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docx
- 文档编号:23740044
- 上传时间:2023-05-20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446.38KB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docx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教案
课题
实验: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
2.会运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
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
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
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
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
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
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运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
5.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
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运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
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高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己融入社会.
5.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难点
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
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
教学过程
三维目标落实及教学反思
[新课导入]
(课件展示)下列语言表述中提及的运动情景.
师:
物体的运动通常是比较复杂的.
放眼所见,物体的运动规律各不相同.在生活中,人们跳远助跑、水中嬉戏、驾车行驶、高山滑雪;在自然界里,雨点下落、鸽子飞翔、猎豹捕食、蜗牛爬行、蚂蚁搬家……这些运动中都有速度的变化.
物体的速度变化存在规律吗?
怎样探索复杂运动蕴含的规律呢?
要想探究一个物体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必须知道物体在一系列不同时刻的速度.直接测量瞬时速度是比较困难的,我们可以借助打点计时器先记录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再通过对纸带的分析、计算得到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新课教学]
一、进行实验
【讨论与交流】
进行实验前,让学生先回顾上一章是怎样使用打点计时器的,讨论后回答.
根据以前的经验,阅读课本文字后分组进行讨论实验方案.
让学生自己设计好实验,并口头阐述相关实验器材及步骤.
生:
实验中需要的器材应该有:
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带小钩的细线,钩码,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学生电源,导线等.
生:
我们是在钩码的牵引下让小车运动的,为了研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需要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让小车拖动纸带运动,然后我们再研究所打纸带上的点,从而得出小车的运动情况.
生:
为了得到打点清晰、较好的纸带,我们最好是多打几条纸带.
生:
我们分别选两个、三个、四个钩码来牵引小车,看小车的运动快慢情况,速度的变化情况.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适时指出不当之处,肯定学生的创新与正确的地方.
实验过程.
1.把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远离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启动电源,然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完一条后立即关闭电源.
3.换上新纸带,重复操作三次.
引导学生熟练地摆好器材,进行合理、准确的操作,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学生进行实验,老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三思而后行”,注意实验逻辑性、合理性及其相关注意事项,而且确保准确,并巡视全场,对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纠正.帮助实力较弱的小组实现实验.
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注意把实验过程与已学过的“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相对比,及时提出问题.
点评:
(1)在动手操作之前,可以让学生先在头脑中实验,提前思考实验顺序与注意事项;保证操作的顺利进行.
(2)与已学实验进行对比,使学生很好地应用了比较法,且有助于加深记忆.
(3)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可拿出来让全班同学参与解决,比如:
“有的同学先松手,再开打点计时器电源;有的同学则反之.哪种好?
为什么?
”这样让学生参与讨论,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处理数据
师:
我们通过打点计时器得到了若干条纸带,采集了第一手资料,面对打出的纸带如何研究小车的运动呢?
接下来我们采集数据,处理数据.
学生讨论怎样选择纸带,如何测量数据,如何设计表格,填写数据.
教师及时评论学生的讨论,肯定学生的成绩.
.选择所打纸带中最清晰的一条,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找一个适当的点当作计时起点.
选择相隔0.1s,即中间空四个点的时间间隔的若干计数点进行测量,把数据填入表格.
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填入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三、作出速度—时间图象
师:
有了原始数据,确定运动规律的最好办法是作速度—时间图象,这样具体的运动规律才能更直观地显现出来.
【讨论与交流】
学生回顾上一章中描画手拉纸带的速度—时间图象的情景,讨论如何在本次实验中描点,注意观察与思考你所描画的这些点的分布规律.
用一条平滑的曲线来“拟合”这些点,这样曲线反映的规律应该与实际情况更接近。
注意使连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学生连线,教师指导,随时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如果一旦出现明显偏离较大的点,我们可以认为是测量误差过大、测量中出现偏差所造成的.可以将这个点视为无效点,这个点我们要仍然保留在坐标纸上,因为我们要尊重实验事实,这毕竟是我们的第一手资料,是原始数据.
