苎麻脱胶实验课程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3790630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15.65KB
苎麻脱胶实验课程设计.docx
《苎麻脱胶实验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苎麻脱胶实验课程设计.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苎麻脱胶实验课程设计
、
《纺织加工化学》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
苎麻的初加工工艺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日期:
2012年1月
目录
任务书……………………………………………………………………3
一、前言…………………………………………………………………5
二、设计原理……………………………………………………………6
三、实验设计……………………………………………………………9
四、实验结果……………………………………………………………16
五、参考文献…………………………………………………………20
六、致谢………………………………………………………………21
七、附件……………………………………………………………22
任务书
(一)、目的
通过该课程设计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的纺织加工化学等专业课程知识和进行设计、试验、撰写设计说明书等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简介及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是纺织加工化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本课程设计拟设1周的时间。
为培养和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独立、设计、计算和安排试验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要求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
由学生自拟题目,对纺织加工化学中的问题独立完成设计并实验,撰写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要求:
1.做好设计前预习,巩固和加深纺织加工化学基本理论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纺织加工化学问题。
2.能通过查阅资料,对比分析,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方案设计,并具有创新性。
3.能通过查阅仪器使用说明书和有关资料,正确的使用仪器设备并了解设备使用、测试原理。
4.复习和巩固化学实验的知识,能独立正确地完成试剂的配置、用具的洗涤、具体操作等等。
5.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每一个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记录具有科学性,准确性。
及时修改自己的设计方案。
6.撰写设计说明书要翔实真实地记载设计、实验结果,并加以分析讨论,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三)、课程设计目的要求
纺织加工化学是纺织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需要通过一定的课程设计在纺织化学加工中综合应用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
通过课程设计及实验是学生巩固和加深纺织加工化学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得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设计、实验习惯,为今后工作大需按良好的基础。
