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docx
- 文档编号:23747938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759.47KB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docx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小学数学学科单元备课稿
班级:
四
(2)、(3)备课人:
单元
第_八_单元_____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_______________
课时数
4课时
教
材
分
析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已经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
第一小节平均数,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
在第一小节学习的平均数是统计的一个重要概念。
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见下图)。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作用,并能够用自己的语音解释其实际意义。
2.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4.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实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
学
重
难
点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强化平均数计算的方法
2.体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丰富其呈现形式
3.结合实际问题,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的作用。
小学数学学科备课稿
班级:
四
(2)、(3)备课人:
课题
平均数P90-92
课型
新授课
课时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
核心任务
怎样计算平均数?
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怎样比较两支队伍的成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以幻灯片形式出示教师家的书橱。
现在,我的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课题。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并提问:
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
(3)教师:
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随笔
教学过程
(板书:
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
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
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
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随笔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师:
刚才我们通过移多补少和计算,求出平均每人收集了13个矿泉水瓶,看这个平均数13,它是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
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教师:
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
举例说一说。
预设:
(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
(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
(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
【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3)知识应用
1.判断。
(1)某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
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
(2)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会超过160厘米,有的队员身高不到160厘米。
( )
(3)小明所在的1班学生平均身高1.4米,小强所在的2班平均身高1.5米。
小明一定比小强矮。
( )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感受平均数的特点: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比数据中最大数小,比最小数大。
2.选择。
小明家平均每月用水( )吨。
A.(16+24+36+27)÷365
B.(16+24+36+27)÷12
C.(16+24+36+27)÷4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平均用水量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所求问题找准与总数相对应的份数。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再看看开始想解决的问题: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现在能解决了吗?
随笔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备课稿
班级:
四
(2)、(3)备课人:
课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P95-97
课型
新授课
课时目标
1.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能阅读图意进行数据分析,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统计表之间的内在关系,填写复式统计表。
3.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提高发现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能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教学难点:
相关单式与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
核心任务
你能将两个统计图合成一个统计图吗?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复式条形统计图还可以怎样画?
在生活中,还能看见其他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吗?
教学过程
一、观察、提问
情景引入:
本学期光明小学四年级同学们都积极报名参加了课外活动,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请看下面的情况统计:
1.给出四
(1)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单式条形统计图
请你描述这幅统计图,说说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2.再给出四
(2)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单式条形统计图
请你描述这幅统计图,说说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二、阅读、交流
1.师:
佳佳想比较两个班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情况,怎么办呢?
2.师:
为了便于比较两班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可以把两个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操作:
在四
(1)班的统计图中添画四
(2)班的内容
师展示复式条形统计图并板书:
复式条形统计图
3.请你描述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说你现在又有哪些新发现?
(每一个兴趣小组上面都有两条数据,两组数据分别用不同的颜色表示……)
4.回答问题:
(1)电脑组在哪个班比较受欢迎?
(2)哪一种活动两个班的人数相同?
共有多少人?
(3)四
(1)班参加舞蹈队的人数比四
(2)班少多少人?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随笔
教学过程
三、讨论、交流
1.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于联系呢?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比有什么优势?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交流
2.小结: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比可以发现更多的信息,了解更多的情况,有着更大的作用及意义。
四、练习应用
1.下面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
(教材P95例3)
(1)请学生完成条形复式统计图。
在练习前引导生明确:
纵向数据表示什么,横向数据表示什么?
城镇、乡村分别用什么颜色?
(2)展示交流
说说哪里画得好,哪里还需要改进?
(3)分析
请你描述这幅统计图,说说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回答问题:
1)纵轴表示人数,每小格代表多少万人?
(突出单位为:
万人,而不是人)
2)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
哪年最少?
3)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
哪年最少?
4)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
哪年最少?
5)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2.提问:
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画成什么样?
可以横着画吗?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复式统计表在教科书96页上制作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学生展示绘制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对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进行适当的评价,明确绘制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应注意些什么。
3.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1)根据这个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你能够发现哪些信息?
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3)根据这个统计图互相提出一个问题,再解决一个问题。
4.小组代表在全班汇报交流
5、讨论: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与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
随笔
教学过程
与区别?
(相同点和不同点)
5、课内练习
1.完成教材P97做一做四年级同学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情况
学生完成统计图的绘制后,根据统计图的数据回答问题:
(1)喜欢哪个项目的男生最多?
喜欢哪个项目的女生最少?
(2)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最多?
喜欢哪个项目的人最少?
(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根据问题2,引出思考:
有没有其他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直观地反映出统计数据之和的?
引出叠加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随笔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备课稿
班级:
四
(2)、(3)备课人:
课题
练习二十三P98-99
课型
练习课
课时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进一步掌握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重
难
点
重点:
掌握绘制方法,并能准确回答问题。
难点:
分析整理已给信息。
教学
核心任务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要求;根据统计数据能得到哪些信息?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1.我们学习了哪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
2.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复式条形统计图对事物成对比较。
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都能让人清楚的看出数量的多少,前者可以比较多个事物,后者比较一个事物。
)
3.揭题:
这节课我们进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练习。
板书课题:
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练习
(设计意图:
通过对前面所学内容的简要回顾,回忆再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为练习做好准备)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做课本98页第1题
随笔
教学过程
(1)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根据数据完成问题:
(3)师:
当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更方便。
画法提示:
直条一定画的与横轴平行,且宽窄一致,数据的位置一定要找准确。
完成课本第98页第2题
2.综合练习
(1)课本99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交流
(2)课本99页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寻求多种答案,全班交流
随笔
教学过程
(3)课本第100页第5题
3.拓展性练习:
课本100页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四、课外作业
在报纸或其他资料中查找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与同组同学进行交流。
随笔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备课稿
班级:
四
(2)、(3)备课人:
课题
营养午餐P101-102
课型
新授课
课时目标
1.了解营养与健康常识,培养学生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
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会与他人合作。
3.懂得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使学生克服偏食、挑食的毛病,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
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成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
教学难点:
理解“不低于”、“不超过”的含义。
教学
核心任务
怎样搭配才营养?
