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 文档编号:23741956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3.34KB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2020.01.08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6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目的横线上。
考试结束后,请交回答题卡。
第I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读着海,海是古老的书籍,古老得▲。
世界皱着眉头在钻研着海的学问:
寒武纪发生过怎祥惊天动地的沧桑浮沉?
奥陶纪和志留纪发生过怎样▲的生存死灭?
海里有机界的演化有过怎样▲的革命的飞跃?
A.不可理喻动人心弦波澜壮阔B.不可理喻动人心魄波谲云诡
C.不可思议动人心弦波谲云诡D.不可思议动人心魄波澜壮阔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我发现,山上之松与山下之松绝不一祥。
▲为此,它们才有着如此非凡的性格与精神。
①而这些山顶上的绝壁松却是枝干瘦硬,树叶黑绿,矫健又强悍。
②这一代代艰辛的生存记忆,已经化为基因潜入绝壁松的骨头里。
③它虬劲和富于弹性的树干,是长期与风雨搏斗的结果。
④那些密密实实拥挤在温暖的山谷中的松树,枝肥叶鲜,慵懒而富态。
⑤它远远地伸出的枝叶是为了更多地吸取阳光。
⑥这绝壁之松是被恶劣凶险的环境强化出来的。
A.④①⑥③⑤②B.④⑤①②③⑥C.⑥②③⑤④①D.⑥⑤③④①②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完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
A.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B.即今江表尚恬熙,忘却前回饮马时。
C.江左风流今有几,逢春不要人憔悴。
D.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4.对下面一段文字寓意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一群虱子寄生在猪身上,它们认为生活在又硬又长的猪毛中间就像生活在宽广的宫廷和园林里,猪胯、猪乳、猪股等隐蔽的地方是世界上最安全温暖的房屋。
没想到,一天杀猪的来了,铺开茅草,点火燎毛,很快,它们就和猪同归于尽了。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C.安危相易,祸福相生D.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太子宾客分司西京谢公墓志铭欧阳修
公讳涛,宇济之,世居富春。
生十一岁时已如成人,尝与客谈论,往往能夺其客议。
十四岁诣州学,学《左氏春秋》,略授其说,即为诸生委曲讲论,如其师。
稍长,居苏州。
时天子平刘继元,露布至,守臣当.上贺,命吴中文士作表章,更数人,皆不可意。
公私作于家,客有持去者,吴士见之大惊,遂有名于南方。
淳化三年,以进士及第,为梓州榷盐院判官。
会两川盗起,攻劫州县,公乘贼未至,尽伐近郊林木内城中,且日:
“除贼隐蔽,以修闭守之具,有余可给薪蒸,为久围之备。
”身与士卒守堑壁,凡围百日,不能破。
贼平,就除观察判官,赐以器币。
明年,知益州华阳县。
县人苦兵劫,皆逃失业,朝廷下令,许民能倍租入官者皆得占其田,既而良田尽为大豪所夺,而逃人归者不复得。
公至,则手判讼牒,以谓恤乱抚人,不宜利倍租,而使贫人失业,尽夺之,格其诏书不用。
真宗方考责能吏,公由兴国召见于长春殿,赐绯鱼袋,即日试于学士院。
明日,边臣有急奏,天子诏且亲征。
是时,大贼王长寿又劫曹、濮,真宗面语宰相,委公曹州,遂改屯田员外郎以往。
至则缚凶人赵谏、赵谔,斩于京师,曹人以宁。
使还,举州县吏三十余人,宰相疑其多,公愿暑连坐以取信,朝廷从之,所举后皆为能吏。
奉使举人连坐,自公始。
天禧五年,真宗葬永定陵,诏山陵使:
“道路所经,拆民庐舍及城门,以过车舆象物。
”公上言先帝封祀,行幸,仪物全盛,不闻所过坏民居。
今少府治涂车明器,侈大非礼,且违遗诏务俭薄之意,请裁损之。
书奏不听,以疾求去职,迁吏部郎中,直昭文馆,知越州。
明道元年,转太子宾客。
公少以文行有名于时,自言吾于天下无一嫌怨。
待士君子,必尽其心,虽人出其下,亦未尝敢懈怠。
家居有法度,抚养孤幼,极恩爱。
