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初一学科语文.docx
- 文档编号:23802979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29.21KB
年级初一学科语文.docx
《年级初一学科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级初一学科语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年级初一学科语文
年级:
初一学科:
语文
《综合性学习——走进神话世界》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神话世界”。
选入的篇目有:
中国古代神话四则、希腊神话《盗天火的普罗米修斯》、阿拉伯传说《渔夫的故事》和俄罗斯传说《燃烧的心》四篇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神话”这个文学品类,了解神话作为人类的第一份精神财富,作为人类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意义。
完成本单元教学内容之后,学生往往只是肤浅的了解其表面的离奇古怪,甚至幼稚可笑,不能深刻理解中国古代神话作为中华文化渊源的博大精深及其不朽的艺术魅力,而且至今还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为此安排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走进神话世界,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相关内容,并深入探究古代神话的现实意义。
活动中,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收集神话故事,整理分类,了解中国神话的起源及其艺术特色,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通过改编、表演神话故事,展示神话的艺术魅力;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古代神话在现代人心中的地位;通过撰写小论文,探究古代神话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合作的意义,体验到探究的成就,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努力学习语文的愿望与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学情分析:
学生从小就听过爷爷奶奶讲的传统神话故事,又在现代中外各种新奇神话的“轰炸”中成长,对神话不乏诸多感性的认识。
但如果深入研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并进一步拓展,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这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又是初次接触,所以教师的指导非常重要。
学生思维活跃,乐于尝试,表现欲望强烈,积极性会很高。
戏剧小组的剧本改编和演出,因为有“戏剧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基础,只在适合舞台演出方面指导即可。
总之,学生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一定会满载而归。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习收集和处理信息,理解神话的艺术特色,了解神话的渊源,拓展古代神话的现实意义,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收集、整理、分类、提炼信息,理解神话的内涵。
(2)、通过合作交流与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尝试将学习成果以各种形式展示出来,积累人生经验。
3、思想与情感:
感受古代神话的艺术魅力,领略祖国文化的丰厚底蕴,从而更加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产生努力学习语文的愿望与热情。
三、学习重点:
1、指导学生收集、整理神话故事,并深入挖掘,重新认识古代神话不仅有光怪陆离的外表,更有深刻的内涵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2、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语文的热情,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四、认知难点:
认识神话作为人类第一份精神财富的艺术魅力,挖掘神话的现实意义。
五、教学策略:
本届初一学生从未做过类似综合性学习,可能有畏难情绪。
教学中,设计学生喜闻乐见又新颖时尚的形式,如改编剧本、戏剧演出、社会调查、撰写论文、创新改编等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
通过生生交流合作、师生互动,实现与信息的沟通,共同探究神话的精髓,发掘神话的现实意义。
借助网络获取信息、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整合信息,展示学习成果,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安排:
4课时。
第一课时:
1、完成收集古代神话故事的作业后,筛选一部分有代表性的,以讲故事的形式在课堂上汇报。
2、指导学生将收集来的神话整理分类。
3、引导学生了解神话的艺术特色。
第二课时
1、自学教材中的材料,把握重要信息。
分组讨论,探究古代神话的渊源。
2、指导学生进一步拓展,探讨古代神话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3、帮助学生制定“学习成果展示计划”。
(分组、分工、安排好进度、展示方式及具体实施方案等)
第三课时:
分别指导各个小组完成计划,做好展示准备。
第四课时
1、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2、总结反思整个活动过程,分析得失及原因。
第一课时《讲神话故事,悟神话特色》 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完成神话单元的教学后,学生对中国古代神话的了解与认识还比较肤浅,需要更多的材料、更广泛的信息进行深层探究。
为此,要求学生从多种渠道收集更多的古代神话,以讲故事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以增大信息量,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将信息整理分类,概括出神话的艺术特色。
为下面的深入探究打好基础。
2、学情分析:
收集神话,学生会兴趣盎然,但限于能力,也许涉及的范围比较小,需要指导学生拓展视野,扩大范围,必要时提供线索和方法。
讲故事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可是,以往讲故事只是生硬的背出来,需要提示学生讲故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从听众角度出发,绘声绘色的表达出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整理信息难度较大,需要教给方法,重点指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从听众角度出发来讲故事,锻炼听说能力。
(2)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学习整理信息,理解神话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故事、讲故事,了解神话丰富的内容。
(2)尝试将信息分门别类,整合得出结论,提高对神话的认识。
3、思想与情感:
欣赏神话的丰富内容,赞叹古代先民的精神,体会神话的艺术特色,乐于进一步探究神话的渊源。
三、学习重点:
认识古代神话的丰富内涵,了解其艺术特色。
四、认知难点:
从众多的信息中找出共同点,总结出规律。
五、教学策略:
讲故事前,明确要求,制定评价方案,用投影展示出来。
鼓励学生勇敢的走上讲台,欣赏学生的出色表现,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
引导学生积极探讨,整合信息,勇于发现规律。
六、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一、导入:
把学生带入情境
二、讲故事、听故事:
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
锻炼学生听说能力。
三、分类整理:
训练学生整理信息。
4、落实教学内容,感受神话魅力。
一、导入:
教师:
《神话四则》把我们带到了远古时期,认识了四位顶天立地式的人物,初步感受到我们的祖先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
今天,同学们又带来了许多神话故事,让我们来倾听,了解古代神话的丰富内涵。
二、提示:
从听众角度出发,注重表达效果。
宣布具体要求,公布评价方案。
小结:
肯定学生的进步,对勇于走上讲台的学生给予赞赏和鼓励。
对学生未涉及到的重要内容予以补充。
三、整理信息:
提示学生,从某一角度将信息分类整理。
例如,内容、题材、人物、情感、表现手法等。
小结:
充分肯定学生的结论,强调按同一标准分类。
指导学生整理归纳,按内容分类。
出示分类统计表。
1、《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
2、《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后弈射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公工触山》、《愚公移山》
3、《仓颉造字》、《神农尝百草》、《隧人钻木取火》
4、《钟馗捉鬼》、《哪咤闹海》、《八仙过海》
5、《天女散花》、《牛郎织女》
总结:
请学生反思收获。
拓展:
“我重新认识了神话。
”
作业:
将本课收获写成课后记。
将搜集来的神话故事讲给大家听并作简要评析。
听众认真倾听,做出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将神话故事整理分类,概括其艺术特色。
1、开天造人的创世英雄——对世间万物、人类起源的思考和探索。
2、战天斗地的英雄神话——对自然的敬畏、崇拜和迷惑,以及征服、支配自然的美好愿望。
3、智慧神话——
与自然的搏斗中,聪明才智的体现。
对勤劳勇敢正直善良的礼赞。
对崇高粗犷神奇的讴歌。
4、铲除邪恶——匡扶正义的寄托,对和平和正义的渴望。
5、美好爱情——
对美好爱情、自由生活的追求、向往。
总结自己的表现,学习他人的长处。
总结本节课收获。
幻灯片1
出示评价标准
声音洪亮且口齿清楚、语言简练、重点突出、仪态大方、评析得当各占二十分。
幻灯片2
提供参考篇目
幻灯片3
展示分类示范
幻灯片4
落实并拓展
七、教学总结:
1、讲故事时,学生积极踊跃,可惜时间不足。
可见,学生非常需要展示自我的机会,以后教学中注意。
2、整理信息环节中,稍加提示,学生即能领悟,比想象的要好。
应充分相信学生。
3、情感上,学生基本上都能对神话的丰富内涵有所触动,为下阶段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第二课时《深入探究》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了解了神话更多的内容及其艺术特色,本节课将进一步探究神话的渊源,并在此基础上发掘神话的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把古代神话的文化瑰宝,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思想意识。
2、学情分析:
阅读教材中的内容,了解神话产生的渊源,这一点不成问题。
在历史与现实结合方面,可能会有一些难度。
可以引导学生在现实中寻找古代神话的影子(如歌曲《愚公移山》久唱不衰),促使学生把神话与现实结合,探究神话的现实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神话的起源,进一步拓展神话的现实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阅读教材中的材料,把握重要信息,理解神话产生的渊源。
(2)、寻找神话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子,尝试探究神话的现实意义。
3、思想与情感:
感受神话的魅力,领略祖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勇于进一步深入探究神话与现实的关系。
三、学习重点:
探究神话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
四、认知难点:
从现实中寻找古代神话的影子,发现神话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五、教学策略:
启发学生,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认识到神话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古代神话的影子,从而引导学生意识到古代神话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还有着积极的意义。
为下次课的内容做好准备。
六、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一、导入:
二、了解神话的渊源
三、找到神话与现实的联系。
四、探究神话的现实意义。
五、明确探究方式,分组执行
六、明确要求
一、导入:
中国古代神话有着丰富的内容,有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它是如何产生的呢?