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体现科学探究要尊重实验事实的严谨科学态度.
【课堂探究】
怎样根据所画的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
【实践与拓展】
展示问题:
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驶,小明坐在汽车驾驶员旁,注视着速度计,并记下间隔相等的各时刻的速度值,如下表所示.
t/s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v/(km·h-1)
20
30
40
50
50
50
50
35
20
5
0
从表中数据得到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运动特点:
在0~15s内,汽车的速度在变化,每5s速度增大_________km/h;在15~30s内汽车速度不变,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_km/h;在35~45s内汽车速度在变化,每5s速度减小________km/h.
请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在下边的坐标系中标出对应的点,并用平滑的线连接各点,你得到了什么图形?
【课堂训练】
出示题目1:
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图2-1-3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
图2-1-3
(1)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B、C、D各点的速度,填入表中.
(2)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v-t图象.
位置编号
A
B
C
D
E
时间t/s
0
0.1
0.2
0.3
0.4
瞬时速度v/(m·s-1)
出示题目2: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瞬时速度如下表所示: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应时刻(s)
0.1
0.2
0.3
0.4
0.5
0.6
通过计数点的速度(m/s)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为了计算加速度,最合理的方法是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速度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tanα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由图线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布置作业]
教材“问题与练习”.
板书设计
1实验:
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进行实验
小车在重物作用下拖动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
处理数据
用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的方法得到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
作图象
描点连线作图后,得到的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总体教学反思
课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特点,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特点.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4.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关系的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图象与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
2.引导学生研究图象、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欲望.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理解及计算.
教学过程
三维目标落实及教学反思
[新课导入]
师:
匀变速直线运动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模型.生活中的许多运动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运动规律往往比较复杂,但我们忽略某些次要因素后,有时也可以把它们看成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例如:
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超车的一段时间内,可以认为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刹车时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
深受同学们喜爱的滑板车运动中,运动员站在板上从坡顶笔直滑下时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笔直滑上斜坡时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描绘出了小车的v-t图象,它表示小车做什么样的运动呢?
小车的速度随时间怎样变化?
我们能否用数学方法得出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呢?
[新课教学]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讨论与交流】
请同学们思考速度—时间图象的物理意义.
师:
请同学们思考讨论课件展示的两个速度—时间图象.在v-t图象中能看出哪些信息呢?
思考讨论图象的特点,尝试描述这种直线运动.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上节课我们自己实测得到的小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请大家尝试描述它的运动情况.
大家尝试取相等的时间间隔,看它们的速度变化量.
图2-2-3
我们发现每过一个相等的时间间隔,速度的增加量是相等的.所以无论Δt选在什么区间,对应的速度v的变化量Δv与时间t的变化量Δt之比
都是一样的,即这是一种加速度不随时间(时间间隔)改变的直线运动.
质点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如果物体的加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增大,这个运动就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的速度随着时间均匀减小,这个运动就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展示各种不同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让学生说出运动的性质,以及速度方向、加速度方向.如图所示.
教师及时总结与补充学生回答中出现的问题.
师:
下面,大家讨论后系统总结我们能从速度—时间图象中得出哪些信息?
质点在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及任一速度所对应的时刻.
比较速度的变化快慢.
加速度的大小与方向.
【讨论与探究】
下面提供一组课堂讨论题,供参考选择.
1.图中的速度—时间图象中各图线①②③表示的运动情况怎样?
图象中图线的交点有什么意义?
①表示物体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④交点的纵坐标表示在t2时刻物体具有相等的速度,但不相遇;
2.如图所示是质点运动的速度图象,试叙述它的运动情况.
4.如图记录了摩托车比赛开始阶段速度的变化情况.该速度—时间图象显示,摩托车在启动之后的前5s内近似做匀加速运动.请根据该v-t图象求摩托车在启动后前5s内的加速度.
