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3781837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4.31KB
大象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
《大象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象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象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
大象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春天的故事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表达与交流的主要形式和方法。
2.培养同学们的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展现春天的图片、儿歌、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春天在哪里
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和参与观察活动,激起对春天的兴趣,为本单元的学习作好准备。
2.引导初步了解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一、提出问题
1.引入:
春天是怎样的?
你们能在我们校园里找到春天的影子吗?
……
2.师:
关于春天,同学们有什么问题?
填写在“问题银行”里。
3.师:
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方式来讲述春天的故事呢?
(提示:
诗歌、绘画、童话剧、调查报告等。
)
二、表达与交流
(一)故事与绘画
1.出示图片。
这是美丽的春天图,图上有什么?
(太阳、云、树、草地)
看着这张图可以讲一个非常精彩的故事,先讲图上有的东西,然后再讲图上没有的和自己想象出来的东西。
边看图边思考。
(提示:
想象屋子里、树下或草地上有一些什么动物,正在干什么?
)
2.请一同学们讲述,可以和老师说的不同,但要有次序地说清楚。
评价同学们的讲述,启发同学们大胆地展开想象。
(二)童话剧
1.在教室里开辟表演区,让提前布置的同学戴上头饰,表演《小公鸡找春天》。
2.播放歌曲“春雨沙沙”,讨论下春雨的情景。
组织同学们演唱并用声音和动作来表现。
3.观察图片说出种子的发芽过程,并做动作表现春雨中的事物。
三、布置作业
初步思考寻找春天的计划。
第二课时寻找春天
目标
1.体验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和基本方法。
2.认识春季的一些特点,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并用一定的方式赞美自然。
一、讲述目标
本课制定“寻找春天”的计划,确定展现春天特色的表达方式,并开始实施。
二、制订计划
1.选择研究春天的合适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比如:
春天有哪些正在发生的变化?
春天的气温怎样变化?
春天的种子怎样发芽?
等等。
调查、实验、种植、观测等,都是比较实用的方法。
儿歌、绘画、观察日记、研究报告等都可以利用。
有部分小组的主题可能不适合探究,教师要帮助他们修改为可行的活动。
2.填写书面计划
①结合教材上的表格,教师指导学生绘制计划表。
②填写具体的行动步骤。
3.分工
①确定小组成员的职责。
②准备材料。
③日程安适。
三、实施计划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计划,开展实践研究。
分别进行调查、编写儿歌、彩排舞蹈、绘画、实验等活动。
比如,指导学生采集、制作花的标本。
(1)讲述:
春天的花是很美丽的,如果我们把这些花采集起来,夹在书中,多好啊!
书上这幅图告诉了我们采集花和夹花的方法。
(2)采花要注意的事项:
①不要采公园里的花,可以采野花或家里养植的花。
②采集的花要完整,要带上一些枝叶。
不要采虫咬过的花。
③采集春天的花后,把它们按照开花日期的先后夹在书页里。
④夹花时,要把花的姿态摆好,放平,夹住,压一下。
隔一二天,再把书打开看一看,夹的花不要与书页粘连。
如果时间不够,则再增加一个课时。
第三课时讲述春天的故事
目标
全面了解表达与交流的常用方式及其方法,并通过概念图引导学生主动总结,提高认识。
一、表达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展示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举行“春天的故事会”。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根据表达与交流的不同形式,设计若干交流活动区域,分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使学生了解多种表达与交流的形式,获得与春天有关的科学知识。
要求:
把观点讲清楚,认真倾听他人的见解,积极参与交流活动。
二、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围绕“谁选择的表达与交流方式比较合适?
谁表达的内容清晰准确、形象生动?
”展开讨论。
2.填写“评议鉴定书”。
三、总结
指导学生概括大家的表达与交流方式,填写表达与交流方式概念图,总结表达与交流的常用形式及其方法,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
四、活动延伸
开展“季节信箱投递”活动,引导学生随时发现各个季节的科学问题进行研究,将研究过程和结果用自己擅长的表达方式投向季节信箱,在今后的学习中与大家一起交流。
第二单元变幻的天气
教学目标:
1.能通过科普小报的形式来交流研究成果。
2.了解常见的天气现象。
能够识别卫星云图、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看电视天气预报。
3.能对问题产生的原因及研究结果进行合理的猜测,并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用具:
各种气象的多媒体资料;
风的成因演示器材:
中国地图、香、蜡烛、火柴、玻璃罩、笔等;
云的成因实验材料:
广口瓶、小漏勺、冰块、温水;雨量器;
科普小报制作材料。
第一课时气象万千
目标
1.了解气象的基本常识。
2.制定《气象科普小报》编辑计划。
过程
一、引入
1.谈话,确定主题,感受天气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关心天气。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这个日期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吗?
