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源热泵钻井及地埋管安装工程标准化要求详细.docx
- 文档编号:23777003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40
- 大小:5.98MB
地源热泵钻井及地埋管安装工程标准化要求详细.docx
《地源热泵钻井及地埋管安装工程标准化要求详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源热泵钻井及地埋管安装工程标准化要求详细.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地源热泵钻井及地埋管安装工程标准化要求详细
当代置业地源热泵钻井及地埋管安装工程
标准化技术要求
第一章重点须知
本技术要求承包单位应仔细完整阅读,深入理解并严格遵守。
若有疑问或不明之处,应与业主、总承包单位、设计咨询单位及其它相关单位及时沟通。
若无疑问视为完全接受。
以下为本技术要求的关键重点摘要,作为重点检查项目。
1.承包单位应仔细阅读并理解工程界面及范围。
(第3~4页)
2.当地源井数量在300口以下时采用地埋管和水平管(集分水器回路)一对一连接。
地源井数量多于300口时,地埋管和水集平管(集分水器回路)可采用多对一,但地源井连接数量不超过五口。
(第10页)
3.地埋管应选用浙江伟星、湖北金牛、或乔治费歇尔品牌的PE100型管材,承压不低于1.6MPa。
双U头应选用300mm长型防堵U型弯头成品件。
双U头与垂直埋管采用电熔连接后成套供应。
(第14~15页)
4.地源井中两路垂直供/回水管先通过Y型(人字形)三通汇成一路,再通过T型三通与水平集管连接采用连接。
(第16~17页)
5.应以100~200口地源井为一个埋管区域,在埋管区土壤中心的地埋管上设置两组温度传感器(地埋管上每隔20m设置一个探头)。
(第19~20页)
6.垂直钻孔深度最深处达到设计深度(打井设计深度是指管沟沟底至井底的长度加上一定余量(双U头长度))。
地埋管换热器施工需要一井一验,需要填写验收单。
如发现井数少或深度不到,必须另行补足。
当施工完成后发现有报废井数并不可弥补的,将根据数量的多少在工程款中扣除。
(第20页、24页)
7.回填前需根据地质特征勘察结果确定回填料配方,当缺少资料时,可采用膨润土、细砂、水泥、水=1:
2:
7:
5的混合浆或专用灌浆材料。
不得采用打孔原浆直接回填。
回填应采用机械强制灌浆的方法,井内不得有空洞现象。
(第25页)
8.当地埋管和水平管一对一连接时,双U型地埋管连接Y型三通再连接水平集管处,可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
当地埋管和水平管多对一连接时,双U型地埋管连接Y型三通处应采用电熔连接;Y型三通连接水平集管处,当水平集管管径小于等于De50时应采用电熔连接;当水平集管管径大于De50时,可采用热熔或电熔连接。
(第28页)
9.分水器和集水器各管支路应做好标记一一对应,连接分集水器时不应接错。
地埋管道穿墙或地面处应做防水封堵。
(第28、34页)
10.地源热泵土壤热交换系统水平集管优先采用沿地库外墙向上,再由穿墙进入地库窗井的方式。
(31页)
11.地源侧分集水器应选用PE或PP材质。
在分集水器每个地源侧支路两端均安装关断阀及压力表。
分集水器及管路均做保温。
(第36页)
12.生产工厂内双U头与垂直埋管采用电熔连接后,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竖直地埋管热交换器插入钻孔前,应做第二次水压试验;水平地埋管换热器放入沟槽前,应做第三次水压试验;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四次水压试验;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五次水压试验;地埋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毕后,且冲洗、排气及回填完成后,应进行第六次水压试验。
(第39页)
13.回填过程的检验应与安装地埋管换热器同步进行。
