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打击乐器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峰峰矿区实验小学周欣优选.docx
- 文档编号:23762129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5.91KB
《小学音乐打击乐器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峰峰矿区实验小学周欣优选.docx
《《小学音乐打击乐器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峰峰矿区实验小学周欣优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音乐打击乐器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峰峰矿区实验小学周欣优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音乐打击乐器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峰峰矿区实验小学周欣优选
《小学音乐打击乐器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峰峰矿区实验小学周欣(优选.)
《小学音乐打击乐器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峰峰矿区实验小学周欣一、研究背景《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
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演奏教学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打击乐器是一种以打、摇动、摩擦、刮等方式产生效果的乐器。
主要分为金属类、皮革类、散响类和木质类打击乐器。
新课标要求在小学阶段,学习常见的课堂打击乐器并参与音乐活动。
例如: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合奏或为歌曲伴奏;并能够为欣赏曲的主题音调增色等。
鼓励学生从实际条件和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发,在普遍参与中发展自己的特长。
可见演奏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有多么重要。
纵观小学音乐课堂乐器教学,主要存在两种倾向:
其一,部分教师虽然在教学理念上有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认识,但在实践中依然将乐器技能的教与学放在首位,将乐器的技能教学作为发展学校特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来落实,导致乐器学习的专业化倾向;其二,有的教师面对以技能范畴而存在着的器乐教学,片面地理解轻技能的教学理念,结果把器乐的学习与应用避而远之或轻轻带过,结果课堂乐器濒临撤柜,更谈不上审美功能的实现与否!
这两种倾向,直接促使了乐器进课堂价值的缺失。
综上所述,音乐课程改革的近几年,新教材中使用了大量打击乐器,学生们很有兴趣学,老师们却感到操作难,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打击乐器的作用,真正用于课堂教学,迫在眉睫,从帮助学生科学的认识到演奏及表现打击乐器这个实际出发,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基本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
让学生在自由愉快中学习音乐,并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我认为《小学音乐打击乐器教学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颇具研究价值。
二、课题的设计
(一)课题的界定打击乐器是一种以打、摇动、摩擦、刮等方式产生效果的乐器。
主要分为金属类、
皮革类、散响类和木质类打击乐器。
新课标要求在1-2年级阶段,学习常见的课堂打击乐器并参与音乐活动。
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在小学阶段,打击乐器是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乐器演奏的一般技能,培养学生基本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纪律性和责任感。
本课题重点研究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以解决学生怎样才能把打击乐器很好的运用在乐曲中而产生的困惑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鼓励学生自由自主的探究手中乐器能用怎样的方法,发出动听的声音,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探索在音乐教学中有效运用打击乐器的方法,感受打击乐器的音色,对不同风格、音乐表现需要时,做出正确选择。
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研究内容1.小学音乐打击乐器分类的研究。
在音乐教学中,根据打击乐器的材质音色特点,对打击乐器进行分类。
2.小学音乐打击乐器教学方法的研究:
①聆听乐曲;②分析乐曲;③根据不同情绪、风格的乐曲,选择打击乐器;④操练;⑤演奏。
(四)研究对象为了方便课题开展,以自己所任的二年级
(2)班为实验班展开课题研究。
(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关于打击乐相关文献,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借鉴并奠定基础。
2.行动研究法:
通过对有效运用打击乐器教学的实践研究,不断修改和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3.经验总结法:
把搜集来的打击乐信息,以及探究到的打击乐有效使用的方法,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总结研究成果。
三、理论依据1.政策法规依据《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表现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综合性艺术
表演能力,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演奏教学应与唱歌、欣赏、创造等教学内容密切结合。
可见演奏能力在音乐教学中有多么重要。
2.建构主义理论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
打击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
学生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
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打击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
