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电概况部分资料.docx
- 文档编号:23789647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7.36KB
中国核电概况部分资料.docx
《中国核电概况部分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核电概况部分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核电概况部分资料
前言
从国际核电产业的整体走势上看:
截至2002年年底,全世界正在运行的核电站共有438座,总装机容量为35300万千瓦,占全世界装机容量的16%。
其中,法国核电的比例最高,占国家总发电量的78%,日本为40%,德国为33%,韩国为30%,美国为22%。
随着核电技术不断改进,核电安全性能不断提高,核电固有的优势使得国际核电行业走势看好,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
从国民经济发展上预期:
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从电力需求趋势上分析:
1981~2003年,我国电力弹性系数平均为0.95。
从长期看,电力弹性系数一般保持在(0.8—1.2)这个区间之内。
根据国电动力经济中心预计,2005、2006和2007年的电力需求增速分别为9%、8%和7%。
同时,我们假设2008年经济增长速度稳中趋缓,GDP增长率为7%,电力弹性系数为1,得出:
2008年电力需求(我们在此用全社会用电量代表电力需求总量)增长率为7%。
从核电需求上看:
能源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发展核电可以说是国民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根据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到2010年在建运行核电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到2020年前要新建核电站31座,在建运行核电装机容量4000万千瓦。
要达到这一目标,意味着国家今后每年至少开工建设两个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总投资达4000亿元。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7-2009三年间将约有10个左右的项目上马,主要集中在华南、东南区域,行业市场空间发展巨大。
中国核电概况
中国政府对发展核电极为重视,七十年代初就提出了发展核电的问题,并开始起步,“九五”规划提出了“适当发展核电”的方针。
现在,我国的核电已形成一定的规模。
国家领导人也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
江泽民同志指出:
“发展核技术,开发新能源。
”李鹏同志指出:
“要把依靠自己的力量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因地制宜地发展我国的核电事业。
”朱镕基同志指出:
“核电是特殊技术生产的产品,要注意积累经验。
”这些决策和指示,是核电工作的依据和指针。
近年来,我国自行设计、施工,建成了秦山核电站;利用外资,引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合资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
这些核电站的相继建成和投入商业运行,在我国能源紧缺的东南沿海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九五”期间,我国已建和在建核电站共11台机组,即秦山一期、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连云港核电站,装机容量共870万千瓦,我国核电正由起步阶段向规模建设阶段过渡。
从世界范围看,核电的应用已经有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截至1998年底,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有429座核电站在运行,装机容量34309万千瓦,年发电量占世界发电总量的17%;在建机组36台,装机容量2680万千瓦。
世界核电开发运行的实践证明,核电是一种安全、清洁、经济,可靠的能源。
用核电替代部分化石燃料发电,不但可以将化石燃料保留下来长期使用,还有利于保护环境和减少大量的燃料运输,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有益处。
正因为核电有多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不少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把核电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尤其是那些缺乏化厂燃料或水力资源的国家,更是坚定不移。
我国是较早拥有核技术的大国,但是,与世界核电发展现状相比,目前我国的核电规模偏小,核电仅占总发电量的1.6%,大大低于世界17%的比重。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环节。
目前能源的缓解是暂时的,我国人均电量比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少得多。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对能源的需求将不断增,对能源质量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据有关部门预测,“十五”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7%左右的发展势头,因而,增加能源建设,尤其是清洁能源,比如核电、气电、水电、风力发电等建设,是完全必要的,我们要未雨绸缪。
我国的能源分布很不平衡,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内蒙西部和陕西;水力资源主要集中在西南。
我国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缺乏常规能源。
因此,发展电力应采取因地制宜的方针,在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应该多发展一些火电,在水力资源丰富的地区要多发展一些水电,二者都缺乏的地区,比如东南沿海地区,则应该多发展一些核电。
这样,既可以缓解交通运输的压力,也可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严重,主要污染源是煤烟,这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有直接的关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善和优化能源结构,已逐步日程上来。
发展核电,它的意义远不仅是优化能源结构。
发展核电,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核电涉及几十个工业行业,结合和依托核电项目建设,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而且,有利于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制造业技术创新和高科技产业进程。
同时,核工业作为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发达的核能高科技工业,将是21世纪发达国家的重要标志之一。
通过发展核电,保存和发展一支高水平的军民结合的核电量,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为什么要发展核电?
