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重点doc.docx
- 文档编号:23741646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37.70KB
中药炮制学重点doc.docx
《中药炮制学重点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学重点doc.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药炮制学重点doc
第一章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辩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简述中药炮制发展的三部专论的成书年代、作者、著作:
南北朝刘宋时代·雷敩《雷公炮炙论》——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撰写而成的。
为我国医药史上的第一部制药(炮制)专著。
明·缪希雍《炮炙大法》——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二部炮制专著。
收录药物439种,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纳了雷公炮炙十七法。
清·张仲岩《修事指南》——为我国医药史上第三部炮制专著。
收录药物232种
3中药炮制的三类分类法:
水制:
渍、泡、洗。
火制:
煅、炮、炙、炒。
水火共制:
蒸、煮、蒸煮共用
4中药炮制的相关法规:
《中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
第二章
1中药炮制的制药原则即制则:
1)相反为制,是指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括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如用辛热的吴茱萸炮制苦寒的黄连,可缓和大寒之性。
2)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如用咸寒的盐水炮制苦寒的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的作用
3)相畏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某种药物,来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生姜能杀半夏、南星毒(即半夏、南星畏生姜),故用生姜来炮制半夏、南星。
4)相恶为制,是指炮制时可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如麸炒枳实可缓和其破气作用。
5)相喜为制,是指用某种辅料或中药炮制,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提高患者的信任感和接受度,利于服用,发挥药效,增加商品价值。
如乳香等有特殊不良气味的药物,经醋制后,利于服用。
2炮制对中药毒性的影响主要途径:
炮制对中药毒性的影响是指通过炮制消除或降低药物治疗量下对人体的伤害,其主要途径分为三个方面:
1)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
2)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
3)加入具解毒作用的辅料,如白矾制半夏
3中药炮制的目的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3)增强药物疗效
4)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5)便于调剂和制剂
6)洁净药物,有利于贮藏保管
7)矫臭矫味,便于服用
8)改变药物作用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
9)产生新功效,扩大用药范围
第四章
1中药炮制常用辅料一般分为液体辅料和固体辅料
2酒:
在临床应用中浸药多用白酒,炙药主要用黄酒
第六章
1《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规定:
异形片不得超过10%;极薄片:
不得超过该品种标准厚度的0.5mm;薄片、厚片、丝、块:
不得超过该标准的1mm;段:
不得超过该标准的2mm
2炮制品的水分含量一般控制在7%~13%。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规定:
蜜炙品类,含水分不得超过15%;酒炙品类、醋炙品类、盐炙品类、姜汁炙品、米泔水炙品、蒸制品、煮制品、发芽制品、发酵制品,含水分均不得超过13%;烫制后醋淬制品,含水分不得超过10%等。