常时温和谦厚,真长者。
所至必有能称,不幸中废以疾,不得尽其所为。
及居西京,不关人事,惟理医药,与方术士语,终日不休。
岁时,河南官属诣门请见,惨然肃洁,有威仪,不若老且病者。
享年七十有四,以寿终。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往往能夺其客议夺:
改变B.除贼隐蔽,以修闭守之具除:
清除
C.格其诏书不用格:
搁置D.自言吾于天下无一嫌怨嫌:
嫌疑
6.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谢涛,浙江富春人,少时聪颖过人,后来移居苏州时,试写表章颂扬天子平定刘继元的功绩,其文令吴中文士钦服,他也因此名扬江南。
B.谢公任华阳县令时,当地田地被豪强占有,许多逃难归来的百姓无田可耕,他到任后亲自判决相关诉状,为穷苦百姓夺回被占土地。
C.谢公出使还朝后,向朝廷举荐了三十多名州县官吏,并签署连坐状来取得朝廷信任,后来的事实证明他举荐的都是贤能官吏。
D.谢公温和谦厚,真诚地对待士人君子,所到之处必有能者的称誉,遗憾的是他因病而中途离职,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十四岁诣州学,学《左氏春秋》,略授其说,即为诸生委曲讲论,如其师(5分)
(2)今少府治涂车明器,侈大非礼,且违遗诏务俭薄之意,请裁损之。
(5分)
8.谢公为政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概括。
(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齐天乐赠秋崖道人西归王沂孙
冷烟残水山阴道,家家拥门黄叶。
故里鱼肥,初寒雁落,孤艇将归时节。
江南恨切,问还与何人,共歌新阕。
换尽秋芳,想渠西子更愁绝。
当时无限旧事,叹繁华似梦,如今休说。
短褐临流,幽怀倚石,山色重逢别。
江云冻结,算只有梅花,尚堪攀折。
寄取相思,一枝和夜雪。
【注】王沂孙,字圣与,号碧山,南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活在宋末元初。
9.简要赏析“故里鱼肥,初寒雁落,孤艇将归时节”的表达特色。
(5分)
10.简要分析下阕所蕴含的丰富情感。
(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不思其反。
(《诗经·氓》
(2)汨余若将不及兮,____▲__。
(屈原《离骚》)
(3)▲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4)雕阑玉砌应犹在,_____▲(李煜《虞美人》)
(5)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
(6)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璧赋》)
(7)君子病无能焉,▲____。
(《论语.卫灵公》
(8)▲__,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4题。
画像老舍
前些日子,方二哥在公园里开过“个展”,有字有画,画又分中画西画两部。
第一天到会参观的有三千多人,气晕了多一半,当时死了四五十位。
据我看,方二哥的字确是不坏,因为墨色很黑,而且缺着笔划的字也还不算多。
可是方二哥自己偏说他的画好。
在“个展”中,中画的杰作——他自己规定的——是一张人物。
松树底下坐着俩老头儿。
确是松树,因为他题的是“松声琴韵”。
他题的是松,我要是说像榆树,不是找着打架吗?
所以我一看见标题就承认了那是松树:
为朋友的面子有时候也得叫良心藏起一会儿去。
对于那俩老头儿,我可是没法不言语了。
方二哥的俩老头儿是一顺边坐着,大小一样,衣装一样,方向一样,活像是先画了一个,然后又照描了一个。
“这是怎么个讲究?
”我问他。
“这?
俩老头儿鼓琴!
”他毫不迟疑的回答。
“为什么一模一样?
”我问的是。
“怎么?
不许一模一样吗?
”他的眼里已然冒着点火。
“那么你不会画一个向左,一个向右?
”
“讲究画成一样!
这是艺术!
”他冷笑着。
我不敢再问了,他这是艺术。
又去看西画。
他还跟着我。
虽然他不很满意我刚才的质问,可究竟是老朋友,不好登时大发脾气。
再说,我已承认了他这是艺术。
西画的杰作,他指给我,是油画的几颗鸡冠花,花下有几个黑球。
不知为什么标签.上只写了鸡冠花,而没管那些黑球。
要不是先看了标签,要命我也想不起鸡冠花来——一些红道子夹着蓝道子,我最初以为是阴丹士林布衫上洒了狗血。
后来才悟过来那是我永不能承认的鸡冠花。
那些黑球是什么呢?
不能也是鸡冠花吧?
我不能不问了,不问太憋得慌。
“那些黑玩艺是什么?
