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人文与社会八年级上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3767091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6.02KB
黑龙江人文与社会八年级上教案.docx
《黑龙江人文与社会八年级上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人文与社会八年级上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人文与社会八年级上教案
第一课时特殊的地理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土地资源的概念,明确我省主要土地资源类型及特点
②了解我省对土地资源利用的现状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③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扇形图形成正确认识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参与、讨论、交流、分享合作的快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我省土地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和优越性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关注社会。
二、教法方法
讲授法,图文整合法,交流合作法,比较法,运用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新课学习
(1)学生阅读信息库,给出土地资源的概念。
(2)利用多媒体给出我省地形面积比重图
(3)问:
我省的土地面积平方千米是新加坡国土面积的倍,居全国位。
学生了解了我省土地资源概况之后。
(4)问我省有哪些土地资源类型?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5)我省耕地所占比重较大,那么它有哪些优点呢?
学生阅读信息库小组交流,分组回答。
(6)我省更让我们自豪之处是三大黑土带之一。
耕地是我省的优势资源它的特点是:
①分布相对连片集中
②土地肥沃。
具有较大的生产潜力。
③地势平坦,适于大面积机械化生产经营。
(7)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本,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为我省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7页思考我省人民是如何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生产和生活的。
从而了解我省地处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
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在我省的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湿地的作用(扎龙自然保护区)
、草原作用(安达—“奶牛之乡”)
、农垦集团的作用(九三、分局某农场)
、森林的作用(伊春—红松故乡)
分组讨论、交流、推荐
扎龙自然保护区
黑龙江农垦集团
奶牛之乡——安达
红松故乡——伊春
(8)结束语:
湿地的利用为我们提供了水、调节了气候,美化了环境,控制了污染,黑龙江农垦集团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粮食保障,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我省拥有全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林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商品木材,林副产品,我省“红星”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所有这些让我们对富饶的家乡更热爱了,我们更自豪了,让我们行动起来吧,为我们美丽富饶的家乡做出贡献吧!
板书设计
特殊的地理课
1、土地资源耕地、林地、林地、牧草地、园地、其他农用地、
2、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未利用土地、其他用地。
3、利用土地资源重要作用
第二课时展览会上的收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我省的农为结构特点、主要农作物的种类及分布。
了解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在全国的地位、作用及未来发展方向。
认识北大仓形成的自然条件,了解昔日北大荒创业的历史,感受几代黑龙江人对北大荒所作的贡献。
认识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学会分析影响区域环境自然因素的一般方法。
培养学生区别相关信息与非相关信息的能力。
在了解北大荒今昔变化的过程中,学会用对比的方法区分和认识事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增强学生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使学生体会北大荒的今昔变化,感受北大荒精神。
便学生认识现代农业,感知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体会到拓荒者们艰苦奋斗的精神。
(2)了解我省的农业结构特点、主要农作物的种类。
了解我省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作用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黑龙江是一片富饶美丽的土地,黑土地上粮丰畜旺、五业兴盛。
被人们冠以“中国大粮仓”的美誉。
大家可曾想到,在这片土地曾经贫瘠,是英雄的拓荒者们改变了它,让它富庶而美丽。
让我们共同来朗诵一首《北大荒人的歌》,感受一下英雄们的博大情怀。
1、畅谈今日北大荒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北大荒粮食丰收的景象,人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微笑,今日的北大荒人们生活富足,精神饱满,满怀信心的将这片神奇的土地建设成为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绿色农业在我省蓬勃兴起。
同学们,将你们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吧。
(1)、学生展示小组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北大荒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及绿色农业的相关信息)
a、北大荒集团
b、北大荒米业
c、黑龙江农业的现代化
d、我省农业在全国的地位、作用
e、绿色农业、绿色食品
(2)以家乡为例谈黑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2、回忆昔日的北大荒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累累的硕果是怎么来的吗?
是老一代拓荒者艰苦奋斗、流血流汗的结果。
(1)阅读书中的材料,感受当时恶劣的生产生活环境。
(2)让学生汇报小组收集到的资料,图片、小故事等。
(3)感悟提升:
通过以上活动,大家认为拓荒者们让你为之震撼的是什么?
3、展望未来的北大荒
同学们,北大荒在经历了老一辈拓荒者们的艰苦开拓和父辈们的努力耕耘后,建设北大荒、改变北大荒、发展北大荒的重任必将落在我们在肩上,北大荒的明天,在我们大家的笔下,将会是怎样一幅美丽的图画呢?