3在监测炮制品的质量,特别是纯净度方面,灰分是重要的指标。
4中药及其饮片的有害物质主要是指重金属、砷盐及残留的农药。
5卫生学检查:
主要检查项目有:
沙门菌、大肠杆菌、细菌总数、霉菌总数及活螨等作必要的检查,并客观地作限量要求。
6泛油又称“走油”,是指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的中药饮片,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情况下,出现油脂外溢、质地变软、发粘、颜色变深及散发出败油气味等现象。
7对抗同贮:
对抗同贮养护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存放在一起,以防止虫蛀或霉变的一种养护方法。
对抗同贮养护是利用一些中药的特殊气味来抑制另一种中药的虫蛀、霉变。
如花椒与鹿茸、海马等同贮。
第七章
1中药材在切制、炮炙前,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的净度标准,称净制,净是中药炮制第一道工序。
2风选是物料因存在质量或体型差异,在适当风力作用下产生不同位移将物料与杂物分离的过程。
如苏子、车前子
3水选是将药物通过水洗或漂除去杂质的常用方法。
水选可分为洗净、淘洗、浸漂三种方法。
4去毛的代表药物:
有些药物表面或内部,常着生许多绒毛,服后能刺激咽喉引起咳嗽或其他有害作用,故须除去,消除其副作用。
1)根茎类药材,如如骨碎补、狗脊等砂烫法
2)叶类药材,如如枇杷叶在叶的背面密生许多绒毛,棕刷刷毛法
3)果实类药材,如金樱子果实内部生有淡黄色绒毛,挖净毛核
4)其他类药材,如鹿茸的茸毛,刮毛法
5“心”,一般指根类药物的木质部或种子的胚芽而言
6“芦”又称“芦头”。
一般指药物的根头、根茎、残茎、茎基、叶茎等部位。
通常认为需要去芦的药物有人参、党参、桔梗、续断、牛膝、草乌、茜草、地榆、玄参等。
第八章
1药材软化的要求是“软硬适度”、“药透水尽”、“避免伤水”
“避免伤水”是指避免药材因水而伤害其药性。
从药物药性的角度进一步规定了药材软化需要控制的含水量。
2润法润法是把泡、洗、淋过的药材,用适当的容器盛装,或堆积于润药台上,以湿物遮盖,或继续喷洒适量的清水,保持湿润状态,使药材外部的水分徐徐渗透到药物的组织内部,达到内外湿度一致,利于切制。
润法的优点:
一是药效成分损失少,二是饮片颜色鲜艳,三是水分均匀,饮片平坦整齐,很少有炸心、翘片、掉片等现象。
润的方法有浸润、伏润、露润等法。
1.浸润以定量水或其他溶液浸润药材,经常翻动,使水分缓缓渗入内部,以“水尽药透”为准,如酒浸黄连、木香;水浸郁金、枳壳、枳实等。
2.伏润(闷润)经过水洗、泡或以其他辅料处理的药材,用缸(坛)等在基本密闭条件下闷润,使药材内外软硬一致,利于切制,如郁金、川芎、白术、白芍、山药、三棱、槟榔等。
3.(重点)露润(吸潮回润)将药材摊放于湿润而垫有篾席的土地上,使其自然吸潮回润,如当归、玄参、牛膝等。
3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
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习惯称“看水性”、“看水头”。
方法有,1弯曲法2.指掐法3.穿刺法4.手捏法5刀切或折断法
4片按照厚度可分为极薄片、薄片、厚片。
1)极薄片厚度为0.5mm以下:
如羚羊角、鹿角、松节、苏木、降香等。
2)薄片厚度为1~2mm如白芍、乌药、槟榔、当归、木通、天麻、三棱等
3)厚片厚度为2~4mm,如茯苓、山药、天花粉、泽泻、丹参、升麻、南沙参等。
5人工干燥的温度,应使药物性质而灵活掌握。
一般药物以不超过80℃为宜。
含芳香挥发性充分的药材以不超过50℃为宜。
干燥后的饮片需放凉后再贮存,否则,余热能使饮片回潮,易于发生霉变。
但干燥后的饮片含水量应控制在7%~13%为宜
第九章炒法
炒法: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连续加热,并不断翻动或搅拌,使之达到规定程度的炮制方法。
火力:
火力是指所用热源释放出热能的大小强弱,习惯分为文火、中火、武火及文武火。
文武火:
文武火是先文火后武火,或文火、武火交替使用。
火候:
火候是指炒药时锅的预热温度,炒制火力、时间以及药物形、色、气、味、质变化的程度。
第一节清炒法
炒黄: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或中火炒制药物表面呈黄色或色泽加深,或鼓起、爆裂并透出香气的方法。
炒黄多适用于果实种子类药物。
传统有“逢子必炒”之说。
1.芥子
炮制方法:
①芥子:
取原药材,洗净,干燥。
用时捣碎。
②炒芥子:
取净芥子,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深黄色,有爆裂声,并散出香辣气时,取出晾凉。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芥子生用辛散力强。
善于通络止痛。
