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及试题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752175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5.87KB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及试题答案.docx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及试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及试题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及试题答案
高二语文期末考试名著阅读复习
《三国演义》
1.失街亭之后,“武侯弹琴退仲达”,这说的是什么人之间的故事?
你怎样看待这个故事?
答:
这说的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故事。
如何看待:
诸葛亮能把握对方多疑心理,故意表现出与平日“谨慎”不同的样子,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使对方因多疑而不敢行动。
或:
司马懿其实并不急于打败诸葛亮,以免出现对自己不利的“过河拆桥”、“兔死狗烹”的情况。
(如何看待有道理即可。
)
2.《三国演义》中,马谡因失守街亭而被诸葛亮斩着,你觉得诸葛亮有没有过错?
为什么?
答:
诸葛亮用人不当,刘备在白帝城托孤时曾说过“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街亭是蜀军“咽喉之路”,不可委命于马谡。
3.《三国演义》塑造厂不少性格鲜明的艺术形象,最突出的便是毛宗岗所说的“三绝”——奸绝、义绝、智绝。
“三绝”是哪三个人?
试选“一绝”举—一例说明其“绝”。
答:
曹操“奸绝”,关羽“义绝”,诸葛亮“智绝”。
曹操借粮官的人头以弹压军心、“梦中”杀人都体现出曹操的奸诈;关羽为义而与刘、张桃园结盟,奉义而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为义而释曹操:
诸葛亮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智算华容、计用空城等则体现出他的智慧。
4.《三国演义》有不少广为流传的成语典故,“望梅止渴”就是其中一例。
请简述“望梅止渴”的情景。
(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深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答:
望梅止渴———曹操;欲擒故纵——诸葛亮七擒孟获。
故事略。
5.简述《三国演义》中一个带“三”字的故事(如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三气周瑜等)。
答:
例“三顾茅庐”:
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未遇。
数日后,二顾茅庐,仍未遇。
过了一段时间,三顾茅庐,终于见到诸葛亮。
诸葛亮被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感动,终于答应出山。
其他略。
6.《三国志·吴书·陆逊传》载:
“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
尸骸飘流,塞江而下。
”这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一次战役?
请概述此次战役的经过。
答:
夷陵之战,刘备为重新夺取荆州、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
开战之初,蜀军步步进逼,吴军节节败退。
后来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指挥战事。
陆逊胸有成竹,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采用火攻,蜀军的40多座军营,顷刻之间变成一片火海,全线崩溃。
这次大战以蜀军彻底大败而告终。
7简述《三国演义》巾“煮洒沦英雄”的故事。
答:
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煮青梅喝酒。
曹操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否定。
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
“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刘备惊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
突然天降大雨,雷声大作,刘备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
曹操认为刘备胆小如鼠,再也不疑刘备了。
8. 《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酌事情分别有:
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等。
试讲述其中的一个令你难忘的情节。
9.简述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
答:
周瑜想杀死诸葛亮,以除后患,令其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诸葛亮却立军令状三天完成。
他前二天按兵不动,暗中叫鲁肃备大船二十,各船扎草人千个。
第三天四更,江上大雾迷漫,诸葛亮率船到曹军水寨前擂鼓呐喊佯攻,曹军怕中计,下令弓箭手向江中射箭。
当船的一边被射满后,诸葛亮令调转船头,等到被箭射满后才离开。
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任务。
10.“空城计”是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空城计”的故事情节。
答:
诸葛亮把部队都派去攻打魏军,只留少数老弱残兵在西平城中。
魏军大都督司马懿率15万大军来攻城。
诸葛亮临危不惧,传令大开城门,还派人去城门口洒扫。
他自己登上城楼,端坐弹琴,态度从容。
司马懿见此情形,心生疑窦,怕有伏兵,下令退兵。
11.人们将办事不成功称为“走麦城”,典故出自《三国演义》,请简述这个故事。
答:
关羽与东吴大将吕蒙在荆州交战,大败,退守麦城。
由于兵少粮尽,关羽不得不放弃麦城向西川撤退。
关羽想走小路,部下担心有埋伏,可是关羽自恃勇力.不听劝告:
果然遇到伏兵。
寡不敌众,关羽父子遭擒被杀。
12.《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如何从侧面突出张飞的“不战之威”?
