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迎考训练一0105.docx
- 文档编号:23789952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309.59KB
期末迎考训练一0105.docx
《期末迎考训练一010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期末迎考训练一0105.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期末迎考训练一0105
期末迎考训练
(一) 2015-1-6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读“我国某区域简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被我国一条著名山脉穿过,据图判断该山脉的走向是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2.图示区域自然植被具有过渡性,表现为
A.自西向东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B.自东向西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C.自南向北由森林过渡为草原
D.自南向北由常绿阔叶林过渡为落叶阔叶林
读我国局部地区地形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地区( )
A.大部分位于西北地区
B.大部分位于青藏地区南部
C.主体为柴达木盆地
D.主体为塔里木盆地
4.对与图示地区的主体地形区的分析,准确的是
A.因海拔高,所以是我国主要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B.因周围环绕的高山阻挡了寒冷气流的进入,所以冬季气温较高
C.因周围环绕的高山阻挡了湿润气流进入,所以降水稀少,干旱特征明显
D.因周围环绕的高山,气流受到抬升,所以地形区边缘降水丰富
读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的耕地和人口数柱状图,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四省区依次是
A.上海、湖北、四川、西藏
B.上海、四川、湖北、西藏
C.西藏、湖北、四川、上海
D.西藏、四川、湖北、上海
6.对甲、丁两省区的分析正确的是
A.两省区自然条件恶劣,耕地少
B.两省区行政区范围小,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尖锐
C.甲人多地少,经济构成以二、三产业为主 D.丁人均耕地多,多大型农场
下图为我国棉花的两大优势生产基地及两地气温降水资料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
7.该农产品的集中产区,在甲基地呈点状分布,在乙基地主要成片分布。
形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水源、地形 B.气候、土壤
C.交通线、市场 D.劳动力、土地
8.与乙基地相比,甲基地棉花生产最明显的优势
A.耕地面积大 B.热量条件好 C.光照条件好 D.机械化水平高新
9.甲基地为实现棉花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措施是
A.加大农业科技投入 B.扩大棉花种植面积
C.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 D.完善棉花流通体系
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反映着产业空间分布的
状况,它的值越大,表明产业在空间的分布越不均匀。
产业的区位基尼系数越大,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越高。
下图是我国制造业在各省区内部县级尺度基尼系数的省区差异,读图完成10~11题。
10.中国
制造业集聚基尼系数表明
A.我国制造业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B.制造业在西部省区有较高的集聚水平
C.我国制造业集中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D.制造业在东部沿海省区有较高的集聚水平
11.下列原因能直接导致制造业区位基尼系数偏高的有
①经济
发展水平高;②交通网络密度高;③市场化程度高;④对资源和原材料依赖程度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读下图,回答12~13题。
12.图中①地降水降大于②地,其主要原因是
A.①地位于沿海、②地位于内陆
B.①地位于山地迎风坡、②地位于内陆盆地
C.①地受准静止锋控制、②地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D.①地有暖流经过、②地有寒流经过
13.有关abc所代表的三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河为东南亚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
B.ab两河注入印度洋
C.b河是我国径流量最大的河流 D.c河为内流河
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与图中M河比较,N河
A.径流量更大 B.含沙量更大
C.落差更小 D.冰期更短
15.与东南沿海地区比较,图中东西向铁路干线沿线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是
A.劳动力丰富 B.矿产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 D.市场广阔
下面是东北亚部分地区图,读图回答16~18题。
16.与黄河中游比较,R河段不同的水文特征是
A.含沙量大 B.有春汛 C.结冰期短 D.有凌汛
17.甲所在平原单位面积粮食产量低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土层变薄,肥力不足 B.地势低洼,积水严重
C.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D.可耕地面积小,耕地不足
18.影响乙国工业区分布最重要的因素是
A.海洋运输 B.消费市场 C.铁路运输 D.技术水平
读我国某区域1950年和2000年环境变化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水污染 D.次生盐渍化
20.该地区的城镇分布的变化特点及原因是
A.向公路沿线集中——交通便利
B.向森林地区转移——环境优美
C.向河流下游迁移——水源充足 D.向河流上游迁移——下游断流
读我国某区域图。
回答21~22题。
21.关于图示区域说法正确的是
A.C河段较A河段水质差,水量大
B.B处存在的典型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
C.A、C处农业发展中存在明显的盐碱化问题
D.图示河段秋末、初春都有凌汛现象
22.图示区域内甘肃、宁夏在黄河附近形成一条“工业长廊”,据信息判断该工业地带属于
A.以棉毛纺织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B.以农产品加工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C.以石油、煤炭开采为主的工业地域 D.以有色金属冶炼和水电为主的工业地域
目前,广东大力推进珠三角地区一体化进程,打造的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下图)成效初步显现,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回答23~24题。
23.推进珠三角一体化的主要意义是
A.扩大城市规模 B.缓解交通压力
C.促进人口流动 D.优化资源配置
24.珠三角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大经济圈应
A.齐步并进,推进主导产业同化
B.统一规划,实现产业错位发展
C.控制人口,建立人口准入制度 D.立足能源,大力发展火电工业
读“我国2012年12月上旬气温距平图”(气温距平值=当年气温-常年平均气温),完成25~26题。
25.12月上旬我国气温分布趋势
A.气温最低地区位于内蒙古东部
B.南北最大温差为4~6℃
C.南方地区气温均高于常年同期
D.东北地区较常年同期偏低2~4℃
26.据图说明
A.全国0℃等温线在长江沿线以南
B.自东北向西南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频繁
C.江汉、江南北部部分地区将出现初霜冻
D.新疆北疆暴雪要少于常年同期
二、综合题(共48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喀什是我国最西端的一座城市,也是我国第六个经济特区,“五口八国,一路连欧亚”,与周边经济互补性强,是祖国向西开放的门户。
材料二“新疆区域简图”和“喀什、伊宁气候资料图”
(1)比较伊宁和喀什两地的气候差异。
(2)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喀什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3)简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城市和交通分布特点及主要原因。
28.表1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年收入2000万元以上)总产值占全国比重(%)的统计资料。
读表回答问题。
(8分) 表1
地区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东部
87.8
87.5
86.2
85.3
中部
8.1
8.3
9.2
10.0
西部
4.2
4.2
4.6
4.7
(1)指出我国纺织工业发展布局的特点。
(2)与东部相比较,中西部地区发展纺织工业的优势区位因素有哪些?
