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届语文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3751723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35.80KB
广东省深圳市届语文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
《广东省深圳市届语文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届语文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深圳市届语文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2012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伺机/伺候 丰稔/色厉内荏 差可告慰/鬼使神差
B.储存/贮藏 勾当/勾心斗角 引吭高歌/沆瀣一气
C.羞赧/赦免 翘楚/翘首以待 挑拨离间/间不容发
D.船舷/漩涡 蹊跷/独辟蹊径 量入为出/量体裁衣
2.下面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工信部关于四项校车安全技术新国标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
工信部首次将幼儿园校车列入国家标准的制定范围,这一举措得到全社会广泛好评。
B.2011年12月26日上午10时40分,随着汽笛一声长鸣,G6126次列车缓缓驶出深圳北站,标志着广深港高铁广深段正式开通运营,深圳由此开启了高铁时代。
C.近段时间,大雾天气频繁出现,首都北京城仿佛变成雾都,空气中的PM2.5浓度越来越高,今天终于迎来了和煦的阳光,每个人都弹冠相庆。
D.今年春节回到故乡,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路也宽了,楼也高了,河水也清了,短短的几个月,故乡的变化真大。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连日来,朝鲜民众纷纷前往锦绣山纪念宫瞻仰金正日的遗体,平壤街头也有大批的市民进行哀悼活动,许多人放声大哭,其中老人、妇女和军人的情绪最为激动。
B.2011年10月24日,在全球发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丰富而系统地介绍了史蒂夫·乔布斯有如过山车般精彩的人生,乔布斯的那份感悟与激情,真诚与不舍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C.深圳博物馆是一座综合类博物馆,馆内现有文物藏品两万余件,其中包括亿万年前的古生物化石标本、神人纹镜、鸟纹鼎等珍贵文物展出。
D.又到岁末,2011年的“年度汉字、词”评选结果现已揭晓。
“控”和“伤不起”分别被评选为年度汉字和年度词语。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所知道的一切精神上的伟人,他们的心灵世界无不具有这个特征,其核心始终是单纯的,却又能够包含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思想。
②有没有丰富的复杂呢?
我不知道,如果有,那很可能是一颗魔鬼的心吧。
③与此相反的境界是贫乏的复杂。
这是那些平庸的心灵,它们被各种人际关系和利害计算占据着,所以复杂,可是完全缺乏精神的内涵,所以又是一种贫乏的复杂。
④对于心的境界,我所能够给出的最高赞语就是:
丰富的单纯。
⑤除了这两种情况外,也许还有贫乏的单纯,不过,一种单纯倘若没有精神的光彩,我就宁可说它是简单而不是单纯。
A.④②③①⑤B.②①③⑤④C.④①③⑤②D.②④①③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朱衣道人者,阳曲傅山先生也。
初字青竹,寻改字青主。
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
见天下且丧乱,诸号为缙绅先生者,多腐恶不足道,愤之,乃坚苦持气节,不肯少与时媕婀①。
甲申②,梦天帝赐之黄冠③,乃衣朱衣,居土穴,以养母。
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
其子曰眉。
每日樵于山中,置书担上,休担则取书读之。
中州有吏部郎者,故名士,访先生。
既见,问曰:
“郎君安往?
”先生答曰:
“少需之,且至矣。
”俄而有负薪而归者,先生呼曰:
“孺子,来前肃客!