”
“黑玩艺?
!
!
!
”他气得直瞪眼,“那是鸡!
你站远点看!
”
我退了十几步,歪着头来回的端详,还是黑球。
可是为保全我的性命,我改了嘴:
“可不是鸡!
一边儿大,一样的黑;这是艺术!
”
方二哥天真的笑了:
“这是艺术。
好了,这张送给你了!
”
我可怪不好意思接受,他这张标价是一千五百元呢。
送点小礼物,我们俩的交情确是过得着;一千五,这可不敢当!
况且拿回家去,再把老人们气死一两位,也不合算。
我不敢要。
我正谦谢,方二哥得了灵感:
“不要这张也好,另给你画一张,我得给你画像;你的脸艺术!
”
我心里凉了!
不用说,我的脸不是像块砖头,就是像个黑蛋。
要不方二哥怎说它长得艺术呢?
我设尽方法拦阻他:
没工夫;不够被画的资格;坐定了就抽疯....他不听这一套,非画不可;第二天还就得开始,灵感一到,机关枪也挡不住;不画就非疯了不可!
我没了办法。
为避免自己的脸变成黑蛋,而叫方二哥入疯人院,我不忍。
画就画吧。
可是我绕着弯儿递了个口语:
“二哥,可画细致一点。
家里的人不懂艺术,他们专看像不像。
我自己倒没什么,你就画个黑球而说是我,我也能欣赏。
”
“艺术是艺术,管他们呢!
”方二哥说,“明天早晨八点,一准!
”
我没说出什么来,一天没吃饭。
第二天,还没到八点,方二哥就来了;灵感催的。
喝,拿着的东西多了,都挂着颜色。
把东西堆在桌.上,他开始惩治我。
叫我坐定不动,脸儿偏着,脖子扭着手放在膝上,别动,连眼珠都别动。
我吓开了神。
他进三步,退两步。
向左歪头,抓抓头发,又向右看,挤挤眼睛。
闹腾了半点多钟,他说我的鼻子长的不对。
得换个方向,给鼻子点光。
我换过方向来,他过来弹弹我的脑门,拉拉耳朵,往上兜兜鼻子,按按头发;然后告诉我不要再动。
我不敢动。
他又退后细看,头上出了汗。
还不行,我的眼不对。
得换个方向,给眼睛点光。
我忍不住了,我把他推在椅子上,照样弹了他的;脑门,拉了他的耳朵...“我给你画吧!
”我说。
为艺术,他不能跟我赌气。
他央告我再坐下:
“就画,就画!
”
我又坐好,他真动了笔。
一劲嘱咐我别动。
瞪我一眼,回过头去抹一个黑蛋;又瞪我一眼,在黑蛋上戳上几个绿点;又回过头来,向我的鼻子咧嘴,好像我的鼻子有毒似的。
画了一点多钟,他累得不行了,非休息不可,仿佛我歪着头倒使他脖子酸了。
我一边揉着脖子,一边去细看他画了什么。
很简单,几个小黑蛋凑成的一个大黑蛋,黑蛋.上有些高起的绿点。
“这是不是煤球上长着点青苔?
”我问。
“别忙啊,还得画十天呢。
”他看着大煤球出神。
“十天?
我还得坐十天?
”
“啊!