我们来弄个明白。
二、指导学生了解神话的渊源。
三、从神话的产生中,我们似乎看到我们的祖先是如何探索自然的。
那么现实生活中,你能找到古代神话的影子吗?
试试看。
四、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探究,古代神话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五、指导学生分组:
1、神话再现组:
选择适合的神话故事,改编成剧本,汇报演出。
2、问卷调查组:
《古代神话在现代人心中的地位》。
ppt汇报调查结果。
3、论文小组:
撰写小论文《从古代神话看中华民族精神》ppt展示提纲。
4、神话新编组:
模仿神话的表现形式,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创新改编或自编神话。
六、提示注意事项和要求,帮助各组制定计划。
自读教材相关内容,抓住重要信息。
小组共同探讨,理解神话产生的原因。
小组互相启发,共同探讨。
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结果。
得出结论——现代生活中有我们祖先的精神
师生共同商议探究的方式。
科学分组:
1、由戏剧研究性学习小组承担。
2、组长组阁,设置问卷,展开调查。
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3、推选写作水平最高的同学完成此项重任。
4、推选想象力丰富具有创新精神的同学担当。
各小组行动起来,准备展示汇报。
七、教学总结:
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往往是割裂开的,课内课外往往也是脱节的,更意识不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这就需要引导学生找到神话与现实的切合点,使学生意识到书本就是社会,语文学习就是生活实践。
第三课时《分组指导》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前两次课的基础上,分别指导各小组完成计划,准备下节课展示汇报。
2、学情分析: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困难,也会有一定的盲目性。
有的学生好大喜功,有的不求甚解,有的惰性十足,蒙混过关,有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尤其是论文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应予以重点帮助。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学习调动以往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2)学会与同学合作,与社会沟通。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与活动,体验合作的意义。
(2)尝试以新的形式表现神话的内容,发掘神话的现实意义。
3、思想与情感:
领悟神话的魅力,乐于展示自我,树立自信,建立与同学良好的合作关系。
三、学习重点:
指导各小组按计划完成任务,重点是论文小组和调查小组。
四、认知难点:
1、论文组学习议论文相关知识,写作过程中准备充足的论据等。
2、调查组分析数据,从中发现问题,得出结论,写出调查报告。
3、戏剧小组,要达到舞台演出的最佳效果。
4、神话新编组用神话的形式,解决现实问题。
五、教学策略:
针对各小组的问题和困难,可以启发学生自己想办法,找资料,请教相关老师指导,或者从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得到帮助。
要引导他们调动以往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调动一切因素克服困难。
论文小组需要事先指导学习议论文相关知识,调查小组需要在设题方面把关。
其它小组必要时提供相应的帮助。
六、教学过程:
1、指导论文写作:
提供有关论文写作的材料,具体方法指导,提出修改意见。
2、辅导调查:
指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设置调查问题,帮助学生广泛选择调查对象,合理分工,教给统计方法,指导撰写报告。
3、审查剧本,指导排练:
帮助学生改编剧本,要求适合舞台演出,台词注意符合人物性格特点等。
4、把关神话新编:
想象不仅要大胆,更要合理,特别强调要有现实意义,能解决现实问题,避免一味的离奇古怪。
七、教学总结:
分别指导针对性很强,虽然非常辛苦,但效果很好,以后这种方法要多多使用。
第四课时《展示汇报》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要给学生搭建舞台,让他们有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全面把握神话的内涵,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成功的喜悦。
另外,还要让学生认真反思整个活动中的经验教训,积累人生体验,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努力学习语文的热情。
2、学情分析:
学生的热情会很高,但一遇到困难不免会打退堂鼓,需要鼓励和精神上的支持,以及知识技能上的帮助,毕竟这样的活动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次尝试。