外星人友友又将与同学们一起经历编写《气象科普小报》的全过程,我们来给他说说地球上的气象吧。
师生举例:
草船借箭、借东风、排涝抗旱等事例。
讲述:
世界上有些地方没有冬天,终年炎热,挥汗如雨,人们不知道雪是什么模样。
有些地方千里冰雪,寒冷刺骨,人们住在冰块砌的屋内烤火取暖。
有的时候,晴空万里,骄阳当头;有的时候,阴雨连绵,寒风刺骨。
这说明了在现实社会中,了解天气的变化是多么重要,无论是人类的生产活动,还是生活学习,无一不与天气有着密切的联系。
学生分组讨论:
为什么要了解每天或一段时间的天气情况,了解天气情况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交流:
还有哪些人比我们更加关心天气,为什么?
(如渔民、旅客、农民、战士、建筑工人等。
)
结合教材P12,教师指导学生将其他学科与科学相结合,用儿歌、古诗等描述天气情况。
2.角色扮演:
呼风唤雨
引导学生关注天气现象,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说说自己对天气变化的感受。
以角色扮演的形式,通过姿体语言来表达同学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达到补充、巩固的目的。
二、明确目标
讲述:
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编写一份《气象科普小报》。
1.讨论内容
我们准备向外星朋友介绍什么?
讨论:
全面比较地球上气象的种类,筛选出一些典型的、常见的气象,并了解它们形成的基本原因。
确定《气象科普小报》的主要组成部分。
2.了解编辑科普小报的一般流程
(1)确定主题。
根据教学要求、学生爱好或社会热点选择主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特点。
(2)搜集素材。
针对主题,有目的地通过实验、访谈、调查、查阅等方式,搜集相关信息,包括文字记录、图片、表格等,并对搜集的素材进行必要的整理、选择。
(3)排版编辑。
要求做到版面生动活泼,图案新颖贴切,不出现科学性错误。
(4)展示交流。
展示自己制作的科普小报,互相参观学习,虚心听取修改意见,不断改进编辑水平。
3.计划与组织
编辑科普小报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涉及诸多的环节,所以,组织、准备程序十分重要。
学生思考,提出自己的意见,参考教材P14,制定出书面的“编辑计划”。
三、布置作业:
学生课后调查下一周的天气情况数据。
根据各组的计划,搜集相应资料。
第二课时春风拂面
目标
1.会做模拟“风的形成”的实验。
通过搜集资料和实验,了解风的成因。
2.能用5个以上的词汇来描述不同的风。
过程
1.交流、提问
(1)引导:
友友所在的星球上可能没有风,这是很有可能的。
所以,友友对风很好奇,“风”是一种地球常见的气象,我们来向友友介绍一下吧。
(2)交流:
介绍不同类型的风。
采用了教材上“找词语”这种形式,要求能用5个以上的词汇来描述不同的风。
通过理解这些词汇的含义、判断使用的准确程度,来体会地球上各种不同的风的特点,以及它们与人类、环境的关系。
(3)提问:
友友问了许多问题,同时,同学们也可能有些不明白的地方,大家一起来填写“问题银行存折”吧。
2.假设、计划
(1)教师帮助学生确定一个感兴趣、通过实验可能找到答案的问题。
如:
风是怎么形成的?
(2)作出自己的假设性解释。
(3)制定研究计划,准备验证这个假设性解释的正确性。
3.验证性实验
(1)观察P17实验箱,介绍实验箱的构造和实验方法。
(2)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3)提问:
在模拟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点燃蜡烛前线香的烟是怎样流动的?
点燃蜡烛后线香的烟流动的路径又发生什么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如下要点:
蜡烛燃烧的热量使南方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上升从烟囱排出;南方的空气变少,压力变小,冷空气从左箱北方的孔流人补充,向南方移动,然后又受热上升……形成空气流动,产生一股小风,这股风的动力就是蜡烛燃烧的热量。
)
(4)小结:
是蜡烛燃烧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的。
4.研究自然界的风是在什么条件下形成的
(1)提问:
自然界里的风是什么力量产生的?
是人力、电力、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
(2)思考并讨论:
根据刚才做的模拟实验,想一想自然界里是否有类似的情况?