”
当天下午,我上了天津。
两天后,家中来信说:
方二哥疯了。
疯了就疯了吧,我有什么办法呢?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二哥提出为“我”画像,“我”多番拒绝,后因担心方二哥会疯才同意,为结尾“我”离开、方二哥疯了等情节埋伏笔。
B.“我把他推在椅子上,照样弹了他的脑门,拉了他的耳朵”,表现了“我”难以忍受方二哥对“我”的折磨。
C.小说标题“画像”,既是指方二哥强行为“我”画像,也是指作者用文字为“方二哥”画像,可谓一语双关。
D.小说运用第一人称,在“我”含蓄蕴藉而耐人寻味的叙述中,表现了方二哥的艺术风格和形象特点。
13.简要分析方二哥这一人物的形象特征。
(6分)
14.小说运用了多种手法来取得讽刺效果,请从文中列举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6分)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7题。
真正的创造余秋雨
有一种误解,以为创造的美名只属于那些偏重于主体心灵抒发的艺术家。
他们泼辣放言,随心所欲,塑捏万物,很有“创造者”的气概。
另一些艺术家则只知认真收集素材,老老实实地创作。
你去问他们是不是在创造,他们多半会谦恭地说自己只是写身边实事,一点也不会创造。
人们往往把前者称为伤感的、浪漫的艺术家,而把后者称为素朴的、写实的艺术家。
创造,似乎是前者的专利。
这种误解应该澄清。
浪漫派的创造也受客观自然规律的羁縻,写实派的勤奋也处处涌现着主观创造的精神。
真正的艺术,不管它们偏倾的形态和所在流派是如何不同,都必然是主客两方结合的结果。
有的理论家以为浪漫派即主观派,写实派即客观派,为求两方统一而主张两种艺术流派的结合。
对主客两方已结合的成果再来一个结合,会把第一度结合所结成的不同形态的果实拉平,就像“亲上加亲”式的结合,很容易造成退化。
每个作品兼备两个侧重,也就没了侧重,没有侧重就没有个性,没有艺术世界的丰富性和创造性。
既然我们不赞同“亲上加亲”式的二度结合,就把注意力都集中到了第一度结合上。
事实证明,为了创造出优良的作品,必须加强结合的力度,既提高主体心灵的品位,又加重客观世界的厚度,造成主客观“两强相遇”的态势。
一切萎弱的艺术作品不是没有结合,而是结合的强度不够。
见落花而感叹人生,见流水而惋惜时间,当然也能写出一些精巧漂亮的作品,但让我们听一听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就大不一般了: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中的客观世界是一个悠久的古迹,是一派苍茫的天地;诗中宣泄的主体心灵则是历史的远眺,人生的俯瞰,生命的太息!
辽远的客体与苍浩的主体心灵遇合,使得短短几句诗成了中国文化史册.上的喤喤钟声。
相比而言,许多不成功的作品的症结也容易找到了。
有的作品,自我意识过于裸露,而所裁取的客观世界却猥屑不足道,甚至破残得不可信,它们只是艺术家自我意识的一件蔽体之衣,当客观世界失去了力度,心灵的力度也无从支撑。
有的作品,客观世界过于自足,而主体心灵却难于访求。
在这些作品里可以追索到清晰的客观结构,却追索不到内在的主观结构,让人看到了一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却看不到这民族的心理律动。
也有一些作品,把客观世界开拓到了国界内外,把主体心灵延伸到了半个世纪前后,但仍然没有获得两方面的强度。
让主人公漂洋过海,不应仅为情节调度的方便,而应具有把几个国家放在一起作整体认识的内在必要;让主人公苦守数十年,也不应仅为故事的传奇性,而应具有非数十年不能表明的那种情感的依据,这种情感依据也是艺术家主体心灵的依据。
一切传世的优秀艺术作品都让我们看到这样一种堪称壮美的遇合:
极高的精神气流冲天而下,与极深广的现实土壤冲撞交合。
于是雷声隆隆、电光闪闪,锻铸出一个不寻常的珍品,艺术家便在高天与大地的惊人距离间腾跃,上摩云天,下贴大地,既似天帝,又像地母,把大地提升到天宇,让天宇慰抚着大地,这才是艺术创造。
(选自《艺术创造工程》,有删改)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浪漫派艺术家侧重内心情感的抒发,其作品主观色彩浓厚。
B.无论浪漫派还是写实派,其作品都是主、客观结合的产物。
C.艺术作品不能暴露作者的自我意识,需要穿上客观的外衣。
D.把故事延伸数十年,可以增强其传奇性,但要有情感依据。
1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
A.写实的艺术家认真收集素材,老老实实创作,说自己只是写身边实事,但写什么、怎么写都离不开主观创造。
B.将浪漫派和写实派二度结合,破坏了艺术作品主、客观上的平衡,使艺术世界失去了丰富性和创造性。
C.《登幽州台歌》磅礴的气势,既源自悠久浩大的客观世界,又源自博大丰富的主体心灵,是两者结合的结果。
D.能再现一个民族的生活环境,又能让人感受到民族的心理律动,主、客观都有完整结构的作品,就可被认为是成功的。
17.如何理解末段中所描述的“壮美的遇合”?
