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othuo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3770617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39KB
drothuo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docx
《drothuo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rothuo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rothuo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
|Youhavetobelieve,thereisaway.Theancientssaid:
"thekingdomofheavenistryingtoenter".Onlywhenthereluctantstepbysteptogotoit'stime,mustbemanagedtogetonestepdown,onlyhavestruggledtoachieveit.
--GuoGeTech
信息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整合研究结题报告
海林市第一中学果红
一、实验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
有人问:
“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
”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
“作为推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网络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
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
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方面,我校地理学科有着很多的优势:
1、新课程改革趋势的必然:
新课表要求“在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信息技术的影响,为发展学生自助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宜的环境。
”虽然我校在2003年才进入新课改阶段,但改革的大势已摆在眼前。
2、资源的广阔性: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定位系统、对地观测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数字地球概念的建立,互联网的迅速发展都为地理学科提供了广阔资源。
3、人力的优越性:
课题组成员能熟练应用网络查询资料,熟练使用Powerpoint及Authourware等软件制作CAI课件。
多媒体网络是指由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和控制台联网而成的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点对点、点对面的通讯,同时,这个系统还与教学资料中心,甚至Internet相连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向每台学生机传送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教师机观察每一台学生机屏幕相信,以达到对教学的反馈和监控;学生可利用教师设计的软件自主学习,学习中的问题可通过网络向教师或学生提问,并进行网络对话,
二、 研究的目标与理论基础
1、 研究的目标:
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我们认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是指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依托网络环境提供的技术条件,彻底摒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实施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查询、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i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
他是认知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由于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关系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
我们对建构主义理论中“情境”等要素进行了重点研究。
建构主义的“情境”不仅是信息技术物质情境及其所创设的问题情境,更是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的自由情境,及有利于学生知识建构、唤起学生生活经验的生活情境。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典型型态是网络教学。
网络教学是对CAI的突破与超越。
网络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要素的基本概念:
原有教学体系的课程与教材资源的概念,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及其教与学的活动的概念,教学模式、学习方式与学习环境的概念。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
(一)、基本内容:
1、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培养和学习模式的建构(通过协作讨论学习模式、获取创新信息学习模式、网上实践研究学习模式,远程开放学习模式等)。
2、教师现代教育思想和信息素养、使用信息工具能力的培养策略。
3、学生信息素养、使用信息工具能力的培养方法。
(二)、方法:
行动研究法
四、过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及其网络教学是建基于网络的教学活动。
网络是一个海量的资源库,因此对网上资源进行开发重组和搜索导航,便成为开展网络教学、实施课程整合的一个核心环节。
这一过程不是单纯的资源占有,不是简单的资源堆积,而要根据一定的系统结构,根据学习主题的需要,将网上资源、市场软件资源产品等整合成方便检索、修改、重组、应用和管理的教学资源库。
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阶段
学习建构主义教与学理论,体会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
做好实验前各项检测工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论证工作等。
(二)、实验阶段
全面启动,调查研究、教改实践、积累资料。
中期进行阶段性评估。
1.研究初级阶段——计算机辅助教学
我们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验中重新设计了思路,将动画、影视等作品引用到课件中,从视觉等多种感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朱芳侠老师的《中国的旅游业》一课的教学,不仅插入了大量的风景图片(用来帮助学生了解十大风景名胜的特色),在开始部分通过插入可见中的VCD影像《长江胜览》,引入课题,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优美的风景名胜的欣赏中,获取知识,课堂效果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总结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在教学的呈现方式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
其优点是增加了课堂教学密度,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但其缺点还是很明显的,学生的自主探究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没有摆脱被动接受教师观点及书本上的知识。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的学习,就是强调学习者再学习的过程当中任职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着,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着。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题,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与被灌输的对象。
因此,必须寻求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于是开始了另一种新的尝试——网络教学。
2.研究的中期阶段——网络教学
随着计算机硬件的不断更新,教师的教科研活动得以正常展开,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及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国家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课题组的成员接受了新课改的多层培训,思想意识上有了很大转变,现代教育理念在渐渐融入到教师的工作当中。
由此,我们开始了网络教学的探索。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综合性和时效性是其重要特色。
就其时效性而言,要求发生在现阶段的一些重大事件学生要知道,并且能简单分析其原因。
而这一切是教材无法满足的。
这就需要借助多种媒体来完成,而最具优势的当然是网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互联网的覆盖面日趋扩大,地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也是前所未有的,介绍各地风情、传播地理科技、提供专题地图、开辟地理园地、探讨地理现象的网站层出不穷,随便使用哪个搜索引擎,只要打入“地理”两个字,就可以找到几百个与地理有关的相应网站。
Internet网络所提供的开放的地理多媒体世界使利用网络组织地理教学已经成为可能。
基于此我们对网络教学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然而在教学中却出现了意料之外的事:
网络并没有如愿成为一种崭新的地理教学环境,仅仅表现为地理课本内容的一种媒介或教学技术的一种手段,有时甚至出现了“一放就乱,一收就死”;“课上袭轰烈烈,课后几乎忘光”的尴尬局面。
有人对此提出了疑问:
这样下去,教学实验还要继续吗?
