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2文言文阅读.docx
- 文档编号:23782256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113
- 大小:725.06KB
高考语文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2文言文阅读.docx
《高考语文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2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2文言文阅读.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2文言文阅读
专题12文言文阅读
【考向解读】
由对文言实词的专门考查,转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这就为学生指明了备考方向。
当前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声越来越高,掌握一些基础性的文化常识,是亲近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必然要求。
【命题热点突破一】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题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高考对实词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翻译题,考查形式虽然简单,考查的内容却非常广泛。
考生对文言实词掌握的多寡,直接影响考生答题的质量,所以对文言实词的学习,应本着实用、高效的原则,做到重积累,多训练;导之以法,练之以据,帮助考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文言实词学习的最佳效果。
1、一词多义
古汉语中的一词多义是一个普遍现象,即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含义。
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应根据具体的语境仔细辨别。
比如“兵”的字形表示“双手持斤”,本义为“士兵”,但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义项:
兵器;士卒,军队;兵法;战争,战乱等等。
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的“兵”解释为“兵器”。
例1、【2016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4题
桓公问于管子曰:
“楚者,山东之强国也,其人民习战斗之道。
举兵伐之,恐力不能过,兵弊于楚。
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
“即以战斗之道当之矣。
”公曰:
“何谓也?
”管子对曰:
“公贵买其鹿。
”
桓公即使人之楚买生鹿。
管子即令桓公告民,藏谷十之六。
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令中大夫王邑载钱二千万,求生鹿于楚。
楚王闻之,告其相曰:
“彼金钱,人之所重也,国之所以存,明王之所以赏有功。
禽兽者,群害也,明王之所弃逐也。
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则是楚之福也,天且以齐私楚也。
子告吾民,急求生鹿,以尽齐之宝。
”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管子告楚之贾人曰:
“子为我致生鹿,二十赐子金百斤,什至而金千斤也。
则是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
”
楚之男女皆居外求鹿。
隰朋【1】教民藏谷五倍,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管子曰:
“楚可下矣。
”公曰:
“奈何?
”管子对曰:
“楚钱五倍,其君且自得而求谷。
”桓公曰:
“诺。
”因令人闭关,不与楚通使。
楚王果自得而求谷。
谷不可三月而得也,楚籴石四百。
齐因令人载粟处芊【2】之南,楚人降齐者十之四。
三年而楚服。
桓公问于管子曰:
“吾欲制衡山【3】之术,为之奈何?
”管子对曰:
“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燕、代必从公而买之。
秦、赵闻之,必与公争之。
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天下争之,衡山械器必十倍以上。
”公曰:
“诺。
”因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不敢辩其价。
齐修械器【4】于衡山十月,燕、代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燕、代修三月,秦国闻之,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衡山之君告其相曰:
“天下争吾械器,令其价再什以上。
”衡山之民释其本,修械器之巧。
齐即令隰朋购粟于赵。
赵粜石十五,隰朋取之石五十。
天下闻之,载粟而之齐。
齐修械器十七月,修籴五月,即闭关不与衡山通使。