(四)、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苎麻、亚麻、黄麻等麻纤维的化学脱胶设计。
化学处理工艺、物理化学处理工艺及其碱处理工艺设计。
(五)、时间安排
一周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时间为半天)由指导老师布置任务、讲解课程设计要求和任务
第二阶段:
(时间为1天半)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初步确定课程设计的题目、课程设计多种方案及设计方案。
交给指导老师检查、审核。
第三阶段:
(时间为2天)在实验室做实验并修正自己的方案(2人一组)。
第四阶段:
(时间为1天)撰写设计说明书并修改和完善。
(6)、设计说明书的打印要求:
14)中文题目(黑体、加粗、3号字);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
15)一级标题(黑体、小3号字);二级标题(黑体、4号字);三级标题(黑体、小4号字);目录(小4号字);图题表题(黑体、5号字);图表文字(5号宋体);注释、参考文献(宋体、5号字)。
3、页眉:
5号宋体内容为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居中;页码:
右下角;
4、行距:
1.5倍;
5、打印用纸规格为A4。
(七)、课程设计说明书的要求:
学生一人撰写一篇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目录、设计任务书、中文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附件、封底。
字数要求在5000字以上,参考文献应不少于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
(八)、成绩评定:
根据学生提交的设计设计质量、实验情况、设计说明书书写质量、参考学生出勤情况、工作态度、文明作风等,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计分。
苎麻脱胶课程设计
一、前言
麻类纺织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质的功能性纺织“绿色产品”之一。
它以其天然的本质和独特的功能,在“返镤归真、舒适健康”的潮流中一直备受青睐苎
麻为我国的特产,被誉为“中国草”和“纤维之王”。
苎麻纤维洁白、有光泽、拉力和耐热力强,用它纺织高支轻薄的麻布,是理想的夏秋季衣料。
我国苎麻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纺织加工能力亦居世界之首。
而苎麻脱胶是苎麻纺织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脱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纺纱质量。
目前脱胶方法有酶脱胶和化学脱胶,酶脱胶工艺对比传统的苎麻化学脱胶来说,有许多优点,如不需要大量的化工原料,耗能少,成本低,安全,无公害等。
所以,做为一种新的脱胶方法,苎麻微生物脱胶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
但它的脱胶周期长,并且具有选择性。
利用化学的方法对苎麻进行脱胶有高效、快速、短流程的特点。
不仅煮练的时间短,而且脱胶效率也较高。
而常用的化学脱胶工艺需进行浸酸处理和两次浸碱工艺,不仅对纤维素的强度有所损伤,而且工艺长,能源消耗多。
从节约能源、节省化工料消耗和减少煮练废水对环境的污染等方面考虑,应选择能使原麻中纤维与胶质分离呈单根纤维状态的最佳碱煮条件。
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行苎麻生物脱胶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既能减轻环境污染,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改善精干麻品质,提高纤维适纺
性能。
