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常学常用写作手法.docx
- 文档编号:23787023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6KB
初中生常学常用写作手法.docx
《初中生常学常用写作手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常学常用写作手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生常学常用写作手法
初中生常学常用写作手法
一、表达方式
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是表达方式。
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
表达方式随语言表达的产生发展而逐步形成。
现代写作学研究提出“表达方式”这一概念,延用至今。
有以下五种:
1、记叙2、描写3、抒情4、议论5、说明
(1)记叙:
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事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作用也比较多。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包括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环境描写等),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等具体特征描绘出来。
一般分为人物描写或景物描写。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抒情以形式化的话语组织,象征性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类文学活动,它与叙事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
抒情方式具体来分又可分为借景抒情法、触景生情法、咏物寓情法、咏物言志法、直抒胸臆法、融情于事法和融情于理法等。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反映方式,抒情主要反映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并通过在意识中对现实的审美改造,达到心灵的自由。
抒情是个性与社会性的辩证统一,也是情感释放与情感构造、审美创造的辩证统一。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通过讲事实、说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在议论文中,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二、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
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等。
1、比喻
比喻又叫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
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1)拟人把物当作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
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
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朱自清
(2)拟物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3)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3.夸张
(1)定义
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方法叫夸张。
(2)种类
①扩大夸张。
故意把食事物说的“大、多、高、深、强”等的夸张形式。
例如: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②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实说的“小、少、低、浅、弱”等的夸张手法。
例如:
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
例如,农民们都说:
“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都嗅出白面包子的香气来了。
”
作用:
表达鲜明的情感和态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4.排比
把三个或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作用:
加强语势、语言气氛,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条理性更好,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
例句: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
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句: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6.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
引起注意,启发读者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
例句: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7.反问
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
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
我呢,难道没有该责备的地方么?
8.借代:
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
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方法:
①部分代整体。
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②特征代本体。
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
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乡》
③具体代抽象
例如:
南国烽烟正十年。
——《梅岭三章》
④工具代本体。
例如:
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
——《榆钱饭》
⑤专名代泛称。
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最后一次讲演》
9、象征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
作用:
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例句: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0、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情感,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子或者段落等。
反复修辞手法的几种类型
1.词语反复。
为凸显某种感情或某种行为,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词语,达到强调的目的。
2.词组或句子反复。
有时为了表达内容或者结构安排的需要,要连续两次以上使用同一个词组或句子。
3.语段反复。
在诗歌和小说中最为常见。
三、描写方法
描写方法:
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描写是文学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
描就是描绘,写就是摹写。
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划。
作者一般综合使用描写、叙述等方法来塑造形象。
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具体描绘出来的一种手法。
按内容来分,描写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两种。
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六种,即概括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则包括静态与动态、客观与主观、反衬与对比三种。
(一)人物描写
1.肖像描写:
分为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外貌描写:
通过对容貌、神情、姿态、服饰、音调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神态描写:
是与外貌描写有区别的,神态描写是对人的面部表情进行刻画,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2.动作描写:
是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动、动作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3.语言描写:
是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独白(自言自语)或对话(与别人交谈)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
4.心理描写:
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
(二)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的描写。
它有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点明和突出中心的作用,写出了人内心的喜怒哀乐和对人们美好,温馨生活的向往。
2.社会环境描写
社会环境描写,一般指对社会背景、时代气氛、地域风貌的描写。
写出当时社会的不同背景,为下文人物性格描写铺下铺垫。
也可分为风景描写、静态物与动态物体的描写
(三)按叙述人的表现手法分类
可以将描写(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1.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是对人或环境的直接描述
2.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通过对其他人或环境的描写,从侧面烘托所写人物、所写之景从而收到“烘云托月”的效果
3.场面描写,是对许多人参加的大型的社会活动或生活、战斗、劳动、娱乐的场景的描写,反映出社会的面貌和生活的各种侧面,反映出宏观的自然现象。
可分为动景、静景描写。
4.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内在或外在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
(四)按特征分类
1、白描。
所谓“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并以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鲁迅先生非常善于使用白描手法,如《藤野先生》中关于藤野先生的一段介绍:
“那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语言简洁,印象深刻。
2、细描。
细描是指对事物的一笔一画的精雕细刻,相对于白描,细描也可以称为工笔,如阿累的《一面》写鲁迅就比鲁迅写藤野又细一些:
“他的面孔黄黑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
3、衬托。
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或烘托的手法。
人们常说:
“红花虽好,还需绿叶扶持”就是这个意思。
衬托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托,可以以景物来衬托人,也可以人衬托人,还可以物来衬托人,但这些都要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来使用。
如:
“窗外只有渍痕班驳的墙壁,贴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天,白皑皑的绝无精彩,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
”用景物从正面衬托了吕韦甫懒散怀旧的心情。
四、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是写说明文时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事物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表述出来的方法。
说明方法有很多种,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及写作目的,选用最佳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引资料、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
(1)举例子
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子。
好处:
使文章表达的意思更明确,更生动形象,读者更明白,增强说服力。
更具体、更详细。
(2)引资料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用一些文献资料、诗词、俗语、名人名言等,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
好处:
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引用古诗:
使说明文更具诗情画意
(3)作比较
作比较是将两种类别相同或不同的事物、现象加以比较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作比较的时候,可以是同类相比,也可以是异类相比,可以对事物进行“横比”也可以对事物进行“纵比”。
好处:
突出强调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4)列数字(列数据)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好处:
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说明,既能准确客观的反映事实情况,又有较强的说服力。
)准确无误,令读者信服。
(5)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往往从单方面不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
分类别是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的重要方法,有时事物的特征、本质需要分成几点或几个方面来说明,也属分类别。
好处:
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好处:
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或把事物的特征解说得确切具体、浅显易懂。
)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mó)状貌。
好处:
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
(8)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科学的术语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
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好处:
使人们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明白、理解。
(9)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在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一般性的解释,这种方法叫作诠释。
好处:
使读者在阅读时对抽象的字词能够更加理解。
(10)画图表(列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某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
好处:
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条理清晰。
五、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列举确凿(摆事实):
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来阐明观点。
议论文不同于记叙文,事实要写得概括简明,根据阐明观点的需要,往往只要突出事实的某一方面,不必面面俱到。
2、道理论证,也叫引用论证(讲道理):
用自己从生活中悟出来的哲理或导师、先贤的正确论述,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引用导师、先贤和名人的有关论述,一定要持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可有错漏,更不能断章取义。
3、对比论证,(作比较)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可以增强论证的鲜明性,使读者清楚作者赞成什么,反对什么。
4、比喻论证,(打比方)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
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5、归纳论证,也就叫“事实论证”。
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的方法。
6、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
7、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方法。
8、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
六、叙述方法
叙述即记叙和述说。
它是一种记人叙事并陈述其来龙去脉的表述方法,它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六要素。
叙述,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划分方法,而最通常的是按叙述的先后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一)顺叙:
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
顺叙是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发展的进程,人物活动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进行叙述.这是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它循着事物发展的程序,符合人们的接受心理和阅读习惯,便于把叙述内容表述得条理清楚,自然顺畅.运用顺叙要区分主次,讲究详略,注意疏密相间,防止平铺直叙.