反思中也许会出现不全面的现象,需要指导学生全面回顾与反思,将活动的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把握神话的内涵,完成对神话的深入探究。
(2)学会反思,学会在反思中获得发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成果汇报,反思得失,体验学习的过程就是自身素养提高的过程,积累人生经验。
3、思想与情感:
全面感受神话的魅力,领略祖国文化的丰厚底蕴,感受成功的快乐和自我的价值。
三、学习重点:
汇报活动成果,体验成就。
反思得失,提高语文能力与综合素养。
四、认知难点:
(1)、领略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为此感的自豪。
(2)、从反思中,真正得到提高与发展。
五、教学策略:
展示汇报时,运用多媒体辅助,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用师生共同演唱歌曲《愚公移山》的形式,激发学生情感。
反思环节中,运用填写表格的方式,指导学生全面反思。
六、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使用
一、导入: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二、组织汇报学习成果:
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舞台
三、小结:
创设情境,烘托气氛。
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出色完成任务。
四、指导学生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将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五、以作业形式巩固成果,加深印象。
一、导入:
中国五千年文化源远流长,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倍感骄傲。
我们有责任最大限度的亲近它,了解它,从中汲取它丰富的营养,感受它的博大精深,更要继承我们祖先开拓进取的精神,弘扬我们的民族文化。
这次语文活动,我们摸到了祖国文化的源头,对中华民族文化最初的表现形式——神话有了一定的了解。
今天,我们来展示近阶段综合学习的成果,看看我们这些后生晚辈们是如何接受古代文化的吧!
最急于展示的要数戏剧小组了,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2分钟)
二、教师小结:
感谢戏剧组为我们再现了一个搬山英雄的形象。
听着这撼人心魄的旋律,有谁不为愚公那坚强的意志、执著的精神所感动呢?
其实,古代神话中还有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闪烁着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这一点论文小组有更深刻的体会,请第二组同学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三、教师小结:
我们绝对相信,神话离我们并不遥远,古代先民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的精神正在我们后人身上发扬光大。
这笔可贵的精神财富,在今天看来,是否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能珍惜它呢?
我们的调查小组该出击了,有请。
四、教师小结:
他们的调查结果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思考,看来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还很重,发扬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文化,的确任重道远,我们有责任挑起这个重担。
可喜的是,我们的神话新编小组首先担起这个任务。
五、教师小结:
听听,这动听的故事,看看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我们的老祖宗可以放心了,神话的复兴也指日可待了。
六、教师总结,落实:
(10分钟)
同学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啊!
十八般武艺尽显英雄本色。
由于时间的限制,我们的展示只能先告一段落。
非常可喜的看到,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发现神话不仅仅有光怪陆离的外表,更有它深邃的内涵,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渊源,体现了我们祖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可以说我们圆满的完成了一次精神之旅。
同学们感受到精神的愉悦了吗?
我相信,每位同学都会是满载而归的。
教师启发:
回顾整个活动的过程,感慨良多,选择以下环节,请同学反思得失。
七、下发表格,对照填写
(5分钟)
请学生对照反思,把此次活动的成果,不管是知识能力,还是过程方法,统统收进仓,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自如的发挥。
八、作业:
这次活动中,你的总体感受是什么?
其中哪个环节给你的感触最深?