从这一角度出发,本次纺织加工化学课程设计中,我们本着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原则,设计了一个生物酶脱胶方案和两个化学脱胶方案。
在最后的实验
中我们采用了化学脱胶法。
化学脱胶的原理是利用植物韧皮中纤维素和胶质对碱、无机酸和氧化剂等稳定性不同而去除丝胶,从而获得可纺麻纤维。
二、设计原理
1、麻纤维简介
麻类作物韧皮中含有纤维外,还含有一些杂质,包括果胶物质半纤维素等成分。
这些胶质包围在纤维的外表,将纤维胶结在一起形成较硬的片状麻束。
这样的麻束是不能直接用来纺纱的。
因此,在纺纱的加工之前必须对原麻施以脱胶处理。
从麻的组成中知道,以苎麻苎麻原麻中含有25%左右的胶质,其它为纤维素。
就化学性质而言,纤维素与胶质中各种成分对水、无机酸、碱及氧化剂化学药品作用的稳定性是各不相同的。
例如,半纤维素中的低分子部分和可溶性果胶能深于水中,半纤维素中的高分子部分、不溶性果胶和纤维素等成分均可为酸所水解,而木质素对酸的作用表现出极大的稳定性。
半纤维素,果胶物质和木质素等成分易被高温碱液作用而溶解,纤维素则对碱液表现出较高的稳定性,纤维素和胶质均易被氧化剂所氧化。
所选用于实验的苎麻原麻的各化学成分的含量如下表:
脂肪蜡质
水溶物
果胶物质
半纤维素
木质素
纤维素
灰分
0.38
6.46
4.29
12.45
1.31
75.11
1.41
纤维素结构式
2、麻纤维的主要性能
2.1长度和线密度
麻纤维的单纤维长度分别是:
苎麻长50~120mm,亚麻长17~25mm,
黄麻长2~4mm,槿麻长2~6mm。
麻纤维的单纤维线密度为:
苎麻约0.91~0.4tex、亚麻为0.29tex左右,黄麻的单纤维宽度约为10~28mmμm。
亚麻等经初加工后得到的束纤维,再经梳麻,成为适合纺纱要求的工艺纤维。
工艺纤维的线密度与麻纤维的品种、脱胶程度和梳麻次数等有关。
2.2纤维的力学性能
由于伸长率低,断裂功小,加之弹性回复性能差,因此苎麻织物的折皱回复能力差,织物不耐磨,穿着刺痒。
两种精干麻纤维的强度情况如下:
项目
断裂强力
断裂伸长
断裂伸长率
断裂功
初始模量
平均值/cN
CV%
平均值/mm
CV%
平均值/%
CV%
平均值/mj
CV%
平均值/cN·dtex
CV%
数据
57.273
14.929
1.272
16.395
4.Z42
16.395
O.318
23.194
152.9
35.893
2.3强伸性和弹性
麻纤维是天然纤维中强度最大、伸长最小的纤维,其中苎麻的断裂长度可达40~55km,而苎麻、亚麻、黄麻的断裂分别为2%~4%、3%、3%左右,麻纤维的单性较差,麻织物的服装容易皱褶。
2.4吸湿性
麻纤维的吸湿能力较强,其中以黄麻的吸湿性最大,一般大气条件下回潮率可达14%左右,此外,麻纤维的吸湿、散湿速度快,所以其织品在夏季穿着凉爽舒适。
2.5耐酸碱性
麻纤维与棉一样,较耐碱而不耐酸,在浓硫酸中,苎麻会膨润溶解。
2.6其他性质
麻纤维的初始模量高,手感粗硬,耐日光和电绝缘性好,但苎麻和亚麻的耐热性不及棉纤维好。
3、麻纤维的用途
麻类纤维的共同特点是吸水、吸湿和透气性好。
其纺织品亦具有爽身离汗、卫生抗污和抗静电的优良特性。
通过对麻类纤维成分的研究,发现麻类纤维不仅普遍含有抗菌性的麻甾醇等有益物质,且不同的麻纤维还含有不同的有助卫生保健的化学成分。
如亚麻能散发出对细菌的产生有很强抑制作用的香味,对螨类有较强杀伤力。
苎麻含有丁宁、嘧啶、嘌呤等成分,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大麻纤维含有10余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
4.麻纤维的脱胶原理
就化学性质而言,纤维素与胶质中各种成分对水、无机酸、见及氧化剂化学药品作用的稳定是各不相同。
如下图所示:
纤维素及各胶质成分在常见化学药剂中的稳定性
热水
无机酸
氢氧化钠
氧化剂
其他
纤维素
稳定
水解
稳定
氧化
溶于铜氨溶液、童乙二胺溶液
半纤维素
部分可溶
水解
溶解
氧化
/
果胶物质
部分可溶
水解
温度较高时间较长是可溶
氧化
易溶于草酸铵溶液
木质素
稳定
非常稳定
高温、长时间可溶
氧化
易氯化
脂蜡质
软化
水解
皂化
氧化
溶于有机溶剂
化学脱胶法就是利用NaOH在高温和一定的压力下对苎麻进行蒸煮来去除苎麻纤维中的胶状物质。
脱胶后的苎麻经拷麻、浸酸、水洗、漂白和烘干等工艺,即加工为精干麻。
即利用原麻中的纤维素和胶杂质成分对碱、无机盐和氧化剂作用的稳定性的不同在不损伤或尽量少损伤纤维原有机械性质的原则下,去除其中的胶质成分,而保留或制取纤维素。