第一,亚洲金融危机引发的使得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就是国家经济安全,而能源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内容之一。
无论是从发达国家的电源结构调整历程来看,还是从世界性需求的快速增长将改变能源安全前景这一趋势来看,都说明发展核电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需要。
第二,可持续发展必须成为我国能源发展战略中重要的政策目标。
美国的煤炭资源比我国更富足,但我国的煤电装机和发电量都高于美国30个百分点左右,而且缺少脱硫、除尘措施。
目前,我国因大气污染和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电源结构中过分倚重煤电。
我国并未签署限制排放CO2的“京都协议”,但这只是争取到了短暂的调整时间,并不是说不对全球气候变暖承担长期的责任。
因此,发展核电,减少SO2和CO2排放,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三,目前电力市场的供需平衡,是低水平用电基础上的、暂时的脆弱平衡,也是建立在小机组比例较高、无脱硫煤电机组比例过大基础上的、低层次结构的劣质平衡。
因此,无论是增量发展还是存量调整,都为发展核电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第四,实施能源结构多元化、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是我国能源发展的基本方针。
目前,清洁电源主要是指技术上较成熟的水电、天然气电与核电。
从长期看,环境效益和规模效益都比较优越的核电应该成为主要电源之一;从近期看,适当发展核电,在有条件地区积极发展核电,是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目标。
第五,应该借鉴国外经济,针对中国国情,建立起适宜清洁能源发展的市场竞争机制。
特别是在当前大力推进电力工业改革情况下,应该注意把电源结构的调整列为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
在这方面,政府的电力规制和政府的政策扶持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核电必须得到发展”这是国家的基本策略,如何发展是具体运作层面的问题,即核电是应该按政策性产业来发展,还是可以按纯商业性产业来发展。
自主化要以自主设计和自主采购为核心,坚持自主运行,带动设备制造的自主化。
首先应该立足已有的基础,尽快实现一种堆型的技术研究开发和系统设计自主化,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要避免导致多堆型、多路径、万国牌的某些技术偏好,坚持以经济效益为判据,以最少的新增投入实现设计自主化。
技术自主化的目标,一是优先掌握军民两用的关键技术;二是掌握共性技术,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三是降低核电站造价,提高核电竞争力。
设备制造自主化要充分利用全社会现有制造能力,做到专业分工与战略联盟相结合,提高国产化的整体竞争能力。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出于政治、国防、国家安全的绝对需要,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核工业体系,这是不容置疑的。
核电厂对于培养核人才、促进核科研、发展核装备、保存核燃料生产能力,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核电产业的发展是完全必要的。
从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电力供求关系、电源结构调整等各方面因素来看,发展核电都应该成为一项战略选择。
发达国家核电产业走向低潮有其具体原因,这一趋势是在核电大规模发展之后,电力需求增长率显著下降的情况下出现的,与我国国情不尽相同。
我国核电发展现状、能力和市场前景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核电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核电设计、建设和运营水平明显提高,核电工业基础已初步形成。
经过起步和小批量两个阶段的建设,目前形成了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和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
截至到2004年9月,我国共有9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万千瓦。
2003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和核发电总量,分别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和发电量的1.7%和2.3%。
在浙江、广东两省,2003年核发电量均超过本省总发电量的13%,核电成为当地电力供应的重要支柱。
到2005年在建机组全部投产后,我国核电将有11台机组、900万千瓦,届时占全国发电装机总容量的2%左右。
秦山一期核电站已经安全运行13年,在2003年结束的第七个燃料循环中创造了连续安全运行443天的国内核电站最好成绩,2003年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九项性能指标中,秦山核电站有六项指标达到中值水平,其中三项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秦山二期国产化核电站全面建成投产,实现了我国自主建设商用核电站的重大跨越,比投资1330美元/千瓦,国产化率55%,经受住了初步运行考验,表现出了优良的性能,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秦山三期重水堆核电站提前建成投产,实现了核电工程管理与国际接轨,创造了国际同类型核电站的多项纪录。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投运10年来,保持安全稳定运行,部分运行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广东岭澳核电站也已经全面建成投产并取得良好的运行业绩。
江苏田湾核电站1号机组正在调试过程中。
