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发展研究常起源.docx
- 文档编号:23782415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4.48KB
高校德育发展研究常起源.docx
《高校德育发展研究常起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德育发展研究常起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校德育发展研究常起源
论文题目我国高校德育发展研究
姓名常起源
目录
我国高校德育发展研究2
摘要2
引言3
1.我国高校德育发展态势3
1.1高校德育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3
1.2德育对象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4
1.3德育问题呈现多维性4
2.交叉学科视野下高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4
2.1科学性和人文性研究偏弱4
2.2对个体主体性研究不足5
2.3对德育学科基本理论研究有待加强5
2.4德育实证性研究还较为欠缺5
2.5问题意识和现实解题能力有待增强6
3.交叉学科视野下高校德育创新发展对策6
3.1推动意识形态性与人文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6
3.2秉承全面发展理念,依托多学科提高学生综合素养7
3.3明确德育交叉性特征,正确处理德育与多学科的关系7
3.4加强实践性研究,借鉴多学科理论创新德育方法8
4.1创新高校德育体制机制8
4.1制定以促进高校德育交叉学科发展的研究战略8
4.2建立有利于高校德育交叉学科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9
4.3壮大高校德育交叉学科发展的专业队伍9
参考文献11
我国高校德育发展研究
摘要
高校德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在不同学科交叉融合成为学科发展创新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下,为了更好地适应德育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广大德育工作者需要主动改变思维模式,从多学科、交叉学科视角全面审视、关照高校德育的创新发展。
德育学科自身发展的特性、德育外部环境的改变、德育对象的复杂性以及德育未来发展的趋势,使得学科交叉成为德育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动力,其在德育研究中的价值也日渐凸显。
学科交叉不仅有助于拓展新的研究视角、丰富研究方法,形成新的研究成果,更有助于打破学科间的壁垒,促进德育与相关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为高校德育的理论实践创新寻求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
关键词:
高校;德育;发展对策
引言
高校德育作为向受教育者传递社会主流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肩负着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近年来,我国高校德育的内容和模式虽然随着时代发展也进行了积极调整,但发展仍显得相对滞后,在当下社会转型、国际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高校德育的实际效果与社会公众的期待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对于高校德育实效性难尽如人意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加以分析。
其中,高校德育对相关学科最新成果的吸收和综合运用重视不够,未能从多学科或交叉学科的视野加以研究和探讨,无疑是实效性缺乏的重要原因。
高校德育经过多年理论与实践探索,其内涵已由理想信念教育向人格培养、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全方位拓展,无论在教育内容或方法上都需要多学科知识的有效支撑,甚至可以说,多学科知识与德育的交叉融合日益成为德育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高校德育要完成推动素质教育的历史使命,必须顺应这一趋势,突破原有的思维方式和实践维度,贯通思路,整合知识,推动创新。
1.我国高校德育发展态势
高校德育工作的大环境决定了学科交叉的紧迫性当前我国正处在重要的社会转型期,伴随着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进程,我们正面临着一个日益多样化的社会,特别是在思想文化领域,各种文化相互碰撞,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这就决定了高校德育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社会环境,德育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既有人才培养中的常规性问题,更有在这一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所产生的特殊问题,面对这样纷繁芜杂的社会环境,高校德育必须打破常规,树立多学科协同攻关的意识,破解发展难题。
1.1高校德育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
胡锦涛同志指出:
“当代中国正经历这空前广泛的社会变革。
这种变革在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应该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开展德育工作的大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充满际遇和挑战的时代。
一方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培育,对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校德育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另一方面,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思想文化交流、融合、交锋日益频繁,历史与现实、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精神、本土文化与西方文明,各种观念和思潮交织在一起,导致了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许多不利因素削弱了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单一的学科知识已经不足以很好地处理各种纷繁芜杂的问题,这就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体系融入到德育工作中来,为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更加专业和更广阔的视角。
1.2德育对象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
高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对象是青年学生。
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当代大学生群体特点和个性需求更加鲜明,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日趋明显。
当代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和以往大学生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特点、生活习惯、流行词语、兴趣爱好等具有多样性和差异化,他们的需求也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他们对德育的接受度和认同度也有下降的趋势,一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迷茫、价值观念扭曲、社会责任感不强、协作精神缺乏、心理素质欠佳。