三、实验设计
1、实验方案
方案一:
二煮一漂法
原麻初加工—浸酸—水洗—一次碱液煮练—热水洗—二次碱液煮练—水洗—打纤—漂白—酸洗—水洗—脱水—给油—脱水—抖松—干燥得到精干麻。
第一次碱液煮练前为预处理工艺过程,第一次碱液煮练打二次煮练的工序为碱液煮练工艺过程,第二次碱液煮练后的工序为后处理工艺过程。
方案二:
二煮一练法
工艺过程:
原麻拆包、拣麻、扎把——浸酸——水洗——装笼(或装笼——浸酸——水洗)——一次碱液煮练——热,冷水洗——二次碱液煮练——水洗——打纤——酸洗——水洗——脱水——精练——水洗——脱水——抖松——给油——脱水——抖松——干燥,得到精干麻。
其工艺过程与工艺参数与二煮一漂法类似。
方案三:
生物酶脱胶
最后根据实验条件选择了方案一进行实验。
2、化学脱胶方案中各个环节的参数控制
1)实验材料:
(1)主要仪器:
TG32BA型电光分析天平(最大载荷200g,分度0.1mg);PHB一29酸度仪(pH测量范围0~14);各种大小的烧杯;Y802型八篮烘箱;HHS11—6电热恒温水浴锅;XQ一1纤维拉伸仪;普通天平;三角量杯;酒精灯;支撑架;石棉网;火柴;玻璃棒;打纤槌。
(2)主要原料和化学药品
苎麻原麻;自来水;氢氧化钠固体;双氧水(密度1.11gcm);硅酸钠固体;三聚磷酸钠;渗透剂;98%浓硫酸;98%茶油。
2)取样
本实验取苎麻5g进行实验
3)浸酸
浸酸的目的是使原麻在碱液煮练之前先水解一部分胶质,以碱液煮练工艺负担,提高煮练效率。
通过浸酸可以去除水溶物、果胶物质以及半纤维素的一部分,对木质素无作用。
酸对胶质的水解速度常数计算公式为:
K=1/t×ln﹙a/a-X﹚
式中:
K——胶质的水解速度常数;
a——原麻中胶质的含量;
X——发生水解的胶质含量;
t——酸水解的时间;
其中胶质的水解速度常数K越大,水解速度越快。
影响K的因素主要有一下几点:
(1)酸的种类不同的酸在水溶液中表现出不同的电离程度,有不同的催化强度,酸性越大,其催化活性常数越大,但从实际考虑出发,一般都用硫酸。
本实验采用硫酸。
(2)水解物的种类不同的水解物由于其组成和结构各不相同,因而对酸作用的稳定性也各不相同。
(3)酸的浓度酸的浓度对胶质的水解作用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
根据水解动力学分析,水解速度一般与酸的浓度成正比关系。
在稀酸条件下,水解往往是在多相内进行的。
一般用硫酸浓度为1-2%。
(4)浸酸的温度胶质的水解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很快增加。
因此提高温度往往是加快速度的常用方法。
反应温度每增加10℃,其化学反应速度可增加1-3倍。
但温度不宜过高,以不超过60℃为宜,否则麻纤维将水解,损伤麻纤维的机械性质。
4)水洗
本实验采用自来水,用量为使经过浸酸后的苎麻清洗到水清澈为止。
5)一次碱液煮练
煮练工艺参数对去除胶质作用的贡献大小次序依次为:
煮练温度>煮练时间>碱液浓度>浴比。
需考虑的因素如下:
(1)煮锅的压力按煮锅的加压情况,可将煮练方法分为常压煮练和压力煮练两种方法。
常压煮练是指原麻在煮练锅中煮练时,实在普通的大气条件下进行的,碱液温度在100℃左右。
压力煮练是指原麻在煮练锅中煮练时,是在一定的压力条件下进行的,常用的煮锅压力为147~196kPa。
(2)氢氧化钠用量及煮练的时间氢氧化钠是碱液煮练中的主要化工原料。
其用量大小不仅影响脱胶的质量,也影响化工原料的消耗的成本。
用量过少,脱胶量不足,必定增加其它工序的处理强度及难度,可能损伤纤维性质,降低脱胶麻纤维的质量,同时降低劳动生产率及机械生产率,增加成本,反之,用量过多,既浪费了化学原料,且可能导致煮麻过头、造成烂麻,同时会降低脱胶麻纤维的质量,提高成本,降低经济效益。
氢氧化钠用量的多少取决于煮锅中碱液的消耗量及煮锅中氢氧化钠的浓度。
下图为苎麻脱胶时煮锅中氢氧化钠用量对原麻重量的百分比的变化曲线。
由上图可见,随着煮练时间的增加,煮锅内碱液浓度逐步下降。
关键问题就是要保证在煮练的末期煮锅内的氢氧化钠任然保持一定的浓度并且此浓度不可过高,因此一般控制苎麻脱胶的氢氧化钠用量为6.5%-15%,使用的量可用下式求取:
煮练的氢氧化钠用量(%)=(0.40-0.45)×原麻含胶率
此外,在具体选择氢氧化钠用量时还考虑了原麻的含杂、刮制和质量情况以及采用的是常压煮练。
煮练的时间由上图可知,煮练时间超过1.5-2小时后,碱液浓度趋于稳定,但此时麻中的胶质属顽固性难溶的胶质。