”吏部颇惊。
抵暮,先生令伴客寝,则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
诘朝④,谢先生曰:
“吾甚惭于郎君。
”或出游,眉与先生共挽车,暮宿逆旅,仍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
诘旦,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戊午,天子有大科⑤之命,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
时先生年七十有四,而眉以病先卒,固辞,有司不可。
先生称疾,有司乃令役夫舁⑥其床以行,二孙侍。
既至京师三十里,以死拒,不入城。
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公卿毕至。
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诏免试,许放还山。
时征士⑦中报罢⑧而年老者,恩赐以官。
于是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
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
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蔚州进曰:
“止,止,是即谢矣。
”次日遽归,众皆出城送之。
及卒,以朱衣黄冠殓。
著述之仅传者,曰《霜红龛集》。
(选自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有删节)
【注释】①媕婀(ān’ē):
曲意顺从,圆通处世。
②甲申:
崇祯十七年(1644)。
是年李自成破北京,清兵入关。
③黄冠:
道士的冠。
后文的“朱衣”指道士服装。
④诘朝:
明晨。
⑤大科:
取士之科,其科目由皇帝到场临时决定。
⑥舁(yú):
抬。
⑦征士:
旧称被皇帝征招过的隐士。
⑧报罢:
没有录取。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孺子,来前肃客 揖拜
B.吾甚惭于郎君 羞愧
C.固辞,有司不可 推辞、拒绝
D.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 指责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愤之,乃坚苦持气节益都乃诣先生曰
B.休担则取书读之 著述之仅传者
C.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 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
D.俄而有负薪而归者 时征士中报罢而年老者
7.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傅山先生“有气节”的一组是 (3分)
①不肯少与时媕婀 ②天下大定,自是始以黄冠自放
③抵暮,先生令伴客寝 ④必成诵始行,否则予杖
⑤而眉以病先卒,固辞 ⑥先生卧床,不具迎送礼
⑦诏免试,许放还山 ⑧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⑧C.①②⑥⑧D.③④⑤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看到明朝末年那些达官贵人多贪腐作恶,傅山先生非常气愤。
清朝入主中原后,傅山先生做了道士。
B.傅山先生的儿子傅眉非常勤奋,每天利用上山砍柴的间隙博览群书,但是他的学问还是被中州的名士轻视。
C.经名士举荐,傅山先生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朝廷赐给他中书舍人的官职。
D.傅山先生死后,是按照道士的丧葬仪式安葬的。
他一生只写过一部著作,叫《霜红龛集》。
9.断句和翻译。
(10分)
(1)用“/”给下面文段断句。
(4分)
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
(2)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①与叙中州之文献,滔滔不置,吏部或不能尽答也。
②益都强掖之使谢,则仆于地。
10.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释】①诗家:
诗人。
②上林:
古代皇家园林。
(1)本诗中的“才”和“半”用得好。
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好在哪里。
(2分)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3分)
(3)这是一首蕴含着丰富而高雅理趣的写景诗。
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样的理趣?
(2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题计分。
答对一空给1分。
)(6分)
(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山间之朝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3),。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孟子·鱼我所欲也》)
(4)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说深刻林凯
①“深刻”一词人们常常提及。
可是什么是深刻,人们却很少思考,结果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是被“深刻”所迷惑,将本不深刻的东西视为深刻,将原本深刻的东西视为不深刻。
造成这种一反一正认识的原因有二:
一是很少有人怀疑自己所讲的问题,二是少见多怪。
②《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深刻”的,一是“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二是“内心感受程度很深的”。
这两个方面告诉我们,深刻一是指思维,二是指感受。
感受,人们好理解,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第一次看见,那肯定是印象深刻。
但是,思维就不那么简单,因为要达到事物或是某一问题的本质,不是眼见为真。
英国哲学家罗素在《哲学问题》一书中讲到康德时说:
“康德认为他称之为‘物自体’的物质客体根本是不可知的,可知的乃是我们在经验中所遇到的客体(他称之为现象)。
”中国的老子讲:
“前识者,道之华也。
”这两位东西方文化巨人讲的有异曲同工之处。
所以我们眼睛看到的常常只是表象,不是本质。
那么怎么样才算看到本质?
③我们常说鲁迅杂文写得深刻。
深刻在什么地方?
就在于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吃人”本质。
也许有人会说,封建社会怎么吃人呢?