请结合具体情节简要说明。
答:
通过曹军看到张飞和听到张飞三喝后的种种表现来侧面突出。
张飞怒目横矛,立马桥上,曹军不敢近前。
张飞第一次大喝,曹军尽皆股栗;第二次使曹操不禁胆怯,生出退兵之心;第三次使曹军大将“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几十万大军败退而去。
13.简述赵云百万军中救幼主的故事。
答:
曹操大军来袭,刘备携百姓渡江,被杀得首尾不能相顾,妻离子散。
赵子龙受命保护刘备的妻儿,但混乱中走散。
赵子龙杀人曹军阵营救出甘夫人,又杀人重围,怀揣幼主大战长坂坡,砍倒大旗两面,前后枪刺剑砍,不到两个时辰,杀死曹营上将五十余人,得以杀出重围,救出幼主。
14.简述曹操在濮阳大败后遇险的情况及反映出的曹操性格特征。
答:
曹操在濮阳与吕布作战时,中了陈宫之计,仓皇败逃,火光中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曹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超过吕布。
吕布从后面拍马赶来,将戟在曹操头盔上一击,问:
“曹操何在?
”曹操反指说:
“前面骑黄马者是他。
”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
曹操因此得以脱险。
这反映了曹操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的性格特征。
15.东吴为要回荆州,宴请关羽,准备“就筵闯杀之”,关羽单刀赴会,全身而退。
请具体说说关羽是如何脱身的?
答:
凭借智慧和勇气脱身:
预先准备了快船十只、水军五百藏于江上,随时准备接应;带周仓及八个关西大汉作护卫;席间谈笑自若据理力争;借斥周仓之机离席并暗示招来接应人马;挟持鲁肃做人质。
16.《三国演义》中张飞的粗中有细也颇让读者赏识,请简述诸葛亮在痛失庞统亲自引兵增援刘备进军西川时,派遣张飞率领一万精兵智夺巴郡的故事。
答:
张飞领命前行将至,巴郡太守严颜教军士上城坚守不出,张飞几番杀到吊桥,又被乱箭射回。
张飞于是教马军下马、步军皆坐引严颜出敌,无效后又改教三五十个军士于城下叫骂,仍无效。
张飞又生一计,传令军士四散砍打柴草寻觅路径,而后将计就计让假张飞迷惑严颜,严颜中计,乃至被擒,张飞智取巴郡
㈡《红楼梦》
1.《红楼梦》中有些人物形象的姓名借助谐音特点表示了作者的某些暗示,试举例两例说明。
答:
例如小说一开始就出现的“甄士隐”、“贾雨村”两个人,含有“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的意思;宁荣二府四位小姐分别名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表示贾府四春“原应叹息”。
2说说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结果。
答: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不但使贾府认下了这门亲戚,还拿回来二十两银子;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装疯卖傻,逗得贾母欢心,又得了许多银子、衣服之类;第三次进荣国府时,贾府的老祖宗贾母已死,凤姐病得骨瘦如柴,神情恍惚,只得把自己的独生女儿托付给她。
3、《红楼梦》中关于刘姥姥三进荣国府的叙写有什么作用?
答: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作为故事的开端;二进荣国府,则深入其中,引出贾府衣食住行方方面面;三进荣国府,亲眼目睹贾府的衰败。
总体而言,刘姥姥三进荣国府,见证了贾府的盛衰,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小说的贯穿线索。
4谈谈《红楼梦》中刘姥姥的形象特征。
答:
①善良的老人家门②勤劳的劳动者。
③热心的好心肠。
④智慧的公关师。
⑤幽默的老太太。
⑥率直的好脾气。
⑦乐观的生存者。
(任意答出五点即可)。
5请简要叙说《红楼梦》中探春理家时主要做了哪些开源节流的改革。
答:
探春理家主要做了两方面的改革:
一是“节流”,省下一些哥儿小姐重复支取的笔墨纸张钱、头油脂粉钱,还严格财务纪律,禁止破例冒领;二是“开源”,将大观园里的田地、苗圃、花木等发包给专人管理,这样不但大观园里的鸟食、插花等开销可免了,还可收受租金,一年下来,足有四百两银子的进账。
6试比较探春理家和工熙风协理宁国府不同目的。
答:
王熙凤是为了谋取一己之私利,满足自己权欲的虚荣。
探春完全是出于对这个家庭的公心,出于一份朴素的情感和责任。
7贾宝玉被刻画成了一个天生的“情种”,请说说文中有哪些表现。
答:
一岁时抓周,那世上所有之物摆了无数,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七八岁时,他就会说:
“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更有一句因林黛玉而起,对紫娟说的话:
“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作烟,如何?