这些变化无疑会给高校德育增加新的难度和新的挑战。
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应自觉地以宏观视野通过学科的交叉研究,谋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1.3德育问题呈现多维性
德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解决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涉及的内容很多、范围很广、难度很大,每一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不同学科的协同努力,仅靠一个学科难以胜任和完成。
从广度上而言,德育对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极为复杂,需要多方力量从不同方向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这就必然推动其研究视野的进一步拓宽。
从深度上而言,交叉学科视野能帮助研究者从多角度、多方面更加准确而深刻地把握德育对象存在问题和解决之道的内在机理,更好地厘清实施德育各种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更加有利于从总体上对德育本质和内在规律的把握,从而增强德育学科的理论性。
比如,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以及在思想政治方面存在问题,往往与其法治意识、道德素养、心理素质、对事物的认知水平、对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的认同程度,甚至与社会的管理水平等诸多要素相关,而这些并不是单单从思想和政治方面所能解释清楚的,它需要从其它相关学科的视野加以认知。
2.交叉学科视野下高校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交叉学科的视角看,目前我国高校德育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具体表现在:
在德育教学和研究中,存在人文性和科学性偏弱,个体主体性微观研究不足,学科基本理论淡化,德育工作实践研究欠缺,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有待增强等问题。
2.1科学性和人文性研究偏弱
从本质上说,高校德育属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其本身带有强烈而鲜明的的意识形态性。
目前学界在对德育坚持意识形态性方面取得了普遍共识,主张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和武装广大青年学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反对“淡化意识形态”和“去意识形态”,进一步明确我国德育的本质特征和根本任务。
然而,在重视和强调意识形态性的同时,德育研究从科学性和人文性的角度却显得不够。
当前,德育研究在科学性研究不足体现在,对德育概念、范畴、体系和发展规律尚未形成广泛的一致意见;对于德育学科的指导思想、理论支撑、研究范式等基本问题尚需进一步探讨。
在人文性研究不足主要体现在,对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理论、方法借鉴和运用得较少;在德育实施过程中,教学形式不够灵活多样,语言运用欠缺生动性和形象性,没有充分体现德育教学研究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活泼的形式吸引人、以丰富的情感打动人的特征
2.2对个体主体性研究不足
当前,学界普遍认为,德育过程中应重视理解贯彻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主张“高校德育什么时候引导大学生坚持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就能取得巨大的成效”,强调德育的主要任务是解读和贯彻相关方针政策,使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使大学生积极主动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但德育的作用和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对相关方针政策的灌输和宣讲上,还应体现在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关注上。
当前高校德育的课程教学以及实际工作,对大学生个体微观领域的关注尚显不足,对个体心理特征的探究,个体人格品性的考察,群体价值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个体认知结构、心理结构、道德体系、外在环境与实践行为等诸多内外因素的关系研究等较少涉及。
应该认识到,在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思想的指导下,高校德育除了政治信仰的选择、价值观念的确立之外,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人文素养的提升、身心健康的维持、人格品性的养成同样是其重要内容。
2.3对德育学科基本理论研究有待加强
学科基本理论研究是高校德育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构建完善的理论体系,深化学科基本矛盾、主要问题、发展趋势的研究,为学科良性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有人认为,德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势必会弱化自身学科的独立地位和学科特色,最终导致德育学科成为一种不伦不类的多学科的“混合物种”,甚至会被其他学科“蚕食”,虚化德育的学科特性。
这种固守德育学科“单科化”、“纯粹化”的想法,无疑是对德育学科特性缺乏正确认识的反映,在实践中严重阻碍德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容易导致德育许可的固步自封。
打破德育学科“单科化”的局限,合理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德育学科发展才能呈现生机。
这一点应当成为我们学科建设的基本共识和理念。
2.4德育实证性研究还较为欠缺
学科的发展方向应当紧密围绕学科的实践需要。
德育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加强德育实践研究是德育学科建设和发展的价值旨归。
德育的实践研究包括德育实施过程和效果研究、社会现实问题的实证研究。
当前对于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研究的欠缺,主要表现在对于现实问题的理论性解读较多,实证性研究和实证性材料的运用较少;学科的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少。
实证研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近代自然科学很多就是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目前的德育研究,对德育对象的定性研究居多,而对德育活动的实证研究较少,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证研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伴随着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的迅速渗透,定量化、数学化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成为新型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趋势。
2.5问题意识和现实解题能力有待增强