此外,我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恰希玛核电站2000年6月并网发电,2003年负荷因子达到85%。
2004年7月21日,国务院批准建设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浙江三门核电站一期工程。
会议要求各有关方面要努力落实国务院领导“不走错一步”的要求,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确保核电自主化开发建设目标的实现,努力形成自主设计、设备制造和建设中国品牌核电站的能力。
总之,中国核电在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营运管理等方面,具备了相当的基础和实力,为加快发展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加快核电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条件基本具备。
1.核电设计。
我国核工业拥有一支专业配置齐全、知识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核电研究设计队伍,形成了设计管理和接口控制程序以及质量管理体系;掌握了一些国外核电成熟的设计技术;能自主设计建设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也具备了以我为主、中外合作设计建设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的能力。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组织有关核电设计院,开展了国产化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的设计工作,目前初步设计已经完成,进入初步设计审查阶段。
2.核电技术研发。
我国核工业建立了专业齐全的核科研体系,培养了一支水平较高的核电科研队伍,已建成了具有国际水平的大型核动力技术试验基地,各种试验台架、科研设施齐全,具备了较强的自主开发能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基本上可以满足自主设计的需要,为核电技术进步和后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在设计技术研究工作中,解决了核电站工程设计的许多技术难点,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核电工程设计分析的骨干程序系统。
初步形成了一套先进反应堆设计方法和试验验证手段,提高了我国先进压水堆设计开发的能力。
正在立足自主开发第三代、第四代核电关键技术。
3.核电工程建设管理。
“九五”期间开工建设的核电项目,无论是国产化项目,还是中外合作的项目,都建立了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项目业主对核电站建设和运营全面负责。
在工程项目管理中,实行了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通过招标选择施工承包商和设备采购,有效降低了成本,确保了施工质量。
在质量、进度、投资三大控制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4.核电设备制造。
通过“八五”、“九五”期间的科技攻关和核电设备国产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国的核设备设计、制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除了主泵、数字化仪控系统等少部分设备以外,国内已经具备了设计和制造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大部分设备的能力。
哈尔滨、上海、四川东方三大发电设备制造基地和第一、第二重型机械制造集团已经成为加工制造大型核电设备的骨干企业。
5.核燃料保障。
在核电建设的带动下,核燃料循环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技术进步,初步形成了包括铀矿地质勘探、铀矿采冶、铀转化、铀浓缩、元件制造以及乏燃料后处理、放射性废物管理等环节的较完整的核燃料循环工业体系,在一些关键环节实现了生产能力的扩大和工艺技术的跨越提升。
铀地质勘探通过对装备的技术改造,勘探能力得到加强,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不断取得突破;铀矿冶形成了以地浸、堆浸、原地爆破浸出为主的新型生产体系;铀同位素分离实现了从扩散法向离心法的过渡;全部核电站燃料元件均实现国内生产,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生产出合格的高燃耗燃料元件产品。
6.建立了完善的核电安全管理、核事故应急和技术后援体系。
我国政府特别关注核能的安全问题,已经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安全监督管理体系和核安全法规,形成了一支独立的核安全监管技术队伍。
核安全保障贯穿于核电站的设计、设备制造、建设、安装、调试、运行直到退役等各个环节。
建立了从电厂、地方政府到中央政府的核事故应急体系,为保障核电站的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积极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同时,我国核工业经过近五十年实践建立起来的核安全后援与技术支持体系,在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环境保护、放射性废物处理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7.核电站厂址资源。
经过20多年的勘探和规划,我国已确定了相当容量的核电厂址。
目前,已完成初步可行性研究的厂址绝大部分分布在沿海,可以满足2020年前再建约30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的需要。
秦山核电基地还可以再安排2台百万千瓦机组,江苏田湾核电基地还可再安排6台百万千瓦机组,浙江三门厂址可安排6台百万千瓦机组,广东阳江、福建惠安、山东海阳都具有安排6台百万千瓦机组的条件。
8.中国核电发展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为满足经济的持续发展,据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电网公司的规划和要求,全国电力总装机容量在2010年和2020年,需要达到6亿千瓦和近10亿千瓦。