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衡山械器尽,鲁削衡山之南,齐削衡山之北。
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取材于《管子·轻重》)
注释:
【1】隰朋:
春秋时齐国大夫。
【2】芊:
地名。
位于齐楚接壤处。
【3】衡山:
齐鲁之间的小国。
【4】修械器:
意思是施行购买兵器的策略。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令左司马伯公将白徒而铸钱于庄山将:
率领
B.什至而金千斤也什:
十倍
C.楚不赋于民而财用足也赋:
给予
D.衡山之民释其本本:
农耕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使人之楚买生鹿载粟而之齐
B.其人民习战斗之道公其令人贵买衡山之械器
C.楚王果自得而求谷果令人之衡山求买械器
D.今齐以其重宝贵买吾群害楚以生鹿藏钱五倍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藏谷十之六
把十分之六的粮食储藏起来
B.天且以齐私楚也
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C.衡山之械器必倍其价
衡山兵器的价格一定翻倍
D.燕、代、秦即引其使而归
燕、代、秦就带领衡山的使节回国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6分)
①楚民即释其耕农而畋鹿。
②内自量无械器以应二敌,即奉国而归齐矣。
13.在下面每个人物后的横线上写出一个恰当的熟语或成语,用来评价人物在文中的表现。
(4分)
①桓公②管子③衡山之君
14.本文讲述了管子运用谋略的故事,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5分)
【答案】
9.C
10.B
11.D
12.①楚国百姓就放弃了农耕而去捕鹿。
②(衡山之君)心理估量没有武器来应付两个敌国,就带领全国归顺齐国了。
13.【答案示例】桓公:
从善如流(虚心纳谏、择善而从、从谏如流);管子:
不战而屈人之兵(审时度势知己知彼神机妙算);衡山之君:
因小失大(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愚不可及目光短浅)
14.答题角度参考:
①用经济、金融手段战胜敌国②粮食安全对一个国家是极为重要的③上下一心是成功实施谋略的保证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理解能力。
可根据文言虚词的具体语境分析判断。
A项,之,均为“到”;B项,其,前者,代词,他们的;后者,语气助词,加强语气;C项,果,均为“果然”;D项,以,二者均为介词,用。
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
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
例如本题选项D“其使”根据上下文具体语境可知,此处应为“燕、代、秦的使者”。
所以选D。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此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理解能力。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释、畋、二敌等。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此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和理解词语的能力。
分析时,要根据文本中齐桓公、管子、衡山之君各自的言行举止等描写语句理解其人物形象,然后再根据平时对成语或俗语的积累,选用符合人物形象的词语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参考译文】
桓公向管仲问道:
“楚国,是崤山以东的强国,它的人民娴熟于战斗的方法。
(如果)派军队攻伐它,只怕(我们的)实力不能胜过它,会兵败于楚国,这应该怎么办呢?
”管仲回答说:
“就用战斗的方法来对付它。
”桓公说:
“这怎么讲?
”管仲回答说:
“您可用高价收购楚国的鹿。
”
桓公便派人到楚国购买活鹿。
管仲就让桓公向民众求购,贮藏了国内粮食十分之六。
派左司马伯公率领壮丁到庄山铸币。
然后派中大夫王邑带上二千万钱到楚国收购活鹿。
楚王得知后,向丞相说:
“钱币是人们看重的东西,国家靠它维持,英明的君主用它赏赐功臣。
禽兽,是一些有害的东西,是英明的君主应当抛弃驱逐的东西。
现在齐国用珍贵的宝物高价收买我们的害兽,这样是楚国的福分,上天将用齐国的金钱惠及楚国。
您通告百姓赶快去寻找活鹿,来把齐国的财宝全部换来。
”楚国百姓就放弃耕种来猎捕活鹿。
管仲还对楚国商人说:
“您给我贩来活鹿,二十头就给您黄金百斤;十倍(二百头)就给您黄金千斤。
这样楚国不向百姓征税,财富也充足了。
”
楚国人民都在外面找鹿。
隰朋让齐国百姓贮藏了五倍(于过去)的粮食,楚国凭借(出卖)活鹿贮藏了五倍(于过去)的钱币。
管仲说:
“楚国可以攻克了。
”桓公说:
“怎么办?
”管仲回答说:
“楚国贮藏的钱币增加了五倍,楚王将会很得意,之后求购粮食。
”桓公说:
“好。
”于是派人封闭关隘,不和楚国互通使节。
楚王果然非常得意,然后求购粮食。
但是几个月都买不到粮食,楚国买一石粮食要四百钱。
齐国派人运粮到芊地的南部出卖,楚人十分之四都投降齐国。
几年(三年)之后,楚国就服从(于齐国)了。
桓公向管仲问道;“我想要找到控制衡山国的办法,这应该怎么办?