问题研究是科学和技术、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现代科学发展的根本方向和价值所在。
问题意识是“在科学研究中积极主动的发现有价值的命题并采取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的自觉意识。
问题意识是德育研究者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是深化德育研究的突破口,是德育学科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学科创新增长点”。
德育学科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由于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长期缺乏学科的独立性,德育研究常常无法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这就导致应该研究的问题得不到研究,而不应该研究的问题却不得不研究。
当前高校德育问题意识和解题能力的缺乏主要体现,在更多时间里,它是在贯彻政治工作的任务,而不是学科的专业探究;在对社会生动实践的观察和总结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实际问题的调查意识和研究热情需要进一步提升,对实践问题的阐释和回应能力囿于研究思维的制约,对学科前沿问题的把握和驾驭能力不强等。
3.交叉学科视野下高校德育创新发展对策
要促进高校德育创新发展,必须直面当前高校德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更新育人理念,借鉴吸收多学科知识,构建更为完善独立的学科体系,加强实践性研究,创新更为科学的德育方法,强化问题意识,提高德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高校德育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在学科规划、建设、管理、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促进德育与相关学科之间的渗透与融合,为高校德育创新寻求新的生长点和突破口,逐步构建德育交叉学科建设和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
3.1推动意识形态性与人文性、科学性的有机统一
当前,高校德育只有借鉴交叉学科理论,加强多学科知识对高校德育的渗透,跳出内容单一的“修身课”的限制,把社会发展中的新信息、学科交叉的新要求及时纳入到德育内容中,让大学生充分接触和了解当前社会道德生活中的新问题、新现象,才能刷新已显苍白的传统德育教育的内容。
事实上,也唯有如此,现代高校德育才能纠正其在一定范围内和相当程度上存在的故步自封的现象,克服其内容“窄化”的不足,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成长和高校工作中的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从而构建起与时代相适应的,符合学科交叉发展要求的理论内核。
因此,要针对新时期大学生思维方式、接受信息方式的变化,以更加符合大学生习惯的话语、形式增强德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对多元化社会思潮和意识的辨别和批判,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2秉承全面发展理念,依托多学科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高校德育关注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人在社会环境下所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同时,青年学生作为教育客体本身具有复杂性,不同群体、民族、社会阶层、性别、年龄的学生在接受德育时所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也是参差不齐的。
因此,仅从政治思想或道德的某一个层面引导人显然是不够的。
但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高校德育过程,一直是偏重于德育知识的传授,重点是向学生传授思想文化知识与训练思想方法,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则未予重视,更多地还停留在教育模式单一化的层面上。
在现代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的语境下,我国高校德育要健康持续地发展,就必须以高校的整个教育活动进行为原则,并注意多学科知识和理论的综合,广泛吸收人文社会科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新研究成果,促使其朝着综合化方向发展。
高校德育要在重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同时,按照全面发展教育理念的要求,既应高度关注思想道德教育,也要关心心理健康教育、创业精神培养、生态文明意识培育等;既要加强宏观层面的研究,关注整体性德育,研究大学生群体性德育过程,也应关注德育微观层面的演变和发展,研究非智力因素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平台,构建宏观与微观相补充的发展格局。
3.3明确德育交叉性特征,正确处理德育与多学科的关系
在我国,尽管德育学科的产生和学科体系的构建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但德育学研究已经通过一段较长时期的积累,拥有了一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
德育学科尽管在其发展过程中广泛借鉴了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但它本身所研究与解决的问题具有独特性,学科所具备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为其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供了本源性的支撑。
可以说,尽管德育学在学术渊源上包含了对其他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但这些借鉴,如概念、方法、范式等,都是其学科主体之外派生式交叉的结果,而非本源式的交叉。
德育学科在其学科本质上仍保持受特定理论指导、来自于独特实践、具备独特思想理论特色的独立学科。
此外,明确相关学科知识与高校德育的交叉点和切入点是德育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的又一难点问题。
我们在借鉴吸收相关学科的成果时不能简单照搬、套用,不能盲目地植入其他理论与方法,否则能以保证德育学科运行与发展的科学性,德育实践应用的价值性与有效性。
只有明确哪些学科的知识点、理论点能运用到德育研究和实践的哪些方面,将其他学科的理论点、知识点融入德育的知识系统并加以创造性地运用和转化,才能引导德育的自主创新。
3.4加强实践性研究,借鉴多学科理论创新德育方法
在高校德育工作中,有些人往往习惯与“经验化”的做法,满足于凭经验办事,而不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这不仅阻碍了德育工作的科学化发展,也阻碍了多学科知识与德育学科的交叉融合。
经验虽然是可贵的,但是经验总有一定的局限性。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仅凭经验往往会无所适从。
因此,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改变“经验化”的处事习惯,学习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不但要有完备的德育理论知识的武装,也要善于学习和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要在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理念下,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加强德育方法的创新与发展,使之更加符合受教育者的发展需求高校德育方法的创新,必须根据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总结德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理论成果,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时代发展特征,富有规律性和实效性的德育方法系统。