(3)煮练的温度一般煮练的温度越高,脱胶效果越好,但是过高的温度是不必要的。
(4)煮练的浴比浴比的大小对脱胶的产量、质量影响很大,浴比大产量低,但脱胶麻的纤维质量较好。
浴比小则相反。
对于具体的脱胶工艺而言,浴比的大小受到煮练锅设备条件的限制。
常压煮练锅由于没有碱液循环设备,或碱液循环设备性能欠完善,故浴比均较大,多为1:
15-1:
20。
(5)煮练的助剂为提高煮练效果,提高脱胶质量及均匀度,在煮练碱液中均加一些无机、有机助剂或表面活性剂等物质,如水玻璃、三聚磷酸钠、磷酸钠、焦磷酸钠、亚硫酸钠以及渗透剂M、渗透剂T等,这些助剂都有加强氢氧化钠作用的效能,有的还有补充氢氧化钠消耗的作用。
这些助剂的用量一般为2%-3%。
(6)煮练用水质煮练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水质的优劣对脱胶麻的质量、碱液的消耗以及煮练的时间都有一定的影响。
一般来说,化学脱胶对水质的要求是清澈透明、无色、内含有机物质和无机盐的量要少,水质宜软。
除自来水不需处理可直接使用外,普通的江、河、湖水稍加处理即可使用。
本实验采用自来水。
6)水洗
本实验采用热自来水,用量仍为使清洗至水清澈为止。
7)二次碱液煮练
二次碱液主练需要考虑的因素与一次煮练类似。
8)水洗
本实验采用冷自来水,用量为使清洗后的水至清澈为止。
9)打纤
打纤亦称敲麻,就是利用敲麻机的木槌等机件对麻把进行打击和高压水的冲洗。
去除纤维上残留的胶杂质,并使纤维松散。
本实验由于是实验环境,采用手动铁槌打纤。
10)漂白
漂白的目的有:
使纤维松散、柔软、洁白;改善纤维的表面状态,提高其吸附性能及润湿性能;进一步降低精干麻残胶率。
影响漂白的因素如下:
(1)选择的试剂常用的漂剂为次氯酸盐,如次氯酸钠、漂白粉等,但有时用双氧水,双氧水漂白麻的损伤程度略轻于次氯化钠漂白麻,所以用双氧水较好。
本实验采用双氧水。
(2)溶液的PH值对于同一种漂剂而言,溶液的PH值不同,其氧化剂的氧化速度和氧化产物各不相同。
双氧水在酸性介质条件下很稳定,在碱性介质中就容易分解而氧化纤维素。
本实验控制PH在10-11
(3)漂剂有效成分的浓度纤维素的漂白程度随漂剂有效成分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因而对纤维的损伤程度也逐步加大。
漂白过程中,漂液中有效氯浓度不宜过高,否则对纤维损伤过大,纤维发脆,强度下降,恶化了产品质量。
常用的有效氯浓度为0.5-1.5g/L。
(4)处理时间漂液与纤维接触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到漂剂对纤维素的作用强度。
漂白的工艺参数,一方面需满足漂白工艺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应尽量避免损伤纤维素。
下图为纤维素粘度与漂白时间的关系曲线。
由图可见,纤维素的粘度随漂白的时间的增加而降低。
尤其在最初的十分钟下降的最快,纤维受损伤的速度亦快。
时间(min)
(5)处理温度纤维粘度与漂液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可知,过高的温度对纤维素的破坏作用是很大的。
开始时,随漂液温度的增加,纤维素的粘度迅速下降。
当在10℃~20℃范围内时,纤维素粘度的变化较小,但当温度超过20℃时,纤维素的粘度急聚下降,对纤维素的损伤也很大。
因此,工厂中实际上所采用的漂白温度都是常温。
11)酸洗
酸洗是将打纤后的麻纤维放在酸浴中漂洗以中和纤维上残留的碱液,并除去纤维吸附的有色物质,使纤维色泽洁白松散。
苎麻纤维酸洗时已经过煮练和打纤等工序处理,纤维已较松散,原麻中的胶质大部分都已脱除纤维大多裸露在外,与酸液直接接触,极易水解,因此,在工艺参数的选配上应以弱强度为宜。
。
12)水洗本实验使用自来水,用量为使清洗后的水至清澈为止。
13)抖松本实验由于是实验环境所以采用手动。
14)给油麻纤维化学脱胶工程中的物理化学处理工艺主要是给油工序,给油的目的是使脱胶麻纤维松散、柔软,改善纤维的表面状态及机械物理性能。
给油是将所需的油脂(主要是精制植物油,少量是动物油,但不是矿物油)与适当的乳化剂和水制成油在水中型乳化液,再加水稀释放于给油槽中,而后将以脱水并经抖松的麻束浸于其中,完成给油过程。
给油主要要考虑的因素如下:
(1)油剂用量有上图可是随着表面电位的提高,麻纤维的上油效率也相应提高。