应按照要求多次试压,带压施工。
系统完工后需要对管道进行冲洗。
(第39页)
14.按施工区域进行抽取测试地源井的换热能力,井数比例不得低于该区域总地源井数的5%。
测试方式应与测试井测试方法一致。
(第40页)
第二章总则
第一节技术要求范围说明
承包单位应根据以下要求(包含且不限于),对地源热泵钻井及地埋管安装工程提供为完成本工程所需的一切技术措施,适用于当代置业标准化各类产品线。
有关本合约的系统工程的设计、供应、安装、调试、操作及维修等技术要求,均于本技术规格说明书及有关议标图纸内详细说明,以提供符合本合约要求的工程建造至完工的各项细则。
本技术要求及有关招标图纸均具同等效力,凡载明于此而未载明于彼者,均应遵照执行,若两者有数量上出现差异以平面图为准。
若两者在技术性能、功能上出现差异一般以要求最高者为准则,且由业主方最终决定。
第二节工程规范和条例
1.所有材料的供应和施工工艺,必须符合下列各机关﹑部门所颁布的最新的法定职责、条例、规范、规格﹑标准﹑施工准则和业务条例: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2005(20__年版)
《埋地塑料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01-2016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__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16
2.承包单位应在投标时应自行向有关机构查询,获取最新版的标准文本并严格遵照该等标准的技术要求执行。
当上述标准或当地部门的特别要求,在技术要求上与本技术规格说明书或图纸中的设计说明所规定的发生抵触时,或技术规格说明书和图纸上所标注或要求有互相矛盾时,或技术规格说明书内有关章节的要求有互相矛盾时,承包单位必须向业主、业主工程监理或机电节能咨询单位反映,一般以要求最高者为准则,且由业主方最终决定,而有关最终决定不构成任何造价变更。
第三节工程界面及范围
承包单位须按照合约图纸所示和本技术规格说明书内所述的要求,负责下列所需的图纸深化、前期测量、地源井定位、钻井、地埋管预制、下管、试压、地源井回填、水平管连接、管沟回填、地源侧分集水器安装连接、泥浆外运、场地清洗工作的供应、安装、调试、操作及维修等各项工作,具体如下:
1.充分理解地质勘察、土壤热响应试验报告提供的本项目土壤地址特性、试验参数,对其中不明确或有疑问之处与业主、热响应测试单位充分沟通,若无疑问视为对响应试验报告测试结果认可。
湿陷性黄土地区、喀斯特溶洞地貌地区能否采用地源热泵须结合地勘报告,综合结构、地基专业意见确定。
2.参照施工图/招标图,完成本工程范围内深化设计图、安装图、要求土建配合图及竣工图,如有必要包括送设计院盖章。
3.完成本工程范围所需的施工组织设计、机具及材料的供应及实施。
4.完成土壤换热器管道垂直埋地及水平埋地所需的机具及材料的供应及实施,完成垂直埋管的试压保压、水平埋管试压保压、埋地管部分的联合试压保压。
5.完成土壤源埋地管接入地库中地源侧分集水器间管道穿套管、套管封堵、分集水器及支架制作安装、阀门供应及安装、管道试压及管道冲洗、分集水器及明露管路保温、油漆及管道标签等工作,验收合格移交业主。
6.以100~200口地源井为一个区域,完成地埋管每个区域安装两组地温探测装置的设计、供应、安装及数据采集通讯调试,提供具体详图。
数据采集线进入地库后安装温度数字式显示仪及配置电源。
7.获取有关当地政府机关所需的合格证书及合格文件如报装、报建、报完工及竣工资料等。
如业主进行可再生能源应用申报或绿色建筑标识申报等,应完成本工程范围内的所有相关资料的整理及收集。
8.完成施工期间及竣工后清理及运走所有与本合约有关的废料和垃圾。
9.指导总承包单位及其他承包单位完成的配合工作:
总承包单位按照地源井管沟施工图,完成管沟开挖、砌筑并完成地下室基础承台、集水井、后浇带的基础开挖、混凝土垫层找平、地埋管穿入地库的套管预留预埋工作。
第三章深化设计技术要求
工程图纸分为:
设计院出的施工图(设计总包图纸)、按工程范围及标段划分后的招投标图纸(招投标图纸)、承包单位的施工深化图纸、竣工图纸。
第一节施工图、招投标图纸使用说明
