2分子量小
E.基本相同
A.
B. √
C.
D.
E.
气体在液体中的弥散系数=溶解度/分子量。
虽然O2的分子量比CO2的分子量小,但O2的溶解度比CO2溶解度小很多,所以CO2的弥散系数仍较O2的弥散系数大。
8.在正常肺
A.每分钟肺泡通气量大于每分钟肺毛细血管血流量
B.在直立姿势时,通气/血流值从肺底部向肺尖部增加
C.氧气在肺内的交换是被动弥散
D.当最大吸气时,死区的容积增加
A.
B. √
C. √
D. √
正常时,肺通气/血流值约为0.8,所以肺泡通气量小于肺血流量。
直立时,由于流体静力学的因素,肺尖部肺毛细血管血流减少;肺泡气氧分压总是较肺静脉血高的,所以氧气顺分压差弥散;当肺扩张时,气管和支气管也扩张,死区增加。
9.下列哪种情况下动脉血CO2分压降低
A.贫血B.CO中毒
C.中等度运动D.氰化物中毒
E.过度通气后
A.
B.
C.
D.
E. √
过度通气时,肺泡通气量大,肺泡气的更新多,肺泡气的成分与大气相差较小,所以肺泡气中CO2少,CO2分压低,动脉血中CO2分压也低。
10.下列因素中,能引起氧解离曲线有移的是
A.CO2分压降低B.pH降低
C.2,3-DPG降低D.温度降低
A.
B. √
C.
D.
P50增大,表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降低,需更高的氧分压才能达到50%的血红蛋白氧饱和度,曲线右移。
使P50增大(即曲线右移)的因素主要有PCO2升高、pH下降、2,3-DPG(2,3-二磷酸甘油酸)升高和温度升高。
11.下列哪项能使氧解离曲线发生右移
A.糖酵解加强B.温度降低
C.pH升高D.CO2分压降低
E.CO中毒
A. √
B.
C.
D.
E.
2,3-DPG是红细胞无氧糖酵解的产物,在某些情况下(如在高山低氧时)糖酵解加强,红细胞中的2,3-DPG增加,氧解离曲线右移,有利于氧的释放。
CO可与Hb结合,一方面占据了Hb分子中O2的结合位点,另一方面更严重的是,当CO与Hb分子中的一个血红素结合后,可增加其余三个血红素对O2的亲和力,妨碍O2的解离,故CO中毒时,氧解离曲线左移。
12.正常人动脉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饱和度为
A.100%B.97%
C.87%D.77%
E.67%
A.
B. √
C.
D.
E.
正常人动脉血PO2为100mmHg时,氧离曲线中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约为97.4%。
A.氧分压B.氧含量
C.氧容量D.氧和Hb的亲和力
E.氧饱和度
(1).血中Hb所能结合的氧量是
A.
B.
C. √
D.
E.
(2).血中Hb实际结合的氧量是
A.
B. √
C.
D.
E.
氧分压是指溶解于血液的氧所产生的张力,氧分压高低直接影响氧含量的多少。
氧容量是指100ml血液中的Hb被氧充分饱和时的最大带氧量,它的大小取决于Hb的量及它与氧的结合能力。
氧含量则是100ml血液实际带氧量,主要是Hb实际结合氧的量,它取决于氧分压和氧容量矗氧饱和度为氧含量与氧容量的百分比。
A.肺活量B.时间肺活量
C.每分通气量D.肺总容量
E.肺泡通气量
(1).真正的有效通气量是
A.
B.
C.
D.
E. √
(2).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
A.
B. √
C.
D.
E.
真正的有效通气量是肺泡通气量;肺活量反映了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但由于测定肺活量时不限制呼气的时间,不能充分反映肺组织的弹性状态和气道的通畅程度,所以,用时间肺活量较好。
13.下列有关肺总容量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在不同个体,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B.与体型大小、运动锻炼情况有关
C.是指肺所容纳的最大气量
D.因体位变化而异
E.是肺活量与功能余气量之和
A.
B.
C.
D.
E. √
肺总容量-肺活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余气量。
由于功能余气量为余气量+补呼气量,它再加上肺活量,则比肺总容量大。
14.关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维持肺泡的扩张状态
B.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稳定肺泡容积
D.降低肺的顺应性
E.防止毛细血管内液体滤入肺泡
A.
B.
C.