”情已经成了贾宝玉生命的唯一意义。
8.简析晴雯在抄检大观园时表现的性格特征。
答:
晴雯在作者笔下是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丫鬟。
抄检大观园时.怡红院的丫头们无不战战兢兢、俯首帖耳,任人来搜查。
晴雯却出入意料,把自己的箱子往地上一倒,还顶撞了领头抄检者,以示反抗,这些充分表现出她对“主子们”的蔑视,决不向封建势力低头,敢于反抗的倔强性格。
晴雯的性格:
俏丽明艳,刚烈孤傲,敢于反抗。
6简要概括《红楼梦》中晴雯之死的主要原因。
答:
晴雯之死原因有二:
一是她长得太漂亮,很像林黛玉,而王夫人生怕有这样一个“狐狸精”在宝玉身边,会把宝玉的魂勾走,所以一定要把她赶出大观园;二是因为袭人忌妒。
晴雯判词云:
“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
”袭人怕自己在宝玉身边的地位受到动摇,于是向王夫人告状,说晴雯的不是(小说中虽未明说,但能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袭人。
),这又加深了王夫人对晴雯的仇视。
7.《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是一个重要的情节,请简述书中宝玉、黛玉共读《西厢记》的故事。
答:
示例:
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西厢记》,黛玉来后发现宝玉读的是《西厢记》,于是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西厢记》词句表白、打趣:
宝玉自比张生(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比黛玉为莺莺(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黛玉说宝玉是“银样蜡枪头”等。
9.读《红楼梦》判词,猜猜都是谁。
①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②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泉。
③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
可怜绮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④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
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答:
①贾探春②贾迎春③贾惜春④秦可卿。
10.《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除了林黛玉和薛宝钗外,还有哪十位?
答:
王熙风、史湘云、李纨、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秦可卿、妙玉、巧姐。
11.《红楼梦》“宝玉挨打”的情节历来为读者所津津乐道,试分析宝玉挨打的主要原因。
答:
宝玉与金钏儿说悄悄话被王夫人听见,金钏儿被王夫人打后羞愤投井自杀,贾环向贾政诬告此系宝玉逼奸不遂引起。
同时,宝玉又因留恋戏子蒋玉菡被告了状。
二罪并罚,宝玉因此挨打。
这还是表层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父子间价值观念的差异造成了严重的冲突。
(意思对即可)
12.简述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
答:
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个:
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
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
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
13.林黛玉进贾府初见宝玉,两人都觉得似曾相识,为什么会这样?
答:
木石前盟:
林黛玉本是仙山上的绛珠仙草,而贾宝玉原是神瑛侍者。
一天,神瑛侍者无意看见了快被枯死的绛珠仙草,于心不忍,便用仙水精心灌溉它,终于让它重又存活,后来绛珠仙草得了仙水的灵气,投胎转世为一女子,就是林黛玉。
所以贾宝玉第一次见了林黛玉,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而绛珠仙草林黛玉也因为神瑛侍者贾宝玉上辈子的有恩于自己,所以决定这辈子要用眼泪来偿还。
13.结合作品说明“宝黛初会”时宝玉有一个摔玉的举动,他为什么摔玉?
