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发展规划.docx
- 文档编号:2374295
- 上传时间:2022-10-29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55KB
三年发展规划.docx
《三年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发展规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发展规划
兰溪镇学校2013——2015年度发展规划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推行,传统的学校教育正在面临新的变革,为了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中求得更好的发展,立足于创建学校品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进一步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加快学校自主发展步伐,促进学校持续、和谐、健康地发展。
特制定学校近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概况:
兰溪镇学校位于风景秀丽的兰溪古镇,其前身是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创办的兰溪社学,1949年8月更名为“益阳县第八完小”,1953年更名为“兰溪完小”,1963年经湖南省教育厅认定为益阳地、县合办的第一批重点小学,至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现为兰溪镇的一所完全小学,面积2100平方米,其中危房12间,面积1200平方米;教师办公室15间,面积980平方米,其中危房9间,面积250平方米。
学校地处兰溪镇中心,辐射周围塘西坪、尹家坝、金塘、松柏、百家塅、芳兰湖、兰洲、槐花堤及龙光桥镇李家垅、月塘湖等行政村。
目前,学校拥有1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90余人。
学校生均面积少得可怜,无跑道、食堂、礼堂、图书室、实验室等功能室。
学校近年来从课堂教学改革入手,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学合一”的现代化教学理念。
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是我校的奋斗目标。
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2009年,我校被湖南省教育厅定为“十一五”课题研究单位,经过三年的打拼,2012年5月该课题已揭题。
2009年我校被定为全国课题研究实验学校,学校先后分别获得“优秀学校”、“教研教改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教师撰写的教学论文,用10余篇获国家级一等奖、5篇获国家级二等奖,有20余篇获省级一等奖,60余篇获市级一等奖和区级一等奖。
教学质量成绩显著,每学期在全区教学质量检测中,我校被检测的班级的成绩居全区榜首。
(二)发展优势
学校经过长期艰苦的发展,已初步形成良好的精神风貌,无论硬件和软件建设都有了长足进展,为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在新课改背景下,“团结、合作、和谐、发展”已在学校教职工中形成共识,“学校在和谐中发展,教师在协作中进步,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
2、积极开展学校制度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
3、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常规化管理逐步走向过程化、具体化,校本研究走向正规化,教科研活动有机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著,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以德治校取得明显变化,人性化管理唤起学校谋求发展的迫切需求。
这是师资流动与政策变化都难以削弱的优势;
4、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已经形成。
几年来,认真实践为学生众生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着力打造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
广大教师积极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形成了我校教师独特的教风,从而提高了学校办学效益和质量。
在近几年办学水平综合督导评估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5、课改实验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的进程。
几年课改,既使教师转变了教育理念,又为教师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平台。
广大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并通过参加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市级以上教研活动和各种教学比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
在近两年镇级以上教坛新秀、优质课评比中,涌现了几个发展势头良好的年轻教师。
师资水平普遍提升,学校已基本具备吸引优秀生源的教育优势。
二、发展目标
(一)办学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坚持教育创新,提高学校现代化水平,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让师生得到和谐发展。
(二)办学精神
团结 拼搏 创新
(三)办学目标
学生有特长教师有个性学校有品位
(四)学校的办学特色:
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五)具体目标
学生发展目标:
把学生培养成健康、乐观、文明、聪明的阳光少年。
教师发展目标:
“争做阳光教师,享受阳光教育”
努力培养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教育理念新、文化素养高、科研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与合作精神,整体结构合理的阳光教师队伍。
学校发展目标:
打造管理规范、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活动丰富、质量优质的阳光校园。
1、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并不断完善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发展的内在机制,努力形成富有激励性、约束性、发展性现代学校管理新模式。
2、重视德育工作。
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增强德育目标意识,积极探索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切实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努力提高校园文化品位,着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完善以学校为主,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努力凸现学校德育特色。
3、狠抓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业务素质。
加大名师培养和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力争培养3-4名在省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培养5—6名市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
4、重视教育科研。
切实增强教师参与教科研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加强学习培训,着力建设一支教科研骨干队伍。
抓好校本行动研究和立项课题的研究,力求通过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把研究成果及时应用于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中,以推进学校发展。
5、改善办学条件。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更新、升级信息技术设备。
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完善现代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
三、基本策略
(一)、突出一个主题改革与发展
确立“三种意识”
1、生本意识。