实验表明:
由于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导致空气受热程度不同,热的空气会上升,冷的空气会下沉并向低气压区移动,空气的移动就形成了风。
(3)小结:
在太阳的照射下,地球表面各处的气温都不相同,气温较高的地方,空气就会变轻上升,气温较低的地方,冷空气就流向了气温高的地方补充,这样空气不断流动,也就形成了风。
归根到底,推动地球上的大气流动成风的能量来自太阳。
5.结束语
讲述:
风的种类中包含有“龙卷风”,它威力无穷,甚至可以将人卷上天空,友友和四个小主人公就一不小心被龙卷风卷上了云端,他们在云里头有什么奇遇呢,且待下一课的学习。
第三四课时漫步云端
目标
1.会观察云量,能用饼形图来表示统计结果。
2.会用模拟实验来解释云的成因。
过程
一、观察与提问
讲述:
友友和四个小主人公被卷到云端,待静下心来,发现除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外,云本身也有好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提问:
友友就提出了“云是怎样形成的”“云是怎样变成雨的”等问题,同学们也会有更多的问题,先把它们记录在“问题银行”中,大家要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二、计划与组织
指导:
同学们选择一个问题或知识点作为研究目标,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做好小组成员分工。
三、实施计划
按照计划好的步骤,采用合适的方法,搜集必要的事实和证据,再整理这些信息,形成最后的结论。
不同的小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展研究。
1.搜集资料。
教材以“知识链接”的形式呈现了一个案例,告诉同学们关于云的形成的知识,以及云与雾的相同与不同。
除了文字资料,图片等也是常用的资料类型。
2.观察与测量。
通过亲历观察、测量云量的活动,搜集数据。
a.提问: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
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b.介绍方法:
阅读教材P20图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c.室外观察:
观察天空中的云量、云的高度和云的形、在观察云的过程中,将结果记录下来,以统计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并采用“饼形图”的形式来辅助表达活动结论。
4.设计一实验,设计具体的实验方法和步骤,同学们可以在回忆的基础上自主设计和进行实验。
四、讨论:
除了以上问题,还准备在科普小报上介绍哪些关于云的知识呢?
五、拓展活动:
P22测量雨量个实验,来演示云雾的形成。
结合三年级时已经做过的类
第五六课时天气预报
目标
1.知道天气预报的流程。
2.了解预报天气的常用简单方法,能坚持长期的天气预报活动。
3.能制作“气象科普小报”。
过程
一、趣味阅读
1.阅读:
P23连环画“下雨了”。
2.讨论:
下雨前的有哪些常见现象?
如:
空气闷、龟壳上凝结的水、燕子低飞、乌云等。
3.讲述:
天气预报。
大家经常看(或听)天气预报吗?
你为什要看(或听)天气预报呢?
(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未来天气的变化,我们就可以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带雨具等等。
)
除了同学所说的以外,由于天气变化,影响着生产、交通等很多部门的活动,所以天气预报对于几乎所有的人都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有关天气预报的知识,并且掌握正确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的方法。
4.讨论:
天气预报在生产、生活和其他领域有哪些重要意义?
二、讨论与交流
1.提问:
还有哪些事物和现象也可以用来预报天气呢?
2.举例:
除了上面提到的现象外,一些动物、植物,包括人也能感觉到天气变化并做出反应。
请同学们列举5个以上“天气变化影响生物行为”的例子。
3.图片分析
讲述:
P24教材上的图片,基本说明了天气预报的出台过程,大致可以把这些过程划分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传递信息”三个环节。
同学们要在预报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国家为此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
三、长期测量
讲述:
同学们可不可以预报天气呢?
是可以的。
除了利用身体的感觉器官来预报天气变化外,使用工具可以使我们的预报更准确。
讨论:
我们准备预报哪几种气象?
如何比较准确地预报天气?
阅读:
P27,气象谚语是人们长时期观测的总结,很帮助我们预报天气。
我们还知道哪些气象谚语?
