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年级共读书老师感悟.docx
- 文档编号:23760499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23KB
五六年级共读书老师感悟.docx
《五六年级共读书老师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六年级共读书老师感悟.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六年级共读书老师感悟
《薛瑞萍班级日志》读书分享
(一)六
(1)楚志红
1.也许你真的很忙,但是忙碌绝对不是忽略孩子的理由。
因为教育,乃是一个家庭最大的事业。
2.在一个有着良好学习氛围的家庭,朗诵不仅仅是语文作业。
朗读伴随朗诵而发生的讨论和交流,其实也是一种温馨、高雅的亲情沟通。
绝大多数孩子的朗读,在父母那里都得到了积极的反应,这其实就是爱的表达。
3.仅有班级图书是不够的,个人藏书,其实就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物化和呈现。
读书,应成为教室里经常提起的话题。
为孩子和家长荐书,是教师的责任。
4.谁买好书读,谁的课堂发言精彩,谁的日记出色,谁有突出进步……谁就拥有新书的优先阅读权。
让读好书成为荣耀;有意制造对于好书的饥饿感、向往心。
努力使每个孩子与好书结缘——是教师最深、最现实的心愿。
5.对班级诵读来说,第一重要的,不是教师水平的高低,而是教师有没有感觉。
感觉可以培养,如果你理智相信而感不足,不妨和孩子一起诵起来。
你不能假装水平高,但你可以假装热情高。
这种假装其实是一种预支,紧接着,孩子呈现的状态会让你弄假成真。
6.《日有所诵》的原则就是面向普通,缓坡上升。
不必孩子格外费力,不要求老师格外高明。
但它要求老师:
面对母语和儿童,有发自内心的虔诚和热爱。
7.教师要先做读书人。
一个不读书的老师,花多少钱,听多少讲座,学多少招数都是没有用的。
非但没用,反而滋生了心浮气躁。
登岸必弃舟——起步阶段的花样也许是有的,但那是不得已的过渡和手段。
最朴素者最实用,最老实者最可靠。
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真爱。
六
(1)董文芳
至于个别能力弱且不自觉的孩子,他们原来是连该背的课文也不能背下-----这就需要教师布置的时候统一要求,检查的时候因人而异。
【这就让我想到了我们的《晨诵读本》我们就可以统一要求,但是在抽测时不依不挠。
就如薛瑞萍在后面说的宽松的条件一样----班级诵读绝对与学校与组织的考核,检查乃至展示,表演脱钩。
决定真正宽松的是学生,也是教师,首先是教师。
】
学习的事情,第一需要的就是老实。
老实,或者沉静,也是对教师秉性的基本要求。
教育的事情,一定不能追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
如果教师不先做读书人,花多少钱,听多少讲座,学多少招数都是没有用的。
不但没用,反而滋长了师生的心浮气躁。
假装阅读,假装推广还不如老老实实不阅读,不推广。
【多读书,而是发自内心的阅读。
】
谁买好书读,谁的课堂发言精彩,谁的日记出色,谁有突出进步……谁就拥有新书的优先阅读权----这也是本班的规矩。
【这个方法好,可以借鉴使用!
】
对于班级诵读来说,第一重要的,不是教师水平高不高,而是教师有没有感觉。
【这也是魏老师来校培训时告诉我们的。
感觉真的很重要。
薛瑞萍也提到如何培养自己有感觉:
我们不能假装水平高,但你可以假装热情高。
这种假装其实是一种预支。
紧接着,孩子呈现的状态会让我们弄假成真。
她所说的方法,我之前在引导孩子诵读时,采用过的方法,确实不错。
说实话,我的朗诵水平也不高,但是为了引导孩子们朗读,我就采用假装热情高,用我的热情感染孩子。
】
《薛瑞平班级日志》之教六年级的日子
读书笔记
1、牛奶是有营养的,然而该喝奶的的时候却不能让孩子嚼牛肉。
2、学习的事情,第一需要的就是老实。
老实或者沉静,也是对教师秉性的基本要求。
教育的事情,一定不能追求热热闹闹、轰轰烈烈;阅读的事情,则要警惕娱乐化、游戏化、活动化。
3、朗读,是让学生爱上阅读的唯一而且最重要的方法。
4、也许,你真的很忙,但是忙碌绝对不是忽略孩子的理由。
因为教育,乃是一个家庭最大的事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与父母有着莫大的关系。
)
5、一个人的母语水准,往往决定了其创造力、思维能力、感情力所能达到的境界。
6、不求甚解的诵读,就是给足孩子耳鬓厮磨、缓浸慢润的时间。
7、无需范读,径直背诵——而且是急诵,这是打通思维、融解隔膜、强烈震撼、整体摄受的好方法。