(6分)
七、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
【材料一】丝绸印花古代名叫“染缬”。
染缬的沿起,《二仪实录》以为“秦汉间始有,陈梁间贵贱通服之。
隋文帝宫中者,多与流俗不同”。
此书记载史事常多以意附会,不可尽信,惟谈及染缬在六朝流行,隋代宫中亦重视,还不太荒谬。
染缬盛行于唐代,技术也成熟于唐代。
目前可知唐代至少已有三种染缬技术普遍流行:
蜡缬、夹缬和绞缬。
“蜡缬”,就是我们常说的“蜡染”。
它又分单色染和复色染两种。
复色染有套色到四、五种的。
因不同颜色容易相互浸润,花头多比较大,无论是串枝花或团科花,构图饱满,特别宜于作幛子帘幕。
近来常听人说现代西南蜡染从唐代染缬发展而出,事实或者正相反,唐代蜡染技术上的成就,很可能是从西南兄弟民族方面传入中原加以发展的结果。
“夹缬”的制法是用镂空花板把丝绸夹住,再涂上一种浆粉混合物,待干后投入染缸加染,染后晾干,刮去浆粉,花纹就明白现出。
这样作成的染缬,花色必浅于其他部分。
如用花板夹住,直接于漏空处用颜色刷染,花色就深于其他部分。
后者虽也叫染缬,但材料可并不曾入过染缸。
这种染缬必用花板。
“绞缬”是把成匹丝绸或衣裙成品,照需要把某部分用线缚着、缝着或作成一定襞折,用线钉固,染后晒干,再剪去线结,就自然形成一定图案,有蝴蝶、海棠、蜡梅、水仙等等简单小簇花样。
一般说来,绞缬作法不受缬板限制,并且能随心所欲作成个人爱好的花样,因此在当时人应用上
也就相当普遍。
染缬多宜于用在熟软薄质丝绸上。
一般染缬多用青碧地,但唐人已习惯用红色,由退红到深红胭脂红,红色实包括了许多种不同等级。
部分花缬必然是要利用这不同等级的红色形成美丽效果的。
古代红色染料主要是紫草和红花,到唐代红花种植已遍全国。
染缬图案不断在发展中,到北宋时还流行深色地的花缬,后来被政府用法令禁止,技术才失传。
一种日用生产品由政府用法令禁止,可知成品流行必相当普遍,生产又相当费工。
吉州窑烧造的紫褐釉印黄白花鸟三凤或四合如意的茶盏花纹,图案基本上还是唐代样式,和染缬完全相通。
一般认为是染缬流行,同时或稍后具体反映到陶瓷制作上。
(选自沈从文《谈染缬》,有删改)
【材料二】蜡染,作为一种传统民间印染工艺,常以蜂蜡等作防染剂,对工具、技艺的要求都非常高,程序也比较复杂。
首先,要将蜂液熔化。
蜡,具有受热熔化、受冷凝结的特性,蜡太热则线条化开,花纹难以形成,蜡太冷则不易流动,花纹参差不齐。
第二步,是用蘸蜡液的铜制蜡刀在白布或绢上描绘出构思好的花纹图案。
描绘花纹时也要具备熟练的技能,落刀轻重、行刀快慢,都有一定的讲究。
只有处理得当,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蜂蜡凝固之后,将布绢浸入靛蓝缸内染色。
蜡染的主要颜色是蓝色,也有染成紫、红等色的。
待浸染的颜色达到饱和程度后,将布取出,用沸水煮去蜡质,用净水冲洗。
这时,蓝底布上便呈现出白色花纹,这种蜡染叫做素染。
还有一类叫彩色蜡染,先将布底染成所需要的多种色彩,然后在染好的色块上用蜂蜡描绘花纹图案,最后将彩色布放入靛蓝液中浸泡染色。
在浸泡染色的过程中,不同的颜色互相浸润,即形成彩色蜡染。
(选自韦荣慧《云想衣裳:
中国民族服饰的风神》,有删改)
18.下列对“蜡染”工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蜡染分单色染和复色染,复色染的难度更大,所以花头多比较大,适宜制作帷帐帘幕。
B.蜡染技艺的成熟并不能仅归功于中原百姓,这一技术在传入西南后得到了更大发展。
C.蜡染常以蜂液为蜡,熬蜡时温度的掌握至关重要,过热则花纹难成,过冷则花纹参差。
D.蜡染的最后一步是在布底充分浸染后,将布取出,除去蜡质,此时花纹自然呈现出来。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染缬作为--种传统的印染工艺,成熟于唐代,失传于宋朝,而其流行或可推至六朝。
B.夹缬是用镂空花板把丝绸夹住,于漏空处染色的-一种工艺,染缸浸染并非必不可少。
C.绞缬不受缬板限制,相对自由,个人可依爱好制出心仪的花样,因而应用较为普遍。
D.染缬多用青碧色,但唐人已惯用红色,红花作为红色染料的原材料,在唐代种植广泛。
20.材料一是从哪几方面介绍染缬的?