你能搭配出多少种合格的午餐菜肴?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㈠谈话引出课题
师:
同学们,你们和父母一起去饭店吃过午饭吗?
可能大多数情况下是父母点菜,你们想不想自己当家作主点回菜呢?
师:
不过老师要告诉你,点菜也是一门学问,你们想不想成为一名特棒的点菜员、营养师、美食家呀?
学过这节课后,你的愿望就有可能实现了,大家有兴趣学好这节课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运用数学知识合理配菜,使午餐符合营养标准,我们吃了才能身体健康,也就是解决营养午餐问题。
(板书课题:
“营养午餐”)
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
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跟随老师到学校食堂去看看。
今天,食堂的师傅们为我们准备了哪些精美的菜肴?
(出示午餐菜谱,师生边看边说菜名)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㈠小组合作探索交流
师:
看到这么多精美的菜肴,同学们想不想去尝一尝呀?
师:
那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点菜员吧。
想吃什么就点什么,请每个小组的同学都从学校食堂提供的午餐菜谱中点出自己最爱吃的三种,制作出你们小组午餐的菜谱。
为了简便起见,可以只写每种菜的编号。
(小组合作,确定本小组午餐菜谱)
师: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说一说你们选择了哪三种菜?
为什么选择这三种菜?
其他同学能发现他们选择的菜有什么特点吗?
随笔
教学过程
(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菜谱)
(引导发现选择的是全是荤菜、或者全是素菜、或者荤素搭配)
师:
通过统计,你发现了我们班大部分同学的饮食习惯了吗?
但哪一种配菜符合人体需要的营养标准呢?
㈡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1.了解营养成分
师:
为了了解哪一种配菜符合人体需要的营养标准。
我们有必要做一个小小营养师,了解每种搭配的营养成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营养专家是怎么说的
(课件或小黑板出示营养专家讲话的文字,学生齐读)
师:
听了营养专家的话,你知道10岁左右儿童每餐午饭的营养标准是多少?
结合生活再说一说如果我们长期获取的热量和脂肪过多、过少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不良的后果?
师:
数与数之间的相差关系有大于、小于和等于三种,而营养专家说的“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板书)中的“不低于”是什么意思?
“脂肪不超过50克”(板书)中的“不超过”又是什么意思?
请每个同学先独立思考1分钟,然后说给小组同学听,比一比谁理解得好、说得对。
(各组讨论后汇报)
教师小结:
“不低于”就是不小于,也就是大于或等于。
用符号表示大于或等于时,可以将“>”号和“=”上下对齐并简化写成“≥”。
(师边说边板书:
≥);不超过就是不大于,也就是小于或等于,用符号表示小于或等于是≤。
(师板书:
≤)
2.分析菜式营养
师:
按照专家提供的这两条基本的营养标准和10种菜肴的营养成分表(出示营养成份表或指导学生看书)每个小组的同学都检验一下,看看自己刚才点的菜符不符合这两条营养标准。
(先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怎样检验。
)
3.探索配菜策略
师:
我们再通过举手统计的形式,看一看哪个小组的同学点的菜不符合两条营养标准。
师:
那么怎样配菜才能容易达到这两条标准哪?
(请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这些问题)
⑴如果三道菜点的全是荤菜,热量和脂肪都能符合标准吗?
⑵如果三道菜点的全是素菜,热量和脂肪都能符合标准吗?
⑶怎样配菜才容易使热量和脂肪都符合标准?
随笔
教学过程
(讨论后进行汇报)
4.检验午餐菜谱
师:
今天,食堂师傅们从10种菜肴中为大家提供了三种午餐菜谱,让我们用刚学到的知识检验一下这三种午餐菜谱是否符合两条营养标准。
5.调整配菜方案
师:
同学们真聪明!
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科学、合理的配菜方法,而且还会检验是否符合两条营养标准。
这样,每个同学就能成为营养专家了。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师:
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数学应用能力的比赛吧。
请首先调整一下自己的菜单,使它符合营养专家所说的两条标准。
还可以找出更多的符合营养标准的菜单,比一比三分钟内谁找出的符合两条营养标准的菜单最多。
2.评选最佳方案师:
下面就来展示一下大家探索的成果吧,汇报一下你们找出的符合两条营养标准的菜单,并让汇报学生并说出求出的热量总和和脂肪总和,其他同学用计算器检验
师:
在这么多的菜单中,你最喜欢哪种搭配?
师:
为了将同学们最喜欢的午餐菜谱情况反馈给食堂师傅们,课后做一个小调查,统计评选出全班同学最喜欢的5种搭配方案,并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完成后交给老师进行评比,听清楚了吗?
3.建议科学饮食
师:
同学们,不科学的饮食一定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影响。
在日常饮食中要克服偏食、挑食、厌食的不良习惯,可以做到吗?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这节课的学习对你有什么帮助或启发?
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对自己的评价如何?
五、实践作业
每组任选其中的一道题,通过小组合作或独立来完成。
1、以小组为单位,做一个小调查,统计评选出全班同学最喜欢的5种搭配方案,并制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2、了解你家庭的饮食习惯,给你父母设计一份科学、合理的午餐或晚餐菜谱。
随笔
板书设计
营养午餐
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克
(不小于大于或等于≥)(不大于小于或等于≤)
荤素搭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新人 小学 数学四 年级 下册 第八 单元 平均数 条形 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