8、背诵,就是用最朴素的方式,直接有力地传送教师的热诚和期待,引动学生的热情和向往。
9、构成生命的不是事件,而是体验。
10、有信心地踏出第一步,你不需要看到整个楼梯,只要踏出第一步就好。
11、不要等到水平提高、感觉充沛才去行动。
须知,童心比我们更少污染、孩子比我们更接近真理;请相信,当你发愿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时候,孩子会以他们的蓬勃、清新、滋润。
矫健——反过来蓬勃你、清新你、滋润你、充沛你。
12、不要想太多,不必看太远,趁此刻还有感觉,请抓住感觉,立即行动。
13、适宜的环境、谦虚的教师和科学的材料是教育方法的三个外部特征。
14、比学生更容易患病、更需要调心的,是教师。
15、信是一回事,行是一回事。
信易行难。
苏伟娟
2014.11.19
《薛瑞平的班级日志》读书分享
1、认真而不偏执。
很多时候,放过学生就是放过自己。
(对于学生,我们不能一刀切,要因人而异,比如在布置作业方面,布置的时候统一要求,检查时就要因人而异,因为个别能力弱的,他们能够把最最基础的掌握就已很不错了。
)
2、如果教师不先做读书人,花多少钱,听多少讲座,学多少招数都是没有用的。
非但没有用,反而滋长了师生的心浮气躁。
假装阅读,假装推广还不如老老实实不阅读,不推广。
(只有老师的成长,才有学生的成长。
)
3、对于班级诵读来说,第一重要的是,不是教师水平高不高,而是教师有没有感觉。
任何事物,只要专注于它,我们就是在创造它。
(不要等到水平提高、感觉充沛才去行动。
有自信的踏出第一步,只要踏出第一步就好。
)
4、对于无力改变的,唯一正确的态度是放弃抱怨,接纳事实。
不要盯着不幸,无用的悲叹;而要换个角度,看到命运夺走的许多,慷慨赐予的许多——并对这许多怀抱感恩。
(盯着失去的,我们必会失去更多;感激已有的,你将拥有更多。
)
5、班级是道场,教室是道场,孩子是我们的学生,更是我们的同修。
(如今的孩子,小小年龄就承受着巨大的外在的压力,内心的冲突,他们需要知识,需要德育,更需要调心。
所有的坏人其实都是病人,作为老师,我们比学生更容易患病,更需要调心,所以感谢孩子。
)
牛瑞敏
2014.11.23
读《古老的回声》有感
——潜意识与意识《闺怨》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是王昌龄的一首七言绝句,而这首诗的语言是那么微妙,“潜意识与意识”并存,这一点如果让我们从诗中去悟想必会有难度,但经过自我的学习,发现确实说的有道理。
首先,“闺中少妇不知愁”的“不知”其实是她潜意识层次的心理活动状态,但在潜意识当中,作者暗示了她实际是“愁”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说她“不知愁”,其实,这更是她潜意识心理表现。
而后两句诗则是写她愁绪上升到了明确的意识层次。
其次,“春日凝装上翠楼”从表面看来是她“不知愁”的表现,是潜意识中的本能冲动要求表现的结果。
但在这时,这个少妇还仍然对自己内心的要求没有明确的意识,这种冲动还仅仅表现在它的不自觉的情绪冲动以及外部的行动中,而“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写的正是她的潜意识向意识的升华过程。
最后,“悔”字也正是现在的生活欲望对以往的理性束缚的反抗。
而这整句诗所表达的则恰恰是现在的意识追求,是对夫妻团聚的生活欲望。
至此,潜意识转化成了明确的自我意识,一个心理过程就这样完成了,全诗也戛然中止,留下了无穷的意味和令人品味的东西。
本诗在结构上始终在若即若离的两条情感线索中的发展:
1.它描写了闺中少妇的初春的欢悦;2.它又表现了她的内心寂寞和清冷,而这种结构方式的心理根据便是意识与潜意识的矛盾。
总之,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中已经刻画了她的潜意识心理活动,这更为后两句的转化做了充分的铺垫。
可以说作者写后两句诗是水到渠成的。
马丽贞11月22日
《古老的回声之潜意识与意识——<闺怨>赏析》读后感
大多数诗评家对王昌龄的《闺怨》采用直接法,即认为“闺中少妇”无忧无虑,“凝妆上翠楼”心情愉悦。
但作者认为这样的直译,与后面的“悔教夫婿觅封侯”连接显得过于突兀。
作者就从心理学的“潜意识”与“意识”对本诗做了分析。
“‘有’和‘无’的界限并不像理性的语言中那么明确、绝对。
说有还无,说无实有,既有且无,有无难分是诗歌有无观的核心。
”所以“闺中少妇不知愁”尽管说的是不知愁,其实却暗示少妇的愁绪,。
如果少妇真的没有愁,还说什么“不知愁”,这里的“无”实际等于“有”。
这是从潜意识层面分析的,“不知愁”是能感知的意识层面,这恰恰暗示潜意识层面的愁绪。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写的是她的潜意识向意识的升华过程。