这表明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
原因:
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来了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
可见这不是一个好东西.性格特征:
平等思想,率真任性。
14.简述凤姐是如何计害尤二姐的。
答:
王熙凤得知贾琏偷偷地同尤二姐结了婚,就将尤二姐骗进府中。
一面唆使被逼退了婚的张华告状,借此大闹;一面又暗中煽动小妾秋桐辱骂,借刀杀人。
尤二姐十分痛苦、懊悔。
王熙凤又买通胡太医,让尤二姐吞下打胎药后小产。
维系生命的一丝希望也断绝了,尤二姐遂吞金自尽。
凤姐故作姿态,伤心痛哭。
15.请说说黛玉之死的经过。
答:
黛玉从贾母丫环口中得知宝玉将与宝钗成婚的消息,往宝玉处问询,二人相见,宝玉自诉病因;从宝玉处回来后,黛玉想自己“这病日重一日”“自料万无生理”,即将题诗的绢帕和一本诗稿烧毁。
最终在疾病的折磨中直声叫着宝玉而死去。
16.简述黛玉葬花的情景。
答:
黛玉夜访宝玉,丫环恶言相对,拒不开门,黛玉疑是宝玉故意不见,含泪而归。
次日乃祭饯花神之日,黛玉见园中落花无主,又勾起伤春愁思,乃荷锄葬花,不由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一面哽咽,一面低吟“葬花词”,以遣愁思。
宝玉适至,表明心迹,二人又言归于好。
17.“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这几句诗出自哪部名著的哪首诗?
吟诗是谁?
这几句涛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
《红楼梦》的《葬花吟》,吟诗是林黛玉。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
“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体现了那种不屈不挠、冰清玉洁,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傲不阿性格;“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以落花为喻,体现了她对前途命运的忧虑与绝望。
18.简述《红楼梦》中王熙风协理宁国府的一个故事。
答:
秦可卿死后,宁国府大办丧事。
由于贾珍之妻尤氏犯病,不能料事,遂请风姐协理。
凤姐凭借敏锐干练,很快看出宁国府的诸种弊端,马上有针对性地一一加以整治.杀伐决断,令行禁止。
此后,众人兢兢业业,不敢偷懒。
19.简述在抄检大观园时贾探春的行为。
答:
在抄检大观园时,抄检大军每到一处,大家都俯首帖耳。
唯独探春反应激烈,保护丫鬟,坚决对抗,认为这是家庭矛盾的结果,终将为家庭招来祸害。
她无所畏惧,不但顶撞凤姐,拂逆王夫人之意,且打了王善保家的耳光,表现出敢作敢当的勇气。
20.史湘云等人规劝宝玉要走“仕途经济”之路,宝玉听得逆耳,随口说:
“林妹妹不说这样混账话。
”这句话偏又让林黛玉在暗中听到,“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
请你说说,黛玉喜、惊、悲、叹的是什么?
答:
黛玉喜的是:
果然自已眼力不错,素日认他个知己;所惊的是:
他在人前—片私心称扬于我,共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的是:
你我既为知已,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呢,何必有一宝钗呢;所悲的是:
父母早逝,无人为我主张,而且近日已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恐自命薄不能持久。
21.简述《红楼梦》“黛玉焚稿”的事。
答:
黛玉知道了宝玉和宝钗即将成婚,急痛之下,一病不起。
那天,贾府的人都没来问候,便挣扎着起来,叫丫头将往日所写诗的稿本和题诗的绢子拿来,扔在火盆里烧毁。
此后病越发沉重,终于含恨离开人世。
㈣《呐喊》
1.《呐喊》收入了鲁迅先生1918—1922年所作的15部小说。
后来作者抽出去一部历史小说《不周山》(后更名为《铸剑》),遂成现在的14部。
请写出其中五部作品的名字。
答:
包括《一件小事)《狂人日记》《鸭的喜剧》《端午节》《故乡》《孔乙己》《药》《阿Q正传》《兔和猫》《社戏》《风波》《头发的故事》《明天》《白光》,任写五部即可。
2.王胡、水生、王九妈、华大妈、仲密夫人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
《阿Q正传》《故乡)《明天》《药》《鸭的喜剧》
3.吴妈、七斤嫂、八公公、方玄绰、夏四奶奶这些人物分别出于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哪篇作品?
答:
《阿Q正传》《风波》《社戏》《端午节》《药》。
4.《狂人日记》中狂人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狂人性格的特点,首先便是有才气和狂气。
他具有清醒的头脑和科学的态度。
他洞察封建礼教的本质,“这历史没有年代,……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狂人性格的又一特点,是他充满了义勇和正气。
早在20年前,他就把象征封建统治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
20年后,他又质问吃人者:
“吃人的事,对么?