【说一说】
如图所示是一个物体运动的v-t图象.它的速度怎样变化?
请你找出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变化量,看看它们是不是总是相等?
物体所做的运动是匀加速运动吗?
学生具体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然后由学生讨论后回答.
【交流与讨论】
速度图象的两个应用
(1)图中给出了A、B、C三辆小车的v-t图象,不用计算,请你判断小车的加速度谁大谁小?
然后再分别计算三辆小车的加速度,看看结果与判断是否一致.
(2)利用速度图象说出物体的运动特征.
分析图中的(a)与(b)分别表示的是什么运动,初速度是否为零,是加速还是减速?
二、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师:
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应用很多,除了我们上面采用图象法来研究外,还有公式法也能表达质点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从运动开始(取时刻t=0)到时刻t,时间的变化量就是t,所以Δt=t-0.
请同学们写出速度的变化量.
让一位学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作答情况,并投影部分在练习本上做的典型情况.
课件投影老师的规范作答.
教师强调本节的重点,说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师:
在公式v=v0+at中,我们讨论一下并说明各物理量的意义,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生:
公式中有起始时刻的初速度,有t时刻末的速度,有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有时间间隔t.
师:
注意这里哪些是矢量,讨论一下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生:
公式中有三个矢量,除时间t外,都是矢量.
师: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矢量的方向性可以在选定正方向后,用正、负来体现.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时,矢量取正值,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时,矢量取负值.一般我们都取物体的运动方向或是初速度的方向为正.
at是0~t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Δv,加上基础速度值——初速度v0,就是t时刻的速度v,即v=v0+at.
【例题剖析】
(出示例题1)汽车以4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现以0.6m/s2的加速度加速,10s后速度能达到多少?
(出示例题2)某汽车在某路面紧急刹车时,加速度的大小是6m/s2,如果必须在2s内停下来,汽车的行驶速度最高不能超过多少?
【课堂训练】
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
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小结]
本节重点学习了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与对公式v=v0+at的掌握.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强调以下几点:
1.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同,这里包括大小方向,而不是速度相等.
2.从速度—时间图象上来理解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v=v0+at,t时刻的末速度v是在初速度v0的基础上,加上速度变化量Δv=at得到.
3.对这个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变,但不能说a与Δv成正比、与Δt成反比,a决定于Δv与Δt的比值.
4.a=
而不是a=
a=
=
即v=v0+at,要明确各状态的速度,不能混淆.
5.公式中v、v0、a都是矢量,必须注意其方向.
数学公式能简洁地描述自然规律,图象则能直观地描述自然规律.利用数学公式或图象,可以用已知量求出未知量.例如,利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或v-t图象,可以求出速度、时间或加速度等.
用数学公式或图象描述物理规律通常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合理外推,不能任意外推.例如,讨论加速度a=2m/s2的小车运动时,若将时间t推至2h,即7200s,这从数学上看没有问题,但是从物理上看,则会得出荒唐的结果,即小车速度达到了14400m/s,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布置作业]
教材“问题与练习”.
板书设计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匀变速直线运动
沿着一条直线运动,且加速度不变的运动
速度—时间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v=v0+at
初速度v0再加上速度的变化量at就得到t时刻物体的末速度
总体教学反思
课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习题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
会根据图象分析解决问题。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能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识别、分析图象与用物理语言表达相关过程的能力。
2、引导学生研究图象,寻找规律得出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3、引导学生用数学公式表达物理规律并给出各符号的具体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物理语言表达物理规律的意识,激发探索与创新欲望.
2、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不同方法表达同一规律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物理意义。
2、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及应用。
教学难点
1、匀变速直线运动v-t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的理解及计算。
教学过程
三维目标落实及教学反思
本节重点学习了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与对公式的掌握。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强调以下几点:
1、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同,这里包括大小方向,而不是速度相等。
2、对这个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变,但a不能说与Δv成正比,与Δt成反比,a决定于Δv与Δt的比值。
3、要明确各状态的速度,不能混淆。
4、公式中v、v0、a都是矢量,必须注意其方向.