2003年底,全国电力装机3.85亿千瓦,其中燃煤机组占74%,水电机组占24%,核电机组只占1.6%,风电仅占0.14%。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虽然占世界第一位,但环境、生产和运输能力却严重制约了燃煤机组的过多发展。
水能资源比较丰富,但开发程度已经很高,目前已建和在建水电装机有1.3亿千瓦,预计到2020年只能达到2亿千瓦。
风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等各类新能源,至今尚未解决规模化生产及经济性问题。
大力发展核电,满足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识。
根据专家预测和有关部委的规划,到2020年,核电在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中的比例要占到4%,核电投运规模将达到4000万千瓦,需要在2004-2015年期间新开工建设30台左右的百万级核电机组。
核电发展的前景一片光明
加快发展核电的意义与作用
根据中央领导讲话、有关部委文件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提法,加快核电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1.发展核电是我国满足电力需求、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两番。
为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电力的需求,到2020年全国电力装机总容量要达到10亿千瓦左右。
这对加快电力建设、增加电力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
核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技术已经成熟,安全可靠性得到了实践验证,供应能力较强,已成为国家能源电力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核电发展,发挥核电在电力供应中的更大作用,是我国电力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我国现阶段电源结构中,火电比重过大。
这种格局不仅受到资源储量和开发的制约,而且受到环境容量和运输能力的严重限制。
我国一次能源集中在北方和西部,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却缺乏常规能源。
加快核电发展,构造“北煤、西水、东南核”的国家能源新格局,有利于优化能源结构,缓解运输压力,对提高能源效率和电网运行的安全可靠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乃至经济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发展核电,对保障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快速增长,具有突出的作用。
2.发展核电是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座百万千瓦级的燃煤电厂,每年产生二氧化碳650万吨、二氧化硫1700吨、氮氧化物400吨,还有大量的灰尘、固体颗粒等。
2003年,我国燃煤发电排放的二氧化硫达810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34%。
电力工业发展面临巨大的环保压力。
核电不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温室气体。
2003年,全世界核发电量相应减少了20多亿吨的二氧化硫排放。
大规模发展核电,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3.发展核电是寓军于民、促进核科技工业发展,保持和提高国家核威慑能力的主要手段
核科学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标志。
核科技工业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基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核战略是无可替代的最重要的国家战略。
国外经验和我国实践证明,和平时期特别是在禁产禁试的形势下,能够替代核武器研制生产又能完整保留一支与核大国相适应的核科技力量并不断提高,有效的办法就是发展核电。
自主地、较大规模地发展核电,有利于维护我国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完整性,带动和促进我国整个核工业产业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增强我国的核威慑力量,实现我国的核战略目标。
4.发展核电是促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的重要措施
核电是高技术密集的产业,核电发展涉及材料、冶金、化工、机械、电子、仪器制造等众多行业。
由于核电的特殊性,对这些行业提出了技术水准很高的要求。
发展核电,有利于推动这些行业的技术改进,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一座百万千瓦双堆核电站,按比投资1500美元/千瓦计算,造价即达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0亿元。
推进核电建设的自主化、本土化,有利于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提供较大市场,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5.发展核电符合世界能源利用的趋势
世界核电发展已经走过半个世纪的历程。
截止2004年6月,全世界共有442台核电机组在运行,装机容量达到3.63亿千瓦。
核电占全世界发电总量已经连续17年稳定在16%左右。
2003年有16个国家的核电比例在25%以上。
核电在发达国家的电力供应中的比例,法国为77.6%,德国28.1%,日本为25%,英国23.7%,美国20%,俄罗斯为16.5%。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公布了新的能源政策,支持核电发展,并将核电作为国家能源政策重要组成部分,计划2010年起建设一批新的核电站。