1.施工图、招标图纸所示的为基本的设计原理,并提供结合前期地质勘察、热响应试验报告资料、桩基结构等因素影响的土壤源钻井及埋管的可行方案,供本承包单位在进行现场详勘及其施工图深化设计制作时作为参照和依据。
2.招标时连同招标文件所发的有关图纸其作用只供本承包单位于投标时作为一般指引及在中标后于制作其设备和深化施工图时作为依据,承包单位必须清楚深化施工图制作、供货、安装、调试、验收以及申请并获得批文等的责任。
招投标图纸应包括本承包商工程范围内投标报价的所有工程量清单。
除业主、设计院发出的设计变更外,如因本承包单位所编制的深化施工图与招标图有所偏差而导致额外费用,所有责任须由承包单位负责。
第二节施工深化图纸要求
1.本承包单位须对有关本系统的埋管深度、埋管间距、钻井机具及工艺、埋管及连接工艺等展开详尽的深化工作,包括编制所需的施工深化图连同计算资料、详尽的注释和说明等。
中标单位需于中标后7个日历天内根据招标图完成施工深化图并提报给建设方,深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本系统的埋管深度、埋管间距、钻井机具及工艺、埋管及连接工艺等,除此之外,还需显示并制作施工土建配合要求、与其它分包单位的分接口和一切施工所需的大样详图,供业主和有关部门审批。
2.地埋管换热器布置原则:
①基本原则:
地埋管应考虑项目分期开发周期、地库高差布置,合理分布在地库底板下方。
地埋管不应布置在楼底座和结构承台的下方。
应避开施工塔吊基础。
如地库基础采用桩基础,则垂直地埋管的布置应避开桩基,距离不小于1m。
应避开地库集水坑位置。
地源井及其沟槽,需要与地库柱子基础(或桩承台)的大样、基础(或桩承台)砖胎模的大样套图,二者之间需要达到互相不影响打架,且与砖胎模的距离不小于0.5m。
地源井及其沟槽,需要与地库底板后浇带的做法大样、后浇带砖胎模的大样套图,二者之间需要达到互相不影响打架,且与砖胎模的距离不小于0.5m。
在做布井深化平面图时,每二十至三十口井区域需要预留一个井位置备用,当发现有坏井或井有效下管深度不够时,作为补井的预留位置。
当该区域打井总深度满足设计要求时,该位置不打井,也不作为地源井打井分包工程的工程量及工程造价的结算范畴。
综合考虑建筑结构构件的布置示意图
对于夏季供冷、冬季供热的地源热泵系统,垂直埋管间距不宜小于4m。
对于以冬季供热为主,夏季仅进行辅助降温的地源热泵系统,垂直埋管间距不宜小于5m,且井群宜布置成长条形或L形,不宜布置成正方形。
布置区域的周长与面积的比值越大,管群换热效率就越高(防止井群中心热堆积)。
井群长条形布置(推荐)
井群L形布置(推荐)
井群方形布置(不推荐)
②不应同时布置在地下室范围内和范围外:
地埋管同时布置在地下室范围内和范围外会存在如下问题:
①地下室底板与室外地面存在高差,地下室施工需要开挖肥槽,交叉作业复杂,不利于地埋管施工与成品保护;②地下室底板下面的覆土由于承受整个建筑的荷载,管沟填土比较紧实,而地下室外管沟填土比较松散,水平集管若穿越这两类区域,覆土松紧程度不同造成对水平集管产生不均匀的拉力,容易拉坏接头。
如地库面积满足布置要求,则全部布置在地库底板下方。
室外地源井易与肥槽位置冲突,交叉作业不利于保护
③不应布置在室外绿化区域:
室外绿化区域上方荷载少,铺设水平集管的管沟中填土不易被压实。
当地表水从此绿化区域经过下渗时,水平集管可能会被积攒在管沟中的积水浸泡,吸水后的管沟覆土也会对水平集管产生不均匀的拉力,容易拉坏接头造成漏水;同时,高大植物的根系若多年之后生长进入管沟,会对水平集管造成破坏。
④地埋管及水平管布置不应跨越地下室沉降后浇带
在楼座周围约5m范围内为沉降后浇带(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或地下室的沉降差而设置的)。
建筑主楼下方覆土相比地下室其它区域承受的荷载大,如果地埋管换热器或水平集管穿越了沉降后浇带,高层主楼的沉降就会传导到水平管沟的覆土上,后浇带两侧的管道会承受拉力,容易拉坏接头。
沉降后浇带示意图
3.水平集管设计要求
当地源井数量在300口以下时采用地埋管和水平管(集分水器回路)一对一连接。
地源井数量多于300口时,地埋管和水集平管(集分水器回路)可采用多对一,但单回路地源井连接数量不超过五口。
采用同程式的布置方式。
不同地源井数和水平管对应水平集管管径和间距如下:
水平管接地源井数
水平集管管径
水平集管中心间距(mm)
1