2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2011年6月,由国务院印发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将新疆天山北坡地区列入18个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
7月27日,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区规划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上报至国家发改委。
诸多利好因素显示出天山北坡已经有了新的战略地位——国家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材料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图(下图)
(1)概括新疆最突出的气候特征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2)归纳新疆城镇分布的特点并指出影响其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
(3)有人认为新疆地广人稀,应大量迁入人口。
你认为此观点合理吗?
并从自然环境的角度进行分析。
(4)具体说明材料一中“诸多利好因素”包括哪些因素?
30.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9分)
材料一 近50年来,长江入海径流量没有明显变化。
图3是是图2中AB横断面0m以下等深线变化统计图。
材料二 辽河三角洲素有“北国江南”之称,单季粳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的46%、水稻插秧机械化水平达55.3%,产量占全国50%以上,远销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等地,产量比上世纪90年代增长10多倍。
材料三 乙烯是化工行业最重要的原材料,目前大多用乙烯产量占炼油量的比重来衡量炼化产业链一体化进程。
辽宁省炼油企业众多,2011年炼油量达到6352.1万吨,排名全国第一,但乙烯产量仅为106.8万吨,乙烯/炼油比为1.68%,长三角的上海的乙烯/炼油比为9.24%,近些年辽宁省石化企业亏损严重。
(1)指出长江入海输沙量的总体变化趋势,并说明判断理由。
(2)简述辽河三角洲相比长江三角洲水稻生产的优势条件和不利条件。
(3)分别指出辽宁与上海石化产业主导区位因素,结合材料简述辽宁石化产业如何实现持续发展。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 2012年2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天山北坡地区被列入18个国家级西部大开发重点经济区。
材料二 下图为天山北坡重点经济区位置示意图。
(1)天山北坡重点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
(2)试从经济和社会两方面简述天山北坡重点经济区的发展对当地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3)分析制约天山北坡重点经济区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条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5DBCCA 6~10CACAB 11~15DBCAB 16~20BCAAD 21~26CDDBDC
27
(1)降水:
喀什年降水量较少,伊宁年降水量较大;气温:
伊宁冬夏季节气温均低于喀什。
(2)地理位置优越,与多国接壤,有利于开展边境贸易;交通便利;临近塔里木盆地;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分布在盆地周围绿洲地带(山前洪积—冲积扇地带或山麓地带) 地形平坦;水源较丰富;土地条件好;人口集中。
28.
(1)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正逐渐向中西部转移。
(2)政策支持,劳动力充足,接近原料产地原料),地价低。
29.
(1)干旱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②山脉阻挡,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2)多分布在山麓和绿洲上(或“沿河流、铁路线分布”);有合适的水源条件,依托绿洲发展。
(3)不合理新疆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承载量小。
如果大量迁入人口,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等。
(4)①地理位置重要,是通向中亚的重要门户;②政策支持;③自然资源丰富;④交通相对便利;⑤邻国多,有利于发展对外贸易等。
30.
(1)变化趋势:
输沙量减少。
理由:
1981年到2002年河流AB横断面面积增大(平均深度增加),又因径流量未明显变化,说明长江入海口泥沙沉积减弱,泥沙量减少。
(2)优势条件:
生长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人均耕地面积广;机械化水平高;(单季稻)生长过程长,稻米质量好等。
不利条件:
水资源短缺;(育苗期)易受低温冻害;水稻种植历史较低短,经验相对不足等。
(3)辽宁:
原料和燃料;上海:
市场调整石化产业内部结构;延长其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提高产业层次;兼并中小石化企业,扩大石化企业规模,降低生产成本等。
31.
(1)石油、煤、铁、盐、铬矿、金矿等矿产资源丰富;有水源;地广人稀、地价低;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铁路运输便利;边境贸易便利;有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
(2)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对外开放;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民族团结和国防安全。
(3)水资源短缺。
发展节水和循环用水技术;发展清洁生产,防止水体污染;加大宣传、提高节水意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期末 训练 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