即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学校要发展,关键在于培养的学生是否有质量、有特色。
2、师本意识。
确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第一根本的理念。
针对学校实际,制定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创新工作机制,积极实施“名师工程”。
并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需求搭建各种平台,提供更多帮助,让不同层次的教师获得不同程度的成长和发展。
3、校本意识。
立足学校教研、校本管理,牢固树立学校即家庭,学习即研究、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的观念。
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
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形成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自我创新的内在机制。
(二)、实施策略:
(1)、师生发展策略
1、以养成教育为切入点,以德育实践为重要载体,切实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①切实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深入开展“讲师德、塑形象,讲学习、比素质”活动,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乐于奉献”的师德风范;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热爱学生、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成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和竞争激励机制,促使教师高度自觉遵守师德规范,切实履行岗位职责,树立良好形象。
②狠抓小学生养成教育。
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深入开展创“文明示范学校”、“五星班级”活动;坚持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卫生等习惯;通过一系列“感恩与孝道”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国家思想。
从不同层面树立学生行为规范的典型,让学生从身边学起,从小事做起,逐步形成富有校本特色的常规教育。
③着力建设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不断完善班主任考核细则,各班制定具有自我约束的班级公约,形成“诚实、文明、团结、守纪”的班风和“会学、乐学、刻苦、主动”的学风;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努力形成班级文化建设特色。
④不断更新校园文化建设。
切实增强师生的净化、绿化、美化意识,进一步规范言行、改善人际关系,着力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努力改善校园环境,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使校园时时处处凸现教育性。
⑤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充分发挥社区等社会团体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区服务、科技活动、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
⑥完善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
积极探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完善家访、发放联系卡等学校家庭联系制度,每学期召开1-2次家长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家教培训活动,积极争取家长的协助和配合,努力形成合力。
⑦强化法制、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
不断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确立“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搞好以校长信箱和结对帮扶为主要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特殊家庭学生、留守儿童给予更多的关爱。
积极探讨行为不良学生的教育挽救措施,不断总结有效的教育模式。
⑧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育人功能。
办好队校,加强队知识教育,并努力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大、中、小队干部。
积极发挥队会、队刊、宣传窗、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等宣传媒体的作用。
增强队组织自主管理力度,抓好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检查和评比工作,努力发挥校外辅导员等社会教育资源的作用。
要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因地制宜,广泛开展未成年人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歌咏、乐器、舞蹈、绘画等艺术活动,球类、武术、棋艺、跳绳等体育活动,以及滚铁环、灯谜、放风筝、舞龙灯等乡土文化特色活动,使文体娱乐活动成为乡村学校少年宫最普遍开展、最基本的活动形式,让农村中小学生放学后有地方去、有场所玩,在健康快乐的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开展力所能及的技能培训活动,以技促能。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未成年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
要立足于师资、场地、设施等条件,开展科技、手工等活动,提高农村未成年人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根据地域文化和学校特色,将皮影、木偶、剪纸、民乐、戏曲等民间手工艺及传统文化活动引进来,让广大农村未成年人在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陶冶道德情操。
与劳动实践课程相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实践,增强未成年人的劳动技能,培养他们热爱劳动、崇尚劳动的习惯。
积极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和学生社团,推动少年宫技能培训和科技、文艺活动的开展,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基础能力、基本技能的培养,发挥发展特长,为他们将来成长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开展内容鲜活的经典诵读活动,以读养德。
乡村学校少年宫是陶冶未成年人身心的课堂。
要充分运用传统经典和红色经典这一优质思想道德教育资源,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阵地,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要把经典诵读同学习当代道德模范结合起来,贯通古今,古为今用,增强经典诵读的时代感。
结合“我们的节日”活动,开展经典诵读展示、汇演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经典内涵,提高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
要配合学校德育工作,积极开展生命安全、环境保护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培养未成年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和高尚道德品质。
2、以优化教学管理为着眼点,以课改实验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
①严肃执行教育政策法规,认真实施新课程标准,开齐开足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严格按课表上课,不擅自更改或挤占活动型课程。
②保证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的时间和质量。
③强化值周教师职责,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学常规进行问卷调查、随机抽查,坚决杜绝松、懒、散、应付了事现象,努力走“轻负担、高质量”的教改之路。
(2)深入推进课改实验
切实转变教育理念,积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 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