De32
50
2
De40
60
3
De50
70
4
De50
70
5
De63
90
地源井对水平集管5对1连接的管径(多对一连接水平集管不变径)
水平集管可在管沟中一层(供/回水集管单走管沟)或两层(供回水集管走同一管沟)布置。
当地埋管布置于地库下方时,一层布置的管沟深度宜取500mm,两层布置的管沟深度宜取700mm。
管沟净宽度宜取水平集管束宽度+400mm。
管沟剖面如下两图所示。
当地埋管布置于室外时,上层水平管束距离地面距离(埋深)不低于当地冻土深度。
埋设在车行道下时,不应小于0.7m;埋设在人行道下时,不应小于0.6m。
管沟中布置一层水平集管的剖面
管沟中布置两层水平集管的剖面
4.本承包单位须按批准施工深化图纸施工并需检查及复核其它专业的施工深化图以核实安装所需的空间。
第三节竣工图纸要求
承包单位应于施工期间按实际安装情况,逐步对有关施工图进行修改,最后将竣工图作总体修正提交。
所有图纸资料及编号均需详列于一份统一的图纸目录上,而此目录将纳入操作和维修保养手册内。
竣工图的深度必须达到国家及地方标准要求。
第四章施工技术要求
地源井钻井及地埋管安装施工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第一节前期准备
1.换热器施工前,应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并应掌握管道沿线的下列工程勘察资料:
现场地形、地貌、建筑物、各种管线和其它各专业设计的情况;现场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气象资料;工程用地、交通运输及排水、施工供水、供电等条件。
并进行地面清理工作,铲除地面杂草、杂物、平整地面。
2.施工图纸、图纸会审记录完成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管线坐标位置,并会同业主、监理单位,进行现场验线,并会签定位放线记录,坐标及标高数据以建设单位及土建单位提供的建筑物、道路的坐标及标高为准,并以此为室外管线的施工基础。
3.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桩;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且必须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
开槽辅设管道的沿线临时水准点,每200m不宜少于1个;临时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应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应经常校核;已建管道、构筑物等与本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工前应校测。
4.施工时,应避开并严禁损坏其它地下管线及构筑物,施工安装完后,应在埋管区域做出标志或表明管线的定位带,并以现场的两个永久目标进行定位。
发现已建的地下各类设施或文物时,应采取保护措施,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处理。
第二节主要设备材料
1.地源埋管采用PE管材,有效打井深度≤100m时,选用φ25PE100型管材;100m<有效打井深度<120m时,选用φ32PE100或φ25PE100型管材。
须提供管材承压不低于1.6MPa的检测报告。
管材性能应符合《埋地塑料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标准要求。
管材上须有标尺,在工厂按设计地埋管深度加余量裁好。
地埋管深度不应大于120m。
当有特殊情况地埋管深度必须大于120m时,就需采取特殊要求管材。
管材建议选用浙江伟星、湖北金牛、或乔治费歇尔品牌的管材管件。
2.垂直埋管底端双U头采用长型双U头(长度≥300mm),应选用定型的防堵U型弯头成品件,不得采用直管道煨制弯头。
长型双U头(比普通双U头长,约30cm左右,双U套筒内为空腔,利于沉砂,双U头直径≤110mm),并且双U头与垂直埋管采用电熔连接后成套供应。