”管仲回答说;“您可以派人出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兵器进行转卖。
这样,燕国和代国一定跟着您去买,秦国和赵国听说后,一定和您争着买。
衡山兵器必然会价格翻倍。
(如果天下争相购买),衡山国兵器必然涨价十倍以上。
”桓公说:
“好。
”于是派人到衡山寻找、收购兵器,不敢同他们付价还价。
齐国实行购买衡山过兵器的策略十个月以后,燕、代两国听说,果然派人去衡山过买兵器。
燕、代两国实行这一策略三个月以后,秦国听说了这一消息,果然也派人去衡山国购买兵器。
衡山国君告诉宰相说:
“天下各国争相购买我国兵器,让兵器价钱提高二十倍以上。
”衡山国的百姓都放弃农业,发展制造兵器的工艺。
齐国则派隰朋到赵国购买粮食,赵国卖粮食每石十五钱,隰朋按每石五十钱收购。
天下各国听说这一消息,都运粮到齐国来卖。
齐国使用了十七个月的购买兵器的策略,使用收购粮食的策略五个月,然后就封闭了关隘,不和衡山国互通使节(与衡山国断绝了关系)。
燕、代、秦、赵四国也把自己的使者从衡山带领回国了。
衡山国的兵器已经卖光,鲁国侵占了它的南部,齐国侵占了它的北部。
(衡山国或衡山国王)内心自己估量没有兵器来招架两个敌国,便奉送国土,归降齐国了。
【变式探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独孤信,云中人也,本名如愿。
父库者,为领民酋长,少雄豪有节义,北州咸敬服之。
信美容仪,善骑射。
正光末,与贺拔度等同斩卫可孤,由是知名。
以北边丧乱,避地中山,为葛荣所获。
信既少年,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军中号为独孤郎。
建明初,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
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带南乡守。
(节选自《周书·独孤信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州咸敬服之 咸:
全都
B.服章有殊于众殊:
不同
C.出为荆州新野镇将,带新野郡守带:
兼任
D.寻迁荆州防城大都督迁:
搬迁
参考译文:
独孤信,是云中人,原来的名字叫如愿。
他的父亲独孤库,是领民酋长,从小雄武豪迈有节操义气,北州的人都敬重佩服他。
独孤信容貌俊美,善于骑马射箭。
正光末年,他和贺拔度等人一起斩杀了卫可孤,因此而知名。
因为北部边境混乱,他移居到中山,被葛荣擒住。
独孤信年少,喜欢打扮自己,服饰的花纹和众人不同,军中称他为独孤郎。
建明初年,他出任荆州新野镇将,兼新野郡守。
不久晋升荆州防城大都督,兼任南乡郡守。
命题点二 古今异义词
“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书写相同(同形)的词语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大致包括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词义弱化、词义强化、感情色彩变化几种。
1.词义扩大:
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如“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现指整个中国。
2.词义缩小:
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如“谷不可胜食也”中的“谷”,是粮食作物的总称,故有“五谷”“百谷”之说;今义在北方专指小米,在南方专指稻谷。
3.词义转移:
词义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
如“孙子膑脚”中的“脚”,古义指“小腿”,现在专指“足”。
4.词义弱化: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强,今天表示的语义较弱。
如“羞”,古义是“羞愧,感到耻辱”,今义是“害羞,不好意思”。
5.词义强化:
同样的词语,在古代表示的语义较弱,今天表示的语义增强。
如“宣言”,古义是“扬言”,今义是“宣告、声明”。
6.感情色彩变化:
词语在使用过程中,感情色彩逐步发生了变化。
如“逢迎”,古义是“迎接”,中性义;今义是“迎合”,贬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子厚,讳宗元。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
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
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
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①,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
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②相侔③,则没为奴婢。
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
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
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
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
子厚泣曰:
“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
”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
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
呜呼!
士穷乃见节义。
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握手出肺肝相示,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真若可信。
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反眼若不相识;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挤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子厚以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改)
[注] ①停蓄:
深沉,文中形容文笔雄厚凝练。
②子本:
子,子金,即利息;本,本金。
③相侔:
相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遇用事者得罪 B.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
C.悉有法度可观D.一旦临小利害,仅如毛发比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中的古今异义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古今异义词考查的多是双
参考译文:
子厚,名叫宗元。
贞元十九年,子厚由蓝田县尉调任监察御史。
顺宗即位,又升为礼部员外郎。
逢遇当权人获罪,他也被按例贬出京城当刺史,还未到任,又被依例贬为永州司马。
身处清闲之地,自己更加刻苦为学,专心诵读,写作诗文,文笔汪洋恣肆,雄厚凝练,像无边的海水那样精深博大。
而他自己则纵情于山水之间。
元和年间,他曾经与同案人一起奉召回到京师,又一起被遣出做刺史。
子厚分在柳州。
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
子厚为此替借债人想方设法,都让他们把
子女赎了回来;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
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
衡山、湘水以南准备考进士的人,都把子厚当作老师。
那些经过子厚亲自讲授和指点的人所写的文章,全都可以看得出是合乎规范的。
他被召回京师又再次被遣出做刺史时,中山人刘梦得禹锡也在被遣之列,应当去播州。
子厚流着泪说:
“播州不是一般人能住的地方,况且梦得有老母在堂,我不忍心看到梦得处境困窘,他没有办法把这事告诉他的老母;况且绝没有母子一同前往的道理。
”向朝廷请求,并准备呈递奏章,情愿拿柳州换播州,表示即使因此再度获罪,死也无憾。
正遇上有人把梦得的情况告知了皇上,梦得因此改任连州刺史。
唉!