D. √
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有降低表面张力的作用,减弱了表面张力对肺毛细血管中液体的吸引作用,防止液体渗入肺泡;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密度随肺泡半径的变小而增大,随半径的增大而减小,使小肺泡表面张力小,不致塌陷,大肺泡表面张力大,不致过度膨胀,保持了大小肺泡的稳定性。
肺弹性阻力减小,从而使肺顺应性增力。
15.切断家兔双侧颈迷走神经后,呼吸运动的改变是
A.变浅变快B.变浅变慢
C.变深变快D.变深变慢
A.
B.
C.
D. √
麻醉动物肺充气或肺扩张,则抑制吸气;肺放气或肺缩小,则引起吸气。
切断迷走神经,上述反应之所以是反射性反应,它包括两种成分:
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肺扩张反射中,冲动经迷走神经纤维传入延髓,加速了吸气和呼气的交替,切断迷走神经后,吸气延长、加深,呼吸变得深而慢。
A.肺通气
B.肺通气量
C.肺换气
D.肺泡通气量
E.组织换气
(1).每分钟肺内更新的气体量为
A.
B.
C.
D. √
E.
(2).肺泡气通过呼吸膜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为
A.
B.
C. √
D.
E.
每次吸入的气体,一部分留在从上呼吸道至呼吸性细支气管以前的呼吸道,即无效腔内,呼气时这部分气体首先呼出,所以每次呼吸时,肺内更新的气量应减去这一部分。
而气体在肺内的交换(即肺泡气通过呼吸膜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为肺换气。
16.导致静脉O2分压增高的情况有
A.氰化物中毒B.体育锻炼
C.心排血量降低D.贫血
E.CO中毒
A. √
B.
C.
D.
E.
氰化物的毒性是其在体内释放出氰(CN)离子,氰离子能与体内的多种酶结合,尤其足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导致血液中的O2不能被利用,在毛细血管处血液中的O2分压不下降,在静脉血中仍有较高的O2分压。
17.正常人体气体交换的关键因素是
A.生物膜的通透性
B.气体的溶解度
C.交换部位两侧气体的分压差
D.通气/血流值
E.温度
A.
B.
C. √
D.
E.
正常人体A、B、D、E选项一般均不发生变化。
交换部位两侧气休分压差(气体扩散的动力)即成为关键因素。
18.关于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能降低肺的顺应性
B.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C.能减小肺的弹性阻力
D.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
E.脂质成分为二硬脂酰卵磷脂
A. √
B.
C.
D.
E.
肺表面活性物质能降低肺泡夜-气界面的表面张力,使肺的回缩力减小,吏肺的顺应性增加。
19.当血液的血红蛋白含量正常时,如果血红蛋白氧饱和度为60%,则每100ml血的含氧量约为
A.10.5mlB.12ml
C.13.4mlD.20ml
E.40ml
A.
B. √
C.
D.
E.
血红蛋白正常是15g/100ml,Hb的氧含量是15×1.34=20ml/100ml,100ml的含氧量是20×60%=12ml。
20.动脉血中CO2分压增加
A.在适当的体育锻炼时出现
B.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
C.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刺激呼吸
D.引起血压的反射性下降
A.
B. √
C. √
D.
CO2可通过两条途径刺激呼吸,一是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二是通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经传入神经到延髓,反射性使呼吸加强。
中度运动时动脉血CO2分压、O2分压及pH都维持在正常水平,动脉血CO2分压升高引起呼吸加强后,可反射性地引起血压升高。
21.正常人平静呼吸时
A.呼出气氧分压大于肺泡气氧分压
B.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约两倍大于大气二氧化碳分压
C.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肺泡气二氧化碳分压
D.肺泡大气压小于肺泡二氧化碳分压的一半
A.
B.
C.
D. √
肺泡大气压小于肺泡二氧化碳分压的一半。
22.潮气量为500ml,呼吸频率为12次/分,则肺泡通气量约为
A.3LB.4L
C.5LD.6L
E.7L
A.
B. √
C.
D.
E.
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500-150)×12=4200(ml)。
23.运动时,下列哪一种叙述是错误的
A.因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增加,引起肺泡通气量增加
B.由于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增加,引起心排血量增加
C.因蒸发散热增加导致体温下降
D.活动肌肉的小动脉舒张,而不参加运动的肌肉及内脏小动脉收缩
E.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增加氧的利用
A.
B.
C. √
D.
E.
运动时,机体大量产热,虽经体温调节使散热增加(包括蒸发散热),但体温仍可轻度增加。
24.正常呼气末,肺内的气体量相当于
A.余气量B.呼气储备量
C.功能余气量D.吸气储备量
E.总肺容量
A.