即在生产厂内电熔连接完毕,并试压后运送至施工现场。
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
双U接头成品件
不应采用的弯头类型
双U型弯头与地埋管采用电熔连接
3.地源井中两路垂直供/回水管先通过Y型(人字形)三通汇成一路,再通过T型三通与水平集管连接采用连接。
当井与总管成T型时,采用丌型。
Y型(人字形)三通
第三节水平沟槽开挖
应由总包单位预留水平集管安装沟槽(沟槽应根据图纸施工,由地源热泵钻井及地埋管安装单位与总包单位配合指导)。
沟槽应根据建筑基础形式施工,当建筑采用筏板基础时,采用在土上开挖沟槽的方式;当建筑采用桩基础或条形基础时,采用在部分基础施工同时砌筑管沟的方式。
具体形式应由设计图纸体现,并经过各方确认。
水平沟槽净宽度、深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沟槽开挖或管沟砌筑完成后,需对管线坐标、标高进行控制定位。
水平管沟开挖及砌筑管井
第四节管材进场
1.目测PE管外观质量,查验三证和理化报告合格后方可进行。
进入现场的地埋管及管件应逐件进行外观检查,其外观是否有明显的质量缺陷(包括气泡、针孔、裂纹、划伤、凹陷、杂质、颜色不均等),破损和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
地埋管运抵工地后,应用空气试压进行检漏试验。
2.材料运抵施工现场后应妥善保管,搬运和运输时应小心轻放,并采用柔韧性好的皮带、吊带进行装卸,至存放及施工现场的搬运必须是采用板车或人抬,严禁受到剧烈冲击碰撞、抛摔及沿地拖拽。
应妥善放置于避雨避光的地方存放,避免接触油污及被暴晒雨淋。
未使用的PE管材不应露天摆放
3.当管材、管件以及管道附属件存放处与施工现场温差较大时,应提前将管材管件在施工现场放置一段时间,使其温度接近施工现场温度。
当室外温度低于0℃时不宜进行施工。
材料搬运必须采用板车或肩扛送到下管井附近,严禁人工着地拖、滚,破坏PE管外表层。
4.按图纸要求截取PE管长度前应在地面铺砂,以减少地面对管道的磨损。
竖直地埋管换热器U型管的组对长度应能满足插入钻孔后与环路集管连接的要求。
管道安装前必须清除管内污垢及杂物,必要时用水冲净。
组对后的U型管的两开口端部,应及时密封。
5.应以100~200口地源井为一个区域,在埋管区土壤中心的地埋管上设置两组温度传感器(地埋管上每隔20m设置一个探头),及时监控土壤温度变化。
测温装置可采用热电阻、热芯片或光栅探头,和地埋管一起下管,在输入电压稳定的情况下,加热功率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流量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1%、温度的测量误差不应大于±0.2%,地源井施工时测温线预留至地库内地源分集水器,最终接入能源机房,末端装上温度显示仪表。
第五节钻孔
1.钻孔前必须是管沟完成并已经清理干净,所需的临水临电应到位,地源井管材到场并通过验收,接通水源和电源。
应根据地埋管总平面图做好测量放线及管孔定位工作,需要在打井位置用油漆标注。
钻孔应采用专业的钻孔机及钻头。
钻机安装就位必须垂直不偏斜,以防止串孔。
开钻之前在钻孔位置上挖出一个直径200mm深2倍钻孔孔径的小坑,然后进行施钻。
为防止塌孔,应根据地质情况设置套管,一般为2m~8m,当遇到流沙层时,需要设置更深更长的套管。
当地埋管为φ25mmPE管时,钻孔直径为130mm;当地埋管为φ32mmPE管时,钻孔直径为140~150mm。
应根据地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钻孔工艺(如旋转钻头、潜孔锤等)。
当钻孔遇到沙砾层、砂土层等难于成孔时,采用膨润土进行敷壁,减少塌孔。
2.承包单位必须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必须根据各标段的井数及规定深度进行施工,确保埋管深度达到设计要求。
如发现井数少或深度不到,必须另行补足。
当施工完成后发现有报废井数并不可弥补的,将根据数量的多少在工程款中扣除。