请简要概括。
(6分)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先辈们敬粮食若神明,不容丝毫亵渎。
粮食有生命,也有灵性,吃饭不只是得口舌之快,还是生命与生命的相遇,人们咀嚼粮食也是咀嚼时光。
人与粮食同行,有辛苦,有温暖,有感恩,有敬畏......
南京市、盐城市202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II附加题
一、阅读材料,完成22~-24题。
(10分)
《左传》、《国语》,起事之书也,每一事不过教行,初时未病其少:
迨班固之作《汉书》,
司马迁之为《史记》,亦纪事之书也。
逐益数行为数十百行,岂有病其过多。
此言少之可变为多也。
诗之为遒,当日但有古风。
古风之体,多则数十百句,少十数句,初时亦未病其多:
迨近体一出。
则约数十页句为入句。
绝句一出,又敛入句为四句,也有病其渐少。
文字短长视其人之笔性笔性遒劲者不能强之使长笔性似肆者不能缩之使短。
文患不能长,又患其可以不长两必欲使之长。
如其能长而又使人不可删选,则虽为宾白中之古风史汉。
亦何患哉?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22.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面线部分断句。
(限5处)(5分)
文字短长视其人之笔性笔性道劲者不能强之使长笔性纵肆者不能缩之使短。
23.元杂剧的剧本包括__▲_.宾白和___▲__三部分。
(2分)
24.请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李渔对“宾白"长短的看法。
(3分)
二、名著阅读题(15分)
25.下列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宝玉挨打”是一场重头戏,贾政因宝玉怠慢贾雨村。
结交忠顺王府的戏子及贾环诬告宝玉害得金钏跳井等原因,对宝玉大打出手。
B.《家》中,觉新从开始就丧失了学业和爱情的权力,在家庭约束下不得不终止学业,放弃喜欢的姑娘,和父亲为他选择的但他厌恶的姑娘结婚。
C.《哈姆菜特》中,鬼魂这一悲剧意象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昭示自己的冤情,忠告哈姆莱特,推动情节发展,为故事的悲剧结局埋下伏笔。
D.《茶馆》中把社会上的各色人物都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五十多年间社会的变迁,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E.《老人与海》中,被杀死的马林鱼的眼睛“像宗教游行行列中圣徒塑像的眼睛”,这表明,在老人眼中,原先丑陋的马林鱼变得高贵、美好。
26.简答题(10分)
(1)鲁迅的《端午节》中多次写到方玄绰翻开胡透的《尝试集》,从这一细节看出人物怎样的特征?
(4分)
(2)《三国演义》中,东吴利用“火攻”取得胜利的战争是哪两场?
主帅分别是谁?
对三国局势各有怎样的意义?
(6分)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阅读材料,完成27~29题。
商墓中出土的璧、琼、主、璋等物,均应含有某种神话背景的灵性。
当然,商代也有若干实用的玉器,但大部分玉器的原型仍是从巫觋道具中演变过来的,不妨称之为“灵玉”。
西周初年,周公就致力于制礼作乐,融会推演成一整套覆盖各种人际关系的礼。
其内容繁琐,等级森严,名物制度都有明确规定。
而玉器正是礼的裁体之一,如周代分封时有“命圭”制度,诸侯即位,天子赐之命圭。
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诸侯觐见天子须执玉以朝,礼數至烦。
甚至连佩玉也受礼的制约。
当时贵族的佩玉是以玉璜和玉管、玉珠等串联在一起的,身分愈高,璜数愈多,玉佩愈长,迈步愈不方便,行走也愈迟缓。
故有“改步改玉”或“改玉改行”的说法。
《札记.玉藻》中还对行走时玉佩所发之“玉声”提出要求,诸玉件园自击而锵鸣时,尚须合乎音律,形成和声,且须在不同的步伐下与不同的乐曲相谐。
不过,尊礼、守礼毕竟不同于用法、用刑,它的强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南京市 盐城市 三年级 第一次 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