”“忽”写出少妇这才看到春天嫩绿初绽美景,转而“悔”丈夫在外追求名利,也表现以往理性的追求,可是对夫妻团聚的生活欲望反抗名利的追求。
潜意识转化为意识,进而写出了少妇心中的寂寞和冷清。
本诗短短四句,从“不知愁”的潜意识暗示少妇的愁绪,到意识到丈夫在外追逐名利,夫妻难聚,进而自我察觉自己的寂寞愁苦,心理变化的分析使之前的“突兀感觉”不见了,也是我们理解前两句所刻画的潜意识心理活动,更理解“悔教夫婿觅封侯”。
李向丽
《古老的回声》之王昌龄
潜意识与意识《闺怨》赏析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潜意识,心理学上只不知不觉、没有意识的心理活动。
使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
“闺中少妇不知愁”中“闺”,在封建时代,是少女、少妇幽居独处的处所,是将她们与异性隔离开来的禁闭室,是束缚他们本能冲动的牢狱。
这个少妇自从丈夫外出求取功名,便独自一个人幽居深闺。
“少妇”之“少”点明她尚在青春年少,有旺盛的青春活力。
说白点,即使她尚在性本能旺盛的年龄阶段。
“闺”与“少”的矛盾中,已暗示了这个“少妇”身上存在着性压抑的寂寞和苦闷,但,作者说他“不知愁”只是她意识层次的心理活动状况,但在潜意识当中,作者暗示她实际是“愁”的。
不然,怎会“悔教夫婿觅封侯。
”呢?
如此说来,“春日凝装上翠楼。
”也有两层意思:
意识中,是她受美好春光吸引而登楼观景,是她“不知愁”的表现,而从潜意识中,则恰恰是她“愁”的表现。
平时独守空房、静待丈夫封侯归来,但,现在,竟然“凝装”离开闺房跑到“翠楼”上来了,此举非观景而来,而是出自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其根源生于内而非生于外。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写的是她的潜意识向意识的升华过程。
“忽见”这嫩绿初绽的集中显现大自然生命活力的“杨柳色”,被压抑着的生活的欲望便升华到了意识的层次,“悔”正是
现在的生活欲望对以往的理性束缚的反抗!
而这句诗所表达的则恰恰是现在的意识追求,是对夫妻团聚的生活欲望。
至此,潜意识,转化成了明确的自我意识,一个心理活动完成了,全诗也便戛然而止,余味悠长,令人回味无穷!
董爱2014.11.19
读《潜意识与意识》
——《闺怨》赏析有感
这周我们共读了《古老的回声》中王昌龄的《闺怨》这首诗的赏析,通过我们的共度分享我收获颇多。
岂不知诗的语言是微妙的,说有还无,说无实有,既有且无,有无难分是诗歌有无关的核心。
“不知”只是她意识层次的心理活动状况,但在潜意识当中,作者暗示了她实际是“愁”的,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说她“不知愁”。
在她的意识中,这是她受到美好春光的吸引登楼观景的举动,是她“不知愁”的表现,而从她的潜意识心理的角度说,则恰恰是她的“愁”的表现。
“闺中少妇不知愁”中的“闺”字和“少”字构成的是富有内在矛盾的统一印象,犹言落魄才子、矢志英雄。
作者已经暗示了这个“少妇”身上是存在着性压抑的寂寞和苦闷的,但他说她“不知愁”,就是说她还没有明确的自我觉察,或者说别人从表面现象上还看不出她内心的愁闷情绪。
如果说“少”字是满园春色,是少妇的青春活力和性欲冲动,那么,“闺”字和她对丈夫求取功名之心的理性追求便是这一切的院墙或篱笆。
“春日凝妆上翠楼”便是“满园春色关不住”的一个证明,是“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具体表现。
这里的“凝妆”二字分明不是为春景的客观景象而设,而是出于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欲望,其根源生于内而非生于外。
“悔”字也正是现在的生活欲望对以往的理性束缚的反抗。
而整句诗所表达的则恰恰是现在的意识追求,是对夫妻团聚的生活欲望。
至此,潜意识转化成了明确的自我意识,一个心理过程完成了,全诗也便戛然而止,留下了无穷的意味和令人咀嚼的东西。
作者写的是女主人公的潜意识心理及其相显意识转化的过程,这种潜意识心理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甚至是通过改装以对立的形式出现的,当恰切地表现了它,必然使人感到真实而不直露,恰切而不枯燥,耐人寻味,微妙有致。
苏小青2014.11.2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读书 老师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