计划:
分小组,准备进行中长期的测量、预报工作。
这种活动是有相当难度的,坚持、认真、责任心是做好长期测量的必要保证。
在一定的时候,教师将检查同学们的工作进度和质量,请大家定期整理搜集到的信息,以备将来制作科普小报时使用。
四、制作科普小报
讲述:
前面的活动通过搜集资料、观测实验等方式,掌握了大量关于气象的信息,现在到了完成本单元目标的时候了。
怎样才算是一份好的《气象科普小报》呢?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提供的三点标准,同学们还可以在讨论的基础上修改,甚至制定出量化评价表,然后,依照标准的要求开始编辑工作。
编辑工作需要大约一节课的时间,制作完毕,大家根据事先制定的标准进行评价,并把小报贴在教室外面的橱窗里,展示同学们的劳动成果,丰富其他同学的气象知识,接受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五、单元评价
组织同学们对本单元的活动进行回顾,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学生的活动:
1.能积极参与制作气象小报的过程,能与小组成员和其他人愉快合作,共同完成探究活动。
2.会收集、整理、查阅资料。
能用科普小报的形式表达和传递自己的天气预报信息。
3.能长期坚持测量天气现象。
掌握简单的气象预报常识并对未来气象进行预报。
六、作业
完成P28“挑战自我”知道图片含义的基础上,整体理解天气预报的流程。
第三单元玩具总动员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电流越大,线圈越多,磁性越强。
过程与方法:
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品质的重要。
感悟科学就在身边,只要做有心人,谁都能有所发现。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做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偏转实验,经历对新现象进行分析、建立解释的过程。
教学难点:
如何让指南针的偏转现象更明显的实验讨论与设计。
(短路,通电线圈)
教学准备:
1小组准备:
一节干电池电池盒一个开关小灯泡灯座导线指南针线圈
2教师准备:
学生器材一套演示用指南针条形磁铁铁钉视频展示台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设问:
我国的四大发明中能指引方向的是什么?
(指南针,实物展示指南针)
二使指南针发生偏转
1设问:
①指南针在静止的情况下,它指示什么方向?
(指示南北方向)
②现在谁有办法在不碰指南针的情况下让指南针动一动,发生偏转?
2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方法一:
用磁铁吸引(利用展示台演示)
设问:
磁铁为什么能使指南针发生偏转?
(板书:
受到外来磁性的影响)
方法二:
用铁一类的物质靠近(利用展示台演示)
3小结:
非常好,看来要让指南针偏转一般只有两种方法。
三快乐探究一:
通电直导线使指南针偏转
1引言引题(板书课题:
电和磁)
2指导学生组装桌上的电路,要求小灯泡发光。
设问:
①是什么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
②请同学说一说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从正极出来,流过电路,回到负极。
)
3讲述奥斯特实验的方法
①将指南针水平放在桌上,等指南针静止后将刚才连好的电路中较长的一根导线拉直拉在指南针的上方,方向与指南针的指向一致。
②接通电流,观察指南针有什么变化?
断开电流,观察指南针有什么变化?
并作好记录。
③改变导线的位置反复做几次,看看有什么不同。
4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
接通电流断开电流)
5小组交流汇报
设问:
①你们小组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板书:
通电指南针偏转,断电指南针复位)
②针对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通电时指南针会发生偏转?
)
6分析解释
①让学生回顾使指南针偏转的两种方法。
②设问:
Ⅰ在刚才的实验中指南针偏转是那种方法导致的?
Ⅱ导线的金属丝是什么什么材料做的?
(铜)
Ⅲ看来实验中指南针的偏转是那种影响造成的?
(外来磁性)
Ⅳ磁性是什么产生的呢?
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电流)
板书:
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四快乐探究二:
用什么方法使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1设问:
用什么方法使指南针偏转现象更明显?
(板书:
增大偏转角度的方法)
①让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内讨论(提示:
启发磁性是电流产生的可能与电流的什么因素有关导线越多是否磁性越强)
③小组汇报:
可能的答案有:
增加电池数量增大电流用线圈等。
2用短路电路增大偏转现象实验
①用展示台演示短路电路的组装。
②分组实验。
③交流汇报。
(板书:
增强电流---短路)
3用线圈增大偏转现象实验
①讲述线圈的做法。
②分组实验。
给线圈通上电流,线圈产生磁性吗?
改变线圈的放置方法,看看怎样放,指南针的偏转现象最明显?
③交流汇报(板书:
增加线圈数目)
4小结
五简介奥斯特发现电磁现象的过程
1用课件让学生了解奥斯特实验。
2对学生进行思教。
六总结评价
1谈话:
今天,我们做了一回小奥斯特,你有那些收获?
2对于“电和磁”你还有那些疑问?
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七课外探究用线圈和指南针检测电流
用完了的废电池,不能让小灯泡发光了,一点电都没有了吗?