谁也没看见封建社会有什么血盆大口。
殊不知,这个血盆大口不是长着獠牙,它是用一种无形的东西,即封建的意志,更进一步说就是皇帝个人的意志束缚着你的行为、你的思想,而且它还口口声声说一切都是为你着想,让你心甘情愿做奴才。
无形之枷锁有时比獠牙还厉害,它剥夺了一个人方方面面的权力。
人类有时也很麻木,一旦习惯了某种生活方式,他就会不觉得这种生活方式让他失去了什么。
长期不在自由下生活的人,并不知道自由的可贵;长期不思考的人,也并不知道思考的意义。
结果就是你不让我自由,我就不要自由,你不让我思考,我就不思考,只要让我吃饱饭就行。
此种麻木的思想,被鲁迅意识到了,就是本该我们作为人应有的东西被专制者拿走了,这和吃人有什么两样,这也就是说鲁迅看见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
他看到了人类社会本质上的不公平、不合理,甚至扭曲的地方,就是在专制者眼里从不把人当人看。
④深刻绝不是奇谈怪论,不是谁喊叫和辱骂声大谁就深刻,不是你想到了我没有想到就是深刻,也不是你敢说我不敢说就是深刻,更不是因为你看的书多能引用几句名人的话就是深刻,深刻与这些统统都无关。
深刻存在于事物自身,任何事物都有它自身运动的规律,改造规律必定受规律的惩罚。
人类社会也如此。
在过去的六十年中,我们曾一度改造人的灵魂,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
其主要原因,还是自己对自己认识的不足,自己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正常人,而看成是超人。
用社会学的语言来表述,就是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是有限的。
所以,康德讲“物自体”,老子讲“前识者,道之华也”,都是提示要从事物的本质上认识事物的大道理。
谈论社会改造、一心想变革文化的人,也应该从这个大道理中寻求启示,寻找你要找的东西,这样就会离真理更近一些。
除此之外,那些空喊冠冕堂皇口号革命的人,多是用自己的手革自己的命。
假如是理想者的话,也是用自己狂妄的理想去实践野心家的理想,与自己的理想没有多大关系。
从历史上看,这种悲剧多发生在文化人身上。
⑤这个世界不缺少深刻,就跟不缺少美一样,缺少的是发现深刻和美的眼睛。
比如万有引力,它本身就存在,不过是你认识不到,而牛顿认识到了,我们就应该说牛顿是深刻的。
布鲁诺说地球是围着太阳转,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所以他是深刻的,而且深刻得让许多人不相信他的深刻,他的悲剧恰恰就是对世俗观念的背叛。
这样说来深刻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它是既简单又朴素的:
一是事物本身存在的动因,二是我们能准确地说出这种存在的动因。
如果套用一句佛家的禅语就是:
我说对了。
当然,一个“对”字给你带来光明,但你确实要从黑暗中走过。
(选自2010年3月19日《文汇读书周报》)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
(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
多选不给分)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所谓深刻,一是指感受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二是指思维深刻,让他人内心感受强烈,印象深刻。
B.康德认为他称之为“物自体”的物质客体根本是不可知的,可知的乃是我们在经验中所遇到的客体(他称之为现象),老子说“前识者,道之华也”,这些都说明我们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而不是本质。
C.奇谈怪论,大声喊叫和辱骂,敢想敢说,看的书多,能引用几句名人的话,这些都不算深刻。
D.在过去的六十年中,因我们对自己认识不足,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正常人,而是把自己看成超人,导致我们曾一度改造人的灵魂,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
E.像地球围着太阳转这样一些客观存在的事实,一般人都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而布鲁诺发现了,所以,布鲁诺是深刻的。
13.下列选项不属于“思维深刻”范畴的一项是(3分)
A.一辈子没见过红颜色的人第一次看见红颜色。
B.鲁迅杂文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C.揭示事物自身运动的规律。
D.牛顿发现万有引力。
14.文末划线的句子耐人寻味,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理解。
(4分)
15.请概述文章各段落的主要观点。
(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
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
作答前,务必用2B黑色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与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狐狸的窗户(日)安房直子
是什么时候了呢,是我在山道上迷路时发生的事。
我要回自己的山间小屋去,一个人扛着长枪,精神恍惚地走在走惯了的山道上。
是的,那一刻,我是彻底的精神恍惚了。
我不知怎么会胡思乱想起过去一个特别喜欢的女孩子来了。
当我在山道上转过一个弯时,突然间,天空一下子亮得刺眼,简直就好像是被擦亮的蓝玻璃一样……于是,地面上不知为什么,也呈现出一片浅浅的蓝色。
“咦?
”
一刹那间,我惊呆了。
眨了两下眼,啊呀,那边不是往常看惯的杉树林了,是一片一眼望不到头的原野。
而且,还是一片蓝色的桔梗花田。
我连大气也不敢喘。
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走错了,竟冷不防闯到这么一个地方来了?
再说,这山里曾经有过这样的花田吗?
立刻返回去!
我命令自己道。
那景色美得有些过分了,不知为什么,让人望而生畏了。
可是,那里吹着让人心旷神怡的风,桔梗花田一直延伸到天边。
就这么返回去,未免有点让人觉得惋惜了。
“就稍稍歇一会儿吧!
”
我在那里坐了下来,擦去汗水。
就在这时,有一团白色的东西,刷地一下从我的眼前跑了过去。
我猛地站了起来,只见桔梗花“刷刷”地摇出了一条长线,那白色的生灵像个滚动的球似的,向前飞跑。
没错,是一只白狐狸。
还是个幼崽。
我抱着长枪,在后面紧追不舍。
但很快被小狐狸甩掉了。
“欢迎您来!