但若电位太高容易造成给油不均,甚至产生油麻。
一般为2%-2.5%较好(内含纯油率50%-66.7%)。
本实验采用茶油98%,氢氧化钠2%,再与水以1:
1混合配置成200ml的溶液。
(2)给油温度适当提高浴液温度可提高上油效率,但温度以不超过50℃为好,为使用方便,改善劳动环境和节省能源,在常温下使用亦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本实验采用常温。
(3)给油时间本实验采用5分钟。
(4)浴比的PH值以不超过8为好,否则纤维烘干后可能泛黄。
15)脱水、抖松及干燥
经过给油后的麻纤维是湿的,无法进行梳纺加工,故需对湿麻加以脱水、抖松及干燥处理。
干燥有人工干燥和自然干燥两种方法,人工干燥可进一步分为烘房及烘燥机两种方法。
就烘干品质而言,以阴干纤维质量最好,纤维松散、柔软。
但所需时间太长,产量低,占地大,故非能源紧张,很少采用。
目前工厂干燥工序多用烘燥机烘干纤维。
其原理是在烘燥机上干热空气反复穿过湿麻层,使麻层中的水分不断蒸发,干热空气变湿而被排出机外。
本实验采用八篮烘箱烘燥法进行干燥。
四、实验结果
所选方案:
方案一:
二煮一漂法实验流程:
脱胶:
取样——浸酸——水洗——煮练——热水洗——打纤——水洗——漂白——水洗——酸洗——水洗——给油——软化剂处理——挤干——抖松——烘干1.取样从老师提供的苎麻中选出一部分,并将剩余的一些的青皮去掉,扎把后用电子天平称,称取5g苎麻。
2.浸酸工艺参数:
本次实验工艺参数:
①硫酸浓度:
1.6g/L②浴比:
1:
15③温度:
恒温槽中,约50.5℃④时间1小时步骤:
a.计算和准备通过浴比计算出溶液质量为75g;利用溶液质量和硫酸浓度计算出硫酸用量为0.12g(0.005*15*1.6=0.12g因所配硫酸浓度很低,所以密度按1g/ml计算)b.制取溶液⑴将干燥的空烧杯放在电子称重仪上,得到烧杯重量为2.9420g;⑵用滴管往烧杯中滴入一滴浓硫酸,观查屏幕变化(不可超过3.0620g),未到达3.0620g则再滴入少量浓硫酸,直至到达3.0620g左右,误差小于百分之一。
本次实验中实际量取3.0530g浓硫酸。
⑶往烧杯中加水,用玻璃棒轻轻搅拌,混合均匀。
⑷将小烧杯中的溶液倒入大烧杯中,然后加入纯水,至75ml,用玻璃搅拌均匀。
c.浸泡⑴将原麻放入上述烧杯中,用玻璃棒按压和搅拌,使原麻完全浸泡在溶液中。
⑵将烧杯放入恒温槽中(设定温度为50.5℃),约一个小时后取出(实际为1小时)。
其间不时的用玻璃棒搅拌。
实验现象:
在浸酸的过程中,原麻逐渐变软并有小程度的退色,溶液也逐渐变黄。
3.水洗将浸酸后的麻放入较大容器中水洗3~5次。
4.碱液煮练工艺参数:
①氢氧化钠(NaOH):
12%②硅酸钠(Na2SiO3):
3%③亚硫酸钠(Na2SO3):
4%④焦磷酸钠(Na4P2O3):
2%⑤浴比:
1:
15⑥气压:
常压⑦时间:
3小时步骤:
a.计算和准备⑴通过工艺参数中的各药品的百分比和原麻的质量计算出所需各药品的质量:
m(NaOH)=(12*5)/100=0.60g,取0.6gm(NaSiO3)=(3*5)/100=0.15g,取0.2gm(Na2SO3)=(4*5)/100=0.2g,取0.2gm(Na4P2O3)=(2*5)/100=0.1g,取0.1g⑵通过浴比和原麻质量计算出溶液质量:
m(溶液)=5*15=75g⑶根据上述结果算出加水质量和体积:
m(水)=75-0.6-0.2-0.2-0.1=73.9gV(水)=73.9ml⑷准备好各药品。
b.制取溶液⑴用电子称重仪分别量取0.6g氢氧化钠、0.2g硅酸钠、0.2g亚硫酸钠、0.1g焦磷酸钠放入烧杯中(方法与浸酸工序中称量浓硫酸的方法相同)⑵将上述烧杯加入73.9ml的水⑶用玻璃棒搅拌均匀c.煮练⑴将浸酸后的麻放入上述烧杯中,记录此时的溶液体积(不必很精确):
75ml。
⑵将烧杯放在电热炉(配有石棉网)上开始煮练。
时间3小时(实际实验只用2.5小时)。
操作要点:
①煮练过程中要不停的用玻璃棒搅拌,保持溶液的受热均匀。
②煮练过程中要注意液面要保持在烧杯上75ml刻度上。
低于此刻度时用小烧杯加入少量热水,使液面上升到75ml刻度上。
③要保持电热炉下面垫板的湿润,防止垫板被烧坏。
实验现象:
溶液不断的冒出小泡,颜色不断加深,逐渐变成棕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苎麻 脱胶 实验 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