(1)阅读书中的“新闻快讯”,了解农业产业化、农业技术、农业结构的调整对农业的有利影响。
(2)以小组为单位,为我省农业描绘一幅今后发展的规划图。
(可以以文字形式表述,可以图画形式描绘,可以图表形式分析)
4、学生总结:
通过这节课了解了黑龙江农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的体会是……
(三)、思维拓展:
看黑龙江农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你觉得我省在农业方面未来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让我们为黑龙江农业的腾飞献计献策吧!
第三课时我家的户口本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非农业用地的分类
(2)了解城市化过程。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分析地理图表的能力;
(2)学会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初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2)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和深入探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观察、比较、探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非农业用地的分类,及其在我省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在活动中理解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伴随着优美的乐曲教师朗诵一段散文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射在大地上的时候,黑色的土地上,印下了我们前行的足迹。
望着脚下的黑土,嗅着泥土的气息,不禁感叹土地的神奇。
那远处一片片金黄一层层麦浪,不正是他的杰作?
土地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每一寸肌肤都有着土粒。
师生交流:
同学们谁能说说老师刚才朗诵的这首散文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新课
1、利用多媒体教学,了解我省城市化进程。
(1)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城市化的概念
(2)课件展示动态画面:
田小苗向大家介绍呼兰更换户课件口本的情况,要求学生结合以上信息思考:
呼兰的户口本为什么数次更换,这说明了什么?
(3)引导学生结合呼兰的变化用自己的话“城市化”指什么,教师总结:
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农业工业化,这就是城市化也称城镇化。
(4)结合自己家的户口本,了解我省城市化进程。
(5)学生取出自家的户口本,说一说自己的户口所在地,再由学生拿出搜集到的十五年前的户口本,说一说户口所在地比较有什么不同,了解宁安是由县改城市。
引导学生说一说你知道的我省撤县建市的地方,鼓励学生刻下查找资料,列出黑龙江近十年来撤县建市的地方。
(6)总结黑龙江省城市化进程的三个时期:
古代城市化萌芽期,近代城市化雏形期和现代城市化发展期。
2、结合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了解非农业用地的分类
(1)结合城市化的发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非农业用地。
(2)请学生说一说城市化的关键是什么?
(农业工业化)
教师小结:
农业工业化这种变化体现在土地利用的方式上的变化最明显,由此就会产生大量的非农业用地。
(3)师生交流:
非农业用地由于其利用方式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
(课件展示:
土地利用的几种类型的图片)试说一说图上的土地属于哪种类型?
(小组讨论)
说一说你身边的土地属于哪种类型
小组汇报活动,了解我省非农业用地的发展变化过程,感受社会经济发展与进步。
了解我省非农业用地的发展变化;
3、小组汇报:
(1)由第一小组成员汇报,黑龙江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展示统计表,全体同学讨论:
通过比较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师生互评,教师小结:
我省土地用于耕地,牧草地的面积减少,用于居民工矿,园林,交通的土地面积增加也就是非农业用地增加说明我省城市化不断发展。
了解我省建设交通设施用地面积,继续感受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2)第二小组汇报,我省几个城市的交通用地的面积,展示统计表,全体讨论:
由此反映了什么?
鼓励全体同学绘成统计图。
了解我省工业用地的面积,继续感受城市化发展的进程。
(3)第三小组汇报在网上查阅的关于我省工业用地面积的情况,全体讨论:
随着工业用地的逐步增加,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土地?
第三小组汇报我们家乡的工业用地面积体验家乡也在向城市化发展。
了解我省绿化用地的情况;
(4)第四小组汇报我省城市绿化的基本情况,展示统计表。
全体讨论:
绿地对城市有哪些影响。
课件展示:
田小苗介绍家乡呼兰城市化后现在的面貌。
畅想未来:
随着家乡的城市化发展,未来我们的家乡将会变成什么样?
4、总结
一位著名的作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
在这片土地上,我印下我无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家乡的黑土地滋养着我们勤劳、善良的人,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黑土地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老师相信,等你们长大后,一定会把家乡建设的更美丽、更辉煌。
第四课时资源卫星的惊喜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初步了解黑龙江省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现在土地资源概况、利用情况
初步分析、了解黑龙江省土地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的举措。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了解土地资源现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正确的资源观,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资
源保护与开发意识。
二、教学重点
1、黑龙江省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
2、土地沙、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土地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学生齐唱环保之歌《我爱您,妈妈》“我悄悄献上一束鲜花,献给您亲爱的妈妈,感谢您给我生命,您把我从小养大,妈妈啊,我爱您亲爱的妈妈……”
教师:
歌声中的“妈妈”指的是谁?