不服输的性格促使我们重新思考研究思路。
我们从备课、上课、监控等方面对教师在地理网络教学中的导航行为进行了一些探索。
我们认为,网络教学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利用网络的丰富的信息资源进行教学,二是利用网络提供的软、硬件技术条件进行教学。
这两种教学都应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进行。
(1)、认真做好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分析,已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
(2)、确定本主题所需要的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本主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3)、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完整的情景启动教学,使学生产生学习需要,进一步促进学习的成员中的互动、交流,驱动学习者进行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建构知识的目的。
(4)、做好相关网站的链接工作,尽可能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花最少的时间,接触更多的信息。
(5)、实行有效的监控。
在Internet环境中,地理教学是开放的,学生获取的信息是全方位和多角度的。
学生地理学习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脑袋充填知识,而是建构和地理知识经验,形成自己见解的一种自我调节式学习,所以监控的方式也要新颖多样,教师监控、互相监控、自我监控兼顾,教师应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更多地去管理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探索活动,努力由学生独立完成对自身地理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和调节,以便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师监控、互相监控也应逐步发展到通过学生的自主监控来实现,即指导学生或帮助同学根据课堂教学目标确定与各自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相一致的个体学习目标。
然后通过网络手段促进其努力完成学习目标,并对其个体学习目标的达成状况进行监控,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但会自觉主动地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发布信息,而且能根据自身的水平寻找适当的学习行为起点,确定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并能自我组织、自我安排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及自我评价。
通过调整研究思路,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教学有机的整合,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学生能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自行查找资料,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
在这一阶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起到了真正的导航作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发挥,学习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有较大提高。
但也有其不足之处,教师的劳动量加大了,
(三)、总结阶段
撰写实验报告、实验论文,资料整理,有关专家领导评估。
五、研究的成果
1.探索出符合我校情况的“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整合”的教学模式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总结出“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主题化探究型教学的课堂模式,其主要环节如下:
情景创设—问题提出—查询资料—分析探究—意义建构。
2.“整合”实验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改变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病,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
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3.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学生会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
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再是依赖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师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的。
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价值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对于地理教学而言,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来,如何利用网络这一庞大的资源库获取新知,从而切实贯彻新课程改革,是广大地理教师要研究的课题。
我校地理组历时三年,专注于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整合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无疑会对其他学校的地理教师有借鉴作用,从而推进新课改的进程。
七、研究后的反思
1.信息技术与地理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要实现信息技术与地理教学的“有机融合”,最终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资料的来源、认知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
因此,要求教师平时花费大量的时间收集地理资料、地理信息和地理课件,形成自己的地理资料库,为以后的教学整合打下丰厚的物质基础。
这无疑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还会占用教师大量的业余时间。
因此,学校需要有专门(懂网络技术)人员从事资料的收集、保存工作,以减轻其他教师的压力。
2.目前的教学中更多的还是教师占主导地位,机灌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如何大力推广,使教师乐于参与教改研究工作是学校领导重点解决的问题。
3.“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
我的观点是,教育技术变了,教学方法也得相应变革,而教学方法的选择是由教师的教育观念所支配的。
如果说信息技术是威力巨大的魔杖,那么教师就是操纵这个魔杖的魔术师。
目前对信息技术教师来说的确是任务艰巨。
不少人是半路出家、匆匆上马,很多工具、知识需要在短时间内掌握,还要求他们在教学中运用一些新理念,会比较困难。
如果我们有一批比较好的教材,既便于学生自学,又便于教师组织实践活动,就能帮助教师减轻许多压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rothuo 信息技术 初中 地理 教学 整合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