实例探究
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例1]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而某一高度静止于空中时,运动员离开飞机自由下落,运动一段时间后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则在运动员减速下降的任一秒内()
A.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5m/s
B.这一秒末的速度是前一秒末的速度的0.2倍
C.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小5m/s
D.这一秒末的速度比前一秒初的速度小10m/s
关于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问题
[例2]一个物体以5m/s的速度垂直于墙壁方向与墙壁相撞后,又以5m/s的速度反弹回来。
若物体在与墙壁相互作用的时间为0.2s,且相互作用力大小不变,取碰撞前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那么物体与墙壁作用过程中,它的加速度为()
A.10m/s2B.–10m/s2C.50m/s2D.–50m/s2
思维入门指导:
推理能力与分析综合能力是高考要求的五种能力中的两种能力。
近年高考对考生能力考查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本题的考查即为推理能力的考查,考查了基本知识的应用问题。
关于基本公式的应用
[例3]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匀加速运动,经5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s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
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是多大?
分析:
质点的运动过程包括加速一匀速一减速三个阶段,如图。
在解决直线运动的题目时要善于把运动过程用图描绘出来,图示有助于我们思考,使整个运动一目了然,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同学们要养成这个习惯。
图示中AB为加速,BC为匀速,CD为减速,匀速运动的速度既为AB段的末速度,也为CD段的初速度,这样一来,就可以利用公式方便地求解了。
板书设计
1、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增量相同,这里包括大小方向,而不是速度相等。
2、对这个运动中,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方向不变,但a不能说与Δv成正比,与Δt成反比,a决定于Δv与Δt的比值。
3、要明确各状态的速度,不能混淆。
4、公式中v、v0、a都是矢量,必须注意其方向.
总体教学反思
课题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上课时间
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x=v0t+
at2.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4.理解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5.能推导并掌握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v2-v02=2ax.
6.会适当地选用公式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与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与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
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微元法推导位移公式与公式法推导速度位移关系,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增加物理情感.
2.体验成功的快乐与方法的意义,增强科学能力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0t+
at2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1.v-t图象中图线与t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
2.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x=v0t+
at2及其灵活应用.
教学过程
三维目标落实及教学反思
[新课导入]
师:
匀变速直线运动跟我们生活的关系密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很有意义.
对于运动问题,人们不仅关注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希望知道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我们用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思想方法来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新课教学]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师:
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入手,讨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我们取初始时刻质点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则有t时刻原点的位置坐标x与质点在0~t一段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同.得出位移公式x=vt.请大家根据速度—时间图象的意义,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学生动手定性画出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
结合自己所画的图象,求图线与初、末时刻线与时间轴围成的矩形面积.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思考与讨论】
在“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的测量记录中,某同学得到了小车在0,1,2,3,4,5几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位置编号
0
1
2
3
4
5
时间t/s
0
0.1
0.2
0.3
0.4
0.5
速度v/(m·s-1)
0.38
0.63
0.88
1.11
1.38
1.62
师:
能否根据表中的数据,用最简便的方法估算实验中小车从位置0到位置5的位移?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中甲所示.
师:
请同学们思考这个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该物体的运动情况.
我们先把物体的运动分成5个小段,例如
t算一个小段,在v-t图象中,每小段起始时刻物体的瞬时速度由相应的纵坐标表示(如图乙).
我们以每小段起始时刻的速度乘以时间
t近似地当作各小段中物体的位移,各位移可以用一个又窄又高的小矩形的面积代表.5个小矩形的面积之与近似地代表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
我们是把物体的运动分成了10个小段.
师:
请大家对比不同组所做的分割,当它们分成的小段数目越长条矩形与倾斜直线间所夹的小三角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物理 必修 第二 教案