学生:
歌声中的“妈妈”指的是养育我们的土地。
总结:
土地,它给人类提供了山川、万物、衣食、财富;过去的一切得益于它,它更影响着人类的未来。
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二)、新课教学
教师:
多媒体出示生态环境比较好的土地,合理建设利用的土地、城市景观图。
学生:
讨论几景观图中土地自然环境和条件的差异以及利用方式的不同。
山区──林地;平原──耕地:
城市──建筑用地。
教师:
由于自然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耕地、草地、林地是农业用地,建设用地为非农业用地。
教师:
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第16、17页,了解一下我省土地概况及变化
教师:
多媒体出示黑龙江省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病的土地图,认识我省耕地的差异,
并能够初步评价的水土匹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生总结:
(1)、由于采金、取土破坏植被。
造成水土大量流失。
(2)、从图中可以看出,水资源与土地资源的配置问题不合理。
导致土壤生病。
问: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教师总结:
我省土地辽阔,地形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
学生:
阅读教材第18、19页后,说明一下我省根据土地的不同特点是如何合理利用的。
学生主持总结:
有利条件: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省因地
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山区地形崎岖,不宜耕作,但森林茂密,适宜发展林业;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降水充足,适宜种植业发展。
黑龙江穆棱市的“不毛之地稻花香,百里金川披绿装。
黑龙江农垦系统撤队并点。
教师:
黑龙江发挥聪明才智,根据土地的不同类型,合理利用,变废为宝,不仅仅改变
了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改善了生态环境。
为人子孙造福。
我省还对一些闲置土地进行了开发利用,如盐碱地上建工业走廊,这样的城市有齐齐哈尔、大庆、哈尔滨等。
不利条件,而且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主要是耕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
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教师:
多媒体出示漫画:
小鸟的悲哀、小草的哀求、飞来的山峰。
学生:
讨论漫画的含义,分析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后果?
1.小鸟的悲哀──乱砍乱伐森林资源遭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
2.小草的哀求──过度放牧,草场资源遭受破坏,土地荒漠化。
3.飞来的山峰──人口增长,占用耕地,耕地减少。
教师提问:
土地破坏问题该如何解决?
学生:
自由发言。
学生:
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说明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其他问题。
教师:
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
护耕地尤为重要,但是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却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加剧了土地资源的危机。
我国仅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这既令人自豪,更是一种压力。
因此,政府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我国的土地基本国策。
学生:
阅读课文,说明我省已经实施的土地保护、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
(三)、小结
教师总结:
国家立法,公民守法,搞好土地资源的开源与节流,加强土地资源的建设与
保护,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切记:
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
第五课时微博趣闻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黑龙江湿地的种类
(2)了解湿地形成过程及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会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的方法。
3、情感目标
(1)帮助学生理解人与湿地环境的关系,初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
(2)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和深入探究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分析、观察、比较、探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湿地的分类,及其在我省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2)在活动中理解人与湿地环境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伴随着优美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歌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
(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留下一首歌,为何片片白云悄悄落泪,为何阵阵风儿为她诉说喔~啊~,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没来过,只有片片白云为她落泪,只有阵阵风儿为她唱歌喔~啊~,还有一群丹顶鹤轻轻地轻轻地飞过,只有阵阵风儿轻声诉说,啊~~啊~。
)
师生交流:
这首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湿地。
(二)、讲授新课
1、利用多媒体教学,了解我省湿地。
(1)图文结合,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湿地的概念
(2)课件展示动态画面:
介绍黑龙江省湿地类型和面积,要求学生结合以上信息思考:
黑龙江省有“大湿地”之称的原因。
(3)总结黑龙江省湿地特点。
2、结合多媒体教学,引导学生了解湿地的分类
(1)主要分为四个类型,即:
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沼泽化草甸湿地
(2)河流湿地的变化过程伴随着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搬运和沉积过程。
在河流系统中,水沙流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河床湿地,其中水沙流中泥沙颗粒的运动起着媒介作用,除了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外,河床湿地的变化一方面与边界泥沙的冲刷和河道中泥沙的落淤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为活动及各种排泄物的输入有关。
(3)至2005年2月,已经在乌苏里江沿岸建立了兴凯湖、虎口、月牙湖、珍宝岛、东方红、乌苏里江和三江、饶河大佳河等8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基本复盖了乌苏里江沿岸。
在三江平原腹地的七星河、挠力河流域建立了七星河、挠力河两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东升、三环泡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
在嫩江源头及嫩江、松花江流域已经建立和规划建立的湿地保护区也达到15处。
3、教师总结:
黑龙江湿地(wetland)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在土壤浸泡在水中的特定环境下,生长着很多湿地的特征植物。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
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
湿地强大的的生态净化作用,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4、小组汇报:
(1)由第一小组成员汇报,黑龙江湿地类型,展示统计表,全体同学讨论:
通过比较分析,各种湿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2)第二小组汇报,我省湿地的面积,展示统计表,全体讨论:
由此反映了什么?