也道出了它在音乐教育的器乐学习中既是学生学习音乐和表现音乐的重要手段,又是开发其智力的重要途径。
四、授课对象及对其学习情况分析了解了对所教班级在打击乐器学习上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2016年6月对所在交流学校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打击乐器的学习情况调查,涉及对对音乐课的喜欢程度;学生对打击乐器的认识;学生学习打击乐器的态度;学生自身的节奏感等几个方面,下面根据调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呈现和分析:
(一)对音乐课的喜欢程度人数比率91%9%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
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丰富精神生活。
(二)对打击乐器的认识
电子琴7人铃鼓25人竖笛0人0%20%40%60%80%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对于打击乐器还是认识的。
但是,谈话中同学们说从来没有见过打击乐器,不要说运用打击乐器了,更谈不上说出打击乐器主要的分类。
(三)学习打击乐器的兴趣学习打击乐器的兴趣想学27人不想学2人无所谓3人84.30%调查显示,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愿意学习打击乐器,只是缺乏一个引导者。
演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学习常见的打击乐器,参与演奏活动,并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四)学生对自身节奏感的满意程度学生对自身节奏感的满意程度满意20人,62.5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满意20人不满意12人从上表可以看出,学生认为满意的是20人,占总人数的62.5%;认为不满意的是12人,占总人数的37.5%。
也就是说,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有一定的乐感,能够跟音乐打节拍,做一些简单动作;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自身节奏感不太好,平时在课堂上基本没有做过相应的节奏训练。
以上现象的存在,主要原因在于:
1.师资力量匾乏,。
在农村学校中,音乐老师基本上都是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兼课老师,有的老师甚至一点乐理知识都不懂,只不过会唱几支歌而已。
所以,他们上音乐课,也只不过教唱一点歌曲,更不要说打击乐器和音乐知识了。
2.学校、及家长不够重视音乐教学学校领导和家长只看学生所谓的主课成绩如何,干脆把音、体、美这类课程挤到一边去了。
对于这类课程不管不问,敷衍了事。
(五)建议与措施1.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玩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但学生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活动中培养的。
小学生好奇心强,极易受客观事物的新异性所吸引而产生兴趣,所以我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学生爱唱、爱跳、好表现、好创造的天性来引趣。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自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表现出音乐的时候,他
们对音乐的兴趣才会进一步提高。
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打击乐器的演奏跟我们的歌唱舞蹈等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是一种综合的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信大胆的演奏是很有必要的。
但切忌将打击乐器的演奏作为一种奖励,这是我们通常容易犯的错误。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打击乐器不仅一人打击,还要与多人合作,形成美妙音乐共鸣,这就要培养学生合作的学习精神,不要突出个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引导学生控制乐器演奏音量,避免形成噪音。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白,打击乐器虽然是乐器,但如果不恰当使用,它会成为噪音。
五、研究的过程与发现我分别从打击乐器的分类和打击乐器教学方法的研究这两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求形成打击乐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操作方法,为实施有效课堂教学提供可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打击乐器的分类---灌输式和体验式哪个好?
实录对比:
【第一次课】师:
通过我们这段时间学习打击乐器,相信同学们已经对它们有所认识。
在我们小学阶段,打击乐器一般可以分为:
皮革类、木质类、金属类、散响类四大类别。
同学们可以根据它们的材质,为这些乐器分类。
课件:
生:
双响筒和木鱼属于木质类;三角铁和碰钟属于金属类;串铃和沙锤属于散响类;
铃鼓和大鼓属于皮革类。
【第二次课】师:
通过我们这段时间学习打击乐器,相信同学们已经对它们有所认识。
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师生互动儿歌:
《比比谁能辨得清》碰铃叮铃铃,响板嗒塔塔,大鼓咚咚咚,小鼓嗵嗵嗵,竖起我的小耳朵,安安静静认真听,听听是谁在唱歌,比比谁能辨得清?
师活动:
分别用双响筒为《唐僧骑马咚得咚》伴奏;用沙锤为《大雨和小雨》伴奏;用铃鼓为《过新年伴奏》,用碰钟为《小雪橇》伴奏。
生活动:
同学们兴奋的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
师追问:
那么谁来说说这些打击乐器的音色有什么特点?
生:
铃鼓低沉、双响筒清脆明亮、碰铃有延绵音、沙锤声音长。
研究发现:
我们课堂上所用的这些打击乐器,如:
碰铃、三角铁、双响筒虽然在平时的课堂中经常用到,但是怎样让学生们把这些课堂中常用的打击乐器可以快速的分类并感受其音色的不同呢?
第一次课,教师只是把这些打击乐器让学生根据它们的材质不同,自己归纳总结并分类,只是一味的分了,没有起到好的课堂效果。
在第二次课中,教师注意到了应该抓住小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教师演奏这些乐器时,加以适当的节奏变化,并应用到熟知的歌曲中,让同学们体会到了打击乐器魅力的同时,自然而然的就感受到打击乐器音色的不同之处。
实验证明:
体验式比灌输式好。
两次课的对比分析:
研究内容第一次课打击乐器分类第二次课打击乐器分类
(二)打击乐器的教学方法课堂效果平淡无味生动有趣体验式30人
(1)初步聆听阶段---自主聆听和创设问题聆听哪个效果好?
