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策略问题研究.docx
- 文档编号:23770619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88KB
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策略问题研究.docx
《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策略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策略问题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策略问题研究
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策略问题研究
摘要:
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尤其是21世纪的今天,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国际间贸易往来更加密切,其中国际技术贸易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众所周知,欧美国家的科技水平世界领先,无论在航空航天还是生物技术等方面都遥遥领先于我国。
而我国以前一直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在国际市场上占据比较优势,但是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国际间劳动力资本的加速流动等,这种比较优势逐渐降低。
因此,对于我国来说,加强与欧美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发展中美技术贸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技术贸易;经济;创新;科研
一、技术及技术贸易的概念
(一)技术的含义
“技术”——technology,由希腊文rechne和logos合成而来,rechne具有制作某种东西的技能和工艺的含义,logos则含有对某一事物的了解之意。
两词合起来的technology原意指“应用科学”或“实现特定目标的科学方法”。
从希腊文的原意看,技术是凝结了人类智慧和经验的产物。
技术作为人类智慧的成果,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然而,迄今为止,国际理论界对“技术”一词的具体含义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1996年将技术定义为:
“由知识、技巧、技能、专有知识和组织组成的一个系统,它用于生产、销售和服务,从而满足经济需要和社会需要”。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1977年版的《供发展中国家使用的许可证贸易手册》中,给技术下的定义是:
“技术是制造一种产品的系列知识所采用的一种工艺,或提供一项服务,不论这种知识是否反映在一项发明、一项外形设计、一项实用型或者一种植物的新品种,或者反映在技术情况或技能中,或者反映在专家为设计、安装、开办、维修、管理一个工商企业而提供的服务或协助等方面。
”
从上述对技术的定义不难看出,技术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解决社会问题中所运用的经验、知识、手段和方法,以及生产工具、生产工艺过程的总称,不但包括生产技术,还包括与生产技术相关的组织和管理技术。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技术,同时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也会加深对技术的内涵的认识。
随着现代文明的不断发展,技术必将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技术贸易的含义
技术作为一种商品为人们所交易,便产生了技术贸易。
技术贸易又称有偿技术转让。
按交易当事人所处的国家或地区可分为:
国内技术贸易和国际技术贸易。
国内技术贸易即一国境内不同当事人之间进行的有偿技术转让或技术使用权许可行为。
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按一般商业条件进行的技术跨越国境的转让或技术许可行为。
简而言之,国际技术贸易就是有偿的国际技术转让行为。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进行国际技术贸易的当事人可以是同一国籍也可以是不同国籍,这并不影响国际技术贸易的国际性,只要技术这种标的跨越国境便属于国际技术贸易的范畴。
本文意在探讨国际之间的技术贸易相关内容,因此本文所提及的技术贸易均属于国际技术贸易范畴。
(三)技术贸易的方式
技术贸易的内容主要有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等,由于交易标的存在无形性和系统性等特点,使得技术贸易的方式也与普通商品贸易不同,以下简要介绍技术贸易的几种方式。
首先,许可贸易,有时也称许可证贸易,是目前国际技术贸易的最主要方式。
顾名思义,许可贸易即允许某人做某事,主要是指知识产权所有人作为许可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其所拥有的商标权、专利权、专有技术等,通过与被许可方签订许可贸易合同授予被许可方,并且允许被许可方使用、改造、销售、进口合同产品的行为。
许可贸易根据许可方授予被许可方的权力范围可分为:
独占许可、排他许可、普通许可、可转让许可和交叉许可。
其次,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
技术服务是指应委托方的要求,受托方运用其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和经验,信息和情报等,针对某一特定技术课题,向委托方提供的知识性服务。
技术咨询,是指应委托方的要求,受托方运用所掌握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和信息,通过调查研究,对需要解决重大技术课题或项目,运用先进手段和科学方法,进行分析、评估和预测,为委托方提供建议和可供选择的方案。
技术服务的方式主要有培训、设计服务、代理起草技术文件、设备的测试、分析和验收技术服务,以及计算机技术应用服务等。
技术咨询的方式主要有提供技术资料、项目或项目咨询、可行性研究、技术评估、企业管理咨询和政策咨询。
最后,国际技术贸易还存在其他方式,如国际合作生产和合作开发、国际工程承包、BOT(BuildOperateTransfer)方式、特许经营以及补偿贸易等。
上述国际技术贸易方式并非单独运作,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技术贸易可以以一种贸易方式进行,也可多种方式同时并用,相互补充、相互依存。
二、发展我国技术贸易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
在当今社会的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地位日益重要,整个世界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
20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都把引进技术作为提高其技术水平、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力、提高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以知识为竞争力基础的现象表现得尤为明显,以计算机为现代基本生产工具的生产和服务领域正在催生着一代又一代新技术,市场经济中的激励机制反过来又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巨大进步,而由知识经济孕育出的生物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也已取得了巨大突破。