要求学生课外用线圈和指南针设计实验自行探究。
八整理实验器材
板书设计
电和磁
一奥斯特实验
通电指南针偏转
现象电流可以产生磁性
断电指南针复位
二增大指南针的偏转角度
1增强电流----短路
2增加线圈数目
第四单元“废物”知多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对“废物”种类、质量、处理方法的调查研究的全过程,在活动的基础上写出调查报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让学生了解我们周围“废物”的处理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体验探究的愉悦。
教学要点:
指导学生对身边的“废物”进行调查、研究,并写出调查报告。
教学准备:
废旧物品组成的大象漫画、记录表
教学实录:
(上课开始,教师出示废旧物品组成的大象漫画。
)
师:
同学们,这幅漫画上画的是什么?
生:
一头大象。
生:
一头奇怪的大象。
生:
一头许多烂东西组成的大象。
生:
一头由垃圾拼成的大象。
师:
这头大象和一般的大象不一样,它是由许多废旧物品组成的。
请你看看它是由哪些废旧物品组成的?
生:
组成这头大象的物品有轮胎、书本、烂笤帚、易拉罐。
生:
我发现它是由轮胎、书本、纸盒、塑料袋、废纸、篮球等物品组成。
生:
还有烂拖鞋、牙膏盒、石头等。
生:
还有破钱包、电池、烂头盔。
生:
上面还有垃圾筒、啤酒瓶、苹果核这些物品。
生:
好象还有喂小孩的奶瓶、茶壶、小孩的衣服、烂搓衣板。
……
师:
组成这头大象的废旧物品很多。
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生:
我觉得这头大象很脏,都是由垃圾组成的。
生:
我想到生活中的垃圾太多了。
生:
我们生活中每天都产生许多垃圾。
……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产生许多废旧物品。
据统计,平均每年每个家庭产生的“废物”堆起来,占有的空间大约有这头大象那么大。
多么惊人啊!
当你听到我们生活中产生这么多“废物”,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
我想研究生活中的“废物”有哪些?
生:
我想研究“废物”有多少种?
生:
我想研究“废物”的数量有多少?
人们是怎样处理这些“废物”的?
生:
我想研究处理这些“废物”的方法是什么?
……
师: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是:
日常生活中的“废物”有哪些?
是怎样处理的?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把结果填写在下表中。
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废物”的种类和处理方法,填写在“小科学家记录表”中。
)
师:
谁愿意把你的记录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
我家的啤酒瓶和饮料瓶,都收集到一起,卖给收破烂的人。
生:
我们吃剩的饭菜都倒进垃圾筒里。
生:
我们用过的废旧书本、纸箱子卖给收废纸的人。
生:
做饭剩的烂菜叶都扔到垃圾堆上。
生:
我穿小的衣服都送给邻居家的小弟弟。
生:
我家装修房子剩下的烂砖头、土都填在路边的坑里。
生:
木头、树枝都当柴禾烧。
……
师:
我们对“废物”的处理方法不尽相同。
要详细了解“废物”的种类、数量和处理方法,你打算采取什么方法进行研究呢?
生:
我觉得到实地看一看。
生:
我们可以采取分类的方法进行研究。
生:
应该采取统计的方法进行研究。
生:
我认为可以去访问有关的专家。
生:
我打算用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师:
同学们都打算采用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
调查研究应采取哪些步骤?
在调查之前,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应注意哪些事项?
请同学们商量一下。
教师出示讨论提纲:
(1)调查研究的步骤有哪些?
(2)调查研究之前,我们应做好哪些准备?
(3)调查研究时应注意什么?
(4)我们选择什么方式展示调查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分组讨论。
师:
请同学们谈谈你们讨论的结果。
生:
我们这一组认为调查研究的步骤包括:
调查什么问题;调查的范围是什么;调查小组分工;实地调查并做好记录;分析调查的结果;展示成果。
生:
我们这一组认为调查前首先确定调查的主题、小组的分工;然后开展调查,做好记录;分析并写出调查报告。
生:
我觉得还应该补充一点,还要考虑怎么调查?
师:
同学们分析得比较全面,调查研究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边讲边出示下表)
关于的调查研究计划
调查的问题
调查的范围:
调查的目的:
调查的时间:
人员分工:
调查的记录:
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的建议:
师:
在开展调查研究活动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生:
调查的时候应该注意对人有礼貌。
生:
我认为调查时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凭空想象。
生:
调查的时候,记录的数据一定要真实,有时候还要反复做两三次。
生:
小组内的几个同学分工要明确。
师:
同学们想得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象 科学 小学 年级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