具体而言,就是既要传承传统研究方法的优长,如以文献研究、社会调查为代表的经验研究法,以归纳演绎、数据统计为代表的理论研究法,又要积极借鉴现代新型研究方法。
此外,还要根据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努力实现传统研究、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的有机结合,在众多方法中撷取能够契合高校德育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的科学方法,并在实践中考察方法的实际效果,在修正和完善中探索高校德育特有研究方法,并形成其特有的研究范式。
4.创新高校德育体制机制
4.1制定以促进高校德育交叉学科发展的研究战略
推动高校德育的学科建设,是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其意义不仅在推动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更在于深化对德育工作规律性的认识,形成较为稳定的工作体系与规范,构建其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配套、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高校德育工作体制与机制。
现在已经有很多专家学者提出了高校德育学科的逻辑框架体系,但真正在工作实践中产生较大影响的并不多见。
目前看来,最主要的问题是从学科到学科,即从单一学科体系建设的思路去构建德育学,即使内容上已经拓展并涵盖了思想教育与党团组织建设、学生事务管理、校园文化建设与社团管理、公寓管理与生活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维护校园秩序与处置突发事件等方面,但思路是依然是以目标、特点、原则以及过程性解释为特征的教育学、教学论的思路,对各类工作的本质属性、规律性特征、发展方向等核心领域的研究尝试不够,对最新的研究成果整合度不高,在很大层面上还不能充分反映当前德育的现状,对未来发展的指导意义更为欠缺。
要改变这一状况,就必须从战略的高度,从高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采取学科交叉的思路,引入多学科研究方法与成果,对现有成果进行反思与重构,唯由此,才可能实现对已有成果全面有效的总结、提升,对面临问题的深入分析,对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与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
4.2建立有利于高校德育交叉学科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
学科分化是现代大学建立的重要基础,院系建制仍然是其不可变更的基本组织形式。
但是随着对交叉学科研究重要性的认识的不断深化,高校要在学科的建设机制和管理体制上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寻求交叉学科研究组织与现有院系组织共同发展的合理方式,为交叉学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具体来说,要逐步建立有利于创新、交叉、开放和共享的运行体制,突破以传统学科界限为基础的科研管理与学科组织模式,积极吸纳相关学科的科研力量参与,鼓励相关学科与德育研究进一步融合;充分利用高校的学科资源,以相关的科研项目为纽带,搭建平台、促进交流,以研究会、学术论坛等组织形式,鼓励不同学科和专业从不同视角,共同探讨完成相关的课题。
从交叉学科研究管理体制来看,一是要构建起基于矩阵结构混合的交叉许可研究组织模式来适应交叉学科研究的需要,比如现有的学科研究人员在保持现有隶属关系不便的情况下,通过构建以研究中心为主要形式的交叉学科研究的开放式的组织模式,凝聚交叉学科人才开展交叉学科研究;二是建立其新型交叉学科研究的管理机制。
要打破目前实行按照学科分类来申报、评审、立项和结项的研究课题的管理体制,建立相对系统完整的交叉许可研究的管理体制,不能将交叉学科研究看成是单学科研究的补充与拓展。
三是要形成交叉许可研究的综合考评体系。
4.3壮大高校德育交叉学科发展的专业队伍
德育学科的交叉性和综合性特点,要求德育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发展,必须依托宽厚相继的知识结构。
只有知识宽厚的“杂家”才有可能成为德育专家。
为适应德育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要求,高校德育工作者应当建立起“T”字形知识结构,即横向要宽,能够具备社会学、传播学、管理学、行为组织学、成功学、发展学等学科知识;纵向要深,对于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哲学等学科知识要精深。
高校除了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还可以通过开展学科讲座、短期培训、读书活动等互动交流方式以及建立知识考核制度等途径和方法促进德育队伍知识结构完善。
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党政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辅导员工作、班主任工作以及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参与,并形成良性互动,也就是说,需要理论工作者与实践工作者之间的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通常意义上,德育研究为教学工作和实际工作提供科学理论指导,教学工作把理论研究成果运用于课堂教学,实际工作及时准确地为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者提供最为新鲜的实践案例和工作情境。
在具体工作中,应将科研、教学、辅导员等工作者集合起来,搭建交流平台,建设良性互动机制,形成研究、教学和实践三者互动的新格局。
鼓励和激发三者之间合理的流动,在转变身份、转换视角的过程中实现研究反噬、教学模式和工作思路的转变和发展。
理论工作者可以深入教学一线,促进德育研究更加契合实际;理论课教师和实际工作者可以结合教学和工作实际,深入探讨德育实施过程中和学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提高德育理论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班建武.“十一五”期间德育学科发展的回顾与总结[J].教育科学研究,2011(7)
[2]邓卓明.交叉学科研究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中的应用[J].高校理论战线,2012
(2)
[3]秦国柱,冯用军.高等教育交叉学科研究:
中美比较的视角[M].江苏高教,2005(4).
[4]郑晓瑛.交叉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5]文洪潮.交叉学科研究——当今科学发展的显著特征[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2).
[6]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1:
25.
[7]陶娟,严建雯.交叉学科视野下的高校德育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12(7).
[8]冯刚.交叉学科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11).
[9]陈志兴.当代道德教育系统的复杂性探讨[J].教育导刊,2010(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德育 发展 研究 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