士人到了穷境时,才看得出他的节操和义气。
一些人,平日街坊居处互相仰慕讨好,一些吃喝玩乐来往频繁,夸夸其谈,强作笑脸,互相表示愿居对方之下,手握手做出掏肝挖肺之状给对方看,指着天日流泪,发誓不论生死谁都不背弃朋友,简直像真的一样可信。
一旦遇到小小的利害冲突,仅仅像头发丝般细小,便翻脸不认人;朋友落入陷阱,也不伸一下手去救,反而借机推挤他,再往下扔石头,到处都是这样的人啊!
这应该是连那些禽兽和野蛮人都不忍心干的,而那些人却自以为得计。
他们听到子厚的高尚风节,也应该觉得有点惭愧了。
子厚在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初八去世,终年四十七岁。
命题点三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指在古汉语中某些实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也有少量数词)的特殊用法。
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词性和用法,有了新的意义。
如:
名词用作动词、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动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中的“活”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但后面跟了宾语“之”,成为使动用法。
“活之”即“使之活”,可译为“救了他”。
理解了词类活用对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大有裨益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顾佐,字礼卿,太康人。
建文二年进士。
除庄浪知县。
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
以佐文士,难之。
持弓矢一发而中,守将大服。
永乐初,入为御史。
七年,成祖在北京,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佐预焉。
奉命招庆远蛮,督采木四川。
从北征,巡视关隘。
迁江西按察副使,召为应天尹。
刚直不挠,吏民畏服,人比之包孝肃。
北京建,改尹顺天。
权贵人多不便之,出为贵州按察使。
洪熙元年召为通政使。
(节选自《明史·顾佐传》)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阳日,守将集官僚校射 校:
比较
B.以佐文士,难之难:
刁难
C.命吏部选御史之才者赴行在赴:
前往
D.权贵人多不便之便:
方便
【解析】选D A项,“校”后面有“射”可以判断为动词,解释为“比较”正确。
B项,“难”,形容词活用作
参与了这件事。
顾佐奉命招安庆远蛮人,在四川监督采伐树木。
跟从皇帝北征,巡视关口要地。
升任江西按察副使,召入担任应天尹。
顾佐性格刚强正直不屈服,官吏百姓都害怕并佩服他,人们把他比作包孝肃。
北京城建立,改任顺天尹。
有权势的人多因他感到不方便,他被外调做了贵州按察使。
洪熙元年召任通政使。
命题点四 通假字
通假字,指古代汉语中音同音近的字可以通用。
因为古代汉字的数量少,语言里有这个词,但是没有记录这个词的字,就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
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有本字的假借,如“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中的“倍”假借为“背叛”的“背”;一种是无本字的假借,如“而”本义是“胡须”,假借为连词“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状不必童而智童,智不必童而状童。
圣人取童智而遗童状,众人近童状而疏童智。
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状与我异者,疏而畏之。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趣者,谓之人;而人未必无兽心。
虽有兽心,以状而见亲矣。
傅翼戴角,分牙布爪,仰飞伏走,谓之禽兽;而禽兽未必无人心。
虽有人心,以状而见疏矣。
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蛇身人面,牛首虎鼻,此有非人之状,而有大圣之德。
夏桀、殷纣、鲁桓、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
而众人守一状以求至智,未可几也。
(节选自《列子·黄帝》)
4.下列句子中,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状不必童而智童 状:
外形
B.状与我童者,近而爱之童:
儿童
C.戴发含齿戴:
顶着,(头上)长着
D.未可几也几:
通“冀”,希望
参考译文:
外形不一定相同而才智却相同,才智不一定相同而外形却相同。
品格高超的圣人选取才智相同的,而丢开外形相同的;常人却亲近外形相同的,而疏远才智相同的。
外形和我相同的,就亲近并且喜爱他;外形和我不一样的,就疏远并且畏惧他。
长着七尺高的身躯,有手脚之分,头上生有毛发,嘴里长着牙齿,能凭借车马奔驰的,这叫作人;可是,人未必没有兽心。
尽管他们有兽心,却由于外形相同而受人亲近。
长着翅膀,顶着头角,长着獠牙和爪子,能在天上飞翔或在地面奔跑的,这叫作禽兽;可是,禽兽未必没有人心。
尽管它们有人心,却由于外形不同而被人疏远。
庖牺氏、女娲氏、神农氏、夏后氏,这些古代帝王,有的蛇身人面,有的牛头虎鼻,都不像人的形状,却有大圣人的美德。
夏桀、殷纣王、鲁桓公、楚穆王,这些古代君主,外貌五官都和人一样,却有禽兽之心。
一般人总是拘泥于同一外形来求得最大的才智,这是不能够指望的。
命题点五 偏义复词
在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词是由两个同义或反义的单音节语素合成,而用义却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则起陪衬作用,这就是文言文中的偏义复词现象。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中的“舟楫”,只有“舟”的意义,而没有“楫”的意义。