(二)倒叙:
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
倒叙是先把叙述事件的结局或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个突出片断提到前边来写,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传统上称为"倒插笔".倒叙强调了事件结果或高潮,容易造成悬念,形成波澜,引人入胜.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根据表达的需要,不应强行运用.要注意起笔的"倒叙"与后文的"顺叙"部分的衔接,使之连接紧密,过渡自然.如沃勒在《廊桥遗梦》的开头即写道:
"从开满蝴蝶花的草丛中,从千百条乡间道路的尘埃中,常有关不住的歌声飞出来.本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一九八九年的一个秋日,下午晚些时候,我正坐在书桌前注视着眼前电脑荧屏上闪烁的光标,电话铃响了."作品采用倒叙的笔法来叙述,先写叙述者的现在,然后再回忆故事主人公年轻时的一段恋情,使小说充满怀旧的色彩.
(三)插叙:
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
插叙是在叙述过程中,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插入相关的事情或必要的解说.插叙结束后,仍回到叙述主线上来.插叙的内容可以是对往事的回忆联想,可以是对某些情况的诠释说明,还可以是对人物,事件,背景的介绍.插叙补充丰富了人物,事件及背景,使文章内容得以充实,叙述曲折,形成断续变化,使行文错落有致.
(四)平叙:
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
这也就是传统小说中常说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对那些紧系于同一主干事件中的分支进行叙述时,多采用交叉叙述,这可以把头绪纷繁的人与事表现得有条不紊,并且突出了紧张气氛,增强了表达效果;对那些联系不甚紧密,而又由同一主线贯穿的几个人,事,物进行叙述时,则多采用齐头并进的平行叙述,这可以把平行发展的事件交代得眉目清楚,显得从容不迫,而读者则可以同时看到平行的各个事件,从而获得立体的感受.
(五)补叙:
在叙述过程中对前文涉及的某些事物和情况作必要的补充,交待。
它的作用在于对前文所设伏笔作出回应,或对前文中有意留下的接榫处予以弥合.补叙,可以使内容完整充实,情节结构完善,使记叙周严,不留破绽.
(六)直接叙述:
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面对面的对话。
说话人应当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跟听话人表述自己的意思。
这时候,听话人相对于说话人而言,是第二人称。
说话人所说出的每一个字、词、句,都是说话内容,应当用引号引起来,表示直接引用说话人的说话内容。
比如:
妈妈笑着说:
“我今天很高兴。
”
(七)间接叙述:
是说话人转述别人的话给听话人听。
说话人应当站在第三者的角度,将转述的内容以第三人称的口气说给听话人听。
因为是转述别人的话,不是说话人本人的说话内容,所以不能用引号引起来。
比如:
妈妈笑着说,她今天很高兴。
七、常见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即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的说明顺序。
凡是事物的发展变化都离不开时间,如说明生产技术、产品制作、工作方法、历史发展、文字演变、人物成长、动植物生长等等,都应以时间为序。
比如中学课本中有一篇《景泰蓝的制作》,它就是按照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做胎――掐丝――烧制――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的时间顺序来说明的。
2、空间顺序即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
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如课本中的《核舟记》就是按照船体――船头――船尾――船背的空间顺序来写的;《故宫博物馆》按照先总后分的顺序,先概括说明故宫建筑物的总体特征,然后再具体介绍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御花园,而在介绍每一座建筑物的时候,则又按照先外后内、先上后下的顺序。
这样安排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习惯,是最合理的顺序。
3、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事理的内在逻辑关系,或由个别到一般,或由具体到抽象,或由主要到次要,或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原因到结果,递进,或概括到具体,或特点到用途,或由整体到局部一一介绍说明。
不管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器物等,还是抽象的事理,如思想、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都适用于以逻辑顺序来说明。
如课本中的《死海不死》、《向沙漠进军》,都是运用逻辑顺序来说明事物的。
凡是阐述事物、事理间的各种因果关系或其他逻辑关系,按逻辑顺序写作最为适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生 常用 写作 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