垂直钻孔深度最深处达到设计深度(打井设计深度是指管沟沟底至井底的长度加上一定余量(双U头长度)),要求钻孔完毕后孔壁必须保持完整,测量给定管孔位置、孔口标高后,施工要求钻孔深度误差不大于50mm,垂直度小于1%孔深,避免深部钻孔垂直交叉窜孔。
钻孔完毕后应对孔壁完整性进行检查.不许出现井壁塌陷和脱落现象。
钻孔中及提出钻机产生的废土和岩石应及时清理,并堆放至指定位置,使场地干净不积污,保持场地平整、清洁,移机方便,防止杂物划伤管道或落到井孔内。
若发现不合格的钻孔,如井壁坍塌、钻孔垂直度不满足要求、埋管深度小于设计深度80%或埋管后试压时出现泄漏,必须报废钻孔并重新钻孔埋管。
3.大雨暴雨期间不应进行钻孔施工。
钻机钻孔现场
第六节下管
1.竖直地埋管热交换器插入钻孔前应进行水压试验。
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下管前管道压力泄压至0.4Mpa,将其密封后,在有压状态下插入钻孔。
完成灌浆之后保压1h。
1.当一个孔钻好且孔壁固化后,应立即下管。
因为钻好的孔搁置时间不宜过长,否则有可能出现管孔局部的堵塞,导致下管的困难。
地埋管在下管前,应在孔口处放置麻袋或汽车内胎类的衬垫物,防止下管时孔口对管道磨损。
2.下管前,将灌浆管与U形管捆绑在一起。
捆绑结应疏密适中,既要保证管道竖直不弯,又不能捆绑过紧,导致灌浆管灌浆过程中提升的困难;如果钻孔内充满粘稠泥浆,则应先将稠泥浆进行稀释,以降低井内泥浆浓度,减小浮力对下管的影响。
3.U形管内应充满水带压下管(端头安装压力表),增加自重及确保无渗漏,减少下管过程中的浮力。
管道上做好长度标记,以保证下管长度到位。
U形管的长度应比孔深略长,以使其能够露出地面>1.5m,以便于后续连接水平集管。
压力表长期保压,在水平管未连接之前,不得拆除泄压。
如在试压过程中发现不能稳压,必须及时将管道拉出重新埋入试压合格的管道,并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整改办法。
下管前充水保压
4.下放U形管时必须保证管道不会扭曲、变形、翘角。
由于孔内壁摩擦力及孔内泥浆的浮力,下管时会遇到很大的阻力。
下管速度要均匀,防止下管过程中损坏塑料管,如果遇有障碍和不顺畅现象暂停下管,应及时查明原因,待查明原因并做好处理后才能继续下管。
下管时应将灌浆管和U形管一起插入孔中,直至孔底。
U形管下到位后应防止U形管上浮,如发现上浮立即采取措施使其固定,确保下管到位。
下管施工现场
下管完毕后应注意露出地面管道长度与成品保护,出管位置应用明显标识
管道出地面长度过短且没明显标识,后期容易被沙土填埋
5.每组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下管完毕后,需要应及时对井内管道长度及试压验收,确认管道长度满足设计要求且无渗漏后,方可立即灌浆回填封孔。
地埋管换热器施工需要一井一验,并留存影像与记录资料。
需要填写的验收单格式如下,详见附件。
序号
井位编号
日期
时间
井口绝对标高
井口相对标高
打井深度(m)
下管有效深度(m)
盘管长度(m)
下管前试压压力(MPa)
带压下管压力(MPa)
分包自检签字栏
总包验收签字栏
监理验收签字栏
备注
1
2
……
第七节竖直井孔回填
1.回填前需根据地质特征勘察结果确定回填料配方,回填料的热导率不应低于钻孔外土壤的热导率(岩石除外)。
当地埋管换热器位于黏土质土壤中时,采用膨润土+细沙+水泥的混合浆。
当缺少资料时,可采用膨润土、细砂、水泥、水=1:
2:
7:
5的混合浆或专用灌浆材料。
当地埋管换热器设在密实或坚硬的岩土体中时,宜采用水泥基料灌浆回填。
不得采用打孔原浆直接回填。
回填时应对每口井回填料进行计量(灌浆前计算好每个井需用灌浆液的用量,并需考虑漏空率)。
2.埋管深度超过40m时,灌浆回填应在周围临近钻孔均钻凿完毕后方可进行。
在回填过程中管道须进行保压,一旦发现压力出现异常,立即停止,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后方可继续回填。
3.回填应采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源热泵 钻井 安装 工程 标准化 要求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