再如“去来江口守空船”(《琵琶行》)中的“去来”,只有“去”的意义,却没有“来”的意义。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全是偏义复词的一项是( )
A.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昼夜勤作息(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司马迁《鸿门宴》)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陶渊明《桃花源记》)
C.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古乐府《孔雀东南飞》)
是芙蕖(花名)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李渔《芙蕖》)
D.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苏轼《石钟山记》)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林嗣环《口技》)
【命题热点突破二】文言虚词
一、代入推断法
对于选择、判断类的词语解释题,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所给的义项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者即为正确解释,反之即为错误解释。
例如2012年山东卷中的“躬履途泥,率先期门”句,其中的“躬”在题目中解释为“弯腰”,语意不通,可确定该解释不正确,正确解释应为“亲自”。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的题目。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
“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
”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
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
伍员再拜受赐,曰:
“吾知所之矣。
”因如吴。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伍员亡,荆急求之 亡:
逃亡
B.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知:
巧诈
C.去郑而之许去:
前往
D.因如吴如:
到,进发
参考译文:
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
“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巧诈,(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划大事。
”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应该去的国家。
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吐了一口唾沫。
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教说:
“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
”于是往吴国进发。
二、因文定义法
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
如:
2013年天津卷中“敬恒皇恐,长跪谢”一句,“谢”有多个义项,“辞别、告辞”“道歉、谢罪”“感谢”“谢绝”“告诉”等,结合语境分析:
“敬恒非常惶恐,直身跪着(向母亲)谢罪”,由此可知,敬恒不务正业,做买卖时以次充好,被他母亲看到后,训斥了他,于是敬恒跪着向母亲谢罪,可知此处的“谢”应为“道歉、谢罪”的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回答后面的题目。
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
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
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
以中益怒,曰:
“丞慢我。
”履曰:
“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
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
”以中意乃解。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 詈:
辱骂
B.以中益怒,曰:
“丞慢我。
”慢:
诋毁
C.今絷者众絷:
抓住
D.以中意乃解解:
缓和
【解析】选B B项,吴履察知冤情,在未通知周以中的情况下,“立释之”,在周以中看来,是对自己的“大不敬”,是傲慢之举。
这样分析后可知,此处的“慢”显然应该解释为“傲慢,不敬”,而非“诋毁”。
参考译文:
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被村民所骂。
逮捕不着,一怒之下拘捕了许多乡邻。
吴履查案问清缘由后,立即释放了百姓,并告诉周以中。
周以中更加恼怒,说:
“县丞怠慢我。
”吴履说:
“触犯大人的只有一个人,他的邻居有什么罪?
现在抓起来的人很多而犯人未捕住,如果把老百姓逼急了,将会发生变故,怎么办呢?
”周以中的怒气这才缓和下来。
三、联想印证法
1.课本联想法
高考试题中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
我们要善于联系课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考点 解读 命题 热点 突破 专题 12 文言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