俄罗斯2000年批准的核能发展战略,规划建设一批更大容量的压水堆和新型快堆机组,计划在2020年前建造40台核电机组。
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和印度都有宏伟的核电发展计划。
英国能源政策也发生了重大改变,计划重新发展核电。
德国等西欧某些国家停止发展核电后,出现了一些深层次难以解决的问题,正在重新考虑核能发展的政策。
从世界核电发展趋势看,新的核电技术正向着更安全、更经济的方向发展。
西方国家开发先进核电技术的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过,目前正在开发第四代核电反应堆
大亚湾核电站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位于深圳市东部大亚湾畔。
这里山青水秀、景色宜人,距深圳市直线距离约45公里,距香港约50公里。
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由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和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组成,负责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和营运。
大亚湾核电站是我国引进国外资金、设备和技术建设的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立的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之一,总投资40亿美元。
核电站安装有两台单机容量为984MWe压水堆反应堆机组。
1987年8月7日工程正式开工,1994年2月1日和5月6日两台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营运。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每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其中七成电力供应香港,三成电力供应广东电网。
通过核能发电,使得广东和香港两地每年减少燃煤消耗370万吨,从而大大减少了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的气体年度排放量,包括二氧化碳排放90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17万吨、一氧化氮3万吨,以及空气中的尘埃数千吨。
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
2004年7月21日,国务院批准岭澳核电站(二期)项目建议书。
岭澳核电站(二期)是中国广东核电集团继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一期)之后在广东地区兴建的第三座大型商用核电站。
项目建设两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主体工程计划于2005年底开工,预计两台机组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投入商业运行。
岭澳核电站(二期)用岭澳核电站(一期)“翻版加改进”的技术方案;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按照国际标准,大力推进核电自主化、国产化,1号机组国产化率不低于50%,2号机组国产化率不低于70%;上网电价与当地脱硫火电相比有竞争力;全面实现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技术、环境”六大控制,掌握改进型第二代堆型的工程设计和设备制造技术,为第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打下基础。
阳江核电站:
阳江核电站已被国务院列为第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依托工程。
阳江核电站规划建设六台百万千瓦级或更大容量的核电机组,分两到三期建设。
预计2006年开工,一期两台机组于2012年左右投入商业运行。
第一代到第四代反应堆
自从20世纪50年代民用核反应堆诞生以来,世界上的核电反应堆经历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
第一代反应堆集中了世界上(主要是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建造的首批原型堆。
目前正在运行的是第二代反应堆。
主要有美国、欧洲、日本的压水堆(PWR)和沸水堆(BWR);俄罗斯设计的轻水堆(VVER);东欧国家的压力管式沸水堆(RBMK),以及加拿大和印度的坎杜重水堆(CANDU)。
第三代反应堆已做好建造的准备。
实际上,日本已经建造了2台机组(柏崎·刈羽6号和7号)。
根据需要和各国的情况,2010~2015年期间,第三代反应堆将替代正在运行的第二代。
第四代反应堆还处于研发阶段,目前已有多种研发规划,预计将于2030年达到技术成熟,2035~2040年开始建造首批机组。
第一代反应堆
第一代反应堆是20世纪50~70年代建造的首批原型堆:
美国1957年临界的首座用于发电的60MW压水堆(希平港);法国1956年临界的天然铀石墨气冷堆(UNGG)和英国的石墨气冷堆(MAGNOX)。
这一代反应堆受到燃料循环的限制,尤其是在20世纪50~60年代,一方面没有工业浓缩铀技术,另一方面某些希望拥有核威慑工具的国家需要生产裂变材料。
在此种背景下,反应堆只能使用天然铀作燃料,用石墨或重水作慢化剂。
法国建造和运行了3座产钚堆(G1、G2和G3),和6座发电堆。
尽管更大规模的反应堆具有令人感兴趣的特点(热效率高、可使燃料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但是,由于受到技术限制,投资费用高,提高安全性困难,因此第一代反应堆的功率通常较低。
第二代反应堆
第二代反应堆是20世纪70年代到2000年投入运行的商业反应堆,有PWR、BWR、VVER和CANDU几种堆型。
在这个阶段,PWR和BWR向着更简单、可靠和经济的方向发展。
这两种反应堆目前占世界核电反应堆总数的85%。
在法国和世界的工业经验反馈中,第二代反应堆从经济和环境方面验证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核电 概况 部分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