炒芥子辛散走窜之性缓和,可避免耗气伤阴,并善于顺气豁痰,易于粉碎和煎出药效成分,并能起到杀酶保肝的作用。
2.葶苈子
炮制方法:
①葶苈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灰屑。
②炒葶苈子:
取净葶苈子,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鼓起,易研碎,有香气时取出,放凉。
炮制作用:
葶苈子生用力峻,降泄肺气作用较强,长于利水消肿,宜于实证。
炒葶苈子药性缓和,免伤肺气,同时外壳破裂,酶被破坏,易于煎出药效成分,利于苷类成分的保存。
3.决明子
炮制方法:
①决明子: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洗净,干燥。
用时捣碎。
②炒决明子:
取净决明子,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炒至颜色加深,断面浅黄色,爆裂声减弱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决明子生用长于清肝热,润肠燥。
炒决明子能缓和寒泻之性,有平肝养目的功效。
4.牛蒡子
炮制方法:
①牛蒡子:
取原药材,去除杂质,筛去灰屑。
用时捣碎。
②炒牛蒡子:
取净牛蒡子,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有爆裂声,碎后呈黄色,微有香气逸出时。
取出,放凉。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牛蒡子生用长于疏散风热,解毒散结。
炒牛蒡子寒滑之性缓和,免伤脾胃,气香使宣散作用更强,且有利于煎出药效。
5.莱菔子
炮制方法:
①莱菔子: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
用时捣碎。
②炒莱菔子:
取净莱菔子,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微鼓起,有密集爆裂声,手易碾碎,种仁黄色,富油性,有香气时取出,摊开放凉,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莱菔子生用性主升散,长涌吐风痰。
炒莱菔子性主升散,长于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缓和了涌吐痰涎的副作用,又利于粉碎和煎出药效,且味香易服。
6.酸枣仁
炮制方法:
①酸枣仁: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
用时捣碎。
②炒酸枣仁:
取净酸枣仁,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鼓起,颜色加深,有爆鸣声,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酸枣仁生用养心安神,敛汗。
炒酸枣仁种皮开裂,易于粉碎和煎出药效成分,并味香易服,能增强酸枣仁的疗效,临床主要用炒酸枣仁。
7.槐花
炮制方法:
①槐花:
取原药材,除去梗叶,筛去灰屑。
②炒槐花:
取净槐花,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时,取出,摊开放凉。
③槐花炭:
取净槐花,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炒至焦褐色,发现火星时,可喷适量清水熄灭,炒干,取出,凉透。
炮制作用:
槐花生用以清肝泻火,清热凉血见长。
炒槐花苦寒之性缓和,有杀酶保肝作用。
其清热凉血作用弱于生品。
止血作用逊于槐花炭而强于生品。
槐花炭清热凉血作用减弱,涩性增加,以止血力胜。
8.王不留行
炮制方法:
①王不留行: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洗净,干燥。
②炒王不留行:
取净王不留行,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炒至大多数爆开白花,取出晾凉。
炮制作用:
王不留行生用长于消痈肿。
炒王不留行质地松泡,利于药效成分煎出且走散力强。
9.苍耳子
炮制方法:
①苍耳:
取原药材,去除杂质。
用时捣碎。
②炒苍耳子:
取净苍耳子,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深黄色刺焦时,取出,碾去刺,筛净。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苍耳子生用消风止痒力强。
炒苍耳子毒性降低,偏于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10.牵牛子
炮制方法:
①牵牛子:
取原药材,去净杂质,用时捣碎。
②炒牵牛子:
取净牵牛子,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稍鼓起,有爆裂声,颜色加深,并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
用时捣碎。
炮制作用:
牵牛子生用偏于逐水消肿,杀虫。
炒牵牛子毒性降低,药性缓和,免伤正气,易于粉碎和煎出,以消食导滞见长。
炒焦
1.山楂
炮制方法:
①山楂: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切片,干燥,除去杂质及脱落的核。
②炒山楂:
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色变深,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③焦山楂:
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内部黄褐色,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④山楂炭:
取净山楂,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取出晾凉。
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
山楂生品长于活血化瘀。
炒山楂酸味减弱,可缓和对胃的刺激性,善于消食化积。
焦山楂不仅酸味减弱,且增加苦味,长于消食止痢。
山楂炭性收涩,具有止血,止泻的功效。
2.栀子
炮制方法:
①栀子:
取原材料,除去杂质,碾碎。
②炒栀子:
取净栀子,或碾碎,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表面黄褐色,取出晾凉。
③焦栀子:
取净栀子,或碾碎,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取出晾凉。
④栀子炭:
取净栀子,或碾碎,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黑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炮制作用:
栀子生品长于泻火利湿,凉血解毒。
炒栀子与焦栀子可缓和苦寒之性,免伤中气。
栀子对胃有刺激性,脾胃较弱者服用后易吐,炒后可除此弊。
炒栀子和焦栀子均有清热除烦的功用。
栀子炭善于凉血止血。
3.川楝子
炮制方法:
①川楝子:
取原材料,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②炒川楝子:
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灰屑。
③盐川楝子:
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用盐水拌匀,稍闷,待盐水被吸尽后,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制深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
川楝子生品有毒,长于杀虫,疗癣,兼能止痛。
炒川楝子可缓和苦寒之性,降低毒性,减少肠滑之弊,以疏肝理气止痛力胜。
盐川楝子能引药下行,作用专于下焦,长于疗疝止痛。
炒炭:
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至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武火或者中火加热,炒至药物表面焦黑色,内部呈现焦黄色或者焦褐色的方法。
目的:
使药物增强或者产生止血、止泄作用。
注意:
炒炭要求“存性”,防止灰化。
“炒炭存性”是指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
1.大蓟
炮制方法:
①大蓟: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抢水洗净或者润软,切段,低温干燥,筛去碎屑。
②大蓟炭:
取大蓟段,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炮制作用:
大蓟生品以凉血消肿力胜。
大蓟炭凉性减弱,其味苦、涩、收敛止血作用增强。
2.蒲黄
炮制方法:
①蒲黄:
取原药材,揉碎结块,除去花丝及杂质。
②蒲黄炭:
取净蒲黄,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棕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炮制作用:
蒲黄生品性滑,以行血化瘀,利尿通淋力胜。
蒲黄炭性涩,止血力增强。
3.荆芥
炮制方法:
①荆芥:
取原药材,去除杂质,抢水洗净,稍润,切段,干燥,筛去灰屑。
②炒荆芥:
取荆芥段,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③荆芥炭:
取荆芥段,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晾干。
炮制作用:
荆芥生品辛散力较强,具有祛风解表的功效。
炒荆芥去游祛风理血的作用。
荆芥炭辛散作用极弱,具有止血的功效。
二加辅料炒法
主要目的是降低毒性,缓和药性,增强疗效,易于粉碎和矫臭矫味等。
同时,一些辅料具有中间传热作用,能使药物受热均匀,炒后的饮片色泽一致,外观质量好,质地酥脆。
根据固体辅料的种类不同,可以分为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和滑石粉炒等。
麦麸炒制补脾胃或作用强烈及有腥味的药物。
麸炒目的:
1增强疗效。
2缓和药效3矫臭矫味。
注意事项
(1)辅料用量要适当。
麦麸量少,烟气不足,达不到熏炒要求;麦麸量多,造成浪费。
(2)注意火力适当。
麸炒一般用中火,并要求火力均匀,可预先取少量麦麸投锅预试。
(3)麦麸要均匀撒布热锅中,待起烟投药。
(4)麸炒药物要求干燥,以免药物粘附焦化麦麸。
(5)麸炒药物达到标准时要求迅速出锅,以免造成炮制品发黑、火斑过重等现象。
枳壳
1枳壳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去瓤,切薄片,干燥,筛去碎落的瓤核。
2麸炒枳壳先将炒制容器烧热,均匀撒入定量的麦麸,用中火加热,待烟起投入枳壳片,快速翻动,炒至淡黄色时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炮制作用】
1生枳壳辛燥,作用较强,偏于行气宽中消胀。
2麸炒枳壳可缓和其峻烈之性,偏于理气健胃消食。
因其作用缓和,而适宜于年老体弱而气滞者。
用于宿食停滞,呕逆嗳气,食积不化,风疹瘙痒。
苍术:
1.苍术:
除杂、用水浸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2.麸炒苍术:
热锅,撒入定量麦麸,中火,冒烟时投药,快速翻转,炒至药深黄色,麦麸呈焦黄,取出,筛去麦麸,放凉
3.焦苍术:
用中火加热,炒至褐色时,喷淋少许清水,取出放凉,筛去碎屑。
炮制作用
1.生苍术温燥而辛烈,燥湿,祛风散寒力强。
2.麸炒后辛性减弱,缓和燥性,气变芳香,增强了健脾和胃的作用。
3.焦苍术:
辛燥之性大减,以固肠止泻为主。
僵蚕
炮制方法:
取原药材,筛去灰屑,簸去丝毛,洗净,晒干。
2.麸炒僵蚕先用中火将锅加热,均匀撒入定量麦麸,待起烟时加入净僵蚕,急速翻炒54
至表面呈黄色时出锅,筛去麸皮,放凉。
[炮制作用]
生僵蚕辛散之力较强,药力较猛。
麸炒后疏风走表之力稍减,长于化痰散结。
清代《修事指南》载“米制润燥而泽”,米炒后产生焦香味而增强药物的健脾和中作用,米能吸附某些药物的毒性成分,故能降低药物的毒性。
因此米炒多用于炮制某些补脾益胃药和某些昆虫类有毒性的药物。
党参:
1.党参:
除杂、润透、切厚片,干燥。
2.米炒党参:
,中火加热至米冒烟时投入党参片拌炒,至党参呈黄色,取出,筛去米,放凉
3.蜜炙党参:
稀炼蜜与党参片拌匀闷透,文火加热,不断翻炒炒至黄棕色,不粘手时取出。
(炼蜜20%)
【炮制作用】
1.生品益气生津力胜。
2.2.米炒党参:
气变清香,能增强和胃、健脾止泻作用。
3.蜜党参:
增强了补中益气,润燥养阴的作用。
斑蝥
1斑蝥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或取原药材,除去头、足、翅及杂质。
2米炒斑蝥将米置预热适度的炒制容器中,用中火加热至冒烟,投入斑蝥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筛去米,除去头、足、翅,摊凉。
或者投入去头、足、翅的斑蝥和米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筛去米。
【炮制作用】
1生斑蝥多外用,毒性较大,以攻毒蚀疮为主。
2米炒斑蝥毒性降低,气味得到矫正,可内服。
斑蝥炮制解毒原理:
斑蝥中的有毒物质与有效成分都是斑蝥素,安全性低,斑蝥素质84度开始升华,其升华点为110度,米炒锅温是128度,当斑蝥与米同炒时,由于斑蝥均匀受热,使斑蝥素部分升华,部分被米吸附而含量降低,从而使其毒性降低。
土炒
土炒法常用来炮制补脾止泻的药物。
目的:
1.增强药物补脾止泻的作用。
2.缓和药物的性能。
山药
炮制方法:
山药,土炒山药,麸炒山药
炮制作用:
1.山药以补肾生精,益肺阴为主。
2.土炒山药以补脾止泻为主。
3.麸炒山药以补脾健胃为主。
白术
炮制方法:
白术,土炒白术,麸炒白术
炮制作用:
1.白术以健脾燥湿,利水消肿为主。
2.土炒白术,借土气助脾,补脾止泻力胜。
3.麸炒白术能缓和燥性,增强健脾,消胀作用。
马钱子
炮制方法:
马钱子,制马钱子
炮制作用:
1.生马钱子毒性剧烈,而且质地坚硬,仅供外用。
2.制马钱子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且质地酥脆易粉碎。
减毒机理:
炮制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显著减少,同时异士的宁和异马钱子碱等开环化合物的含量明显增加。