从历史上看,知识和技术的增长历来都是同步的,它们都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航海技术、印刷术、蒸汽机、发电技术和电话的发明都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阶梯。
技术发展时时都在触动着每个力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因此它们极尽全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以及知识和技术的承载者——人才。
开展技术贸易,推动技术和市场的结合,促进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企业发展,也有利于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
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技术贸易并不发达。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基于自身利益,为发展中国家技术贸易的发展设置了障碍。
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科技与金融战略研究中心课题组一项研究表明:
国际技术市场的80%集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交易额一般仅占1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之间技术贸易额的比例往往更低。
2010年我国GDP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国际贸易所占比例最大,并且技术贸易和商品贸易、服务贸易一起构成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全部。
然而由于思想意识、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原因,我国技术贸易的起步比较晚,但发展速度比较快。
虽然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然而在国际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资源禀赋丰富已不占绝对优势。
同时,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应该把积极进行国家间技术交流与合作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上。
中国一直致力于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生产力,带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率迅速提升,如今出口额已经位居世界首位。
但是,相比之下,欧美作为世界经济强国,凭借着拥有世界最多的专利技术以及先进的科技水平,在国际高技术产品贸易上占有比较优势。
当然,随着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来越密切,加之中欧美之间的国际贸易发展不断扩大,中欧美技术贸易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此外,由于中国高技术产品对欧美出口顺差的不断扩大,而带来的中欧美贸易不平衡及出口管制问题不断深化。
欧美是我国重要的技术贸易伙伴国,为了技术贸易健康发展,积极促进国际间技术交流与合作,对技术贸易展开深入分析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三、我国技术贸易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和长远战略
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辐射力强、产业带动作用大的特点,做好产业规划和制订好长远发展战略尤为重要。
过去,虽然我国也制订了一系列科技发展计划,如863计划、火炬计划等,但技术与市场的衔接始终是薄弱环节。
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不明确,缺乏具体支持某一技术领域发展的战略规划,没形成具国际竞争力高新技术产业。
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占有相当比重的计算机与通信类产品,其增长很大程度归结于劳动力和零配件的价格低廉,技术贡献率并不高。
(二)技术创新能力低
在当今国际经济活动中,发达国家占居技术贸易的主导地位,据联合国跨国公司研究中心统计,全球75%的技术贸易以及80%的高技术开发项目都由跨国公司控制。
我国的技术贸易虽然比过去有较大的提高,但还没有突破性的进展。
技术贸易的发展还没有完全提到它应有的高度,在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它主要表现在技术创新能力比过去一直没有显著提高。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
(三)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研力量薄弱
我国研发费用投入不足,科研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
第一,全国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R&D/GDP)低。
近10年这一指标一直徘徊在0.7%左右,远远落后于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发达国家普遍达到的2%的水平。
第二,从我国科技发展结构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的主要缺陷,从科研经费来看2008年我国企业的R&D支出占全国R&D支出的44.6%,而同年研究机构和大学R&D经费占全国R&D支出的53%。
近年来我国大中型企业中有科研机构的企业比重在减少,同时技术开发人员的数量也在减少。
究其原因主要有:
(1)重引进、轻吸收。
技术引进层次较低,引进技术中设备硬件技术费用仍占较大比重,消化吸收能力低下,引进技术不适应我国的需要和消耗吸收能力低。
(2)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我国每年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大约为20%,其中形成规模效益的占15%,仅占成果总量3%。
企业缺乏技术创新积极性,开发经费投入不足,消化吸收能力低下,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率低导致了我技术创新率低,技术进步率缓慢。
近期的数字表明,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约60%-80%是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
而我国的经济增长还没有彻底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迹上来。
(3)基础学科和基础人才力量薄弱。
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强弱归根结底回到要依靠到基础科学的研究基础之上。
理论基础是一切科学技术发展的根源,没有理论的铺垫,一切科学技术创新将成为空谈。
我国曾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出现了轻视基础科学人才、重视应用科技人才的现象。
这种现象造成我国基础科学人才的短缺和质量的降低,这样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低就不难理解了。