鼓励全体同学绘成统计图,了解我省湿地的面积,继续感受黑龙江省湿地种类最全,分布最广,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
(3)第三小组汇报在网上查阅的关于我省湿地健在特点,全体讨论:
我们应该怎样合理利用保护湿地?
(4)第四小组汇报我省湿地的作用,展示统计表。
讨论:
假设没湿地,我们人类会怎样?
(三)、总结
湿地是全球最具价值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和发展息息相关。
湿地具有保持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国家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湿地所具有的自然景观和文化价值为世界文明的延续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保护湿地,建设美丽的黑龙江作出自己贡献。
第六课时聊天记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我省水资源概况、特点、分布
(2)通过实例,了解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怎样影响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解决人水的矛盾的重要意义。
(3)通过实例,认识人类活动怎样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来合理利用水资源。
2、过程与方法:
(1)过阅读课本、地图等文本,上网搜索,以及联系日常生活所见所闻(报纸、杂志、影视,旅游,社区环境等),认识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通过问题研究案例分析,借由书面或口头等形式,表达学习、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阅读、分析水资源合理利用的真实案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热爱家乡的情感;
(2)通过本节学习,深刻认识水资源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性,自觉保护环境、爱惜自然资源,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各种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
难点:
调查、整理资料,表达能力的提高。
突破在于通过活动,培养学习的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会学习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印发导学案,指导学生利用课本、地图、网络、导学案等,提前1-2天预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完成力所能及的问题,并事先了解将在课堂上分析讨论的案例,以小组的形式先行探究。
通过提问回答、师生对话,共同建构本节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新课教学
教师:
出示黑龙江水系图,说说黑龙江省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也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自由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
黑龙江省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有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和五大连池4处较大湖泊及星罗棋布的泡沼。
全省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918条,全省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686.0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97.44亿立方米,扣除两者之间重复计算量173.14亿立方米,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810.3亿立方米,人均水量2160立方米,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教师:
学生通过课前调查,谈一谈我们的日常用水取自哪里,然后小结:
有的是地下水、河流水、湖泊水等。
学生小组通过阅读和调查,结合实际教材和实际情况谈一谈我省在水资源方面的利用
关于这些知识,编者的意图是想通过有关黑龙江水资源各个方面的利用情况,让学生了解黑龙江的水资源,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和信息库的一些材料更多的去了解黑龙江,了解黑龙江的水资源情况。
教师通过网络搜集了一些此方面的材料,做为学生的参考。
另一方面,让部分的学生根据当地的水资源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所见所闻谈一谈,更加深学生对此方面知识的了解。
1、航运之利
2、灌溉养殖
3、发电之利
4、旅游之利
5、产品开发
材料一:
黑龙江航运首先全部接管了水系沿岸的公有码头、仓库,实行统一管理。
新建和开辟了肇源、同江、奇克、呼玛、漠河等20个港站。
并在富锦、莲江口中、佳木斯、哈尔滨等港建立专门掌管外籍轮船进出口业务的办事机构。
在1957-1966年中,新港口20处,增设中小航运站35个,增加千吨泊位24个,扩大了港口通过能力。
以哈港为例,1966年的吞吐量创历史最高纪录,首次突破100万吨。
。
1978年以来,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使黑龙江内河干、支河流得以充分利用。
船舶更新改造成效显著,运量和经济效益稳步增长;江海联运的通道的开辟,实现了几代人出江入海的梦想;港口建设突飞猛进,货物吞吐量逐年增加。
材料二:
五大连池,20多年前曾经因为“矿泉水”而闻名全国。
资料显示,黑龙江省第一瓶瓶装矿泉水就产自五大连池,当时是1980年,与分别于1996年、1997年才进入饮用水市场的娃哈哈和农夫山泉相比,无疑是先行者。
三、作业布置
水资源还有哪些用途,结合身边的实际谈一谈,水资源是否也给黑龙江人带来了危害?
黑龙江省还有哪些地区遭受过特大洪水的侵袭?
分析一下原因是什么?
人为因素有哪些?
第七课时黑龙的牵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松花江水流域境况,关注水污染等
2、过程与方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 人文 社会 年级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