”
我吓了一跳,回头一看,身后是一家小店,门口有块用蓝字写的招牌:
“印染·桔梗屋”。
在那块招牌下面,孤单单地站着一个系着藏青色围裙,还是个孩子的店员。
我顿时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
我知道,他就是那只小狐狸变的。
“我给你染染手指头吧?
”
狐狸说着,用四根染蓝的手指组成一个菱形的窗户,然后架到我眼前,快乐地说:
“您往里瞅瞅吧。
”
在小窗户里,我看到了美丽的狐狸妈妈。
小狐狸告诉我,很早以前,它的妈妈被人用枪打死了。
狐狸接着说:
“后来,仍然是这样一个秋日,风呼呼地吹,桔梗花异口同声地说:
‘染染你的手指吧,再用它们搭成一个窗户!
’从此我就不再寂寞了。
不论什么时候,我都能从这扇窗户里看到妈妈的身影了。
”
我也染了手指。
在窗户里,我看到了一个从前特别喜欢,而现在绝不可能见面的少女。
我想付钱,可一分钱也没有带。
狐狸说:
“请把枪给我吧。
”
我将枪给了小狐狸。
收下了我的枪,小狐狸送给我一些蘑菇。
我高高兴兴地回去了。
我一边走,一边用手搭起了小窗户。
这回窗户里下着雨,朦胧中我看到了我一直怀念的院子,院子里还扔着被雨淋湿了的我的长靴。
家里点着灯,传出两个孩子的笑声,一个是我的声音,还有一个是我死去的妹妹的声音。
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一场大火烧毁了我们的家。
这个庭院,现在早就没有了。
不过我想不要紧,我拥有了了不得的手指啊!
我要永远珍惜这手指头。
可我回家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习惯性地洗手。
一切都完了!
第二天,我决定再到狐狸家去一趟,重染一遍手指。
我一连好几天都在林子里徘徊,但却再也没有出现那片桔梗花田,也没有看见那只白色的小狐狸。
(选自作者同名小说,有删节)
16.文中划线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它们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分)
17.请根据小说的情节发展过程,写出故事梗概。
(要求字数在80字以内。
)(5分)
18.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主题的认识。
(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回忆鲁迅先生萧红
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
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的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的咳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他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一切地走去。
鲁迅先生不大注意人的衣裳,他说:
“谁穿什么衣裳我看不见的……”
鲁迅先生生的病,刚好了一点,他坐在躺椅上,抽着烟,那天我穿着新奇的大红的上衣,很宽的袖子。
鲁迅先生说:
“这天气闷热起来,这就是梅雨天。
”他把他装在象牙烟嘴上的香烟,又用手装得紧一点,往下又说了别的。
许先生忙着家务,跑来跑去,也没有对我的衣裳加以鉴赏。
于是我说:
“周先生,我的衣裳漂亮不漂亮?
”
鲁迅先生从上往下看了一眼:
“不大漂亮。
”
过了一会又接着说:
“你的裙子配的颜色不对,并不是红上衣不好看,各种颜色都是好看的,红上衣要配红裙子,不然就是黑裙子,咖啡色的就不行了;这两种颜色放在一起很浑浊……你没看到外国人在街上走的吗?
绝没有下边穿一件绿裙子,上边穿一件紫上衣,也没有穿一件红裙子而后穿一件白上衣的……”
鲁迅先生就在躺椅上看着我:
“你这裙子是咖啡色的,还带格子,颜色浑浊得很,所以把红色衣裳也弄得不漂亮了。
”
“……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的宽……”
那天鲁迅先生很有兴致,把我一双短统靴子也略略批评一下,说我的短靴是军人穿的,因为靴子的前后都有一条线织的拉手,这拉手据鲁迅先生说是放在裤子下边的……我说:
“周先生,为什么那靴子我穿了多久了而不告诉我,怎么现在才想起来呢?
现在我不是不穿了吗?
我穿的这不是另外的鞋吗?
”
“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我一说你该不穿了。
”
那天下午要赴一个筵会去,我要许先生给我找一点布条或绸条束一束头发。
许先生拿了来米色的绿色的还有桃红色的。
经我和许先生共同选定的是米色的。
为着取笑,把那桃红色的,许先生举起来放在我的头发上,并且许先生很开心地说着:
“好看吧!
多漂亮!