”“从来如此便对么?
”狂人性格的另一特点,是充满理想和信念。
他预言:
将来是“容不得吃人的人”存在的社会。
由此可见,狂人在未狂之前,便是一位敢于斗争的战士,致狂之后,他那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封建精神更加昂扬。
5.鲁迅在《呐喊》中运用了一些“曲笔”,那么,什么是“曲笔”?
请结合《药》加以分析说明其作用。
答:
曲笔:
指不拘泥于事物真实情况的写法。
在《药》的瑜儿的坟上平空添上一个花环。
《药》这篇小说,既写了华、夏两家由于愚昧麻木所造成的家破人亡的悲剧,也写了革命者由于脱离群众而不被理解的悲哀,整个作品弥漫着一股凄清色调,尤其是结尾关于坟场环境的描写文字,更是让人感到阴森恐惧。
可是,“瑜儿坟上”的一圈花环。
这清白、零星的小花给作品增添了一点热度和亮色,暗示着革命者流血牺牲,后继有人,给人以信心和希望,人们有理由相信,夏瑜的同情者和继承者们一定会发扬夏瑜精神,光明终究有到来的时候。
6.夏瑜斗争的悲剧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
夏瑜斗争的悲剧性表现在于:
他的革命主张是正确的,但不为群众理解,得不到群众支持;他的牺牲得不到群众同情;他为革命所洒的鲜血,竟成了华小栓治病的药。
他的死是悲凉的,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弱点。
7.请围绕《阿Q正传》举例谈谈你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本质的理解。
答:
阿Q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王胡、小D的冲突中,一直都是失败者,但他却自我辩护和粉饰:
盲目地自夸自尊,“我们先前——比你阔多了!
”;莫名其妙地自轻自贱,“我是虫豸——还不放么?
”;对耻辱和失败的健忘和自慰,“儿子打老子了!
”;对更弱者的欺凌和报复,“他扭住伊(指小尼姑)的面颊”。
(举一实例即可)精神胜利法的本质:
就是自欺自骗以求自慰,这种奴性心理,是长期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给人们造成的,是中华民族觉醒和振兴最严重的思想阻力之一,也是鲁迅先生通过(阿Q正传)对我们民族进行的自我批判。
《雷雨》
1.请结合对剧本主题的理解,谈谈以“雷雨”为题的作用。
答:
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故事的高潮、悲剧的发生都集中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
可以这样说,“雷雨”是整个作品的自然环境;作者以雷雨象征作品的社会环境,告诉人们,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沉闷抑郁的空气里,一场改变现实的雷雨即将来临;作者通过封建大家庭的罪恶和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冲突,反映了正在酝酿社会大变动的20年代的中国社会现实。
2.《雷雨》中,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是真实的还是虚伪的?
请简要说明。
答:
在《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体现在他对鲁侍萍的怀念上应该说这种怀念是真实的。
要点:
①两次婚姻都不如意,难免怀念起过去与侍萍度过的快乐时光;②急于了解当年的情况,想为侍萍修墓。
同时这种怀念又是虚伪的。
要点:
①当他得知侍萍没有死而且就在眼前时,他想把她永远打发走;②维护家庭地位,保护“好父亲”的嘴脸。
3.《雷雨》第—‘幕开始时,四凤要去给太太繁漪送药,他父亲鲁贵却再三阻挡,想要敲诈钱财用来赌博,因为他掌握了两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你知道是哪两个吗?
答:
一是大少爷周萍和四凤有暧昧关系,二是周萍又与他的后母繁漪有暖昧关系。
㈥《老人与海》
1.《老人和海》中的桑地亚哥是位怎样的人?
举出一处情节加以说明。
答:
桑地亚哥是位坚毅刚强的老人。
他能忍受厄运的重压,虽然已经衰老,想到的却多是力的象征——狮子、抵手比赛,勇敢面对硕大的马林鱼和成群的鲨鱼。
他是一个无论在怎么艰苦的环境都凭毅力和智慧进行抗争的勇士,是一个捍卫“人的灵魂的尊严”的人。
2.简析《老人与海》中桑地亚哥的“硬汉”形象。
答:
《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地亚哥是海明威塑造出的一条“硬汉”。
他孤独、背运、贫穷、年老体衰,但是他乐观、自信、勇敢、坚韧,他的“那双眼啊,跟海水一样蓝,是愉快的,毫不沮丧的”。
他连续84天在海上打鱼一无所获,但他既不唉声叹气,也不怨天尤人。
在与马林鱼、鲨鱼搏斗中,他忍着饥饿、伤痛,竭尽全力,充分体现了他永不气馁的精神。
3.《老人与海》故事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老人梦见狮子,对此你如何理解?