四、发展我国技术贸易的措施与对策
(一)在吸引外资的同时要更加重视高新技术的引进
目前与国际投资相结合的技术贸易已成为国际技术贸易方式的主体,而通过引进外资来引进技术也是我国引进外资的主要目的。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外资数额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发展中国家之首。
但深入分析却可发现,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其实不高,外资中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较低的现象还相当严重。
根据调查,我国现已开办的“三资”企业,外资投入含有技术转让成分的只占1/3,而所引进的技术中,能真正达到国际20世纪90年代水平的极少,能达到国际20世纪80年代水平的也仅占1/3,其余则大多还停留在国际70年代甚至更早时间的水平上。
也就是说,迄今为止我国对怎样利用外资更好地引进国外技术尚没完全解决好,加强和改进这方面工作对我国已刻不容缓。
应抓住入世这一机遇大大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促进我国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
(二)进一步推进企业“走出去”的战略
贸易摩擦一直是中美技术贸易中不可小觑的问题。
对于企业而言,应对技术贸易摩擦的一种可行方式便是对外直接投资,从而达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如日本汽车企业到美国进行投资,不仅将品牌打入美国市场,而且也将其生产方式带到美国本土,大大分散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风险。
长期以来,一直不乏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经典案例,这对于正在经历经济转轨的我国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同时,美国政府不断地对我国实行技术贸易管制政策,若要规避和缓解技术贸易之间的摩擦,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我国企业的健康发展将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此外,效仿其他发达国家的做法,将我国内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如此一来既盘活了本国的产业资本,也会获得更高的资本回报率。
同时,将我国具有很高竞争力的企业转移到美国,通过本土化经营,将会在美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
因而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避免过多的技术贸易摩擦,有利于我国企业开辟多元化市场,享受到美国的优惠政策。
(三)构建国际贸易摩擦预警机制
我国在与美国开展的技术贸易中,遇到了很多的技术贸易摩擦,我们应当采取各种措施避免技术贸易摩擦的产生和发展,特别是避免引发贸易战,影响两国正常的经贸关系。
所以,建立起一种预防技术贸易摩擦发生的预警机制,是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
我国已经对产业开始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对电子信息产品、钢铁、化肥、汽车、机床产品和纺织品等六个行业形成了产业损害预警平台。
其中,广州市建立了大类出口商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机制,主要做法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建立一个标准数据库,像大类出口商品企业提供国际技术标准数据、国外的技术法规,并且及时发布技术壁垒预警信息,帮助企业在遇到技术贸易摩擦时及时快速地提供参考。
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已经建立的贸易摩擦预警机制还存着缺陷:
地区性强、监测产品的范围还比较狭窄、行业协会所起到的作用有限。
所以,今后工作的重点是:
完善监测指标,包括国内外相关生产经营指标和价格指标,并把重点企业列入范围监测;不断更新收集信息和反馈渠道,以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方便性。
(四)加大科研及教育投入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政府应使研究与开发支出占GDP的比重逐步提高,从而使其与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
如多向企业分配研发费用,加快改革现有的科研体制,提高研发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快高素质人才的有序流动。
并且,需要调整我国的研发投入比例,重视科研投入在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中的比例,进而平衡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在技术创新能力中的关系。
同时,国际技术贸易中,高素质的人力资本对于我国技术创新和吸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鉴于此,我国政府应当加快教育体制和企业培训体制的相关改革,以提升我国人力资本的整体实力。
具体来说,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包括教学改革和调整专业的设置,使高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拟合度最优;还应引导高校与企业多多接触,提供各种有利于高校和企业合作的条件,促进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商品化;此外,职业技术教育也不容忽视,通过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可以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
特别对于高素质人才流失现象,政府更要创造良好的人才工作环境,吸引其回国创业。
(五)完善与技术进出口有关的法律制度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发展技术贸易的法律保障。
在继续贯彻执行先行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的基础上,对《技术引进合同管理条例》、《技术出口条例》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完善;尽早研究制订有关保护专有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技术等的法律法规,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形势需要;研究、学习、参照有关国际惯例,借鉴他国关于技术贸易的立法实践,制定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向国际惯例靠拢,同时也利于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的法律体系,丰富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将我国技术进出口纳入全面法制化管理的轨道,促进知识转化成生产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技术 贸易 发展 策略 问题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