实录对比:
【第一次课】师:
老师带来了一首乐曲,请同学们听一听。
听完之后,说说你的感受。
生:
我听到了金属的响声;这首乐曲好像在诉说着春天来了【第二次课】师:
老师带来了一首乐曲,请同学们听一听,猜猜这是什么人在做着怎样的工作?
生:
这是铁匠们在愉快的打铁。
研究发现:
在讲授欣赏课时,有时我们在欣赏课中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如第一次课:
在放手让学生自主聆听时,问学生听到了什么,是怎么听的时,学生总是答非所问,与教师的想法分道扬镳,这说明他们不知道怎样去听音乐,是在被动地听。
那么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变成主动地听呢?
第二次课,教师创设了问题情境。
这种方法是利用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认真听的兴趣。
所提问题适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让音乐一开始就能从感官上打动学生,进入你的埋伏圈。
实验证明:
创设问题聆听比自主聆听效果好。
两次课的对比分析:
研究内容初听阶段初听阶段课堂效果被动学习主动学习第一次课第二次课创设问题聆听28人
(2)分析乐曲阶段---自主感知和视听结合那个效果好?
实录对比:
【第一次课】师:
请根据音乐描绘的情境给四段音乐命名小标题?
(1)
(2)(3)(4)生:
第一段宁静的森林;第二段鸟语花香的森林;第三段教堂的钟声;第四段铁匠打铁。
【第二次课】师:
请根据音乐描绘的情境给四段音乐命名小标题?
生:
第一段夜晚;第二段清晨;第三段晨祷;第四段打铁。
研究发现:
音乐是抽象艺术,它不同于美术。
比如画上有树林、小溪、阳光、房屋、鸟等具体的形象,而音乐不能再现事物的具体形象,它是由许多音乐要素构成的某种特殊的声响。
第一次课,教师只是出示了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相对适用,对于理解能力弱的学生不太适用。
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去理解和分析音乐呢?
著名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得好: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因此启发学生积极地去想象,是引导学生参与欣赏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
在启发学生想象的过程中,还可与线条、图画、颜色相结合,如第二次课,教师用了与音乐相对应的图片来表示。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
实验证明:
视听结合比自主感知效果好。
两次课的对比分析:
研究内容第一次课分析乐曲阶段第二次课分析乐曲阶段教学方式自主感知视听结合课堂效果被动学习主动学习30人(3)感受选择打击乐器阶段---对比式教学法和体验式教学法哪个效果好?
实录对比:
【第一次课】师:
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第二段主题旋律,这部分的旋律你听了有什么感受?
生:
这段旋律有小闹钟急促的报时声。
师:
谁来说说小闹钟急促的报时声发出的是什么声音?
生:
叮叮的声音。
师:
那你们看看老师手里的两样乐器(三角铁和碰铃),想象哪个乐器可以发出叮叮的声音?
生1:
碰铃/生2:
三角铁。
【第二次课】师:
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第二段主题旋律,这部分的旋律你听了有什么感受?
生:
这段旋律有小闹钟急促的报时声。
师:
谁来说说小闹钟急促的报时声发出的是什么声音?
生:
叮叮的声音。
师:
那你们互相看看手里的打击乐器,那样发出的是叮叮的声音?
敲敲试试。
生:
三角铁
研究发现:
对比式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对相似的音乐要素(打击乐器的音色)进行对比并作出选择。
如第一次课:
教师把两个音色相似的打击乐器三角铁和碰铃让学生对比其音色,期间没有敲击,只是凭空想象,导致部分学生没有作出正确的选择,没有达到目标教学。
而在第二次授课中教师运用了体验式教学法,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走进乐曲,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选择适合旋律情绪的乐器,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实验证明:
体验式教学法比对比式教学法效果好。
两次课的对比分析:
研究内容第一次课感受选择阶段第二次课感受选择阶段课堂效果氛围激烈氛围和谐对比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30人(4)分组操练阶段---自主操练和引导启发哪个效果好?
实录对比:
【第一次课】师:
主题旋律我们都熟悉了,下面我们小组合作一起边听乐曲边为它伴奏。
生:
演奏。
(一部分学生响板节奏不对)
【第二次课】师:
主题旋律我们都熟悉了,那你观察一下哪两个乐器它的节奏一致呢?