这是由于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在加热过程中醚键断裂开环,转变成他们的异性结构和氮氧化合物。
被转化的这些生物碱毒性减小,且保留了或增加了某些生物活性。
鸡内金
炮制方法:
鸡内金,砂炒鸡内金,炒鸡内金,醋鸡内金
炮制作用:
1.生鸡内金长于攻积,通淋化石。
2.炒后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并能增强健脾消积的作用。
3.醋鸡内金质酥易碎,且矫正了不良气味。
龟甲
炮制方法:
龟甲,醋龟甲
炮制作用:
1.生龟甲功善滋阴潜阳,用于肝风内动,肝阳上亢。
2.醋龟甲质变酥脆,易于粉碎,利于煎出有效成分,并能矫臭矫味。
阿胶
1.阿胶丁:
取阿胶块,文火烘软,切成小丁块。
2.蛤粉炒阿胶:
蛤粉,中火加热至灵活状态,投入阿胶丁,不断翻动,至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取出。
3.蒲黄炒阿胶:
蒲黄置热锅内,中火加热至稍变色,投入阿胶丁,不断翻动,至鼓起呈圆球形,内无溏心。
【炮制作用】
阿胶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失眠,虚风内动,温燥伤肺,干咳无痰。
如黄连阿胶汤
蛤粉炒阿胶善于益肺润燥。
用于阴虚咳嗽,久咳少痰或痰中带血。
如补肺阿胶汤
蒲黄炒阿胶以止血安络力强。
多用于阴虚咳血,崩漏,便血。
如黄土汤、胶艾汤
水蛭:
1水蛭:
洗净,润软,切段。
生用有毒,以破血逐瘀为主,多入煎剂
⑵炒水蛭:
中火加热炒滑石粉至灵活状态,投入水蛭段,勤加翻动。
炒至发泡鼓起,质酥,呈黄棕色时取出,筛去滑石粉。
炒后降低毒性,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多入丸散剂
第十章炙法
1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陈为炙法。
2酒炙法多用于活血散瘀、祛风通络药物及动物类药和性味苦寒药。
酒炙法的主要目的:
1.改变药性,引药上行如大黄、黄连、黄柏等。
2.增强活血通络作用如当归、川芎等。
3.矫臭矫味如乌梢蛇、蕲蛇、紫河车等。
3先炒药后加酒先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炒制容器内,加热炒至一定程度,再喷洒一定量的酒炒干,取出晾凉。
此法多用于质地疏松的药物,如五灵脂。
一酒炙法
黄连
炮制方法:
1酒黄连2姜黄连3萸黄连
炮制作用:
黄连生用苦寒之性较强,长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酒炙黄连能引药上行,缓其寒性,长于清心除烦,善清上焦之热。
姜黄连可缓和其苦寒之性,善于清胃和胃止呕。
吴茱萸可缓和其苦寒之性,善于舒肝和胃止呕。
大黄
炮制方法:
1大黄:
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淋润至软,切厚片或小方块,晾干或低温干燥
2酒大黄:
加10%黄酒拌匀润透,待酒被吸尽后,文火加热,炒干,色泽加深,取出晾干。
3熟大黄:
用黄酒拌匀,闷润至酒被吸尽,装入蒸制或炖制容器内,密闭,隔水加热,或不加酒清蒸,至大黄内外均呈黑色时,取出,干燥。
4大黄炭:
武火炒至外表焦黑色。
5醋大黄:
加15%的米醋拌匀润透,待醋被吸尽后,文火炒干。
片面呈深棕色或棕褐色,取出。
6清宁片:
大黄片或加水煮烂后,加30%黄酒搅拌,再煮成泥状,取出晒干后粉碎,过100目筛,取细粉加75%黄酒、40%炼蜜混合成团,置蒸笼内蒸透,取出搓成圆条,干燥,切片
炮制作用:
生大黄,苦寒沉降,气味重浊,走而不守,直达下焦,泻下作用峻烈,攻积导滞,泻火解毒力强。
酒大黄 酒炙后,其泻下作用稍缓,并借酒升提之性,引药上行,以清上焦实热为主。
熟大黄 经酒蒸后,泻下作用缓和,减轻腹痛之副作用,并增强活血祛瘀之功。
大黄炭 泻下作用极微,并有止血作用。
醋大黄 泻下作用稍缓,以消积化瘀为主,如用于治食积痞满,产后瘀停,癥瘕痞积。
清宁片 泻下作用缓和,具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
当归
炮制方法:
1酒当归2土炒当归3当归炭
炮制作用:
生当归长于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酒当归活血通经的作用增强。
土炒当归,入脾补血作用增强。
当归炭 止血补血为主。
川芎
炮制方法:
1酒川芎
炮制作用:
川芎生品长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酒川芎能引药上行,增强活血行气止痛作用。
白芍
炮制方法:
1炒白芍2酒白芍
炮制作用:
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炮制 重点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