写下来,师生交流,还可以留作永久的纪念。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展示、汇报学习成果。
第一组:
戏剧演出《愚公移山》
(8分钟)
师生合唱《愚公移山》。
第二组:
小论文《从古代神看中华民族精神》
方式:
PPT列举提纲,分别宣讲论文,简单汇报研究过程。
(5分钟)
第三组:
调查报告《古代神话在现代人心中的地位》。
(5分钟)
方式:
PPT展示调查过程、数据分析及结果。
第四组:
神话新编。
方式:
分别讲故事。
(5分钟)
1、搜集神话——注意从不同方面:
图书馆、书店、网络、各种动态资源(父母、老师、朋友等)
2、整理神话——选择角度,分类整合,列表统计,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3、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分工协作,取长补短,提高效率,提高质量。
4、问卷调查——设题是关键,要明确目标;确定调查对象要全面;数据统计分析要透彻。
5、论文写作——资料准备充足,筛选整理要有针对性,能提供充足的论据,说理要透彻。
6、戏剧演出——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
选材:
情节性较强,适合舞台演出;剧本改编要尊重原著;演员选择也要适合剧中人物个性;表演时要注意用对话、表情、体态等展现人物个性,突出其精神品质。
等等。
7、神话新编——充分发挥想象力,情节合理,有现实意义,给人以启发和思考。
总结个人收获,发言
(5分钟)
幻灯片1——走进神话世界
幻灯片2
再现神话
链接MTV《愚公移山》
幻灯片3
链接论文提纲
幻灯片4链接调查报告及数据图表。
幻灯片5
出场顺序
幻灯片6分别、分项演示。
另附:
活动反思调查表。
在你参与并有收获的方面,划对钩。
1、你是如何作的:
收集信息
网络
图书馆
书店
书柜
长辈等
2、你会整理信息吗
整理信息
选择角度
分类整合
列表统计
找到规律
得出结论
3、你会讲故事吗
讲故事
口齿清楚
表意明白
语言顺畅
评析得当
仪态大方
4、你会合作吗?
合作交流
资源共享
资源共享
分工协作
取长补短
高质高效
5、你学会调查了吗?
问卷调查
正确设题
选择对想
实施调查
统计数字
分析结果
6、你会写论文了吗?
论文写作
选择题目
准备资料
筛选信息
提供论据
透彻说理
7、戏剧演出中哪些方面你做得比以前好?
戏剧演出
正确选材
改编剧本
选择角色
表情对话
突出性格
8、你会按要求编故事了吗?
神话新编
想象丰富
情节合理
有意义
重点突出
引人深思
9、你喜欢这样的活动吗?
以后如果有机会你还想参加吗?
非常喜欢
一般
不喜欢
还想参加
随便
不参加
八、教学设计思想:
《新课标》明确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据此,设计了这次语文活动课,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神话,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心理学表明,学龄儿童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
处在学龄中期的初中学生,抽象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份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也就是说,初中学生的思维一般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即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
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竞赛、制作、表演、参观、调查、访问等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
因此,教学中就不能只抽象的传授知识、原则、技巧,而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
这次活动正是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分析思考,放到实践中,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
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也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
经过了这一过程,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才能提升。
九、教学总结:
课后问卷调查及与部分学生访谈
1、问卷调查:
1你喜欢这次活动吗?
为什么?
A、非常喜欢。
B、一般。
C、不喜欢。
2以后还愿意参加类似活动吗?
A、还愿参加。
B、随便。
C、不参加。
2、数据统计:
全班34人中有28人喜欢。
占82%。
有6人回答“一般”,占18%。
全班34人中有31人还想参加类似活动,占91%,3人回答“随便”,占9%。
总人数
非常喜欢
一般
不喜欢
还想参加
随便
不参加
34人
28人
6人
0
31人
3人
0
所占比例
82%
18%
0
91%
9%
0
3、访谈:
重点访谈对象是不太喜欢,不太愿意参加的学生,他们直言不讳:
1、费时太多,占用课余时间,影响副科的复习,对语文成绩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初一 学科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