”
我也非常得意,很规矩又顽皮地在等着鲁迅先生往这边看我们。
鲁迅先生这一看,脸是严肃的,他的眼皮往下一放向着我们这边看着:
“不要那样装饰她……”
许先生有点窘了。
我也安静下来。
鲁迅先生在北平教书时,从不发脾气,但常常好用这种眼光看人,许先生常跟我讲。
她在女师大读书时,周先生在课堂上,一生气就用眼睛往下一掠,看着他们,这种眼光是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曾自己述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时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我开始问:
“周先生怎么也晓得女人穿衣裳的这些事情呢?
”
“看过书的,关于美学的。
”
“什么时候看的……”
“大概是在日本读书的时候……”
“买的书吗?
”
“不一定是买的,也许是从什么地方抓到就看的……”
“看了有趣味吗?
!
”
“随便看看……”
“周先生看这书做什么?
”
“……”没有回答,好象很难以答。
许先生在旁说:
“周先生什么书都看的。
”
在鲁迅先生家里作客人,刚开始是从法租界来到虹口,搭电车也要差不多一个钟头的工夫,所以那时候来的次数比较少。
记得有一次谈到半夜了,一过十二点电车就没有的,但那天不知讲了些什么,讲到一个段落就看看旁边小长桌上的圆钟,十一点半了,十一点四十五分了,电车没有了。
“反正已十二点,电车也没有,那么再坐一会。
”许先生如此劝着。
鲁迅先生好象听了所讲的什么引起了幻想,安顿地举着象牙烟嘴在沉思着。
一点钟以后,送我(还有别的朋友)出来的是许先生,外边下着的蒙蒙的小雨,弄堂里灯光全然灭掉了,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节选自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
19.结合文本内容,概括鲁迅先生服饰美学观的主要内容。
(4分)
20.文中加横线的语段运用了怎样的叙述方法?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5分)
21.文中所写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这与我们通常了解的作为“民族魂”的鲁迅是否背离?
请简述理由。
(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祖冲之、王羲之、苏轼、李清照都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人,假如他们正在你就读的中学读书,拟参加北京大学特长生招生考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位,以校长的名义,为其写一段推荐语。
(要求:
略去称呼语和落款,不要出现深圳学校的真实名称,不少于60字。
)
23.阅读本试卷第24题,请写出这篇议论文的写作提纲。
(要求:
写出中心论点,至少写出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至少写出一个论据,并说明各分论点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逻辑关系,如并列式、层进式、对照式等等。
)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这样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
钱先生学问做得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
”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请以“心要在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考点
答案
分值
说 明
1
语音辨析
B
3
B项分别读chǔ/zhù、gòu/gōu、háng/hàng。
A项分别读sì/cì、rěn、chā/chāi。
C项分别读nǎn/shè、qiáo、jiàn/jiān。
D项分别读
xián/xuán、qī/xī、liàng。
2
熟语运用
B
3
A.“关于”用错。
“关于”和“对于”都可以将一个行为事件引进来,而对象性比较强、范围比较清晰的事情,用“对于”不用“关于”。
此处引入的对象性强、范围清晰,用“对于”。
C.“弹冠相庆”:
“弹冠”指弹去帽子上的灰尘。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
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
D.“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指一天不见面,就像隔了三年一样。
形容思念甚深。
此处与语境不符。
3
语病辨析
D
3
A.“老人、妇女和军人”概念有交叉;B.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丰富”不能修饰“介绍”,可改为“全面”;C.句式杂糅,可删去“展出”。
4
衔接连贯
C
3
语出周国平《人生哲思录》,答题时需注意关键词。
第④句是作者的观点,应放在句首;第①句关键词“具有这个特征”中的“这个”指代第④句的“丰富的单纯”,故句①紧随句④;第③句关键词“与此相反”的“此”指④①阐释的“丰富的单纯”这一心灵境界,因此,紧随④①之后;⑤承上启下,关键词“这两种情况”中的“这”指代上文中④①和③所谈到的“丰富的单纯”和“贫乏的复杂”两种心的境界,“贫乏的单纯”启下,引出②句“丰富的复杂”。
5
文言实词
D
3
D.拜访
6
文言虚词
A
3
A.都是副词,于是,就;B代词,它,指代书;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C介词,把,拿;介词,凭借;D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示修饰;连词,表并列,并且。
7
分析筛选
C
3
③④⑦不是表示气节的。
8
分析概括
A
3
B“他的学问还是被中州的名士轻视”有误,根据文意可知,“他的学问”让中州名士感到羞愧;C“傅山先生参加了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深圳市 语文 高三一模 试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