生:
三角铁和碰铃。
师:
三角铁和碰铃的节奏都在每小节的第一个重拍上。
生:
试着打击。
师:
而响板的节奏很平稳,一拍一下。
生:
试着打击。
研究发现:
在第一次讲《在钟表店里》一课时,教师本以为2/4拍平时经常遇到,学生能够很好的为主题旋律伴奏,但是教师没有考虑到三样打击乐器同时出现在一个图谱中自然而然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难度,它们互相有一定的干扰。
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乱套。
在第二次课中,教师注意到了引导启发学生,先组织学生用手拍主题旋律的节拍,初步感受2/4拍的韵律,再讲解图谱,分组并选择打击乐器,每组找一两个同学试试,然后整体敲击,所以第二次课比较成功。
实验证明:
引导启发比自主操练效果好。
两次课的对比分析:
研究内容第一次课分组操练阶段第二次课分组操练阶段教学方式自主操练引导启发学生参与人数33人课堂效果节奏杂乱节奏和谐33人(5)完整演奏阶段---整体演奏和分组演奏哪个效果好?
实录对比:
【第一次课】师:
整首乐曲我们讲完了,下面请同学完整演奏乐曲。
生:
完整演奏。
【第二次课】师:
整首乐曲在速度、力度方面有什么变化?
生:
整首乐曲都是快速;力度由弱到强再到弱。
师:
老师根据乐曲在速度、力度上的变化,设计如下图:
师:
请同学们分组演奏整首乐曲。
研究发现:
第一次在讲《土耳其进行曲》时,教师只注重了学生的参与范围,没有考虑到乐曲
的音乐表现,所以打击乐器没能演奏出动听的旋律,并起到为音乐增添色彩的作用。
而第二次在讲时,教师注意到整首乐曲穿插的是两段主题旋律,先对比两段主题旋律的速度、力度,再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从而为乐曲伴奏。
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使用打击乐器更好的为歌曲伴奏,需要我们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精心设计。
实验证明:
分组演奏比整体演奏效果好。
两次课的对比分析:
研究内容第一次课完整演奏阶段第二次课完整演奏阶段教学方式整体演奏分组演奏课堂效果增添色彩画龙点睛33人六、研究结论及成果
(一)探索出小学音乐打击乐器的分类,如图:
在小学阶段出现的打击乐器主要是金属类和木质类,也可以让学生从音色特点中进行区分:
皮革类、各种鼓类乐器:
有共鸣声,声音低沉,音量较大。
木质类:
双响筒、木鱼等,声音清脆、明亮,无廷绵音。
金属类:
三角铁、碰铃等,最大特点是有廷绵音,清脆。
散响类:
沙锤、串铃,声音特点是音量小,声音散,可持续奏长音。
并让学生知
道金属类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长的,而木质类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短的,学生通过认知打击乐器,从而激发学习打击乐器的兴趣,诱发求知欲。
(二)研究出小学音乐打击乐器教学方法:
(1)创设聆听、整体感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教学的关键。
而完整聆听是音乐欣赏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在倾听中能够整体感受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音乐要素,可以从同一作品中的不同段落把握音乐形象从而感受作品的情绪。
例如:
在教授《森林中的铁匠》这首乐曲时,由于这首乐曲是描绘性很强的一首乐曲,主题表达明确,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完整地欣赏这首管弦乐曲《森林中的铁匠》,请同学们边听边想这是谁在做着怎样的工作?