B.
C. √
D.
E.
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量为功能余气量。
25.肺内压在下列哪一个呼吸时相中等于大气压
A.吸气初和呼气初
B.呼气初和吸气末
C.呼气初和呼气末
D.吸气初和呼气末
E.呼气末和吸气末
A.
B.
C.
D.
E. √
吸气末和呼气末时胸廓体积不再扩大和缩小,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中因胸廓体积变化引起的肺容积变化导致的大气压与肺内压羞已南于气体进入肺和气体,从肺中呼出使肺内压与大气压相等了。
26.CO2通过呼吸膜的速率比O2快的主要原因是
A.原理为易化扩散
B.分压差比O2大
C.分子量比O2大
D.在血中溶解度比O2大
A.
B.
C.
D. √
CO2与O2均是单纯扩散,没有理由认为CO2比O2更容易通过呼吸膜,分压梯度小(C不对)和分子量大(D不对),CO2的溶解度较O2大,这一理由也可以解释CO2通过呼吸膜扩散快,因为CO2和O2必须先溶解再扩散。
A.肺泡表面张力
B.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
C.两者均有
D.两者均无
(1).与肺通气弹性阻力有关的是
A.
B.
C. √
D.
(2).与肺通气非弹性阻力有关的是
A.
B.
C.
D. √
肺通气的阻力包括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
弹性阻力来源于肺组织本身的弹性回缩力和肺泡液-气交界的表面张力所产生的同缩力;非弹性阻力来自惯性阻力、黏滞阻力和气道阻力等。
27.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PO2和PCO2变化幅度的肺容量是
A.深吸气量B.功能残气量
C.肺活量D.用力呼气量
A.
B. √
C.
D.
肺容积和肺容量:
①肺容积有下述四种。
a.潮气量:
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为潮气量。
b.补吸气量或吸气贮备量:
平静吸气末,再尽力吸气所能吸入的气体量为补吸气量。
c.补呼气量或呼气贮备量:
平静呼气末,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为补呼气量。
d.残气量:
最大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不能再呼出的气体量为残气量。
②肺容量:
a.深吸气量:
从平静呼气末做最大吸气时所能吸入的气体量为深吸气量。
它是潮气量与补吸气量之和,是衡量最大通气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b.功能残气量:
平静呼气末尚存留于肺内的气体量,称为功能残气量。
功能残气量等于残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功能残气量的生理意义是缓冲呼吸过程中肺泡气氧和二氧化碳分压的变化幅度。
c.肺活量:
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是潮气量、补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可反映肺一次通气的最大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肺通气功能的指标。
用力肺活量:
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尽力尽快呼气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
用力呼气量:
是指一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通常以它所占的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数表示。
第1秒钟内呼出的气体量称为1秒用力呼气量。
d.肺总量:
肺所能容纳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总量。
肺总量等于肺活量与残气量之和。
2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将会使
A.肺弹性阻力减小
B.肺顺应性增大
C.肺泡内液体层表面张力减小
D.小肺泡内压大于大肺泡内压
E.肺毛细血管内液体不易渗出
A.
B.
C.
D. √
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将会使小肺泡内压大于大肺泡内压。
A.血红蛋闩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B.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
C.血液氧含量占氧容量的百分比
D.氧扩散的总量
E.血浆中溶解的氧量
(1).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含量是指
A.
B. √
C.
D.
E.
(2).血液中,血红蛋白的氧容量是指
A. √
B.
C.
D.
E.
血红蛋白的氧含量是指血红蛋白实际结合的氧量;而血红蛋白的氧容量则是指血红蛋白能结合的最大氧量。
29.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A.位于肺泡上皮与液体分子层之间
B.由肺泡I型细胞所分泌
C.主要成分是二硬脂酰卵磷脂
D.可使肺顺应性变大
E.增加肺泡表面张力
A.
B.
C.
D. √
E.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位于肺泡表面,由肺泡Ⅱ型细胞所分泌,主要成分是二软脂酰卵磷脂,使肺顺应性变大,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30.每分通气量和肺泡通气量之差为
A.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B.潮气量×呼吸频率
C.功能余气量×呼吸频率
D.余气量×呼吸频率
E.肺活量×呼吸频率
A. √
B.
C.
D.
E.
每分通气量-潮气量×呼吸频率;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故两者之差为:
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医 综合 生理学 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