答:
①狮子为百兽之王,孤独贫困的老人屡遭厄运,从不灰心,总力图在狮子身上汲取力量,不断进取。
②首尾呼应,深化主题。
4.《老人与海》中,在与鲨鱼搏斗后,老人为什么认为“他终于给打败了”?
你是怎么看待的?
答:
老人认为自己给打败了,是因为他的马林鱼仅剩一副空骨架。
而他的身体、精神疲劳到了极点,他甚至后悔捕到这条鱼。
但是,在我们的眼中,他是一位胜利者,不仅仅因为他杀死了许多鲨鱼,更主要的是从他的搏斗经历中,让我们看到他那高傲、坚强的精神,看到了一个真正的“硬汉”形象。
8.《老人与海》:
结尾“马诺林送来厂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
”一句表明厂马诺林什么样的想法?
答:
孩子在老人勇斗大鱼及群鲨而威武不屈的精神感召下,决心以老人为榜样,并回到老人的身旁。
㈦《家》
1.试简述《家》的思想内容。
答:
《家》的思想内容有三个方面:
①通过梅、呜凤、瑞珏三个女子的悲剧,控诉封建制度、礼教对年轻生命的摧残,揭露、控诉封建大家庭、封建制度的罪恶;②歌颂封建大家庭中青年一代民主主义的觉醒及其反封建斗争:
③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及其没落、崩溃。
2.爱情故事是《家》中情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品写了哪几对青年的爱情?
答:
作品写了觉慧与鸣凤,觉新与钱梅芬、李瑞珏,觉民与琴等几对青年爱情上的不同遭遇。
3.请简要分析巴金的代表作《家》中的高老太爷形象。
答:
高老太爷是这个封建大家族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专横、衰老和腐朽,象征着旧家庭和专制制度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他是这个家族的至尊,掌握着全家人的命运,按照封建社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他是家族的“君主”,全公馆上下无不敬畏的“神”。
4.觉新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时时处在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中,他的双重性格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他接受封建正统观念,又处在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又接受新思想的影响。
既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又处处奉封建礼教为处世行事准则。
既渴望自由解放,又无力与旧家庭决裂。
既想着要为别人牺牲自己,又常常让别人为自己的孝道而牺牲。
他既是一个受害者,又是一个帮凶。
5.简述《家》中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
答:
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
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
不久梅出嫁。
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
军阀外战,梅跟着张太太和琴来高公馆避难,与觉新重逢,两人都不能忘旧情。
在矛盾痛苦中,钱梅芬抑郁成疾,吐血而死。
6.请简要分析巴金的代表作《家》中的觉慧形象。
答:
觉慧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叛逆者形象。
他在“五四”思潮的冲击下,在高家最早觉醒过来。
他充满朝气,敢于对抗高老太爷的旨意,以极大的热情投入社会革命活动,编写进步刊物,撰写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他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支持和帮助觉民逃婚,大胆向婢女鸣凤表示纯洁的爱情;他不怕冒犯尊长,公然揭穿他们“捉鬼”行孝的丑剧;最后,他又毅然从这罪恶的家庭出走。
当然,他也有历史局限性,他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影响。
7.简述最能体现觉民性格和觉醒程度的事件和情节。
答:
觉民逃婚,在高老太爷的生门宴会上,冯乐山提亲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家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门亲事。
觉民知道此事后,坚决不同意,甚至不惜顶撞高老太爷而离家出走。
他给大哥的信中明确表达了不妥协的立场、最后,临终前的高老太爷只好答应取消婚约。
8.你认为《家》中梅与瑞珏这两位女性的形象有何相通之处?
答:
她们都具有美好的性格,也很有才华,由于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和虐杀,她们都正逢青春而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文学 常识 名著 阅读 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