欣赏后学生自由发言:
这是铁匠们在愉快打铁。
说明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整体感受到了乐曲所表现的主题。
说明引导学生聆听,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
(2)分析乐曲、划分结构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并了解到音乐作品的主题,激发了自身想象力;在体会音乐作品内涵的同时也感受了美,陶冶了情操,净化了心灵,启迪了智慧。
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创作的机会,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例:
如上图,在讲《森林中的铁匠》这首乐曲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段落,从乐曲的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进行对比,并加以相应的图片,并给每段旋律命名:
第一段:
《夜晚》,主题旋律悠长平稳,描绘了宁静的森林夜景。
第二段:
《清晨》,主题旋律中的三连音生动逼真地模仿了杜鹃的叫声。
华丽精巧的颤音犹如此起彼伏的鸟鸣,使人联想到清新明朗的森林早晨。
最后以鹌鹑的叫声结束。
第三段:
《早晨的祷告》,在教堂的钟声、管风琴声的衬托下,悠缓的主题仿佛展现出村民们正在按照传统习惯虔诚地做着晨祷的情景。
第四段:
《铁匠》,欢快的主题采用波尔卡舞曲体裁,跳跃的节奏生动地描绘了铁匠的打铁声和铁匠快活的形象。
最后,乐曲在活泼而富有生气的气氛中结束。
(3)感受乐曲、选择乐器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它是一项需长期训练体验的教学内容,其教学目标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音乐;引发学生想像和联想,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与态度;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实现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
在讲《在钟表店里》这一课时,教师主要采用了两种感受乐曲的方法:
①对比式感受方法:
对比各主题旋律音乐要素的不同之处,从而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为其伴奏。
②体验式感受法:
通过感受乐曲、声势练习、打击乐器伴奏等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作品表现的主题。
让学生在实践中走进乐曲,选择适合主题旋律情绪的乐器,感受修表工人在清脆的
钟表声中愉快工作的情景。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把握要素、分组操练对音乐教学来说,音乐的结构、情绪会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下自然而然地获得,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向学生解释音乐,而应该引导学生借助音乐要素关注音乐的各种特质,获得自己独有的体验,产生愉悦的感受。
音乐的特点就是本身各不相同,每个作品都有它独特的特质,所以教师课上对教材的解读程度决定了学生在音乐课中的愉悦度。
在讲《在钟表店里》一课时,教师先组织学生用手拍主题旋律的节拍,初步感受2/4拍的韵律,再讲解图谱,分组并选择打击乐器,每组找一两个同学试试,然后整体敲击,第一组:
响板组;第二组:
三角铁组;第三组:
碰铃组;如下图:
(5)完整演奏、凸显主题选择多少件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要根据不同的歌曲、不同的歌唱人数、不同的伴奏乐器、不同的教学目的而选择。
有的歌曲只用一件打击乐器就能演奏出动听的伴奏音乐,为音乐增添色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学生的注意力指向音乐;有的歌曲则适合多件打击乐器的合奏,才能烘托音乐气氛,丰富音乐形象。
不仅要依据教材明确打击乐器伴奏的任务,而且要懂得一些配器知识,掌握一些配器技巧,还要考虑学生的伴奏能力,为歌曲设计恰当的伴奏。
每首歌曲、每件打击乐器都有其相适宜的伴奏音型,有的歌曲的伴奏节奏可以在教材中找到,有的需要教师在备课中研究推敲,有的则可以启
发学生集体讨论设计。
例如:
在讲《土耳其进行曲》,整首乐曲穿插的是两段主题旋律,教师对比两段主题旋律的情绪选择适合的打击乐器,从而为乐曲伴奏。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需要我们音乐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基础上,认真思考,精心设计。
(三)通过开展课题的研究,有效提高了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曾说过:
打击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
打击乐器在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音乐所塑造的形象、反映的生活、表达的情感,并且能够形成学生对音乐较为个性化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并潜移默化提高了学生之间共同参与的群体意识和相互之间的合作精神。
(四)教师的综合素质在研究中得到提高。
教师方面,经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教师学习相关理论,进行实地调查总结,交流分享经验等,不仅保证了课题的顺利进行,也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得到转变,设计思路创新,开发教材的能力和研究理论的能力得到提高,并撰写论文《打击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在《教育》刊物上发表,课例《在钟表店里》在区课题研究课讲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土耳其进行曲》获二等奖。
(五)通过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打击乐器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这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其中自制打击乐器和寻找身边音源参与音乐学习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制作属于自己的打击乐器。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对打击乐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并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学生作品:
学生在制作打击音乐器材时,往往会选用废弃的易拉罐和矿泉水瓶等,对这些废弃材料的使用可以在提高小学生创造力的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七、研究的困惑与思考
(一)缺乏专家指导,理论与实践难结合一线教师不缺实践经验就缺理论知识的储备,因为是初次申报课题研究工作,同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没有专家的引领与指导。
研究中很难找到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书籍,从而无法形成系统的研究理论用于指导实践。
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困难和疑惑
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很难将课题研究到一定的深度。
(二)下一步计划鼓励学生利用自制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音乐打击乐器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 音乐 打击乐器 教学 实践 研究 课题 报告 峰峰 矿区 实验 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